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8:22

幸福病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英国东北部有一个小镇叫卡奇镇,镇上的人安居乐业,安享太平美满的幸福生活,他们镇上的人得益于祖上的福荫,加上政府的福利待遇好,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玩乐,如何自由潇洒。男人常常聚集在一起研究扑克牌,女人们则聚在一起东拉西扯地虚度光阴。
  
  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着,直到有一天早上,有一个叫奇娅的女子开始离奇地出现头痛的症状,她的爱人大惊,马上将她送到附近的医院,但经检查,她身体没有任何异样。医生直摇头,认为可能是着了风寒,包了些药让她回家里调养。
  
  她的病还未痊愈,又一个男子也得了这样的病,且症状明显多于奇娅。
  
  不到半年时间,这座小镇上离奇得病的人开始增多起来,但大家的检测结果均显示没有任何异样,各项化验均合格,小镇里一时间众说纷纭,大家认为这个镇的地气出了问题,有的人干脆请了巫婆过来,还有些人想着不能让幸福的生活这样流逝,应该抓紧时间搬离这个“鬼地方”。
  
  奇娅的爱人十分疼爱奇妞,眼瞅着她症状加剧,他心中痛苦万分,便将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给奇娅瞧病,但效果并不明显。
  
  就这样,他们很快又回到了生活的贫寒原点。不得已,奇娅的丈夫成了镇上第一个外出挖煤挣钱的男人,挖煤的地点离小镇不远。奇娅知道煤矿十分危险,因此,她便时常地给他送饭吃,连续奔玻几日后,奇娅感觉病痛的症状有所减轻,她喜出望外,便延长了奔跑的距离和频度,原来是一天送一次饭,或者是有时候不去也行,后来,便一日三餐伞部由奇娅送饭到矿上,她每天用自己的脚丈量着生命和土地之间的距离。
  
  半年以后,奇娅的病却离奇地好了,不再需要药物配合冶疗。直到突然有一天,她一脸健康地与丈夫出现在医生面前,医生行医多年,还未见识过这种病症。
  
  小镇上的病人开始效仿奇娅让每天的生活充实起来,不再聚集在一起无所事事,他们的病痛一个个开始减轻,并且逐渐康复。
  
  医生的名宁叫卓尔,他也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认真地分析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果断地做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他们得的是“幸福病”。
  
  他解释的理由是这样的每天生活平淡安逸,肌体长时间无所事事,身体僵持,脑筋不能够维持生命的正常新陈代谢,直至伤寒淤积,开始出现了病痛,他将这种病称呼为“幸福病”。
  
  原来,太过安逸的生活,居然可以滋生出如此奇怪的病症!
  
  就像一片湖,宁静如处子,时间久后,污物横溢,病菌滋生,而解决的办法是
  
  让新水不断地庄入,让渔民不断地从湖中获取利益,让小孩子不停地走过来,在湖上面打出一个个漂亮无比的水漂,死水就变成了活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8:39

美丽,你还不能死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昨晚与闺中密友聚餐,话题自然少不了女人世界的种种。不知怎么,话题就扯到了女人的头发上。从头发谈到染发又谈到染发剂,又从染发剂谈到经常染发有致癌的可能。
  
  一位朋友刚换了一种染发剂的颜色,浅棕色里掺杂着丝丝灰白,华贵里透出睿智,得到众人的一致好评。可她却皱着眉头诉苦,她似乎对这种染发剂过敏,喉咙发痒,还经常头痛,众人七嘴八舌劝说,赶快停止用这种染发剂,不值得为美丽冒如此风险。
  
  “我宁愿为美丽而死。”一直没升口的桑瑞突然冷冷地插了一句,“我活—天就要美丽—天。”她补充道。
  
  常常是在周五的早晨,看到一位老妇人从出租车里慢慢挪出来,拄着拐杖走进那家美容店。一个小时后她又慢慢走出来,银色的、有一点几卷边的短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她的准时出现提醒你,又一个周末到了。
  
  美发师说,老妇人从年轻时起就每周做一次头发,几乎雷打不动。这种生活方式一直没有改变。
  
  她老了,老伴也走了。他们的退休账户里还是有一项必须开支,那就是她的美发费。从5美元到10美元再到15美元,一直到如今的45美元。通货膨胀咬着她越来越瘪的钱袋,经济危机冲她做着狰狞的鬼脸,但都挡不住她去美发店的脚步。
  
  一位年近90的老人,没有社交活动,也几乎足不出户,只是偶尔与和她一样老的人聊聊天,喝喝下午茶,但她的头发总是一丝不乱,衣着从不马虎。她坚持美丽,这也许是她剩下的唯一的坚持——活着的尊严。
  
  莫斯先生是一位知名的室内设计师,去年刚刚退休。86岁的他出现在我的画廊里,仍然是老派的绅士打扮,仍然爱体面稀疏的白发仔细地梳向脑后,头顶上露出粉嫩的皮肤。深色卡其布裤子,上身是白色亚麻布的西装,口袋里露出一角嫩黄配深紫的手帕,那真是危险的颜色搭配。他一边抱怨着阴雨的坏天气,一边将背尽量挺直,对我发问:“那些古色古香的丝绸都到哪里去了?”
  
  他还记得那块古旧的上海丝绸。我曾做了镜框将它挂在墙上,心里得意那细针密缕间透出的雍容大度的中国文化。他说他对品质精美的对象有一种心灵感应,这正是高明设计师的特异功能。
  
  他一生设计过无数作品,最后一次令他印象深刻。
  
  他的一位客户对设计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她要在房间里到处看到鲜艳的黄色。结果,他做到了,他将平时设计师最难伺候的颜色做得美轮美奂。那位夫人在自己最满意的房间里生活了6个月便去世了。
  
  “有人为她遗憾,可我说,她亨受了6个月的美丽时光,这就值得。”莫斯先生不知是在讲他的故事,还是总结自己的生活哲学。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感谢生活的丰富多彩,感谢有人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假如你能做到的话。
  
  “我早就老了,我不怕再老。”一位坚持收藏维多利亚风格古董的人对我说。同时,他又感叹,我们再也同不到那个精致的时代了。
  
  那一代人欣赏的古典之美,也许已落后于时尚潮流。可我如果在周五的早晨没有看到那位去美发的老妇人,我还是想说哦,美丽,你还不能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8:55

每天豁然开朗一百次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美国有一个老妇人,她丈夫在她54岁那年去世。丧夫之痛尚未消散,接二连三的打击便来了,自先是子女为遗产问题闹得不可开交,接着是丈夫生前的加油站宣告破产,她为了抵偿债务,不得不卖掉房子以及各种值钱的东西。寂寞、贫穷、疾病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不幸,使她感到余生可怕。
  
  她整天郁郁寡欢,又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念叨着‘我才54岁,我才54岁啊’谁都清楚她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心。因为按照常识,她尚且还要在人世至少度过一三十载。如果承上帝眷顾这二三十载没有贫穷和疾病,那伴随她的一定是日胜一日的寂寞,如果发有寂寞和贫穷,那一定有病痛。如果没有病痛和寂寞,那一定有贫穷。总之不幸有千万种,总有一种会伴随她。何况,贫穷和寂寞显然已经来叩她的门了。她想她应该找个工作。但是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她破自己吓了一跳谁会雇佣一个老妇人?即使有人愿意扔这个钱,一个54岁的老妇人到底能做什么呢?即使她能做点简单的苦工,但谁会相信这个,即使有人愿意相信,给她提供做工的机会,她能在8小时内有足够的精力吗?
  
  她担心别人嫌她老,担心别人嫌她动作缓慢,担心自己接受不了别人要求的工作强度,她每天都有100个担心。这让她更怀念过去丈夫还在的岁月。由怀念到悲痛,终于,她得了病,进了医院。
  
  医师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对她说:“你的病情很严重,需要住院,但你又发钱……我看这样吧,从现在开始,到本院做零工,以赚取你的医疗费用。”
  
  她说:“可我能做什么呢?”
  
  医师说:“没多难,每天打扫100个病房吧!”
  
  手握扫把时,她的心里没有多少急躁
  
  反正没有比这更坏的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自己也别无他法。她开始忙碌了。每踏进一问病房,她就目睹了一次他人的灾难,她的心罩也就豁然开朗一次,因为她是最好的——她毕竟还有活儿干,虽然微不足道,但能证明她的健康状况是最好的。
  
  她的心每天豁然100次。这100次豁然足以驱赶每天在心里萦绕的100个担心。
  
  渐渐地,她不再担心什么了,因为她实在太忙碌。对她来讲,担心反倒成了一种奢侈的情绪,因为她需要闲暇。这样,她的心就豁然一片了。
  
  驱除了疚病和寂寞,似乎只剩下贫穷了,但贫穷也很快离她而去。她留在医院当清洁工,干了三年,对病人的心理已经了如指掌,于是医院聘请她当心理咨询师。
  
  她76岁时已经有了这个医院的51%的股份了。在她办公室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话昨天的痛已经承受过了,还有必要反复兑现吗?明天的痛,尚未到来,有必要提前结算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9:09

爱可以做到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35次   我把汽车停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心门前,回头看了看后座上我11岁的儿子乔,他正全神贯注地看相册。我带他来这是看望我婆婆的,我提醒他奶奶已记不起以前的事情了,不会像他一样对那些相片那么感兴趣。我不确定乔是否能完全理解我的话,但我希望他不会对奶奶的反应太失望。
  
  乔抓起相册跳下车。大叫“去看奶奶喽!”我们还没有穿过门廊,消毒水混杂着餐厅里食物的剌鼻味道已经扑面而来。
  
  “嗯,是汉堡。”乔说,像我们走进烤肉店似的用鼻子使劲嗅着。“是啊。”我咕哝道,尽力屏着气,不闻那股味道。我们经过护士值班室,朝我婆婆的房间走去,乔大踏步地走在最前面。
  
  一个坐轮椅的女人挡住了我们的路。“我能拥抱你吗,小伙子?”她问,同时向乔张开手臂。我很紧张,赶紧走近乔。然而,他毫不犹豫地扑进她的怀抱,之后还让那个女人旁边的朋友拥抱了他。
  
  终于到了我婆婆的房间。门是敞开的,她正坐在一张老式摇椅上打盹。这些天来她喜欢睡觉,不,她似乎一直如此。我们踮着脚尖走到她的维多利亚式梳妆合前,那上面摆着家人的相片。我不禁一阵心酸,现在这些相片对婆婆已经没有
  
  多少意义了。
  
  乔站了一会儿,朝我婆婆
  
  走了过去。他小声说:“奶奶,你看相片!”我婆婆睁开眼睛,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她仿佛在问,这个小男孩是谁?乔爬上她的膝盖,打开相册,婆婆的脸上似乎露出了一丝微笑。乔用手一一指出相片上的家人,他爸爸、我和他哥哥,婆婆脸上的笑容更加明显了。当然。乔把他最大的热情留给了他以前养的黑色拉布拉多犬,“波克!这是波克!”他大声欢叫,婆婆也大笑起来。
  
  婆婆对乔说的话是含混不清的,但乔不管这些,只要奶奶高兴,他就满足了。
  
  我静静地望着祖孙二人,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比任何人都要亲密。这一切如此融洽、美好,是我想要却没有做到的。
  
  我担心乔能否理解他奶奶的状况,其实,真正需要理解这一切的人是我。我闻到的是治疗中心的剌鼻气味,而他闻到的是汉堡的香味。我担心陌生人会让他不自在,他却欢迎他们的拥抱,我为婆婆的病悲伤,他则爱他奶奶现在的样子。我想,像乔一样,把不愉快、陌生人、麻烦、困难、疾病等全部都当做朋友,生活就不会缺少欢笑与美好吧。
  
  每一次到冶疗中心,我都要鼓起勇气,才能走进婆婆的病房,我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而这一次,乔把希望送给了我,他用自己真挚的爱打败了疾病,赢得了欢乐。我拉过一只凳子坐到他们的旁边,一起享受这份快乐与祥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9:27

露娜和她的心灯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70次   在我15岁的时候,忽然开始关注起自己的世界,我觉得仿佛由于磁场的缘故,在我生洒的这个与众人共享的世界之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在呼唤我,那个世界是美好的纯净的,有时候我感觉好像就在自己的身体罩有一个秘密通道,可以去向那个世界。
  
  然而在现实吐界里,我从小就不懂得怎么与人相处,我而剥别人时总觉得中间隔着一面玻璃,我从来没有朋友。有时我也试图去接近别人,可事情往往会变得很糟糕,一次我想跟一些女孩们一起玩,她们在讨论新发型,她们是一个小群体,剪了同样的蘑菇头,她们问我觉得好看吗,我说不好看。于是她们就立刻骑车走了。我不知道我说错了什么,但我知道我后来再也没能跟她们说上话。
  
  我喜欢站在学校里的那棵老梧桐身边,轻轻抚摸斑驳的树皮,苍老而粗糙,我感到一种来自一个沧桑老人的哀戚和豁然。树皮像裂开的龟壳,从里面爬出来一只细小的蚂蚁,我觉得蚂蚁很好玩,这棵树对于它来说,究竟有多么庞大呢,就好像是一整个命运那么大吧。
  
  “你知道吗?我很孤单,我想回到自己的国度。快点找人来按我吧。”我划小蚂蚁说,说完就走开了。周围的男孩看见了,都跑过去看那棵树,他们追问我:“我们看见你跟树说话了,刚刚过去看,树上什么也没有啊!”我笑了笑,他们怎么会懂得呢,那些眼球像秤砣一样沉重的人类小孩。
  
  我看过一个法国电影叫做《第八日》,男主角把脸贴在草丛里说:“当你抚摸小草的时候你要轻轻的,这样他们不会疼,有时候,我会跟树说话。”
  
  我觉得只有这个人跟自己的世界是相同的。
  
  有阳光的日子里,我也会去学校的草坪,然后用脸颊触碰那些尖尖的小草,很痒,还能听见地心有笑声。
  
  “你在干什么?”一个温柔的声音传过来,那些笑声突然就缩了同去。我转过头看见一个美丽的女人,她头发很长,就像是童话故事里中世纪的公主。
  
  “我在听地底的声音。通过小草。”“那挺不错的,我也能听听吗?”“当然!”我高兴极了,我的秘密世界终于可以迎来第一个客人,或者朋友。女人拍了拍我的脑袋,说下次吧,我一会儿还有事,然后就走开了。
  
  我想她真的出现过吗?还是这又是一个自己的幻觉?
  
  那天上课的时候,我还惦记着那个女人。班主任走了进来。
  
  “今天,我们换数学老师。请大家欢迎新老师。”
  
  新老师走进来时,全班都哗然了,所有人都在惊叹她的美丽,她居然是那个公主一样的女人。
  
  “我叫苏苏,是你们的新数学老师。”
  
  那一堂课,我试图努力去听讲,但是没有用,书本上的那些数字们都手挽着手联合起来对抗我,我拿着铅笔跟它们打仗,于是那页书被涂得乱七八糟。“第一组第四排靠窗的同学,你在干什么呢?”我站了起来,无法回答苏苏。苏苏走了过来,我用手捂住了自己的书。“好吧,你放学留下来吧。”
  
  坐下来的时候我窘迫极了,有时候我会觉得书里某篇文章里的人物在跟自己说话,于是就在鸦雀无声的课堂上突然喊出一句。没有人会明白发生了什么,大家都觉得这个女孩太喜欢哗众取宠了。
  
  放学后,我独自留在教室里,我觉得教室空得像一个地窑。苏苏走了进来,我仿佛看见苏苏的手里拿了一盏灯,整个地窖都亮了。
  
  “你叫乔露娜?真好听。你知道吗?我以前也在学校里看见过你的。那时你一个人对着树不知在说什么。我那时就觉得,这个小女孩真是可爱啊!…你是第一个不觉得我怪异的人。她们都不喜欢我,她们觉得我是个异类。”我的泪流下来,连说话的声音都有咸味。
  
  “是吗?我不觉得,我很喜欢你。”她说。“可是,老师都喜欢好学生。”“一个孩子的成绩不好,与她本身的好坏是无关的,明白吗露娜?我想你一定也是这么觉得的,但是你不敢说,对吗?露娜,别担心。只是因为你与别人不一样,你很特别。你不需要想着向别人靠拢,假如你去模仿别人,你就不存在了,你愿意自己不存在吗?”“我不愿意。”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那么一定是因为在那个人身边她可以完完全全地做她自己。苏苏让我有了这种感觉。
  
  2苏苏经常在班级里说我是个美好的孩子,这让所有的人都对我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崇拜苏苏,而苏苏喜欢的人,自然也让他们瞩目,难免也有嫉妒。可是我觉得有苏苏在自己的身边,一切非议都是可以忽略的。
  
  然而在班主任的课上我又失声叫了出来,班主任实在是气不过了就大喊道:“我要不是看你是个弱智我就让你出去罚站,你现在给我安静点!不要让你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我咬了咬嘴唇,眼泪掉出来,不知是身体何处发出的一股气流推动我站了起来,突然大声说:“我不是弱智,我只是跟你们不一样!”所有人都看着我,好像我是笼子里的动物。
  
  我就站在那里,一直到下课再到上课,我都像呆了一样不肯坐下。苏苏走进来看见我问我怎么了,我也不肯回答。班里的男孩激动万分地大声告诉苏苏:“班主任说乔露娜是弱智!”我依然没有反应,连眼泪也没有,苏苏一把拉住我带着我往办公室疾走。
  
  “袁老师,你怎么可以在那么多孩子面前说露娜是弱智?你这样做是不是欠妥!”“你发什么脾气?这就怪了,她是弱智这事还是你跟我说的。”班主任对苏苏很不以为然。我却如同五雷轰顶。
  
  “可是,别说她不是弱智,就算是,你也应该更爱护她,不是这样刺激她!”
  
  班主任俨然已经无法忍受苏苏这样兴师动众的发难了,她跳了起来:“我告诉你,要是她真是个弱智,就该去特殊学校,你一个新来的老师,懂不懂规矩?”
  
  她们争执的声音像闪电一样在我的脑子里划过,而我能听见的却反反复复只有两个字:弱智。
  
  我挣脱了苏苏的手跑了出去。苏苏跟在我的后面也出来了,她一直喊着对不起,直到我听见她的哭声,我才停下来回头看她,她居然像个小女孩一样哭了起来。
  
  她哭着说:“作为一个老师,我并不希望把你们都培养成一种人,我是希望通过我,你们能够更好地找到和认识你们自己,从而去做自己。可是现在,我却不能保护你,我到底在干什么……”我能感受到她的难过,我轻轻拍了拍她的头,什么也没说。鸽子飞过天空时,衔来了雨水,她带着我回到了教室里。
  
  这事让我想起了《第八日》罩的那个男孩,虽然他能看见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切,现实世界却始终无法接纳他那样的人,我永远记得他从楼顶上展开双臂以飞翔的姿势跳下去的时候脸上的神情,那是一种带着宽恕和原谅的笑容,每次想起他,就会很想哭,他原谅了世界,世界却把他无情地推向了死亡……
  
  3期末考的时候,我的数学又一次不及格,那天在办公室里,只有我和苏苏两个人。
  
  “露娜,你还在生我的气吗?”我摇了摇头,并没有看着苏苏。“你知道吗?最近我也学你一样跟我的植物说话,我发现它们真的越长越好了呢。”我的心里微微闪了一下光,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苏苏笑了一下:“她们都说我傻了,可我觉得很快乐,因为我能听见和看见那些别人无法知道的东西了。”我忍不住抬头看着苏苏,苏苏的眼睛很亮,像灯一样。我又觉得世界亮了,可是我不敢相信,我害怕这一切也许又是苏苏的谎言,用来满足她们人类的同情心。
  
  我没有对苏苏笑,只是默默地说:“那么你要好好照顾它们,晚上的时候,迷路的孩子们的精灵会进去睡觉。如果植物枯萎了,他们就没有家了。”苏苏摸了摸我的脑袋,我已经在心里原谅她了。
  
  后来,学校找到了我的家人,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被告知要离开现在的学校了。我想,也许是因为我家离那里比较远。
  
  “苏老师,我要转学了,认识你真好。”
  
  苏苏拉了拉我的手,哽咽着说:“露娜,谢谢你,是你让我知道我不可以只做一个教书的工匠,我要让孩子们认识他们自己。露娜,你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心,所以无论在哪儿,你都会在黑暗中看见光芒,知道吗?”我轻轻点了点头。
  
  一切都办妥后,我被父亲带出了教学楼。我抬头看了一眼苏苏的办公室,在很高很高的地方,我看见一排绿色的小盆栽在窗台上,阳光底下它们闪着亮光,是苏苏把自己桌上的小盆栽都放在了窗台上。她想让我知道,无论何时,迷路的精灵都可以回家来。
  
  我笑着离开了,我懂得苏苏的意思,也知道终于有人真正相信我的世界了。
  
  生命里有很多奇妙的时刻,那些时刻是人们在往后的岁月中再也描摹不出的了,当它过去,剩下的就只有生硬的壳。而你柔软的灵魂则永远地留在了那个时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9:43

勤奋是为了爱自己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前不久,因为工作的缘故,两次走访了一位退休的老校长。老校长七十几岁,头发花白,坐在由各种辞典、资料堆起来的办公桌后,作他的“汉法辞典”编撰工作。他10年前就开始这项工作,那时他刚刚从岗位上退下来。他每天上午8点半来到办公室,晚上11点半离开,日日如是,没有双休日。一年多以前被查出肺癌,手术后休息了三个月,此后他把自己的工作时间改为上午9点上班,晚上lO点下班。他说他一年只休息一天,就是大年三十那一天。
  
  其实我并不是第一次见识这位老校长的勤奋。10年前,他刚退休时,我就知道他接下这项编撰辞典的任务。那时候我住在校内,晚上和朋友在外面吃饭回来,或无所事事地游荡在校园里,任何时候我路过办公楼,都能看到他的窗口亮着。但那个时候,我对此无感。
  
  有一些东西,只有到了一定年纪才能领略。比如勤奋。
  
  我们从小被灌输着与“勤奋”有关的名人名言,但是我以前对这个美德完全无感。那些名人名言耳熟能详,但发有一句深入我心。少年时候,吸引我的,是才华,是灵气,是激情,而勤奋呢,——勤奋听起来太闷了,太不潇洒了。
  
  漫长的少年期和青春期,我最持之以恒的一件事就是浪费时光。我饱食终日,随处挥霍那些闪闪发光的岁月。现在想来真可怕,回忆青春年华,我都说不出自己曾经干了什么。
  
  后来子诞生了,生活·忙乱起来。手忙脚乱中,母性倒起了作用,我不甘心让他的婴幼儿期太过平庸,便拿出很久不曾读的书念给他听。
  
  我忽然发现,很多我应该在学生时代就熟读的书,我一点也没有读过。最可怕的是,自己曾经拥有的骄人的记忆力,现在变得非常糟糕。
  
  不知跟剖腹产有没有关系,我记得年轻时,把席慕蓉的一首诗看两遍,就能毫不吃力地背下来,但现在的我,眼睛抓不住字,很容易走神,最惨的是看过的句子转眼就忘,一路看一路丢,读了几遍的文章,再读的时候,仍像第一次见。这个时候,我仓皇四顾,非常震惊我连我儿子的婴幼儿时期尚且不甘心他平庸,而我自己,难道就要平庸地老去吗’
  
  我竟晚熟至此,直到三十几岁,才明白自己以前原是把自己给蹉跎了。曾有一句话击中我心我不想活得最好,但我想活得最多。
  
  可是,生活被育儿变得支离破碎,琐事缠身,致我一再退后。有时候看着尚且单身的妹妹,真羡慕她有大片大片自由时光任她支配。我不止一次地要她勤奋些,做点什么事,她只是问我勤奋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如果为了赚更多的钱,那么,方向、方法和机遇,比勤奋更重要,不然就是南辕北辙,如果是为了生活得更舒适,有个著名的故事可以反驳我,就是那个沙滩上晒太阳的渔夫和忙碌者的对话。
  
  司是我仍然觉得,生活不应该如此轻飘。勤奋,是为了一种生命的重量。
  
  朱光潜有篇文章叫《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文中所举的例子都是伟人丰功,比如孔子、耶稣、德摩斯梯尼。而我所想的是作为凡人,也需要有这样的意志力,这样的意志力不是为了立功立业,不是为了做成什么大事,取得什么成就。它只是为了体现一种生之美,生之尊严,生之高贵。
  
  那个退休的老校长也说过与朱光潜同样的话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很多时候,我们只知道风调雨顺能成全你,天时地利能成全你,就像我们知道,只有美容、养生、过得舒服是爱自己。可仔细想想,努力工作、拓展自己的疆域、在艰难感里淬练生命……这些,难道不也是因为爱自己?因为它们都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多”。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调侃舍不得睡觉的人可能是特别怕死的人,因为他张开的感官能给他带来太多乐趣。假如把朋友所说的“特别怕死”这一词改为“珍惜此生”,看起来这句话就严肃多了,就像一句格言了。说到底,它说的也是那么一个道理是把自己看得重,把“生”看得重,才想充分地活,做更多事,才想活得更像一个“人”,才会说出“鸟兽不可与同群”这种话。
  
  懒有两种行动上的,以及思想上的。孔子总是说自己是个勤奋之人,朱光潜认为孔子的勤奋在于他四处奔波,讲学改革,但我觉得孔子的勤奋不止是行动,更是思想。孔子自己常说自己好学,这个好学,无非是指思想上的勤奋。
  
  人在思考时总会遇到一些绝境,这个时候,选择折径而回固然是一个舒服的选择,但是这样—来你就失去了探索一个新境地的机会。一个勤奋的人,如孔子,则习惯让思维往更深、更绝、更无人处走,走到更黑暗之处,然后才能走到更光明所在。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慵懒的人是舒服的。懒于开拓,并满足于窄小的疆域,这是舒服吗,这也许是暂时的舒服,但却是长久的无聊,因为一种消极的生命状态,就是把自己无情抛弃了,把自己与许多的美好自动隔绝了。
  
  我想我似乎可以回答我妹妹那个问题了。
  
  勤奋为了什么?
  
  不为什么,只为了爱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59:57

你的生活由谁创造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比尔·盖茨曾在自己的博客里认真介绍过一本书——《生活由你创造》。他对这本书充满好感,不仅自己读了,他的妻子梅琳达也读了,他们还打算和他们已经成年的孩子一起阅读它。
  
  这本书的作者彼特·巴菲特,是世界知名“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有着这样的家庭背景,彼特却特别“不愿意从他父亲那里继承许多财产”,而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这本书中,“彼特撰写了他自己认可的价值观和他自己追求的道路。即从事自己生命中爱好的事”;“他对音乐非常热爱。他是一位获得艾美奖的音乐家和歌曲作者,曾为许多电影电视创作歌曲,已发布专辑15张以上”等等。这其实是“生活由你创造”的一个打动人心的实例。比尔·盖茨这篇博客就表达一个观点:只要你足够坚持,生活确实可以由你自己创造。
  
  回过头看,比尔·盖茨自己就是“生活由你创造”的一个典型实例。这个被哈佛校报称之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的入,当年从哈佛辍学,信奉的真理便是“生活由你创造”。有这样独立创造人生经历的亲身实践,来推荐朋友儿子“生活由你创造”的全新理念,恐怕全世界都很难找到第二位这样合适的人选。这样来看“建立在自我探索基础上的个人工作伦理,以最大的热情去寻找你每天早晨醒来后渴望的事情”,不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吗?
  
  这篇博客当然会打动成千上万青年的心。这篇博客更大的价值,其实恰恰在于它对父辈的影响。在中国,子女的人生常常是由父母代为设计的。这种选择人生道路方面的“包办代替”,其实比婚姻方面的“包办代替”危害更大。在国外,情况似乎也并不乐观。盖茨当年从哈佛辍学,与艾伦共同创业,也曾经使他的父母震惊不已。2009年,老盖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说:“玛丽和我都为此感到忧虑,我们对儿子的期望和其他大学生父母一样的寻常,那就是孩子拿到大学学位证书。”尽管他们后来终于勉强同意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创业,但是这种给孩子自由选择人生道路的意识毕竟非常薄弱。30多年过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是在对待子女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问题上,现在的父母究竟能有多少认同“生活由你创造”的理念呢?从比尔·盖茨这篇博客看,彼特的“父母亲一直鼓励他去寻找自己的道路”,这总算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这种进步什么时候才能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呢?
  
  而作为你自己,要懂得“生活由你创造”的道理不难,难的是开始“生活由你创造”的行动。此刻的你,已经开始了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2:00:13

为你点亮一盏爱意的小灯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地点:地铁
  
  人物:我和:十岁左右的男孩
  
  爱的小灯:在别人处于黑暗的人生隧道时,肯给予一句话的温暖或者一抹视线的亮色
  
  对于千千万万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希望自己抛洒汗水的城市,不应该是座冷冰冰的水泥森林;自己面对的,也不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他们为城市添砖加瓦的同时,也希望城市不要忘记他们。他们希望城市能够为他们点燃一盏小灯,哪怕小,也足以令他们温暖。
  
  就像在地铁上,我为那位年轻人点亮的一盏小灯,我相信,这盏小灯温暖了他的心。
  
  那天下班进了地铁站,我等的那班地铁还没来。
  
  从寒冷的外面走进温暖明亮的地铁站,感到很舒适。我微靠在候车椅上,闭上眼睛,一天的工作之后的确有点疲倦。
  
  “小姐,麻烦您帮我填写一下,就耽误您半分钟时间,麻烦您了。”一个诚恳、卑微到几乎乞求的声音。
  
  这声音让我睁开了眼睛。我看到离我五步远的地方,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腋下夹着一个透明文件夹,里面是一叠彩色的宣传单。男孩虽然穿着衬衫打着领带,但他皱巴巴的衬衫和黑瘦疲惫的脸庞,以及羞涩的表情,泄露了他的身份一并非一个都市白领,而是一个可能刚刚来到繁华都市的乡村少年。
  
  此刻,他左手握着一张宣传单,右手握一支圆珠笔,恳求那位时尚年轻女子填写一份宣传单。女子只是拿眼睛余光瞟了一下他手里的宣传单,又瞟了一眼男孩,便转过头看地铁站里的电视屏幕了。
  
  女子的那种眼神,以一种自以为是的高贵和傲慢,像一把无形的掸子,要将男孩粘附在她身上的某种东西扫除。
  
  男孩尴尬地站在那里,伸出去的手不知该如何是好。他沉默了一会儿,鼓起勇气重新以一种更为恳求的语气,重复着那句“只耽误您半分钟”的话。
  
  我猜想,男孩要递给时尚女子的是诸如电子产品使用情况、某类化妆品使用情况、英语培训、礼仪培训等诸如此类的宣传单。一般需要被访者打几个勾,如果恰好被访者有这方面的需求,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
  
  地铁呼啸而来,时尚女子踏进车门。男孩失望地望着她高傲的背影,沮丧地缩回了递笔的手。
  
  我从候车椅上起身,准备上地铁。
  
  然而,欲上地铁的一刹那,我退了回来。我对男孩说:“我来帮你填。”
  
  也许是过于意外的缘故,男孩迟疑了一下,继而真的明白我的意思之后,又露出了喜出望外憨憨的笑容。我接过单子,原来是一张礼仪培训机构的宣传单,我勾选了几个问题之后,留下了我的电话。
  
  不善言辞的男孩,双手接过我填好的单子,一个劲儿地道着谢。
  
  重新等来下一班地铁,我上了地铁。
  
  列车在幽深而黑暗的隧道里疾驶,数分钟的黑暗之后,一盏盏电灯次第迎迓而来,渐渐迎来了站台的光明如昼。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黑暗时期,而我们有多少时候,在别人处于黑暗的人生隧道时,肯给予一句话的温暖或者一抹视线的亮色?
  
  就像对待来这座城市务工的他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肯在黑暗的前方,为他们点亮一盏爱意的小灯,让它们一盏接一盏次第绽放,那么,他们人生的黑暗,必会被这温暖的灯光驱散,消弭无踪,他们必会感到,在这座城市,有一盏温暖的灯光,属于他们。(纳兰泽芸/文)
  
  地点:医院
  
  人物:我们和克拉彻特夫人
  
  爱的小灯:关心别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
  
  金黄色、橙色、红色的叶子开始落了,那些枫树上的叶子会越来越少,很快就会只剩光秃秃的枝桠了。麦克格罗镇的这些孩子们整个下午都在那些落下来的树叶上跑着、跳着,附近的人都能听到他们“嘻嘻哈哈”的笑声。几只山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在他们的头上飞来飞去,好像它们也想跳进落叶里去似的。明天就是感恩节了,空气中火鸡和馅饼的香味已经很浓郁。这种日子会让孩子们终生难忘。
  
  突然,所有的孩子都不笑、不跳、不玩了,他们都往街对面看去。有一辆救护车开进了克拉彻特夫人的车道,两个人推着轮椅床进到屋里,几分钟后拉着克拉彻特夫人,她病了,需要去住院。她是这个地方最友善的人。救护车开走后孩子们都不玩了,各自回家去了。
  
  妈妈去医院看克拉彻特夫人,走时建议我给克拉彻特夫人做一张卡片,那正是我想做的。我在卡片上画了一只最美的火鸡,在火鸡旁边我画了馅饼、小面包和蛋糕。克拉彻特夫人每年感恩节和其他重大节日都做馅饼、小面包和蛋糕,分发给我们这些邻居,她没有别的家人,但她是我们大家的奶奶。她病了,不能跟我们一起庆祝感恩节了。
  
  妈妈从医院回来了,她说克拉彻特夫人得了肺炎,要住院一个星期左右。
  
  我给妈妈看了我画的卡片,她把我搂进怀里,说非常感激上帝给我当她的女儿,她说她爱我,说我会关心别人,是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
  
  第二天是感恩节,我们一早就去医院看望克拉彻特夫人。这同是我们给她带馅饼、小面包和蛋糕了。妈妈还给她带了火鸡肉。她喜欢我们带去的食物,说有我们陪她过感恩节她感觉病情轻了很多。
  
  我们离开医院之前,我跟克拉彻特夫人说我等不及了,叫她快点好起来。正在那时,我们听到病房的窗外有响声,是风,黄色的、橙色的、红色的树叶在窗外飞舞。太阳冲破了云层,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病房里一下子暖和起来了。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5只山雀,站在窗台上往病房里偷看,克拉彻特非常高兴地看着它们。然后,她转头对我和妈妈说:“孩子们,这一刻有小鸟来看我,是一件特别应该感恩的事情呢。”她的脸上现出天使般的笑容,分别拥抱了妈妈和我,小声地祝福我们感恩节快乐。
  
  地点:学校
  
  人物:约翰和学生
  
  爱的小灯:每一位老师下课后,学生们都要热烈地鼓掌
  
  约翰在一次旅行时,偶然来到马萨诸塞海湾,正当约翰陶醉于徐徐的海风中时,突然听到附近传来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于是,约翰信步走了过去。
  
  原来,那是一所私立学校。学校虽然十分简陋,但老师们却教得极其认真,孩子们也热爱学习。约翰呆呆地看着那些老师和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竟然入了迷。这时,一位中年女老师走了过来,对约翰说:“先生,请问您是来给孩子们上课的吗?”
  
  约翰赶紧摇头:“我不是来给孩子们上课的,我只不过是个过路人而已。”中年女老师笑了笑:“来这里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都是过路的。”约翰惊讶地问:“难道这里就没有一位正式的老师吗?”女老师说:“没有,他们都是来给孩子们义务上课的过路人,只不过有的人会经常来,比如我;有人的只是偶尔来,比如你。所以有些人我认识,而有些人我却不认识。”
  
  约翰突然来了兴趣:“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给孩子们上一堂课。”女老师高兴地说:“那真是太好了!约翰老师,我叫安娜,现在您就可以给孩子们上课了。”
  
  一堂课讲完了,当约翰走出教室时,孩子们突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约翰愣住了,面对掌声,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别的学校的学生从不这样,老师下课后,学生们要么等着下一节课,要么放学回家。约翰想,肯定是自己的课讲得不好,孩子们才鼓掌起哄的。当他走出好远了,还能听到孩子们的掌声,于是更加羞愧了。
  
  后来,安娜老师向约翰解释说:“您可能不知道,那是孩子们对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因为这里缺少老师,孩子们对所有义务上课的老师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孩子们害怕这样还不够,于是,一定要坚持鼓掌,直到老师走远,听不到了为止。”
  
  约翰被孩子们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全部捐赠给了这所学校。他的名字叫约翰·哈佛。
  
  同年的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后来改名为哈佛大学。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哈佛校规里有了这一条,每一位老师下课后,学生们都要热烈地鼓掌,并且掌声一直要到老师走远了,听不到了,才能停下来。这是哈佛学生对老师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2:01:10

天真时间:2014-09-14 作者:未详 点击:207次   许多人说,富家子弟最可爱的地方,不是有钱,而是天真。
  
  他们长大之后,仍然喜滋滋、活泼泼,与生俱来的身份并没有成为他们的负担,绝大多数人性格谦和,也有些人喜爱艺术,十分尊重他人的才华。
  
  因为对人无所求,所以他们性格开朗、容易相处,与之漫无目的地聊天、谈心,绝无不良后果,他们是最愉快的茶友、饭友。
  
  他们衣着时髦,不停修饰外表,看上去让人赏心悦目。
  
  他们的谈话内容风趣、新鲜,不外是衣食住行的精妙之处,很少对闲人涉及是非,可放心聆听。
  
  普通人家的孩子当然不同。
  
  天生驯顺者则一生平庸,发愤图强者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奋斗,尝遍人间酸甜苦辣,涵养功夫再好,在某些时候,也难免会露出苦涩之意,且防人之心较重,玲珑剔透,精明入骨,不然也冒不出头来。同他们做朋友,是要步步为营的,半点错不得,否则落在他们冷冷的眼睛里,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人生观是生活经验的累积。
  
  有些人欣赏生活折磨下产生的老练、憔悴的气质,有些人则认为这样代价太大,还是天真些来得幸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2:01:21

猫眼看人生时间:2014-09-14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我能进来吗?
  真心想与你交朋友
  可,里面的人无动于衷
  我在想
  门被费了很容易打开
  人心被锁了就很难打开了
  
  太阳
  
  经历了一片又一片乌云
  到了傍晚
  依然笑着说:
  既然笑着开始
  也要笑着结束
  
  过于谨慎
  反而阻碍自己的前进
  当我
  自己一点一滴建起来的花园
  准备蛊开的时候
  得意地拍了一张照片
  我想
  当一个人的付出即将有回报的时候
  谁都是这样的心情吧
  
  回头路
  迷茫的人走了
  意味着没有尽头
  失败的人走了
  意味着从头开始
  成功的人走了
  意味着凯旋归来
  
  有些事往往自己看不清
  就像真正发呆的人
  却不知道自己在发呆
  往往旁人提醒时
  才回过神来
  
  人生就像秋千,有起就有落
  起的时候要有落的准备
  落的时候要有起的信心
  没有主见的人
  好比被别人绑架
  哪边起波浪往哪边漂
页: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