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7:18

阴影也是一种光明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那段日子,我一直生活在事业失败的阴影里。
  
  “什么是阴影?”一日,父亲似乎有意问我。
  
  阴影,不就是给人忧郁、压抑和恐惧,给人灰心和绝望的阴暗吗?
  
  “阴影也是一种光明。”父亲说。
  
  阴影怎么是一种光明呢?阴影是光明的对立面,与光明背道而驰,阴影怎么能等同于光明呢?
  
  父亲拿起一本书,遮住灯光的一角,指着书后的影子说:“你看,这就是阴影。”
  
  父亲并没有把书移开,继续说:“这片阴影,是这本书遮住的灯光留下的,也就是说,阴影是指被遮住的灯光。如果用光明来给阴影下定义的话,阴影就是暂时遭遇障碍的光明。”
  
  父亲一边说,一边把遮住灯光的书移走:“对于灯光来说,这本书就是阻止灯光照射的障碍,现在把这个障碍拿掉,刚才的阴影也就自然消失了。人生也会有失败带给我们的阴影,但只要我们超越失败这道心理障碍—忧郁、压抑、恐惧、灰心、绝望,就能迎来人生的光明。”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了:阴影也是一种光明,是一种暂时遭遇障碍的光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8:08

人生档案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225次   在半梦半醒之间,我发现自己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只是一面墙上挂有很多索引卡大小的小本子,像图书馆里面按作家或内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索引卡一样。我走近那面墙,最先看到的一张卡上面写着“我喜欢过的女孩们”,我翻开它,吃惊地发现每一页上面写的女孩我都认识,我赶紧合上。
  
  这时候,没有人告诉我我也知道自己在哪里了。这个没有生命的房间是我一生的档案室,我一生当中每一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记录在这里,事无巨细,全部详尽地记录,有好些我已经忘记了。
  
  我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害怕,我开始随意地翻那些档案,看里面的内容。有些内容给我带来了欢乐甜美的回忆,有些让我感到强烈的羞愧和悔恨。有一本档案的名字为“我曾经背叛的朋友”。
  
  那些档案的名称有些平淡得很,有些非常新奇。“我读过的书”“我说过的谎”“我给别人的安慰”“我嘲笑过的人”。有些名称甚至几乎是搞笑,“我曾经向兄弟们说的生气的话”“我生气的时候做过的事情”“我曾背着父母说的抱怨的话”。我奇怪地发现,这些档案本中的卡片比我预料的要多得多,有时候又比我希望的少得多。我都不敢相信,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里哪有时间写下数百万张卡片?但每一张卡片上的字都是我的笔迹,每张都有我的亲笔签名。
  
  当我拿出那本“我听过的歌”,我发现非常厚,足有两三码。我感到羞愧,我在听歌上浪费了多少时间啊!我拿出那本“贪得无厌的想法”,虽然只有一英寸,但我翻出一页看时,我羞愧得无地自容,我怎么有那种想法呀?
  
  我有了一个自私的想法:“不能让别人看到这些卡,不能让别人看到这间房,我要破坏它们。”我想把那些本子都扯下来,堆在地上,准备放一把火烧光它。但这时我发现我拿不动它们了,我气急败坏地想把它们一张一张地扯下来,但怎样扯都扯不动。
  
  我无助地把头靠在墙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8:34

压力人生多做“无用”之事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291次   有报纸报道,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一线城市工作的白领,59%有离开打算,另有11%已经付诸实施。离去的主因是:房价太高、消费水平高、很难融入城市、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
  
  逃离北上广,已不是新闻。能逃开一线城市,却一时逃不开生活的压力。对很多工作、生活不如意者,青年导师徐小平说:“骑驴找马,也不要虐待那头驴。”顶着压力负重前行,更要善待自己当下的工作,善待自己,始终拥有信心和决心。
  
  有一位心理医师,他的建议是:压力人生,多做点“无用”的事情,多点热爱,人生才能更丰富,更快乐。
  
  我在一家外企兼职担任心理咨询顾问已经5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两个迥异的人:田和方。
  
  田34岁,出生贫困,一路自己打拼,考到名牌大学,毕业10年,干到外企中层,担任销售主管,敬业到令人瞠目。他几乎没周末,也没成家,总是精神奕奕地出现在办公室,开会,谈判,为了细节和利益与对手锱铢必较。
  
  他以“铁人”形象为同行知晓。所以他来找我时一反往常,让我吃了一惊。他几乎酩酊大醉,笔挺的西服也沾上了污渍。“如果不来找你,我怕会打开10楼的窗户插销……”起因很小:昨天他刚被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今天又丢了一笔50万的合同。这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我问:你谈判成功的也有千万合同,50万何足挂齿?
  
  他真正害怕的,是被淘汰,失去现在的位置,被打回起点。他受够了贫穷带来的耻辱。为此,他焦虑失眠……我开出的药房就是请他旅游,给自己放假。
  
  这个药房似乎有效。他从法国小镇回来之后,兴冲冲地拿来拍摄的大沓照片。其中有一张是一望无际的湖面,一无所有。他终于为自己的心灵,留出了一点空闲和安宁。
  
  如今,他一年出去旅游一两次。
  
  工作如果成为生活的全部,好比溜冰只穿了一只溜冰鞋。人生需要平衡的美感,需要用爱好、兴趣、宽广视野和丰富触觉来填补空虚。
  
  方是另一个典型。他名校毕业,找工作很顺利,谈过的女朋友个个漂亮。月薪六千,租在北京国贸,每个月月薪花光,对高房价、高竞争,态度漠然。父母对他期望很高,他却毫无斗志,对什么也没兴趣,口头禅是人生不过如此。下班了偶尔来我这儿坐坐,闲谈。这种类型的人格看似平静,对压力视而不见,但压力都在心中默默积压。
  
  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一间餐馆打工,告诉餐馆大厨,自己的理想是进入华尔街当银行家。这位大厨说:“我刚从华尔街一家银行辞职,天天朝九晚五,吃腻了恶心的汉堡包!我很喜欢烹饪,现在生活很愉快。”我问方,你猜这位MBA怎么回答?方说:MBA会说,你喜欢华人餐馆,我还是喜欢华尔街银行。人各有志嘛。
  
  我说,对,人总得喜欢点什么。你觉得人生无常庸俗,选择逃避,其实“喜欢”才是最积极的逃避和情绪。无论数票子还是煎牛肉饼,你必须得探索一下,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他若有所悟。之后不久,竟报考心理咨询师,坏笑着说要抢我饭碗。
  
  有所追求的人,如果懂得用广泛兴趣平衡自己的追求,就能走得更远,心更丰富。
  
  有位外籍员工曾对我说:中国人很勤奋,很努力,但总是不够快乐。他们不会花钱,更热衷攒钱。他们可以背诵元素周期表,流利地用英语对话,却不愿意和朋友走得太近。他们考虑多大平米的房子,多大排量的车子,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主义……这位仁兄的话不完全对,却也让我深思。
  
  我记得央视记者柴静描绘过的一个情景:某夜,她坐在飞机临窗位置,飞机骤然下降时,她看见骤然上升的月亮无比皎洁。
  
  即使压力迫使你下沉,你也该注视窗外,是否会错过美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8:53

骑行,在路上体验人生时间:2014-09-17 作者:未详 点击:309次   有些路,没走过,将是一辈子的遗憾!很多人不理解骑行是为了什么,无法体会骑行的意义。也许,只有每一个在路上的人,才知道骑行的真正意义!
  
  长途,总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骑车却是总在这种痛苦边缘做垂死挣扎,希望-绝望-希望,如此循环,每爬一座山都会有类似的体会!在路上,有的人是为了骑车,有的人是为了旅行看风景,有的人则是为自己的迷茫去寻找一个出口,而有的人则只是为了那一丝信念,用长途骑行来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
  
  骑车是一种美好的运动,它将快乐带给所有的人,包括任何年龄和任何能力的人。
  
  每年在中国漫长的公路沿线经常都可以见到很多骑车旅行的旅行者,他们来自不同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怀着不同的信念,从旅途的一端骑行另一端,追寻着自己的方向。并记录下动人的文字和图片。
  
  有人认为这是体验一种经历,一种心情,一种生活的态度或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喜欢在路上的感觉,这是每一个骑车旅行人的最质朴表达。在空旷望不到头的路上骑行。自由自在的骑行,想停就停,想走就走。向着目标前进,不在乎旅行的终点,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这是一种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旅行方式,最真实的自由感觉。
  
  虽有苦累,但却无比快乐和自由。惬意的自由天地驰骋,热爱被放逐在大自然的感觉。感受无拘无束的骑行。记录下人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学会珍惜身边的朋友,学会集体的通力合作。感悟人生真谛,我们充满对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动力。珍惜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国道的尽头、雪山之间,天为被地为床,浩瀚星空,戈壁沙漠,南海之边到处是自行车驴友的身影。
  
  骑车的旅程中我们不断的感受和领悟。只有亲身感受到艰辛和痛苦,才能更真切的体会到幸福和快乐。艰苦的旅行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经历都会让人获得精神上的升华,懂得如何坦然面对困难,如何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困难。自行车旅行是实现自我的最好方法。你可以在自行车旅行中找到速度,活力,激情,独立,合作,和美丽。
  
  那是每个骑行者的一个梦吧,就像登山运动员经常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登山?答案则是:因为山在那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9:06

带着枷锁跳舞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89次   用心去改变能改变的,如果改变不了,那就用心接受吧,有时被改变也是一种幸福。
  
  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很容易,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却很困难。
  
  人生没有后悔药,选择这一条路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另一条路。
  
  微笑着拥抱每一次日出,在每一个清晨告诉自己: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切都是全新的。
  
  守口如瓶,沉默是金,我们往往是在沉默中寻找安全的彼岸。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所以与其费尽心思去打开那一个个无所不在的枷锁,不如去琢磨怎么带着枷锁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
  
  人生有三苦:有苦没处诉、有苦不能说、有苦说不出,我们能用的唯一良药就是苦中作乐。
  
  我们总以为前边的风景才是最美的,于是日夜兼程往前赶,却忘了看一眼沿途的风景。停下来,用心观看,就会发现原来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9:23

人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314次   那一夜,她与他谈了很久。
  
  这是一场关于30岁与20岁的谈话,也是一场两种人生的谈话。
  
  30岁的是她,在一家电视台做记者,两年前转入幕后制作,生活过得相当闲适,当然,也无比优越,近两百平米的大房子,先生是大学教授,儿子活泼可爱,换谁,都会觉得人生正是繁花盛开,别人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她只需抬抬头,便能看到幸福像花儿一样一簇又一簇,刚刚好。
  
  但是,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某知名直销品牌,这个被很多人排斥的品牌推广像是猛然间打开了她的人生。之前,她的人生,她一眼能看到头,那样的人生,不是不幸福,但不是她想要的。她想要的,可以没有很多钱,但一定要有梦想要不失却激情要适时充实头脑要让自己闪耀出光芒。每节课她都去听,跑大半个城市,有时候还需要带着无人看管的儿子。听课的人很多,往往有数百个,但讲课的人很少,一个,有时候是两个,讲一些自己是怎样因了这个品牌走上成功之路的。听课人与讲课人的比例,正是成功多少的比例,但她从未懈怠,哪怕家人反对,她都在暗暗告诉自己:家人可以给你爱,但给不了你未来,加油!
  
  每个人都想成功,她也想,但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在施工中,她给自己订下目标,短期的,长期的,贴到墙上,每天出门前都要默念三遍。如果若干年后她成功,绝对是个精彩的励志人物,到那时,她也会站在台上讲课,用一句话或一件事来改变他人的人生。
  
  她想改变他。他刚刚20岁,读大一,暑假寄宿在她家,和她一样,顶着烈日穿越半个城,不同的是,他是为了去学街舞。
  
  很多人好奇地问他,学街舞有什么用?言外之意是能减轻父母供他读书的负担?还是能在大学毕业后帮助他顺利找到工作?问的人多是成年人,且在现实生活中披荆斩棘已多年。
  
  她也问过。他的回答永远是那一句:因为喜欢。
  
  他学跳了一天街舞回来,有些疲累,但他常常趁她不用电脑向博客上传课件时看别人跳街舞的视频,一段三两分钟的视频,他能研究半个小时,忘情时还会站起来跟随节拍舞动几下,他在练习,每晚都不放弃。有次高烧,又逢大雨,她劝他不要去,他不从,他给的理由是缺一节课,便会落在别人后面。
  
  他没有像她一样,将目标展示给别人看。她问他,毕业后想做什么?他想了想,有点难为情地说,想有个大房子,接父母过来住。他的人生刚刚开始,未来有些遥远,也看得不那么清楚,但明确的是,他描述的未来里,并没有当下他正热衷的街舞。
  
  那一夜,她睡下的时候思忖良久,她无须再去试图改变他,有些路,需要自己结结实实走一遭,才会知道哪条是正确的。况且,20岁还在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街舞并没有什么不好,就像30岁还在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奔赴梦想也不需要他人嘲讽。
  
  原来,30岁与20岁有着共同之处,那便是:既然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便只管全力以赴。当然,也有着不同之处:20岁时,目标在心里;30岁时,目标需要在看得见的地方,因为总是会被遗忘。毕竟,20与30,不只是两个数字那么简单,它关乎人生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09:40

真爱在何处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在你最美的时候,你遇见了谁?
  
  清秀可人的张晓柔,在如花的季节遇见了知性品位的欧阳晨。这是湖南卫视当前第一热播剧《丝丝心动》设计的美丽邂逅。
  
  可是,要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之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得的缘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不断地彼此错过—
  
  欧阳晨有过初恋,并且又和初恋女友再次相见。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晓柔此时的心情也许只有这句诗才能表达,正如当初林徽因邂逅金岳霖一般。
  
  彼时的林徽因已是梁思成的妻子,有一天,在“太太的客厅”,她邂逅了从欧美归国的金岳霖。金岳霖,著名国学大师、哲学家、逻辑学家。两人相互仰慕,由仰慕到爱慕,也只一念之间。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爱上了金岳霖。
  
  梁思成闻言大惊,痛苦辗转,一夜无眠。之后,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你可以自己选择今后的生活。
  
  爱一个人,就是让她得到幸福。在当时男权主义深重的中国社会,梁思成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知晓梁思成的答复后,金岳霖神色大变,说:“梁思成才是真正爱徽因的,我当退出。”
  
  我想,此时林徽因心里最大的感触该是:真爱其实就在自己身边。
  
  历史有着神奇的相似,即便剧中的演绎也是如此—
  
  张晓柔的好友新婚,她抛下手中的花束,表示要将幸福带给下一个人。晓柔接到了花束,同时也接到了一条莫名的红线,她顺着红线走去,红线的那边竟是欧阳晨。晨哥表示自己走了那么多地方,却发现最美的地方就在晓柔的身边……
  
  最美的地方其实就在身边!
  
  在你最美的时候,遇到了谁也许并不重要,即便你错过杨柳的春红枫的秋,可是别忘了留心你身边绚彩的夏纯洁的冬,也许那才是你一生都在追寻的真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10:12

萧红:她比烟花更寂寞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提及萧红,总会想到《红楼梦》里的香菱,有生之日孤苦伶仃历尽人世间的苦难,最后,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
  
  萧红是那个时代文坛中异常夺目的女子,一部《生死场》为她打开了通往文学的道路,《呼兰河传》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笔,一度被称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如今,萧红离开这个世界已有68年之久,她的名字,早已被岁月的长河涤荡成民国时期才女的符号,乱世之中一抹无尽的苍凉。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遇实堪伤”,也许从1911年萧红来到世上,她就注定了要开始一场凄凉、艰难的人生之旅。
  
  她的出场是苦涩的、孤单的。
  
  由于是女儿身,持有重男轻女思想的母亲对她总是恶语相向,父亲更是给她的一生带来了心寒齿冷的回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骂她。13岁时,父亲把她作为结交权贵的礼物,许配给了大军阀的儿子汪恩甲,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童年不幸的境遇,造成了萧红自卑、压抑的性格,她的眼神里透露出的都是对未来的茫然无力。
  
  1927年,在祖父的帮助下,萧红来到哈尔滨读中学。在这里,她沉浸在了诗文之中,快乐地编织着自己的文学之梦。
  
  初中毕业时,19岁的萧红已经长成了一个妙龄少女,父亲出面催促她尽快完婚。面对可想而知的日后凄苦的生活,她动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在表哥的帮助下,她毅然踏上了开往北平的列车,逃离了这桩包办婚姻。
  
  在北平求学期间,终因学费不足而返回家乡。走投无路之时,萧红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萧红拼命想逃离的汪恩甲。
  
  也许真的是命吧,命中注定她在劫难逃。
  
  汪恩甲以陪同萧红去北平读书为诱饵,诱惑萧红和自己在一起。为圆自己的读书梦,萧红和他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开始同居生活。
  
  半年过去了,他们欠下旅馆一笔食宿费。汪恩甲借口回家取钱,把身怀六甲的萧红独自留在旅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旅馆老板放下狠话,如果不能还钱,就把萧红卖到妓院。那一年,她刚21岁。
  
  绝望中的萧红,偷偷地给当地的进步报纸《国际协报》写信,寻求一线生机。
  
  这一次,她邂逅了生命中的第二个男子—前来营救她的萧军,让她在日后念念难忘的三郎。
  
  在旅馆见到狼狈不堪的萧红,她的脸上满是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沧桑,萧军顿生怜悯之情。萧红向他倾诉自己从小到大的不幸遭遇,眼前的女子,柔弱无依,那么多悲伤的往事蕴藏在眼睛里,绝望而忧伤,让人心疼不已。
  
  这之后,萧军几乎天天来看望萧红,希望能够寻到机会将她救出来。接触的多了,她的话渐渐地多了起来,和他谈文学、谈诗歌。他发现,眼前的女子有着非凡的才情,聪明伶俐,他们之间总有着谈不完的话题。从萧军热烈的眼神里,萧红感受到了他对她的爱慕之情,感觉着来自那个敦厚男人的温暖,一颗心不再感到漂泊无依。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生活变得无限温暖和美好。
  
  两颗孤寂的心灵,开始在无边的黑暗中熠熠发光。爱情,在不经意间产生了。
  
  也许是上天对两位有情人的眷顾。8月,哈尔滨下了一场大雨,松花江全线决堤,萧军趁乱带着萧红逃离了旅馆。
  
  一个多月以后,萧红在医院产下了她和汪恩甲的孩子,用作费用抵押给了医院。二人开始了新的生活。于是,一段故事在那个多雨的夏日开端了。
  
  婚后,他们的生活贫寒却也幸福。二人暂时在一家旅馆安顿下来,白天萧军外出工作,萧红在家帮他抄写稿件。闲暇的时候,两人一起探讨文学,会见共同的朋友。萧红在萧军的鼓励下,开始给一些文学刊物投稿。看着刊载着自己文章的报刊,萧红仿佛看到了希望,苍白的脸上日益有了鲜活的色彩。
  
  也许,爱情就是这样,可以让你对生活重新抱有信心,可以引领着你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不可否认,是萧军引领萧红走向了文学创作之路。
  
  1935年,在萧军的帮助下,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萧红的名字,开始为大众所熟知。
  
  然而,像所有的蹩脚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他们的感情却在这一刻出现了变故。
  
  随着生活的安稳,萧军开始不断地外出应酬,很晚才回家,这令缺乏安全感的萧红不安。有一段时间,他和一个陈姓女子来往神秘,这引起了萧红的怀疑。萧红无休止的盘问令萧军很是不耐烦,争吵不断在两个人之间爆发,有一次,萧军对萧红大打出手。
  
  爱情的飘忽不定使萧红不时有幻灭感,她不知道该如何去相信眼前这个让她深爱的男人,经常在黑夜里暗自哭泣。萧红开始用烟酒麻痹自己,甚至一度离家出走。
  
  1938年,在短暂的和好之后,“两萧”决定分手。萧红怀着萧军的孩子与他告别。
  
  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去爱。在困境中能够相濡以沫的夫妻,却经受不住安稳岁月的打磨,曾是神仙眷侣,到头来却成了陌路人。也许,只有自己清楚,那些难言的遗憾,那些留下的痛楚,那些心上划下的深深浅浅的伤痕。
  
  这时,一个叫端木蕻良的东北作家进入了萧红的生活。1938年5月,萧红怀着萧军的骨肉,和端木蕻良完婚。
  
  在婚礼上,主婚人让萧红谈二人的恋爱经过时,萧红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端木没有什么过高的希求,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没有争吵,没有打闹,没有不忠,没有讥笑,有的只是互相谅解、爱护、体贴。”
  
  她想要的仅仅是一份细水长流的幸福吧。
  
  然而,他们的婚姻并不被世俗所包容。端木的母亲认定曾和两个男人有过孩子的萧红是个不祥之人,昔日的好友对她刚和萧军分手就结婚的做法不理解,纷纷排斥和疏远她。她和萧军的孩子生下三天后便夭折了。
  
  这些萧红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一定会多少有些无人能知的伤感。
  
  很难说萧红与端木是否相爱。也许,更多的是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婚后,他们的生活很平静,没有家庭暴力的出现,也很少争吵。萧红在文坛奠定基础的《呼兰河传》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至少和端木在一起时,萧红能够有一颗安宁的心。
  
  可是,在她最需要一双男人有力的手为她支撑起一片天时,端木从来都不在她身边。
  
  1938年日军轰炸武汉,只有一张船票,萧红让端木先走,他果真丢下大着肚子的萧红先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端木抛下重病的萧红,加入了香港方面的抗日组织,日夜忙个不停。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端木都不曾陪在她身边。
  
  有些人,如果在你需要的时候他总不在,那么最后,他也不会再留在你心里了吧。
  
  萧红在弥留之际,心心念念的是萧军:“如果这个时候我给三郎发电报,不知道他是否还像当初那样奋力把我从水中救起。”
  
  生命在一秒一秒地倒计时,她还在幻想她的三郎能够在她生命垂危的时刻将她救起。她真心爱过的男人或许只有他。
  
  爱情永远没有真相。
  
  萧红去世时,年仅31岁,匆忙得就像做了一场梦。离开了,梦散了,她和他也走散了。
  
  编辑/小京
  
  人物名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在民国众才女中她的命运最为悲苦,一生都处在极端的苦难与坎坷之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与命运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10:44

王刚:我的梦想是活着上去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腾讯网之《生于1980S》特别版《写给80后的100封信》一经推出,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中“写给80后矿工王刚的信”让人看到了80后的另一个世界。同时,也感动了无数读者。
  
  王刚生于1986年,某煤矿机采操作工。之前,他是个歌手,曾经组过乐队,也颇有生意头脑,在山西戏曲学校上学时就在太原酒吧走穴,并组织起一个演出班子,期间和妻子相爱,随后结婚,并在2008年生下女儿欢欢。
  
  退出串场卖唱的生活后,试过传销、销售员等职业都失败了,妻子没有乳汁,女儿嗷嗷待哺,2009年下井挖煤。
  
  王刚说自己很幸运,因为身上的5大件都在。5大件所指的就是胳膊、腿、脑袋。
  
  在矿区采访的两天,结束时都到黑夜,从煤矿返回县城的208国道上,迎面都是开往矿区装煤重型卡车的车灯,排成长龙,闪成一片海洋,让人恍惚置身北京四环。是,这些黑黝黝的煤,最终输送到了城市。煤的背后是一个个矿工。那其中就有王刚,有他们努力挖煤,自嘲五大件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21:11:32

 访谈对话
  
  主持人:你是学艺术的大学生,最终选择挖煤,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王刚:我不光学过艺术,还学过考古。在我们这里,你老爸当官,你就牛;老爸是挖煤的,你就菜。走出这个地方,那是我最初的梦想。我曾躺在床上无数次幻想,我以后是干吗的,我是传说中的流浪歌手吗,或者搞一些比较新潮一点的行业,没想到会变成一个挖煤的。全国那么多行业,我为何干这个,做梦都没想到。
  
  主持人:什么时候决定做矿工?每天在下面工作是怎么样的感觉?
  
  王刚:从去年3月干到现在。当时,我已经有了女儿欢欢。得养家,靠什么养家?每天端盘子一个月给你600块钱,连自己都养不了,没办法,去年三月开始入井工作。
  
  冬天早晨5点就黑咕隆咚地去了,下去也是黑咕隆咚,只有头顶的一盏灯,到你出井洗完澡后,是下午5点以后了,天已经又黑了。不见阳光,一个冬天不知道阳光的感觉。你的眼睛处于一种黑暗中,永远睡不够。我们下班大部分时间是回家睡觉,睡醒以后上班,下班再睡觉,年复一年就这样。
  
  说起来比较轻松,但工作起来不一样。每天我们拿的东西在200斤以上,7月份暑伏天,我们大中午去的时候,穿得像北极熊,因为下面温度特别低,又潮、阴、暗,而且我们的衣服几乎是湿的。
  
  主持人:是怎么适应的?
  
  王刚:坚持。刚下去时才三四十斤的东西就觉得非常重,每走两步就得休息,现在,如果让我拿三四十斤的东西,得偷偷地乐,这么轻松的活让我今天干了。下面的东西都好几百斤,压得骨头都在叫疼。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当时招了300个人,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一半,剩下的都当逃兵了。
  
  主持人:在井下工作,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吧?
  
  王刚:矿井底下最怕瓦斯爆炸,一次瓦斯爆炸就是毁灭性灾难。每天去时都害怕。有个和我一块儿的工人,也是“80后”,刚来的第二个星期,上午在一起还说说笑笑,下午出事故,没了几个指头,手成了“非常六加一”,当时我看了都傻了,他说我还没找老婆,当时那句话他是笑着跟我说的,虽然这句话挺逗的,可是很触动一个人的心。
  
  相当于是在卖命,为什么这一行的工资相对比较高呢?因为是一个全国最高危的行业。
  
  主持人:你自己想过,会有面对这种危险的时候吗?
  
  王刚:想过。但第一点想到我挂了,老婆怎么办?老婆可以再嫁,孩子怎么办?孩子谁来养?这是最直接的一点,没有任何掺杂的杂念,当你遇到危险的那一刻就害怕了。
  
  前几天在井下等车,看到一个老工友,他在那儿看着远方,满脸都是黑的,两只眼特别红,我问他你在想什么。他说,啥也没想。我说,你干了多少年了?他说20多年。我问你多少岁了?他说58。我说,都58了,在这个煤矿行业应该不用干这行了,都一辈子了。他说,我早就想上去了,可上不去,干到死才能上去。当时我听了特难受。
  
  如果让我一辈子干这行,我真的受不了。任何一个“80后”,有思想的人都受不了,每天看不到太阳,每天都和煤打交道,一醒来就下去,煤、水,下面穿的是雨鞋,下面都是泥,和现在的路是不一样的,幻想是幻想不出来的。而且地下的狂风一直吹,煤炭有瓦斯,当瓦斯聚集在一起,到一定程度就发生爆炸。所以那个风得一直吹,就特别冷。
  
  可能是我刚干这行不久,每天上班之前就特别愁,我从迈第一步往下走,去换那身衣服时,穿那身衣服是黏的、湿的,特别凉,每天都黏着穿在身上,我就开始发愁,就想怎么又要去,当时心就像刀绞一样。
  
  主持人:是什么让你坚持下来了?
  
  王刚:责任,养活老婆和孩子,如果说我不去,老婆孩子吃什么,因为我记得报工的时候,小孩没奶,没收入,我必须得干,如果不干,老婆孩子跟着我干什么,没有能力抚养他,我生他干吗?我没有能力养活老婆,我娶人家干吗?天天那么多男人在这干,所以必须得干,就是这个信念,责任一直存在。
  
  主持人:可是从你女儿的角度,每天下煤矿其实蛮危险的,你有没有想过,万一……
  
  王刚:无数次想如果哪天有点什么事怎么办,如果我死了以后,给20万。相当于是一份保险吧。如果真那样,谁都不想那样,所以我说话很简单,一个人心里清楚,干过的都知道,没干过的也不会理解,其实毕竟是关系到自己的生命,人如果不爱惜生命还爱惜什么,谁都爱惜自己的生命。
  
  我现在没法不干,因为我们生长在矿区,扎根在矿区,如果说我现在生活在北京,带着老婆孩子可以去干别的,在这里我不能,只有这一行。有时候生活是这样的,没办法,有办法谁干这个。这也是被逼的。
  
  主持人:假如小孩长大了以后,觉得父亲是个挖煤的,不高兴,你会怎么想?
  
  王刚:觉得丢人嘛。我就会告诉她,我说你父亲这一辈子没本事的话,那就得让你争光了。我能怎么办?不能怪小孩不孝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假设是你,你父母是擦皮鞋的,社会上做事做人应该诚实,但你诚实了,老师问你,你父亲是干吗的?你很诚实,我父亲是擦皮鞋的。老师就会看不起你,对你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有很多时候小孩撒谎或小孩看不起父母,他们是被社会逼的。每个人刚出生时都很善良,在社会中他们学会了成长,学会了奸诈。人刚生下来是方的,当你在社会上被冲撞,最后磕成圆的了,那样你才学会做人,走到哪儿都摔不倒,滚来滚去,可能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可确实是这样。
  
  主持人:你考虑过自己干不动矿工的活时,可以做些什么?
  
  王刚:我觉得自吹的话,不应该是一辈子挖煤的。我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老天爷既然让我学了那么多东西,最后让我去挖煤,为什么当年让我去学那些东西呢,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所以说我觉得不可能一辈子挖煤。
  
  我们这一批,都有一个梦,一定会上去,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这里。
  
  你的生命相当于一个机器,机器可以运转的时候,你可以在,机器不能运转了,你被扔掉了,所以说那样的生活不是我要的。
  
  主持人:平时除了工作以外,其余的时间做些什么?
  
  王刚:我喜欢电脑和音乐,黑客是我的特长。编程、反编程、汇编、反汇编、C语言、VB语言,每天都在研究。我还喜欢写小说。发在博客上,但没有时间更新。当时写的《忆青春语录》,写的就是青春的人怎么走,相当于一本青春回忆录小说,因为没有多少时间就没写,还有一点,我很热爱偷菜。
  
  主持人:你希望自己30岁的时候生活跟现在有什么变化?
  
  王刚:最早想的和现在不一样,以前想30岁有自己的家,有房子,可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30岁时希望干一个比较光明的职业,什么职业现在都不嫌弃了,我只希望不用在井下工作,哪怕上来让我干什么苦力都可以。别人穿西装领带,我穿着破破烂烂的修煤气、管道都可以,只要不让我下去什么都行。我还想30岁时,可以买辆国产小车,不用很贵的,星期天可以和老婆带着孩子去公园逛一逛,心情好了去酒吧坐一坐,可以说是小康吧,不是有钱人。
  
  主持人:你的梦想是什么?
  
  王刚:我的梦想快被我忘掉了,我当时最早的时候总是认为我每往前一步都是接近梦想的,直到多年以后,像《无间道》里说的,我们不停地赶路,可忘记了出路在哪儿。已经找不到了开始的梦。
  
  主持人:你现在还会想做音乐吗?
  
  王刚:无数次在想,如果我能放弃一切,做自私一点的人,抛弃老婆、孩子,抛弃家庭,扛着一把吉他,为了梦想远走高飞,哪怕饿死,或这辈子一事无成,我最起码像一个骑士一样战死在沙场,想着这很有感觉,可是我不能,那只是一个梦。如果这样的话,你想想他们怎么办?
  
  因为我还有梦想我必须得上去,我得想尽一切方法,不能一辈子干这行,所以说,活着,这是第一个梦想。
页: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