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1:48:22
阎福兴带着赖毛子的这两根珍贵的遗骨亲自前往江苏扬中的常敦明家。常敦明听了阎福兴的来意后,当即拒绝了他:“我虽然能制作多种乐器,却从未用骨头制作过乐器,所以我即使想帮你也没这个能力啊!”
常老确实不是有意推托。骨笛的制作在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出土过不少文物,但常老真的是没有碰过,倒不是担心什么制作不好会坏了一世英名。
听了常敦明的话,阎福兴不免有些泄气,人家没经手过,不就同他一样陌生吗?转而又想,毕竟是“大师”啊,多花些时间摸索摸索,也许能成,试试总比不试强吧。为了进一步说服常敦明帮助自己,阎福兴又特地拿出自己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跟徐秀娟的父亲徐铁林一起拍的照片,以及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去徐秀娟的墓前凭吊时拍的照片,当即还用随身带着的竹笛吹奏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到一张张充满感情的照片,听着如歌如泣的故事,常敦明老人的眼睛湿润了,终于同意尽力帮阎福兴完成他的这一心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1:48:31
接下两根鹤骨之后,常敦明感觉到了这两根鹤腿骨的分量,这两根丹顶鹤的骨头,承载着一位年轻人用生命谱写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爱心故事,凝聚着“中国鸟王”的一片赤诚,更是环保宣传的活化石。
拿着两根鹤骨,常敦明在手里左看右看,横想竖想,怎样才能让这么细细长长的骨头发音,而且能发出多种音符来?孔距多大,音孔多大,要几个音孔?因为在中国,骨笛是有一定的历史,但目前还没有一人用鹤骨制成笛子,所以也没有现成的资料作为参考。常敦明为此只好用其他类似的骨头做实验,一个多月过去了,经过上百次的试验后,常敦明大师终于精心设计出了两支“鹤骨笛”。当阎福兴成功地用这两支鹤骨笛吹奏出《一个真实的故事》时,常老激动得热泪盈眶。之后,阎福兴带走两支骨笛中的一支,而常敦明的“中国民间民族乐器陈列馆”收藏了另一支。
有时,不是事难做,而是情未到,情到深处无难事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29:16
转变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这些年来,你的价值观,是否有转变?
一定有吧,否则,何以存活。
必然逐年修订,十几二十年之后,可能与出发点南辕北辙,完全改变了方向。
不过,内心深处,总还有点坚持,那就是所谓原则了。总有些好事之徒,利用机会,把握权势,以斗垮他人原则为之快。
江湖道上,想长久维持故我,谈何容易。
达成每一项交易,都得做出若干妥协,牺牲些许自我,不过,自由社会,自由选择,社会也不会勉强任何坚持己见的人,相反地,社会有时还十分欣赏这一类人。
不过,后果就得自负了,如果不介意脱节一点、落伍一点。那么,绝对可以维持真我直到永远。
有几位友人始终我行我素,真叫人佩服,他们与青年时期的理想共存亡,追不追求得到已是题外话,过程最重要。世俗眼看上去,他们失去的好似比得到的多,可是也有大快乐。
至于我等已被环境改造得面目全非之徒,套用吴蔼仪的一句话:除去真正想得到的,其他一切也都得到了。还有什么话好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29:29
淡定,无我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126次 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颇多坎坷: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被充军,一次刑场陪斩。这些遭遇足以让我们认为他的一生充满了怨愤和不平,但事实并非如此。
雍正四年(1726年),谢济世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他就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引起雍正不快,结果被免去官职,谪戍边陲阿尔泰。
与谢济世一同流放的还有两个人。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陀罗海振武营。三人商量着怎样去拜见将军,这里的人告诉他们:戍卒见将军,要一跪三叩首。
另两人听后神色凄然,为读书人竟要向一介武夫下跪而难过。谢济世却不以为然,劝慰他们说:“这是戍卒见将军,又不是我们见将军。”没想到,将军对读书人很是敬重,不仅免他们行大礼,还尊称他们为先生。
从将军那里出来的时候,那两人很是高兴,面露得意之色,谢济世一脸平静地说:“这是将军对待被罢免的官员,不是对待我们,没什么可高兴的。”
在一般人看来,遭逢屈辱是非常痛苦,甚至难以忍受的事情,而享受尊敬则是令人得意、欣喜的。这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谢济世在做人的境界上显然更胜一筹,那就是,他做到了“无我”。无论置身于怎样的处境,他总能忘却自己的荣辱得失,置身事外,这样就免除了各种烦恼和困惑。
无我,实乃人生大智慧、做人大境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29:39
嗜好的读书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126次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
牌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
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地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
我想,凡嗜好读书的,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29:55
享受生命时间:2014-07-22 作者:未详 点击:271次 生命,是上苍邀我们来人世间享用的一场盛宴;在岁月的席面上,那每一道菜,都值得我们翘首期待;那每一道菜,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那每一道菜,都是滋养我们灵魂成长的精神大餐;那每一道菜,都将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美妙无穷的回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30:07
二
如果我们生而是一棵草,那么,我们将在痛饮阳光和雨露的同时,用我们无声的花朵为上苍呈上一首首赞美之歌:享受着日月星辰的抚慰,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我们曾经来过!
如果我们生而是一株树,那么,我们将在大地之母的怀里吸吮丰美的乳汁,在清风的摇曳中快乐地成长;春天是我们的清晨,夏季是我们的正午,秋日是我们的黄昏,冬季是我们的夜晚;我们的生命,在每一个轮回里幸福地舒展;那枝上的每一片跃动的叶子都是一个音符,在时光的琴弦上奏着一支支感恩之曲:骤雨把我们的病枝折去,烈日让我们的果实飘香,狂风让我们变得柔韧,冰雪让我们变得刚强,我们撑起一片绿荫,享受着大自然的爱养……
造化垂爱,让我们生而为人,在我们鲜活的生命机体里,除了生物的本能之外,我们还拥有了超越本能之上的精神力量,拥有了能与宇宙通灵的伟大智慧;这样,我们不但可以被动地去适应大自然中的一切,而且,我们还可以主动地去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命运!不论我们经历了什么,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也许是卓越,也许是平庸,我们都要感谢造物给了自己一次次的认识自我和大千世界的机会;本来我们也应该像一杆芦苇那么孱弱,但是,上天却让我们成了一杆能行走和思考的芦苇,从而让我们能从痛苦和挫折的经历中追索伟大的真理,能从幸福和快乐的经历中发现美的真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30:18
三
当年轻的苏轼弃岸登舟去京城应试的时候,望着送行的亲人愈来愈模糊的身影,他吟咏道:“家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这一个韵味无穷的“浩”字里,究竟蕴涵了多少他对故乡的依依眷恋,蕴涵着多少他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蕴涵着多少无畏地去开拓人生命运的自豪和自信啊!
驾驭着梦想的羽翼,他像雄鹰一样飞起来了,他的才华似乎已得到了幸运之神的接引;然而,当他正以优美的姿势在广袤的天空中享受着高翔的畅快之时,一阵无情的冰雹砸折了他的翅膀,从此以后,起起落落,一生曾因被贬去过8个州县。他的内心深处痛苦过吗?一定!但是,他却在人生的坎坎坷坷之中,悟透了生命的大快乐。
被贬黄州,他写下禅意悠然的文字:“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见其心灵已经与大自然有着共同的脉动。
苏轼的文字里,无处不飘逸着他享受生命时的赞叹,这赞叹,不会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30:28
四
如果我们真的能从心底感悟到生命就是赴一场丰盈的盛宴的话,那么,根本就不会存在什么东西能夺去我们宴飨的幸福和快乐!
相传在希腊的某个小镇上,有一座特别灵验的神庙,凡有所求者皆有所得,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些神迹。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也一跛一跛地向神庙走去,路人纷纷向他投去怜悯的目光,甚至有人悄悄地议论说:“可怜的人啊,难道他想向神灵祈求再生出一条新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来笑着对议论自己的人们说:“我来这里,并不是想向神灵祈求再有一条新腿,恰恰相反,而是想祈求神灵帮助我,当有一天我失去了这仅有的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享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一个在别人眼里最应该抱怨的人,却因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而活得舒心畅快,因为他不是沉溺于失去后的悲哀之中自怜自艾,而是祈求上苍让他在一切的境遇里,都能让灵魂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中,活得自由自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3:30:36
五
享受生命的真谛,其实,就是充满创意地活着,就是怀着一颗天然有趣的童心,像孩子那样满怀希望和憧憬地投入生活之中;身在谷底,就以仰望和攀登为乐;人在险峰,便以尽览胜景为荣;把愿景捧在手中,你就能享受到生命中激情浪漫的诗意;把痛苦踏在脚下,你就能享受到心灵里智慧悟悦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