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4:42

乔治50岁的时候就死了,死后他见到了上帝,他向上帝诉苦:“主啊,我在世上活了50年,您连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都没有给我,因为没机会,我平庸地度过了一生。”
  上帝说:“是这样的吗?你认为哪些机会没有给你呢?"
  “我的志向是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IT精英和世界首富,我要建立电脑王国,我要住在西雅图市华盛顿湖畔的豪华别墅,我要……可是这些都没有实现。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您没给我机会,否则创立微软公司的就会是我乔治,而绝非比尔·盖茨了。”乔治说。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我们来做一次时光倒流的实验吧!”上帝开启了时空隧道,让乔治回到1975年。
  那一年,乔治与比尔·盖茨同在哈佛大学就读,并且在同一个班。一天,他们的同学艾伦给他带来了那年1月号的《大众电子学》杂志。乔治随手一翻,不耐烦地说:“怎么这本杂志连一张美女图片都没有呢?真没劲!”说罢,乔治将杂志扔给了比尔·盖茨,然后扭了扭肥胖的屁股与他的女友蹦迪去了。
  乔治走后,比尔·盖茨拿起那本杂志阅读,他立刻被一篇关于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报道吸引住了。
  当晚,乔治与女友在迪吧疯玩到深夜,而比尔·盖茨却彻夜难眠,他在思索着他的未来与电脑将来的发展趋势,最后,他作出了辍学创业的决定。比尔·盖茨与艾伦在乔治等一班同学的冷嘲热讽下创办了微软公司,并且一步步地壮大了起来。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问回到现实中的乔治:“看了你当初的表现后,现在服气了吧?"
  乔治怨气十足地说:“不、不、不,这绝不能怨我,要怨就怨我的女友,如果不是她催命一样地约我去蹦迪,我一定不会忘了细读那本让比尔·盖茨找到财富的杂志。上帝,如果您让我做一家计算机公司的老总,我也会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肯定会的,我打赌!”
  “好吧,那就让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时光又回到1975年,乔治与比尔·盖茨都创建了一家计算机公司。上帝安排艾伦为他们出谋划策。艾伦首先向乔治建议:“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家生产计算机软件的企业,我们就专门开发生产计算机软件吧!”
  乔治坐在老板椅上,神气十足地说:“不、不、不,艾伦,尽管软件对计算机很必要。但它只是附加品,而且其弊病是容易被人盗版、复制。你想想,那样我们赢利实在太难了。我们就生产硬件,压倒IBM公司与苹果公司。”
  艾伦失望了,就找到比尔·盖茨,提出同样的建议。比尔·盖茨立即采纳,并于当天让公司全力投入到开发软件的工作中。不久,比尔·盖茨的杰作诞生了,公司发展壮大了。而乔治生产计算机硬件的销量连IBM一个小部门都比不上,当年就破产了。
  上帝关闭了时空隧道。上帝还没有开口,乔治怨气更甚:“不、不、不,这绝不能怨我。如果……”
  上帝打断了他的话:“乔治,我给了你几次机会呢?"
  “两次,上帝。”
  “不,也许更多,只是你没有悟到,或者没把机会当成是机会。不管怎么说,我是仁慈的,也是公正的。我把飞黄腾达的机会散播到全世界,每天每时每刻都有人抓住机会创造奇迹。可是你呢?至死都生活在抱怨、自负、享乐中,而抱怨、自负、享乐这些坏毛病就是你之所以不能成就大业的原因之一、之二、之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4:54

城市的一条偏僻街道上,每天下午都会出现一位耄耋老人,戴着老花镜坐在自家门前制陶。你看他凝神于转动的台架,两手灵巧地运动,就像搂着一个娇柔的婴孩。再细看的话,你会发现他左手少了根小拇指。
  这位老人不识字,但,他是本市惟一的制陶艺人,名声远播,每年都有外国人慕名前来购买他的陶器作品。画报,互联网上,也不乏对他的介绍。
  儿童时代,老人家贫,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他只能每天在田间干杂活。那里的乡野有好土,非常适合制陶器,这样的手工场有很多。耳濡目染,他对陶器产生了兴趣。可惜,手工场生产的陶器全部是生活日用品,廉价而粗糙,匠人们也没有出色的。他跟着照葫芦画瓢,只是弄出一堆小孩子的玩意。
  到了少年时代,他觉得自己无法割舍对陶器的热爱,总想着造出真正的陶器。但是,这时的父母开始干涉他,认为这种雕虫小技不足以谋生。他不听话,屡屡遭到父亲的打骂。一次,父亲盛怒之下,挥铁锹砸他制陶的台架,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挡,结果左手断了根小拇指。
  父亲过世后,他没有了管束,与母亲相依为命,日日除了在田间操劳,便是坐在家门口制陶。2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母亲着急,托人说合,但儿子不务正业的“陶痴”名声已经在外,没有谁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而他本人根本就不在乎。
  “文革”期间,一次市革委会搞农民艺术展览,选中他的一件作品,照片还上了报纸,这件事居然解决了他的婚姻大事———一位插队的城里姑娘倾心于他的艺术,嫁给了他。那时,他已经43岁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随太太进城,每天还是在制陶。不同的是,他有了“市场意识”,陶器都是用来换钱的,因为太太一个人在工厂上班,难以养活全家。
  又过去十多年,他的周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他只认为自己是个制陶的工匠,但别人却说他是“老艺人”。他的作品越来越走俏,被作为艺术品陈列、收藏。他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值多少钱,但市场却把他的作品的价格一抬再抬———有一段时间,他甚至为此惶恐:怎么,一个陶制的仙女能卖上1200块?
  他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因为他那些质朴、生动、精巧的作品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任何人无法复制、模仿的。他的名字开始进入报纸、电视,他本人也不时被邀请参加这个会议、那个活动……
  有人求教老人的成功经验,老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向他解释,只是说:哎呀,我这辈子呀,也就是围着这个机器转呀转的……
  是的,就是这么转过来的———你围着一件事转,转呀转,转到黑发变成白发,转到地老天荒,最终,你就会转成一个圆心,世界也要围绕着你转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05

不久前,去上海参观山阴路上的鲁迅故居。在一条弄堂里的鲁迅寓所,安静而整洁。讲解员先生带我们进门后,快捷地把门关上了。这引起我的好奇: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一起进来,不用重复讲解。他说,这样讲得和听得都很坦然,不会急促草率。果然,他的讲解既轻松,又流畅,很有生活情趣,非常符合寓所内家居式的评说。
  很为他随手关门、闭门讲解的小事感动。在只有人凑齐才能开讲,车坐满才能开行的商业社会,他的“小众”讲解,让我把他和鲁迅故居的氛围融合在了一起,觉得他的品行,正是身在鲁迅故居里的人才有的,对他倍加尊敬。
  有时候,“小事”给人的感动是最真切的,也是最难忘的。如果让一位国外游客领受了服务的热忱和周到,还会对一个国家心存好感。
  30年前曾经到访中国上海的一位芬兰客人,入住上海大厦期间,早晨把一块用脏的手帕扔入一篮子,然后到餐厅用早餐,用完早餐回房间整理行装准备离开,有服务员敲门把一块洗干净、熨烫平整的手帕微笑着送到他手上。一块准备扔掉的手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洗干净送回客人,让这位芬兰人很感动。30年后,这位芬兰人任驻爱尔兰大使,递交国书的第二天,就找到我国驻爱尔兰大使馆邸。促使他当大使后急切想找中国大使的缘由之一,是向中国大使表达他对30年前这件小事的感谢。在回忆这件小事时,这位年龄不小的大使仍然十分激动,说这件小事在心里放了30多年,要感谢那位服务员。中国大使听完这番话,感动着,又自豪着。一件小事,让这位芬兰人对中国有了这样的感念。
  我们身边发生着无数的小事,有无数的小事背后折射出大的意义,比如人的品格、企业的信誉、乃至国家的形象。从小事做起,这是永远的警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17

加利福尼亚巨大的水晶教堂已经为复活节装饰一新,2400人安静地坐在下面。我站在教堂的室内露台上,看着技术人员给我带上一件护具。再过一会儿,我就将被一根绳子从天花板上吊起,作为飞翔的天使参加“复活节盛典”演出了。
  自从两年前我在电视上看到“复活节盛典”后,我就想参加这项表演。它是我见过的最盛大的演出,最让我着迷的是那些在舞台上飞来飞去的天使。哪个女孩儿在童年没做过当天使的梦呢?现在我站在露台边缘就要“起飞”了。舞台管理把我的护具系紧,拉起绳子。我突然变得很紧张,它能承受住我的重量吗?万一断了怎么办?舞台管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情。“别担心,它从没失过手,”他安慰我说。
  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我的梦想马上就要实现了。两年前我就开始参加天使角色的面试,但每一年都是在第一轮就被淘汰。面试时一位舞蹈教练会教给我们一段舞蹈,然后让我们模仿。我不擅长跳舞,面试时显得笨手笨脚。第三年我准备放弃了。这时一位朋友给了我一些建议,她已经连续两年成功地入选为天使了。她悄悄地告诉我:“面试的诀窍就是微笑,同时看着评委的眼睛。不管你的舞蹈有多么糟糕,他们是不会注意到你的舞步的!”
  我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照办了。当我拿不准舞步时我微笑,当我的胳膊没有流畅地伸展时我微笑,当我转错方向时我仍然微笑。虽然微笑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更好的舞者,但它使面试过程更加愉快。我不再担心自己的表演是否完美,而是完全沉浸在天使的感觉中。我在想象的空气中高飞,为我的美丽而自豪。
  “12号!”面试结束后舞蹈教练喊出了我的号码,“请留下来参加第二轮!”我成功了!这时我才感到脸颊几乎和双脚一样疼,也许这就是微笑的成本吧。
  经过几周的艰苦训练,现在我终于站到了露台的边缘,这里就是我的起飞点。因为兴奋,我光着的双脚有一种麻刺的感觉。我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回忆起教练要求我们在空中做的动作:“要以芭蕾舞的初始姿态来开始,手臂从背后伸出,肩膀要下沉;躯干必须绷紧,否则在空中容易打转!”
  其他的天使们已经接受了好几年的舞蹈训练,但我是个例外。“准备好了吗?”舞台管理问道。我默默地安慰自己:你有舞台技术人员,有结实的绳索和护具;你已经在地面接受了几周的刻苦训练,你还有朋友的鼓励。“准备好了”,我告诉舞台管理。我感觉腹部有个力量轻轻一拉,我飞起来了,心中充满了喜悦。我越飞越高,已经超过了露台的高度。我伸展双臂,开始微笑。还有什么感觉比这更自由更安全呢?
  演出进行得十分顺利。当我飞过观众头顶时,也许我出了几个小错,但谁会在乎呢?我把它们都抛到了脑后,我就是一个快乐的微笑天使。
  第二年我从加州搬走,再也没有参加过“复活节盛典”的演出。但是不管我走到哪里,每当怀疑和恐惧爬上我心头的时候,我都会对自己微笑,它使我重新充满自信。因为我知道,微笑具有神奇的魔力,它曾使我像天使那样在空中飞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28

在17世纪,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摆钟。他把几个钟挂在房间的墙上,每个钟摆各自摆动着。惠更斯发现,不一会儿,所有的钟摆开始以精确的、同步的节奏摆动。他得出了这样的理论:钟表的声波进入了墙壁,与每个钟摆各自的摆动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所有的钟摆以同样的节奏摆动。惠更斯的这个理论现在已经是一个广泛接受的物理原理,被称为“共振原理”。
  当你开始憧憬梦想的时候,你梦想的节奏也会受到像墙壁对室内所有其他声音做出回应那样的影响,所以你是否梦想房间里有你想要共振的节奏。
  小的时候,当你想要或是想买某样东西时,你会知道要恳求父母中的哪一方,因为他(或是她)会比另一方更支持你的想法。做学生的时候,你知道哪一位老师能够解答你的思考或是难题。即使现在,你也知道哪一位管理人、老板或是同事能够和你产生最和谐的振动。
  如果你在考虑建立或是购入你自己的企业,你就要多和那些曾经是或者现在是创业人士的人在一起。不要和那些絮絮叨叨、老爱唱反调的人一起工作。他们传出的振动是“不能做”和“不可能完成”,而且他们的影响是那么强烈,如果你留在他们身边,他们就会像钟表背后的墙一样,使你随着他们的频率摆动。这会阻止你实现梦想。
  这类老爱唱反调的人的振动是可以预见的。几年来,我一直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些不精通任何一种我或是我的公司提出的创新法律、税率或是经济手法的专业人士的反应。这句话就是“不是你战胜它,就是它战胜你。”
  你必须让自己被那些在这方面成功的人围绕着———那些了解你在追逐梦想过程中所需要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38

2003年,徐育宏在108国道旁开了一家北方饭店。原以为靠近国道,会有许多过路司机停下来吃饭。谁知三个月过去了,生意还是冷冷清清。
  一天,饭店来了两位客人,付账时说:“老板,我们是做楼板吊运车生意的,我留些名片给你,麻烦你给来吃饭的客人介绍,成了付给你中介费。”徐育宏心想,这还不是小事一桩?于是,他将名片贴到了墙上。
  说来也巧,几天后一位来吃饭的客人见到了这张名片,竟十分高兴,原来他早就想买这种楼板吊运车,但一直不知在哪里可以买到,他抄下了名片上的地址和电话号码,一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徐育宏获得了300元的中介费。
  渐渐地,北方饭店墙壁上的名片越来越多了,来来往往的生意人希望借此拓展自己的客源。一天,徐育宏看着被贴得花花绿绿的墙壁,突然想,何不干脆专门设一面“名片墙”呢?此举果然奏效,冲着这面“名片墙”,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饭店的常客。
  饭店生意日益红火,收到的名片也越来越多,到2004年10月,已达6000多张。徐育宏欣喜的同时,也有了苦恼,这么多名片,怎样才能全部贴上墙呢?
  思考之后,徐育宏自己制作了一面十多平方米的移动式“名片墙”,将客户的名片分类后,粘到墙上,然后放到饭店门口。名片每星期更换一次,这样一来,张张都可以得到展示,而且,饭店门口的“名片墙”吸引了更多路人。一时间,北方饭店名声大噪。
  为了方便顾客,徐育宏专门腾出了一套桌椅,配置了纸笔,供那些抄名片的客人使用。他还将饭店的办公电话搬到前台,做起了公用电话业务,这样顾客便能立马与主人联系。
  在“名片墙”推出的一年半时间里,北方饭店的业务量节节攀升,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内顾客能达到500多人,营业额过万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48

在世界上,“施乐”就是复印机的代名词,而且其市场占有率高达一半以上。所以,称施乐公司为“复印机之王”一点也不过分。
  为什么施乐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复印机市场中能独占鳌头呢?原因是,它凭着一招“逆向反常”的独特经营策略,那就是只卖服务不卖产品,也就是只租不售的销售方法。
  施乐公司于1864年由美国人威尔逊创立,但直到1960年“施乐914”干式复印机问世后,施乐公司才异军突起。
  传统的湿式复印机不但在复印时必须使用化学液体,而且必须使用表面涂有感光药物的复印纸。“施乐914”干式复印机则无上述的麻烦,因此大受欢迎。
  当时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产品的定价超过成本10倍时,即不得销售。然而每台成本只有2400美元的“施乐914”复印机,却被威尔逊定出29500美元的高价。这样的高价,不但市场无人问津,而且法律也禁止销售。这正中威尔逊的心意。他不想卖产品,只想卖服务。换言之,“施乐914”只出租不出售。
  因为复印机和电脑非常类似,维修相当麻烦,不出售机器,就不会有许多维修的麻烦了。所以威尔逊干脆提高售价,采取只租不售的经营方式。事实证明威尔逊的决策非常正确,出租复印机的利润千倍于销售复印机的利润。“施乐914”就像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给施乐公司赚进了大笔的财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5:59

在同一座大厦里的同一层楼,面对面地开了两家公司。公司甲的首席执行官和公司乙的首席执行官,在经过一段时间对对面公司的观察后,得出结论:千万不能让自己公司的员工学习对面公司员工的行为作风,不然,一定会出大问题的。如果搬迁,将耗费巨大,如果不搬迁,自己公司的员工要是沾染了对面公司员工的恶习怎么办?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财富,一旦员工的思想行为被破坏,那不是损失更大?在经过紧急会议,当中层以上干部的全体表决后,公司甲的首席执行官最后给全体员工下达了这样的通知:
  对面公司的员工穿着古怪,不修边幅,特别是行为极为不检,上下班从不准时,上班时还经常高声说话、谈笑。如果我们公司员工有此行为者,一律开除。
  没想到,公司乙的首席执行官也跟公司甲的首席执行官一样,正在为同样的事情发愁。于是,他也给自己公司的员工下达了一份通知:
  对面公司里整天死气沉沉,他们的员工不管上班还是下班都是毫无表情,如果我们公司的员工沾染到了他们这些不良习气,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请我公司的员工一定要与对面公司的员工保持距离!
  这样,虽然两家公司的业务都是针对网络的,又是面对面的邻居,可是几年来,两家公司的员工在两张通知单的约束下却从不来往,形同陌路。两家公司在业务上更是互相保密、提防。虽然两家公司都是严格地按照通知单上的规定执行的,可生意却不容乐观,好像还一天不如一天了。两位首席执行官也常常唉声叹气。
  如果不是一位应聘者的介入,也许他们会一直保持这种关系,最后的结果是两家公司相继倒闭。
  那位应聘者将自己的简历同时寄给了两家公司,也同时得到了两家公司的录取通知。应聘者在面试的时候分别看到了两家公司贴在墙上的通知后,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建议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改通知。
  甲公司更改后的通知是这样的:对面公司的员工,行为活泼、思想活跃、进取心强,而且想象力十分丰富,具有大胆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乙公司更改后的通知是这样的:对面公司的员工,穿着得体、态度端庄、思想严谨、而且具有可贵的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两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竟然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他的建议,并且都决定重金聘用他。后来,两家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合并。他们就是时代华纳公司和美国在线公司,现在的名字叫做美国在线公司。
  在美国在线完成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计划之后,年收入在350亿美元以上,比过去两家公司的总收入高出了一倍。在线公司在与时代华纳公司合并之前,高速上网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在线的一个弱项。现在因为两家公司综合了各自的优点,所以创造了奇迹。
  教练法则:面对别人时,如果你的眼里只有他的缺点,那么他的缺点会在你的心中被无限地放大,以至于没有了优点;如果你的眼里只有他的优点,那么他的优点将会被你潜移默化地吸收为自己的优点,从而转化为财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6:11

1982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成人学习进程这一项目时,曾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一批成人学员组成了两支保龄球队,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两队进行了几场比赛,比赛成绩两队互有胜负,难分上下。研究人员将全部比赛过程都摄录了下来,并将录像带分别提供给了两支队伍,以便他们能借助录像带来提高队伍的球技。所不同的是,分发给两支队伍的录像带采用了不同的编辑方法。第一支球队收到的录像带所展现的全是他们在比赛中的失误和糟糕的表现;第二支球队收到的录像带所显示的则全是他们的出彩之处。
  在仔细研究观看了录像带之后,两支球队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各自的球技。在接下来的几场比赛中,第二支球队均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第一支球队。
  很显然,将焦点凝聚在失误和过错上,使得队员产生了疲惫、厌倦、责备、抗拒等消极情绪;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表现优异的一面,则使队员的创造性、激情、自信以及渴望成功的欲望等积极情绪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调动。
  教练法则:无论在学习引导还是在企业管理中,正面激发这一方法更值得推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0 18:46:21

小女孩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富有家庭,父母见她生得丑,不愿意理她。小女孩自小得不到多少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加上长得丑,她很自卑,性格越来越内向,见人就害怕。
  16岁那年,父亲在一次破产拍卖会上,买下了一家报社。大学毕业后,她进入父亲的报社,担任读者来信版主编,月薪只有25美元。在这里,她遇到了一位年轻律师。两年后,两人结婚了。婚后,她依旧羞怯,常常躲在丈夫后面。在宴会上,她总是被主人安排在不显眼的位置上,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对她视而不见。
  没几年,父亲就将报社大权交给她的丈夫。父亲把她赶回家相夫教子。后来,因报社经营不善,丈夫患上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不久就开枪自杀身亡。当时她已经46岁了,丈夫突然间没了,她感到天快塌下来了。
  没人看好这个柔弱胆怯的女人,几乎所有人都预言报社必将被出售。可是,她稍稍迟疑一下,还是果断地接过权杖。
  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人。她要彻底改变报社传统老旧的风格,极力引进新潮、自由的新闻元素。为此,她不惜重金从各处网罗新闻精英,给他们绝对空间以自由发挥。不久,保守派们纷纷离去,报社的政治立场也发生根本的变化,越来越倾向于自由派立场。
  1972年6月,五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惮于压力,许多媒体都只是对此事“轻轻带过”,但她却命令报社记者进行深入调查,终于发现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
  丑闻曝光后,总统生气了,司法部长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她人头落地。她毫无畏惧,继续为自由与正义而孤军奋战。最后,她的正直与勇气,唤醒了美国各大新闻媒体,强大的舆论力量终于将位高权重的总统逼下台去,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这一年,她的报社获得普利策奖,在美国确立了大报地位。
  这就是著名的《华盛顿邮报》,它的主人叫凯瑟琳·格雷厄姆。
  凯瑟琳上任时,报社总收入只有840万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闻周刊》和两家电视台。到1993年她退休时,邮报已发展成为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台、有线电视和教育服务企业在内的庞大新闻集团,总收入达到14亿美元,在财富500家大公司中排行第271位。
  谁也料不到,这个羞涩、腼腆、胆小的丑女人,不但挽救了濒临倒闭的《华盛顿邮报》,而且还以一份报纸扳倒了总统,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潜力,许多时候,我们欠缺的只是一种自我挖掘的精神。
页: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