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7:01

我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41次   “我最大的错误,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

  写出《城南旧事》的林海音一生当编辑、做刊物、办出版社,然后把赚来的钱换成了二十多套房子。到65岁,她突然宣布关掉出版社云游四海,没过几年钱花光了,她就卖掉一套房子,到82岁去世时,竟还有数套房子没有卖光,于是留下上述遗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7:13

梭罗入狱事件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1846年7月的一天夜晚,居住在美国瓦尔登湖畔的青年农民亨利·大卫·梭罗准备进城去鞋店取只修好了的鞋。这时税务官找上门来,要他缴纳人头税,因为他足有六年没有缴人头税了。他说他不打算缴纳这笔钱,理由是他反对奴隶制和墨西哥战争。于是警察逮捕了他,并把他关到康科德城的监狱里。第二天早晨,一个未透露身份的人代缴了这笔税款———有人考证是他的姑妈,他便从监狱里释放了出来。出狱后,他没有回家,而是若无其事地到那家鞋店取了修好的鞋穿上,加入到了一群收越橘的人群中。过了半小时,他就置身于莽莽苍苍的山间橘林里了。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梭罗入狱事件”。
  
  这个事件之所以有名,就在于它不是一次单纯的公民抗税事件,而是一场无权势的个人借用税收向国家表达不服从的政治请愿行为。抗税之所以被拿来运用,不过是因为对一个底层百姓来说,税收几乎是唯一直接面对政府的机会。三年后梭罗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对公民政府的抵抗》,在梭罗死后出版的著作中,这篇文章又被人冠以《论公民不服从》的标题发表。从此,公民不服从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就与梭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一般来说,人对正义有一种天然的维护义务。也就是说,当一种正义制度产生并运行于我们的社会中时,我们每个人都有服从的义务。甚至当一些具体的法律条款只是稍稍偏离了正义的标准,没有超出我们个人所能接受的基本限度时,我们也应当容忍,至少不宜运用非法的手段攻击它。因为绝对的正义只存在于上帝的手中。人类社会的正义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绝对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虚拟一个理想的正义王国,然后强迫所有的人毁家纾难地去奔赴。其次,每个人的正义观是不同的,各方必须妥协才能达成一种接近正义的秩序。在一个由多数决定的民主社会里,政府必须尊重个人表达异议的权利,而个人也必须尊重多数裁决的程序和结果。也就是说,异议者必须要容忍对他们异议的异议,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和权利。
  
  问题是当法律和制度不是稍稍偏离了正义的轨道,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个人的良知和道德律,我们是不是还有义务服从它?或者更严重地说,当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完全背离了人类普遍认同的正义原则,甚至公然践踏由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律时,作为个人是不是仍然应当服从?如果不服从,又当采取什么方式?
  
  对于专制主义及其卵翼下的各种不正义法律,中国人的应对经验很丰富,如自贬、示弱、哭穷、隐居、敷衍、推诿、装病、装死、装疯卖傻、装聋作哑、游山玩水、炼丹养气、求神拜佛、参禅打坐、吃茶喝酒、斗鸡走狗、钻在女人堆里不出来……不一而足,但从大的方面归纳,不外乎两种:一是逆来顺受,二是暴力反抗。
  
  逆来顺受实际上是对罪恶的一种默许状态。这种状态是由对强权的恐惧和对自己的无力感造成的。其实质是麻木与不负责。暴力反抗是逆来顺受的反面。但这只是暂时的求生之道,从长远来看,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制造更多的问题。仇恨不会化解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仇恨,就像狼不会生出羊,只会生出更多的狼,秃鹫不会孵出鸽子,只会孵出更多的秃鹫一样。
  
  那么,除了逆来顺受和以暴易暴之外,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有,那就是由梭罗、甘地等人开创,由马丁·路德·金发扬光大的非暴力抵抗之路。非暴力抵抗既克服了逆来顺受派对罪恶的放任自流,又避免了暴力反抗带来的血腥后果;既具有逆来顺受者不针对对方肉体的理性特质,又吸取了暴力反抗者对罪恶的坚决打击态度。它的实质是通过自己的受苦来寻求对手的理解,而非复仇;通过自己的忍耐激发对手的同情,而不是施恩;它的目标是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而非消灭和凌辱对手;一句话,它的本质是爱,而不是恨。在梭罗的例子中我们看到,梭罗并没有袭击税务官。他知道,在他与政府之间,税务官不过是一个恰好被委派来向他行使权力的中介人。他的真正对手是州政府以及州政府背后的庞大国家。而州长和总统不会出来接见他,因而,他只能通过这个他所能见到的国家代表———康科德城的一个普通税吏———表达不满。他知道这是违法的。因而当警察要他坐监,他就坐了监;当有人付了保证金,他也就出来了。但这丝毫也不代表他的服从。作为一个公民,他必须要向这个声称全世界最自由和民主的国家表达他的不服从:即一个允许奴隶制存在的国家不是我的国家,我不能用我的税款支持一个国家的军队侵略别国,就像我不能雇凶杀人一样。
  
  这当然是一种违法行为。虽然践行的人常常通过愿意接受法律惩处来表达对法律的忠诚,但它仍然是一种违法行为。即便这违法是由自己的良知驱动的,是依据个人内心“更高的准则”的,但违法就是违法,违法了就应承担相应的后果。这些违法既包括直接反抗他所不满的法律,也包括间接反抗他所不满的法律。“间接反抗”就是他的行为和反抗的目标法律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公民只要能找到“直接反抗”的手段,他是不会使用间接手段的。
  
  以梭罗为例,我们看到,梭罗反对的是奴隶制和美国对墨西哥的战争。按照“直接反抗”的原则,梭罗应该释放奴隶,并给奴隶吃好穿好,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但问题是他根本没有奴隶可供释放;再不然就要等到国家要他抓捕或者镇压奴隶时再行抗拒,但问题是国家没有要他这样做。如果碰到这样的机会,事实证明他也不会放过。比如,在瓦尔登湖畔居住的日子里,他曾为一个从南方庄园里跑出来的黑奴指明北极星的方向,以帮助其逃亡。但问题是,他很少能碰到逃亡的黑奴,逃亡的黑奴也并不见得人人都找不见北极星的位置。因而他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反对战争也没错,但根据“直接反抗”的原则,他只能在国家强行征兵,或直接拉他入伍,并命令他对墨西哥开枪发炮时再行抵抗,但问题是国家没有让他当兵,更不用说让他开枪发炮了。作为一个白人,他不是奴隶制的受害者,更不会发动战争,墨西哥也没有他的亲戚。也就是说,他既不是他所反对的不正义法律的受害者,也不是施行者。按照一个公民只能进行“直接反抗”,不能进行“间接反抗”的论断,对于此等既不是由自己发动又与己无干的恶法只能袖手作壁上观。中国话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是,人有思想。从长远来看,是思想,而不是利益,指导着一个人或一种文明的走向。一个人一旦知道了什么是正确的,就不能不去做。于是梭罗只能入狱。中国话说,他不入狱谁入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7:27

海豹猎人之死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11次   30年前。我毕业旅行到兰屿。
  
  出台湾能够搭小飞机,飞过浩渺的烟波,到一个与世隔绝、景观完全不同的小岛,真是令我兴奋极了。
  
  更兴奋的是见到兰屿的原住民,穿着丁字裤,推着两头尖尖的船,夜里,在海上点起火把,引来飞鱼。
  
  黑黑的夜色中,海上火把的光亮闪烁,风吹来,浪打来,站在海边的感觉真美。
  
  最难忘的,是我班上一位女生收了个兰屿的女孩做干妹妹。
  
  虽然才认识几天,那小女孩却体贴地对干姐姐说:“回去多穿点衣服吧,西风起了,你会受凉的。”
  
  我更永远忘不了,她那无邪的脸孔,和她说的:
  
  “姐姐,你知道吗?我们兰屿人都好穷、好短命,日本人以前把我们隔离起来,故意不教育我们,拿我们当原始人类的橱窗,害我们到现在还这么落后……”
  
  二十多年前。到台湾南部一个城市。
  
  经过一条路,路中间居然有口井。
  
  “这是一口古井,被保护的文物。”当地的朋友对我说,“可是这么多年来,它在这儿,真不方便,也真危险,已经有好几个人,夜里骑机车,因为撞到这口井,死了。”
  
  十几年前。
  
  到台湾北部的一个小镇。
  
  镇上有所著名的庙宇,香火鼎盛。
  
  庙旁是条老街,走在其中,如同进入历史。
  
  “真美!”我说,“保护得真好。”
  
  “可是你知道吗?因为是古迹,政府规定要保护,不准改建。”当地的人对我笑笑,“结果房子愈来愈老,又阴又湿,住在里面很多人得了风湿和气喘。尤其害怕的是哪一天,地震来了,百年老屋垮了,我们全得压死在里面。”
  
  前年,在《读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海豹猎人之死》。
  
  在加拿大北极小村里住了一家猎人。
  
  男主人皮泰图靠猎取环斑海豹为生,每张海豹皮可以卖到十一美元。
  
  但是一九七五年秋天,全世界的人都在电视上看到一段惊心动魄的新闻影片。那是绿色和平(Greenpeace)组织带着记者团去拍摄的,拍下爱斯基摩人猎取海豹的残酷镜头。
  
  新闻媒体大力炒作,电影明星和欧美的政治人物也加入保护行动。绿色行动组织的总裁罗勃特·亨特提出警告:“如果不禁猎,格陵兰海豹将在五年内绝种。”
  
  这个号称“心灵炸弹”的新闻爆发开来,一九八三年欧洲议会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宣布禁止幼海豹皮在欧洲出售。
  
  不卖幼海豹皮,整个海豹的皮毛市场都崩溃了。
  
  没有人再买海豹皮衣,猎海豹者被看成刽子手,虽然——
  
  加拿大野生动物基金会会长说:“我们并不担心格陵兰海豹会绝种。”受委托调查的人道机构,也发现猎杀海豹的方法并非不人道。
  
  加拿大北极圈的猎人断了生计,十一年内有一百五十二人自杀。
  
  皮泰图有一天离开家,挥手向妻子道别,这是他结婚以来第一次这样道别。
  
  皮泰图没有再回来,他死在一片碎冰之间。
  
  不久前,看电视上的专题报道。
  
  孟加拉的街头,衣衫褴褛的人,衣衫破旧的孩子,对着镜头,在清瘦的面庞上,张着无助的大眼睛。
  
  旁白说,联合国保护儿童的组织,指摘孟加拉的企业,雇用幼小的童工,使孩子受到伤害。
  
  于是小童工们被解雇了。
  
  他们流落街头,有些甚至沦为雏妓。
  
  联合国儿童福利组织不得不回头,作让步和补偿的措施。
  
  跟昆虫学家陈维寿老师聊天。
  
  “你知道吗?以前台湾靠蝴蝶赚了多少外汇?”陈老师说,“单单在黄蝶翠谷一年就能抓五六千万只。”
  
  “这不是违反生态保育吗?”我说。
  
  “错了!”他笑笑,“后来经济不景气,蝴蝶出口没落了,黄蝶翠谷的蝴蝶被抓得少,数量反而减少。因为十天内,那里就能产生一两千万只蝴蝶,没人抓,数量太多,把树芽都吃光了,后来的,就饿死了……”
  
  看台大研究所学生关孙知写的文章《人与大自然的矛盾》。
  
  云贵高原的初春,农民开始播种,但是种子才播好,就可能被由青藏高原飞来的黑颈鹤吃掉。
  
  黑颈鹤是保育类动物,政府规定,谁杀一只就要被关七年。
  
  农民只能用各种方法驱赶。只是,才赶走一批,又飞来一批。
  
  令人心惊的是,在保育人员的宴会中,端上一盘又一盘大菜,关孙知算算,一共十八道,大多为云南特产,甚至还有穿山甲……
  
  当一只全世界只剩几只的猛兽,对人扑过来时,如果你手上有枪,你是打死那野兽,还是任它去咬死人?
  
  “全世界有几十亿的人,死一个人算什么?”你会不会这么想?
  
  抑或,你会毫不考虑地射杀野兽?
  
  这个世界不是人类所专有的,我们要尊重地球村里的每一员。
  
  但是,当我们大唱高调,当我们举着牌子站在百货公司门口,高喊不准屠杀动物、猎取毛皮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为贫苦山村的猎人送上冬衣?
  
  当我们保护一口井,为那古迹请命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想移走古井、更改道路的方法,还是任它在那儿伤害我们的同胞?
  
  当我们高喊这世界上的物种,正以空前的速度在减少时,我们有没有想想自己造成的污染,正是最大的祸害?
  
  当我们高唱保护雨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好好利用每一张纸,使这世上能多留一棵树?
  
  我们可以扮成仁者的样子,打着领结,举着香槟,参加保护古迹和野生动物的募款餐会。
  
  看山珍海味一道道上来,却听不到山巅海滨一声声的哀叹。
  
  作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资深会员,我常想,当我抢救一朵小花的时候,是不是践踏了无辜的小草?我也常想,文明世界的人,是不是做了许多伪善的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7:39

恻隐之心是上苍的赐予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一位年过90的老太婆,头发梳得整齐,衣服清洁,站在香港毕打街置地广场的门外,笑容可掬,有礼貌地向行人讨钱。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我每次见到她,就给她一百元。给了几次之后,她不知所终,可能是给置地广场的管理员赶走了。要是她还健在,我只能在这里为她祝福,希望她能愉快地度过她的余年。
  
  我不是个慷慨的人,但自己认为应该帮助的,能力所及,从来没有犹豫过。到外边吃一顿晚饭,花数百元,而在家中吃不过二、三十耳,其享受相差无几,能将这剩下来的有意思地协助一下应该受到照顾的人,于心大快,比多吃一只鲍鱼好得多了。这样的感受没有什么特别,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也有同感。
  
  我给置地广场的那位老太婆几百元,算不上什么,但我知道,如果她患上了病,希望我给她数千元,我是决不会令她失望的。对这位老太婆,我想,她活了近一个世纪,有自尊心,但还是跑到街头行乞,应该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我虽然不年轻,但还可以赚点钱,她有什么合理的需求,我应该设法满足她。
  
  古语云:“爱莫能助。”这句话我自己也说过好几次了。可是前思后想,我觉得这句话有点不妥,因为自己不愿意帮助的,通常不是没有能力办到,而是认为不应帮助。像那位老太婆那样能触发我的同情心的例子,少之又少。我于是想,虽然自己要教书赚钱,但若是他人有困难,自己同情而又可以有效地帮助,那么慷慨地帮助一点,自己的生活同样可以过得去。问题是,不值得同情、可怜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先谈美国加州的福利制度吧。那里福利工作人员的收入,远高于接受赈济者所得。又例如某国家饥荒,儿童饿得死去活来,但根据一项统计,外人捐出去的钱,经过官员的手里,能落到饥荒儿童的口中,不到十分之一。爱与被爱之间有那么多无动于衷的自私者,使爱的人真的感到是爱莫能助了。我们爱,中间的官员或福利工作者对自己更爱,难道我们要被迫「爱」这些从中取利的人?我反对福利经济,主张取消所有福利项目,不是没有恻隐之心,而是因为挂羊头、卖狗肉的机构或政府,实在是太多了。但撇开这样的爱莫能助不说,其它的我们应该爱可以助,因为值得我们爱而又可以不被剥削的「助」,机会着实不多,所以大家一起来作英雄,过过瘾,倒也挺有意思。中谚「爱莫能助」的原意,是一个误解,把我们看小了。
  
  另外一些我不「助」的例子,是因为我根本没有爱。年壮力强,可以工作但却去行乞,怎可以得到我的爱?租了他人的婴儿,将鸡血涂在身上,在街上抱着婴儿放声大哭,扮得悲惨可怜,怎可以爱?答应了只要有点本钱在手,就发愤图强,但有了几块就跑到赌场或赛马场去,要我爱是说笑罢了。
  
  是的,我认为恻隐之心是上苍赐予人类进化的一点基因。我自己有恻隐之心,认为爱可以助,老实说,是我自私的一面,因为我协助了自己认为应该协助的人时,对自己很有满足感。很不幸,我经历过多种不同的生活,知道什么可以爱,什么是个骗局,所以一时慷慨,一时视若无睹,处之泰然。
  
  我自己的儿女,可没有我那样高明。他们有了我遗传的恻隐基因,但却没有我的经历。每逢在街上见到乞丐,他们就乐善好施,好像父亲的钱是不用心血赚来的。去年暑假,儿子到外边工作,赚了四千大元,不数星期就花之净尽。我问他赚来的钱到哪里去了,他说:「买了一个球拍,看了些电影,请朋友吃了点东西,其它的都在街上捐出去了!」这个儿子傻得可怜,我要细心地教教他。
  
  恻隐之心是上苍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假若没有父母的爱,没有兄弟姊妹的爱,没有朋友的爱,没有因恻隐而爱的爱,人类会灭亡。但上苍不知就里,胡里胡涂地造了一些见有利可图就不管实际情况的人。这是人类中的败类,是应受人们鄙视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7:52

不一样的选择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19次   在美国,大学录取学生都是需要面试的。在面试会上,校方录取委员会要根据你的成绩、平时表现、成长历程、家庭背景等,来做出是否录取的决定。如果你是录取委员会上的一员,面对以下三位学生,你会做出什么顺序的选择呢?
  
  A。第一名学生是一位可爱的女生,成绩全A,小钢琴家,能歌善舞,家境优越,从小接受很好的教育。
  
  B。第二名学生是一位肯尼亚裔的女生,她的成绩平平,父亲是铁道工人,母亲是超市收银员,家境贫困;更要命的是她的听力自小还有障碍,但是她一直坚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
  
  C。第三名学生是一位西班牙裔的男生,他的成绩略微有些差,父亲是个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他从小就缺失父爱,跟母亲住在一个犯罪率很高的社区里,家境十分贫困,经常要申请政府救济金。
  
  如果你是录取委员会中的一员,面对上面三位学生,你会做出什么顺序的选择呢?
  
  如果你是一个中国大学招生办的老师,你的答案一定会是A——B——C,因为按照中国大学的录取考核制度,一定是按照成绩至上的“法则”来选择的。中国所有的名牌大学都是希望招到成绩最优秀,“素质”最全面的学生。
  
  如果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你可能会选择B——C——A,因为残疾人和穷人家的孩子值得同情。
  
  而在美国,有两所大学的录取委员会也面对过这样的考题,只是他们的考题没有这么完整。他们面对的答案都只有两个,而且他们必须单选。
  
  第一所大学面对的答案只有A和B两个,在一个成绩优秀素质全面的女孩,和一个有听力障碍、成绩平平的学生面前做选择。他们的答案令人惊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放弃了前者。
  
  为什么呢?他们的答案是:这个孩子虽然成绩平平,但是我们能在她身上,看到她勇敢地克服了巨大的苦难,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一个刻苦的孩子,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第二所大学面对的答案只有A和C两个,在一个成绩优秀素质全面的女孩,和一位成绩不够好,且犯罪家庭出生的孩子之间做选择。这所大学的老师们的答案居然也出人意料,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放弃了前者。
  
  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的答案是:这个孩子面对的状况十分危险,因父亲而背负道德压力的他,随时可能陷入犯罪陷阱,作为一所旨在教人向上的大学,没有理由不让一个这样处境的学生,获得教育机会,因为这个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坚定他对人生的信心。
  
  第一所大学是有“小常青藤”之称的斯坦福大学,这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在美国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居前列,它最著名的特点,恰恰是对全校师生严格的质量标准评估系统。
  
  第二所大学是赫赫有名的艾姆赫斯特学院,这所学校曾经是美国最出名的贵族学校,是全美国最富有的学校之一。他们的教学质量非常之高,总统、诺贝尔获得者、至高成就者从这所学校走出了许多。他们的录取条件曾被评为“苛刻无比”。
  
  这两所学校都是美国一流的大学,他们有着一流的录取系统和标准,这种标准近乎苛刻,但是充满着人性光辉。他们对上面道题的回答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真正的目的和要义——那就是给最需要的人、最有可能性的人受教育的权利,引领他们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走向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8:03

大英帝国的马路补丁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我所在的城市,便是刚刚通车的马路,如果含人行道在内,我敢说,看不到一条是完好无损的。昨天通车,可能今天某个地方就已经开始开挖,这里挖一条,那里挖一块,伤痕累累。马路从东边做到西边,西边还没完工,东边已经坏了。
  
  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有的市政部门只做表面文章。道路拓宽了,面子上好看。可是“里子”呢?没有人管。所以,路修好了,不多久,电信来挖,自来水公司来挖,煤气公司来挖,甚至具体的某一个单位也可以来挖……挖完也不修补好,坑坑洼洼,至于好走不好走,那是走路人的事。
  
  我听英国和美国的朋友说,他们那里,一般看不到中国这样开膛剖腹的事。后来,我去了这两个国家,证实了这种说法。在英美等国,马路未修,先完成地下设施。就是说,先管“里子”。他们一百多年前修的下水道,到了现在。还可以在下面拍警察抓小偷的惊险片。他们有一个观点,市政设施要管三百年以上。像这样埋在地下。不能为现任官员脸上增光添彩的勾当,我们口口声声号称“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一般是不大愿意干的;他们任内的三五年都管不好,怎么会管到三百年以后的事?要管三百年,那是人民的需要,这官是人民选出来的,所以要听人民的话,要被人民管;只管三五年,那肯定不是人民愿意看到的,这样的官是管人民的,他修的路,只要他的顶头上司来看一眼,某种程度上就达到目的了。
  
  第二,我们的有些工程虽然有招投标,但不见阳光的东西还是很多,腐败官员不少出自市政部门,就是证明。我认为,如果哪里刚刚修的马路马上就坏了,我们不能单纯用经济或技术的眼光看问题,而要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要讲政治——这后面十之八九是腐败在作怪!官员受贿,工程款被贪污,质量自然不行。
  
  在美国,修一条马路,不是全部修完了才验收,而是修一小段验收一小段,质量不行,立刻下马。据说,美国的法律在这一点上也特别严厉,如果谁敢贪污市政工程款,那要被判上百年的刑,所以没有人敢以身试法。美国的高速公路网,大多是建于艾森豪威尔当政时代,已有五十年左右的历史,但我行走在美国的路上,基本上看不到有什么修补。修马路,也不是什么高科技,美国修马路的技术也不见得比中国高。难道我们现在的修路技术,还达不到他们五十年前的水平吗?这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我们也要用政治的眼光看问题,工程没有监督或监督不力,必然产生腐败。腐败的具体体现,就是刚修好的马路立刻就坏。我觉得,抓腐败有时也不是特别难,刚修的马路就破损,彻查下去,必定有腐败。
  
  最近,我所在城市的人行道,也要像部队一样“统一着装”,全部换成大理石的。很多路段,人行道无大坏,几百米的局部甚至是完好无损。可是,一律撬了,换成新的。有的地方马路也是这样,虽有损坏,还能行走,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还是二十七,全部重新来过。我不禁要问,坏了要修,可是,为什么要重新来过?整个城市清一色的人行道,不也单调?城市又不是军营!现在,这座城市的人行道“统一着装”工程还没有结束。很多新修之处已经破烂不堪了。
  
  马路、人行道坏的地方挖起来进行局部维修,不是省钱的事吗?我们是不是富到有钱没地方花的程度了?就是这座城市,前年刮台风时,它的北部被大水淹了,去年刮台风,还是被淹,过了一年,为什么还不进行“里子”建设?或者说,为什么建设的力度不够?而且,这次人行道“统一着装”除了把好的人行道也乱挖以外,把原有的人行道都抬高,宽度是若干米,若干米之外的地方,落下了一大段。市政不管。如此人行道,既不美观。也给行人带来不便,若是走在边上,歪下去,有的地方足有一级楼梯那么高!
  
  我看英国的人行道,有的是鹅卵石铺成的,有上百年的历史——历经上百年而不坏,固然是他们的质量上乘,但更昭示着他们政治的清明!还有的人行道,这里一块补丁,那里一块补丁。就是说,哪里坏了,哪里挖起来修补。最抢眼的是。在白金汉宫前面的柏油路上,也是挖了一块又一块的补丁。我觉得,白金汉宫前面的补丁,不是英国的耻辱,而是大英帝国的光荣。由此。我理解了英国女王缘何为王宫路灯太亮而发火。美国的人行道,也多有三五十年的历史,但几无破损。而且,他们的人行道极为朴实,根本没有什么大理石,就是用水泥抹平,绝对没有我们这样花花绿绿。
  
  我在想,我们应该有一个马路、人行道的维修队。每天在维修。哪里坏了,哪里就给补好,小不补,就大坏。可是,怎么就看不到这样的队伍呢?我敢说,我们的人行道,就是新修好的,30米之内必有破损。难道“统一着装”的人行道,过几天又要重新来过?对马路、人行道的破损视若无睹,对马路、人行道重新来过趋之若鹜,这其中缘由,明眼人一目了然。本来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如今却是向每一个市民展示着某种不便言说的“×”。这样的马路和人行道,可以骗骗他们的顶头上司,在人民眼里,体现不了政绩,只能让人民丧气,让人民寒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宽阔堂皇的表面,看到了“里子”的松散和腐败。
  
  我走过不少地方,我所在城市马路和人行道的状况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有孩子写作文,希望马路上装拉链,随时可以拉开,不要天天乱挖。儿童都有此奇想,可见这种状况非常普遍,也让人极为讨厌。马路、人行道要不要修,修的规模多大,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的听证会?什么时候才能让纳税人说了算呢?由修补马路、人行道,我想到了修补地方政治。到了哪一天,马路、人行道能像白金汉宫前面的马路、人行道一样,虽然旧,经常修补后仍完好无损,那这个城市的政治,应是趋于清明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8:17

一美元的梦想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据悉,头等奖金可达3亿日元的日本超人气彩票——“年末巨彩”,将于11月24日开始在日本全国范围发售。往年,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年终奖金押在这块宝贝上,期望能挣个盆满钵满。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下,年终奖和绩效都少了许多的上班族们自然会更加密切涌入彩票大军的行列,不景气的年代,运气被人们视为翻身转命的好办法。当然,也有人担心心灰意冷的人们不愿意多花钱在可能没回报的事情上,于是媒体的宣传铺天盖地,纷纷推出各种选号诀窍,最有意思的是,财团法人日本彩票协会对中奖金额超过100万日元的1795名高额中奖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发布了收集有运势超强者数据的《彩票富翁白皮书》。
  
  无独有偶,早在2007年,英国卡姆洛特彩票公司就别出心裁地根据多名彩票中奖者的面部特征,像警局拼嫌疑犯画像一样,拼出了世界上最容易中奖的“彩票先生”“彩票女士”的面孔,他们看上去都很普通,却聚集着精选出来的中奖者的特征,算是“有证可循”的。“全英国有1万名中彩票头奖的幸运儿。如果你发现隔壁邻居和我们的彩票先生或彩票女士长得很像,不必感到惊讶,因为中大奖的都是些普通人。”卡姆洛特彩票公司说。
  
  而在这一次的《彩票富翁白皮书》中,告诉人们,这一回要仰仗的是父母给你取的名字,和父母带你来这个世界的日期。白皮书上清楚的写着水瓶座的男士和双鱼座的女士中奖几率最高——不知道这样笼统的算法会有多少人相信呢?
  
  事实上,在彩票兜售之前,相信这些推测的人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人知道,获得它之后你将会彻底改头换面。1994年3月,纽约州彩票发行者用一座带有豪华花园和华丽装饰的宏伟别墅来吸引人们买彩票。事实上,经调查,人们发现这所房子根本不存在。这则广告中的吸引人们目光的豪华别墅,是将海德公园的范德比尔特别墅、法国西沃克斯的一座著名的17世纪花园以及纽约斯塔斯伯格的一座拥有79个房间的米尔兹大厦组合起来,然后用电脑修饰所有的组成部分,最后呈现给公众的。这则广告的宣传口号是:“你所付出的只是一个美元,但能实现的却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即便是知道了这是赝品,还是有很多人被奢华的生活所感染,为了一美元的梦想,掏了腰包。
  
  一美元的梦想,就从这些推测中奖的趋势和技巧、星座、姓氏、彩票先生的面孔和电脑修图软件合成出来的虚幻的“梦幻房子”中慢慢地生根发芽,变成七成国民手中的彩票券——带给极少的人们梦想照进现实的丰硕收获,也带给国家巨大的收益。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自筹备之日开始就一直遭遇着资金短缺影响施工项目进程的窘状,总预算也随着物价上涨、保安费用的增加而不断的向上攀升。否极泰来,伦敦奥组委总算是看到了一线生机。从1567年伊丽莎白一世发行彩票的英国,作为资深的彩票大国,国家彩票将为伦敦奥运会组委会筹集18。35亿英镑的经费。这份巨额的补贴占到了筹办总额93。25亿的20%。不消多说,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意味着什么。
  
  自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彩票开始成为奥组委的主要筹资手段以来,历届奥运会的组委会都能从彩票资金里获得巨大的支持,而在英国,不单单为筹备奥运会,就连备战的奥运军团,也是从体育彩票中获得的训练资金——“彩票照亮英国的奥运之路”,由此可见,虽然彩票对个人意义重大,而整个彩票业却担负着重量级的国家责任。
  
  正因为彩票的巨额奖金会向国家缴纳巨额的税费,所以每每开出巨奖,总有人会质疑其公正性。在美国,人们会根据《信息自由法》要求彩票公司公布中奖人的姓名、照片和地址,以行使公民的知情权,而3。6亿天价大奖开奖的时候,中国福利彩票的负责人称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安全,信息全部不公开。当隐私权与知情权遭遇时,孰轻孰重呢?
  
  看看别人的解决方法。美国人在保护自己不受到非法侵害时,会选择在中奖后封锁消息,不对自己的亲朋好友透露半个字,闷声不响地找到一个口碑好的律师,在他的协助下,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然后这位律师朋友就可以代表中奖的幸运儿去领奖了,在成立公司之后,彩票公司就只能公布法人实体的信息,而不能公布中奖者的私人信息,这算是折中的最佳办法,所以在美国,彩票的公信力已经不是人们质疑的主要问题了。在中国,这一点可能有点难,以家为重的中国人很难不对父母爱人说出中奖的实情,所谓一传十十传百,亲朋好友间几乎很难守住秘密,而法律在这一块也有许多的空隙,成立公司一说在国内是否符合规矩还另说,所以此招的本土化看上去有些困难。
  
  因信息遗漏出去而遭受损失的大有人在,2002年西弗吉尼亚州的杰克·惠特克税后一次性领取了1。13亿美元奖金,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他先后遭遇了抢劫、盗窃、诈骗集团,加上官司缠身,到了2006年末他又回到了中奖前穷困潦倒的局面。
  
  不要以为这仅仅是因为杰克泄漏了太多个人行踪和信息,据调查显示,美国75%的彩票中奖者在经过短暂的奢华时光后,又会回到中奖前的生活。这像是一个诡异的魔咒,大多数的人们拿着不知道怎么花得完的钱带着一点惶恐开始享受人生,随即他们陷入了价值观的模糊和颠覆,从前的几十年所认同的东西瞬间就变得一钱不值,而在消费的快感中也失去了敏感的神经,家庭与梦想不再缠绕着他们,突如其来的巨额财富像一颗不稳定的炸弹,随时会袭击他们固有的生活模式,很多人在麻木的生活中妻离子散。2003年,一个16岁的美国女孩中了190万英镑的大奖,而在6年之后,她挥霍掉了所有的奖金并申请破产。两次自杀使她面对的不单单是残酷的现实,还有自己被财富冲击得脆弱不堪的内心。
  
  一美元的梦想,买到了之后它是否还是一个完整的梦想?从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发明了博彩性质的奖券,到1530年诞生于佛罗伦萨的第一张现代彩票,虽然民间一直流传着各种购买彩票的秘笈,它一直带着被上帝之手钦点的运气,对于渺小的个人来说,你是否具备接受大奖的心理承受力?若成为了被打回原形的75%,是不是有些太得不偿失了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9:12

季节十二贴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48次   季节十二贴
  
  一月大寒
  
  冷也到了顶点了。
  
  高也高到极限了。
  
  日光下的寒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里的冰冷仿佛来自故乡遥远的北国,带着一些相思,还有细微几至不可辩认的骆驼的铃声。
  
  再给我一点绿色吧,阳光对山说。
  
  再给我一点温暖吧,山对太阳说。
  
  再给我一朵云,再给我一把相思吧,空气对山岗说。
  
  我们互相依偎取暖,究竟,冷也冷到顶点,高也高到极限了。
  
  二月立春
  
  春气始至,下弦月是十一日的七时一分。
  
  “如果月光开始温柔照耀的时候,请告诉我,”地底的青虫对着荷叶上的绿蛙说。
  
  “我忙得很呢!我还要告诉茄子、白芋、西瓜、瓮菜、肉豆、幸菜,它们发芽的时间到了。”蛙说。
  
  “那么谁来告诉我春天到来了呢?”青虫说。
  
  “你可以静听远方的雷声,或是侍女们踏青的步声呀!”蛙说。
  
  青虫遂伏耳静听,先听见的竟是抽芽的青草血液流动的声音。
  
  三月惊蛰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我们可以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雷,到草原去,那以为是地震的蛰虫都沙沙地奔跑,互相走告:雷在春天,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打到地底来了。蚱蜢都笑起来,其实年年雷都震动地底,只是蛰虫生命短暂,不知道去年的事吧!
  
  在童年遥远的记忆中,我们喜欢春天到草原去钓蛰虫,一株草伸入洞里,蛰虫就紧紧咬住,有如咬住春天。
  
  童年老树下的回忆,在三月里想起来,特别有春阳一般的温馨。
  
  四月清明
  
  “时万物洁显而清明,时当气清景明,故名。”
  
  这一次让我们去看四月里温柔的草原与和煦的白云吧!因为如果过了四月的草之绿与云之白,今年就再也没有什么景色可以领略了。
  
  但是,别忘了出发前让心轻轻地沉静下来,用一种清明的心情去观照天空与花树的对话。
  
  我走出去,感觉被风包围,我对着一朵含苞的小黄花说:”亲爱的,四月的时候不要睡着了。”
  
  五月小满
  
  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对于天上的雨我们没有拒绝的权利,我们总是默默地接受了。
  
  站在屋檐下避雨,我想着:为什么初夏的雨总没来由地下着,这时,竟有一些些美丽的心情,好像心里也被雨湿润了,痴痴地想想来,某一年,是这样的五月,也是这样突然的初夏之雨,与一个心爱的人奔过落雨的大街。
  
  冲进屋檐下的骑楼,抬头正与一个厢壁的石雕相遇,那石雕今日仍在,一起走过雨路的人,却远了。
  
  五月的雨,总是突然就停了。
  
  阳光笑着,从天上跌落下来。
  
  六月芒种
  
  “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曰芒种。”
  
  坐火车飞过田野,偶尔会见到农夫正在田中插秧,点点的嫩绿在风中树显得特别温柔,甚至让人忘记了那每一株都有一串汗水。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梁的波浪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六月的明亮里,我们能感受到四处流动的光芒。
  
  芒种,是深深把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七月小暑
  
  院里的玫瑰花从去年落了以后就没有再开过。
  
  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这一次从海岸回来,意外看到玫瑰花结成的苞,惊喜在感觉自己又寻回年轻时那温婉的心情,这小小的花,小小的暑气,使我感觉到真实的自我。
  
  泡一杯碧萝春,看玫瑰花在暑气里挣扎开放,突然听见在遥远海边带回来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洗着我心灵的岬角。
  
  八月立秋
  
  “秋训:禾谷熟也。”
  
  梦里醒来的时候,推窗,发现天上还洒着月光。
  
  仿佛才刚刚睡去,怎么忽然就从梦里醒来了呢?
  
  刚刚确实是做了梦的,我努力回想梦境,所有的情节竟然都隐没了,只剩下一个古老的、优雅的、安静的回廊,回廊里有轻浅的步声,好像一声一声的从我的心踩过。
  
  让我再继续这个梦吧!躺下时我这样许着愿。
  
  我果然又走进那个回廓,步声是我自己的,千回百转才走到出口,原来出口的地方满天红叶,阳光落了一地。
  
  原来是秋天了,我在回廊里轻轻叹口气。
  
  九月白露
  
  “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
  
  几棵苍郁的树,被云雾和时间洗过,流露出一种沧桑的神色。我站在这山最高的地方下望,云一波波地从脚下流过,鸟声在背后传来,我好像也懂了站在这里的树的心情—站在最高的地方可以望远,但也要承担高的凄冷,还有那第一波来的白露。
  
  候鸟大概很快就要从这里飞过,到南方的海边去了吧?
  
  这时站在云雾封弥的山上,我闭上眼睛,就像看见南方那明媚的海岸。
  
  十月霜降
  
  这一次我离开你,大概就不容易再见到你了。
  
  暮色过后,我会有一个真正的离开,就让天空温柔的晚霞做最后见证,有一天再看见同样美丽的晚霞,不管站在何时何地,我都会想起你来。
  
  霜已经开始降了,风徐徐的,泪轻轻的,为了走出黑暗的悲剧,我只好悄悄离去。
  
  我走的时候,感到夜色好冷,一股凉意自我的心头刺过。
  
  十一月立冬
  
  “冬者,终也。立冬之时向,万物终成,故名立冬。”
  
  如果要认识青春,就要先认识青春有终结的时候。
  
  为花的开放而欢喜,为花的凋落而感伤,这样,我们永远不能认识流过的时间,是一种自然的呈现。
  
  在园子里紫丁香花开的时候,让我们喝春天的乌龙吧!
  
  在群花散尽,木棉独自开放的冬日,让我们烘着暖炉,听韦瓦第,喝咖啡吧!
  
  冬天是多么美,那枝头最后落下的一朵木棉,是绝美!
  
  十二月冬至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
  
  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的气候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顾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9:26

风景线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风景线
  
  有人总是离开
  
  且不再回来。
  
  一幢幢木屋像年老的妻子
  
  等候在路边——它们随处可见,
  
  被荒弃,倾斜,渐显灰朽。
  
  有人总是为了生计
  
  放弃铁杉和石砌的湖岸
  
  那孤独的美,
  
  打点好人生的行李包
  
  驱车前往城市。
  
  院子里的苹果树
  
  一直结着果,只是果实一年比一年小。
  
  当我们在此踏上这条路
  
  树木早已疯长,
  
  房子坍塌了,甚至不值得
  
  人们破门而入。
  
  田野会取而代之。
  
  我们将认出的
  
  是风,同样狂野的风,
  
  它没有过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5 15:19:38

走钢丝的演员时间:2013-10-12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有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准备要在高空尽情展现他的绝活了。他要挑战的是一条相当长的钢丝,可甚至连他自己也说不准啊它有多长;他只能看到终点处模糊的轮廓,所以无法目测远近。
  
  可是他站在起点处却镇静自如;对他来说,去干这件事本身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挑战终于开始了。他心如止水,毫无畏惧,所以能很好的任用他那天才般的技艺。所以看上去他步履轻盈,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紧张、生硬。所以,人群中不时会爆发出一阵掌声。
  
  本来,如果照这样下去,结局兴许就是:走钢丝的演员最终到达终点,如愿以偿。
  
  可是,偏偏这时有人说了句:“他难道就不知道自己站在多么高多么危险的地方吗?”这句话似乎一下提醒了人们,他们开始悄悄议论起来。
  
  而此时的走钢丝的演员正聚精会神地走钢丝,没有注意到下面人们的变化。
  
  “嗨!上面的先生!”终于有个大嗓门的家伙忍不住问,“你知道自己站在多高的地方吗?”
  
  走钢丝的演员愣了一下。“呃……这个我倒没仔细想过……事实上我从不在意这方面的……”他有意识地向下瞟了一眼,“现在,据我估计,大约……”
  
  “如果摔下来呢?”
  
  “必死无疑。”
  
  忽然,走钢丝的演员的心颤栗了一下。
  
  “你知道这钢丝有多长吗?”
  
  “呃……”
  
  “不知道?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完成,凭什么认为自己在走到终点之前不会摔下来?”
  
  “我不知道,我只是有某一种信念。你知道,当信心变为信念时,那种力量……”
  
  “你的信念可靠吗?”
  
  “这个……”
  
  “你的信念能保证你不会摔下来?”
  
  “够了,我还得继续……”
  
  “如果你摔下来将会怎样?”
  
  “如果我摔下来将会怎样?”走钢丝的演员竟傻傻地这样反问。
  
  “你的家人、朋友会失去一个儿子、兄弟或者好朋友,而我们也会失去一个好的走钢丝演员。”
  
  “那我应该怎么办?”这时走钢丝的演员的思想已完全不受自己控制。
  
  “你应该选择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表演形式,比如从一把椅子走到另一把椅子……”
  
  “他掉下来了!”有人大喊,打断了大嗓门的话。
  
  走钢丝的演员本想往回走,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可是他已经不再像开始那样心如止水、步履轻盈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是多么危险,再加上歇了那么久,所以他紧张、手脚僵硬,结果脚下一滑,摔了下来。他倒在地上,意识逐渐变得模糊;终于,在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得到了解脱。
页: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2425 2426 2427 2428 2429 [2430] 2431 2432 2433 2434 2435 2436 2437 2438 243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