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3:23
我们都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小时候,谁家电视机里传出“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歌声,“呼”一下,电视机前就会围拢一群眼睛放光的小孩儿。小孩儿们都争着当“齐天大圣”,连身为小姑娘的我也在家自称要当“孙悟空”,把妈妈叫成“唐僧”。
时针拨到1994年,《大话西游》来袭。“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成为最经典的爱情对白。我们陡然被启蒙:去西天取经算得了什么,西行前的故事才是最真。
2000年,《悟空传》横扫青年一代。我们记住了桀骜的猴子,禅意的玄奘,有情的猪头。其中的一句台词,几乎人人成诵。住持问玄奘要的是什么,玄奘答道:“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骑个自行车,都能开心得像驾筋斗云。毕业那年,大家都在卧谈会上讨论着要如何改变世界。
但每个人也都有戴上紧箍的一天。从工作第二年开始,班级QQ群里谈论的就都是房价怎么起伏、买什么理财产品好。
所有的青年心里都住着一个孙猴子,但更多程度上,“齐天大圣”的旌旗是我们一个最天不怕地不怕的美梦。孙猴子如果不走出花果山,就永远只是懵懂自由的猴子。但是猴子也会长大。当他自以为所向披靡时,他却很容易就被五指山死死压住。
一开始,他满是抗争的愤怒和不甘。很多人更喜欢“齐天大圣”的他,但无论情愿与否,他最后还是做了“孙悟空”。他忘记了很多事,保护起唐三藏去取经。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被生活硬生生地征服,但最后,我们是被生活降服。
这让我想起《阿甘正传》里的一句自言自语:“我想他一定是跟上帝讲和了。”
我们长大了,西游的主题却依然红着。现在人们不再关心西天取经前如何,更多的是戏谑的“西游记后传”。孙悟空当了“西游记公司”的副总经理,猪八戒开起了山庄,连沙僧都学会了嘲讽:“你的数学老师死得早了!”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记》。它太像一门哲学,人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投影。什么时候红什么,能看出一个时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3:42
2013年,周星驰带着新电影《西游:降魔篇》来了,主角依然是踏上西行路之前的唐僧。被商业侵蚀的孙悟空,银幕造型好似好莱坞的金刚。我走出影院后,赶紧回家看了一集83版的《西游记》“洗眼睛”。
年少的“狂”不再,而我们依然在。
我心里依然住着一个孙悟空,但也住着一个猪八戒,他们俩永远在闹矛盾。孙悟空告诉我该抛开一切,自由自在;猪八戒抱怨生活太累,只想多吃多玩。沙僧在我心里“和稀泥”,劝我别再想啦,他们都有道理,不如先休息一下,明天再说吧。
但是我们心里还有一个唐僧。他面对诱惑时一言不发,也会累和懦弱,对周围的人絮絮叨叨。甚至他也困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求到真经。但是他始终坚持:我是要向西走的。
最终,三个妖怪集体投降,保护一个傻和尚继续向西走。
这些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平民成功者。从4年磨出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到《中国好声音》节目的诸多选手,他们并不是官方封的劳模,他们是平凡人成就了梦想。多一个人成功,我们心里的唐僧就多一分去西天取经的信念。
前不久,微博上流行一个测试:“你人生中读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它将深深影响你的性格。”我苦笑着写下:“第一本是《西游记》,难怪我到今天还像小孩儿。”但也许只有保留一点小孩儿的心性,才能继续相信着西行。
人的一辈子,就像去西天取经,免不了碰到好多妖魔鬼怪。走在路上经受苦难的我们,谁也不知道结局。也许,当孙悟空走到终点,才知道一路留下的故事,比真经还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4:01
能人同学都有的异秉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20次 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异秉》,讲了一个充满悲悯的刻舟求剑的故事。
卖卤肉的王二一点点发达起来,他的摊子原本是摆在中药店保全堂的屋檐下,后来生意越来越好,便租下了隔壁源昌烟店的半个铺子。王二也终于脱了穷人相,每天有些闲暇时间喝喝茶、听听书。
药店里两个处于职业低谷的人十分羡慕。陈相公是个学徒,看不到出头的日子;陶先生一直处于被解雇的边缘,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一天,几个人谈论到富贵者必有过人之处,问起王二,王二老实回答:自己大小解分开。当天晚上,陈陶二人就拥进厕所——他们也想拥有那“异秉”。
成功就这么被误读了。
前段时间,一个大学同寝室的同学给我打电话,他刚刚租了500亩土地,搞有机农业。他的举动是够大的,但老实说,我一点也不吃惊,哪天要是他告诉我,他已经身价过亿,我也不纳罕。
我这位同学是在乡村中自由长大的,小学时,突然犯了牛脾气,不愿上学,家人也不阻拦。他自由自在地玩了一年多,突然觉得这不是个事儿,就重新去上三年级。初中时跟着亲戚到城里卖西瓜——这还算正常的;同样是在初中,他能到筑路队干一个夏天,就着实罕见。大学时,我们6人组团去推销香烟,他是精神加肉体领袖,结果40天下来,每人赚了2000多元钱。
他的恋爱也颇多传奇,我也有幸目睹了大半个过程,心里嘀咕:他算个奇男子。
大学时,我就判定,他若没考上大学,一定是村里的能人,可以在自己的地头呼风唤雨;若身在乱世,或可有更大成就。
毕业后,他去的报社没有我去的好,可他干得风生水起。那张报纸渐渐不能满足他的雄心,后来他带着老婆去了广东,在一家身在地方、意在全国的报社工作。新闻做了四五年,也对得起读了4年的新闻系,然后他就坚定地转了行,做自己的事。其间,我们或多或少有联系,不管他做什么,我的基本判断一直是:一,他是对的;二,他能做好。
只是说到搞有机农业,他心里还真有点儿敲鼓。这行当的水有点深,他反复说,他从未做过这样的选择。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大势,大势所趋,事在人为。
一个细节是,当他决定租地建农场时,身边的朋友纷纷入股,没什么理由,只因为是他在做。
若说他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最初让我惊奇的地方是,他听完一首歌就能用手风琴把调子拉出来。最初,我难以理解这个黑胖子怎么还能干这细活?我完全是乐盲,不敢确定是否稍通乐理之人都能如此。可即使如此,他的手风琴技术也全凭自己摸索而成。
除此之外,我还真说不出他有什么特别之处。只能说他靠谱,非常之靠谱。是那种如果你有紧急情况,可以把妻儿托付与他的那种朋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4:16
说到能力,我更愿意理解为:那一点点雄心。这点雄心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可有没有,区别就大了。
人或许可以分为两类:有那么一点雄心的和没那么一点雄心的。
对普通人而言,那一点雄心,是把自己拉出庸常生活的坚定动力;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只能无力甚至无知无觉地,慢慢被庸常的生活没顶。
在变革时代,那一点雄心或许能导致波澜壮阔的结果。编草鞋的刘备,从来没忘记自己是皇叔,就凭这一点,他从两手攥空拳,到三分天下有其一。才华什么的,反而是小节。
我们总觉得,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有异于常人的手段或办法。其实,这手段和办法,也大都不过是成功的一点结果,而非成功的原因。
在汪曾祺先生的小说《异秉》中,陈相公和陶先生,都是小可怜。他们是刻舟求剑,把结果当原因。这么求,永远也求不来成功。
好小说述而不作,只说事,不分析。你如果琢磨下卖卤肉的王二,就会发现,这个敦厚的做小生意的人,胸腔中也有令人尊敬的一点雄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4:30
家教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一位刚从香港旅游回来的朋友愤愤不平地向我抱怨,他们老夫妇俩因带着小孙女(五六岁)而被拒绝进入半岛酒店餐厅进餐。“香港人真是的,他们不晓得全靠我们内地游客,他们的生意才这样好……”
此事的前因后果本人不在现场,所以也不能妄加评论,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香港的半岛、洲际、文华、四季、港丽等豪华酒店的餐厅,都是禁止幼童入内的(客房自然除外)。据说曾有人向香港旅游局投诉这条规定有年龄歧视,但上述酒店的相关管理层的反驳也振振有词:家有家教、门有门风,与酒吧、夜总会禁止不满18岁的青少年入内一样,难道这也属年龄歧视?
好一个家有家教、门有门风,原来,豪华酒店特有的华贵和高尚,就是通过对无数细节的精益求精打磨而成。友人对被拒香港半岛之外一直耿耿于怀,本想让孩子长点见识,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说真的,小孩子进这样高档的餐厅真是不大合适,他们还太小,根本不懂得享受这样的氛围和美食,他们应该去迪士尼乐园、海洋公园等地。
再说自古就有“筷头下出败子”之说,让孩子粗茶淡饭,过得简单点并非坏事。我在上海半岛酒店喝下午茶时也曾碰到过类似的境遇:邻座的几个女人一边喝下午茶一边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要命的是其中一个还带着刚会迈步的小女孩,虽然有个小保姆紧跟着,但她们在餐厅内进进出出的忙碌身影,再加上孩子童真的尖叫声,与餐厅廊桥上演奏的乐队及“半岛酒店”四字背后蕴藏的文化,真有些格格不入。
孩子的母亲看来是个有闲又有钱的阔太太,只见她得意地看着自己的宝宝像穿龙灯一样穿梭于各餐桌,虽然客人出于礼貌都会摸摸她的头,但其实她已干扰了他人的私人享受,且妈妈并无阻拦,反而以一种周遭都能清晰地听到的“小声”说:“我们从小就教育宝宝要学做个小公主,所以一有机会就要带她去高档场所见识一下,这就叫家教……”
恕我老土,我小时候接受的“家教”完全不一样。记得我的太外祖父还在世时,夏天切西瓜,外婆必先准备好一只小碗,将半只西瓜最当中最甜的瓤挖出来给太外公,然后才将西瓜切成一块块。
还有一段难忘的有关家教的记忆,那还是在“文革”中,家里已被横抄竖抄了多次。一天晚上又是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我们战战兢兢地开了门,进来一位衣着朴素的女人,拖着个中学生模样的儿子。只见她厉声责问儿子:“你确定是这家吗?”儿子怯怯地点点头。只见这妇女摸出一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我妈妈的一对钻石耳环和一枚马鞍翡翠戒指,想来是这个中学生在抄家时浑水摸鱼揣进自己口袋的。这位母亲当着我们的面给了儿子两个耳光:“看你下次再敢随便拿人家的东西!我们工人阶级穷归穷,穷得要有志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4:55
在七宝古镇,我们可以看到著名雕塑家张充仁先生的纪念馆,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张充仁当年在法国留学时,母亲写给他的几封信。那种薄薄的中式信笺,行行娟秀的毛笔字写得密密麻麻,通篇无非是叮嘱他注意冷暖,与友人同辈和谐相处,朴拙而简单。还有我们熟知的《傅雷家书》,翻译家的慈父情怀洋溢全文,讲的也是做人的道理和从业的品格,同样浅显易懂……这就是家教。
真正的家教就是质朴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而今天的家教,就是父母带着孩子奔波于各补习班,除了督促孩子要出人头地,成为小公主、小王子外,那最基本的做人的道理反而被疏漏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5:10
里根的家书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亲爱的迈克:
那些“婚姻不幸的人”以及怀疑婚姻的人所散布的种种笑话你一定都已听到过。现在,如果还没有人提出过的话,我想告诉你另一种观点。你已经迈入了所有人类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好是坏,就看你打算怎样去经营它了。
有些男人认为,只有在自己的人生中亲自体验那些发生在更衣室里的风流韵事,才能证明自己的男人气概。他们洋洋得意地相信,妻子不知道的事情不会伤害到她。然而,事实是,即使她从来没有在你的领子上发现过口红印,或者从来没有识破过一个男人口中所说的凌晨三点他在哪里的蹩脚借口,但在内心深处,做妻子的总是会知道真相的,而一旦知道,夫妻关系的某些奇妙之处就会消失无踪。有些男人,自己一脚把一切都踢开,却还在抱怨婚姻,这样的男人远比应该受到责备的女人多得多。
有一条古老的自然规律,那就是你付出多少,就只能得到多少。对婚姻只付出一半的男人也只能得到一半。当然,有时候你也会去见某个人,或者想着回到过去的某个时候,那么你要面对的挑战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仍然能够达到心目中的理想目标。但让我告诉你,要想一辈子向一个女人证明你的男人气概和魅力,这里的挑战有多么巨大。你会发现,依靠欺骗混日子的愚蠢男人遍地都是,而欺骗是不需要多少男人气概的。要做到下面这些事才真的需要男人气概:保持自己的吸引力;让一个听过你打呼噜、见过你不修边幅、在你生病时照顾你、给你洗脏兮兮的内衣的女人依然爱你。做到这一点,让她内心一直感到暖意融融,那么你将会领略到人生最美的天籁之音。
迈克,你比许多人都更清楚一个不幸的家庭是什么样的,以及它会对他人产生什么影响。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让这一切发展成它该有的样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回到家门口,知道这扇门里有人在等待着他的脚步声,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
爱你的父亲
又及:如果你每天对妻子至少说一次“我爱你”,你将永远不会遇到麻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5:38
年轻的大学生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79次 某次在一所大学演讲,主办方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环节,那就是一名同学可以走上讲台,作为被采访者,回答我的提问。当一个女孩子举手并被点名上台之后,台下一个男生很愤怒地大叫:“肯定是内定的!”
我坐在讲台上,等着看接下来会怎样。结果,那个女孩毫不犹豫地接过主持人手里的话筒,对台下的那个男生说:“我愿意把机会让给你,但是我要声明,我不是内定的。”
台下一片掌声。男孩子晃晃悠悠地走上了讲台。他从主持人那里拿过话筒,开始批评这次演讲的安排:为何开始得比预定时间晚?为何在会场里面要预留一些座位,给主办方的同学来坐?
于是,很快出现了主办方的同学上台,要抢这位男生话筒的场面。我站了起来说:“我们还是这样,既然上台,就要遵守大会的规则,规则是,他要接受我的提问。”
男孩子点头。我问他为什么要来听讲座,问他知道我这个演讲人吗。他一脸迷茫。男孩子下台,走了。结束的时候,主办方的同学不断地道歉,我告诉他们,不需要,这才是大学的讲座,大学生就应该这样,特别是台下坐着的,都是大一的新生。不过,他们不应该去夺那个男孩子的话筒。
事实上,这次讲座之后,我和很多朋友聊起这次经历,我说我好喜欢这些思想活跃,当然也带着很多迷茫的大学新生,他们提的问题,没有大学讲座里面通常有的那些成功学的东西,很纯粹。我在他们身上,终于找到了2003年去清华演讲时,那些学生给我的感觉。
之后,我知道了不少这次讲座的后续,都是关于这次闹场的,主办方的同学在那里解释占座以及迟到的原因。原来,座位是为辅导员准备的,说好要来30个辅导员,结果只来了一个。而迟到,是因为之前我被电台记者拖出去采访了。至于上台的同学,原来真的是托儿,这倒让我对那位女生有点刮目相看,她的应对确实很大方,但是她那样面不改色地说谎,让我觉得有些惊讶,因为,其实当时不说更好。
我也看到了那位男生的留言,在离开会场之后,他被辅导员叫去谈话了,不过辅导员没有批评他,而是告诉他这样一句在年轻人中颇为流行的话:“20岁之前不愤青,一辈子就废了;30岁之后还愤青,一辈子也废了。”他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他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太缺乏激情了。
他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说他这样做,正是因为爱这个论坛,爱学校,爱国家。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但是很快就觉得非常忧心:这样一件小事情,也要上纲上线到这样的高度,或许是我太低估了现在的大学校园的环境。如果说,我感叹只有新生还有这样的活跃程度,或者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甚至可以想象,只要一年,这个男生就会觉得,在台下大叫,或者跳上讲台,那是损害学校形象的事情,他不会再这样做了。
再说第二次到清华演讲。台下同学的提问写在纸上,整个讲座流程顺畅,完美无缺,就好像在做一个直播的电视节目。事后朋友告诉我,她看到穿黑色制服的学生,在外面将纸条进行挑选之后,才送到主持人的手上。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何那些问题,是那样的不痛不痒。
在讲座的最后,他们打出了一张照片,那是2003年的讲座结束后,我和组织的同学们的合影。我看着那些年轻的脸,和眼前的这些比较,他们显得有些土气,不管是服装还是发型,但是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真诚和阳光,而在这场讲座中,我只感觉自己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当我被送出演讲的教室之后,便意味着大功告成。其实最终,是为了那张合影,因为那是一种政绩。
我知道,这样去看这些年轻人过于苛刻,因为他们付出了不少,在不少人的眼中,他们才是未来的社会精英。只是,他们的沉稳,让我很是担心。我想起几年前,在清华采访一个大四的学生,一位学生会主席,当我尝试和他开玩笑的时候,他的那种稳重,让我的笑容僵持在那里,觉得自己显得很幼稚。虽然还没有走出校门,但是他,还有那些穿着制服的学生,他们当中不少人,已经设计好了自己未来的前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5:55
理科生三行情诗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21次 此次“理科生三行情诗”活动发起于5月初,活动通过互联网,面向全国高校学生特别是理工科青年群体,征集用“理科语言写下的真挚表白”,展现理科生温情的一面。科学暗语有时候比文学比喻更能引人会心一笑,本文选登了部分热门参赛作品。
无题
愿做一条RNA
即使单链
却能拥有U
读者解读:相比于双链的DNA,RNA是单链,谐音为“单恋”。
同时,与DNA相比,RNA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相当于DNA中的胸腺嘧啶(T)。
而尿嘧啶的缩写是U(you)。
无题
Debuglove
Ifexistsbugs
Error:me
读者解读:这是一组计算机程序语言,翻译如下:
检查爱情中的错误
如果有错
错在我
ForYou
感情是函数
时间如求导
但我是ex
读者解读:感情是函数,而时间是求导。在数学中,ex这个函数求导后不变,仍为ex,寓意我的感情不随时间改变。
但再仔细想想,其实ex在英文中有前任之意。所以这首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前任的再回首告白。
土木屌丝的能量
房子贵吧
嗯哼
我会盖
读者解读:一首现实主义的情诗,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学建筑我自豪,我会搬砖我骄傲”的喜悦之情。
二进制的世界
你是O
我是1
我和你就是整个世界
读者解读:在作为计算机运行基础的二进制中,只有数字1和0,却构成了“整个世界”。
无题
我们,化学了;
我们,物理了;
我们,生物了。
读者解读:“化学了”,应该指的是相恋的化学反应。
“物理了”,大概指“活塞运动”。
“生物了”,物理运动之后自然就生出物来了。
爱情的起因
一个细胞开始进化的动力
是因为需要有人30亿年之后
来爱你
无题
ATGGAAGAAACG
GCTACGACGAGAGCTTG
CACGGAAGAC
TAG
作者解释:每三个字母是一个密码子,对应一个氨基酸(单字母缩写):
蛋氨酸谷氨酸谷氨酸精氨酸
丙氨酸苏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终止密码子
然后都取英文首字母,
就是:
meet(相遇)
attracted(相吸)
end(相离)
其实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无题
请你成为我的main函数
做我此生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的
入口
读者解读:在程序中,main函数就是第一个被调用的函数,也就是说,程序在运行的时候,第一个执行的方法就是main()方法。main是被C/C++规则规定为必须存在的,因此只有main才是而且也只有它是入口函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36:47
休假比上班还要累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94次 工作控:心永远留在写字间
安卓当项目经理10年了,放弃了4次休假,最近两年她的上司换成了一个德国人,此人觉得不休假的人都应去看心理医生,安卓这才满心纠结地去苏梅岛待了几天。她让副手接手工作,约定每天邮件联系。夸张的是,虽然副手经常汇报,安卓还是放心不下,照样每天处理工作邮件到三更半夜,游玩时一路上也不停地看手机,怕漏了短信。安卓跟老公抱怨说,上班时吃一颗安眠药就够了,出来度假竟加到两颗还是不得安睡。
分析:工作控们感到假期比平时工作还累,是因为老要保持一种“我在线”的状态,只有“在线”,自己的话语权才不会旁落,这是种看上去特别敬业,其实是特别不潇洒的表现——试问,还有什么比离开几天就担心自己在公司的江湖地位不保更不自信的?
应对:工作控们应当学会别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而应信任合作伙伴,形成一套自己不在场也能有序运转的工作秩序和责任归属。并且始终要厘清人生的要义——工作是为了享受美好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薪资、地位与所谓的事业成就感!只有心态对了,才能让你放下工作的牵绊,有海风下的一夜好梦。
家人控:
我对他们永远不放心
潘微出门度假前做了一冰箱的菜给老公孩子备着,连周一到周五先吃哪样后吃哪样都贴在了冰箱门上。谁知周三打电话回去,老公就带着孩子“造反”了,他们出去吃了一堆汉堡薯条,电话里传来的声音中满是解放了的快活。当潘微担心地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家时,儿子还一脸郁闷:“妈妈干吗不多休两天假呢,本来爸爸还要带我去吃烤肉大餐!”
分析:勤勤恳恳当了多年主妇的人多半如此——感觉身上长了个育婴袋,随时要把孩子或老公抓进去扮演幼齿小兽;单独度假就焦虑得不得了,担心孩子或老公出了育婴袋就会饥寒交迫,可一旦发现原来人家过得很好,甚至比自己在家时还要滋润,就会特别失落,觉得自我价值受到了质疑。
应对:是孩子需要跟妈妈心理断乳,还是妈妈需要跟孩子心理断乳?情况多半是后者。
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大学后感到空虚万分,就是因为她把身上那个无形的育婴袋视为人生的唯一寄托,这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中年危机。要将每一次离开孩子的机会都当成与孩子心理断乳的脱敏性治疗;一有遥控孩子(或老公)的冲动时就应该劝自己:“我过得轻松无挂念,他们才会反过来挂念我;我快乐,他们才能更轻松地拥有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