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1:16
医生的故事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吃饭的时候,遇上一位医生,又红又专还会讲故事。他说他当年援疆,刚去就遇上件棘手的事。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老人病重,已经昏迷了,大口呼吸,肌肉痉挛。可当地什么医疗设备都没有,开胸,上呼吸机,都不可能。他两手空空,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说找张报纸来。当地人以为他是个巫医,但也没别的办法了,便问:“什么样的报纸?”他想了一下说,那就当天的机关报吧。有人飞奔着买了份崭新的来。他从里面挑出头版,卷成一个锥筒,搁在老人脸上,罩住他的口鼻。
大家都等着,五六分钟后,老人开始正常呼吸,一小时后已经能够说话了。亲属们扑通跪在地上叫“神医”,我们一桌人也听傻了,他说病人其实是呼吸性碱中毒,因为快速呼吸,把体内酸性的二氧化碳过度呼出了,所以罩个纸锥子,相当于把呼出的二氧化碳部分回吸,就好了。
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机关报?”他一笑:“纸好,硬。”
医生说他一辈子没碰到过医疗纠纷,手下的科室也没有,我听着不信。他一笑,讲了一个故事,说手下有位同志,一辈子看的都是老年常见病,最年轻的患者也80了,有一次竟然来了一个姑娘看病,两人又聊又笑,听诊器听来听去,给看了15分钟。第二位患者是位老太太,一直排在后头等着。总算轮到了,这位同志光顾着跟姑娘告别,都没看老太太一眼,老太太说“给我听听”,被一脸不耐烦地拿听诊器在衣服上挨了一下,就说完了,一分多钟,看病结束。老太太不乐意了,喊“流氓”。他在楼上听见后,让护士把老太太请上来。护士隆重介绍说:“这才是我们领导,最权威的大夫。”他上前握着老太太的手,一脸沉痛地说:“太过分了,您给我说说,我开除他。”老太太不好意思了,连说:“不用、不用,给个处分就行。”
然后,他亲自给老太太看病,老太太递上自己的病历,老人家每天每隔15分钟给自己量一次血压,所以记录大概有长篇小说那么厚。他说其实这些东西对看病没什么用,但医生一定要把这些数字都“陶醉”地看一遍,再仔细地给老太太听诊半天,最重要的是“眼神勾兑一下”。老太太出门的时候说:“病已经好了一半。”
他去陕西义诊,治疗过一个偏瘫患者,次年去回访,这人一歪一瘸地走来,说治好了,千恩万谢。他只好说没什么,是他应该做的,这不是党中央派他去的嘛。对方又羞涩又惊喜:“总书记那么忙,还惦记着我?”他咳嗽了一声:“可不是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1:49
另一种慈善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216次 什么是慈善?李连杰的慈善,陈光标的慈善,崔永元的慈善,李亚鹏、王菲的慈善,陈坤、韩红的慈善,刘汉的慈善,异彩纷呈,而真正让我对慈善的本质有点感觉的,却是一名17岁的藏族少年。
一次,我们一行6人去穿越西藏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的无人区,随队的有12个藏族背夫,其中有两个拿着大砍刀,在无路的地方生生辟出路来。17岁的贡觉吐旦也是背夫中的一个。藏族背夫们各背两个大包,我们都挎一个小腰包。
一天早起后先来了一个两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又来到一个陡峭的大坡,长度有近2000米,坡度有70度。这是考验人的耐力和体力的路段,每迈一步出去都需要力气。终于登顶了,我往下一看,一个山友落在了200米开外的后边,正在那里跟内心的恐惧搏斗,颤抖着迈不开步。
我看着他哆哆嗦嗦的样子,于心不忍,想着下去接应他。一回头,贡觉吐旦就站在我旁边一起观看,我问:“贡觉,要不要下去接应他一下?”我期待的回答很简单,没想到,贡觉却抱着胳膊看着爬坡的山友说:
“大家都是一条命,都是来锻炼的。他要想走出去,只能靠他自己的生命力。”
哼,不听我的话,还要给我上生命力的课。贡觉的淡定让我侧目。是的,在布满原始森林的大山里,在大自然的严峻环境里,任何财富、名位、权力都无足轻重。在这里只崇尚鲜活、顽强的生命力!
两个小时后,那个山友上来了。我为没有下去接应他而感到有点不自然。谁知道,他上来以后竟然是那样高兴,一个箭步冲向我,紧紧地抱着我,然后见到背夫抱背夫,那种狂喜,很有点他是宇宙之王的感觉。
看着这个山友的狂喜,我像被雷劈了一下般僵在那里了。回过头来想贡觉吐旦的话,不由得从心底对这个少年充满了敬意。
贡觉拒绝下去接应这个山友,传递着一种大善。首先,他的生活信条是自己的困难自己克服,自立立人,无依出人才。困难、压力不过是对你人格的一种磨砺。
其次,他还有着恭敬心,知道山友跑了这么远而来,是为了磨炼自己。他尊重山友的人格。不能一味去显示自以为是的爱,而断了他人狂喜的机会。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贡觉吐旦一下子把生命力与生命的堆积物区分开来,无论你有多少财富、权力、地位、理论、经验等堆积物,较劲的地方就只看你的生命力。在城市文明的喧嚣中,我们自以为抓住了权力和财富,就可以为生命带来滋养。错!我们在追求堆积物的同时,却忽视或损害了那种原生的生命力。
贡觉吐旦用他简单朴实的言行,诠释了一个生命的大道理,也诠释了慈善的本质: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活泼泼的大生命。丰盈的生命需要砥砺。用恭敬心对待每一生命,用恭敬心对待天地万物,是慈善的一个重要维度。而现在许多的慈善,却是施与者“慈善”的秀,是自以为是的显摆。
当我们做慈善时,是否有足够的谦卑与恭敬心问一问:有没有断人慧命?是在增强还是在压抑受施者的生命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3:11
中国人的脾气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39次 欲探测一个中国人的脾气,最容易的方法,莫过于问他喜欢林黛玉还是薛宝钗。假如他喜欢黛玉,那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假如他赞成宝钗,那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喜欢晴雯,那他也许是未来的大作家;喜欢史湘云,他应该同样爱好李白的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3:23
里根与南希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里根被诊断患有老年痴呆症后,南希投入全部精力照顾已经完全不认识她的丈夫。
有一天,里根在保镖的陪同下出去散步,当走到一幢由篱笆围起来的别墅前时,里根突然停住了脚步,试图推开别墅大门。那位保镖以为里根又犯糊涂了,轻轻地将他的手从大门上拿开,并对他说:“总统先生,这不是我们的院子,我们该回家了。”
里根吃力地对保镖说:“哦,我……我只是想为我的爱人摘一朵玫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3:33
有没有学问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某日黄侃与众人宴会,客人中有位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少年学子迟迟未到,害得众人久等。此人来后,又未有多少歉意,并说自己不能久坐,因有重要会议出席,然后还要见某大人物。众人虽不乐,但碍于面子,尚虚与委蛇。黄侃这时过去,向他问道:“你有学问吗?”此人反问:“我留学美国4年,我能没学问?”黄侃说:“我留学中国40多年,尚不敢称有学问。你留学美国4年,你就有学问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3:44
记忆力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查先生的记忆力是惊人的。
他记得那么多读过的书和历史细节,在小说中描述的许多地方,读者以为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其实他写时并没有去过。
有一位作者多事,把金庸小说中的二十个门类一一分析,其中有史、地、易、儒、佛、道、兵、典、政、武、医、诗、琴、棋、书、画、花、酒、食、俗。他发觉查先生样样精通,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除了正经的数据搜索之外,查先生连电视上名不见经传的女配角的名字叫什么,也能一一道来。
查太太为了查先生的健康,给他买了一台跑步机,很高级的那种,手架上还有一台迷你电视,这样一面看一面做运动才不会闷。查先生每天看了几分钟电视连续剧,全部记得。当我们拍着头想不出那个女的叫什么,就去问他,查先生回答得十分准确。
查太太有一位弟弟叫阿Dan,两人从小相依为命,感情十分深厚。阿Dan如今移民到墨尔本,有一位好太太,两个女儿已亭亭玉立。
查先生在墨尔本有一间大屋,每年去小住一两个月,在家里做做学问、修改旧作之余,常和阿Dan一家到外面吃吃饭、看看电影、逛逛书店。
有一年查先生说要去看歌剧,阿Dan查完电话号码后去订位,查先生听在耳里。到了第二年,又要去看别的,阿Dan不问电话公司,反问查先生歌剧院的号码,他当即就能说出。从此,这就变成他们之间的游戏,所有与数字有关的,都成为测验,考查先生记不记得。
有一天,查先生忽然宣布:“我再也不回答你的问题了。”
“为什么?”阿Dan问。
查先生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又回学校去考试,一点都不好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3:58
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为什么没有天下大乱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261次 这次去美国,看到劳伦斯又搬家了。这是我认识他以来他第5次搬家。
我是1997年认识劳伦斯的,11年来他搬了5次家,平均2年多点时间就搬一次家,真是够频繁的。
美国人就是这样,随意搬家,不在乎搬家,甚至可以说热爱搬家。
美国人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收入不高,一般是租住小房子;收入高些了,就换租大些的房子;有条件供房了,再搬到自己买的房子里;收入再增加了,把买的小房子卖掉再买大房子;再发达了,换到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房子里去;到老了,房子是不会留给子女的,而是卖掉,再搬到老人公寓里去颐养天年,去天堂以前把银行卡里的钱都花光,没准儿还透支呢。
美国人换工作也比较频繁,到另一座城市另一个州去,甚至从西海岸到东海岸去工作,在美国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美国人的祖先从欧洲移民到北美时,就有一句著名的口号:哪里有面包,哪里就是祖国。现代美国人继承了这种精神,哪里生活得好,哪里就是家园。美国有的企业招聘外地员工时,甚至给支付搬家费。
美国人搬家的理由还多着呢,哪个地方环境好,哪个地方税收少,哪个地方学校好,哪个地方本族裔人口多,哪个地方称心的餐馆多……据说美国人一生中平均要搬十几次家。
美国人热爱生活,热爱家庭。人到了哪里,家就必须迁移到哪里,不会两地生活,不会为了事业而不顾家庭。房子可以换,家可以搬,但是夫妻不能分居,未成年的孩子不能分离。美国人绝对不理解中国农民工一年只回一次家的境况,他们认为那样太不人道了。
问题是,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他们这样搬来搬去的,政府怎么管理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4:15
我对劳伦斯提了这个问题。
劳伦斯对“政府管理”这个概念很反感。他认为,政府不是管理公民的,是要为公民服务的,应当是公民管理政府。劳伦斯说他每次搬家到一个新地方,都是政府的人或想进入政府的政客(竞选议员或政府官员的人)上门来请他——一个新到来的公民去管理他们。
说得也是。在美国,没有哪个政治家或官员敢认为自己是公民的领导、上级、管理者,也没有哪个公民会买有这种意识的人的账,想领导人民、管理人民的人绝对没有机会涉足政治领域,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为选民服务才有机会。
美国公民每迁徙到一个新的地方,就自动成为那里的居民,自动地拥有了管理该地的地方政府的权利——选举权和其他政治参与权利,自动地享受当地的社会福利待遇。不需要申请或批准,不需要办理什么户籍手续。你只要在那个地方居住,即使是租住的房子,当地政府也会主动找到你,请你行使权利。比如做选民登记,做陪审团、候选人资格登记等。选举时,候选人的竞选班子会主动向你寄送竞选资料,寻求你的支持和“管理”。
但是,原居住地的政府怎么知道你这个“管理者”走了,新居住地的政府又怎么知道有新“管理者”来了?特别是新政府怎么知道你住在那里,他们如何了解到你的基本情况?你不去政府报到,政府怎么找到你的?
劳伦斯告诉我,美国的各级政府是从DMV(机动车辆处)那里获得公民信息的。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有驾驶执照,美国关于驾驶执照的规定是,驾驶人员每在一个地方超过15天,就必须到DMV登记,否则会被视为持无效证件驾驶。所以,每个公民只要搬了家,就会到DMV登记变更住所的信息,这样,DMV就有了有驾照人员流入流出的详细信息,当地政府也由此得到了本地居民的流入流出情况。
在美国,驾照就是身份证,乘坐国内飞机要出示驾照,住宾馆要出示驾照,凡是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的地方都需要出示驾照。
那么,不会开车、没有驾照的人怎么办呢?比如一辈子都不开车的残疾人,或者新移民来的老人等。这一类人就办身份证,身份证也是到DMV去办。在机动车辆处办理身份证,而且身份证的样子与驾照是一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5:08
美国政府了解公民信息的另一个渠道是居民的社会保障记录。在美国的所有合法居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号码(也翻译为社会安全号码)是唯一的,是从生到死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个人就业、开工资、缴纳保险、缴税和获得所有的社会保障,都要依据这个号码,这是美国人的福利保障的依据,是命根子。美国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到社会保障机构办理住所变更手续,以便社会保障部门与自己的联系不中断,给自己的资料能寄到,有好事情不漏掉自己。
美国人挺自私,绝不大公无私。他们对国家和政府的定位是十分功利主义的。他们不认为人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支配他们、带领他们走向未来。他们不会以缴税的名义把钱交给另一部分人随意支配。他们把政府看作是“一个人无法做的事情大家不得不凑份子请一些人来做的被雇佣者们”。政府是他们雇来为全体公民服务、为全体公民谋取最现实的利益的,是大家凑钱为大家办事的。每个公民都出钱了,所以不仅有权委托各级议会里的议员们代表自己对政府如何花钱进行审查、批准和监督,而且还必须从交给政府的钱中拿回一块,由政府以社会保障的形式回报给自己。公民交给政府的份子钱如何记录?公民靠什么领取回报?就是社会保障卡里的记录。
所以,美国人的流动情况、工作变动情况、收入变化情况和缴税、缴费情况等都是被一清二楚地随时记录着的。无论你到了哪里。
驾照和社会保障卡使得世界上人口流动量最大的国家的人口流动情况被随时清楚地掌握着,所以,社会不会失控。
可能有人会说,掌握情况不等于有序。那么多人说搬家就搬家、说流动就流动,社会秩序能不乱吗?大家都往大城市跑怎么办?都去经济发达的地区怎么办?人口流动不控制、不管理,不可能不乱套。
但事实上,自由迁徙、随意迁徙甚至是爱好迁徙的美国没有乱套。其实,世界上有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只有3个,绝大多数国家是可以自由迁徙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乱套。
为什么呢?因为自由。在自由的领域里,始终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着调节的作用,自由总会比行政控制更有效、更合理、更自如地调节着供需的平衡,保证着不乱套。
大家都往大城市挤,那里的房价和物价就会提高,就业机会就会减少,准入的门槛就会越来越高。企业也会选择到新的成本低的地区去发展,如此就会把人流引到新的地区。
再比如荒凉的地方没有人去,当地人自然就会想办法吸引人。美国的内华达州大多是沙漠,工业农业的资源都不行。穷则思变,于是这个州的法律允许办赌场,以赌为诱饵发展旅游业。这个州有两个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和里诺。其中拉斯维加斯是世界级的赌城。美国人在道德领域里非常现实,既然赌博是客观存在的,与其让美国人去摩纳哥的赌场送钱,还不如让全世界的赌徒来美国送钱。如此,荒凉的沙漠里建起了最热闹的都市,不仅赌博业旅游业发展了,拉斯维加斯还成了商业会展中心。
由此可见,政治上经济上的自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保证不乱套的往往不是控制、管理和强制,而是自由,是老子的无为而治。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如果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本质上是自然主义,就是让自然规律起作用的主义,而不是由人类的空想臆想幻想设想理想来限制人类的自由。
自由挺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8 19:45:23
平凡最难时间:2013-09-06 作者:未详 点击:236次 与几位演员在一起,谈到演戏的心得。
有一位说:“我喜欢演冲突性强的人物,生命有高低潮的。”另一位说:“怪不得你演流氓演得好,演教师就不像样了。”
还有一位说:“每次演悲剧就感觉自己能完全投入,演得真是悲惨,可是演喜剧就进不去,喜剧的表演真是比悲剧难呀!”另一位这样答:“那是由于在本质上,人生是个悲剧,真实的痛苦很多,真实的快乐却很少。”
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自己对演戏与人生的看法,得到了两个根本的结论:一是不管电影、电视剧或舞台剧,演流氓、妓女、失败者、邪恶者、落魄者总是容易一些,也可以演得传神,那是因为大家对坏的形象有一种共同的认知,可是对善良的、乐观的人生却没有共同的标准;二是全世界最难演的人,就是那些平顺着过日子,没有什么冲突的人,像教师、公务员、小职员、家庭主妇,因为他们的一生仿佛一开始就是那个样子,结束时也还是那个样子。
一个演员感慨地说:“平凡是最难演的呀!”
我们如果把这句话稍做转换,就可以变成“平凡是最难的呀!”或者说“安于平凡是最难的呀!”尤其是当一个人可以选择轰轰烈烈地过日子时,他却选择了平凡;当一个人只要动念就可能获名得利满足欲望时,他却选择了平凡;当一个人位高权重、力能扛鼎时,他毅然选择了平凡。
最难得的是,一个人不论在多么不平凡的情况下,还有平凡之心,知道如何走进平凡人的世界,知道这世界原是由平凡者所构成,自己的不平凡是多数人安于平凡所造成的结果。
平凡者,就是平顺、安常、知足,平凡人的一生就是平安知足的一生。一个社会格局的开创固然需要很多不凡人物的创造,但一个社会能否持久安定并维持文化的尊严与品格,则需要许多平凡人的默默奉献与牺牲。
每个人青年时代的立志,多是要做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要做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可是到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自己也不过是社会里平凡的一分子,没有变个能成为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但我们从更大的角度看,那些自命为大人物者,何尝不也是宇宙的一粒沙尘呢?
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立大志,而是当我们往大的志向走去时,不管成功或失败,都要知道"平凡最难"!
平凡不只是演员在戏台上最难扮演,在实际人生里也是最难的一种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