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7:59:34

好心态,好生活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580次   俞仲林是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擅长画牡丹。
  
  一天,某政要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将此画挂在客厅。
  
  政要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药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政要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愈仲林重画一幅。愈氏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所以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政要听了愈氏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可见,幸与不幸,许多时间只要于你的一念之间。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雨凄风,面对艰难困苦,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将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轨迹。
  
  有两个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的景象;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明快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悲观失望者一时的呻吟与哀叹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同情与怜悯,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别人的鄙夷与厌烦;而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期的忍耐与奋斗,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那饱含敬意的目光。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尘埃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先不要说生活怎样对待你,而是应该问一问,你怎样对待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4:18

向阳,才有风景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230次   世界上,阳光有一双神奇的手,她不仅挥洒温暖酿造温情,而且酝酿诗意创造风景。“向阳花木易逢春”,是天时,也是地利,更是一种逢时而发的生机与希望。
  
  一颗诚实的种子,总是渴望阳光的抚摸;一片葳蕤的绿叶,总是追随阳光的脚步。
  
  喜欢太阳花,她那玲珑的面庞,本色、洁净,痴心土地,喜欢温暖。在人们心目中,太阳花是一种很阳光很温馨的名字。拒绝昏暗厌弃阴霾,面向太阳生长,见阳光而绽放,枝枝叶叶都是透明的绿,朵朵圆蕊都是燃烧的红或者冰雪的白。
  
  向阳,绽放,生命中没有黑暗没有忧伤,单纯,简单,生命的枝条上就需要这样的洁净与明朗。
  
  还有,用阳光点燃生命的向日葵,那是完全彻底一生追寻阳光的种子。活着,一生都向着太阳,这是怎样明亮而灿烂的信仰啊。还有迎春、牵牛、石竹、含羞草、风信子……它们的天空里,一定没有灰色的云,没有迷蒙的雾,没有浓黑的忧伤的夜晚。翠色的叶片,散发的融融的暖意;自由的小花,在你驻足的每一个瞬间,都写满了粉色的向往和期待。
  
  向阳,才有风景,人生不也是如此么?
  
  世间,风尘滚滚,疲惫的心难免蒙上灰色的法埃,烦琐的世事如压在你心头的巨石,使你心情灰暗而沉重,无奈而郁闷的阴霾总是不期然在心间盘旋。这时,你一定会渴望有一道阳光,利剑一般穿过浓郁的云层,让弥漫的阴云顷刻便哗啦啦地全部消散。
  
  向阳,心灵的花园,便不会有霉变的根,不会有潮湿的菌,不会有枯萎的败叶恣意地飘落。有阳光的照耀,虽然不一定有花红柳绿宴浮桥的得意和繁华,但是至少有日见更新的绿色,有随风摇曳的明亮心绪和自由烂漫的诗意的节奏。
  
  人,长不成三叶草,长不成向日葵,但在黑夜中,在这静静的期待里,柔软而丰厚的心地,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能滋生希望的芽儿,却能挥洒感恩、挚爱与善良的阳光。
  
  向着阳光生长,世界不再迷茫。
  
  也许,你不是一棵伟岸的青松,但作为一枝溪边的弱柳,你同样有向阳而立的权利和自信;也许,你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但作为一棵院中的月季,你同样有向阳怒放的洒脱和坦然。
  
  每一片云,昨天,都曾是你艳丽的霞;每一粒尘,昨天,都曾是你深情的土;每一滴泪,昨天,都曾是你幸福的泉。
  
  始终如一,肯洒满你心间的只有这大度无私的阳光。生命本无色,只因有阳光的灿烂笑靥,才能有世间万紫千红的春色。
  
  天空没有阳光,就像世界没有绿色的森林,就像田野没有碧绿的禾苗,大海没有千里的碧波,生命没有绿色长城的呵护,脚下不到处都是荒芜的沙砾了么?
  
  把自己当成一棵小树吧,一棵清新的小灌木,在洒满阳光的日子里,自由伸展你柔韧而健康的枝条;把自己当成一朵小花吧,一朵纤巧玲珑的小茉莉,在阳光明媚的岁月里,任性绽放纯净而灿然的小朵。
  
  选择阳光,执著向上,日子清亮;拥抱阳光,绽露笑颜,生命很美。
  
  向阳,花易开,向阳,果易熟。记住一句话:向阳,才有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4:54

让我当个句点吧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78次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运用巧妙的手腕把英军与美军团结起来,糅合两军成为一只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艾森豪威尔领导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御的问题,他找了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用手推绳子,它不动;改用拉,整条绳子都动了。艾森豪威尔说:“领导人就像这样,不能用推,要以身作则,用拉。”
  
  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天下大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就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则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艾森豪威尔脾气暴烈,此事人人皆知。大战后期,美军伤亡惨重,于是鼓励大家献血。一名士兵对艾森豪威尔大声说:“将军,我希望将来能输进您的血。”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你输了我的血,希望你千万不要染上我的坏脾气。”
  
  还有一桩趣事。有一次他参加某聚会,会中有六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五人的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点,就让我当那个句点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5:18

陈道明活出真我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43次   近年来,陈道明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年近六旬的他,精气神越来越好。陈道明是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是什么?
  
  艺生活
  
  陈道明从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弹上两三个小时的钢琴,有时兴致很高,一弹就是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戏期间,他无法携带钢琴,只能以电子琴、手风琴或萨克斯取代。
  
  进入中年,陈道明迷上了画画。陈道明画画与别人不同,他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图,回想自己多年拍戏所到过的地方,画起了山水画。画好后,他就把自己的随心之作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挑出缺陷,这才重拾画笔,画一张更好的,取而代之。
  
  陈道明喜欢鲁迅的杂文,他买齐了《鲁迅全集》。受鲁迅的启发和感召,陈道明的最大梦想是写杂文。有一次,他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说:“在阴雨的日子里,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我想写杂文,但很难。杂文的味道真的是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飘着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我正在努力。”
  
  对于棋艺,陈道明同样是行家里手。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他无所不会。并且,陈道明特别喜欢跟自己下棋。
  
  简生活
  
  多年来,陈道明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他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他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圈内朋友戏称,只有地震才能把他震下楼来。
  
  陈道明的家里从未请过保姆,他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妻子杜宪不忍心看见他忙得满头大汗。他笑着说:“没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男人在家里不能变成大懒虫一个。”
  
  作为大腕级的明星,陈道明的衣着很简单。他最喜欢穿的是打折的棉质衣服,认为低碳、环保、贴身、吸汗,能让他想起缀满白云的棉花地,他最喜欢吃的是麦片粥、蛋炒饭和番茄丝瓜芹菜汤。
  
  陈道明对钱没什么概念。他经常对圈内朋友说:“我不想买飞机大炮,也不想买航空母舰,只要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水平就可以。钱是衡量我做事情的第二标准。第一标准是首先我认可或不认可这件事情。”
  
  无所事事的时候,陈道明要么嗅一嗅自己收藏的烟斗,要么坐在窗前的老式木椅上,看着楼下的人,发一会儿呆。他认为发呆是最放松、最幸福的事。他喜欢把自己的脑袋放空,什么也不去想,如同真空状态。长时间发完呆后,他就反省自己的言行。
  
  在生活上的低标准,让陈道明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本领,排除了来自外界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从而保持着良好的心境。
  
  慢生活
  
  步入中年后,陈道明大幅度放慢工作节奏——尽可能少拍戏。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深知“适度为宜”的养生之道。每拍完一部大戏,陈道明都要歇上一年到两年。为了不让外人打扰自己,他总是更换住处,摘掉座机,关掉手机,深居简出。
  
  有的神通广大的制片人和导演还是找到了陈道明,一手拿着高额的现金支票,一手拿着剧本和合同。陈道明毫不为之所动,干脆以自己不喜欢戏中的男一号、男二号、男三号等角色为由,向制片人和导演下达逐客令。于是,陈道明“冷漠孤傲耍大牌”“戏未开拍便漫天要价”之类的传闻甚嚣尘上。妻子杜宪替他打抱不平,劝他召集媒体记者给自己讨个公道。陈道明一笑了之,说:“那些传闻恰巧给我提供了保护伞,许多原本打算找我拍戏的制片人和导演吓得不敢上门了,这不是挺好吗?”
  
  陈道明称,进入不惑之年后,他只能选择“慢生活”。打个比方吧,小车不倒慢慢推。耗尽全身气力快推车,想不倒下,是不可能的事。心稳,才是根本;心乱,一切皆乱。他还强调说,现在,自己只想不被名与利所裹挟,留住自我、本我、真我,就像故事中那个放羊的孩子那样,拥有简单、快乐、透明的梦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6:07

一个人的村庄时间:2013-08-13 作者:未详 点击:200次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是我和一个村庄说的话。
  
  村庄。多么动听的一个词语。有很长时间,它消失在时光的隧道里,我们追随那些明亮、光泽、奢华而去,那些低调的树、河流、犬吠,适当的黑暗都已经离我们而去。很长时间,我们怀念一段情绪,仿佛怀念这个有着古旧色彩的名字。就像怀念那久未吃过的腌咸菜——秋天,把白萝卜切成条晒干,它们软软的躺在席子上,等待冬天被下到锅里,然后洒上盐和香油,整个冬天,它们席卷着我们的味蕾,在多年后想起时,悲欣交集。
  
  村庄,是咬在舌尖上的温暖,它曾经霸占过我的少年。
  
  却离村庄越来越远了。
  
  那少年的雪夜里,一俱
  
  在星光下踩着雪走,咯吱咯吱,路灯灭了,村庄里几乎没有灯光,偶尔有犬吠、孩子哭声,偶尔有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人呆久了,会出现幻觉,那样的村庄,我有过吗?
  
  去村庄,最好一个人。
  
  最好选择初冬或深秋。
  
  最好选定那个人灵隐路上叫法云的古村。
  
  总是这样挑剔,
  
  隐支了什么?只有隐去了,才有最美的灵动吗?法界无法,有云知道。只有云知道吗?
  
  一个人,选择在深秋去了法云古村。
  
  这是我的村庄。
  
  沿灵隐路一直前行,球鞋发出萧条的声音,一个人的山路。耳麦里有程砚秋先生的萧萧之声。一步,又一步,走向那个老村落。
  
  听所有的树已经丰厚的不能再百厚,下一步是倾情的凋落了。整个的贮备已经十分满足,它们红的红黄的黄紫的紫,一片纤手破新检的姿态,又露出老姜的辛辣之味。只有秋天,老能把这苍老的天真演绎得天衣无缝。你可以说它故意,也可以说它本来就是这样一脉天真。
  
  秋天的光线铺张浪费地泼在它们身上,近乎奢侈了。
  
  这些树成了村庄最好的邻居,它们高低、参差错落,远远近近地在房前屋后,大多是自然野生,有的盘根错结,有的缠绕在一起,像生生世世的恋人。
  
  这些树,因了时光,有了灵性。它们成了村庄的灵魂。我试着叫出每个院子里的树的名字,却发现它们的名字如此动人、芬芳。
  
  桂树,挂满了黄橙的橙子树,晚樱、鹅掌楸乌桕、枫香、栾树……最喜欢那些老松树、悬铃木、银杏。它们把这个村庄的院落衬托得更加低调、内敛、丰盈。
  
  还喜欢那些溪水。
  
  房间屋后,绕屋而行,流水潺潺。是从灵隐飞来峰流下来的。水是灵性的女子,每到一处,必有幽微之素光。
  
  而这些高低错落的小院子,涂着厚厚黄土的墙,低矮的木门。有女子在晾晒衣服,再远处,溪水边,几只鹅卧于银杏树下,一个男子水边发呆。突然想起《兰亭序》,那阳春三月里溪水边的聚会,原来就是一个雅集,原来就是在这样的村庄里喝些薄薄欢酒,用水墨丹青和诗书画来表达心意的一个刹那。只有这样的村庄才配得上那个雅集吧?——又空远,又幽静。
  
  净。突然想起这一个字。不是安静的静,而是干净的净。相比较而言,这个“净”形容这个村落更隆重更妥贴。
  
  净,是生活的纯度,过滤掉那些尘世中的浮躁。净,是纯粹,只剩下这个简单扼要的心,搭救那渐行渐远的纯真。净,还是不染。不染心,不染尘,素色的活在自己的村庄里——心里的村庄更重要。那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宿,把所有一切清扫干净,等待风再起时,一朵叫雪的花隆重。这样的村庄不许外人打扰,如果有,只让一个人来,那个叫做爱人的人,你来吧,你来,与我同居。
  
  有时候爱看一些画,沉在古人山水画中不愿意醒来。以为那是画他们自己的梦。比如沉周,比如石涛,更一层,八大山人的孤洁与静孤。
  
  那画中,总是远山,溪水。总是有屋一间。总是低矮的房子有简朴的门窗,但窗是开着的。屋中坐着那孤独的人。像在修行,但更愿意他们是在修心。
  
  他们像听远山的禅声,而桌上有棋,一个人,在和时间下棋么?
  
  而这个村庄,第一次让我有了画中游的感觉。
  
  一定是在宋代,或者汉代。有这素朴的老村庄,古树环绕,一脉溪水环绕,错落有致的院落,青石板的小径……空寂到有些稚真。有时疑心这本身是一张宋人的画,贴在灵隐寺的山下,不过是大地间的一张素描而已,恰到好处的孤寂。连麻雀或喜鹊的叫声都有了远意和空灵之味。
  
  一个人,在路边的茶楼要了一杯凤凰单枞。听灵隐寺钟声。
  
  隐约,含蓄,幽远。
  
  人到了一定年龄,会往回收。会喜欢这些深厚低调沉稳的东西,会把一切张扬全隐藏起来,会反光线调得低些,再低些。
  
  此时,可以什么都不想。
  
  此时,可以想念一个人。
  
  看金农的画,他画上题字:忽有斯人可想。独喜这一句。最惊喜的时刻,是惊得此时原来你也在这里,喜的是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的遇见。这村庄,这深秋的午后。
  
  最喜那有些金属的沉厚的阳光铺下来。打在厚重而低调的黄土墙上,有发了黄的枝叶倒映在墙上。刚刚好。寂寞也刚刚好,孤独也刚刚好。
  
  那低矮的木门里,忽然开了。
  
  出来一女子,一身白衣。疏忽一闪,进了丛林。更疑心这是聊斋中的村庄。陶渊明曾写《桃花源记》,故意一路留下记号,想再去,可是,居然再也没有找到。
  
  而法云是可再找到的。K7路到灵隐站,再步行20分钟,穿过那红色的鸡爪槭、金黄的银杏、绿色的苍枪,会看到法云了……一个村庄的名字怎么可以这样美。然而,就这样美了。
  
  村庄里遇见几个僧人,低着眉走路,着黄色僧袍,于深秋是一道神秘的风景。远远看他们走远,天空中飞过很多鸟儿,擦过那些树的发梢。我们也会渐行渐远,擦过时光的发梢。
  
  一个人,找到自己的村庄不容易。而一个人,心里也有这要一个村庄修心修身,偶尔去打扫一下,偶尔去放松一下。一定要最本质的东西:土墙,木门,原本的床和窗……最本色的东西最能打动人。把那些不必要的装饰都去掉吧,把那些有光泽刺眼的东西都去掉吧。再低调些,再低温些,再内敛些。像这个素朴的村庄。不需要任何装饰了,天然去雕饰,这些风声,这些老树,这些低矮的院落,这些溪水,青石小径,这些不多不少的孤独。恰恰好。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万物静籁。我在其中。
  
  站在村庄的角落里,我,发出一声最美的叹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6:25

吃鱼的毕加索时间:2013-08-15 作者:未详 点击:262次   刚参加工作的记者摩根,很想采访到著名画家毕加索,可是毕加索一直没有时间。这天,摩根又一次不约而至,来到毕加索家门前,想找个机会采访他。正值午饭时间,摩根从客厅窗外经过,看到毕加索正伏在餐桌前吃饭。
  
  毕加索的午餐很简单,两个碟子里的东西已吃得干干净净。让摩根惊讶的是,毕加索还在认真地吃一条鱼骨架。只见他一只手捏着鱼头,一只手捏着鱼尾,低着头,仔细地用嘴清理着鱼刺。
  
  这条完整的鱼骨架上面已经一点鱼肉也没有了,可是毕加索吃得那么香甜、那么津津有味。拿在手里的鱼骨架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仿佛有了灵性,要游动起来。
  
  摩根还从来没有见人能将鱼吃得这么干净。这条被吃的鱼,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每根鱼刺都完好无损地排列着。摩根灵光一闪,迅速地拿起相机,调整好镜头,准备拍摄照片。
  
  摩根准备拍照的声响,惊动了正低头津津有味吃鱼的毕加索,毕加索抬起头向窗外看去。转瞬间,摩根迅速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接着,他在窗外对毕加索说道:“尊敬的毕加索先生,我本想来采访您,现在就不打扰了,您继续用餐吧,其实,刚才我已经采访过您了。”
  
  毕加索听了他的话,不由得微微一愣。
  
  第二天,摩根供职的报纸刊登了他拍摄到的照片。照片下方只有这样一行字:吃鱼的毕加索。这张照片刊登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毕加索登峰造极的艺术魅力,一直像谜一样,萦绕在广大读者的心中。人们看到这张照片后,仿佛找到了一种答案:能将一条鱼吃得像一件艺术品,这就是毕加索成功的秘诀。
  
  后来,报纸还专门为此发表评论,评论的题目是:一次最成功的采访。评论最后写道:人生的成功很复杂,复杂得山重水复;人生的成功其实也很简单,简单得只需轻轻地按下相机快门。摩根采访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新闻的“活鱼”。虽然毕加索吃的是一条鱼骨架,但在新闻里,他正在吃的其实是一条“活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7:04

往阳光多处走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38次   “唉,真的活不下去了。真不晓得,你怎么还能这么兴致勃勃地活着?好像什么事情都为难不倒你,你有一种企图要破除万难的阳光性格,教教我吧。”
  
  深夜,近来失恋又失业的朋友写E—mail来诉苦。我知道她只是发发牢骚而已。
  
  这些年,我听到这种感叹的机率愈来愈高。突然想到我出第一本书时,有一位报社的特约记者来采访我,稿子的第一句话就写着:“像她这样的一个人,能好好活到现在,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隔了这么多年,回想起来,不得不佩服她的先知先觉。
  
  20出头时,我也十分骄傲,骄傲到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骄傲的地步。至于我到底在骄傲些什么呢,到现在,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就是“半瓶醋响叮当”吧,自以为不同凡响,又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轰轰作响的人,总是最骄傲的。涉世未深的人,因为眼界未开,心胸也不大,最不可一世。
  
  当时我并没有看清,我的个性里装满了毁灭性的引燃物质:钻牛角尖、急躁(这两种性格其实是相容的)、冲动、任性、死要面子、害怕批评又一意孤行……连我自己都觉得自己难搞,别人怎么可能不觉得我难搞呢?
  
  我与生俱来的好处只有一个,叫作意志力坚强。接下来有几年,她的诅咒灵验了。踏出校门后,我几乎没做过任何选择,不管是感情上的还是工作上的,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涂。大约有一两年的时间,我完全笼罩在一团槁木死灰的迷雾里,消沉到每天只穿黑色衣服出门、晚上独自喝闷酒入睡,好像没有一件事情让我愉悦。每天只像在忍受生活一样地活着。
  
  我想那时我离忧郁症只有一步之遥了。还好再怎么绝望的我,到底还心存写小说的欲望,每一个还没有完成的故事,都是我惟一的希望,我就像陷在井底的人,抓住了一条绳索,起先,我也不相信那条绳子会让我看见阳光。但因为无事可做、无法可想,我只有抓着绳子一步一步练习爬行,朝着有微弱光芒的方向去,忽然有一天,我发现,阳光强到让我睁不开眼睛。
  
  这段攀爬的过程持续了很久很久。30岁以前,我简直历经过人生各种失败、生离和死别,所庆幸的是还有一口气在,所以还能够活出另一种可能性。
  
  “唉,真的活不下去了。”如果朋友们真的需要忠告的话,当他们对我发出这类的感叹时,我总是想这么对他们说:活着是需要一点耐性的。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线。、
  
  人的困境可能会持续很久,但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找些事做,然后等待转机。别想马上扭转乾坤。我得把意志力转化成耐力。
  
  我很感谢,在最绝望的时候,我‘钻牛角尖’的A型性格,都会很识相地躲了起来,会有一种声音教我:试试别的可能。任性急躁的人其实有一个优点,在不得不做的时候,勇气通常会打败恐惧。“怕什么,就做吧。”
  
  急着寻死,不如急着求生。后者其实是比较容易的。急于求生,慢慢地,就会拥有阳光性格。这是饱经磨难后最好的礼物,虽然这不是每个饱经世事的人都能获得的,但是如果只一味消极地等待转机,没有尝试为自己坚持一些什么,受到再大的折腾,终究只会愈来愈虚无。
  
  “好像什么事情都为难不了你,你有一种企图要破除万难的阳光性格。”慢着,我身为一个人,不可能“只”拥有阳光性格。其实,我有我的阴暗面,我的基因里,还住着一个爱钻牛角尖又急躁的人,冲动、任性、死要面子、害怕批评又一意孤行的性格也不可能消失。
  
  每当困境出现时,我心里各种负面的情绪会像“乱世里盗贼出没”一样地难以控制。喏,一个习惯于面对太阳的人,必须了解,影子都藏在后面,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就有我的阴暗面。
  
  只是我现在比较懂得安抚自己的负面情绪:镇静一些,有耐性一点儿,且看看命运怎么盘旋。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线。
  
  一个人,可以没有未来目标,不描生涯规划蓝图,但须记得当阴暗降临时,只要有机会,就要往阳光多处走,还是可以走出灿烂温暖的人生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7:17

生活中一天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223次   早晨太阳金光四溢,然后渐渐柔和铺展开来。午后炽烈且淡化,然后慢悠悠收拢自己,一点一点。傍晚好似回光返照,一霎极为绮丽的华美与壮阔。然后隐入黯黑。
  
  一天,便如此了。
  
  有深,有浅,有起,有落。

  生活亦是遵从这般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色泽的质地。

  晴天雨天,也都是必经。

  你能体谅,才得以从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8:02

爱因斯坦,踩出自己的脚印时间:2013-08-13 作者:未详 点击:383次   有一次,爱因斯坦请教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作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呢?”

  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语,而是接着他朝一个建筑工地走去,并且径直踏上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导师弄和一头雾水,明可夫斯基顾不得别人的指责,非常认真地说:“看到职马,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足迹。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涉足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爱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后来终于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闪光足迹: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世纪伟人”。
  
  对于自己的成就,爱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话,表示了无限的敬意,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进步与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过:“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会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无疑,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一个绝佳典范。其实,唯有敢于推陈出新,另辟蹊径,才能让你与众不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08:33

终点或许就是起点时间:2013-08-13 作者:未详 点击:393次   巴伯出生在纽约一个农场主家庭,从小在祖母的农场里度过暑假,他学会了割草、打包干草等杂活,但他最爱干的还是跟着祖母学习一些简单的烹饪技术,祖母对人的技术总是赞不绝口,这让他非常得意。
  
  不过,他的理想可不是当一名厨师,而是当一个政治家,想成为像林肯、罗斯福那样的大人物。幸运的是,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大学不灾英语和政治学,每次读到那些政治家荡气回肠的励志故事,他的心中就燃起一团火焰。
  
  大学毕业时,他获得一笔奖学金,准备前往中国撰写一篇有关香港回归的论文。可就在他兴致勃勃地准备出发时,一个晴天霹雳把他击倒了,他的奖学金和研究项目突然被取消了。他愤怒极了,找到学校进行理论,但无济于事。有个好朋友私下里替他打听到,被取消的真正原因是有个别教授认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他觉得自己被学校无情地玩弄了,开始心生怨恨,意志消沉。
  
  回到农场,祖母见他一蹶不振的样子,笑着对他说道:“孩子,你这种低迷的状态已经很久了,人生总会遇到不公允的事情,但生活还要继续,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祖母说,她有个朋友,年轻时特别想成为一名糕点师,为此她勤勤恳恳地学习,希望有一天实现理想,她抓住一切机会参加糕点设计比赛,但从来没有取得过好成绩,一次评委无情地说,一个家庭主妇水平也敢来参加比赛吗?这让她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击,从此她幡然醒悟,转而跟着父亲苦心经营一家农场,最终获得成功。
  
  听到这里,他忽然明白,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祖母自己,她从来没有跟他提起过的往事。最后,祖母意味深长地说:“一件事情的终点或许就是另外一件事情的起点,重新起步吧,幸好你还年轻。”
  
  经过一番思索后,他前往加州学习做面包,并进入一家餐厅打工。经过检验,他想成为厨师,于是他又进入法国一所烹饪学校学习,1994年毕业后在巴黎成为一名真正的厨师。一年后,他回到纽约进入一家顶级餐厅,在那里他的烹饪技术日臻完善。
  
  1996年,他自己开了一家餐厅,并以祖母农场的名字命名为“蓝山餐厅”,生意火爆。在祖母的教诲下,蓝山餐厅别具一格的地方就是特别注重食材的品质,从不拿次品糊弄人。
  
  没想到,他对食材的讲究为他赢得商机。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传人对他的做法极为赞赏,出资3000万美元开发了斯通·巴恩斯农场,巴伯成为农场的管理人,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并将其打造成蓝山餐厅食材的来源地和最大卖点。
  
  蓝山餐厅的声誉不胫而走。2009年,刚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和第一夫人把“约会之夜”选在了曼哈顿的蓝山餐厅,巴伯亲自为他们烹制一顿美味晚餐。不仅如此,巴伯还被哈佛大学邀请担任科学课讲师,他主讲的《科学与烹饪》成为哈佛最热门课程之一。
  
  当人们未按自己的理想轨迹以得成功时,往往会慨叹天不遂人愿,但一件事情的终点或许不是另外一个事情的起点,深陷失败囹圄的人们,不妨掉头试试,或许就会柳暗花明,海阔天空。
页: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