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3:10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时间:2013-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96次   从前读陈之藩先生的《在春风里》,里面附了一封胡适之先生写给他的信,有这样的几句:“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我读到这段话时掩卷长叹,那时我只是十八岁的青年,却禁不住为胡先生这样简单的话而深深地动容,心里的感觉就像陈之藩先生后来的补记一样:“我每读此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己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己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
  
  胡先生因此对待朋友“柔和如水,温如春光”,也因为他的澄明,“他能感觉到人类最需要的是博爱与自由,最不能忍受的是欺凌与迫害,最理想的是如行云在天,如流水在地,自由自在的生活”。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能把私利看淡到这样的境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胡先生的生平事迹很多,但最感动我的就是这一句“永远有利息在人间”。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布施的菩萨行,也是佛徒所行的六波罗蜜的首要。世尊在《大般涅经》曾如此开示:“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平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
  
  不同的是,胡先生是借钱给朋友和晚辈,不盼望收回,而佛菩萨所行的则不分亲疏普及于众生,在根本上也没有盼望或不盼望的问题。而且胡先生借出去后知道有利息在人间,佛菩萨根本不知利息,忘记利息,是“惠施众生,不自为己”,是“惠施求灭,不求生天”,是“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在境界上是究竟的超越了。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境界:一是提不起,放不下;二是提得起,放不下;三是提得起,放得下。一般人是提不起,放不下,像我有一个朋友从不借钱给人,问他原因,他说:“为了免得将来低声下气地向人要债,干脆不借算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是争名夺利之辈,攒了一大堆钱,可是看到人贫病忧苦,眉头也不皱一下,到最后两手一松,留下一大堆钱反而养出一堆无用的子孙。
  
  胡适先生则接近了第三种人,只有这一种人才能昭如日月,平淡坦然,不为人间的几个利息而记挂忧心,人生才能自在。
  
  若有人问:那么,佛的施舍是什么境界?
  
  《华严经》里说到十种净施,是众生平等的布施,是随意的布施,是积极的布施,是有求必应的布施,是不求果报的布施,是心无挂碍的布施,是内外清净的布施,是远离有为无为的布施,是舍身护道的布施,以及施受财三者清净如虚空的布施。
  
  到了这种境界,利息就不是在人间,也不是在天上,而是自在圆满,布满虚空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3:24

曾志伟:对朋友100%的投入,对“冤家”1%的宽容时间:2013-08-05 作者:未详 点击:408次   2001年7月的一天,他从上海匆忙回到香港,邀请朋友在九龙旺角一家酒吧把酒言欢。

  觥筹交错,正值酒酣时,来了3个彪形大汉,将四处扫视一番,似乎在找人。尔后,他们去而复返,挥舞着棍子,径直奔向他,劈头盖脸地一阵乱打。他猝不及防,眼肿鼻青,头上还破了好几处皮,鲜血汩汩而出,随即陷入昏迷。他醒来的时候,一照镜子,发现头部被缝了20多针!
  
  其时,“港姐”大赛正如火如荼,一周后就是大赛的决赛期,而他被邀为主持人。可他伤痕累累,观众料想他无法参加了。
  
  出乎意料的是,决赛当天,他来了。头上的几块白色纱布,更使他显出几分别致的潇洒。他的语言依然幽默风趣,尽情地传递着快乐,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
  
  主持完毕,有记者抓着有关他头上纱布的问题不放。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当晚的事。记者获悉他的朋友已经报警,但警方却一直没下文。事实上,他的仇家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
  
  一向热衷搞笑和讽刺的他,此时却充满真诚地说:“我喜欢和大家和平相处,其实影视圈就是一个大家庭,干嘛谁恨谁呢?我是一个不记仇的人。如果每天都想着要个说法,每天都想着刀子放在哪里,人也不要做了。再说,警方也没确定是他,我也不能肯定100%是他,可能99%吧。挨打也没什么,我不用上班,还有朋友来看,买的保险也终于派上了用场。而且,仇人报复过了,就不会再来了,省得我一直等,不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收拾我。这样一想,就开心了。”
  
  后来,这“仇家”却成了他的好朋友。
  
  最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怀疑和怨气,最多只能达到99%,务必留下至少1%的空隙,人才不会偏激,才会慢慢冷静,逐渐宽容。有了宽容之心,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无论有多少干戈都能化解,甚至有可能成为朋友的台阶。”
  
  他就是香港演艺圈人缘最好的艺人曾志伟。

  他对朋友是100%的投入,对“冤家”至少要留下1%的宽容,然后慢慢地把“怨愤”放下,再打开彼此的心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3:36

人生的最佳目标时间:2013-08-05 作者:未详 点击:410次   2008年5月20日,捷克登山界传来两个消息。一个是马克在无后援的情况下,成功登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峰,它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境内,海拔8167米;一个是莫里在珠峰8300米处坠崖身亡。
  
  马克与莫里是好朋友,他们都是登山爱好者,18岁的时候,就结伴攀登过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界的欧洲第一高峰——勃朗峰。后来,他们又多次合作,成功攀登了艾吉耶、多伦等9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欧洲山峰。可是,2000年的时候,他们分手了。
  
  莫里的愿望是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认为,作为一名登山运动员,没征服珠峰,就不算一个最好的运动员。马克则不同,他认为,自己的素养与经验都还不够。征服珠峰对一个登山运动员来说,虽然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对自己而言,实现它的希望很小,至少现在希望不大。也就是这种在意愿上的分歧,他们分了手。
  
  8年间,马克先后征服过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以及南美第一高峰,海拔6893米的盐泉峰,成为第一个征服这些山峰的捷克人。在这期间,他还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同时,还被任命为国家登山队的副教练。
  
  莫里则一直在申请攀登珠峰的签证与批文,由于攀登珠峰的最佳时间是每年的四、五、六月,申请人较多,尼泊尔对运动员的申请条件卡得也比较严。8年来,莫里共获得3次签证与批文。也就是说,他获得过3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机会。第一次,他攀登到7600米处折回,没有实现登顶愿望。第二次,他攀登到了8500米处。2008年5月,他第3次去征服珠穆朗玛峰,可惜的是,这一次他遇难了。捷克广播电台是这样说的,莫里的遗体在海拔8300米处被发现。由于气候和环境等原因,人们还无法接近死者,也无法将遗体搬运下山。他的死因尚不清楚,据尼泊尔方面说,大约死于被发现前的两三天,属坠崖身亡。其余的,没再作过多的评论。
  
  莫里死了,死在他那个美好的愿望里。许多人认为他是个英雄,可是,因为有马克的存在,大家又认为,他的死有些令人遗憾。因为人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而他选择了前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3:48

生活,就是一种状态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824次   有人说,凡人,即烦人也。生活,真的包含了许多的不如意。你仕途顺利,但有一个智障的姐姐;你事业灿烂,家里却有一个自闭症的儿子;你经营通达,失智的老父亲每晚都等着你去给他喂饭。在职场上你风华驰骋,但内心对亲人的那一份牵挂,却已深深地糅合在了你情感的丝丝缕缕之中,每每都会咬痛你的心弦,让你为之而付出。这,就是生活给我们的一种状态。
  
  曾采访过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为了儿子的康复,她辞职举债,办起了城里第一家为自闭症孩子服务的民办康复机构。她说,开始只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适合他的环境,我可以日夜陪伴他。没想到,我却成了这么多“雨人”的妈妈。当许多母亲抱着与她儿子一样的孩子踏进这座小院落时,我哭了。生活既然让同样面临这种状态的我们有缘相识,我们也应该给生活一个母性的回答。
  
  她随手抱起身边一个孩子抚摸着,瞬间,我见她略显疲惫的大眼睛里闪动着一种异样的光彩。我把我的感觉告诉她,她笑道,就是在与这种生活状态的抗争中,原先狭隘的母爱悄然升华成一种职业的精神。现在我再也不会为我儿子担忧了,我关心的是这些孩子们的未来。
  
  当一个人把个人的命运与一个群体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后,那种生活状态赐予她的苦涩与无奈,在那神圣的职业精神中就被渐渐淡化了。不过,生活中要做到真正忘我是不易的,有时候就是在自我的完善中,达到了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在皖南古徽州休宁县齐云山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位弱女子身负重物,17年如一日,每天挑着一两百斤的货物,在4000多级台阶的峭壁岩石上一天往返两三趟,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己瘦削的肩膀,将3个儿女培养成才,被称为“挑夫妈妈”。
  
  18年前,“挑夫妈妈”突遭横祸,丈夫在打鱼时不幸失足溺亡,留下3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一笔债务,生活一下子把一个绝望的状态扔给了她。望着孩子们企盼的眼光,她把牙一咬,换上了解放鞋,扛起了扁担,加入了挑山工的行列,成了唯一的“挑夫妈妈”。
  
  两年后,她挑清了债务,17年后,她挑出了两个大学生。以穿破100多双胶鞋,挑断20多根扁担,踏出20多万公里山路的艰辛和毅力,实现了当初终身不嫁,一定将儿女抚养成人的愿望。生活给了她不幸的状态,她由此塑造成了一位美丽的母亲。
  
  有时候,生活无奈的压力是巨大的,在与一种生活状态的对峙中,看不到尽头,靠的是血缘与亲情的坚守。
  
  在一幢老式石库门房子的斗室里,住着父女两人。父亲是位百岁老人,女儿是个年已七旬的智障女。日常生活中,百岁老人照料着智障女儿,白天为她洗衣烧饭,晚上帮她擦屎把尿。老人虽已一百零几岁,身体尚可,家务事不论大小,件件都亲历亲为,有时社区服务员收去洗的衣服,送回时,他嫌不干净,还会把衣袖、领子重新洗过。
  
  夜晚,父女两人同睡一床,老人睡外侧,女儿睡里侧,半夜女儿要坐马桶,老人会将女儿从里侧拉出,搀着扶起,等女儿如厕完毕,再将她缓缓推回床里,宛如女儿童年时的情景。
  
  老人说,没有对女儿的这份牵挂,他早就去天堂会老伴了。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把这又痴又傻的女儿照顾好,这或许是上天叫我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在人生漫长而又短暂的旅途中,生活有时就是在猝不及防时,把你不想要的生活状态抛给你,成为你人生背景的一段灰色。对此,有的人怨恨,有的人无奈,有的人平静,还有的人抗争。但当你用生命的色彩把它刷新时,生活又会向你展示出崭新的姿态。
  
  或许,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4:01

种过树才知道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340次   大地上直立行走的是人,在一个地方直立坚守的是各种树木。直立行走的人栽种直立坚守的树,是一种坚守。
  
  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我种过许多树。有的在校园里,有的在马路边,有的在山野上。我们在山野上种的树木早已成荫,并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少年林、青年林。如今少年林的树木已合抱粗,并且也已进入中年。如今青年林的树木也真成青年了,有碗口粗。每年春天踏青时我都去看它们,并跟它们打招呼。
  
  种过树才知道,树木们对环境要求何其少。每一种树,即便是那些名贵的果树、观赏树,只要给了它们基本的土、水、风、光和肥,它们都能成活。尤其是马路边或小区内的绿化树种,种下后几乎没有人管,但是它们照样郁郁葱葱。过去我在工作过的一座煤矿矸石场种过许多杨树。那矸石场的土地别说肥了,就连树木生长基本需要的土都稀缺。种时有人就说在这里种树是“瞎子点灯白费蜡”,种了也难活。可是,几年过去了,这些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林了,只是那些树有些黄、有些瘦。
  
  种过树才知道,树木对人奉献的何其多。所有的果树对人类奉献的当然都是果实。所有那些不能结果的杂树,也对人类有贡献,那就是绿荫和氧气,更不要说它们成材的树身了。有些树如槐树、榆树和柳树,不仅树身甚至连树叶、树枝对人都有用。榆钱、榆叶、柳叶、槐花可食,就是柳枝吧,还可以编器具。
  
  种过树才知道,“森林法则”同样适用于树木。原来以为“弱肉强食”,只是对年老、体弱、受伤、残废的小动物不利,其实,人不在人下头,树不在树底下,树木之间也竞争,争风争水争光,树丛中的树都拼命向上长。原以为树木没有思想没有灵性更没有创造力。多少年前亲戚送给我一株石榴树,说是观赏石榴,尺把高,长在一个口径一尺左右的瓦缸里。谁知没有两年那石榴树根竟把瓦缸撑破了,我只好换了一个大点的瓦缸。谁知没有两年那树又把瓦缸撑破了。我只好把它移到楼头的花园里。现在这株石榴树已长到了胳膊粗,每年也结三四十个拳头大的果实呢。谁能说树木没有灵性呢,石榴树分明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它长在瓦缸里不合适。我们小区两座楼之间的过道上还种着一排银杏树。当初种的时候就因离楼房太近没有阳光。可是笔直的银杏树一律偏了树身向有阳光的那边斜,很有点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长的主动劲。
  
  大地春回,又到破土植树时。我看到马路边、山野上、花园里又有人大规模地植树。这些当然是有组织的。我也看见有些人自行车后边带着树苗向家赶。这些人是自发的。所有这些有组织或自发的行为,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种下了许多树。这是一种坚守。他们也一定有自己的“种过树才知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4:11

这时候你才算长大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324次   人总是要生病的,躺在床上,这时你先想起的是母亲。
  
  你不自觉地向上仰起额头,似乎母亲的手掌即刻会像你小时候那样,摩挲过你的额头。此时此刻你最想吃的,可不就是母亲做的那碗热汤面?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你转而相信情人,盼望此时此刻他能将你搂在怀里,让他的温存和爱抚将你的病痛消解。可是你的企盼落了空。
  
  你最终能够挣扎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自来水龙头底下接杯凉水,喝得咕咚咕咚,味美竟如在五星级饭店喝矿泉水一样。你惊奇地注视着这杯凉水,发现它一样可以解渴。
  
  等你饿急了眼,还会在冰箱里搜出一块干面包,没有果酱也没有黄油,照样把它硬吃下去。
  
  于是你发现,一个人关在屋子里生病,不但没有什么悲惨,相反感觉也许不错。
  
  自此以后,你再不怕面对自己上街、自己下馆子、自己乐、自己笑、自己哭、自己应付天塌地陷的难题……这时你才尝到从必然王国飞跃到自由王国的乐趣,你会感到“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比和另一个人什么都绑在一起更好。
  
  这时候你才算真正长大,虽然这一年你可能已经70岁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5:57

[职场] 拔牙时间:2013-08-04 作者:未详 点击:253次   温华是华鼎集团的总经理,他有颗牙坏了好长时间,疼痛难忍。这天一早,他就被牙疼折磨醒了,可他没去医院,而是径直去了集团。他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董事长汇报。
  
  董事长正是温华的父亲,多年来重病缠身,好多次都想把集团交给温华打理,但都有些放心不下。
  
  温华把几份材料摆在父亲面前,说技术中心经理叶之利已经“叛变”,接连三次泄露集团的核心机密,这几份材料就是铁证。
  
  父亲问温华,想怎样处理这件事。温华说:“技术中心是集团的心脏,而叶之利就是一颗钉子,钉在了心脏上。怎么做?赶紧拔掉啊!”
  
  父亲一脸期待地看着温华,问:“怎么拔?”温华不耐烦地说:“开会,拿出证据,直接让他滚蛋!”
  
  父亲很失望,摇了摇头,说:“这件事你别插手了,我来处理。”
  
  十多天过去了,父亲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可恨的是,就在这几天里,叶之利又一次泄露了核心技术!温华决定,自己寻机出马!
  
  没过多久,父亲去外地参加一个会议,他前脚刚走,温华后脚就开始行动了。没错,他要趁机把叶之利给开除了,来个先斩后奏。
  
  进了电梯,温华的牙又来捣乱,疼得他龇牙咧嘴的,他忙从口袋里取出药瓶,拿出止疼片,一口吞了。一出电梯,温华碰到了父亲的秘书小刘,就吩咐道:“快,召集技术中心的员工开会,紧急会议,要快!”
  
  刘秘书问:“是跟叶之利有关吗?”温华生气地说:“问啥问?照办就是了,快!”
  
  刘秘书并没有离开,而是说:“温总,董事长临走前吩咐过我,如果你给技术中心的人员开会,必须阻止你;董事长还说,希望你不要忘了他的吩咐。”
  
  温华冷笑一声,说道:“你凭什么阻止我?”说罢,他直奔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的人都在忙碌着,温华咳嗽了一声,招呼大家去开会。可刘秘书又跟来了,说:“温总,这个会你不能开,董事长一会儿就到。”温华看了刘秘书一眼,心想:你唬谁呢?董事长这会儿应该在飞机上了。这么想着,他一下把刘秘书拨到一边:“让开!”
  
  会议室里,该到的都到了。温华把手里的材料一摔,说:“大家看看这几份材料。”材料一传阅,好多人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温华咳嗽了一声,说:“大家都明白了?那好,让叶经理说说吧。”叶之利脸色灰白,低着头一言不发。
  
  温华拍了一下桌子,说:“既然你不说,那我直说了,你是叛徒——”
  
  “谁是叛徒?”门开了,董事长推门而进,他看了看摆在桌上的材料,说,“这样的材料我收到过好几次了,但我绝对不信!想当初,这个集团就是我和叶经理一手创立的。我已调查清楚,这些材料是一个公司的离间计。”
  
  温华疑惑地看着父亲,心里一急,牙疼开始了,疼痛像一根钢针直入骨髓,他慌忙去口袋里拿药……等温华吃了药,面部表情恢复如初时,会议室里仅剩他一人了。温华叹了口气,算了,先去把牙治好吧。
  
  去医院的路上,温华接到了父亲的电话,父亲说:“你不是一直想接手集团吗?那好,这件事就是一道考题,如果你能取得满分,我就让你接班,但是,你的每一步行动,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温华满口答应了。
  
  来到医院,温华对大夫说:“拔牙要多久?我还有事呢!”
  
  大夫给他检查了一下,说:“你的牙不能拔,我给你开些药,拿回去……”“为什么不能拔?”温华插话道,“我很忙,根本没时间一趟趟地跑。”
  
  大夫说:“你牙周发炎,现在拔,可能会把命搭上。”说着,他把开好的处方递给温华,“交钱拿药去吧。”
  
  温华去拿药,要排队,望了望前面,长着呢,他就寻思起大夫刚才说的话:不就拔个牙吗?能把命搭上?看来拔牙也是有讲究的……琢磨来琢磨去,温华突然想起了什么。
  
  回到集团,温华叫来几个亲信,给他们一一布置了任务。
  
  几天后,温华和父亲商量:“我想把技术中心的高小飞调到分公司去工作。”父亲没问为什么,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根据集团计划,要安排技术中心的一个人去深造,派谁呢?温华早有计划,对父亲说:“您看刘远合适吗?”父亲又点头应允了,只是说:“刘远去深造,要与集团签合同的,合同准备好了吗?”温华拿出合同让父亲过目,父亲看完,很是满意。
  
  与此同时,集团新推出的一个产品市场反应不错,销售额连攀新高,温华就提出对技术中心的人加工资。父亲听后笑了,说:“你这几步棋走得都不错,怎么想到的?”温华张大嘴,说:“拔牙,大夫告诉我的。”父亲有些纳闷:“大夫?”
  
  温华点点头,说:“那天我去拔牙,大夫说,我的牙周有炎症,如果盲目拔掉,会有生命危险,必须消炎止肿后才能拔掉。而叶之利呢,就是这颗坏牙,如果一下子拔掉,他会带走很多技术骨干,这样集团很危险。于是我对他身边的人作了调查,发现技术骨干高小飞并不愿和他沆瀣一气,我便把高小飞调到分公司,委以重任;而刘远呢,虽说是叶之利的死党,但我把他派去深造,有了合同的约束,他办事就要小心多了;接着,我提高技术人员工资,笼络人心。此时,叶之利就孤立无援了,就像我这颗已经消炎的坏牙,可以拔掉了。”
  
  几天后,叶之利接到法院传票,是温华起诉他泄露华鼎集团核心机密的。等待叶之利的,恐怕是牢狱之灾。
  
  有了这个成绩,温华对父亲说:“这下您该履行诺言了吧?”父亲摇了摇头,说:“这道题你没得满分呀!就像你的牙,拔掉了,你就不考虑再镶一颗吗?”说着,父亲递给温华一份资料。温华看后才知道,父亲组织技术中心的人,于近期秘密研发出了一个新型产品。
  
  父亲说:“这就是我送给你的新牙。叶之利不干了,却掌握着集团大部分核心技术。如果他在打官司的同时,把这些技术泄露出去,我们如何应对?我们要打出新的拳头产品,才能万无一失。”
  
  听了父亲的话,温华知道,自己要想坐上董事长这把交椅,需要学习的还很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6:14

心境时间:2013-08-03 作者:未详 点击:819次   世界上总有一些这样的人,本来没有什么妨碍的事情,他却看得非常重要,大动肝火,怒不可遏,甚至暴跳如雷。以至于最后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不仅仅得罪于人,而且身染大病。
  
  这是因为他没有一个淡然平和的心境。
  
  古印度的《百喻经》中有一个故事。在街上有一些朋友议论另一个人,说他道德品行都不错,就是有两个小毛病,一个是太容易发脾气;再是做事太冒失,凡事欠考虑。正在这个时候,那个被议论的人恰好经过这里。听到了大家对他的议论,非常生气,立刻走过来,大发雷霆,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正说着话的人。
  
  大家都很气愤,质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说:我什么时候喜欢发脾气了?我在哪里做事冒失了?可是,你们却说我喜欢发脾气,做事冒失,所以我要打说我这些坏话的人。
  
  大家说:你现在不正在发脾气,不正在做冒失的事情吗?你正在做的事情难道不欠考虑吗?
  
  这个人立刻停下手来,他终于明白自己的缺点了,痛恨自己以前竟然一无所知。
  
  其实,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传说中的故事,这样的情景也常常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发生。美国的心理学家爱尔玛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在正好是零度的冰水混合容器里,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描绘出了人不同情绪下的心理显示图。
  
  结果显示,当人们在淡泊宁静、心平气和的状态时,呼出的水分澄清无色无味不含杂质;而生气时呼出的水气则有紫色沉淀物,有异味,有毒素。而紫色沉淀物,随着情绪的波动而增减。愤怒情绪越猛烈,分泌的有毒气体越深越浓。把一定量的这种水气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之内,大白鼠竟然一命呜呼了。
  
  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因为愤怒造成情绪紧张而致病的约占71%,而80%~90%的工伤事故与生活的压力和情绪有关。世界各国关于寿命的记录更真实地反映了情绪的作用:世界上所有长寿的人,几乎都是淡泊一生,不爱生气的人。
  
  寿命的长短,恰好与一个人的愤怒情绪成反比,愤怒情绪越多越明显的人,寿命越短;愤怒情绪越轻微的人,寿命越长。
  
  我国古代典籍,《黄帝内经》中有“百病生于气”的说法,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英国健康专家格勒斯曾经这样论述:“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而且,这种变卖没有任何契约,以一种自愿的方式把我们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了出去。”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唤醒自己,在自己的心头筑一道坚固的堤坝,让自己的心灵之海平静而安详,让自己的心境明媚而澄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6:24

我是花,我自开放时间:2013-08-03 作者:未详 点击:371次   我是花,我自开放
  
  我是花,我自开放。不管你是否光顾我,更不管你是否欣赏我,我依旧开放,依旧吐着馨香。
  
  我是牡丹,不管你说我是国色天香,不管你说我是倾国倾城,更不管你是否把我贬往洛阳,我照样开放,甚至一夜之间全开。不是为你,而是为了不辜负大自然赋予我的美好时光,不辜负我对大自然的深情,也更不辜负我对人间的挚爱。
  
  我是枣花,尽管我很渺小,但我很香甜,甚至香甜中透着一丝苦。无论狂风暴雨迎头袭来,无论冰雹当头砸来,我仍然笑着一嘟噜一嘟噜把成熟的枣儿挂满枝头。有些人吃到时,却忘了我开花时的模样,因为那时,他们笑我像灰姑娘。
  
  我是槐花,乡下人也好,城市人也罢,都喜欢我的清香。原来我是乡下人救命的口粮,现如今城市人也把我端到饭桌上,说我是纯天然绿色食品,能给他们换换口味添添营养,用我酿的蜜止咳润肺清热去火,还把价格向上一扬再扬。
  
  我是桂花,人们近我是因为我那沁人心脾的浓香。花匠趁机把我改良,我有了一个大家族,既有年年花香,也有季季花香,还有月月花香。有人喜欢蜜蜂采我酿的蜜,有人喜欢用我炮制的面霜。其实,不管我香不香,我依旧开放。
  
  人们啊,我不香时,你还那样深深地爱我吗?我是梅花,我从不怕冬天的寒冷,不管我是黑、白、红、黄,何种颜色,我都要开在百花之前,哪怕与雪花做伴,也不改初衷的模样:保持一颗纯洁无瑕晶莹透明的心,宁可芬芳整个冬季,也不愿堕入世俗的纷纷扰扰和许多花样!我是花,我自开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3 08:27:59

职来职往的一期节目故事:锋芒太露的人必败时间:2013-08-03 作者:未详 点击:596次   职场上因没有能力而失败的人司空见惯,可有些职场人明明有能力,为什么也失败了呢?
  
  前两天看了一档电视节目《职来职往》。在节目中,18位职场达人,通过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现场提问和求职短片三关来对求职者进行现场面试。亮灯表示支持,灭灯表示不支持。
  
  节目进行18分钟后,第一位求职者求职成功,拿到了某公司的推荐信。紧接着,下一位求职者——一位身穿白西服的男青年,在主持人的介绍下翩翩走上台来。一上台,他便叽里呱啦地说了几句外国话。然后自我翻译道:我叫某某某,来自于中国石油大学。刚才呢,我分别用日语、俄语、阿拉伯语,还串了一点儿西班牙语,介绍了一下我自己。紧接着他又说:我想求得一份总经理助理的职位,目标月薪是8000元。
  
  在整个介绍过程,我注意到,他的身体晃动幅度非常大,右手不停地打着手势。特别是讲到那几国语言的时候,手势动作非常强劲。当他介绍完自己时,还转过头,得意地看了看主持人。这些细节已经把他不可一世的态度暴露无遗。
  
  当有嘉宾问他,你们石油大学的毕业生到底好不好找工作时,他便开始滔滔不绝地发起感慨。从最初入学时听说的年薪20万,到去年找工作时,某公司人力经理告诉他的月薪800元。最后,他又补充一句:“不过,最近工资涨了,前两天刚问了同学,900元。”这时,他伸出手,又做了一个“900元”的手势,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在他讲话的过程中,18位达人有的在低头翻看手中的资料,有的在打哈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烦。
  
  当主持人请18位达人给他的第一印象示灯时,18盏灯只亮了11盏。主持人请灭灯的一位达人做点评。那位东方风行乐峰网副总经理语言犀利地说:“我有点儿快听不下去了。因为我觉得,从你出来到现在,太不真诚了。你所有的状态,就像你这白西服一样,太装了。”
  
  第二关进行的是专业技能考评。当一位达人向他提出问题时,他却所答非所问:“这个听起来就是一个项目跟进的内容。”那位达人再次强调,你只要回答我的问题就可以了。此关结束后,亮着的灯只剩下了5盏。
  
  在第三关求职短片中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女生坐在草地上哭,他过去对她说:唉,哭什么呀。工作不好找有没有?工资不够花有没有?还是男朋友不够给力有没有?学石油的伤不起呀!
  
  总是把“石油大学的”、“学石油的”挂在嘴边。让人不禁觉得,此人不懂收敛,过于浅薄和浮躁。
  
  接着,主持人请光线传媒的一位总经理做点评。这位达人说,我非常想把我这些年来一直牢记的一句话送给你:懂得太少,表现太多;才华太少,锋芒太多。不要再把知道的那一点点东西全部表现出来,那不是你的优势。
  
  到最后,18盏灯全部熄灭,他的求职以失败告终。
  
  一位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就这样在舞台上失落落地飘过去了。虽然后来他把自己的工资标准降到2000元到3000元,可还是没有一位达人愿意录用他。
  
  他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复杂纷纭的职场,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一切,自以为满腹经纶恃才傲物,只能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这不是智者的所作所为。
页: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