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9:18

道德的好处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既然道不弘人,道为什么对人那么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道德?
  
  其实,当子路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时,孔子就毫不委婉地回答:“君子固穷。”这不仅是在子路天真烂漫的额头上猛击一棒,也是对一般人理解的道德有效性的当头一棒。
  
  但是,孔子对子路的回答里,“君子固穷”四个字后面还有六个字:“小人穷,斯滥矣。”这六个字和前面四个字是对照着说的,是把小人和君子做对比说的。什么叫滥?滥就是河水泛滥。河水在河床里面流动时,是有它的规则和道路的,一旦泛滥,就没有规则了,没有正当的道路了。小人亦然:他的欲望不能实现,他的事业不能成功的时候,就会像河水泛滥一样,没有方向、没有原则,无所不为。
  
  孔子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没有道德的约束,有没有道德的信仰,结果是不一样的。君子固穷,但穷且益坚,穷不失志,“久约不忘平生之言”(《论语·宪问》)。他永远有尊严,永远有人格;即使在困窘之时,仍然有那样的一种精神,有那样的一种气质,仍然高贵而凛然不可侵犯,不会变得猥琐,这就是君子。
  
  他的人格不会因为穷而堕落。
  
  他的精神不会因为穷而萎缩。
  
  他的气质不会因为穷而委琐。
  
  这难道不就是道德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好处吗?
  
  小人正相反。在得志的时候,小人也许还有一些派头,一些模样,一旦“穷”,他就会失去方向,就会无所不为了,用孟子的话来讲,就是“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就会下流,就会堕落。这个时候不用别人来收拾他,他自己就会自轻自贱。
  
  所以,最大的失败一定是人格的失败,最大的穷一定是人格上的穷。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这就是道德的有效性。道德不会保证我们成功,但是道德能够保证我们不会堕落;道德能够保证我们在失败的时候仍然是有精神的。
  
  在《论语·卫灵公》里面,孔子对子路还说了一句话:“由,知德者鲜矣!”
  
  显然,在和子路的对话里,孔子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道德的内涵,对于道德的最高境界,真正理解的人太少了。很多人都是从功利的角度去理解道德,做好人的动力就是好人有好报,而这“报”,还就是很现实的功利之报。
  
  所以,孔子很感慨地对子路说,仲由啊,能够对道德作透彻理解的人很少啊。
  
  孔子是在感慨:知道道德并不保佑我们成功,而只是保佑我们成人的人,很少啊!
  
  知道成人比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
  
  把追求成人看得比追求成功更重要的人,很少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9:35

她凭什么进哈佛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318次   走进书店,曾小雨问营业员:“你们这里是否有《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书?”
  
  “英文原版的刚刚上架。”
  
  “中文版的哪天来?”
  
  “估计在30天以后。”
  
  曾小雨喜欢看小说,上小学的时候,她就读过不少名著。进入初中,曾小雨对欧美文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她是名副其实的哈迷,看完《哈利·波特》前6部之后,就时刻盼望着第7部早点到来。可惜先到书店的是英文版,翻译版还要等30多天才能出来,她觉得实在无法等,于是干脆买了一本英文原版的捧着匆匆地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曾小雨心里痒痒的,十分想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走着走着,她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当时曾小雨掌握的词汇只有三四千个,几乎每句话里都有不认识的单词,更加讨厌的是,每页上都有看不懂的句型,弄不明白那个句子究竟怎样翻译才准确。
  
  回到家里,曾小雨想读到伏地魔最终倒台的渴望,依然非常强烈,她便找来文曲星电子辞典放在身边,然后阅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遇到不懂的单词,就查辞典。为了看书,曾小雨要求自己,在学校必须抽时间把作业做完。每天吃完晚饭后,曾小雨就开始看小说,直看到22时。
  
  曾小雨不会刻意将查过的单词记在笔记本上,标记上音标每天背诵,她的目的很简单,只想知道书里发生了什么事,因而每个单词在她脑海中停留的时间不过几秒钟,很快便过去。看完30多页后,曾小雨发现,读书时查文曲星电子辞典的频率越来越少,语感也在慢慢地加强。
  
  用20多天将砖头厚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看完后,曾小雨的英语词汇、语感都有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她还意识到,在文学领域里,翻译在多数时候显得苍白无力,原著比翻译版更有魅力,如果能读原版,就尽量读原版。
  
  随后,曾小雨在课余时间读了更多的英文原著。
  
  别人是为了学习英语而阅读,可曾小雨恰好相反,她是为了阅读而学英文。在阅读英文原著及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曾小雨体会到,如果忽略阅读原版书籍,忽略与人交流的能力,仅仅采用死抠语法,死背句型的方式学英语,就会完全背离学英语的初衷,只有忘掉你要学习英语,而是在运用英语,才会自然地学好英语。
  
  由于曾小雨英语特别优秀,她的词汇量已经远远超过任课教师,因此从高二开始,潍坊一中就对她的英语实行免修政策。在英语课上,允许曾小雨不用跟着老师的步伐学习,她可以自习。也就是这个灵活的政策,让她的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自己的英文水平不错,加上出国的人越来越多,让曾小雨产生要去国外读大学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高二下学期,曾小雨就参加了相当于美国高考的SAT考试,满分2400分的试题,她取得2180分。尽管这个分数已经很高,然而曾小雨还不满意,她还想再试试。第二次SAT考试,曾小雨拿到2370分的好成绩,只差30分,就达满分。尤其是托福考试,听说读写四项,每项30分,总分120分,曾小雨获得119分,仅口语减1分。
  
  成绩出来后,曾小雨开始申请美国高校。和其他出国的学生不同,曾小雨并没有委托中介公司来操作,而是全部通过自己完成。曾小雨是走读生,查询资料和材料填写,都是她下晚自习后回到家里上网完成的,她共申报10余所美国大学。
  
  申请资料寄出去不久,曾小雨便接到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通知,要她去北京进行面试。当曾小雨穿着一身正装到场的时候,发现面试官竟然穿着牛仔裤,踏着运动鞋,非常随意,于是她的紧张心情,也瞬间放松下来。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面试官的提问,就像拉家常。
  
  “读小说,看新闻。”曾小雨说,“从进入初中开始,不管有多忙,我每天都保证看一小时新闻,叙利亚局势、全球经济危机、2012年世界大选……这些都在我的关注范围之内。”
  
  “你是否会做家务?”
  
  “我父亲在北京做IT,是芯片销售工程师,母亲在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做护士,他们都忙着上班,家务事基本是我做。”
  
  “你参加过补习班吗?”
  
  “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课外补习班,我喜欢自学,喜欢凭借自学走在老师前面。”曾小雨说,“每逢假期,许多同学会忙着进补习班,我则背起书包,忙着回老家去。我的老家有一把摇椅,放在阳台上。饭后躺在摇椅上,身边放着一杯茶水,一边晒太阳,一边看书,偶尔喝上两口热茶,那个时候自己会完全放松,很惬意地享受着阳光给我带来的温暖,此刻的安逸和舒适,没有什么事情能比得上。”
  
  “为什么想来哈佛?”
  
  “因为哈佛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如果能到哈佛读书,我会学到更多的东西,让自己更有才华,为人类做更多的贡献。”
  
  接着,曾小雨又回答完几个问题后,面试官说:“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
  
  听到这话,曾小雨才知道,原来她与面试官的闲聊,居然就是哈佛大学的面试内容!这样的面试,轻松得仿佛几个心心相印的好朋友无拘无束地摆龙门阵。
  
  2012年4月9日,曾小雨收到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潍坊首个被哈佛大学录取的高中生,并获得4年全额奖学金约12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曾小雨还收到10多所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香港大学也向她发来了邀请,并提供每年20万港币全额奖学金的优厚待遇。经过再三考虑,曾小雨最终选择哈佛大学。
  
  国内多数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的学生,基本是外国语学校的,像曾小雨这样,从普通高中通过自己申请走入哈佛的并不常见。“我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偏科,能够全面发展。”曾小雨说,“上大学后要涉猎更多的知识,从中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出类拔萃的综合能力,是曾小雨打开哈佛之门的钥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9:49

建一座心灵的花园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320次   3岁时,他被送到一家教会办的学校上学。因为家贫,吃不起学校昂贵的饭菜,妈妈就蒸一大锅馒头,让他每天早上带着一个搪瓷漱口盅,一个馒头,径自上学去。天气寒冷时,馒头变得僵硬,他就蘸着热水吃冷馒头……饭桌上,姐姐经常看到妈妈边吃饭边抹眼泪。一家人吃着热饭热菜,而他在外面啃着冷馒头。
  
  6岁时,他学会了帮助妈妈做家务,不懂煮饭,就负责买菜,放学之前都会到香港西营盘正街或水街买菜,讲价、拣菜、烧炉子样样都会。
  
  他从小喜欢花儿,因为妈妈曾告诉他,老家山东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爸爸回忆道:“我记得威海有灿烂醉美的樱花、芳香四溢的桂花、争奇斗艳的芙蓉花,还有梅花。梅花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风刀霜剑,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每到百花凋零、严寒刺骨的冬季,便悄然飘落在山岭坡间、园林径旁……奇姿异态纷呈,美不胜收。”爸爸对花儿的描述深深感染了他,他对花儿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爸爸的薪金要养活一家5口人,所以家中常常捉襟见肘。为贴补家用,妈妈联系了一家制作塑胶花的工厂,—家几口人做起了塑胶花。为节省车钱,他经常步行半小时去上学。11岁的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上课之余就由他负责搬运材料和塑胶花往返工厂。几十公斤的材料常常令他不堪重负走走歇歇,就这样一背就是数年,直到长大后,他的右肩仍比左肩要宽。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胶花后,妈妈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妈妈教给他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
  
  青年时,他远赴英国留学。3年的时间里,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个晚上,每次6个半小时,回到住处时往往是凌晨了。除了姐姐用嫁妆资助他之外,他大多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其间,他没有闲钱用于奢华消费,就一头撞进花丛树影之间,开始自己的“花农”生涯。他笑称:“在英国住的地方有个后花园,种花养草不用外出,比较省钱。”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都靠两条腿步行。
  
  留学归来的他,成为香港16位全国政协常委之一,参政议政,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他又成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带领香港专业人才深耕内地市场。他还是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的发起者之一,中心担负研究香港政治、经济发展等重大议题。他给报纸撰文,向读者介绍他的所思所想;他开辟博客,用最现代化的手段与市民交流……
  
  2012年3月,他成功参选,当场含着热泪忆述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一度哽咽泪湿眼眶,感谢双亲多年来的教导和培养。一向以严格坚毅著称的他,流露出感性的一面,让人格外动容。
  
  他说:“我的裹脚妈妈,默默地忍受着身体的不便与痛楚,与爸爸相互扶持,支撑起这个家,靠做塑胶花减轻家庭的负担。妈妈常常教导我说,‘假如自己有一口饭吃,都要先看看其他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饭。男孩子,吃点亏不打紧!’对于40多岁之后才生下的我,爸爸妈妈也绝不娇纵惯养。”也许影响他更多的,是爸爸妈妈那种坚强乐观的向上精神。耳濡目染中,形成他处变不惊的坚毅性格,并对香港的未来肩负着责任感。
  
  外人很难把外形高大硬朗、冷峻严肃的他与种花养草联想在一起,但他却是圈内出名的“花农”。事业稳定后,他终于拥有自己的花园,沉浸于神奇的七彩世界,从不假手他人。不管他的公务有多繁忙,他都会挤出时间经营自己的花园。哪怕每晚抽出半个小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心肝宝贝”。他邀请记者到他的花园里观赏花草,还将种花的心得放到博客上,与爱花者讨论花色和种类。太阳在春、夏、秋、冬的纬度不一样,在早、中、晚照射的角度不一样,都会让鲜花产生不同的颜色效果等等……幼时家贫,拥有私家花园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般的梦想。这些年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为爸爸妈妈建一座心灵的花园,找回他们对祖国和故土的依恋。
  
  他,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最高行政长官梁振英,一名有影响的企业领袖,一位瞩目的政治人物,一个称职的儿子、父亲、丈夫、朋友……他就像香港的紫荆花一样,在不同时段拥有着不同的颜色,默默地生长在香江两岸,绽放在万花丛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0:04

敬与耻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318次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这是一句老话。敬,指内心的端庄正直。西安土话里有“端坐”、“端走”、“端下”等词汇,这个端的含意就是正直。孟子讲的“四端”,是作为人的基本。“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敬有两方面的指向,敬人和敬己。敬己是敬德,是自尊、自重、自爱,是克敬守敬。敬礼不是举举手,摆个姿势,装装样子,而是循规守矩的总称。敬人,敬业,敬行当,敬天地万物。敬事房,是清朝康熙年间设置的一个中央办公部门的办事机构,属内务府。职责范围有,“奉行谕旨及内务府文书,宫内事务及礼节,收核外库钱粮,甄别调补宦官,并巡查各门启闭、火烛关防。”皇帝和后宫的居行,吃喝拉撒,以及正经和不太正经的娱乐,都包括了。当好这个琐碎的差使,皇帝只要求一个字,就是敬。“事上以敬,事下以宽”,是《清史稿》对大太监刘有三做的政治结论。
  
  老话里关于敬,还有很多说道,“入门主敬,升堂主慎”,“宾客主恭,祭祀主敬”,“敬事而信”,“居敬而行简”。敬是一个人的态度,要有态有度,态是行为状态,度是分寸感。无论对人还是对己,不及和过分都是失敬。
  
  耻,一边是心,一边是耳。一个人心底偶尔冒出一个不妥的念头,或听到一句想洗耳朵的话,会有点不好意思,这点不好意思,就叫耻。无耻,就是没有这点不好意思。用南怀瑾先生读经的话说,“真正爱面子这一点心思,培养起来,就是最高的道德。”
  
  孔孟二老对耻的知见很清澈,“行己有耻”,“知耻近乎勇”,“耻之于人大矣”,“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有一个好文章,叫《廉耻》,其中有两句了不起的判断:一句是,“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另一句是,“士大夫无耻,是谓国耻”。
  
  士大夫是对官僚的旧称谓,泛指国家机器的所有零件。用今天的话讲,叫各级公务员。有外族入侵的日子,是国耻。外族不来入侵,自己入侵国家纲纪的底线,也是国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0:33

“呆若木鸡”的前世今生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334次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早先是褒义词。
  
  这一词出自《庄子·外篇·达生》。说有一位姓纪的先生,从事着很特别的一份工作:为周宣王驯养斗鸡。所谓斗鸡,就是以鸡相搏,决胜负,赌财物,是历史特别悠久并流传至今的一项博彩活动。列位看官,你可知道,博彩在中国,据说创始于夏代的乌曹,可能有3500多年的历史了。
  
  话说这位纪先生为宣王驯鸡,每隔10天左右,就被心急的周王催,问驯成功了没有?他一直回答,早呢,那些鸡还虚浮骄傲着呢;不行呢,不专注,慌里慌张的;还欠火候,太执著于某一点,容易忽略其他。直到40天后,才对宣王说,差不多可以了,他已经将鸡驯得处变不惊、喜怒不形于色,远远望过去,简直像一只只木鸡。像木鸡,并不意味着这些鸡丧失了斗志,而是意味着这些鸡已经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大约类似于后来在武侠小说中形容的一等一的高手,说剑已在心中,而心中剑胜过他人手中的千千万万柄剑。果然,上得斗鸡场来,竟没有其他鸡胆敢向这些鸡发起进攻,往往是望一望这些呆若木鸡的鸡的“王者之气”,就吓得跑开了。
  
  从前,在故事里的从前,说他人呆若木鸡,可能像今天说大智若愚,是赞扬的话。
  
  但慢慢地,这个词就变成了贬义词,现在的字典中这样解释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事有突然变故于是惊;毫无应对办法于是恐惧。
  
  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大约是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寓言就是寓言。寓言中,外表的呆若木鸡里藏着智慧勇武,而现实中,外表的呆若木鸡里,往往是真的只藏着惊异,以及因毫无应对办法而恐惧。
  
  就是说,一个人、一群人如何如何,终究要看他或者他们实际做了什么。真正有办法应对日常事务,特别是应对突发事件,且应对得顺顺当当,应对得各方利益不受损,才可以说有处事能力,能担当大任。反之,纵然“佩虎符、坐皋比(虎皮的意思),乎干城之具也”“峨大冠、拖长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究其实却能力有限,虽然能力有限也没什么,但必须有自知之明,不要强出头,不要非赖在特定位置上、强行为他人安排一切不可。明明只剩下了呆若木鸡的本领,偏偏还硬撑着说什么“山人自有妙计”“下一盘很大的棋”,并动辄以不让自己混下去就会乱成一团来恫吓他人,非赖在特定位置上、强行为他人安排一切不可,是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之一。
  
  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之一,往往是世界上最令人悲哀的事情之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1:32

卵石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216次   游经海滩,信手拾得一块卵石。夜阑人静,置石于掌上,细细玩味,颇有感触。
  
  卵石也有“当年”想。原居群山峻岭,并无劣性。只是山洪骤到,泥沙俱下,天长日久,耸动山崖,才被冲刷下来。那时,虽外貌嶙峋,色彩不鲜,但有棱有角,锐气夺人。后与泥沙顺江而下,始时,尚能呐喊、跳跃,所到之处,击水有声,触泥有痕。待到日后,慢慢被泥沙斩断了手脚,只剩得个光滑的身躯,便一步步爬上岸来,成为卵石。
  
  既为卵石,自有卵石得意处。圆滑滑,光闪闪,身手不凡,其貌也俏,俏得游人青睐;潮涨进三步,潮落退三步,身在潮头上,进退两由之,滚过去,翻过来,都是一副面孔;上无辫子,下无尾巴,揪不住,滑得快,溜得也巧,更得处世之“窍”。
  
  然而,卵石也自有卵石的去处。游人随手捡去,铺在甬道上的,滚动在行人脚下,任革履践踏;摆在花盆里的,难与花容争艳,聊以圆滑取宠,受人眼角一瞥;搁在窗台上的,一旦主人玩腻了,别采奇石,则投掷窗下,早已筋骨疏散的卵石也只得粉身碎骨。待回首看时,那高大的楼房砥柱,正是自己的前身。呜呼,悔之晚矣!
  
  卵石玩味,当以圆滑为训。人生在世,应以有用之石而自立,勿以圆滑所害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1:47

生活中的阴暗与阳光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228次   心理学家丹·西蒙斯曾做过下面这样一个关注实验。
  
  西蒙斯让被试者观看一场篮球训练的录像:录像中共有6个球员,分成两个队。白队3个人,穿白色球衣;黑队3个人,穿黑色球衣。两个队的队员在一起练习传球,有时回传,有时抛向空中,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西蒙斯要求被试者认真观看录像,努力跟上节奏,记住白队的传球次数,防止把两队的传球次数搞混和记错。
  
  录像放完之后,西蒙斯问:“你们注意到这场篮球训练中有什么怪异的现象了吗?”
  
  被试者回忆后纷纷摇头。
  
  西蒙斯又问:“你们看到球场上的‘大猩猩’了吗?”随后,他重放了这个录像。
  
  被试者重看后惊讶地发现,有一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人在球场中闲逛,还对着摄像头拍打自己的胸膛,然后才慢慢地走开。许多被试者一口咬定:“录像带一定被做过手脚了,不然怎么会看不到如此明显的‘大猩猩’呢?”
  
  西蒙斯解释说:“你们之所以没有发现球场上的‘大猩猩’,是因为你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穿白色球衣的运动员身上,全神贯注地记录着他们传球的次数。因此,你们的注意力不仅屏蔽了黑队的传球数,同时也屏蔽了‘大猩猩’的身影。”
  
  随后,西蒙斯用一个拿着雨伞的女人代替大猩猩,再次重做了这个实验,结果还是一样。
  
  在进行了上面两个实验之后,西蒙斯想进一步知道,如果在两个人谈话的时候,把其中的一个人换成比较相似的另一个人,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比如,顾客在宾馆前台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前台服务员的笔掉了,在弯下身去捡笔的同时,让另一个服务员突然出现在她的位置上。她们都是中年人,都是短发,都是戴着眼镜,顾客会发现已经换了另一个服务员吗?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大的变化,顾客怎么会看不出来呢?
  
  西蒙斯通过实验证明,实际情况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如果这两个服务员具有相似的特点,有近半数顾客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化。
  
  西蒙斯解释说,这是因为顾客关注的是办理入住手续,因而忽略了服务员的相貌。这就像我们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开车,通常只关注路况、红绿灯和其他车辆,而不会关注天上的白云,不会关注路边的行人一样。
  
  关注,既是一种重要的选择,也是一种重要的放弃。
  
  关注什么,就会发现什么;关注什么,就会感受什么。一个习惯于关注真善美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光明的世界里;一个习惯于关注假恶丑的人,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阴暗的世界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2:01

合适的距离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合适的距离
  
  听专家说,如果地球和太阳的距离再近1%,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火焰山”;

  如果再远3%,地球就是一个永恒的“广寒宫”。

  而现在的距离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仰望那些孤寂荒芜的星球,真是庆幸我们拥有多姿多彩的天气、舒适宜人的温度,庆幸我们与太阳之间有着合适的距离——所以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合适的距离产生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2:25

幸福等来还是争来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幸福等来还是争来
  
  有一次,奇怪地被一男性编导问及一个问题:“女人的幸福是等来的还是争来的?”
  
  拿天气来说吧,有些雨是等来的,有些雨是人工增雨争来的;没有云彩时等一等,有云彩时争一争。
  
  同理,相信幸福是宿命就等一等,相信幸福是使命就争一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52:42

止不住笑声的人生历险时间:2013-07-25 作者:未详 点击:326次   我小时候看的《丁丁历险记》,跟你现在专心阅读的有很大不同。我看的版本不晓得是哪个印刷厂草率盗印的,没有彩色,很多地方线条都模糊了,还有,那些对白八成也是随随便便找人翻译的,谁晓得有几分可信。
  
  你读《丁丁历险记》,一边读,一边一直笑,老实说也让我很纳闷。我怎么不记得丁丁有那么好笑?印象中,丁丁真的就是不断在冒险,一次又一次遇到奇怪紧张的状况,我也就跟着帮他紧张。里面是有些插科打诨的段落,不过我都快快翻阅过去,急着看后面的情节演变。
  
  然而,事隔三十几年,有一个经验却贯穿了我们两代,没有改变。我当年在我妈妈的反对下,偷偷读《丁丁历险记》;你现在也在你妈妈的反对下,偷偷读《丁丁历险记》。我妈妈反对的理由——书上字太小看了会近视,漫画会让人沉迷而耽误功课正事;三十多年后,你妈妈反对的理由——书上字太小看了会近视,漫画会让人沉迷而耽误功课正事。
  
  三十几年前,我的妈妈开服装店很忙,所以虽然她反对,我却很容易找到她管不到的时间偷看;三十几年后,我刻意帮忙掩护,让你能够偷看。因为我记得自己从阅读《丁丁历险记》及其他书籍得到了巨大乐趣,因为我晓得《丁丁历险记》真的让你很快乐,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正事会被《丁丁历险记》耽误了。
  
  这几天,《丁丁历险记》成了你和我在家里的秘密。我们父女的秘密又多了一项。瞒着妈妈,我陪你练习妈妈和老师都认为太困难而你却喜爱得不得了的肖邦钢琴协奏曲;瞒着妈妈,放学后我带你到冰淇淋店里,一边吃桑果雪酪一边写功课;瞒着妈妈,我帮你把每天早上喝不完的四分之一瓶牛奶倒掉,我还让你每晚上床后可以偷偷讲10分钟悄悄话才睡。
  
  我宁可让这些事变成我们之间的秘密,却没有跟妈妈争辩,你知道为什么吗?妈妈有妈妈的道理,她怕你吃了冰鼻子容易过敏;她相信一定要把握时机多喝牛奶赶快长高,不然就错过生长期了;她担心你太晚睡明天没精神。我却也有我的道理,我觉得人生只有一次童年,可以享受那么纯粹的快乐,宁可稍稍冒一点险,付一点小代价,不愿剥夺你享受快乐的机会。
  
  都是为你好,却有不同的选择。人生就是这样,太多选择太多考虑横在我们面前,没有单一的标准答案,我们只能依照自己选择的,试着这边走走那边走走。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为了子女着想安排,但谁也没有把握自己的着想安排就是对的,是唯一最好的可能路径。毕竟,人生的历险,还是得每个人自己去走,父母都替不得的。
  
  真希望你的人生历险,会一直都有快乐天真、止不住的笑声。
页: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2618 2619 2620 2621 [2622] 2623 2624 2625 2626 2627 2628 2629 2630 2631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