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5:56
没被干掉的乔布斯时间:2013-07-27 作者:未详 点击:339次 1977年4月,美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在西海岸开幕了。展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苹果Ⅱ”样机,它一改过去个人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鲜明特点,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它只有5。4千克重,仅用10颗螺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各种色彩,“苹果II”机在展览会上一鸣惊人,几千名用户拥向展台,观看、试用,订单纷纷而来。在乔布斯的带领下,IT制造也由传统工业时代挺进感性工业时代。他说:“主机像太阳。为什么音箱不能做得像向日葵呢?”
乔布斯成功的法宝是逆向思维,即勇敢地向常识宣战,不断创新。他在斯坦福大学演讲时说:“记住你即将死去。”这也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箴言。乔布斯还有句名言:“当我们的竞争者忙着裁员、重组、紧缩时,我们在创新。”每个人的时间都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让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声音。
创新性人才往往都有好大喜功、盛气凌人的风格。因为这种风格,乔布斯缔造了无与伦比的苹果电脑,并在1987年被踢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直到10年后的1997年才回到公司。但他依旧是精力旺盛,随时用脏话与恶作剧来对付他的高级助理们。在多数公司中,这样的个性估计会成为第一个被老板干掉的人,即使是自己当老板也极可能混成孤家寡人。
2008年11月,美国分析师们评出了“迄今为止IT市场最伟大的10位CEO”,前微软CEO比尔·盖茨和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占据前两位。
我认同这样一句话:比尔·盖茨式的商业成功当然重要,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但乔布斯式的努力可以赋予生活新的意义,他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鲜活与性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6:16
这一群沧桑的男子时间:2013-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这一群沧桑的男子
型格的限制:莱昂纳多、周润发、布拉德·皮特
莱昂纳多在《血钻》里踏出了转型的一大步,可是,尽管他已经演得非常努力,长了胡子、皱起眉头,可孩子脸终究是孩子脸,跟“沧桑”二字尚有一段距离。扛起重型机关枪的他仍然似是接受暑假短期军训的大学生,那些枪林弹雨都像是空心炮弹,再危险,亦是演戏,伤害不到他。
演员这口饭不易吃,受制于造型卖相,非经多番尝试难以突破,而最挫败的是,有时候尝试得再多,不行就是不行,只在于自己是否愿意认命。
周润发演古装就是个好例子。从电视剧到大银幕,他都试过戴头套、穿长袍,甚至在《满城尽带黄金甲》内蓄起满脸胡须,可是他的眼睛眉毛都太“现代化”,五官比例洋溢着过于强烈的城市立体味道,跟古典彻底对立,加上手长脚长,不太匹配旧时代的含蓄意境,于是,戏也减分,他也失分,两皆吃力。
李连杰当然又是周润发的极端。
他演时装片相当不错,但也就仅止于不错,非要等到以古装亮相方可晋级到精彩境界。李连杰的脸形有几分鲁钝,眼神有几分纯真,谈吐有几分风雅,故能把谁都没见过的古人演得神似,因为在我们的想象里和期待中,古人应是如斯低调。
所以李连杰是永远的张三丰和黄飞鸿,周润发最让人怀念的则是戴“黑超”的Mark哥和讲粗口的船头尺。
至于《巴别塔》里的布拉德·皮特亦是被安排对了戏路。他的戏份不太重,而且都是文戏,有别于往昔电影的阳刚主线,但重要的是角色与外形相衬,故演得自在入戏。电影内,布拉德·皮特的妻子意外中枪,生命垂危,他坐在土房子内给她鼓励与安慰,两人的手紧紧握着,四目对看,生死一线,天地的大爱与大恨都在狭窄的空间里,闷、屈、憋,布拉德·皮特忧郁的眼神在此发生了深刻的催情作用,他不必说话,就只是看着妻子,眼中无泪,却已似是流尽了热泪千行。
村上春树曾经比较两位爵士乐手,说一位像在很努力地爬楼梯,好不容易才一级级地到达15楼;另一位则似搭电梯,大门打开,“叮”的一声,已经是50楼。若论沧桑,莱昂纳多在造型上吃了亏,也就唯有加倍努力地爬呀爬,总有一天可以到顶。
不屑的眼神:哈里森·福特
《夺宝奇兵》卷土重来,19年了,第四集,哈里森·福特由中年男人变成老生,脸颜已老,却仍入型入格,微微掀嘴一笑,两只眼睛射出魅力光芒,这就是明星,这就是洋人所常羡慕企盼的Grow old grace fully。
应该怎样描述福特的眼神呢?
正中有邪?不,不是的。正中有邪的应是杰克·尼克尔森,他的眼睛有如两个黑洞陷阱,清楚明白地横放在前头,并有暧昧的音乐扬起,就看你敢不敢跳下去;而通常,你不敢,但你控制不了自己,最后仍是跳了。
福特的眼神有着一股义正辞严的刚毅,直直地望着你,让你觉得他接下去将要说的每句话都是发过毒誓似的,你没有胆量质疑。可是真正魅力之所在又不仅仅是正直,因为若论正直,他毕竟比不过汤姆·汉克斯甚至汤姆·克鲁斯。
《夺宝奇兵》里,福特的电力其实根源于眼神里所常挂带的不屑,在正直背后,挺立着的是一位怀疑主义者,他以考古学家的专业惯性替眼前发生的所有事情挂上问号,于不疑处有疑,于有疑处更疑,于是总能透过地图、谜语、古文字、痕迹等线索找到他想要的答案,抵达他想到的所在。不屑,是他的性格,亦是他的武器,观众都爱上他的不屑,只是自己懵然不知。
不屑的人是不容易发笑的。你什么时候见过哈里森·福特开怀大笑?没有。
福特的笑容总是浅浅的,像担心向世人泄露了什么天大秘密似的,稍稍露出一条尾巴,立即收回遮掩,极不愿意对世界展示他的信任。当福特笑时,时间通常不会超过两秒,脸上肌肉亦通常左右两边不对等地移动,左边动得少,只是右边往上拉扯,有点敷衍,仿佛无论喜乐愁悲,一切皆早在他计算之中。
哈里森·福特65岁了,水银灯下,璀璨如露如电,宛若观世音曾经化身为千百个不同的人物以度众生;而他,度的是电影观众。众多角色里,最切合福特神态的正是《夺宝奇兵》里的琼斯教授,他用不屑和正直演活了这个亦狂亦侠亦温文的考古学家,即使再演第五六七集,也不显老,问题只在于是否有细致的观众懂得欣赏。
苍老的血腥:史泰龙
最新一集《洛奇》的口碑是不错的,至少能有惊喜,本来木口木面的史泰龙忽然懂得演戏了,老去的拳手,发愤的父亲,为了自己也为了儿子重踏擂台,用一双苍老的拳头打出了一则煽情的传奇。
或许因为有此惊喜,观众对最新一集《兰博》便有了较高期待,只可惜,史泰龙此番交不了功课,由七情上面倒退回木口木面,原来老去的演员就仅能昙花一现,像上床前偷偷吞吃了一整条虎鞭,当元气泄尽,已难梅开二度。
同一位演员,为什么在两出戏里的表现如此迥异?想来最大的责任终究在于情节的强与弱。
《洛奇》是有戏的,在日常的琐碎生活里,老拳手为了新结识的女朋友雀跃,为了愈见疏离的儿子伤悲,眼前的遭遇迫使演员在脸上挤出喜怒哀乐的暧昧表情。而当老拳手重踏擂台,坦白说,未到最后一秒,观众没法预测他将会打输抑或打赢,再或是,干脆煽情到底,将军百战沙场死,直接在擂台上被对手击倒,就此告别人间。仅是这个悬念,已可刺激观众胃口。
《兰博》则刚好相反,剧情是彻底地单薄而重复,依葫芦画瓢地重演20多年前英勇杀敌的英雄故事,本想隐姓埋名,无奈树欲静而风不息,老去的汉子,竟因一位陌生女子的几句诘问而重出江湖,执起自制的弓箭,杀杀杀乱杀一通。20年了,我们看见了洛奇的起落成败与心路转折,但从没见到兰博的半点变化,人老了,肌肉仍在,智慧却没半分增长,自己的血腥,别人的血腥,他都是白尝了。
特技倒是有进步的。利箭穿心,锋刀割头,子弹贯胸,枪炮把整个身体炸成碎片,种种杀戮镜头都比前几部《兰博》来得逼真百倍。但,so
what?若无深刻的情节打底,血腥只会令人感到恐怖以至恶心,尤其血腥来自一位20年不长智慧的肌肉人,他的苍老与空白,令本可震撼万分的血腥亦变得苍老与空白。
史泰龙临老出击,赢得了第一下掌声,却最终以满场嘘声收场。丛林里,兰博悲哀夜哭,但已没有人再有兴趣去问他为什么伤心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6:45
不完美的菲尔普斯时间:2013-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20次 完美的榜样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知道榜样也是人,是人就没有完美的。
——佚名
这个寒假儿子很开心,因为他什么课外班都没有上,得到了较彻底的放松。不上课外班的原因是四年级的他居然近视了,而他们班里已经有近一半的学生近视眼了。他现在隔天去做近视眼的治疗,好像还有点效果。中国式教育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对我们下一代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摧残。现在的孩子不仅体质差,责任感和价值观也令人担忧,属于心灵上的近视。
北京奥运会后,菲尔普斯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他胸前那8块金牌和阳光般的笑容打动了孩子的心。“天赋+努力+机会=名望+财富+成功”,菲尔普斯向孩子们传递的是商业时代的成功秘诀。像雷锋那样彻底舍己为人的英雄(至少我们一直是这样宣扬,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的),在这个商业化时代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而像菲尔普斯这样能发出天真微笑的神奇英雄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
被已经学会炒作的中国媒体神话为“飞鱼”和“外星人”的菲尔普斯终于因为吸毒事件变得不再完美。这很好,因为这很真实。最初听说菲尔普斯吸毒的确吓了一跳,后来看了新闻内容才知道他吸的是大麻。吸食大麻在美国并不是不能原谅的事,很多人都吸食过大麻。而当年轻
人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是很难抵御诱惑的,当然,这不能作为菲尔普斯的借口。
一个人在成长期会尝试许多事情,会做许多明明知道是错的事情,这与高尚无关。
菲尔普斯很年轻,只是因为成名才被大众赋予了榜样的意义。
榜样能完美吗?
完美的榜样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因为我们知道榜样也是人,是人就没有完美的。
菲尔普斯酒后驾车、吸毒,前一段时间还闹出不少绯闻来。也许这样的菲尔普斯才是一个完整和真实的青年,才是一个正常人。菲尔普斯这时才成为一个完美的榜样。如果你的孩子是菲尔普斯的粉丝,你现在依然可以拿菲尔普斯来语重心长地教育孩子:
(一)菲尔普斯是靠超乎寻常的刻苦训练获得“飞鱼”的地位的。他努力的结果是获得了金钱、名誉和地位。
(二)财富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奋斗目标,我们应该通过像菲尔普斯这样的诚实努力来获取最多的金钱。有了钱你才可能帮助别的人,这比做一两件小的好事更有社会意义。
(三)人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是个人就
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就像菲尔普斯那样,承认以后可以很快获得别人的谅解。
(四)在你进入青春期的时候,你会面临许多难以抵挡的诱惑和冲动,你会做各种各样的错事,这很正常。但应该记住,做事一不要违法,吸毒在中国是违法行为,二不要伤害别人,三不要伤害自己。
所以菲尔普斯还是一个挺好的榜样,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6:58
生命的重心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390次 现代人有什么困境呢?第一是无根,第二是无心,第三是无情。
我们说一个人“无根”,是指他离开了两种根源,一是大自然,二是家庭。大自然是人类的根源,时至今日,现代人对大自然仍有一种向往。看到花开,看到野生动物,就会感到生命的力量。可是现在的人亲近大自然的时间太少了。家庭,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区别之一。家庭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可现在,家庭的功能正在慢慢转变、瓦解,我们必须警惕。
现代人的第二个困境是“无心”。每个人都有内心和外在两个世界。外在世界可以与人分享,内心则很难。但不管怎样,我们需要内心世界,而这一点经常被忽略。现代人的无心,也是现代商业社会所造成的——它让每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一个角色、表现一种功能,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用才有价值。以功能代替意义来衡量一个人,这是非常可怕的标准。功能,是一个角色所发挥的外在作用;意义,是人内心对自我的了解和要求。如果在与人交往时考虑的是功能,便不可能以真心相待。
现代人的第三个困境是“无情”。现代人并非愿意无情,但想要有情却很困难。原因在哪里?由于交通、通讯工具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古人一辈子所交的朋友,现代人一年就可以交到了。一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有限,无法同时跟那么多人做朋友,于是情感日益淡薄。
生命是一个向前、向上展开的过程,所以如何在一个变迁的社会里掌握一些值得珍惜的价值,十分重要。有几个问题请大家一起思考:什么是值得我追求的?什么是值得我尊敬的?什么是值得我珍惜的?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空白,那么,这样的生命也将是一片空白。
我们在确立生命重心的时候,有三个方向可以去发展:第一是“知”,第二是“情”,第三是“意”。“知”是指人类有求知的兴趣和能力,因此,需要透过理性的了解,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愈多,愈会觉得生命值得珍惜。“情”是指情感,一个人情感的发展。可以直接诉之于爱情、友情、亲情,也可以透过对艺术的欣赏,使情感受到滋润。“意”是意志,是一个人作选择、决定的条件。知、情、意可以扩展我们的生命视野,使自己的生命境界不断提升。
我这一生有没有目标?什么是值得我追求的?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最喜欢的答案是,“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必须具备两个要点:
第一,它必须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二,这种“自我实现”必须伴随着快乐。人类真正的自我实现,应该是我们跟任何人相处的时候,都能维持相互之间关系的和谐、圆满。因此,当自我实现,同时还能帮助别人时,别人也会感受到对他的尊重与协助,然后会有一种响应。结果,当自我实现的时候,别人也实现了自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7:09
生活细笔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214次 我不是个画家,但撷取美的片刻,是我的心愿;我不是个作家,但记录每一次的感动,是我的习惯。
仔细想想,生活的本身即是书、即是画。也许前一刻,我们是阅书观画的读者;而下一刻,却又变成书中主角、画中人物了。更有可能,我们同时既是读者又是主角。
每个日子,都是内容不同的一本书,风格迥异的一幅画。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匆忙了,常常忘记去读它、欣赏它,随意地浏览过去,便断言生活是一味地今日抄袭昨日,只是公式化的衣食住行罢了。阅读,不仅是认识符号而已,更要懂得符号所传递的内涵;而观画,也不只是五彩缤纷的调配,细细想来,画中原是有画的。
我是个小人物,只希望自己别那么匆促,希望能够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把生活一本一幅慢慢地看,用我的心细细品尝。并把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做成生活之细笔。
于是,处处美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7:19
价值标准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248次 有个人在他的地里掘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就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去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拿着钱边走边想着,自言自语地说道:“这笔钱能使人生活得多么美好!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谁也梦想不到已有千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呢?”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他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多么美丽,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的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宁愿不要这一切,而要既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钱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7:29
孤独的诗絮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孤独的诗絮
真正的孤独,排斥别人,也排斥自己内心。
学会在孤独中平静和快乐,人生也就没什么可以令人心惊胆战。
让孤独开出妍美的花朵,让寂寞变成一座富矿。
创造有时又是孤独的,但这孤独事后回味,却有馨香和甜润,回味不尽。
一个人写不出心中的孤独,是孤独;一个人写出了孤独,却无处发表,是孤独;一个人发表了孤独,却无人解读,也是孤独;一个人解读了孤独,却无人理会,这是更大的孤独。
爱生万物,从春天开始,从爱一棵树木开始,迈出爱的无限绵长和深情款款的路,这一生就无惧孤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8:13
征服心性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332次 有位一向给人印象精明的中年官员,平日里不乏经纶满腹的样子,干事情也有些劲头,众人面前往往表露出一腔的热情,人们对他一般都有较好的口碑。可是,有一天突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因巨额贪腐被纪委“双规”了。一些善良的人对他无限惋惜:挺聪明一个人,怎么干这种糊涂事情?他要是把那些聪明才智用在给百姓办事上该多好!
这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天真。古时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劝说,如“以积货财之心积学问,以求功名之念求道德,以爱妻子之心爱父母,以保爵位之策保国家……”这可能吗?看来还是圣人聪明,孔子曾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让“好色”之心变成“好德”,圣人也感到为难。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人的感情与理智在冲撞中徘徊,当人的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迷惘中寻觅,当人们被过度的物质化、功利化、娱乐化诱惑时,理性的烛照能否使人们扪心自问:“我能不能征服自己的心性?”这时人们可能发现人生是一件太沉重的事情,很累很艰难,没经过修炼的心性往往抵抗不住物欲诱惑。所谓修炼心性即是培养气节。孟子说:“我善养我浩然之气。”通读《孟子》,几乎通篇在讲“养气”与修炼“心性”。我以为修炼心性即征服心性,征服心性中的“唯我主义”,让“献身精神”释放光芒。
回顾一下漫长的历史,会发现“献身社会”是人类进步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史册中这类献身者足迹屡见不鲜。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是人类最早的献身颂歌。鲜活的史书也记载了无数光辉的具有“献身精神”的勇者与智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一曲曲浩然正气之歌,无不体现了先辈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生固有的,是修炼心性、征服心性、接受熏陶而获得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8:46
谎言三叶草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495次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当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被我毫不犹豫地摘下来时,我就开始说谎了。
它的第一片叶子是善良。不要以为所有的谎言都是恶意,善良更容易把我们载到谎言的彼岸。一个从业许多年的医生,当那些身患绝症的病人殷殷地拉着他的手,眼巴巴地问:“大夫,你说我还能治好吗?”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能治好。”他甚至不觉得这是一个谎言。这个谎言是他和病人心中共同的希望。当事情没有糟到一塌糊涂时,善良的谎言也是支撑我们前进的动力。
“三叶草”的第二片叶子是此谎言没有险恶的后果,更像一个诙谐的玩笑或委婉的借口。比如文学界的朋友聚会是一般人眼中高雅的所在,但我多半是不感兴趣的。不过,人家邀请你,是好意,断然拒绝,不但不礼貌,也是一种骄傲的表现,和我本意相距太远。这时,我一般都是找一个借口推托了。比如我说正在写东西,或是已经有了约会……
第三片叶子是我为自己规定——谎言可以为维护自尊心而说。我们常会做错事。错误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改过来就是了。但因为错误在众人面前伤了自尊心,就是外伤变成内伤,不是一时半会儿治得好的。我并不是包庇自己的错误。我会在没有人的暗夜,深深检讨自己的缺憾,但我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像次品一样展览。也许每个人对自尊的感受不同,但大多数人在这个问题上都很敏感。为了自尊,我们可以说谎;同样是为了自尊,我们不可将谎言维持得太久。因为真正的自尊是建立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地基之上的,谎言只不过是短暂的烟幕。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田的“谎言三叶草”渐渐凋零。我有时还会说谎,但频率减少了许多。究其原因,我想,谎言有时表达了一种愿望,折射出我们对事实的希望。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加厚,世界的本来面目像琥珀中的甲虫,越发纤毫毕现,需要我们更勇敢地凝视。我已知觉的人生第一要素不是“善”而是“真”。
有的人总是说谎,那不是“谎言三叶草”的问题,而简直是荒谬的茅草屋了。对这种人,我们并不因为自己也说过谎而谅解他们。偶尔一说和家常便饭地说,还是有区别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4 19:49:04
被玷污的世界之巅时间:2013-07-26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保罗·思伦已经68岁了。他十几岁时就在书里读到了珠穆朗玛峰。成年之后,这个德国人坚持跑马拉松,在冰场上练习攀爬绳索,还先后成功挑战了海拔5893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和6962米的阿根廷阿空加瓜山。但最终,—个德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喜马拉雅山,他却不是为了在此完成登顶梦想,而是爬上去,清理满山的垃圾。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好吧,让我们把讨论精神的事儿暂时缓缓。事实上,尽管从航拍图上看来,珠峰白雪皑皑,可登山者们知道,那里藏着数量巨大的垃圾,“简直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
人们普遍认为1953年夏尔巴人诺盖和新西兰人希拉里创造了人类历史对珠峰的首次征服。在危险重重的征途中,希拉里曾雇用1200名搬运工运送设备,每个登山者的氧气瓶都重达15公斤,就连沿途购物使用的硬币都装满了整整25个木箱。希拉里承认,自己将那些设备留在了珠峰,而以后登顶的数千人也大多如此。
据资料统计,从1921年到1999年,共有615吨垃圾被丢在这座神圣的雪山。一位尼泊尔顶级探险家发现,人们留下了氧气瓶、幡旗、绳索和破旧的帐篷。甚至有时,金枪鱼罐头盒就大摇大摆地躺在距离附近村落仅有十几分钟路程的雪地上。“而且据我所知,有两具登山失败的探险家尸体已经放了一年。这座世界之巅正在丧失美丽。”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探险者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他们被要求在登顶前支付4000美元的保证金,保证除了脚印外,什么也不会留下。不过当地污染控制委员会的一位官员表示,“登山爱好者总是粗心大意,虽然带着垃圾袋,但还是会留下各种垃圾。”每年的旅游登山季节,约有3万名登山者和旅游者来到珠峰地区。以每人每天上山携带6升水计算,仅废弃的矿泉水空瓶就“数量惊人”。
那里寒冷的天气也大大延长了垃圾的降解时间。人们可能在珠峰发现1962年的锡罐,有时候,一脚钉鞋踩下去就会碰到20年或30年前丢弃的罐头盒。那些垃圾的外表曾经被厚厚的冰层包裹起来,但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这些废弃物正在重见天日。
思伦并不是唯一关注这个问题的登山家。早在10多年前,来自日本、韩国、格鲁吉亚等国的44人组成了高山清扫队,发起者野口健发现,“在山上乱扔垃圾的登山队,其国家的环境垃圾也很成问题,相反,注意山上环境的登山队,其国家也是很干净的”。
去年,尼泊尔政府和民间组织发起了“拯救珠峰——废弃物治理2011行动”。该活动持续了一个多月,参与者包括29名训练有素的尼泊尔登山好手、65名背夫和75头牦牛。
登山好手们攀登到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收集了8吨垃圾,然后由背夫和牦牛组成的清运队运送到海拔3440米的小镇切巴扎集中。包括直升机残骸、编织袋、绳索等在内的垃圾有些被就地处理,有些被运往加德满都,特别有纪念意义的还将进入博物馆。
清道夫们打扫的雪山正是珠峰上被称为“死亡地带”的区域。那里空气稀薄,仅在2006年就有11名登山者死亡,尸身就留在原地。勇士们分组多次进入死亡地带,争取每人每次带回15公斤的垃圾。
在上山前,他们曾壮志满怀地告诉媒体:“我们面临的风险非常大,虽然要面对极端复杂的天气还有寒冷和暴风雪,但是我们有信心完成挑战。”
登山家思伦也是如此。今年,他所在的生态珠峰探险队带着沉重的食物和装备到达海拔7200米的营地,收集垃圾后原路返回。从2008年至今,这支队伍已经收集了13吨垃圾,包括几百公斤粪便和几具尸体。
他能够理解为什么这座高山上的垃圾如此之多,“在珠穆朗玛峰,达到一定海拔后,你会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登山或安全返回上,除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外,你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精力去考虑其他事情”。他知道,耗尽氧气的氧气瓶会成为登山者的沉重负担,随身使用的帐篷也常会被暴风雪包围。一般情况下,精疲力尽的探险者根本无力拖着如此沉重的垃圾下山。
但是许多“珠峰清道夫”仍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尽可能地唤醒登山者的环保意识。他们说:“请不要去玷污它的神圣,毕竟我们只有一个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