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0:11

君子的争与不争时间:2013-08-18 作者:未详 点击:276次   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
  
  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相反,他们经常为一些学术问题争吵不休,面红耳赤、怒目相视的场面时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恩怨”一度被好事者传得沸沸扬扬。
  
  一天上午,梁启超刚上班,同事就递给他一份学报,说:“陈寅恪又要和你干仗了!”梁启超接过学报一看,上面有一篇署名陈寅恪的文章,矛头直指自己。
  
  原来,梁启超曾写过一篇有关陶渊明归隐动机的论文。他认为,陶渊明弃官归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士大夫阶层寡廉鲜耻,普遍缺乏道德感,他纵然没有力量改变现实,起码也不愿同流合污,把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丢掉。陈寅恪则提出不同见解,他认为陶渊明辞官回家种田,是因为东晋被灭之后,他“耻于事二主”,才发誓不与新政权合作。
  
  梁启超读完文章后,笑道:“这小子总是和咱过不去,咱要再写一篇好好和他过过招。”一旁的同事与陈寅恪有些恩怨,见梁启超如此说,便低声建议道:“梁先生,这陈寅恪别有用心,他是在含沙射影骂您啊!先生您在清朝做过官,在当今民国又做过官,陈寅恪这不是影射您在‘事二主’吗?”
  
  梁启超一听,脸顿时黑了下来,很是难看。突然,他怒气冲冲地对那个同事喝道:“你滚!陈寅恪的为人我是知道的。请以后不要以小人心腹揣度君子胸怀!”那个挑拨是非的同事旋即狼狈地走开了。
  
  陈寅恪得知此事后,对梁启超的人品更加钦佩了。

  梁启超和陈寅恪尽管常常为了一些学术分歧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仍相互提携,相互尊重和信任,从不听信他人挑拨。

  他们在学术上是“死故”,但在生活中是挚友,这样的君子之交以及争与不争的境界无法不令人敬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0:31

紫藤花与葡萄藤时间:2013-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69次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枝叶逐渐生长,到夏天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却因为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春天,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忽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即将攀上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儿对着他微笑。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一架紫藤清香,换来一树葡萄美味,这正是分享使快乐成倍的道理。
  
  位于以色列的加利利海(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湖里有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处的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却没有出口,因此水中累积了大量的盐分,没有生物能存活,湖里一片死寂。
  
  一个懂得分享的人,生命就像加利利海广阔的水面一样,丰沛而且充满活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1:10

活力秘笈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257次   意大利青年罗尼问他的爷爷格拉:“您90高龄了,为什么还乐观向上、活力四射呢?我虽然很年轻,但却感到了身心疲惫。爷爷您有活力秘笈吗?我能像您一样充满乐观与活力吗?”
  
  罗尼问这句话,是有缘由的。
  
  要知道他的爷爷格拉是意大利赫赫有名的剧作家,已经编写了100多部剧本。早在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便向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格拉一生获奖无数,虽已高龄,,依然坚持写作。这位家喻户晓的意大利编剧还代言了一系列电视广告,著名的电话广告语是:“乐观是生活的香料。”还有一部纪录片,格拉在上面说道:“死亡并不可怕,毕竟,它只有那么一次。”
  
  面对自己孙子罗尼的提问,连续几十年借助剧本来展现人们精神世界的格拉却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他知道罗尼有时消极、懒惰,需要用活力、勤快来替换这些毛病,可真要总结出保持活力的秘笈,还真要动一番脑筋。
  
  格拉思索了两年,自感时日不多了,便提笔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等他的孙子罗尼看到时,格拉已经与世长辞了。罗尼手捧着遗书,见上面写道——
  
  亲爱的罗尼,两年前,你问我活力的秘笈是什么,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你。现在,我感到自己剩下的日子很少了,所以急着来告诉你。
  
  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只要留意,在每一天总有好事发生。如果你不能及时地发现它们,你生活的乐趣就会减少。乐观生活吧,相信好事随时可能出现。比如,当你遇到挑战时,你要相信机遇就在眼前,你要张开双臂去拥抱它们;当你遇到困难时,你要勇敢去面对,相信磨练会使你更加聪明、更加坚持;当你遭到失败时,你要感激失败让你从中学到了教授,有了这些教授,你便能引以为鉴、不会重蹈覆辙。在每天,好事都会有的,不要单纯认为获取了金钱、享受了美餐才是好事。
  
  要想保持活力,光知道发现好事不行,还要坚持扔掉那些让你在精神上不堪重负的坏事。这儿所说的坏事,是指怨恨、妒忌、猜疑、自卑等等,它往往不被人们重视。可如果把这些坏事去掉了,乐观、活力就会占据你的心灵。杂草去掉了,禾苗就会茁壮成长。卸下那些不良情绪吧,让你心中充满朝气,让自己轻装上阵;不要继续背负它们,它们会让你步履维艰、精疲力竭。
  
  你看到山脚下的那一棵棵大树了吗?因为它们接受了阳光的照射、雨水的滋润,扔掉了病虫折磨、干旱威胁,所以枝叶繁藏、挺拔秀丽。你看到盐碱地里的蒿草了吗?阳光照过来,它们不敢张开绿叶,因为怕蒸发体内的水分;雨水落下来,它们不敢尽情吸收,因为雨水小心翼翼必盐碱融合;它们想扔掉盐碱这些过多的物质,可却办不到,所以簇簇蒿草都是无精打采、憔悴不堪。
  
  亲爱的罗尼,你看到这儿,知道活力的秘笈是什么了吗?先不要翻下一页,先大声回答。
  
  罗尼流着沔大声道:“这秘笈就是:不断发现好事、坚持扔掉坏事。”
  
  罗尼擦了擦眼泪,翻开了下一页,只见上面写着——
  
  恭喜你答对了,罗尼。爱你的格拉。
  
  格拉不愧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他料定罗尼一定会总结出活力的秘笈,所以让遗书的最后一句话显得那样轻松、朝气和活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1:24

与时间对酌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289次   一个人无法与时间较劲,只能与时间对酌。
  
  一个人怎么能打败时间呢?庄子曰:“人生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人,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顺流而下,归于自己的大海——墓地。人,无法逆流而上,更不能让时间停滞。时间,永远是强大的,与其让它成为我们强大的敌人,毋宁让它成为我们温和的朋友。怎样让时间成为我们温和的朋友?与时间对酌吧。
  
  征服时间的人,永远两手空空。就像手中的沙子,你握得越紧,它越可能从我们的手中漏掉。你无法与时间对决,被打败的永远是你。换一个角度,与时间对酌,也许你倒可以把时间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就像对于烈马,单纯使用皮鞭,无法把它征服。如果使用匕首,你可以杀死它,但你却得不到它。时间就是这样一匹烈马,你不可能用武力将之征服,你所应该使用的手段,是抚慰,是亲近,是信任,是关怀,是与之面对面的交流。一句话:与时间对酌。
  
  有多少人被从时间的烈马上颠了下来,有的摔成重伤,有的甚至摔死。那是因为,他不懂得与时间对酌,他把时间逼得太紧,他对时间索取得太多,在时间面前,他过于自信,甚至显得傲慢。他用皮鞭不断抽打着时间这匹烈马,为了心中遥远的梦想,他甚至不容许时间稍停片刻,饮水,喘息,或者低头盟几口青嫩的野草。他太自我了,以致忘记了时间本身也需要歇息。他把时间快要逼疯了,结果,时间把它掀下了马背,毫不留情。
  
  上帝用六天创造人类及万物,第七日,上帝让人类彻底地休息。这一天,上帝让人类从容与时间对酌。其实,一周之内,不止礼拜日,每一天,我们都要学会与时间对酌。与时间对酌,就是与我们摧心对酌。我们放下身外的世界,回到内心,端起浅浅的酒杯,微笑着,与时间对酌。“引壶觞以自酌,晚庭柯以怡颜”,陶潜似的悠然,令人动容。
  
  黄昏时,一个人静静坐在公园的铁椅上,看护城河对岸的夕阳缓缓沉落到苍黑的古城垣后面。硕大鲜红的夕阳,无声沉落,这样的时刻,你甚至可以听到时间“哒哒”流逝的清晰的马蹄声。一个人,在渐渐合拢的晚烟中,与时间对酌,就觉得一个人的一生,简直就是一瞬。“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东坡的感慨,在夕阳缓缓沉落的背景中,显得特别真切动人。
  
  就像你不可能阻止一朵花的开放,更不能阻止一朵花的凋零。对于一朵花,你什么也改变不了。同理,对于时间,你什么也改变不了。何必要与时间对峙呢?庄子曰:“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既然我们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零,那就站在一边,静静欣赏一朵花的曼妙,恒河沙数的鲜花,开了又谢了;恒河沙数的人,来了又走了。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但我们可以怀抱一颗安静的心,静静地,感受宇宙的浩淼,感受人性的光芒,与时间对酌。
  
  与时间对酌,不急也不躁。你不可能置身在时间之外,你不可能把时间封冻,像一条停止流动的冰河。你要学会与时间和平共处,静静地,怀着一颗慈悲的心,看时间的刻刀在你的额头刻下深深的印痕,看时间的清风在你的眼角,吹皱一池春水。看着你的关节变硬,看着你的脊背弯曲,看着你的乌发,一点点浸透银霜。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间对人,岂有恶意?时间对人,岂有偏私?“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就是这样一个学会与时间对酌的人,他尊重时间的无私,顺应时间的洪流,所以能善始善终,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上,发出了千年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诚然,每个人都要被时间的洪流裹挟而去,然而,学会与时间对酌的人,却可以少一点陈子昂的忧愤,多一点自在从容。同样是水,孔了看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的紧张急迫,李白读出的,却是“桃花流水杏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优哉游哉。孔子与李白,同是伟大的文化人,没有高下之分,然而,李白是一个学会了与时间对酌的人,他滤掉了时间带给人的那一份焦虑与局促,只留下从容与优雅。
  
  与时间对酌,其乐融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1:39

活在当下,今天最好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808次   据《云门广录》载,云门禅师曾问僧徒:“我不问你们十五月圆以前发何,我只问十五日以后如何?”僧徒:“不知道。”云门:“日日是好日。”宋江朝的慧开禅师特别为云门的“日日是好日”,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谒:“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皆为气候变化的自然产物不足为奇,然而在不同的心境之下,所感受的就有别了。春花令人心花怒放,秋月令人心旷神怡,夏风令人暑气尽除,冬雪令人神朗气清,这全是境由心生、景由心造。倘若心情欠佳,所见所感就大异其趣了。
  
  几岁是生命中最好的年龄呢?电视节目拿这个问题问了很多的人。一个小女孩说:“两个月,因为你会被抱着走,你会得到很多的爱与照顾。”另一个小孩回答:“3岁,因为不用去上学。你可以做几乎所有想做的事,也可以不停地玩耍。”一个少年说:“18岁,因为你高中毕业了,你可能以开车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一个女孩说:“16岁,因为可以穿耳洞。”一个男人回答说:“25岁,因为你有较多的活力。”这个男人43岁,他说自己现在越来越没有体力走上坡路了,他15岁时通常午夜才上床睡觉,但现在晚上九点一到便昏昏欲睡了。一个女士回答说45岁,因为你已经尽完了抚养子女的义务,可以享受含饴养孙之乐了。一个男人说65岁,因为可以开始享受退体生活。最后一个接受访问的是一位老太太,她说:“每个年龄都是最好的。享受你现在的年龄。”
  
  是啊!对生命来说,有最好的年龄吗?多大才是最好的年龄呢?其实人生的每个阶段只要活出那份自信,活出情趣,活出对生活的热情,活出每个年龄段的风采,这就是最好的年龄啊。不是吗?人生如四季,春天有春天的温馨之美,夏日有夏日的炽热之美,秋天有秋天的成熟之美,冬季有冬季的寒峻之美。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是美丽的,甚至每一个日子都是美丽的,只要你把握住了你现在拥有的一切。
  
  人生好比一条长河,著名哲学家罗素也是这样比喻的:个人的存在应该像一条河—开始很小,局限在狭小的河的两岸,汹涌奔腾,经过巨石,越过瀑布,渐渐地,河面变宽,两岸后撤,水平缓,最好后溶入到雄浑浩博的大海之中。长河,本是一个整体,分成几个段落,自然无妨,但是,哪个段落,上游,中游,下游,不是都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情趣与自己的风景吗?换句话说,人生,青年的浪漫,中年的练达,老年的趣然,也是各有优势,何时不快乐。
  
  一天早餐后,有人请佛陀指点。佛陀邀他进入内室,耐心聆听眼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存疑的各种问题达数分钟之久,最后,佛陀举手,此人立即住口,想知道佛陀要指点他什么。“你吃了早餐吗?”佛陀问道。这人点点头。“你洗了早餐的碗吗?”佛陀再问。这人又点点头,接着张口欲言。佛陀在这人说话之前说道:“你有没有把碗晾干?”“有的,有的,”此人不耐烦地回答,“现在你可以为我解惑了吗”“你已经有了答案。”佛陀回答,接着把他请出了门。几天之后,这人终于明白了佛陀点拔的道理。佛陀是提醒他要把重点放在眼前——必须全神贯注于当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要点。
  
  美国著名的医学家奥斯勒教授享年98岁,他长寿秘诀是:“经常说‘今天最好’。活在当下,今天最好,不管是七十、八十,还是九十、一百,咱都应抓住现在,拥抱今天,享受当下,日日是好日,活得心清气爽,神完气足,满面春风,通体舒泰,这大概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活法吧?
  
  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是说人应该懂得放下,放下过去的烦恼,舍弃未来的忧思,把所有的精神力都用在承担眼前的这一刻。放下即解脱,放下使人轻松不必负荷。放下,人人都懂,人人都在说,可未必都能放下,且放不下都有借口。
  
  不是说?有的人不管时间的巨轮如何转动,人情世故如何变迁,只被过去的记忆紧紧地纠缠着,沉溺于过去的挫折与痛苦中不能自拔,根本无法开怀感受每一个当下;或者一味地沉醉和执著于过往的幸福、甜蜜、富裕与美好的时刻,而抱怨当前的不如意,不能面对现实中的荆棘与坎坷,而让眼下的一切美好与自己擦肩而过。
  
  还有一种人,他们总是把所有的美好享受都寄托于未来,信奉眼下应该多吃些苦,把好日子留给将来慢慢享受,而不懂得珍惜当前,无论如何也不明白恰如其分地扮演好当下的各种角色才是重要的。无休止地对未来盲目忧虑,到头来,往往是健康没了,甚至生命没了,岁月欠下了太多的愿望而没能实现。其实,我们拥有的不就只有现在吗?
  
  在当今这个充满着太多诱惑,让人产生太多欲望的时代,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太高,根本无能力所及。于是,整日郁郁不得志,自寻烦恼,认为自己命运不济;有的人做事追求尽善尽美,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吹毛求疵,责已怨人,害人害已;有的人总是埋怨手里有的,眼红他人有的,有或没有都让他心生不满。
  
  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不会享受和体验过程,又怎能体味到精彩生活的每一天呢?老年朋友们,要学会享受每一天,快乐每一天。
  
  当下的日子,有欢乐、有喜悦,也有悲哀、悉苦与不幸,不必去抱怨现状的不美好,面对现实,最明智的做法是接受、承受、适应、调整,凡事多往好处想。活在当下,从容地直面人生,以平常心享受每一个“今天”,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明天,那么,美好的生命和你所追求的幸福便能操之在手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1:51

好心态,好生活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579次   俞仲林是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擅长画牡丹。
  
  一天,某政要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将此画挂在客厅。
  
  政要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药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政要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预备请愈仲林重画一幅。愈氏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所以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政要听了愈氏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可见,幸与不幸,许多时间只要于你的一念之间。
  
  生于尘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苦雨凄风,面对艰难困苦,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将直接决定你的人生轨迹。
  
  有两个囚犯,从狱中眺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满目泥土,一个看到的是万点星光。面对同样的际遇,前者持一种悲观失望的灰色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的景象;而后者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明快心态,看到的自然是星光万点、一片光明。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暗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悲观失望者一时的呻吟与哀叹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同情与怜悯,但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别人的鄙夷与厌烦;而乐观上进的人,经过长期的忍耐与奋斗,最终赢得的将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还有那饱含敬意的目光。
  
  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土也有星,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坚强的心、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尘埃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星。先不要说生活怎样对待你,而是应该问一问,你怎样对待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2:01

向阳,才有风景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229次   世界上,阳光有一双神奇的手,她不仅挥洒温暖酿造温情,而且酝酿诗意创造风景。“向阳花木易逢春”,是天时,也是地利,更是一种逢时而发的生机与希望。
  
  一颗诚实的种子,总是渴望阳光的抚摸;一片葳蕤的绿叶,总是追随阳光的脚步。
  
  喜欢太阳花,她那玲珑的面庞,本色、洁净,痴心土地,喜欢温暖。在人们心目中,太阳花是一种很阳光很温馨的名字。拒绝昏暗厌弃阴霾,面向太阳生长,见阳光而绽放,枝枝叶叶都是透明的绿,朵朵圆蕊都是燃烧的红或者冰雪的白。
  
  向阳,绽放,生命中没有黑暗没有忧伤,单纯,简单,生命的枝条上就需要这样的洁净与明朗。
  
  还有,用阳光点燃生命的向日葵,那是完全彻底一生追寻阳光的种子。活着,一生都向着太阳,这是怎样明亮而灿烂的信仰啊。还有迎春、牵牛、石竹、含羞草、风信子……它们的天空里,一定没有灰色的云,没有迷蒙的雾,没有浓黑的忧伤的夜晚。翠色的叶片,散发的融融的暖意;自由的小花,在你驻足的每一个瞬间,都写满了粉色的向往和期待。
  
  向阳,才有风景,人生不也是如此么?
  
  世间,风尘滚滚,疲惫的心难免蒙上灰色的法埃,烦琐的世事如压在你心头的巨石,使你心情灰暗而沉重,无奈而郁闷的阴霾总是不期然在心间盘旋。这时,你一定会渴望有一道阳光,利剑一般穿过浓郁的云层,让弥漫的阴云顷刻便哗啦啦地全部消散。
  
  向阳,心灵的花园,便不会有霉变的根,不会有潮湿的菌,不会有枯萎的败叶恣意地飘落。有阳光的照耀,虽然不一定有花红柳绿宴浮桥的得意和繁华,但是至少有日见更新的绿色,有随风摇曳的明亮心绪和自由烂漫的诗意的节奏。
  
  人,长不成三叶草,长不成向日葵,但在黑夜中,在这静静的期待里,柔软而丰厚的心地,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能滋生希望的芽儿,却能挥洒感恩、挚爱与善良的阳光。
  
  向着阳光生长,世界不再迷茫。
  
  也许,你不是一棵伟岸的青松,但作为一枝溪边的弱柳,你同样有向阳而立的权利和自信;也许,你不是国色天香的牡丹,但作为一棵院中的月季,你同样有向阳怒放的洒脱和坦然。
  
  每一片云,昨天,都曾是你艳丽的霞;每一粒尘,昨天,都曾是你深情的土;每一滴泪,昨天,都曾是你幸福的泉。
  
  始终如一,肯洒满你心间的只有这大度无私的阳光。生命本无色,只因有阳光的灿烂笑靥,才能有世间万紫千红的春色。
  
  天空没有阳光,就像世界没有绿色的森林,就像田野没有碧绿的禾苗,大海没有千里的碧波,生命没有绿色长城的呵护,脚下不到处都是荒芜的沙砾了么?
  
  把自己当成一棵小树吧,一棵清新的小灌木,在洒满阳光的日子里,自由伸展你柔韧而健康的枝条;把自己当成一朵小花吧,一朵纤巧玲珑的小茉莉,在阳光明媚的岁月里,任性绽放纯净而灿然的小朵。
  
  选择阳光,执著向上,日子清亮;拥抱阳光,绽露笑颜,生命很美。
  
  向阳,花易开,向阳,果易熟。记住一句话:向阳,才有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2:11

让我当个句点吧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77次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运用巧妙的手腕把英军与美军团结起来,糅合两军成为一只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艾森豪威尔领导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御的问题,他找了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用手推绳子,它不动;改用拉,整条绳子都动了。艾森豪威尔说:“领导人就像这样,不能用推,要以身作则,用拉。”
  
  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天下大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就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则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艾森豪威尔脾气暴烈,此事人人皆知。大战后期,美军伤亡惨重,于是鼓励大家献血。一名士兵对艾森豪威尔大声说:“将军,我希望将来能输进您的血。”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你输了我的血,希望你千万不要染上我的坏脾气。”
  
  还有一桩趣事。有一次他参加某聚会,会中有六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五人的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点,就让我当那个句点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2:23

陈道明活出真我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42次   近年来,陈道明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年近六旬的他,精气神越来越好。陈道明是如何保养身体的?他越活越年轻的奥秘是什么?
  
  艺生活
  
  陈道明从小就弹得一手好钢琴。只要在家,他每天都要弹上两三个小时的钢琴,有时兴致很高,一弹就是四五个小时。在外拍戏期间,他无法携带钢琴,只能以电子琴、手风琴或萨克斯取代。
  
  进入中年,陈道明迷上了画画。陈道明画画与别人不同,他磨好墨汁,铺好宣纸,手握画笔,然后打开图,回想自己多年拍戏所到过的地方,画起了山水画。画好后,他就把自己的随心之作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挑出缺陷,这才重拾画笔,画一张更好的,取而代之。
  
  陈道明喜欢鲁迅的杂文,他买齐了《鲁迅全集》。受鲁迅的启发和感召,陈道明的最大梦想是写杂文。有一次,他接受央视记者的采访,说:“在阴雨的日子里,我愿意一个人写东西,我想写杂文,但很难。杂文的味道真的是要有一个环境和心境,先要把心洗干净,无杂念,看着窗外飘着雪,身上披着棉袄,身后一盏纸糊灯罩的灯,一支烟燃着,但不吸,手里一支沉甸甸的笔,写一句,思三思,踱五步,方可出杂文。我正在努力。”
  
  对于棋艺,陈道明同样是行家里手。从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到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他无所不会。并且,陈道明特别喜欢跟自己下棋。
  
  简生活
  
  多年来,陈道明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他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他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圈内朋友戏称,只有地震才能把他震下楼来。
  
  陈道明的家里从未请过保姆,他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妻子杜宪不忍心看见他忙得满头大汗。他笑着说:“没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古人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男人在家里不能变成大懒虫一个。”
  
  作为大腕级的明星,陈道明的衣着很简单。他最喜欢穿的是打折的棉质衣服,认为低碳、环保、贴身、吸汗,能让他想起缀满白云的棉花地,他最喜欢吃的是麦片粥、蛋炒饭和番茄丝瓜芹菜汤。
  
  陈道明对钱没什么概念。他经常对圈内朋友说:“我不想买飞机大炮,也不想买航空母舰,只要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水平就可以。钱是衡量我做事情的第二标准。第一标准是首先我认可或不认可这件事情。”
  
  无所事事的时候,陈道明要么嗅一嗅自己收藏的烟斗,要么坐在窗前的老式木椅上,看着楼下的人,发一会儿呆。他认为发呆是最放松、最幸福的事。他喜欢把自己的脑袋放空,什么也不去想,如同真空状态。长时间发完呆后,他就反省自己的言行。
  
  在生活上的低标准,让陈道明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本领,排除了来自外界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从而保持着良好的心境。
  
  慢生活
  
  步入中年后,陈道明大幅度放慢工作节奏——尽可能少拍戏。他出生于中医世家,深知“适度为宜”的养生之道。每拍完一部大戏,陈道明都要歇上一年到两年。为了不让外人打扰自己,他总是更换住处,摘掉座机,关掉手机,深居简出。
  
  有的神通广大的制片人和导演还是找到了陈道明,一手拿着高额的现金支票,一手拿着剧本和合同。陈道明毫不为之所动,干脆以自己不喜欢戏中的男一号、男二号、男三号等角色为由,向制片人和导演下达逐客令。于是,陈道明“冷漠孤傲耍大牌”“戏未开拍便漫天要价”之类的传闻甚嚣尘上。妻子杜宪替他打抱不平,劝他召集媒体记者给自己讨个公道。陈道明一笑了之,说:“那些传闻恰巧给我提供了保护伞,许多原本打算找我拍戏的制片人和导演吓得不敢上门了,这不是挺好吗?”
  
  陈道明称,进入不惑之年后,他只能选择“慢生活”。打个比方吧,小车不倒慢慢推。耗尽全身气力快推车,想不倒下,是不可能的事。心稳,才是根本;心乱,一切皆乱。他还强调说,现在,自己只想不被名与利所裹挟,留住自我、本我、真我,就像故事中那个放羊的孩子那样,拥有简单、快乐、透明的梦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3-12 18:52:33

走在太阳路上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268次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又红又亮,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它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离不了它,树木离不了它,花花草草也离不了它。我们想,有一天要是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奶奶,太阳住在什么地方呀?”
  
  “住在金山上吧。”
  
  “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
  
  “啊,那怎么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着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儿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爰的种子,以后就什么都知道了。”
  
  到了园地,我们松土、施肥、播种……十天后,种子果然发芽了,先是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奶奶就让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挺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第六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这让我们懵住了。
  
  “傻孩子!”奶奶说,“苗儿五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顺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奶奶问我们:“这路怎么样呢?”
  
  妹妹说:“这路太陡了。”
  
  弟弟说:“这路太长了。”
  
  我说:“这路没有谁能走到头的。”
  
  奶奶说:“是的,太阳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全会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是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我们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看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页: 2598 2599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2611 2612 2613 2614 2615 2616 261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