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3:06

花鸟虫鱼会变色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你养过变色龙吗?这种树生的爬行动物,能随环境的色调变化而改变体色,在绿叶的衬映下呈绿色,在褐色的树杆上变出绿中带褐的体色,在光影下,皮肤又变得有圈圈光斑。变色龙样子有点可怕,但性情温和,以小昆虫为食,几乎没有防卫能力,惟一能保护自己的就是这身善于变色隐身的皮肤。在大自然中,改变体色并非变色龙的专利,有些花鸟虫鱼也有变色的本领。
  
  会变色的花
  
  花是由叶演化而来的,自从变成生殖器官后,大自然的选择进化,赋予了花美观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和甜美的花蜜,以吸引昆虫传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
  
  花的色彩是由花瓣细胞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的,花青素是一种类黄酮化合物,在酶的催化下,由酸碱度、温度和光照的不同,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所有的花都是要变色的。例如,棉花清晨刚开时是淡黄色的,下午就变成粉红色了。红色的月季,到快要凋谢时色泽就明显变浅。但有的花早晨色淡,白天色浓,半边色白,半边色蓝,今年开红色花,明年开蓝色花,像变色龙一样,其中最典型的是绣球花。
  
  绣球花又叫八仙花,是八仙花科的落叶灌木。株高3~4米,单叶对生,顶生着一个个直径20厘米的伞形花序,一朵朵小花在枝梗上缀成球,所以叫做绣球花。在5月—7月的开花期间,它的花有白、红、蓝、银、粉、绿、紫等七色变化,真是丰富多彩。有的花球半边银半边蓝,有的早晨还是白色,到了下午变成了浅蓝色,有的由绿变成紫色。据研究,绣球花中花青素的显色反应,同土壤的PH关系特别密切,生长在酸性的土壤中,它开粉红色的花;种在碱性的土中,它开浅蓝色的花;将它移植到中性的土壤中,它既开红花又开蓝花。人们根据绣球花的这一特性,在栽培绣球花的盆土里插上几根铁钉,过了不久,粉红的花就变成了蓝花,在盆土里加一点点硫磺水,蓝花又会变成红花。如果你也喜欢绣球花,不妨一试,能为你的阳台和花圃增色,生活添秀。
  
  花的变色使园林布置更多彩,观赏性也大大提高。这令园艺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更多的能变色的花卉新品种。如玫瑰只有红色或黄色的,现在园艺家已育出蓝玫瑰,在一株上既开红花又开蓝花的玫瑰,还有在一朵花上有红又有蓝的嵌色玫瑰,增加了玫瑰的观赏性。因其售价提高,种花人经济效益大增。花能变色,树叶也能变色,夏季的枫叶是绿的,到了秋天枫叶就变红了。西双版纳的叶子花,三片粉红的叶子托着两朵小花,有的树枝一半红一半绿,长在路旁边,成了南国城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3:19

 会变色的鸟
  
  会飞的鸟大多有美丽的羽毛,这可以吸引异性的注意;不会飞的鸟大多羽毛色暗,同环境保持一致,以便于隐蔽。生活在我国长白山林区的雷鸟,是松鸡科的大型鸟类,它们常在松树杆和岩石上活动,取食草籽、嫩叶、松子,褐色的羽毛同周围环境一致。如果松树杆上有一只雷鸟,在50米开外,人是很难将它与松树皮分开的,当你走到离它近20米,雷鸟就突然飞起逃走,吓你一跳。秋天,随着青草的枯黄,雷鸟的羽毛变成了黄色。到了冬天,大地银装素裹,雷鸟除头和尾外,羽毛全部换成了白色,完全融在了冰天雪地里。雷鸟的毛色变化,是一种适应环境的保护色,它可以有效地躲过野兽的追杀,保护自己的生命。
  
  火鸡是欧美的重要家禽,大宗的出口肉食产品,英美等国的火鸡养殖业很发达。刚孵化出来的小火鸡羽色是黑白相间的,像一团团绒毛球,长到一岁时变成了红茶色,两岁时羽毛又变成了黑色。这时,火鸡已经长大产卵,可以食用了。成年火鸡脖子下有一块肉嘟嘟的垂儿,平时红中带蓝,激动时会不断地变换颜色,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蓝中泛绿,不知在玩什么花样。
  
  新几内亚的火烈鸟羽毛是粉红色的,它们的脖子特长,在水边群集,弯弯的脖子像一只只红色的挂钩,倒挂在水面上,姿态十分优美。飞起来的火烈鸟使天空粉红一片,像一块块绸缎在飘。火烈鸟是新几内亚人的骄傲,将它定为国鸟。可是许多动物园中饲养的火烈鸟,羽毛却变成了白色,即使有一点红也是淡淡的。为什么野生的火烈鸟毛色红,一到动物园就变了呢?原来,火烈鸟在野外喜食一种红色的海藻,吃得越多,色素在体内积聚越多,羽色就红得鲜亮。在动物园没有红藻吃,断绝了色素来源,毛色当然也就不红了。其他一些鸟的毛色变化,与火烈鸟不同,是由皮下的色素细胞控制的。据研究,鸟类的色素细胞有黑、白、黄、红几种,受中枢神经支配。在光线的刺激下,神经系统将信息传给色素细胞中的基因,再由基因进行色素调配,表现出不同的羽毛色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3:29

 会变色的虫
  
  昆虫是自然界的变色魔术师。大部分昆虫从卵到成虫,都伴随着体色的变化。昆虫产的卵以白色为多,还有淡黄、浅绿、灰色、黑色等多种。幼虫有白、青、花、绿、灰、黑等,蛹的颜色比较单调,大多为褐色,成虫的体色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鳞翅目的蝴蝶体色变化最明显。在我国的西双版纳盛产一种蓝色闪光蝶,它的卵是翠绿色的,幼虫以浅绿为底色,身上缀有天蓝条纹,黄色的斑点,化蛹时的外壳同叶背色相同。羽化出来的成虫,成了绝美的彩蝶:身体绿白,点缀着丝丝金色绒毛,一对黑色复眼间伸出两只触角。双翅的基调天蓝,前翅辐射出根根亮黑条纹,翅末洒着黄粉,后翅前缘蓝色较深,后端间有黑色小点。在光下飞舞,时而蓝色,时而绿色,闪闪有光。闪光蝶为什么会变色呢?原来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翅膀被密密的小“凹坑”覆盖,凹坑看上去像一个个倒放的灯罩,底部是黄色的,而斜面却是蓝色的。当光线照在这些凹坑的底部时,反射出的是黄光;照在蓝色斜面,光会反射到另一斜面,再反射出来就只能看到一片绿色。“小灯罩”结构的两次反射,还改变了光的偏振性,使捕食者发生判断错误,能有效地躲过捕杀。现在,科学家已根据闪光蝶的翅膀精细结构,研制出特种防伪用纸,用于护照、支票、重要法律文本和钞票的制作,使犯罪团伙无法伪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3:40

 会变色的鱼
  
  会变色的鱼较多,最典型的是生活在海底泥沙中的比目鱼。这些鲽形目的鱼类,能随时改变自已的体色,以适应所处的环境。当它们躺在海底淤泥中时,背部会现出又细又密的黑点;当到了沙质的海底,背部会出现细沙一样的颜色。将与比目鱼同宗的牙鲆,放在不同色彩背景的鱼缸中,它们的体色会随背景的色彩不断地改变,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珊瑚礁中的蝴蝶鱼有十几个品种,每一种的体色都不同,在繁殖时又会各自改变体色。这些体色是它们的招牌,各品种之间的雌雄鱼以此参照,从来也不会找错对象。美丽多彩的蝴蝶鱼,是水簇箱观赏鱼的主要养殖对象,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做出了贡献。
  
  鱼类的体色变化,是由体内的激素调节的。例如,淡水中的刺鱼是一种小型鱼类,身体是黄褐色的。在3月—7月的繁殖期间,雄刺鱼在雄性激素的打理下,变成了红色,很容易被雌鱼发现。章鱼的变色也很特殊,如果将一条小章鱼放在报纸上,不一会儿它的身体就现出书页的条纹。当然,章鱼是软体动物,不是鱼,因为名字中有一个“鱼”字,不得不提一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4:15

不喝牛奶行不行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82次

  自2008年,中国乳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后,国产奶制品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极剧下降。喝还是不喝,成为两难。有消费者将目光转向进口奶制品,然而,进口奶制品也并非绝对安全。2011年12月6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明治奶粉被查出含有放射性铯。随后,美赞臣奶粉被查出含有细菌,并导致一名新生儿死亡。
  
  抛开这些安全问题,牛奶就真的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饮品吗?每天喝牛奶就可以补充流失的钙吗?或者像某些广告说的那样,能让孩子健康、长高、学习好。一个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公益团体给出的答案是:不喝牛奶,当然行。
  
  在中国,有80%以上的人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人群喝牛奶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呕吐。
  
  中国人传统上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喝牛奶补充营养”大概也只是近些年来“与国际接轨”的结果。牛奶确实是一种很好的食品,人体每天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与钙,而喝牛奶可能是提供优质蛋白和钙最便捷的途径。牛奶中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需求非常接近,消化吸收率又高,在食品科学上被列为“优质蛋白”——也就是满足人体氨基酸需求效率最高的蛋白质之一。牛奶中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而且其吸收率也很高。此外,牛奶中还含有相当多的锰、钾以及某些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在西方国家,牛奶不是作为“补充营养”的食品存在,而是人们的常规食品。
  
  但其实,牛奶并非人人适用。牛奶中含有乳糖,需要乳糖酶分解吸收。世界上超过2/3的人乳糖酶缺失,在中国,这个比例要更高。地球上只有居住在阿尔卑斯山以北的荷兰人、丹麦人和瑞典人有充足的乳糖酶,因为这个地区的人缺乏日照,从而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为了避免软骨病,他们的祖先通过喝牛奶,用乳糖代替维生素D来吸收奶中的钙。中国有充足的光照,更有富含钙的大豆和深绿色多叶蔬菜,所以我们的祖先没有通过喝牛奶获得钙的“压力”。正因为如此,中国,特别是汉族的传统食谱中几乎没有乳制品。
  
  对于缺乏乳糖酶的群体来说,喝牛奶有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甚至呕吐。
  
  此外,牛奶中含有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可能导致儿童糖尿病。同时,这种蛋白还可能使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5:26

这液体能替代食物吗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48次

  RobRhinehart所尝试的自助式调配“液体食品”,并长期食用的做法,对于普通人来讲,却属于“危险动作”,必须要向读者强调“请勿模仿”。而且,据某松鼠透露,实验室的同事试着尝试了类似的营养液,七天后——差点儿没把自己恶心死。
  
  RobRhinehart已经尝试将自己的独家配方商品化,并已经募集了超过6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这位先行者的故事就发生在当下,我们的未来饮食会受到他的影响吗?
  
  自打一月中旬起,RobRhinehart就开始只吃很少的一点点那些大多人眼中的正常食品,有时,他差不多隔上一个月才吃一顿饭。这个25岁来自旧金山的电子工程师在他的厨房里自己调制了一种营养饮料,所以他现在基本就指着这个活着。对于Rhinehart还有他那数量上日益增长的追随者而言,这种浑浊的白色液体是改变人们如何吃的关键一步,或者是让人们不用再吃的关键一步。
  
  我们生理上对食物的依赖已经发展成了一种神圣的附属物,并且衍生出无数文化、商业和美学方面的亚种。但食物仅仅是燃料而已,而且这燃料既费钱又费力。去年夏天在旧金山,Rhinehart发现自己破产了。他从乔治亚理工大学毕业之后就来到这里创立了一家无线通讯公司,不过失败了,所以他只能依赖最便宜的一些食品度日,诸如泡面还有Costco的玉米热狗之类。他说他和室友已经开始用补剂来预防坏血病了,“我当时很不健康,讨厌做饭、买东西和刷碗,而且我的主要支出就是食品”,Rhinehart说道。受够了做饭、吃饭和刷碗这每天三次的负担,他决定将他的食物摄入简单化。
  
  Rhinehart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钻研了各种复印教科书,尽其所能地学习了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他列出了一份成分清单,包括了那些他生存所需的所有要素,主要都是些化学成分:分离乳清蛋白作为蛋白质;麦芽糊精作为碳水化合物;还有一些微量营养素如锌和铬。随后他便开始从亚马逊和eBay上的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品供应商那里订购上述物质。不久之后,他拥有了一个充满着各种粉末的厨房,可以准备混合了。
  
  可以替代正常食物的产品有很多种,但是这些饮品并不能作为完全的食品替代品;长远来看,它们有些贵,还不够健康。当然如果做得足够好,液体食品也是可行的。1965年,国立卫生研究院对加州的囚犯进行了一次长达19周的试验,以测试宇航员是否可以依赖液体食品。这些犯人最后变得更开心也更健康(不过传闻说,宇航员们因为没有滋味儿拒绝了这玩意儿)。
  
  1月12日,Rhinehart在一个天平上称量了各种他需要的那些物质,把它们装到一个罐子里,加入水。“我看到我的一生在眼前闪过”,他说,“然后我喝了它。”他很快意识到他忘记了加入可以调节吸收的膳食纤维;尽管代谢掉800卡路里之后感觉不错,但他很快就感觉消耗一空地趴下了。在一系列的调整以及一次轻微的钾中毒之后(给Rhinehart带来了心悸),他确定了一个可用的配方。他开始持续一个月什么也不吃而只吃Soylent,随后是两个月,然后是三个月,而Soylent这个名字是为了向上世纪70年代的科幻电影《超世纪谍杀案(SoylentGreen)》致敬。他差不多每天消耗三到四瓶液体食品,每次大约只要花上一分钟来准备、喝掉,并且洗干净。为了确保健康,他定期进行血样检测,并且用博客“基本无害”来记录他的进程。他也记录了配方的变化,比如用燕麦粉替代1/3的麦芽糊精,以获得更多的膳食纤维和更低的血糖指数。同时,他也开始记录他生活的变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5:57

要名校还是要技能
时间:2015-01-23 作者:未详 点击:144次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
  
  周浩有足够让人惊讶的经历。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从众人艳羡的高材生到普通的技校学生,从北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人才储备军到如今还未就业的技术工人。这样的身份转变,就足以让人不敢相信。周浩这样做了,并且谈起当年的决定,“毫不后悔,很庆幸”。
  
  遵父命上北大
  
  2008年8月,顶着如火的骄阳,周浩踏上了去往北京的火车。
  
  在当年的高考中,周浩考出了660多的高分,他是青海省理科前5名。本来他想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老师的一致反对,父母觉得这样高的分数不报考清华北大简直就是浪费,高中班主任也一直希望他能报考更好的学校。“我从小就喜欢拆分机械,家里的电器都被我重装过。在航空航天大学,有很多实用性的课程,这比较对我的胃口。”但是,周浩最终还是妥协了,“当时还小啊,再有主见也还是听家长的。”没想到,当年的妥协竟困扰了他两年多。
  
  到了北大,周浩以为可以有一个新的开始,会习惯这里的生活。事实证明,他错了。
  
  没有兴趣的专业让周浩痛不欲生,每天接受的都是纯粹的理论更让他头脑发胀,对于未来也变得非常迷茫:“不喜欢学术,搞不了科研,但是生命科学系的很多学生未来几乎都会读研究生,这样的路并不是我想走的。”于是,周浩学习开始不那么积极了,不再像刚入大学那会儿跟着室友一起去上自习,“越来越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儿。”就连作业,周浩也不再认真完成,每次都是敷衍了事。
  
  同学告诉他可以尝试去听工科院系的课程,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他便去旁听北大工科院和清华工科院的课,却发现这些课基本上也是纯理论,而实践操作课只有工科院本院的学生才能去上。然后,他开始谋划转院。但是在北大,转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转的院和所在的院系公共课要达到一定的学分才能转院。周浩想转的工科院和他所在的生科院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周浩知道转院这条路终究是走不通了。接二连三地遭受打击之后,周浩开始陷入了绝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6:11

选择转校艰难说服父母
  
  第一年的尝试失败了,于是,他决定大二先休学一年。到了深圳,周浩觉得自己应该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休学期间,他当过电话接线员、做过流水线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又不擅长交际的周浩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周浩以为初入社会的挫败感让自己能喜欢上北大的生活,静下心来学习,能再次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然而,重新回到校园的时候,周浩有了比以前更大的不适应感,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实在不适合学习这门专业。“现在看来,我休学一年所做的思考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周浩苦笑道。
  
  在旁听、转院、逃避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周浩开始打起了转校的“算盘”。从大一开始,他就已经在网上对中国的一些技师学院进行了了解,并且还翻墙去看德国数控技术方面的网站,对比了中国与德国这方面的差距,初步对中国的数控市场进行了判断。“我觉得中国是比较缺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就像德国很多技术工人都是高学历,而中国的技术工人基本上都学历不高。”
  
  了解了自己高学历的优势,周浩开始选择适合他的学校。“在网上搜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它的水平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想学点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那这里就是最好的地方。”
  
  从北京大学退学,要去一个听都没有听过的技术学校,这样的想法一定是疯了!
  
  周浩却坚定了去技校,“北京大学这样在国内算是比较自由的学府都没有给予自己希望,那么去别的学校万一又出现同样的问题呢?难道到时候又转校吗?”周浩觉得要找一个可以真正学到技术的学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5 13:16:23

不后悔选择淡定
  
  面对未来人生
  
  2011年冬天,周浩收起铺盖从海淀区到了朝阳区,从北大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对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你想想,为了增加生源,我们学校给农村户口的孩子减免学费,却还是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样一个北大学生的到来,当然是很惊天动地了”。学校党委副书记仪忠谈起自己的得意门生很自豪:“考虑到周浩之前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校没有让他从基础课学起。为了让周浩接受更大的挑战,他直接进入了技师班,小班授课,并且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这种小班式、面对面地和老师交流,让他找到了很强的归属感。
  
  除了学院的培养,找到兴趣点后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对学习的热情,这让他在这里得以大显身手。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的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数控技术,而别的同学都已经学了两年,为了赶上大家的进度,他学得格外认真,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
  
  周浩的努力没有白费。凭借北大的理论基础和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技术学习,周浩慢慢朝着自己努力的知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发展,他成为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尽管有很多企业向周浩伸出橄榄枝,但对于未来,周浩有自己的设想,“现在还不想就业,我还是想继续深造,对数控技术了解得越深我就越觉得自己学的太少,还是要再多充充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6 08:25:01

早上好!
细雨,来自春的问候;
烈日,来自夏的问候;
落叶,来自秋的问候;
雪花,来自冬的问候;
短信,来自友的问候。
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愿您一切安好!
快乐早餐:佛家智慧<从容用功>
一位禅们弟子日夜参禅却收效甚微,便向师傅请教如何悟禅。师父给弟子葫芦一个,粗盐一把,说:“你去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让它尽快融化。”
弟子照办,过了很久,他满头大汗地抱着葫芦跑回来。
页: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