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2:32

情绪不稳时不要做决定
  
  你可能认为情绪是做决定的大敌,其实情绪早已整合在取舍的过程当中。当你准备打定主意的时候,大脑的侧边系统(就是情绪中心)就会处于活跃状态。
  
  然而,任凭情绪主导去做决定,却会严重影响结果。以发怒为例,3位美国学者共同研究发现,发怒的消费者更容易人家拿什么出来就买什么,而不考虑其他选项。所以当你情绪发作时,最好不要做重大决定。
  
  凭直觉做决定也一样好
  
  大家总是认为,理想的决定得多花些时间才能做出,但有时候凭直觉做出的决定也一样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威利斯与托多洛夫两位学者发现:我们见到一个新脸孔,瞬间就对他或她的性格下了判断。再看久一点,还是极少修正原先的印象。
  
  选项多不如少
  
  你或许认为选项多多益善,但以下这一点仅供参考:譬如选购巧克力,五选一的乐趣大于三十选一。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爱颜嘉说:我们总以为有更多选择才是最好,其实多不如少。
  
  想做更好的选择,就必须动用更多的信息处理技巧,而过程本身就令人困惑,又非常耗时。同时也会增加出错的几率。
  
  假如你只想找“大致上还可以”的东西,很多压力就消失了。
  
  所以,与其全面搜寻信息想买到最理想的数码相机,还不如问问朋友是否满意他们的相机。假如能让他们满意,大概也能让你满意。即使碰到似乎事关紧要的抉择,不能仅以满意为足,也应该限制考虑的选项数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2:45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以下的情形是否常见?衣柜深处有一件很不合身的衣裳,你一直不肯丢,原因是当初花了很多钱买的。支持你如此不智决定的叫“沉没成本”谬误。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我们越是投资在某件事情上,就越觉得难以割舍。为了避免让“沉没成本”影响你的决策,得随时提醒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3:04

被污染的记忆
时间:2015-01-20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人的记忆是脆弱的。
  
  比如你有个比较重要的电话号码是55075407。由于它很好记,很难忘掉,所以,你甚至不屑于把它存在手机里。某一天,你不经意间看到另一个电话号码55075077,也很好记,可是也许你并不需要记住这个号码。
  
  问题就这样出现了,几天以后,当你试图去回忆前面那个有用的电话号码时,却下意识地拨了55075077。
  
  不错,你并不是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但是,有时候类似的错误却害人不浅。
  
  一个夸张的例子发生在2002年的华盛顿特区:一名疯狂的公路连环狙击手杀了10个人。有多名目击证人在几次报告中说,当时看到一辆白色卡车从犯罪现场逃之夭夭。然而,当最终将罪犯抓获时,却发现他驾驶的是一辆蓝色小汽车。
  
  如何解释这一错误?显然,这些人不可能集体说谎。后来发现,媒体报道的枪杀录像中有一辆白色卡车。专家认为,很可能是这些录像的反复播放“污染”了目击者的记忆,使他们下意识地记住了“白色卡车”。
  
  伊丽莎白·罗夫特斯是一位研究人类记忆的著名心理学家。有一次,她给学生们放映一部记录一次交通事故的短片。随后,目击这一短片的一部分学生被问道:“当轿车彼此相撞的时候,车速大概是多少?”而对另一些学生的提问,“相撞”一词则被换成了“撞毁”。
  
  结果显示,目击者的判断受提问措辞的影响很大。前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31。8公里,而以“撞毁”这个词被提问的一组估算的车速平均为每小时40。8公里。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法庭上证词的公正性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都不能太依赖记忆和判断。
  
  记忆同时也非常容易被误导。
  
  在经历机械脑损伤或外科手术后,病人的记忆有时会被损害。医生会让病人看他们小时候的照片,以试图唤醒病人尘封的记忆。
  
  但这样做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使对象产生错误的记忆。有这样一项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伪造了一张精美的广告,是关于人们在迪斯尼乐园见到宾尼兔并与之握手的。受试者被要求仔细观看这幅广告,然后,回忆自己小时候造访迪斯尼乐园时的情景。
  
  结果,有16%的人声称自己记起了当时曾在迪斯尼碰到宾尼兔的情景,甚至有62%的人记起了曾与之握手,有46%的人记起曾拥抱过它,有一些人则记起了更多的细节,比如玩弄它的耳朵等。
  
  然而,这些场景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的,因为宾尼兔是华纳兄弟影片里的角色,绝对不可能出现在迪斯尼乐园。人们这些生动的记忆只是来源于暗示后的想像。
  
  所以说,我们的记忆系统会被许多错误的想像“污染”。因此,多用笔记录下你认为重要的时刻,千万不要过于信任自己的判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3:19

最坏的日子只能有一天
时间:2015-01-20 作者:未详 点击:284次

  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奔跑的人。
  
  这是曲奇企业家沃利·阿莫斯的故事。1961年,沃利来到纽约,找到一份邮递员的差使。他机灵好学,只要能帮上忙,他都愿意做。他还见缝插针地做过公司的接待员和秘书工作,甚至为公司的男盥洗室换过卫生纸。几个月后,他成了高级副总裁的秘书。1962年,沃利进入这家代理机构一年,就成了独当一面的代理。
  
  1967年,他在洛杉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本以为这样一来,今后的事业会更顺利,没想到很快就大失所望。在接下来的6年里,令人失望的事接踵而至。
  
  为了自我安慰,沃利开始烘制曲奇,并把它们带到工作场所,分发给自己的同事、造访的制片人和演艺人士。突然间,他的曲奇成了比正在讨论的合作更热门的话题。
  
  沃利一方面继续他的代理工作,另一方面。他开始寻找愿意帮助他开创曲奇公司的投资人。几个月后,他在位于日落大道的饼干店外举办宴会,超过2500人出席了这次盛会。第二天,饼干店正式开张时,等候的顾客早早地在门外排起了长龙。在很短的时间内,沃利的曲奇开始风靡。其独特之处在于味料丰盈,再加上包装盒上沃利·阿莫斯那幅著名的、笑容可掬的肖像,带给人们无穷的享受。在充斥着越来越多高级曲奇的市场上,阿莫斯成了耳熟能详的品牌。
  
  到了1975年的夏天,著名的“阿莫斯巧克力曲奇公司”开始从事批发业务。接着又开始在高档的百货商店销售他的曲奇。随着品种不断增加,生意越做越大。除了饼干,沃利开始涉猎其他领域。相继出现了著名的“阿莫斯”品牌T恤、雨伞、野营包和珠宝等。
  
  1977年6月13日的《纽约时代周刊》刊登了一篇关于他的专题封面文章。曲奇市场的竞争仍然相当激烈,价格战接踵而至。沃利觉得自己不擅长公司的日常管理。他将公司的日常事务交给自己信任的人去打理,但他们并不比他更擅长经营。公司似乎总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开始赔钱了。
  
  这时,沃利做出了一项致命的决策。他急于向外界寻求投资,竟然欢迎那些可能吞掉他股权的心怀叵测的人加盟。最后,沃利终于沦落为一个比推销员强不了多少的小角色。1992年,公司被卖给了一家台湾企业,卖掉时沃利什么也没有得到——连一分钱也没有。他不仅失去了公司的控股权,也失去了公司的所有权;由于在一份不该签署的法律文件上签了字,他永远都无权开办同样的企业,甚至无权从事与他原先经营的这个行业有一点点联系的工作。这何止是一个限制竞争的条款,差不多是一份让沃利不得再踏入生意圈的约定。两年之内,他不得“代表任何组织从事曲奇的生产或行销”。
  
  情况已然如此糟糕,没想到还会雪上加霜。著名的“阿莫斯”公司的所有者得到了一项法庭指令,禁止沃利使用他自己的或者与之类似的名字,甚至禁止他的声音用于任何与食品相关的行业。这位让“阿莫斯”名噪一时的男人居然无权使用自己的名字!他非但不能使用自己的好名声,还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用它来赚钱!
  
  2002年11月,沃利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我失去了公司后,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那就是,他要卷土重来。他回忆说:“人们都说,我连一家曲奇店也开不起来,我当时特别急切地想要证明他们的看法是不对的,所以有一点自以为是,于是再一次失败。”
  
  但他从这次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他不能在对零售一窍不通的情况下从事零售。他正确地推断他的产品更适合批发,应把产品交给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由他们去进行零售。
  
  法律禁止沃利使用著名的“阿莫斯”这个名称,于是,聪明的他采用原先的配料方案,在1992年创办了“无名氏叔叔曲奇”,拿法律对他的禁令开了个玩笑。虽然“无名氏叔叔曲奇”这个品牌没有流行起来,但是,阿莫斯重返甜品业这个事实本身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向他的姑妈致敬,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牌——“德拉姑妈的曲奇”。“德拉姑妈的曲奇”刚创办几个月,就毫不费力地与帕斯玛克和沃尔玛建立了业务关系。在此基础上,沃利又成立了“沃利叔叔味美可口的松饼”分公司,销售口味鲜美的松饼,和他的曲奇一样,它们都以配料独特、分量充足为主要特色。
  
  沃利很快发现,好的产品能够克服营销滞后或者品牌不够响亮的缺点。顾客们的口耳相传就是最好的营销。“沃利叔叔的松饼”从几乎不为人知,发展到现在每年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美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3:35

李暖暖和34个鸡蛋的温情邂逅
时间:2015-01-20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走之前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对她爸说:“我不会走出这张地图去,但你别打算在这张地图上找到我。”李暖暖是跟她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马上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给她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不止一次跟她爸说:“如果你真不管我,我就去最贫困的地方教书,我在那里找个农村男人嫁了,这辈子都不回来。”李暖暖她爸对女儿这样的威胁不屑一顾,结果李暖暖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梁山。
  
  当然,李暖暖去的地方,那张地图上找得到,甘肃和青海交界的一个小地方。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3个月后,李暖暖才打电话给我,说:“李大强,给我寄两千块钱,快快快!”我二话没说去邮局给李暖暖——也就是我堂妹寄了三千块钱。李暖暖不知道,她这一走三个月,快把她妈给急坏了。倒是她爸,知道了她的去处后,乐呵呵地说:“好事好事,这才是我的丫头。”
  
  钱寄出去半个月,李暖暖竟然给我回了封信,一张欠条,两句话,说:“等借到一万,你去我家找那个狠心的老头要。”后来,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机会,背着李暖暖的爸去看看她。
  
  我带的行李非常重,里面几乎全是李暖暖爱吃的零食。李暖暖的妈说,那是李暖暖最爱吃的,胜过吃饭。没办法吗,我拖着几大袋子的零食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交汽车,结果还要徒步3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就在我决定扔掉那个装果冻的袋子时,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东西全放在毛驴车上。
  
  剩下的那两公里路,他一直在跟我说李暖暖。他是在夸奖,或者是在感激李暖暖,恭敬地一口叫一个“小李老师”。我看着这淳朴的男人,忍不住怀疑他说的“小李老师”,到底是不是李暖暖。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矮矮的旧旧的。
  
  他领我朝着一排破旧的房子走过去。恰好赶上下课,李暖暖出来了。
  
  她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的妹妹李暖暖,她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直最最喜欢的长头发,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大强!”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一把就抱住了我。身边那些孩子不明所以,在我们拥抱的时候,哄笑着围在了一起,等李暖暖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了我。说是最好,也只是有两层简易的小楼,两个单间。陪同我们的,还有她的3个学生。一个女孩两个男孩。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肉。
  
  那一刻,我看着我从小任性刁蛮的妹妹,发现她长大了,在最短的时间,以另外一种方式长大了。
  
  吃过饭,她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李暖暖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学校最好的一间房子,只有这间房子,窗子是玻璃的,玻璃是学校特意为她安的。一张小木床,铺着李暖暖带来的浅紫色的被单,外面挂了蚊帐。“已经有蚊子了,”李暖暖说,“不过很多孩子家里,还没有蚊帐,李大强,你知道世上还有这样贫穷的生活吗?"
  
  我知道,虽然我没有去经历。但李暖暖不知道,曾经,她对此一无所知,她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而现在,她却停留在这样的生活里,这让我心疼,也让我突然决定了,带她走。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过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中学。”“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世界,你已经付出了……
  
  “李大强,”李暖暖打断我,“你想听听我这几个月的经历吗?”我看着她,点点头,李暖暖说,咱们去操场吧,省得开灯了。”
  
  原本,李暖暖可以选择县上的中学,虽然县里也很穷。她是认真地在和她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她爸——这样的心思,也只有她想得出来。结果,她就来了,但她来到这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在电视上都没见过,还有那么破的学校,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部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衣不遮体……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是她没有走得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学校里等她,那些衣衫褴褛、面容卑微的家长,他们等在那里,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孩子们英语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定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趁机拿过了她的行李……
  
  那天晚上,李暖暖根本没有睡,眼前总是出现那些乱蓬蓬低着的脑袋,她决定,就为那些脑袋留一个星期,多一天也不待。一个星期后,李暖暖没有走,两个星期后,李暖暖还没有走,然后,李暖暖就走不动了……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上课的第一天,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说是她妈让拿的。第二天,第一排的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拿鸡蛋给她。她以为鸡蛋是大人让拿过来的,直到有一天,在她收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那个叫路生的男孩,早早没有了父母,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那天,她抱着那个脏兮兮的男孩放声大哭,在牛奶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隐藏在心底23年的爱心,被34个鸡蛋彻底唤醒了。
  
  李暖暖擦擦眼睛说:“明天的课不上了,我要分果冻和巧克力给孩子们吃,好多孩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些东西。”我用手抹了把脸,潮潮的,不知道是不是眼泪。
  
  第二天,李暖暖把我送到了车站,那天晚上我和李暖暖都没有睡,我们在屋里分那些巧克力和果冻,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一个非常非常慈爱的母亲,一个非常非常善良的母亲。在车站,李暖暖一再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说越多越好,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需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李暖暖,她认真了,她在认真地完成她现在的生活,实现她的承诺,用她的爱,她的善良,她的真诚。我知道有一天,李暖暖会离开那里,回到她曾经的生活中,可是回来的,已经不会再是曾经的李暖暖。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给她找后门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她最好能做个大官,做得比我还大……”
  
  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呵呵地乐,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3:49

动脑筋才能做好生意
时间:2015-01-19 作者:未详 点击:282次

  晚上乘大巴回杭州,我招呼司机在城北的某个路口停一停,我要下车。这里离我家的路程不超过一个的士起步价,如果开到城东的终点站再回来,不但车费加倍还浪费时间。
  
  刚刚走出车门,就有一辆的士朝我驶过来。上车后我说:“今天真是好运气,你这辆车就像在等我似的。”的士司机操着外地口音说:“可不是吗,我就是在等你。”我笑说:“师傅你真幽默。”司机说:“是真的,这路口每天晚上都有从大巴上下来的乘客,我在这儿等,一等一个准儿。晚上这会儿工夫比一天挣得都多。车站那边的士太多,还得跟同行抢生意。”我夸他做生意蛮会动脑筋的。他笑说:“是跟师傅学的。”我问:“出租车师傅是谁?”他说:“是我老婆。”“你老婆也开出租?”“不,她擦皮鞋,一天赚的钱是别人的四五倍。你信不信?”
  
  这倒勾起了我的兴趣。
  
  他讲述,她是这样做的。每天起大早,先到汽车客运站,有很多人在等车,挺无聊的,适于做擦皮鞋的生意。到八九点钟,很多擦皮鞋的都到车站来了,她就背起箱子到洗车店门口,这里很多有车族排着队等洗车,闲着无事,正好擦擦皮鞋。11点左右,她又转移到车站附近的小餐馆,吃饭的大多是外地人,很多是跑企业的,这时菜还没上来的间隙正好擦擦皮鞋。下午1点多,她又去洗车店。傍晚时分,她开始守在写字楼门口,年轻人下班了要约会,需要整洁的仪表,大多数连价也不还……
  
  我从心底欣赏这对夫妇。他们是最普通的人,做着最普通的工作,但他们的成就感和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以及随之产生的自信,是许多地位、收入远高过他们的人所不及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4:00

木棉
时间:2015-01-19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你的手掌里有我的心事
  
  就像大地怀抱着四季的花草
  
  你说:爱也不短,来年相见
  
  你从春天脱身而出
  
  手里握满蒲公英般的花蕊
  
  降落凡间便认作天堂
  
  我愿你叭叭掉在我心里
  
  晕染的红色像漫漫星斗
  
  风吹过又飘来,熏醉你我
  
  我们都换了衣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4:13

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时间:2015-01-19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开学的第一天,汤普森夫人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
  
  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
  
  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不受大家欢迎。汤普森夫人经常在他的卷子上用红笔画一个个红叉。
  
  过了不久,学校要求老师们对每个孩子过去的批语进行审阅,汤普森夫人把泰迪的档案放到了最后一个才看。然而,当她看到泰迪的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泰迪一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聪明的孩子,永远面带笑容,作业写得很整洁,很有礼貌,他给周围的人带来了欢乐。”
  
  二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是个优秀的学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但是他很苦恼,因为他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家里生活困难。”
  
  三年级的老师写道:“母亲的去世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试图尽最大努力改变生活,但他的父亲责任感不强,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他的家庭会对他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年级的老师写道:“泰迪性格孤僻,对学习不感兴趣。他没有什么朋友,有时会在课堂上睡觉。”
  
  此时,汤普森夫人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她为自己一直以来的行为感到羞愧。
  
  圣诞节到了,当学生们送给汤普森夫人圣诞礼物时,她更是无地自容。学生们的礼物都是用明亮的彩纸包好的,上面扎着美丽的丝带,唯独泰迪的那一份不是。泰迪的礼物是用厚厚的牛皮纸袋包裹的,那纸是从杂货袋上扯下来的。汤普森夫人费了很大劲才打开这个礼物。
  
  那是一只水晶石手链,上面有颗水晶石已经丢失了,还有一瓶只有四分之一的香水。一些孩子看到了这份寒酸的礼物,开始发笑。汤普森夫人制止了他们,她大声夸赞:“这只手链多漂亮啊。”并把它戴在手上,还在手腕上喷了点儿香水。
  
  那天放学后,泰迪说:“汤普森夫人,今天你身上的味道就像我妈妈一样。”说完,他背起书包回家了。
  
  孩子们都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汤普森夫人一个人。她哭了至少一个小时。从那一天起,她不再研究怎样教学生们阅读、写作和算术,而是研究怎样真正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们的成长。她开始关注泰迪的生活和心理,常常单独辅导他的功课。与老师一起学习时,泰迪便显得灵活起来,她越鼓励他,他的反应就越快。
  
  到了这年年末,泰迪已成为班上最聪明的孩子,成绩非常好,尽管汤普森夫人说过她会平等地爱所有的孩子,但泰迪却成了她的最偏爱的“宠儿”。
  
  一年后,汤普森夫人在门缝下发现一张纸条,是泰迪写的。他告诉她,她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又过了六年,汤普森老师收到泰迪的另一张纸条。他说自己已经高中毕业,成绩排在全班第三名,她仍是他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
  
  多年后,汤普森老师收到一封信,这次泰迪说,当初拿到学士学位后,他决定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他还说,她仍是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棒的老师。但如今信上的落款变得长了些:医学博士泰迪·斯托达德。
  
  那年春天,泰迪又来了一封信,说他马上要结婚了,他不知道汤普森夫人是否愿意参加他的婚礼,并坐在新郎母亲的座位上。
  
  当然,汤普森夫人如约去了。她戴着那只丢了颗水晶石的手链,还专门喷了泰迪母亲生前用的那款香水。师生俩互相拥抱,泰迪博士在汤普森夫人的耳畔说:“谢谢你,汤普森夫人,非常感谢你让我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
  
  汤普森夫人眼含热泪,低声说:“泰迪,你搞错了,应该说感谢的人是我。直到遇见你,我才知道如何做老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4:30

你是“穷忙族”吗
时间:2015-01-19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同时执行多份Case,脚不沾地,加班无数,牺牲假日,无暇娱乐……这一切换来了什么?答案是Nothing,没有丰厚的收入、多彩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在职穷人,你就属于这个新族群,他们的标签是“穷忙族”(WorkingPoor)。
  
  近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每月收入近万元的办公室白领。
  
  什么导致“穷忙”
  
  欧美国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在他们的社会里存在着庞大的“WorkingPoor”族群。此外,随着近年来日趋明显的全球化发展,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也出现愈来愈多的“穷忙族”。
  
  美国都市社会学家卡斯塔尔斯通过对过去二三十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及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导致除了高技术、核心人员的大量增长之外,非典型、边缘性工作者也愈来愈多,后者在劳动权益与社会安全保障上远远不如前者。“穷忙族”的出现,已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社科院咨询师刘波认为,“穷忙族”的划分虽然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但是在人们越来越关注CPI、收入分配、个人理财的今天,“穷忙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穷忙族”自己的眼里,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主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穷忙”是因为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还有人认为是由于起点太低、机会太少。
  
  一位名为“王者归来”的网友认为,“穷忙族”产生的原因是个人欲望膨胀:“有的人,没钱的时候买个二手手机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在月薪1500元时就想买个电脑,等到工资3000元时就盘算着买台高档IBM。薪水增加的同时,个人期望值也在上升,于是不断地为满足愿望而忙碌、奔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29 10:24:42

阶段性“穷忙”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只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超过半数的人(57。6%)认同“穷忙族”多为“80后”,16。7%的人认为多为“70后”,也有13。2%的人认为“哪个年龄段的都有,但人数都不多”。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黄燕华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的成分,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每天过得忙碌而且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论及前途,她仍然一筹莫展。
  
  国家心理咨询师王闽认为,“穷忙族”感到压力很大、前途无望,有很大一部分是价值观的问题。“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这主要还是从金钱角度衡量的,其实应该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长远的目标。”
  
  怎样摆脱“穷忙”
  
  “我在‘穷忙’,但我不是‘穷忙族’。”在北京某投资公司上班的安泰,极力与“穷忙族”划清界限。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收入3000元,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
  
  和安泰想法一样的人却不多,更多的人在为如何摆脱“穷忙”而苦恼。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不断转型的时期,就业市场化趋向日益明显。各式各样的风险也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因此,应对风险的能力以及面对风险时及时调整心态的能力比学到多少文化和技术更重要。同时,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还是应该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不是过分考虑物质条件。当然,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也有待完善,并应干预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倡导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和合作,形成一个积极的、多元的社会环境。
  
  总之,“穷忙”在初入职场时出现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变成常态就应该引起警惕,这样的人更需要改变现状的勇气。
页: 2910 2911 2912 2913 2914 2915 2916 2917 2918 2919 [2920] 2921 2922 2923 2924 2925 2926 2927 2928 292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