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6:08
有关厕所
时间:2015-01-07 作者:未详 点击:118次
厕所的历史
如厕是本能。据考证,人类直到近代还没完全摆脱“早地行动”的方式。1852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座冲水马桶式公共厕所在英国诞生,人类厕所文明进入新时代。到21世纪,世界各国的厕所文明参差不齐,尽管日本等发达国家走到了厕所文明的前列,但还有相当数量国家的厕所设计与使用,停留在18至19世纪水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仍有40%的人口无法享用合理的公共卫生设施,致使传染病肆虐,每年夺去200万条生命!
这数字多可怕,它告诉人们不仅仅战争要死人,不仅仅天灾要死人。不寒而栗,我们厕所——人类的忠诚朋友,也能置人于死地?!
厕所轶闻
中国古人很重视厕所。在那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厕所当属权贵。
清代把便器称之为“官房”。慈禧太后的“官房”是檀香木雕成的,外壁雕刻成驱邪的壁虎形象,瞪着红彤彤的宝石眼睛,微张的嘴里衔着手纸。壁虎的肚子里灌满的是香木屑末,便物降落时会被香屑裹起,也裹起异味。这之后咋处理呢?不得而知。
赵匡胤得江山的同时,还得到了后蜀国主孟昶宫中的一件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他当成一个玩物爱如珍宝却不知是甚。召被他收入帐中的孟昶妃子花蕊夫人询问,才知是孟昶的溺器。匡胤先生震怒:使用如此溺器不亡国才怪。遂将这宝贝击得粉碎。
晋代有个显赫的大将军,去一富豪宅邸,内急。仆人领他到一问锦幔垂挂、古玩罗列、美女环绕、香气袭人的屋子。将军以为走错房间,慌忙退出,被告知就是厕所,不免愧叹自己如此身份却世面少见。再入,美女捧出两枚干枣,明明是食物也不敢妄动,尴尬中得知果然是塞鼻孔避闻臭气之用。便后,美女手捧花瓣清水,给他洗手,洗出忌妒。哇哇哇,将军不平。厕所,给这位富豪带来了杀身之祸。
现代把上厕所叫去洗手间或卫生间,也有叫盥洗室或化妆间。中国古代把厕所叫更衣轩,名字雅趣,功能丰富。汉武帝在姐姐平阳公主家看上了歌伎卫子夫,就假装更衣离开,在更衣轩召会了卫子夫。厕所能成全好事,厕所还能给历史滋生出枝节。承前启后,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外国的厕所
世界上对农村改厕分成4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以泰国为代表,卫生厕所覆盖75%以上;第二个等级,以印度尼西亚等国为代表,卫生厕所覆盖率为50%至75%;第三个等级是25%以上;第四个等级在25%以下。中国处于第三个等级。
世界上最洁净的厕所在新加坡,洁净得益于自动冲洗装置和法律。新加坡的法律对便后不冲洗者课以罚款。
早就耳闻过韩国厕所,说这话时好像要加上“久仰久仰”。韩国斗本移动化妆间(厕所),在2002年的世界杯上大出了风头,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厕所革命”。简单地说韩国叫化妆间,中国叫厕所。厕所建筑似乎不在人们的视野,但人们时时刻刻又离不开它。厕所与吃饭,毫无疑问,同等重要。
网络上显示来自美国的调查:美国人平均每天花费在卫生间里的时间是35分钟,42%的美国人会在厕所里读报纸、书籍和商品目录;22%的人在厕所里和别人通电话;10。5%的人在卫生间里看电视或听音乐甚至看电影,不少人将卫生间作为不受外界拘束的心灵沉静之地。世外桃源何处有?处处都有。
曾经的中国厕所
外国游客如此形容中国的公厕:“捂着鼻子进去,踮着脚尖出来”、“鼻子是通往厕所的路”、“一跳二叫三笑”(一跳因污水横流,二叫因蛆虫满地,三笑因厕所无门尴尬而笑)。
外国人来中国,他们最憷的不是语言不通,而是如厕难。厕所不好找,这是第一难;找到厕所不敢进,这是第二难;进了厕所不敢蹲,这是第三难;办完事无法清洁,这是第四难。外国有好事者,建了个厕所网站,上面都是一些旅游者对世界各地厕所的体验文章。中国也有了我们厕所网站,这里边的很多文字都是出自他们的辛苦。
中国厕所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很不平衡。有统计,截至2001年年底,共有公厕107656座。按13亿人口来计算,平均每12000人才拥有一座公厕,而这些公厕,绝大部分都在城市。
网络报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窗口型”大城市的一些主要街道,不乏花费上百万元装饰的“豪华厕所”,而百姓生活区内的公厕卫生难以让人接受;全国厕所每年泄漏生活用水7亿吨,1吨厕所排出的污水可污染220吨干净水,全国城市每天厕所耗水1440万吨。
中国的厕所革命
中国建设部1987年颁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并在1988年开始在全国施行。这个标准要求将公共厕所的规划和建设同时纳入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区的详细规划中,规定位于主要繁华街道的公共厕所间距为300至500米,位于一般街道公共厕所的间距为750至1000米。
中国城市公厕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公共厕所经历了由露天到室内,由旱式到水冲,由技术简单到复杂综合的过程。到2003年底,全国660座城市共建有107949座公共厕所。从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他说,以全国平均每万城市居民拥有的公共厕所数量来衡量,2003年,我国平均每万城市居民拥有3。18座公共厕所。
北京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新建和改建了700多座星级旅游公厕。现在,北京符合建设标准的公厕已经达到了200多座。
在15国代表齐聚的厕所峰会上,一位北京市副市长指出,从2004年起,每年将建设和改造400座符合标准的公厕。到2008年奥运会前,城区90%的公厕将达到二类以上标准。在开幕式上,北京市政负责人说,从2004年起到2007年是北京公厕“革命年”,将逐步取消三类及三类以下卫生设施不达标的公厕:到2008年,城区公厕二类以上要达到90%,近郊二类以上要达到60%,郊区城镇二类以上将达到30%。其中,3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胡同平房院公厕改造难度很大。据介绍,公厕改造从人性化设计、节能环保与环境协调三个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如公厕女士部分与男士部分空间比例为6:4;利用高科技实现无水冲洗式厕所;并且,对公厕的颜色进行定位,世界文化遗产景区的公厕以红色为主,自然景区则以绿色为主。
京城景区公厕也要继续改造。据北京市旅游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城一半景区享受“星级如厕”。北京对180处景点的747座厕所进行了改造,达到星级标准。建成88座四星级、161座三星级、312座两星级、110座一星级厕所,以及76座环保厕所,占全城景区点总数的一半以上,总面积达6,19万平方米,共投资2。39亿元。
良好的如厕环境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弱,文明程度甚至是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人说,卫生间本来是一个城市最肮脏的地方,但当这个最肮脏的角落成为这个城市最洁净、最舒适的地方时,这个城市还有什么地方不美丽不干净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6:20
在英国“淘书”之乐
时间:2015-01-07 作者:未详 点击:159次
“如果你厌倦了伦敦,那你就厌倦了生活。”塞缪尔·约翰逊说得对。在英国总有新的东西值得发现,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比如在英国“淘书”。
众所周知,英国的新书很贵,贵的要20英镑到40英镑,即使是比较便宜的也要在十几英镑左右。尤其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如剑桥,书价最贵不说,还不还价,也不抹零头。于是,想要在英国拥有新书,除了去之前在国内买一些,是否意味着在英国就不必买书来看呢?绝不然。虽然英国新书很贵,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也要“该买就买”。
此时所谓的“该买就买”其实是指不妨去英国的旧书店去“淘书”。也就是说,要不断满足自己读书的爱好,从长远打算看只能指望旧书店了。在英国,一些地方的旧书店生意颇为兴隆,顾客门庭若市。比如像林肯、诺丁汉和约克这类小城市里的旧书店里,则可能以低价买到很高档的旧书。当然,在伦敦的查灵克罗斯街从莱斯特广场到特拉法格广场的一段路上,也集中了很多旧书店,一家挨一家,人气颇旺。
在这些旧书店中,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最重要的是,价格相对于新书低廉许多,可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我在去英国时就“淘”过二手书,有次路过慈善店居然以1英镑、2英镑、3英镑一本的价格买到过二手的《指环王》、《海德里安》、《银河系漫游指南》等科幻小说,而这些书即便在国内也不便宜。而且还在附近旧书店“淘”到过物超所值的英国画册,爱不释手,但是当时考虑到重过砖头,发愁带不回国,所以遗憾没买。
在英国不要小瞧了这些旧书店,它们的专业分工很细,有的店专门卖摄影书,有的专门卖绘画书,有的专门卖建筑书。关键在于面对五花八门的“淘书”店,你能不能用心地去“淘”。我就遇见过这样一家书店,它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旧书店之中,在这里,有和其他旧书店一样陈列的世界经典小说等著作,但是,这家小店尤以经营学术书而在英国闻名。而类似于这种经营学术书的旧书店之所以闻名,其实原因很简单,平常要卖到20-40余英镑的学术新书,通过这种“淘”的方式被低价买进,对于书友而言,真可谓是何乐而不为呢。
我和朋友当初发现这家经营学术书的旧书店时,欣喜若狂。可以说,当时我们正在搞一个课题研究,手头专业书籍带的不多,图书馆距离我们居住的地方又解不了近渴,于是我们在这家书店店面紧窄,只有一楼和地下两层的旧书内,望着林立于店内各个角落且顶住天花板的书架里,那一摞摞满的各种书籍,开始了“淘书”之后的寻书。
虽然和其他旧书店类似,在这家旧书店也没有电子库存表,无法用电脑查找数目,但是幸好每个架子的书店主都和其他旧书店的寻找方式大致相同,书籍都排为相同领域,而且按作者的姓名字母顺序排列,基本是单本,所以也不是很难找。
而令我记忆难忘的,是这家旧书店主为读者提供的找书爬梯。这样的梯子又宽又结实,从前我在英国其他城市也见过。基本上,大多数旧书店都有这种为“淘书”而备的梯子。这些梯子大多都有些年头,不是什么铝合金制作而是纯木的,让一代一代来此“淘书”人爬磨得异常光滑锃亮。它们就静静地立在店内,再搭以陈列书架内的各类书籍,倒显得整个英国的旧书店都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古色韵味。
另外,在“淘书”结账时。英国还有一些小本经营的旧书店居然能刷信用卡,十分正规。唯一不正规的是店主和店员在这里可以大声说话,可以在营业时间里登梯爬高地整理书架、上货撤货,很像在自己家里。但总的说来,人们在英国要想“淘书”还是比较喜欢光顾这些旧书店的,当落日红霞满天,抱着廉价成摞书籍满载而归的“淘”书人,自然地,也就成了英国街市上独特的一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6:36
赐我一堆好男人吧
时间:2015-01-07 作者:未详 点击:79次
幸福,很难。有时候,它像一块打散的拼图,只有每一块都回到正确的位置上。才会出现完美的构图。因此,生命中有些不可或缺,我们常常缺失。而女人,最需要的,不过是男人。
当她还是花朵一样芬芳、星子一样闪烁的小女孩时,需要一个好父亲:他爱母亲,也爱女儿,抱女儿在怀时,像大山拥着小湖泊。教女儿走路的不一定是他,“举高高”的总是他;每次开家长会的人不一定是他,有坏孩子欺负女儿的时候,怒吼一声冲出门的就是他。从父亲身上,女子懂得何谓责任,什么是依靠,知道任何时候总有退身之处,好男人因此非常具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遵循。
而当她是青涩少女,需要一个好的爱人,不论他是同样青涩抑或是唇边恒常带着微笑的长者,只要给予爱,给予保护,给出所有爱情里的甜和安慰。相爱的分分秒秒都是繁花似锦,若不得不分离,他一定小心翼翼,全神贯注,如母亲给稚婴剪指甲,绝不造成任何伤害。女子会藉此懂得身为女子的骄傲,心的温柔,烈火焚身的快乐。她会轻轻惊呼:爱与被爱,多么好。
而当她离开学校。成为一颗职场青柠檬,她或者需要一个钻石一样坚强,刀锋一样锐利的上司或者老板。不必有儿女私情,甚至不见得与她有多少私交,他在工作上表达出来的优雅、诚恳、坚韧不拔,会熏染她,如茉莉花熏染一窖好茶,让她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因此受益终生。
然后。让她在适合的时间进入婚姻,她需要一个忠诚负责的好丈夫。宠她若妹,怜她如女。她高兴。第一时段与她分享。她哭,借出自己的胸怀。她职场征杀,他为她喝彩。她退隐江湖怀孕生子,他甘愿洗奶瓶洗尿布。当爱情退潮,他们之间还有更深厚广大的亲情在。
而女人需要的最后一个男人,就是儿子。她的血中之血,肉中之肉,她因子里盛放的玫瑰花。蹒跚学步的儿子扑向她的怀,她拥紧一个结结实实的幸福:儿子一,最点长大,偶然还会赞美母亲的发型,她满心喜悦:当死神牵起她已经满是老年斑的手。儿子伏倒她床前痛哭,她知道自己将藉由子子孙孙,永远活下去……人生至此,再无遗憾。
但,到哪里找那么好的人?多年前女子就在歌里这样唱。到哪里找这么好的一堆人?只有神知道。
维多利亚女王大概算是得天独厚。她什么都有,唯一憾事是父亲在她8个月时去世,但给了她继承王位的身份。她初执朝政。内务大臣是她的好下属兼好老师。她与表弟一见钟情,旋即成婚,婚姻美满而子女绕膝。丈夫去世后,她晚年与马夫暗生情愫,子女和全英国人民都默许并为她暗暗高兴。她82岁去世,而全欧洲的皇室,有一半都出自她的血脉。所以英语里有一句俗语:“像女王一样快乐。”
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美貌。只要拥有这一切好男人。任何女人都会是自己的女王,并且,像女王一样快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6:47
送别
时间:2015-01-07 作者:未详 点击:171次
不是所有的梦 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 都来得及告诉
疚恨总是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
错过今朝
今朝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首 请
为我珍重 尽管 他们说
世间种种最后终必 终必成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6:58
生命不需要过滤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510次
整理那凌乱的思绪,总是用回味承载的。无论你多么的铭心,往事的真谛都不能有丝毫的改变。无论你多么的虔诚,总会有些许遗憾缠绕心头。其实,无论那些惊喜还是遗憾都不过是生命的一种羁绊而已。
“白雪皑皑的午后,阳光有了一丝和煦,我只身步入郊外的幽径,没有目的地前行,驻足回首,一对恋人缓缓跟来,时而拥抱,时而窃语。望着这幅亲昵的水墨,是那样的熟悉,在我心灵的相册里又一次的重叠。”
“七月,我置身于栾川的卧牛山,漫无边际的行走在绿荫的深处,郁郁葱葱,不见日光,也不见游人,只有鸟儿地轻声呼唤。那一种多年没有过的悠然,那一种流火中难得的清凉,那一片静无声息的空间,让我沉醉。山人合一,无欲也无我。”
细细的回味这些曾经的文字,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在生命的历程中,我无不时时刻刻渴望幸福,憧憬未来,祈祷生命的馨香,竭尽全力地挽留所有的快乐。然而,在日复一日碌碌如蚁的生活中,心,也渐渐变得粗糙与麻木。我们所渴望的情感和美好,最终总是被时光悄然尘封,慢慢地淡忘。
多少年后,在妩媚月夜,在静谧的黎明,我曾试图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味曾经的一次次温馨,一次次惬意,试图让它成为生命中一道亮丽的永恒!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灵魂地期待和奢望。随着光阴的逝去,这些宛如惊鸿掠影般,了无痕迹。
洒落在漫漫历路上的丝丝美好,我们并不因为了无痕迹而不去回味。每每想起春花的烂漫,想起落叶的飘零,你的心,也许会因此而有些许的温柔和惆怅。这就是思维,这就是时光,这就是生命的颜色。
在很长的日子里,每每的午后,我总会望着案头那杯清茶发呆,在那一瞬间,它静静绽放出一生的美丽。我真切地看到了茶的舞蹈。当茶在杯中升腾,然后,一片、一片,悄无声息的伸展开碧绿的叶芽,相互依偎,又相互分离,然后缓缓坠落,宛如芭蕾舞一般,轻盈地立于杯底,从容,淡定,无所它求。那优雅的姿态,让人心驰神往。这是一杯茶最美丽的生命瞬间!知之者,为之沉醉,不知者,却错过了最应该珍惜的那一段心灵之约啊!不惑之前,我是不知者,所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心灵之约的美丽。
当那些真真切切的往事蜕变为抽象而飘渺的记忆时,你漫不经心地捧一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看苍穹云卷云舒,一丝淡淡的微笑浮上心头:一切事物竟是如此的淡定,按部就班。那些曾经的惊恐,那些曾经的无奈都像是多余的,一切都在不言中得以领悟和认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7:10
生命不需要过滤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511次
整理那凌乱的思绪,总是用回味承载的。无论你多么的铭心,往事的真谛都不能有丝毫的改变。无论你多么的虔诚,总会有些许遗憾缠绕心头。其实,无论那些惊喜还是遗憾都不过是生命的一种羁绊而已。
“白雪皑皑的午后,阳光有了一丝和煦,我只身步入郊外的幽径,没有目的地前行,驻足回首,一对恋人缓缓跟来,时而拥抱,时而窃语。望着这幅亲昵的水墨,是那样的熟悉,在我心灵的相册里又一次的重叠。”
“七月,我置身于栾川的卧牛山,漫无边际的行走在绿荫的深处,郁郁葱葱,不见日光,也不见游人,只有鸟儿地轻声呼唤。那一种多年没有过的悠然,那一种流火中难得的清凉,那一片静无声息的空间,让我沉醉。山人合一,无欲也无我。”
细细的回味这些曾经的文字,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在生命的历程中,我无不时时刻刻渴望幸福,憧憬未来,祈祷生命的馨香,竭尽全力地挽留所有的快乐。然而,在日复一日碌碌如蚁的生活中,心,也渐渐变得粗糙与麻木。我们所渴望的情感和美好,最终总是被时光悄然尘封,慢慢地淡忘。
多少年后,在妩媚月夜,在静谧的黎明,我曾试图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味曾经的一次次温馨,一次次惬意,试图让它成为生命中一道亮丽的永恒!殊不知,这只是一种灵魂地期待和奢望。随着光阴的逝去,这些宛如惊鸿掠影般,了无痕迹。
洒落在漫漫历路上的丝丝美好,我们并不因为了无痕迹而不去回味。每每想起春花的烂漫,想起落叶的飘零,你的心,也许会因此而有些许的温柔和惆怅。这就是思维,这就是时光,这就是生命的颜色。
在很长的日子里,每每的午后,我总会望着案头那杯清茶发呆,在那一瞬间,它静静绽放出一生的美丽。我真切地看到了茶的舞蹈。当茶在杯中升腾,然后,一片、一片,悄无声息的伸展开碧绿的叶芽,相互依偎,又相互分离,然后缓缓坠落,宛如芭蕾舞一般,轻盈地立于杯底,从容,淡定,无所它求。那优雅的姿态,让人心驰神往。这是一杯茶最美丽的生命瞬间!知之者,为之沉醉,不知者,却错过了最应该珍惜的那一段心灵之约啊!不惑之前,我是不知者,所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心灵之约的美丽。
当那些真真切切的往事蜕变为抽象而飘渺的记忆时,你漫不经心地捧一杯清茶,看庭前花开花落,看苍穹云卷云舒,一丝淡淡的微笑浮上心头:一切事物竟是如此的淡定,按部就班。那些曾经的惊恐,那些曾经的无奈都像是多余的,一切都在不言中得以领悟和认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7:22
热情的氛围,是成功的法宝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304次
人力资源专家曾为之做出分析,在一个组织里,存在着一种“2:6:2法则”:
那就是先天富有热情的人与先天性格冷淡的人分别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二,而占十分之六的大多数人居于中间地带。
这中间地带的人,他们可能被感染成前一个十分之二,也可能被感染成后一个十分之二。
而一个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就在这一向前一向后之间拉开了天壤之别。
在美国西雅图,有一家腥味四溢的鱼铺,不仅顾客盈门,而且连500强的CEO与著名政治要人都趋之若鹜。
这家名叫“派克”的鱼铺,曾和许许多多的鱼铺一样,虽有名字,但不出名。自从被老约翰接手之后,这位新店主决心要让它有所改观,不仅要赢利,而且要出名。
老约翰首先改变鱼铺里不灰不白的视觉效果,将工作围裙一律改用明艳的大红色,然后改变营业员卖鱼时像鱼一样闷不作声的呆板状态,他发明了“呼叫”销售法:
比如员工一边包装称好的鱼一边朗声叫道:
“这6只螃蟹要装进这位先生的袋子里啦!”
“这条大鲑鱼要和这位漂亮太太回家去啦!”
“嗨!红艳艳的西红柿要陪这位女士回家喽!”
……
顾客多的时候,这些喊声此起彼伏,引诱得过路人也大多要走进来一看,并且不少人由进来“一看”变成了“一买”,而这些脸上充满了笑容与活力的员工,许多人的工龄已达15年之久。
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专程前往派克鱼铺,以探求这家平均售价仅每公斤几美元的小小鱼货店,是何以在30平方米大的天地里,10多年间将利润跃升10多倍的,他们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热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7:34
向你遇到的每个人问好……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249次
“你好!”是我们小时候最早学会、但长大后最不想说的一句话。我们总在为生活而奔忙,似乎已无暇使用这一最基本的招呼语。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因为“你好”不仅仅是打招呼,它是对生命的认可,是停下脚步——尽管短暂——对他人价值的认可,反过来,也让自己的价值得到肯定。
我用了一个月时间向我遇到的每个人问好,其中包括:大街上的陌生人,网络空间里的人,甚至每天早上镜中的我自己。我的心得体悟如下:
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岁月给我们罩上了一层坚硬的外壳,尽管我们的内心或许依然温柔,但别人无法看到。以我为例,一个49岁早已谢顶的男人,远不如一个满头卷发的小伙儿显得更加友善。猜忌多疑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特征。我们的年龄越大,做事情的目的性就越强。通常,我们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想与别人说话。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习惯。
问候能提高生产力
有人做过一项研究,让中学老师每天早上逐个向每一位学生问好。这样一个简单的互动最终使得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27%。对个体的重视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经理们要注意了:如果你能在办公室门口对员工们说“早上好”,那你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尊重别人也换来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每天我都在同一时间、沿同一路线跑步或骑车锻炼。当我朝路过的司机挥手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几天后,他们不仅也开始朝我挥手,而且还给我让出更宽的路。这样一来,我的锻炼更加愉快,也更加安全。
环境影响交流
研究表明,都市里的人比乡村里的人更少与陌生人握手。令人愉快的环境更能引发彼此之间的微笑和问候。我的亲身经历与此相似,在城里打招呼得到的回应,远远少于农村。同样,度假胜地的人们远比商业区终日忙碌的人们更加友善。
在孩子面前要当心
孩子们总是本能地对陌生人存有戒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虽说让人遗憾,但也是必要的。对我不予理睬的人中,5至15岁的孩子最多,其次是开车的司机。尽管在意料之中,可还是让我感到伤心。在他们看来,我就像是个强盗。
问候是一种全面的健康保险。
说“你好”而又不面带微笑,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如敲击膝盖能引起反射一样,微笑也是能够传递的。临床研究发现,微笑能够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甚至还能释放出天然止痛药(内啡肽)。这些都能够减轻压力、增加快乐、促进健康。
如此说来,也许仅仅打个招呼就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样做了一个月之后,我感到自己轻松多了,对健康也有了更好的理解。
你若是有兴趣可在家里试一试,没有必要向你遇到的每个人问候,那样可能会吓着别人,甚至让人疲惫不堪。你可以随意挑选一个数字——比如3——把它作为你去打招呼的目标量。一年之后,你就会有1095次问候。以此作为开始,继续下去。别忘了和那个最重要的陌生人打招呼;你自己,每天早上面对镜子和自己打一个招呼,你就会知道谁是最需要问候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7:49
忘记是第一簇雏菊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摆脱一段感情重创,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这个理论在朋友A身上没有得到验证,她在3年前结束了一段感情,至今仍然沉浸在那段情事之中。她开了一个博客,每天上去抒发她的怀念、展示她的怨恨、宣布她的诅咒,出现在她生活里的新人一律不被她接受,因为她们总会在于旧人的对照中败下阵来。
朋友B则沉浸在往日的荣光之中不能自拔,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下海南,见识过财富,却与财富擦肩而过。在南方的经济低潮中,他回到了家乡,从此成为一个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新加盟的公司,大到产品定位、运营方式,小到表格制作、待客咖啡的品牌,全都入不得他的法眼;朋友聚会畅谈理财,他也会抛出“没有一亿你还想炒股”这样的句子,让所有人面面相觑。
朋友C咋走不出她旧日美貌所造成的怪圈。20年前,她确是一等一的大美女,但20年后,她仍然不能接受时间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外出旅游,她从来都拒绝与人合影,有人为她偷拍了一张照片,她勃然大怒——美貌消逝之后,她拒绝影像为她留下消逝的证据,宁可当自己此后的生命不存在。
他们全都不肯忘记,就像侯孝贤电影《童年往事》里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从广东去了台湾。他总以为那只是暂时偏安,总想着能回家去,所以从不置办价格略贵的木制家具,只买藤制的家具,只为离开时可以毫不惋惜的丢弃,直到他去世,他也没能丢掉那些家具;就像谢晋电影《最后的贵族》里的李彤,她的美丽和身世,是她无论如何也放不下的行李,也让她始终不肯“正正经经去嫁一个人”,直到最后自沉到水里。那些不能缓释的记忆,耿耿于怀的过去,一点好处也没带给她。
人生却需要不断忘记——这急弦繁管的大时代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一切恒定不变。朋友曾给我看过他在中俄边境上拍摄的若干小镇,这些小镇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后流落到中国的俄国贵族建立的,虽然不知道能在那里住多久,但那些人还是认真地建了房屋、教堂,认真地生活下去。我想,对那些想要开始新生活的人来说,建造房屋并不是最难的,难在忘记过去。忘记当年农庄里的奢侈生活,忘记舞会上的音乐和塔夫绸的沙沙作响,忘记俊美的军官前来邀舞,能忘多快就忘多快,偶然提起,也是当做讲给儿孙的炉边故事。在往日的一切都已遭毁灭的情况下,忘记,是废墟里最先探头的那簇雏菊,是最好的工程师。
时光不能倒退,往日荣华不可能重来,塔夫绸的裙子不可能像画面倒放,再次穿到被冰冷的洗碗水弄脏了双手的主人公身上。在什么都不能逆转的情况下,忘记可能是一剂良药。尽管,在记忆的机制里,记忆是主动的,遗忘是被动的,“人能够主动选择记住某件事情,而不能选择去忘记某件事情”,但我们必须用不断的练习,促成这种忘记,至少也得使得那些横亘在心上的记忆慢慢变淡减弱。
唯有忘记,才能承认情已逝、美貌不再,才能建起石头的房子,置办木头的家具,嫁人、生娃,铁了心在新生活里生根,余下的时光,才不至被浪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7 10:18:09
原来我们都有泪流满面的秘密
时间:2015-01-06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每个人都有秘密:丈夫的秘密是委托女儿照顾我一生;我的秘密是犹豫着该如何抛弃我9岁的女儿;而女儿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1
我的人生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我不知道,我将来的生活是该选择我的新男友周家生,还是选择我9岁的女儿妞妞。
妞妞显然并不知道她的妈妈正在经历着如此困苦的抉择。深夜,我刚把客厅的门推开,她就跑出来了,和往常一样,讨好地问我:“妈,这么晚还不睡,你哪里不舒服?”
看到她那关切的眼神,我的鼻子不由自主地酸了起来,我不明白,为什么老天爷要这样惩罚我们两个,我们都是那样深爱着对方,但似乎只要我们在一起便会都得不到幸福。
我坐在沙发上,从前的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眼前。
几年前的那个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我的丈夫,妞妞的爸爸,从此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我还能感觉到那天在太平间里,当我抚着他那冰凉的脸庞时,心里的那种痛苦无助。我完全是歇斯底里地对着妞妞喊:“你爸爸走了,从此以后只有我们俩了,只有我们俩了!”
从那天开始,妞妞突然长大了,家里的家务事总是和我抢着做,有时我颈椎病犯了,她便会像个小兔子一样跳到我身后,用小手捏呀捏,然后无比体贴地问:“妈,这样舒服吗?”
一次,因为不能抛下妞妞去外地工作,我在单位里失去了升职的机会,心里很委屈,回家后脸色不好,妞妞像她父亲一样央求我:“你笑一下,笑一下呀!”我哪里笑得出来,一言不发地把自己关在屋里生着闷气。妞妞小心地坐在我身边,一声不吭,眼里却隐隐含着泪水。
其实周家生第一次来我家时,我就知道妞妞不喜欢他,就像他不喜欢妞妞一样。可妞妞为了讨好我,假装喜欢他。可惜的是,她的讨好并没有换来周家生的容纳,他明确地告诉我,他想要一个单纯的两人世界。
母亲打来电话,要我把妞妞送到她那里,毕竟我还年轻,总得为将来考虑……其实我也知道,像周家生这么好的男人,这次错过了,下次就不会再有,但妞妞也是我的心头肉呀,我确实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最后,在母亲的劝说下,我痛苦地接受了她的建议:今年这学期读完后,就把妞妞送到她那里。
对不起,亲爱的妞妞,请你别怪我是铁石心肠,我真的已经仁至义尽了。毕竟,我还年轻,还有自己的生活。毕竟,你身体里流的是另一个女人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