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04
我一直在爱
时间:2014-12-27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我一直在爱
我可以向你证明
直到我开始爱
我从未活得充分
我将永远爱下去
也可以向你论证
爱就是生命
生命有不休的特性
如果亲爱的
对此也抱怀疑
我就无从举证
除了骷髅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16
吉普赛人:欧洲最受歧视的一族
时间:2014-12-26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法国拆除吉普赛人的营地、遣返驱逐吉普赛人的行动招至了联合国、欧盟及法国各界有识之士的批评谴责,萨科齐总统却没有让步的意思。因为民调一再显示,这一举动受到大多数普通法国人的支持,“深得民心”。
文学艺术中吉普赛人的故事亮丽浪漫,现实生活只有苦难辛酸。
在欧洲最受迫害
在经济衰退笼罩欧洲,排外情绪高涨的气氛下,被当作了政治“拳击袋”的,不仅是在法国的吉普赛人。
2008年,当一位意大利妇女在吉普赛人营地被谋杀后,意大利政府宣布在意大利的吉普赛人构成了对国家安全的威胁,随即采取了驱逐行动。德国、瑞典、丹麦今年以来都采取了类似行动。
吉普赛人(Gypsies,Roma,Romanis)是欧洲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族裔群体,也是受歧视最严重的一族。梵高油画《大篷车》(TheCaravans-GypsyCampnearAries)的恬静浪漫、歌剧《卡门》的美丽奔放,都取代不了现实生活中吉普赛人的苦难辛酸。
今天遍布欧洲各地的约1200万吉普赛人,据信是公元十一世纪左右从印度中部北上流入欧洲的一支民族演变而来。欧洲人对吉普赛人最初的好奇,很快就被持续地迫害、歧视甚至种族灭绝屠杀所取代。
早期历史就不说了。二战中犹太人被屠杀的有关历史文献、著作汗牛充栋,而纳粹对吉普赛人就地枪杀的大清剿却少有提及。
对吉普赛妇女进行结扎,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国策”,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25
在英国饱受歧视
吉普赛人登陆英伦三岛,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英语的“吉普赛人”,Gypsies,据信是从“Egyptian”一词演变而来,因为人们以为他们来自埃及。
现代英国吉普赛群体的构成很复杂,传统吉普赛人(NomadicGypsies)、“爱尔兰游居者”(lrishTravellers)和“新时代游居者”(NewAgeTravellers,即主动选择游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是三大主要构成部分,笼统地称为吉普赛和游居群体(GypsyandTravellercommunity),共大约30万人。
与他们的欧洲同胞相比,英国的吉普赛群体的境遇也不令人羡慕。调查显示,吉普赛群体经历的种族歧视是英国各少数族裔群体中最严重的。民调机构Mori最新的一次相关调查显示,1/3的英国人承认对吉普赛人和游居群体持有偏见。
最典型的偏见是认为吉普赛人游手好闲,男人不务正业,女人扯着孩子沿街乞讨。
英国医学协会的研究显示,由于流荡的生活,英国吉普赛群体的健康保健最差。在所有少数族裔群体中,吉普赛人的平均寿命最短,婴儿死亡率最高。
而据英国教育监管机构Ofsted的统计,吉普赛儿童是失学、辍学和文盲程度最高的群体之一。
低教育水平,导致吉普赛人群体收入低、就业率低,能从事的也多是捡破烂、农场短工等低技术工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35
好想有个家
现代吉普赛人多数并不想继续流浪动荡的生活,而愿意找个地方安营扎寨,定居下来。然而,落脚的地方却不容易找。
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后,曾出台一项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造工程,拨专款1。5亿英镑,要求地方政府为吉普人和游居群体提供新的、更多的合法居住营地。然而10年过去,成效并不明显。今天,英格兰一地,仍然有1/5的吉普赛和游居群体生活在非法占据的营地里。
吉普赛群体应不应该得到同情?是否应该有安居乐业的权利?多数英国人都会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如果吉普赛人把营地建在自己的房前屋后附近呢?绝大多数英国人则坚决反对。
统计显示,向地方政府提出建筑申请(planningpermission),首次申请拒绝率全英平均是20%,而吉普赛和游居群体的首次申请拒绝率则高达90%。
哪里去找这一平方英里?
结果,一些吉普赛群体采取先斩后奏的办法,集资从农场主等私人土地拥有者手中合法买下一块地,一夜之间忽然而至,突击建房,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提出建筑申请,跟地方政府打官司。
埃塞克斯郡的DaleFarm吉普赛人营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个英格兰最大的吉普赛人营地之一,每一户都拥有地契,活动房屋内有电,多数有冷热水和煤气,乍看上去像是度假村。
他们所没有的是建筑许可。过去8年来,当地政府一直试图清理拆除这个营地,诉讼费花了上百万英镑,官司一直打到终审法院。去年,终审法院判定地方政府败诉。
然而,这里的居民又开始睡不踏实了。新的联合政府取消了地方政府必须为吉普赛人提供营地的责任目标,并砍掉了为吉普赛人和旅居者提供营地的3000万英镑年度预算。
在萨科齐政府动手拆除法国的吉普赛人营地的时候,英国近30位大学教授和知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敦促联合政府坚持进步的社会工程。公开信中说,如果能在英格兰辟出仅一平方英里的地皮,就可以合法地容纳英格兰地区所有的吉普赛和游居人口。
问题似乎很简单。但一平方英里划为成百上千的小块,散布在吉普赛人中意的地方,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47
郭晓冬: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时间:2014-12-26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学校报到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告诉他,新生报到必须要有档案材料,包括高中学历的证明,才准予报到。
他一下子愣住了,什么叫档案,他不懂。他原名叫广习,哥哥叫广学,父母取名的本义是希望他们好好地学习,广泛地学习。然而家境贫寒,一个学期30元的学费,对于身体不好、农活又重的父母来说,两个孩子的学费就是一笔巨款,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初二那年,孝顺懂事的他选择了辍学,出去打工。
对于来自农村,中学也没读完,一直处于社会底层,辛辛苦苦打工的他来说,档案是什么,他一点概念都没有。
广习从小就喜欢文艺,喜欢表演,19岁那年来到北京,和哥哥一起在北京漂了3年,住地下室,当群众演员跑龙套,考电影学院只是来试一试。当拿到专业课合格的通知书时,他的第一个念头只是:这下糟了。他打电话告诉正在拍戏的哥哥时,第一句话也是:“坏了,我考上了。”因为,考上了意味着要交1万元的学费。而家里东拼西凑加上哥哥的全部积蓄也才4000多元。
于是,当他得知没有档案不得录取的时候,不知道档案为何物的他也没有多想,就对老师说:“要不就算了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19:56
那位老师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学生。成千上万的人拼着命想踏进这所学院的门槛,而他竟然轻描淡写地说算了。老师仔细打量着面前的这个学生,高高瘦瘦,话语不多,英俊的脸上有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明亮的眼睛里有一丝忧郁一闪而过。
老师疑惑了,她放心不下。她不知道,看似轻松的面容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一夜辗转无眠。第二天一早,老师就根据考生的地址打电话询问情况,终于得知,那位考生家境贫寒,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外出打工,因此没有高中毕业证。但是通过询问得知,由学校补办学历证明、调送档案还是可以的。
老师悄悄地把这一切都做好了,然后打电话通知那位考生来报到。她没有再说起档案的事,他也不知道。
这是一所人才济济的院校,俊男美女,很多来自大城市和小康家庭,唯有他生活困窘,经常捉襟见肘。大一的时候郊游,大家都带着好吃的,在一起尽情享受,只有他默默地走到小树林中,假装不饿,假装专注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这一切都没逃过老师关注的眼睛。
在老师的授意下,女生撒娇地叫着他的名字:“哎,快来帮我的忙,我都吃不下了。”或是,“哎哎,撑死我了,你也给我解决点负担吧。”
大家会很自然地把他从小树林里拽出来,把他摁在烧烤摊前,你一口我一口地往他嘴里塞。
再有郊游的时候,他更不需要带任何东西了,总有老师或女生把他的那份都准备好了。
有一次,有个广告要找班上5位漂亮的女同学拍,每人可以得到2000元的酬金。
班主任老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找女生拍广告可以,但是必须再带一个人。”
广告公司:“可以,再带一个女生没问题。”
老师:“这个是男的。”
广告公司:“不行啊,这个广告只需要女模特,根本就没有男模的戏份。”
老师:“不行,要去必须带上他,要是不行,其他女生都不许去。”
老师赢了,他成了“洪常青”。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0:12
在拍摄现场,他使出浑身解数,亮出十八般武艺,为的就是不给老师丢脸。他的敬业、认真让在场的同学和导演都深深地感动了,一个个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他在电视机前睁大眼睛找自己的角色,可是翻来覆去看了十几遍,硬是找不到。他以为是自己的演技不过关,也不好意思去问,拿着2000元的酬金顺利地度过了一段困难时期。他不知道的是,其实那个广告根本就不需要他。
由于班里经常搞活动,每逢节假日还要聚会啊表演啊,班上要求每个同学交班费2000元。从开学直到毕业,整整4年,他都不知道这一件事,因为他从来就没交过。因为老师告诉班长,不要收他的班费,而班上其他22位同学,从来也没有透露过交班费的事。
这一件事,他也从来就不知道。
直到有一次,上电视做节目,节目组请来了他的班主任老师,他才知道,原来这么多的事情他都一无所知。
“为什么,老师,为什么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你不告诉我?”
老师说:“因为,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这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在我看来,这更是一位智者对尊严的解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0:20
对于一位自卑内向又有尊严的农村孩子来说,总是白白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心里感受到的除了愧疚,更多的是不快乐。然而,老师深谙此理,她所说的“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不仅仅帮助了他人,更难得的是,她让接受帮助的人更快乐,更心安理得,而不是背上不必要的人情债。
他从一个内向自卑的山区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阳光般笑容的大明星。如今的他,脸上有风霜的痕迹,有沧桑的皱纹,但是,只要他展颜一笑,那一脸的阳光就如冬天里的太阳,温暖顿时弥漫全身。那爽朗的笑声,让你不由得不被他感染。
那是一张善良、自信、感恩、深情的笑脸,是一个开朗、大方、成熟、睿智的男人的笑脸。
他,叫郭晓冬,他的老师叫崔新琴。
有些事情你不必知道,有些人你终会遇到。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一线影视明星,郭晓冬仿佛是上演了一个奇迹。除了上苍赋予的天赋,自身不懈的拼搏与努力,不得不说的是,遇到崔老师,是郭晓冬一生的幸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0:35
年龄要有雅量
时间:2014-12-26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我看到一个30多岁的女子,说自己是“女孩子”的时候,我为她羞臊。我能理解她,因为她还要择偶,所以要尽量装扮年轻。然而就是从择偶这个角度出发,她也要显得沉着才好。我看到她睁着睫毛被拽长了的眼睛说,我就不明白,男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找比自己年长的女人呢?这样的女人知道心疼人的。
她若是把这个设问,当成一个技术性的攻防策略,我倒赞成。婚姻其实不必拘泥于年纪非得男大女小,反过来,一样也有甜蜜。只是,在一般情况下,女子是要有生殖能力才好嫁。年岁太长了,这方面就呈递减趋势。这是任什么美容膏紧致霜也回不了天的,因为你无法美化你的卵巢和子宫。不要把男人的择偶心理看得太神秘,其实很大部分要受荷尔蒙的控制。这是千百万年以来的遗传密码,概莫能免。即使是那些声称不要孩子的男士,也很少能逃得出这个窠臼。女子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就不要徒劳地扮嫩,因为没用的。30多岁了,若想嫁得好些,就不要再在生殖系统上多做文章,因为大势已去。要在自己的长项上用工夫,那就是成熟和稳定,关爱和慈良。我相信天下的男子不都是因为生殖的希望才找伴侣,所以精神上的契合才是年长女子要浓墨重彩渲染的地方。
女子经过镜子时,常常是不经意但锐利地一瞥,就会发现时间是多么残酷。皱纹密布嘴角下垂的老太婆,曾经是惊世绝艳的美妇。苍老疯狂地吞噬了绝代风华,留下的是容颜的庞贝古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0:45
不要对抗时间,不要把皱纹看得那么可怕。如果从生殖的角度讲,它的确是冷面杀手。但要从阅历的层面讲,就是穿起智慧之玉的红绳了。
老人的确没有小孩子好看。孩子的脸如同肥蚕般饱满,老人的脸就是蛾子飞走后苍白破损的壳。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我知道我老了也会难看(现在已经很难看),我对此深信不疑。可是,我不怕。也许因为年轻时就不漂亮,老了不过是更不漂亮。破罐子破摔,反倒安之若素。
于是就为那些曾经美丽的女子,捏了一把汗。这把汗,恐怕从她们30岁就要捏起来,直到60岁松开手,手下已是湖泊。
许多进入中年的男人和女人,试图强行保持年轻,过度忧虑健康和外观,甚至以杂乱的性交,希图证明自己还年轻有力量。很多人热衷于空洞而缺乏真正快乐的时尚,妄想如一只醒来的兔子,和时间这只锲而不舍的龟赛跑。
好的老女人的经历是一块五颜六色的织锦。每一根彩线都七浆七染,独一无二。回忆好比是珍珠,这些珍珠串成了你的人生。你颈项间佩戴着它们,纤纤素手抚摸着它们,就会和你曾经拥有的岁月和人,相聚于咫尺之遥。你一定要记住生活里发生的一切,包括喜怒哀乐。不要因为匆忙和不当心,就忽略了它们。这些感受是你将来的宝藏。不然,等你老了,坐在暖暖的太阳下、圈椅中,你和别的老人讲什么呢?
要有雅量,对年龄的接纳,来源于对生命的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