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3:12

逃课热:一个人的大师课
时间:2014-12-26 作者:未详 点击:94次

  “可能我和很多人都一样,从小到大完全按着别人的引导和脚步生活:从爸妈说要多吃多睡才能长得像别的孩子一样壮,到老师说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出息……仿佛只有别人的生活才是最美好的。”
  
  “学习上、生活上,被推着往前走,蹒跚无力,迷茫困惑,不知如何解决。惟一能做的,好像就是这样艰难往前走的同时,坚持上‘幸福课’。”
  
  网友的这些文字,出现在豆瓣小组“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举办的“《幸福》了吗”征文比赛中。这个小组旨在带领组员以每天20分钟的进度一起学习网络公开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吸引了近1500名参与者。
  
  自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决定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至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起,一场国际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运动便轰轰烈烈地展开。然而,直到近10年后的2010年年初,借由美剧翻译组的“无心插柳”,破除了语言藩篱的网络公开课才正式席卷中国。
  
  被淘课填补
  
  “死亡?这么避讳的话题,他会怎么在课堂上讲?”中国人民大学大四学生吕晗悦用“好奇”来解释她看公开课《死亡》的理由。吕晗悦是在校内网上看见这一课程的转帖的,她没想到这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喜谈论的话题,居然是耶鲁大学的一门哲学课。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义》的主讲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Sandel)以假设情境引导有关道德的辩驳。“哪种减肥方法是最有效的?”在《有关食物的心理学,生理学和政治学》里,略显肥胖的凯利D,布朗诺(KeuyD。Brownell)教授告诉学生去领取一个电子表决器来统计不同选项的支持率。
  
  此外,《幸福》《人性》《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这些有意思的题目几乎从来没有出现在国内高校的课程名单里”,有学生如此评价。
  
  更有一个戏谑中外高等教育巨大差异的段子在网络流行:“都是讨论人生的入门课,你看看耶鲁课堂上探讨的是什么:死亡(哲学部分),男女性欲的强度差异(心理学部分),从城邦经验到民主政府(政治哲学部分);再想想我们的大学辅导员喜欢念叨什么:不许交男女朋友(哲学部分),敢交就打电话给你家长(心理学部分),爱人不行,要加强爱国(政治哲学部分)。”
  
  “理科教学照本宣科,人文社科应付了事,既没有要培养你独立思考能力的意识,也没有增进你人文素养的环境”,山东大学大一学生吴明对新生的“通识教育”颇有微词,“学生们孜孜不倦地吃草,为的只是有一天变成商品运出去——这里就像是一个大农场。”
  
  与之对照的是,哈佛、耶鲁等的公开课堂、随性自然的主讲教授们,似乎构造出一个更符合大学精神的讲坛。
  
  《死亡》的主讲人、耶鲁大学教授雪莱。卡根(shellyKagan),在第一节课开始便客气地“邀请”学生称呼他为“雪莱”而不是“卡根教授”。他还自我解嘲般地说,随着自己越来越“德高望重”,叫他名字“雪莱”的也越来越少了。
  
  说这话时,这位胡子看上去比头发还要浓密的瘦削老头儿,已经把一条腿盘上讲台,接着,很自然地将另一条腿也放了上去。
  
  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刘泉楚影注意到另一个细节,“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桑德尔教授每次都会问学生的名字,并且持续讨论下去”,“这让回答变成了一种交流。”刘泉楚影说,这种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她并没有在自己学校的课堂上感受到。
  
  她还格外关注哈佛课堂上的学生,“(他们)有自己的逻辑思想,肢体语言自然,观点简洁”,而她和同学们在30人的小课堂上发言还会语无伦次,这个对比让她感觉到挫败,“习惯应试教育的我们,已经过于尊重甚至忌惮所谓的‘正确答案’了。”
  
  在《正义》课程的最后,桑德尔教授说,“这门课程旨在唤醒你们永不停息的理性思考,探索路在何方”,在刘泉楚影看来,这是网络公开课的意义所在,“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填补我们在以往生活中的空白;提供一种远离标准牢笼、勇于质疑的精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3:24

  
  白领的“幸福”课
  
  在电驴看到有《聆听音乐》课程下载时,上海白领李娜突然激动起来。她不再心疼新买的笔记本电脑,第一次让它彻夜运行,只为第二天起床时就能看到这个公开课程。
  
  尽管已经在广告界从业7年,李娜仍不时觉得自己或许有机会成为一名钢琴师。还在小学三年级时,她就能准确分辨出老师同时弹奏的几个音符;然而,她同样记得,音乐老师曾由美术老师兼任,音乐课常常被主课占掉,以至于小时候学会的五线谱,因为长期不接触,高中时便已看不流畅了,“从我的父辈到我们这一代,音乐基础教育都是缺失的”。
  
  工作后的繁忙与漂泊,也让李娜一度忘记了这个未完成的心愿。现在,她以每周两集的速度学习《聆听音乐》,并且决定,“开始学习钢琴,虽然我现在已经35岁了”。
  
  在三十而立的这一年,北京的IT从业者林森同样决定继续学点什么,因为他自我评价“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旺盛的好奇心,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小,说起话来手舞足蹈,大大的随身双肩包里iPad、Mac一样不差。他其实已经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文凭,然而,“这和学位无关”。
  
  他考虑过很多办法。比如报名在职研究生、自学考试,但发现这些都是些虚有其表、获得文凭的途径。他还联系了英国开放大学的中国办事处,一位“厚道”的工作人员很直白地告诉他,“如果你真要学东西,还是劝你不要来了吧。”
  
  大批涌现的网络公开课对林森而言如“雪中送炭”。尽管早在两年前,他已从耶鲁大学官网下载过部分课程音频,但扑面而来的开放课热潮还是让林森兴奋不已,“我知道我有事儿干了”。
  
  对于国内大多数白领来说,开始或继续一种毫无功利性的学习,并不容易。他们回不到象牙塔,外面又找不到资源——然而,这一状况现在已经被爆棚的网络公开课改变。
  
  “我们越来越富有,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快乐?”这个曾困扰美国人的疑问,如今成为中国人的难题。“我只听见人们说我对现在的生活还比较满意,却从未听过谁说我现在觉得很幸福:”一位网友在《幸福》视频网页下留言。由哈佛教授泰勒·本一沙哈尔(TalBenShahar)主讲的这门课,一跃成为最受国人欢迎的课程之一。
  
  公关公司员工张雨菲偶尔感觉自己已经有轻度抑郁的症状,每天清晨,她常因厌恶上班而赖床。有时甚至崩溃哭泣:“直到看过《幸福》课,我才开始冷静考虑,究竟是因为什么让我感受不到幸福了?”
  
  她开始回想自己的经历。生于湖南,学于浙江,居于北京,“越进入城市的核心,压力也越大”,曾被连续一个半月的加班累到胃病复发还不得不坚持工作,“完全没有个人生活”……这些被她刻意遗忘的回忆,在一个人进行的网络课堂上被一一梳理。
  
  “也许看完《幸福》课,我也未必能够立刻看到幸福的样子”,张雨菲说,“但是至少我已经走上了寻找幸福的旅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3:36

从资源共享大片社交模式
  
  随着公开课的流行,网络上也自发出现了学习者的会聚地。在豆瓣网,公开课的学习小组多成立于今年6月后,其中,公开课小组在视频专区上线不到一周便达到了2000名人数上限,很快开辟了第二小组。
  
  一家公关公司的员工赵星创立了“每天早起一小时,网络课程天天上”小组,坚持要一个班长出来带领学习,每天只允许学习20分钟课程,“这个20分钟不是随便要求的,是我们经过一定量的人工实验和研究做出来的”。
  
  IT从业者Vicent创办的CiCistudy课程学习网站,在公开课视频专区发布前一天上线。在知名计算机公司“每天忙到无语”的工作状态,让他拥有了迅速的执行力。在看到“白领热衷公开课”的新闻后的第三天,他便开始了网站设计——最后,这个网站还以支持他的女朋友名字命名。Vicent计划,不只限于视频,还会聚焦于课堂交流式的社交模式,甚至加入国际名家博客的聚合信息。
  
  “大家都是各自为战,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把大家整合起来”,品牌营销从业者、说话缓慢温柔的广东女孩Soco决定和朋友、“IT狂人”林森合作,创办一个公开课学习及分享网站,采用类似维基百科般的内容建设方式,实现笔记、心得等资源共享。两人都曾赴英国留学,亲身体会到中国学生“逻辑思维框架的缺乏”,于是在此事上一拍即合。
  
  然而,这类网站的商业前景,Vicent和Soco都表示“暂时看不到”,因为由初现苗头的公开课热潮带来的受众群体,还处于培育及稳定期。
  
  曾让Vicent奇怪的一个信息是,通过在网站正式上线前的简单调查,他发现“目标群体实际反馈得到的情况是白领群体更切合实际,大学生浮躁些,对公开课视频反而需求并不大”。
  
  “现在我们中间看的人还很少,差不多有两三成吧。没有不感兴趣的,但是真正坚持看的人就不一定多了”,大四学生吕晗悦还推测,公开课程更吸引那些计划出国的学生,因为“(考)托福就得考学术性的一些英文”。
  
  赵星坦言,目前豆瓣小组的发展尚不符合她的预期。她的理想状态是站长不发签到帖,组员们也能自觉地开帖写下学习感想,“相互之间组成学习小组,甚至对我的模式提出不同的意见及解决方案,这就成了。”然而,“这些人能走多远,坚持多久,这很难讲”。
  
  另一个稍感挫败的细节是,以《正义》为例,同样是在5个月前上载至优酷网站的视频,第一集的播放率已经高达1。6万人次,而最后一集只有不到2000人次。
  
  “我们并不指望每个人都去喜欢它”,Soco与林森的想法非常清晰,“这个群体相对来说人不会多,但是绝对数量不会少。”在Soeo看来,通过网站聚集起公开课的真正爱好者,这对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学习者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总之,城市、年龄、性别或是职业身份,这些物理指标都不足以概括公开课爱好者群体的共同特征,就像一位网友的留言在不经意间的阐明:“保持好奇心,不要丢弃;终身学习者,我自喜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4:52

幸福一日
时间:2014-12-26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
  今天的太阳今天的马今天的花楸树
  使我健康富足拥有一生
  
  从黎明到黄昏
  阳光充足
  胜过一切过去的诗
  幸福找到我
  幸福说:“瞧这个诗人
  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
  
  在劈开了我的秋天
  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
  我爱你,花楸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5:04

“无赖”推销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99次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一所医学研究生院读书。

  一次,他得到一份学生订书单,订价只有市价的40%,每期为56美分,价廉物美,于是我们挑了《时代》周刊,一订就是一年。
  
  11个月很快过去了,第12个月刚开头,发行公司就来了一封信:“您的《时代》周刊将在一个月后到期,请记得续订。在新的一年里,您仍将拥有我们的最低订价,每期99美分。”朋友一回来,我就催他赶快填订单续期。他一看信就发现不对,去年是每期56美分,现在怎么变成99美分了?
  
  第二个礼拜,发行公司又来了一封信:“请您以每期89美分的订价保持您的《时代》周刊吧。”看看,他们让步了,不过订价还是不对,再等一下。
  
  几天后,信箱里又躺着一封信:“我们的最低订价是每期79美分,不要犹豫了,赶快续订吧。”那次,杂志也一起寄到了,封面右上角贴着一张纸:“是,请继续将《时代》周刊直接送到我的门口。”另起一行写着:“不!我宁愿花更多的钱去报摊买。”下注一行小字:“请将‘是’或‘不’一栏剪下寄给我们,好让我们知道您的选择。”
  
  如果我们把“不”那一栏寄给他们,岂不等于承认我们是个傻瓜?这种心理战术真是高明。我们也实在爱看《时代》周刊,为了不断档,于是准备填订单。但看到下面的一行小字时,我们吃了一惊,上面写着:“订104周79美分;52周89美分;39周99美分。”原来他们答应我们付79美分是要我们订104周!这下我们生气了,不订了,这不是玩我们吗?
  
  谁知下一期杂志一到,我们竞被它吓了一跳。杂志封套上用斗大的黑字印着:“徐幼华的《时代》周刊正在溜走!”打从娘胎出来,自己的名字还未被人印成过这样大!翻开扉页,里面赫然写着:“您的《时代》周刊正在溜走,也许您没时间来准备物品,我们都给您寄来了。您要做的只是附上一张支票寄出,还等什么?”邮箱里果然躺着半截儿削尖的铅笔、一张邮票和订单。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邮差送来一大沓报纸和信。翻检之时,我突然看到一封信,信封上印着:“徐小姐,我们能否再谈一次……”发信地址:佛罗里达州,《时代》周刊发行公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5:17

 失笑之余,我快乐地填了订单。
  
  为了不失去一个订户,《时代》周刊将销售做到了极致,不愧为美国最优秀的期刊之一。如此执著,就算是求婚也该到手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5:31

当天使来敲门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天使还是搅人精
  
  周末,宋晓晓从表姐家回来,脸上挂着一层霜。没来得及和肖扬打招呼,就霹雳啪啦将裙子脱下来,扔进洗衣机。肖扬倾着身子在沙发上看电影,感觉到了宋晓晓的异样,抬起头来问了一声怎么了。宋晓晓懒得理他,蹬蹬瞪进卧室去了——新款的达芙妮小裙子才上身两次,就被表姐家的小淘气给弄了一大片可乐。她是清净惯了女子,婚前,是父母惟一的孩子,婚后,双方父母出资,买下带大露台的二室一厅,和肖扬独居一隅,清风雅竹,闲庭小院,过着甜死人的二人世界。这么多年,她一直是公主,想怎样自由惬意,就怎样自由惬意,可是今天,居然听了老妈的怂恿,去参加桃桃的周岁生日宴,结果那个小淘气看上了她脖子上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项链。不住的跑过来抓弄,宋晓晓都烦死了。可恨的是,大人们还说说笑笑,一直认定桃桃这个孩子活泼又聪明。最后的结果,果不其然,桃桃将半杯可乐洒在了宋晓晓的裙子上,那一刻,她几乎沮丧的想要去死掉。
  
  生了好半天的闷气,突然发现卧室里有些异样,床单换了,换成了粉红色,像公主的小屋,墙上的工笔画换了,换成了一个大眼睛的胖娃娃,一看就是那种综合了两个人特点用电脑特制出来的。宋晓晓看着床单和墙上不伦不类的娃娃。没吭声儿。她知道,看这情形,一定是婆婆大人驾到了,不然肖扬借他三分勤快,他也不会来换床单,换掉墙上的画。
  
  婆婆这是在用实际行动暗示他们该要孩子了。宋晓晓在心里强烈抵触了一下,撇了下嘴角。不知什么时候,肖扬轻手轻脚走进了卧室。宋晓晓故意站着不动,等他从后面轻轻环住她的肩膀,心里的郁闷才慢慢飘远了。正在宋晓晓靠在熟悉的怀抱里神游的时候,肖扬用腻死人的声音对着她的耳朵开始吹气:亲爱的,表姐家的桃桃可爱吧。不如咱们也要个小天使!
  
  问句句式,却分明是肯定语气。
  
  沉迷在温馨里的宋晓晓一下子跳起来炸了:天使,搅人精而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5:43

作为被搅人精弄脏衣服的精神补偿,那天晚上,宋晓晓拉着肖扬去酒吧参加狂欢派对,要不是肖扬一直捂着胃酒也不喝扮演西施,不喝到晕晕乎乎天上地下,宋晓晓是不会回家的。
  
  麦当劳里的小男孩和大街上的花
  
  宋晓晓和肖扬结婚的时候,是有口头协议的:不要孩子,好好享受两人世界。潇洒惯了的小夫妻,谁想要一个孩子。白天哭,夜里哭,奶粉要按时喂,病了要上医院去排队。要时时有人哄,有人陪。况且,现在的孩子,简直是用钱垒起来的,通货膨胀,房价居高,工作压力……女人生了孩子,升职再也无妄,甚至连工作都有可能保不住。生一个孩子,也许人生都满盘皆输。
  
  肖扬本来也觉得孩子可有可无。他油腔滑调,对宋晓晓说:本来嘛,也不用我生,浪费一个精子而已。不过,就算不要孩子,那还不是天天浪费,所以,要不要孩子无所谓。宋晓晓笑骂他两句,一颗心便放回了肚子里。
  
  可是最近,肖扬好像存了心要把生孩子的事情提上日程了。出去吃饭,他专门拣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地方,盯着人家的孩子使劲看,一边看一边给宋晓晓灌输:看看,这个女孩是个美人胚子……这个男孩绝对够聪明……宋晓晓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一个男孩正双手抱着鸡翅啃,满脸的油,妈妈在一旁不停的提醒,擦。宋晓晓对男孩子没兴趣,她的注意力在年轻妈妈身上,那女子,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脸色蜡黄,穿着一件宽松的连衣裙,头发随便用橡皮筋挽了,看眉眼,也是很清俊的样子,这样打扮的这样普通和埋汰,可惜了。
  
  所以,宋晓晓低着头嬉皮笑脸地对肖扬说:我只看到男孩子旁边那个附加身影,看看,你难道想让我变成她那样的女人?
  
  肖扬抬头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清新美丽的宋晓晓,没言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5:57

 回家的路上,肖扬要宋晓晓等着,他去买包烟,结果回来的时候手里多出了一把玫瑰花,街上的人不少,在这样的小城市,虽然也兴给女人送花,这样不名不节当街送的,还真是不多。所以,几个女孩子已经眼睛流露出艳羡。
  
  宋晓晓愣了一下,肖扬是娇生惯养的男人,基本上不懂照顾人,更别提送花了。接过花的同时,她心里就已经明了——肖扬这几天这么放低姿态,又是换床单,又是出去吃饭,又是送花,必定跟墙上的娃娃有关。难道,肖扬是被婆婆给彻底洗脑,打算逼她要孩子了?
  
  我不是生孩子的工具
  
  明白了事情原委的宋晓晓无声无息地将卧室里的娃娃摘下来了,开始有条不紊反抗。她想把那画撕掉扔进垃圾桶,画框翻转过去的一瞬间,她的心里忽然一动,小娃娃的嘴角微微上扬着,好像随时保持着微笑的样子,和自己小时候的一张照片如此相像。宋晓晓心里一动,像有一只温柔的小手挠了自己一下,痒痒的,麻麻的。终究是没忍心撕掉,而是放在了储物柜里。她反抗的第二个表现就是批评桃桃太淘气,几乎变成了她的碎碎念。
  
  那天晚上,公司里突击一个项目,要加班。一直到10时,宋晓晓才一身疲惫下楼来,蓦然就发现坐在大厅里用手机看小说的肖扬,楼下的大厅里很安静,他就那么坐在那里,低着头,很专注的样子。肖扬是个懒散的人,只喜欢玩游戏,看手机小说,宋晓晓下班晚了需要他接的时候,他往往会送过来两句话:打车吧,我付钱!
  
  进了家门,肖扬又一反常态,进厨房端出一锅汤。银耳红枣冰糖莲子,养颜又好喝,糯软清甜。宋晓晓喝了一口,又喝一口,目光迟疑的盯着肖扬看,用目光询问:你炖的?
  
  肖扬忙不迭地说:是,我炖了两个小时呢,一直在老妈的电话遥控下做的,怎么洋,好喝吧?
  
  好喝,太好喝了!宋晓晓扑上去,在肖扬的嘴唇上猛然啄了一下。肖扬马上喜笑颜开,T恤一扔,大喊一声:那我洗澡去了啊!
  
  宋晓晓一边喝汤,一边嗤笑:德性吧,就知道你有目的。不过心里美滋滋的,大公子下厨房,这还是第一次,也就预示着,第二次,第三次,都在未来的日子里招手了。那么,宋晓晓就不用费尽心机每天出去找餐馆,还担心吃的太油,长胖。
  
  有一碗汤做诱因,这个夜晚就凭空香艳了起来,幸福的眩晕中,宋晓晓指了指床头柜:小雨衣!
  
  那一觉睡的无比香甜,一觉醒来,阳光已经在床头跳跃飞舞。和阳光同时跳跃在宋晓晓脸上的,还有肖扬忧伤又躲闪的目光。宋晓晓吓了一跳,只见肖扬斜撑着身子,眼睛红红的,盯着她的脸。
  
  你这是,这是怎么了?
  
  肖扬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终于开口:你不要怪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6:09

 宋晓晓心里咯噔一下,心想莫不是他有了外遇,这样想的时候,眼睛已经接到大脑指令,泪水涌上来了,她虽然贪玩儿,自私一点,却从来没想过肖扬有一天会不爱自己,转而去爱别人。
  
  可是又急于听到真相,于是就压抑着悲伤说:我不怪你,说吧。
  
  肖扬这才吞吞吐吐说一个搞设计的朋友给她设计了一副娃娃画,本来是开玩笑做着玩儿的,结果看到那个综合了肖扬和宋晓晓两个人特点的娃娃一打印出来,肖扬的心里就被触动了,他深深喜欢上了孩子,渴望有个孩子追在后面喊爸爸。但是,知道宋晓晓的性格和态度,他不敢贸然说要孩子的事情,所以才有了这一系列关于孩子的小插曲……
  
  原来是你真的想要一个搅人精,我还以为是你妈给你洗脑了呢!宋晓晓一听是这事,心里的石头哗啦一下落地了,复又躺下,嗔怪了一句。
  
  肖扬结结巴巴继续坦白:我昨天把小雨衣用消毒过的针扎了几个小孔……我是想先斩后奏,那时候你也许就不会反对生孩子了吧……可是,我想了一夜,觉得这样做太不尊重你的意见了,毕竟,生孩子,你比较辛苦一些……如果,如果,你想吃毓婷……我去帮你买……
  
  原来这才是谈话的重点!
  
  宋晓晓惊跳起来大声喊:我不是生孩子的工具,再次通知你,肖扬同志!肖扬也很委屈:我知道你不是生孩子的工具,可是没有你,孩子要怎么生出来呢,我……我……也不会呀,不然不会麻烦你的!
  
  宋晓晓火冒三丈:赶快去给我买毓婷!
  
页: 2943 2944 2945 2946 2947 2948 2949 2950 2951 2952 [2953] 2954 2955 2956 2957 2958 2959 2960 2961 296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