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9:10
马铃薯给专家上了一课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10次
只有经过实践证明得出的知识才永远是正确的。智利是一个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受战争的影响,智利一度外债高举,经济落后,就连最基本的粮食也要依赖进口。
几年后,智利国内的经济有所恢复,智利的土壤气候适合种植马铃薯,因此马铃薯是智利人民的基本食品。由于马铃薯产量的恢复,智利从别的国家进口的粮食有所减少。
美国农业部门为了具体了解智利的粮食状况,派遣了一个农业考察团前往智利,以全面了解智利国内的粮食状况。
美国农业考察团了解到,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脉,盛产马铃薯,马铃薯几千年来一直是智利人的主要食物。但是经过详细了解后,农业考察团发现智利当地的农民尽管积累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种植经验,但是当地的农民好像还没有培育出优良的品种,而且种植方式也不尽科学,例如收割马铃薯时,当地的农民对于一些地处偏僻的马铃薯并不收割,而且对于种植马铃薯时也缺乏基本的一些规划,只是任凭它们生长,缺乏完整的规划。
美国农业考察团经过一个月的考察认为他们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而且就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广泛引进优良品种,重新整理田地,去除杂草,进行套种等。最后,美国农业团根据科学计算,如果按他们的计划进行,至少可以比过去增加15%的产量,可以进一步弥补智利粮食不足的缺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9:21
而智利政府也很支持美国农业考察团的研究结果,于是第二年当地的农民都按美国考察团建议重新规划了种植布局,引进了优良品种,改变了种植方式,所有的人都以为这样马铃薯产量肯定会大面积的提高。
可是,让美国考察团没有想到的这种改良就因为当地的一种虫子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粮食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饥荒。美国考察团以为这只是意外,于是美国考察团从国内引进一些资金,第二年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又开始了试验。
可是,这次因为一次霜冻又一次全军覆没,美国考察团依然坚信这是意外,于是美国考察团又开始了新一次的试验,可是第三次的时候却因为一次当地的暴雨而全部绝收,接连3年,智利的马铃薯近乎绝收。
这件事情引起了其他国家农业科学家的兴趣,最后经过多国科学家的共同研究,终于弄明白了原因:原来美国农业考察团只是短期的观察,根本不能与安第斯山当地农民数千年的经验相比。美国农业专家只是从作物品种、种植方法去考虑,却忽略了安第斯山长期的气候状况等因素。
而当地的农民也是在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通过长期的观察找到了那些适宜在当地种植的马铃薯,这些马铃薯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当地的灾害却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智利当地的农民又以以前的种植方式开始种植马铃薯,果然当地马铃薯产量又恢复到了以前的产量。
有的时候,权威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科学家也有短识的时候,只有经过实践证明得出的知识才永远是正确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9:32
我们为什么这么傻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125次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因某种原因而讨好别人,其讨好的基本形式则不外乎为所讨好的人说话或做事,这类话或事俗称“马屁”,为讨好别人而说话或做事就是俗语所谓的“拍马屁”。
“拍马屁”是讨好的方式,其目的在于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感,故其功用是在于沟通彼此的感情,达成彼此情感上的融洽。中国人最重情感,所以“拍马屁”在中国是极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都存在着“拍马屁”的现象。
在中国,善于“拍马屁”者都是比较“吃得开”的人,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社会上都是如此。所谓“吃得开”,就是讨人喜欢,且因讨人喜欢而容易得到宽容、谅解和帮助或施舍。我们宜兴有句老话叫“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按:此话也流行于中国其他地方),其意思就是,拍马总是管用的。这也意味着人人都喜欢别人对自己“拍马屁”,喜欢别人讨好自己。
按照“讨好,其实是愚弄”的逻辑,既然“马屁不穿”意味着人人都喜欢别人讨好自己,这也就意味着其实人人都喜欢被别人以某种方式来愚弄自己,至少在中国是如此,这是特重感情的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中国人的弱点。
在我们家乡(宜兴),以说话方式来“拍马屁”,这也叫“(给别人)戴高帽子”。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这是中国人的特点,也是中国人的弱点。现在有许多外国人也都知道中国人有这个特点或弱点,所以在跟中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也学会了对中国人“拍马屁”——主要是给中国人“戴高帽子”,特别是给中国政府或政府官员“戴高帽子”,而且也是十分管用的,毕竟在中国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嘛!这些年来,在国际交往中,中国有许多钱财就是因中国人喜欢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而流失掉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流失钱财叫“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这种事情发生多了,外国人就会发现中国人“真傻”!
中国人“真傻”,傻什么?中国人傻就傻在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人都喜欢别人讨好自己,喜欢被别人以某种方式来愚弄自己,尤其喜欢别人以“戴高帽子”的方式来愚弄自己。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傻?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太重感情。
中国人因为太重感情,故极易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发生在社会交往领域,则表现为牺牲原则或拿原则做交易;发生在公共政治领域则表现为违法乱纪地做私人交易。中国的党纪国法常常受到践踏的文化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太重感情,经常喜欢感情用事。与此同时,中国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政策制订自觉或不自觉地迁就于国民的这种人性弱点,使其制度或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这客观上是给人们特别是官员的感情用事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9:44
“苹果”有毒,阿凡达何为?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一只烂苹果砸出了牛顿定律,也可以砸出中国人的“盖亚(环保女神)精神”。就如同经济学教父亚当斯密所说,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苹果“挨拍”(Ipad)、“爱疯”(Iphone)大卖,但137名中国供应商员工,却因暴露在正己烷环境中而健康受损。作为一种有机溶剂,正己烷被广泛使用在化工有机合成和机械设备表面的清洗去污。该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导致人体出现头痛、晕倒、四肢麻木等慢性中毒症状,严重的可导致神志丧失甚至死亡。苹果公司这两天首次公开承认此事。而这一切源于36家中国环保组织锲而不舍的努力。
这项名为“为苹果清毒,拯救白雪公主”的行动,让世界看到中国公众环保行动从“模拟”转入“实战”。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基础上,早在2007年,有21家中国环保组织通过和跨国买家联手,对它们供应商的环境表现进行跟踪调查,并敦促积极改正、公开信息。以往,单个“阿凡达”和大企业较劲犹如胳膊扭大腿,此番大不同,耐克、GE、沃尔玛、溢达、联合利华等纷纷开放他们的“污染地图”。
可是苹果却扮演了最后一块硬骨头。不过你不能怪苹果的口号“ThinkDifferent”(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按照乔布斯的偏执劲儿,从生活到工作,他就是一个神秘教教主。苹果的楼顶挂着一幅巨大的海盗旗,从办公场所到供应链再到用啥原材料,都藏在海盗船的八宝箱里面。
“果粉”已然统治世界,阿凡达却还要坚守生命树。从小的说,谁也不愿看到“苹果公子”为所欲为落个千夫所指,往大的看,这何尝不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特别是苹果不再“绿”,神秘的商业逻辑和社会责任逻辑相抵触的时候。早先多家企业发生正己烷中毒后,公众媒体和环保组织纷纷写信给乔布斯,但苹果一贯策略“不能确认也不能否认”,“不告诉大家是谁,做了什么”。此时坚守自己的神秘文化,无疑侵犯了全社会公正、平等、法治的价值信仰。
苹果可以为产品制定规则,但不能给国民、给社会制定规则。也许苹果可以辩解,酒是代工厂喝的——这真不是我干(杯)的!可是阿凡达的逻辑是“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所谓“环境责任株连”,就是把所有的利益和责任打包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符合社会正义的规则。带头大哥逃之夭夭,只让“一个Apple拿4美金”的小弟出头挨刀,不仅不正义,也破坏了中国人信奉的江湖规矩。
认错只是一小步。媒体报道,137名受害员工部分“不离职得不到公司的赔偿”。这可不是“青苹果乐园”的绿林好汉所为,为了劳工权益,阿凡达的切菜刀也不是吃素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29:56
超级细菌解救环境灾难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74次
2010年4月发生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引发了环境灾难,肇事方英国石油公司投入巨资,想尽各种办法清除油污。据称,目前墨西哥湾已有近80%的漏油被清理干净。不过,这份胜利背后有一种神奇的“吃油细菌”的功劳。美国《大众科学》杂志日前载文称,科学家们最近在墨西哥湾找到了几种细菌,它们能清理从气态碳氢化合物到液态油污在内的一系列污染物。
细菌与原油的立体战争
治理原油泄漏是个令人头痛的复杂工程,泄漏产生两大类污染:油污和气态碳氢化合物。前者能像“魔毯”一样铺满大片海面,甚至沿河流上溯,冲击河流三角洲以至内陆,威胁海鸟、鱼类、海藻等各种海洋生物的生存;后者虽然相对低调,但也不是省油的灯。气态碳氢化合物(烃类)如甲烷、乙烷、丙烷等产生数量很大,直接散发到空中,常规治理油污的办法无能为力。因此,治理原油泄漏的过程不啻于一场立体战争。
然而,这场立体战争中的重要角色——气态烃类通常处在被忽视的位置。例如此次原油泄漏中产生的大片油污是给世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大群海鸟在油污中溺死的图片让人触目惊心,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油污是最主要的泄漏产物。
这里存在一个误解,据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报道,甲烷是此次泄漏中产生量最大的污染物。甲烷以及相关的乙烷、丙烷等气体污染物,能严重扰乱海洋生态环境,甲烷逃逸到空气中还会加剧温室效应(甲烷对臭氧层的破坏力约为二氧化碳的20倍)。在气态烃类进攻下受伤最大的是微生物、海藻这些“小个子”。去年7月美国“科学新闻”网报道,从北极海床释放的大量甲烷可能造成缺氧死区、海洋酸化,并扰乱北部海洋广大地区的生态系统。
油污可以通过拦油栅栏、燃烧等方法处理,而气态烃就不那么容易对付了。它们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不容易收集。正当治理油污的技术人员束手无策之时,传来一个意外惊喜:美国研究人员报告说,这种来去无形的污染物几乎被全部消灭,而这一过程是自然完成的,治理方一分钱也没花。这一发现已经刊登在刚刚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30:08
这项研究主要是由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海洋学系教授约翰·科斯勒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海洋学研究所教授戴维·瓦伦丁合作完成的。他们的研究团队在油气渗漏期间及在油井井口封闭后对墨西哥湾海水进行勘测,结果发现,在爆炸之后的120天内,从油井释放出的几乎所有甲烷已全部被降解,这主要是因为原油泄漏后,嗜食甲烷的细菌经历了一波爆炸式生长。研究人员共对污染区的207个站点进行测量(细菌呼吸甲烷时氧含量会下降),甲烷和氧的分布数据、水样本基因测序数据,均支持了他们的结论。
研究人员当时估测,污染区的高甲烷含量至少会维持一年,但细菌吸收甲烷效率之高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结论是,甲烷在海洋深处的大规模自然释放会激起嗜甲烷细菌的猛烈阻击,这意味着海洋生态环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脆弱。在去年秋季的一项研究中,该小组报告了类似的测量结果:细菌在快速地消化着乙烷和丙烷,这些反应甚至出现在对甲烷的主要反应发生前。
强大细菌吃掉液态油污
嗜甲烷细菌粉碎了甲烷等烃类泄露物质进入大气的企图。这类细菌属于生物学中一类能呼吸烃类物质的细菌。它们在自然界较广泛地存在,使得人们不用费很大劲就能解决难缠的甲烷。可是在另一个战场,面对液态油污,情况就变得困难得多——一般细菌都没有分解液态油污特别是重油的能力。幸运的是,此次原油泄漏事件中,一种能吃液态石油的细菌如救世主般降临。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特里·哈茨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撰文称,一种新型的嗜油细菌正在帮助清洁墨西哥湾大量石油。研究人员在距泄漏地点大约9。6公里处发现了这种以碳为食的细菌,这种细菌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细菌吞噬石油的能力也非常强大,以至于每次科学家们回到实验室测试水样的时候,细菌都已经吃掉了所有的石油。
这种细菌吃石油的速度也相当可观。去年6月,研究人员在距离漏油点9。6公里的一个漏油密集区域发现,一种嗜油菌正在大量繁殖。这种细菌会降解并“吃掉”油污中的碳元素,它们的食油速度非常快,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灭海水样本中的石油。去年8月初,研究人员再次对该区域的海水进行分析,发现漏油已经消失,只剩下大量的嗜油菌。研究人员目前还无法确定墨西哥湾中的油污有多少是被这种嗜油菌清除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30:20
哈茨表示,新型的嗜油细菌属于γ-变形菌纲,与目前已知的嗜油细菌非常相近。它主要生活在水下,在其生长和分解石油的过程中,很少消耗氧气。DNA检测表明,这些细菌有着“加工石油”的基因。哈茨说,他们从来没有看到任何石油加工程序比这些细菌做得更好。研究人员正通过对这种细菌的研究来探索生物加工石油的前景。
石油是怎样被吃掉的
甲烷等气态烃由于分子量小、分子结构简单,很容易被嗜甲烷细菌捕获并消化。整个过程类似燃烧——气态烃在酶催化下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一过程可以一步完成。而细菌“吃”液态油污要复杂得多,它既不同于甲烷的消化过程,又不同于动物那样的吞掉然后消化、排泄的“五谷轮回”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大化小,小化无”的降解过程。
据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公布的资料,石油的降解过程是一种多级消化的复杂过程。油分子通过主动运输(物质进入细胞体内的一种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的形式进入细胞体内,为它提供能量与食物。与细胞组成类似,细菌由一层类似油脂的膜包裹着,称作磷脂。油分子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磷脂中,水分子间的吸引力又能对油分子产生挤压,从而加快了油分子的“弃水投磷脂”的过程。随后细菌开始了正式的“吃油”过程,内侧磷脂膜上的酶能促进油分子的氧化过程,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按照一般原理,相当一部分细菌都可以多快好省地“吃油”,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一般细菌运输油分子的过程中会存在缺陷,导致油分子特别是一些芳香烃(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在细菌体内氧化不完全,在第一次氧化过后,大部分油又重新回到环境中去。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初级氧化产物仍含有大量油分子,它们会通过细胞膜溜出去。要较彻底地吃掉石油,就必须有二级消化以及后面更次级的消化,这些过程使得吃油的过程十分复杂,只有极少一部分细菌能够很好地完成多级消化,这就使得能有效吃石油的细菌非常稀少,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中出现的强大吃油菌十分珍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30:33
先救妈妈我能挺住
时间:2014-12-25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岷山之南,白龙江边,一场强降雨不期而至。2010年8月7日24时左右,一股强大的泥石流如脱缰野马,嘶吼着冲进峡谷之中的舟曲县城,瞬间摧毁了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镇——舟曲。在舟曲救援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事迹,以及令人动容的镜头。
有这样一个故事:废墟里压着14岁男孩张新建和他47岁的母亲党巴金。营救全程中,身受重压的男孩强忍着剧痛鼓励、安慰母亲,还请求解放军先救母亲。温家宝总理喊话鼓励他们,他坚强地回应:“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
兰州军区某部于8月8日10时58分到达舟曲,立即搜寻生命迹象,抢救生还者。下午3时许他们来到了城关小学,在南侧战士们大声喊:“有人吗?”突然他们听到了轻微的呻吟声。他们发现有母子俩人被压在洞里,男孩侧卧着身子,身上压着一根大梁木,距离孩子一两米的地方,是个中年妇女,腿也被大梁木压着。
看到救援人员来了,男孩张新建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看到了生的希望。被压十多个小时,他被房梁砸伤了内脏,吐了一地的血,呼吸也非常困难,他曾几次昏死过去,可是他知道母亲几次说不想活了,坚持不住了,他便不停地鼓励母亲。他终于盼来了救援人员,于是他很有礼貌地,把救援战士尊敬地称为老师,他说:“老师,先救我妈妈。”
一营营长吴建林听了直想流泪,这孩子多么懂事啊,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没有惊慌,没有失措,于是营长只想早些救出他们母子俩,让他们少受苦。他赶紧率领战士们忙开了,战士们憋着一股劲,先是小心翼翼地清理上面的淤泥和石头,然后爬进狭小的洞口,用千斤顶将沉重的大梁木顶起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30:45
孩子的母亲脚已经被埋得失去了知觉,她看见孩子还吐了血,她知道孩子更严重,为了不耽误抢救孩子,于是她说:“不,先救孩子!再晚了可能手、脚都会失去。”
营长根据当时的地形情况、被压现状,决定由外到内,先救孩子。可是在救援的过程中,困难难以想像。泥石流中有很多大石头,而且多种泥沙、石子、石头像是经过搅拌一样,像混凝土一样坚硬。而且由于空间狭小,铁锹、铁镐又施展不开,官兵们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地刨,进展比较慢。母亲已经难以忍受疼痛,实在坚持不住时,母亲党巴金叫着:“给我把刀,我不活了。”
“妈妈你别着急,大家都在想办法。”男孩俨然一个大人。孩子知道,母亲为了哺养自己长大成人,吃了很多苦,自己还准备毕了业,有了工作好好地报答母亲呢。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男孩让战士们给他一把刀,他在里面帮着救援战士砍压在妈妈身上的大梁木,一下,两下,三下……他的坚强让在场的官兵潸然泪下。
战士们忙着救人,赶往灾区的总理温家宝一下飞机就来到了救灾现场。战士们突然看到了温总理,都非常激动,总理示意他们继续忙。总理简单了解了一下救灾现场的情况,有4个战士在洞里扒泥土掏石头,温总理听说下面有两个人,就蹲下身子,仔细向洞口内察看。洞里的战士喊:“把千斤顶给我一个”。旁边的战士连忙递上一个千斤顶,温总理接过来之后递进洞里。过了一会儿,温总理看到洞里的妇女在活动,连忙喊道:“你不要动,我们一定要把你救出来”。接着总理又说:“老乡,要坚持,子弟兵正在救你们。”男孩子听到这个声音非常熟悉,这曾经是在四川地震中听到过的声音,当他得知真的是温总理来了时,更是激动,可是由于内伤太重,他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一些,然后回答道:“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随后,温总理又往洞里递了一盒牛奶。
就这样,孩子的母亲咬着牙坚持着,男孩看到母亲有了信心,便做了一个“V”的手势。救援战士加快了抢救的速度,通过4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将男孩救了出来。当男孩从废墟中被扒出来时,他一直表现得很坚强,保持着微笑,还不忘向救援人员说:“谢谢!”两小时后,孩子的妈妈也被救了出来,被送到医院时,她已经休克,两腿肿得像充了气一样,腿部肌肉因严重挤压而大面积损伤。
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母亲党巴金终于苏醒过来,血压、心跳等生命体征也趋于正常。随后,她被直升机运往兰州军区总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医务人员全力抢救了8个小时,但男孩张新建由于内脏受损严重,他在母亲苏醒前已经离开了人世。
这个年仅14岁的少年简直是难以想像,母亲都对当时那么恶劣的环境处于绝望的状态,他应该更是害怕而且无助。况且身上一直压着重物,救出来时身体内脏严重受损,这样的痛苦绝对不亚于他母亲所承受的痛苦,可他为了支撑母亲的信心,撑到生命的最后。
男孩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他却留给我们这个世界太多太多。他的勇敢顽强与他身上涌现出来的传统美德!“总理,您放心,我能挺住。”、“老师,先救我妈妈。”这样如此坚强有力的话语,深深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一个14岁的男孩,在那一刻他成了生命中的巨人,他用自己的意志,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也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勇敢,什么是中国的好男儿!
让我们记住这位14岁好男儿的名字——张新建!孩子安息吧!你的母亲也一定能够兑现你的诺言:“我能挺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31:02
机器猫的爱情
时间:2014-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55次
但我毕竟是乡下来的柴火妞,我模仿不来那些浪漫,我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就算膨胀了爱意,那些伟大的爱也转换不成氢气……
一、只有他不喊我阿迪
我在食堂里稳稳当当地坐着,面前有一个空座位,放着我的书包。中午食堂人超级多,无数人端着餐盘在寻觅座位,看看我意味深长地笑笑然后绕开,似乎全校的人都知道我等的是谁。
楚言出现在食堂门口的时候,我便站起来拼命向他挥手,他身边的几个男生推推搡搡,快去啊,你的阿迪叫你呢!楚言红着脸反驳了几句,然后极不情愿地走过来。
他扫了一眼我桌上的红烧牛肉,然后拉过我面前的青菜豆腐,埋头稀里呼噜便吃完了,最后他擦擦唇边的豆腐渣说,你以后不要等我吃午饭。说完便离开,唉,一个人吃饱了还这么不开心,还有什么救呢?
他走了,闷闷地,目空一切地走了。
我跟在他后面跑,那你晚上要不要我帮你买好晚饭啊?
楚言皱着眉回头警告我,李小婉,我们好像并不是很熟呢。
也许,此刻他还不想和我熟,但有一天我们一定会亲密无间。
我叫李小婉,我不叫阿迪。就因为来到上海的我依然穿着家乡小镇的冒牌阿迪,我的代号就成了阿迪。
喂,阿迪,帮我拿下暖瓶。
嘿,阿迪,帮我递下本子。
言语里满是嘲笑的意味。
只有楚言叫我李小婉,他说,李小婉,左手拿叉子,右手拿刀,你看我怎么用就学我好吗?
那是老乡会那天,大家去吃牛排,我在出洋相,他们都惊讶地看着我,只有楚言没有笑,他耐心地教我使用刀叉,告诉我关于西餐的小常识。他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轻,像极了外国电影里中世纪的贵族。
就是那个瞬间,楚言的轮廓在我心底密密地扎了根,并且迅猛地成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