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1:45
添加剂时代的谨慎生活
时间:2014-12-22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食品的魔术
果胶、大豆多糖、柠檬酸钠、焦糖着色剂、山梨酸钾、碳酸氢钠、大豆磷脂……这些单调拗口的专业名词,代表着丰富的“感官享受”。次亚氯酸钠可以给切过的蔬菜杀菌,让蔬菜更鲜亮;加入苯甲酸钠可以让碳酸饮料保持新鲜口感;碳酸氢钠可以使曲奇饼干膨松可口;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能增加蛋糕和饮料的甜度;胭脂红可以让食物的颜色红亮诱人,如果改变它的pH值,又可以让它成为橙色的着色剂。工业时代,食品的美妙口感毫无例外地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现代食品工业就如同一个魔术师,利用各种食品添加剂,可以快速生产出看起来鲜亮、吃起来可口、保质期更长,而且更便宜的食品。在各种化学成分的作用下,美味看起来唾手可得。
对于加工食品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好处是明显的。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想像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
添加剂能降低制造商的成本,不需要高超的烹饪技术,就能够持续轻松地制作出品质划一、成本低廉的商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2:05
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也深深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能够轻松、便捷地吃一顿饭,全是添加剂的功劳。因为有了添加剂,我们才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轻易地填饱肚子。
一份火腿三明治大约使用20种以上的添加剂,包括:乳化剂、酵母粉、抗氧化剂(维生素C)、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磷酸盐(钠)、酪蛋白酸钠、增稠多糖类、发色剂(亚硝酸钠)、着色剂(类胡萝h素、胭脂红)、香料等。一份猪肉白菜的盒饭也含有20多种添加剂:调味料(氨基酸等)、pH调整剂、甘氨酸、增稠多糖类、焦糖色素、甘油脂肪酸酯、香料、酸味剂、山梨糖醇、壳聚糖、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
如果三餐都在外面解决,现代人一天的添加剂摄入量约为10克,大抵相当于一个人每天的盐的摄入量。不知不觉,每天摄入的添加剂就高达六七十种。
无害与健康
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双重推动下,现代食品工业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程度。2007年,全国的添加剂总产量高达524万吨,销售额529亿元。在这个背景下,食品安全与添加剂的使用息息相关。
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添加剂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添加剂的许可名单也在不断调整。比如作为面团调节剂,溴酸钾已有8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显示,过量使用溴酸钾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血液及肾脏,并可能致癌。中国在2005年7月开始禁止使用溴酸钾。
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存在潜在风险。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至今仍然没有得到详尽的研究。因此,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食品添加剂,仍然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对于解毒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儿童。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是基于无害的原则,但无害并不等于健康。比如在饮料中应用较多的果葡糖浆,就存在热量过多的问题。500毫升的饮料里,往往10%以上都是糖分。其中葡萄糖超过25克,果糖超过20克。不经意间,喝下一瓶(500毫升)饮料,就吸收了相当于50克砂糖的热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2:10
工业厨房之外,餐馆里情况也不容乐观。
2007年卫生部监督中心对全国23个省市的餐饮场所进行调查,一共涉及1440家各类餐厅。其中只有420家餐厅没有使用添加剂,有160家餐厅使用了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其中包括:酸性金黄、碱性品绿等工业染料,溴酸钾、硼砂等国家禁止使用的添加剂,以及工业碳酸氢钠、工业明矾、工业过氧化氢和工业香精等。更严重的是,一些非法添加物被用于食品生产,如用吊白块漂白、用苏丹红染色,这将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添加剂的超量使用和滥用则是公众健康无法回避的难题。除了政府监管外,公众苛刻的消费要求,也不断给添加剂的使用推波助澜。
从厨房出发
吃是人生大事。正是由于食品工业的发达,以及形形色色的添加剂,才使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高效和方便,随时买到想吃的东西。但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惟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回到厨房,回到家庭烹饪。
厨房里有各种调味料,包括酱油、砂糖、盐、醋等基本调味料。可能也有化学调味料谷氨酸钠(味精),此外像是添加剂的东西就是小苏打、发酵粉之类了。但是,在家里腌咸菜的时候,没有人会用防腐剂山梨酸,也不会用苯甲酸、增稠剂、胭脂红、亚硝酸钠和多聚磷酸盐。
购买的食物加工度越高,使用的添加剂也越多。从健康的角度看,家庭烹饪的好处,不仅是避免食品添加剂,新鲜食物可以提供最平衡的养分、最多的保健成分、最多的膳食纤维,还能提高免疫力。
如果一味追求方便、快捷,必然要牺牲一部分健康。因为,天然食物中的健康成分,很难在加工中完全保留;天然食物的美好特性,也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个基本事实。健康与美味未必能够完美统一,这也是食品的本质,现代人要心平气和地接受食品的天然特性,重视食品的自然品质,也就是接受食物的本来味道。
回到厨房,带给我们的并非只是身体的健康。有“食品添加剂之神”美誉的安部司说:“吃一顿饭很快,但我们必须告诉孩子,做饭要花多少工夫。希望大家明白,花工夫做出来的饭菜,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身体,还塑造了他们的心灵。”“吃是一种‘获得生命’的行为。我们获得了其他生命体的生命而生存下来,孩子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与尊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4:44
醉中人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代,有一位戏剧家汤马士·纳许,他把醉中人分成八个类别:第一种叫猴醉,又叫又唱歌又跳舞。第二种叫狮醉,投盘摔杯,如狮子吼叫,吹嘘可以和任何人比武打架。第三种叫猪醉,昏睡如猪,还说再来一杯吧。第四种叫羊醉,以智者自居,其实胡言乱语,如羊叫而不知所云。第五种叫哭醉,为了友情,为了理想抱负而哭泣,会对你说:“我剖开心肝给你看,我对你是赤胆忠心,你对我呢?”第六种叫真醉,不知自己已醉,还引颈自饮。第七种叫山羊醉,醉而好色,毛手毛脚。第八种叫狐醉,看他醉得东倒西歪,狡猾如狐,他一点也没醉。
哪一天你和一群酒肉朋友饮酒,请细心观察众酒鬼的表演,然后给他们一一归类,如有漏网之鱼,请你帮汤马士·纳许做一个修订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4:55
表达火气的方法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441次
这是安徒生在瑞士旅行时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天,他在旅馆门前拦了一辆马车,并告诉了马车夫目的地。马车载着他东转西绕,跑了好长时间。安徒生下车之后发现,不远处旅馆的屋顶赫然在目。原来,马车夫为了多赚些车费故意绕了路。
安徒生气坏了,不过他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问了马车夫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请问,您是瑞士人吗?”
“是的,我是瑞士人。”
“不,您不可能是瑞士人!我来自丹麦,在我们那里,人们十分了解瑞士,而且瑞士人以正直和勇敢而闻名。我本打算回到家乡以后向人们传达见到瑞士人的喜悦之情,不过,这么近的距离您却围着整座城绕了一圈儿,您不认为这种欺骗行为太过分了吗?我是听说瑞士人绝对不会欺骗他人才和您说这些的,我猜您一定不是瑞士人。”
听了安徒生的一番话,马车夫感到羞愧极了,他说:“先生,您不用竹钱了,不过我要对您说的是,瑞士人真的非常正直、勇敢。”
马车夫的表情充满了诚意和愧疚。后来,两人像一对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交谈了很长时间之后才各自离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5:06
浅浅地快乐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39次
日本作家多田洋七,小时候家里极贫穷。有一次,他到朋友家玩儿,看到万圣节时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很喜欢。朋友见他赞不绝口,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给了他。他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外婆说:“哦,很有意思。”晚上睡觉时他把西瓜面具放在枕边,打算第二天带到学校向同学们炫耀。可是,第二天早上醒来,他发现枕边的西瓜皮面具已经无影无踪了。这时,外婆笑嘻嘻地让他看看玻璃盘子,原来外婆已将它腌成瓜皮丝了,正等他起来美美地用早餐呢。多田笑了,心里泛起一阵快乐的涟漪。
尽管日子贫穷,但只要愿意,总能找到开心的事,找到一些浅浅的快乐。
记得我小时,妈妈摸着我的后颈说:“我家大儿子心窝塘不深。”言外之意,我心不贪。的确,我是个乐天派,是个容易知足的人,衣食不忧、温饱即可。
二十纪60年代初,我家7张嘴,4个孩子读书,全靠爸爸每月60元的工资,勉强糊口。记得我读初中时,每到开学,每学期9元的学费总不能按时交给班主任,往往要分成几次缴。这样,我便常常被老师喊到办公室询问,到底什么时候缴清?其实,我也说不清,只能支支吾吾,虚以应付。一天,妈妈不知从哪家借来几块钱,让我带到学校交给班主任。缴清学费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无债一身轻”的感觉,使我有一种浅浅的快乐。
那时,夏天能吃上西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炎炎酷暑,每每我从瓜果店前走过,看着五颜六色、生鲜滴脆的瓜果时,口水直在嘴里打转。那时,瓜贩会把西瓜切成块,小的5分钱一块,大的1角钱一块。但我总是身无分文,只能饱饱眼福,而且也不能久留,免得遭人白眼。
忽然,有一天傍晚,出差的爸爸回来了,他腋下夹着一只西瓜,不算大。我们一下子围了上来,巴不得立即宰杀,分了吃。爸爸说,别急,用冷水浸一会儿,会更清凉可口。约摸过了半个小时,爸爸把西瓜杀开,分成十来等分,让我们给左邻右舍送些去。然后我们再一拥而上,每人也只能吃上一块。即便如此,一种浅浅的快乐也让我们兴奋了一个晚上。
人的一生就该是这样的吧?学识要深,快乐应浅。就像几尾小鱼儿欢快地游动、嬉戏在一汪清清浅浅的小池塘里,不忧也不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5:17
免费冰水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81次
离开南达科他州的坏土地,天就黑了,我们必须在最近的一个镇上住宿。我喜欢美国的小镇,小而精致。美国人口刚及3亿,国土面积比中国稍微小一点,平原面积又大,分摊到人头上,每个人都是地主。反过来计算,把人头分摊到土地上,那很有可能千里无鸡鸣。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沿途城镇很少、规模又很小了。
镇子叫沃尔。1931年12月,这里只有326个人。70多年后,我一大早起来,在仅有的3条街上转了一圈,估计这地方的人口还是到不了4位数。在中国的平原上,随便找个村子就能把它比下去。但它看上去很有来头.小镇的宣传册上就这么说:本镇历史悠久。美国人很在乎这个,历史、底蕴、文化,恨不得任何一个角落都弄出点说头来。不过沃尔镇的确有个相当有意思的传统,那就是行人路过此地,喝冰水一概免费。
1936年,沃尔镇杂货店的老板泰德觉得生意做不下去了。前往坏土地和黄石公园等地的游人和过路客都不愿停下来买东西,本地的农民生活又拮据.恨不得把嘴扎起来,所以该店门可罗雀。眼看着营业额渐趋为零,泰德急得嘴上直冒泡。尤其这一年夏天,天还热得要死,孤寂的大太阳让泰德有点绝望,考虑是不是该关门大吉了。
7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个被过往车辆吵得睡不着的伙计对泰德抱怨说,老板,你知道这帮人为什么开着车从我们店前没命地跑过吗?他们急着找点冰水降温解渴。然后伙计说,咱们现在有冰也有水.为什么不搞个牌子挂到高速路口,写上:下一个街角拐弯……沃尔镇杂货店,有汽水、啤酒……还有免费的冰水。
泰德死马当活马医,试了一下,果然奏效。人气七来了.生意就好做了,再说谁好意思只闷头喝水不买点东两。小店的“GDP”就像坐了火箭,噌噌地往上蹿。老板尝到了甜头,生意越做越大,就把提供“免费冰水”作为传统坚持了下来,接着普及到了整个沃尔镇。所以这地方很小,客流量却越来越大——免费的东西总是让人向往。我们到达时,南来北往的车已经停了不少,可见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里的生意一直很好。
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古老的沃尔杂货店吃早餐。那里已经不再是一个店,而是扩大成了一个繁华的市场,很多家店铺在里面营业,吃喝玩乐都有,还有一个窄窄的小教堂,不到两张长条凳的宽度。小教堂里光线充足,庄重安详,空着的长条凳,等数钱数累了的人们坐下来,听候上帝指引。
从门外还能看出1936年的模样,当年印第安人拴马的桩子还在,但里面显然已经是新世纪了,先进、时髦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众多“中国造”的小商品,足够全球化。岁月流逝,现在,美国绝大多数餐馆里冰水都免费,不知道这一传统跟这家店是否有渊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沃尔镇已经成了标本、传奇和文化。对很多旅行者来说,他们绕道来此未必是为了打尖或住宿,可能仅仅是想看一看,喝冰水不要钱的地方到底是啥样。市场里的老板们,半夜醒来想起开创出新的营销策略的前老板泰德和他的睡不着觉的伙计,应该会屡屡心怀感激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5:34
植物互相也“说话”
时间:2014-12-21 作者:未详 点击:199次
英国王储查尔斯认为植物能听懂人的话,还因透露自己常与植物聊天遭人讥笑。如今,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之间也会“说话”,它们交流能力远高于人们想像。
发警告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昆虫学家理查德·卡尔班和日本京都大学的盐尻香织研究发现,植物通过向空气中释放化学信息与周围“同伴”交流,内容包括提醒“同伴”害虫入侵的警示,或是“讨论”周围出现的蜜蜂等传粉昆虫等。
卡尔班等人从北美洲较为常见的三齿蒿上截取了30根插条,把插条分别种在塑料罐里,然后把塑料罐摆放在三齿蒿母体附近或是较远处的对照组附近。
研究人员这种对植物的人为损伤,类似于蝗虫或其他食草动物。他们观察发现,当三齿蒿的叶子受损后会“夹起”叶子,它附近的“同伴”也会夹起叶子,表明收到“警告”并启动防御系统,而较远处的“同伴”则不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提示最多可持续3天。
与此同时,与“邻居”根部有接触但空气被隔断的实验植物,没有出现上述表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6:07
超想像
卡尔班在研究报告中说:“这项研究表明,植物完成更复杂行为的能力超过人们的想像。”
研究报告发表在最新_期《生态学通讯》上。
尽管实验现在处于早期阶段,科学家猜测,植物间的这种“交流”通过释放挥发性物质实现,其中的化学信息或许包含多种意义,如阻止食草动物、提醒“同伴”长成食草动物不易吃的形状等等。
英国《每日电讯报》22日援引卡尔班的话说:“植物能对包含多重信息的复杂提示作出反应。植物在自己的小环境中不仅会对来自可信赖‘同伴’的提示作出反应,还能向其他植物或有机体。如传粉昆虫、播种昆虫、食草动物、食草动物的天敌等发出提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7-10 11:56:15
懂人话
植物的神奇还不止于此。英国科学家今年4月在位于萨里郡的皇家园艺学会威斯利花园展开实验,给10株番茄植株听不同人的声音录音。
研究人员让番茄植株日夜不停地用耳机“听”录音。耳机被固定在种植容器上靠近植株根部的位置。研究人员认为,植物的根比叶更能聚拢声音,在根部播放声音还可以避免相邻两株“听”录音的番茄互相干扰。
作为对照,研究人员还在同一温室里种了2株不“听”录音的番茄植株。
研究人员记录下番茄植株在“听”录音之前、过程中和“听”后的各项生长数据。一个月后,他们发现,“听”女声录音的番茄植株比“听”男声录音的植株平均高2.5厘米。“听”男声录音的番茄植株长势差别较大,有的甚至不如没“听”录音的对照组高。
长势最好的番茄植株“听”的是悦耳女声,录制者是查尔斯·达尔文的后代莎拉·达尔文。她朗读的是《物种起源》中的一段文字。这株番茄比长势最好的“听”男声录音的番茄高出5厘米,比第二名植株高出1厘米。
威斯利花园主管科林·克罗斯比说:“我们尚不清楚其中原因。这或许是因为不同声音声波不同,对植物的影响也不相同。对植物生长而言,声波就像雨水或阳光一样,是重要环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