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4年10月22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4:57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数智化创新工作平台让工会服务始终在职工群众身边

我们相信,随着工会数智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职工群众的模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定能精准掌握职工群众诉求,更好地开展服务、更加凝聚人心,并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工会力量。

“真是太方便了!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参与到工会的各种活动中,这工会的服务,真是越来越‘香’了!”日前,在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刘文涛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手机上的“职工普惠”APP,通过该APP的网上服务大厅企业频道,他参与了“普法强基在行动·和谐劳动谱新篇”成都市总工会普法有奖答题活动。(10月19日 中工网)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近年来,各地各级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抓手,大力推进数智化工会建设,不断优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广大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职工利益无小事,这要求各级工会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从源头上提升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今年以来,成都市总工会就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559”工作部署要求,加强工会数智化建设顶层设计,采用“多端同源”的部署策略,结合全域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一个覆盖工会各层级、全链路的数智化工会工作体系,让工会数智化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百万职工。同时,在工会数智化创新工作平台产(企)业频道建设中,紧紧围绕“企业职工需要什么、产(企)业得到什么、工会要做什么”的目标导向,通过实地蹲点调研与研讨,最终形成了以突出“涨知识、展风采、参赛事、享普惠、 玩活动、提需求”6大主题页面功能分区为主要方向的产(企)业频道架构。如今,职工们不仅可以观看工匠课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可以参加特色普惠活动。此外,在“提需求”板块,职工们可以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实现真正的互动与沟通。

实践证明,这一架构不仅满足了职工多样化的需求,还促进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凝聚了产(企)业的发展活力。正如成都市总工会二级巡视员刘斌所说:“数智化创新工作平台的建设,是工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提升服务职工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平台,工会服务真正做到了‘建在职工群众身边’,让职工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工会的关怀和温暖。”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工会保持先进的不竭动力。时代在进步,工会既要保持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载体,才能满足职工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各级工会组织的职责,也是维护职工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目前,成都市总工会正借助数智化创新工作平台,筹划在产(企)业频道推出“出行畅游季系列活动”,并结合第三届成都市总工会联系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工”益创投工作,向企业定点投放职工心理健康服务,通过线上惠及职工、线下联动区(市)县工会与企业工会,搭建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会服务场景,切实让更多的职工会员感受到工会“娘家人”时时在线、事事关心的温暖。

我们常说,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相信,随着工会数智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职工群众的模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定能更精准掌握职工群众诉求,更好地开展服务、更加凝聚人心,并把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工会力量。(王小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5:07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滚动档案造假容不得半点姑息

“自己为了当官发财伪造假学历,大肆收取所谓的‘感谢费’,沉迷于娱乐场所狂欢,这些丑陋行径实在难以启齿,更是令人唾弃……”日前,四川省纪委监委披露了四川省宝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沈雷严重违纪违法案相关情况。如今,沈雷通过学历造假给自己带来的虚假“风光”已全然褪去,留下的只有悔恨和自责。

档案记载着干部本人的基本信息、工作履历等,是党员干部成长轨迹的历史凭证,也是组织考察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如果在档案上造假,向组织提交假学历、假证明、假履历,从小的方面说,是个人道德品质出了问题,缺乏做人诚信;从大的层面讲,是漠视党规党纪,对党不忠诚、不老实。

干部档案造假本身就违反党的组织纪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不如实填报个人档案资料,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第三款规定,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第八十六条规定,在干部、职工的录用、考核、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荣誉表彰,授予学术称号和征兵、安置退役军人等工作中,隐瞒、歪曲事实真相,或者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为本人或者其他人谋取利益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弄虚作假,骗取职务、职级、职称、待遇、资格、学历、学位、荣誉、称号或者其他利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做到襟怀坦白,对党忠诚。现实中,个别党员干部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在“三龄两历一身份”上篡改造假、欺骗组织,其根源是对党不忠、心中无戒,想方设法找漏洞、走捷径,攫取名利,目的是为个人“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这样的造假者不可能成为好干部,他们的初心使命绝非为民服务,更不会为民谋利,面对各种“糖衣炮弹”和“围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难免的。沈雷就是典型的例子,他利用学历造假钻了管理的漏洞,一时骗得组织信任。入职不到一个月,就开始大肆收受“红包”,最后更是来者不拒。再比如,“假干部”苟于洋从一般工作人员一路当到四川省平昌县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是造假让他一步步走上了投机钻营、边升边腐的道路。

歪风不整,邪气必行。档案造假容不得半点姑息。要严格档案审核标准,严把档案材料入口,特别要加强对新收集档案的审核力度,在档案收集、鉴定、保管、利用过程中不徇私情、不走捷径,对疑点数据信息及时进行核实处理,不给档案造假提供任何“方便之门”。同时,加大对档案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一经查实,必须严厉惩处。(孙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5:1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学校食堂“臭肉”事件不能止于免职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0月19日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上反映的官渡区长丰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经联合调查组调查,该批次鲜猪肉片判定为不合格,确因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学校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审查及管理不到位,已对学校、涉事企业、相关责任单位和干部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食品安全无小事,学校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次“臭肉”事件不仅暴露了学校食堂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更触动了公众对于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的敏感神经。尽管当地政府部门已迅速介入调查,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免职、涉事承包企业被罚没等处置,但与“臭肉”事件的恶劣社会影响相比,还远远不够,不能止于此。

涉事学校是当地的知名民办学校且学费不菲,可却连最基本的饮食问题都未能把好关。“臭肉”事件表面看是因运输和存储不当所致,实则反映出学校漠视学生身体健康,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安全防线失守。

当前,许多学校食堂都采用了承包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的运营压力,但也带来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隐患。承包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忽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甚至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因此,应加强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其经营资质和管理水平,对于存在不良记录、安全隐患的企业,应及时予以清退,纳入“黑名单”。

让学生吃得健康,餐食安全放心,是最基本的办学原则,也是学校食堂的安全底线,不容有任何闪失。因此,需要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学校食堂实施最严格、全面的监管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立起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落实留样、抽检制度,确保在出现问题时,迅速追溯到源头并进行处置。从法律层面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惩处力度,对于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依法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容不得半点含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实的工作作风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实,不能有丝毫糊弄。合力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才能让孩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才能消除家长的忧虑和担心。(江德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5:28 | 查看全部
原标题: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

从“鼠头鸭脖”到“发霉蛋糕”,再到近日的“臭肉风波”,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也为全社会敲响警钟,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须臾不可放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于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校园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牵动着千家万户最敏感的神经,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共治,并于2019年出台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校园食品安全形势得到稳步提升。尽管如此,校园食品安全阵地仍屡有失守,与广大群众和师生家长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必须“严”字当头。要坚持源头严防,把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口,确保食材原料新鲜、安全、可追溯;要坚持过程严管,加快智慧赋能,持续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发挥好学校“膳委会”“校长陪餐”等监督效能;要坚持违法严惩,对敢于触碰食品安全底线的行为零容忍、下重拳。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围绕承包、采购、贮存、加工、配送等关键环节,只有压实“责任链”、提高“透明度”,才能守牢“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大于天。学校食堂、集中配餐都是民生工程、良心工程,要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下大力气将学校食堂打造成为管理最严格、饮食最安全的地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营养。(陈力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5:44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在个别小区里,随意堆放着居民的装修垃圾;一些闲置的空地上砖瓦、泥浆等建筑垃圾充斥其中。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资源被不断消耗并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建筑垃圾就是其中的典型。

城市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垃圾应该如何处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印发《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升建筑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建立城市建筑垃圾治理体系,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到2030年,基本形成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以上,建筑垃圾年产生量超过30亿吨,作为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高效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选择填埋和焚烧等传统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对建筑垃圾处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相关管理,推动技术进步,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有用资源,有效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常识人尽皆知,建筑垃圾亦是如此。建筑垃圾中的废旧钢材、混凝土碎块、废旧木材等可回收材料,经过处理加工后重新成为建筑、道路等领域的原材料,减少了对原生资源的开采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有研究表明,每利用1亿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标砖240亿块、混合料3500万吨,减少占地万余亩,节煤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0万吨,新增产值85亿元。

建筑垃圾治理利用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既关系到市容环境面貌,也关系到民生感受。应健全并实施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制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处置中心,做好建筑垃圾处置工作。要明确分类收集、运输、中转、分拣、利用等要求。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培育一批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龙头企业。还要通过先进的科技、科学的方式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处理。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赋能手段,进一步提高全省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建筑垃圾治理利用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事关多个主体。相关地区和部门应疏堵结合,引导得当,既要重当前也要谋长远,通过制定科学的分类收集利用计划,开展高效的再生处理工作以及选择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将建筑垃圾转化为有价值的再生资源,从而实现变废为宝。(王立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6:0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英雄之光照亮时代、温暖你我



监制:李蔚红 陈俊旺 查昭
策划:王焱尧 伍佳佳 王舒娴
视频:金康 刘雄 黎安琪 余佳玉
编审:吴康安 邱玲鹏 方田 郭金富 詹蔷 周光洁
设计:李砚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6:20 | 查看全部
【图说】
原标题:歧义

李法明/图 陈曦/文
据湖北广电报道,近日有武汉市民在网上发文称,当前武汉公交到站提示语“下车请走好”中的“走好”一词在此语境下为误用,希望进行校核与修正。该市公交集团工作人员称,接到市民反映后正在进行研究,并计划替换一个更为明确、不带歧义的提示语。
“开门请当心,下车请走好”——这一提示语在当地已沿用多年,或许有人觉得这位市民过于敏感了,但在汉语语境里,“走好”既表示提醒与关心,也常被用于哀悼逝者。下车时被嘱咐“走好”,年轻人可能只觉得有歧义,但一些老年人则可能会产生心理不适,感觉不吉利。时下,情绪价值日益被重视,公共服务不妨多些对细节的关注和完善。公交车是为公众服务的,选用提示语时也应兼顾文化意涵和公众情感。如今涉事单位表示会“研究替换”,这既是对所有乘客的尊重,也体现了公共服务提供者从善如流的胸襟。倘若能将“走好”改为“慢行”等词语,既能表达善意的提醒,也避免了引发歧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6:36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抓到“野猪”免费带走?景区吸睛莫跑偏

孔德淇

游客在景区猎场徒手抓“野猪”“野兔”“山鸡”,抓到还可以现场加工或免费带走——据10月19日新华社报道,近日,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一景区“徒手逮猎”旅游项目引发质疑。涉事景区回应称,视频中所谓“野猪”实为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品种,“野兔”“山鸡”则分别为人工饲养的比利时兔、环颈雉。

景区为增加游客体验感,结合当地群众狩猎、杀年猪习俗开发上述旅游项目,看似有一定的文化考量,实际却存在诸多问题。

在法律和安全层面,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在内的野生动物,旨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景区推出的“逮猎”活动,明显违背了这一立法初衷。此外,在“逮猎”过程中,如果动物逃脱并对周边环境或他人造成损害,景区则需承担相应责任。而且,这些动物在放养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病毒、微生物,游客自行带走处理,会有不小的健康风险。对此,当地文旅局已回应称将协同相关部门对该项目的安全性,以及检疫、宰杀的规范性进一步监管。

在价值导向方面,“逮猎”活动也与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味陋习的价值观背道而驰。旅游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其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传播文化和观念的使命。上述景区的雷人项目,或将向游客特别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传递不良价值观,使其对野生动物保护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影响其日后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行为选择。

随着消费者对旅行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加,近来一些景区纷纷推出新奇旅游项目以吸引游客眼球。然而,热闹的表象之下,我们仍需要一些“冷思考”,为了一时的“博出位”、引流量而搞“逮猎”、弄“野猪”之类的噱头,最终只会适得其反,倒不如静下心来,找寻差异、挖掘特色,在展现文化内涵上多下功夫。

更重要的是,即使引来了流量,也须以合法、安全、正确的方式接住。这也提醒景区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充分考虑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只有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避免陷入短期逐利的陷阱,才有可能打造出既有吸引力又安全可靠、既充满创意又符合法律规范的产品和服务,稳稳接住爆火之后带来的“泼天富贵”,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各地在文旅发展上持续表现出“拼”和“卷”的劲头,但具体到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上,景区应取法有道。关注热度固然重要,但热度上来后景区也要善于利用和转化,尤其要防止剑走偏锋。须知,游客真正期待的,是优质的产品、周到的服务以及良好的互动,而非蹭一时热度的博眼球。“蹭热点”的实质是“赢人心”,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精准找到创新与发展的契合点,推动旅游产业朝着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用网友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呈现,如此方能持续出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7:4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期待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步伐再快些

丰收

据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推文显示,近日一名来自黑龙江绥化的网民反映:看病难问题还是存在,知名医院的检查几天排不上号,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医院相互不认,拷贝出来的检查结果各个医院都不给看,资源浪费严重,建议检查结果应该全国互联互通。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出了回复。

患者到医院就医,通常要先检查再诊断后开处方,在检查环节,患者付出了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但换一家医院却不承认检查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努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如北京出台了《北京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

然而,上述黑龙江绥化网民却反映医院检查结果互不相认,从其说法推断,主要是知名医院不认可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现实中,不少患者到异地知名医院求医,如果其在家乡医院的检查结果得不到互认,不仅耽搁治疗,还会产生额外的住宿或住院等成本,此前的检查结果也白白浪费。上述网民建议检查结果应全国互联互通的建议,代表了不少患者的心声。对此,国家卫健委回复称根据国家一系列文件要求,该委持续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

事实上,不少地方已经实现了省内或市内医院检查结果互认,甚至是大区域内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以北京为例,截至上个月,已有41家医院完成检查互认业务上线,37家医院完成检验互认业务上线。到年底,北京140家医疗机构间可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此外,京津冀鲁部分医院检验结果也已实现互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国家卫健委也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其目标任务中,就包括到2025年底,全国所有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相信彼时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患者跨地区就医有望不再重复检查,极大减轻就医负担。

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层面实现互联互通,在未来将不是难事,怕就怕一些医院存在小心思,私下里搞变相抵制。比如,不排除一些医院会以他院检查结果不清晰或并非最新等为由,要求患者重新检查,通过重新检查为医院带来利润收入。推行检查结果全国互通互认后,势必对医院检查检验收入造成影响,如何改革相关机制,切实增强医院特别是知名医院互认检查检验结果的意愿,是接下来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期待这一问题尽快迎来有效解决方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0-22 14:38:21 | 查看全部
原标题:查处违法招聘案件,为良好就业环境保驾护航

老鹰

某公司因在招聘信息中备注“XX地已满”“XX、XX地免”等字样,被人社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罚款5000元……据10月20日新华社报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期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区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了一批虚假招聘、就业歧视、高薪诱骗等违法案件,并于10月18日公开发布,释放出强监管、促就业的明确信号。

人社部、中央网信办今年8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的通知》,聚焦虚假招聘、泄露求职者个人信息、就业歧视、违规收费等突出问题,针对性提出管理措施,保障劳动者权益,为就业创造良好环境。专项整治集中查处一批违法招聘案件,再次表明人社部门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坚定决心。从查处类型看,培训就业变高额借贷、虚假招聘藏陷阱、歧视性招聘损害就业公平等五种现象,是当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主要方式。

事实上,这些违法行为并不“新鲜”,此前就被有关部门和媒体多次发出提示,此次查处并公示的违法招聘案件细节满满、惩戒手段明晰,对有关各方可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首先,警示招聘单位严守规矩,别以违法侵权方式获利。在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可能被查处,相关单位和人员势必付出沉重代价。

其次,提醒劳动者避坑。虚假招聘之所以存在,原因之一是部分劳动者没能仔细甄别招聘信息,因此人社部门公布案情和查处情况,也有提高劳动者避坑意识和能力的用意。

其三,提醒各地人社部门加强执法。此次专项整治是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区开展的行动,这其实也是为各地打了个样,引导其积极吸收相关经验做法,加强执法环节的震慑力,让辖区企业恪守劳动法律法规,不敢、不想、不能违法。

就业是最大民生。劳动者能否顺利、安全就业,既取决于自身是否具备权利意识,也取决于企业招聘是否规范,还取决于行政执法是否到位。希望有关各方都读懂这些违法案例所释放的信号,共同对侵权乱象说“不”,为良好的就业环境保驾护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