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车辉

近日,荣耀(HONOR)举办新品发布会,轻薄折叠旗舰新品荣耀MagicV5以及荣耀MagicV5及荣耀MagicPad3、荣耀MagicBookART142025、荣耀手表5Ultra、荣耀Earbuds开放式耳机等最新AI终端生态产品亮相。

荣耀CEO李健现场发布新品,李健表示:“这次发布的荣耀AI全家桶,是荣耀用百分之百真心,为大家打造的匠心之作。”

本次发布会荣耀带来的AI终端生态家族的全家桶旗舰新品:荣耀MagicBookArt142025上线一语智控功能,首销国补优惠价6799.2元起;荣耀平板MagicPad3,首销国补优惠价2549.15元起;钛合金蓝宝石高端旗舰手表荣耀手表5Ultra首销国补优惠价1699.2元起,荣耀MagicV5用户专享优惠价1529.2元起;荣耀Earbuds开放式耳机支持AI翻译,首销国补优惠价594.15元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通讯员 高洪波 齐浩彤

7月7日,记者从吉林石化化肥厂获悉,源于动力装置3号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该厂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近150吨、二氧化硫近100吨。

该厂动力装置3号锅炉于2008年建成投运,按照原来的设计,锅炉烟气处理采用半干法脱硫工艺,已不适应当前国家环保减排要求。2024年12月,该厂启动相应改造项目,通过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可实现脱硫率99%以上,使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的排放浓度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厂克服作业空间狭小、登高动火作业多、“生产建设双线并行”等困难,与施工单位通力协作,用时190天完成项目改造。今年6月30日,该改造项目正式投入运行,经过72小时性能验收,各项指标全部优于设计值,二氧化硫达到2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达到32毫克/立方米、粉尘达到7毫克/立方米,比设计值分别降低34%、36%、30%。

改造后的3号锅炉烟气各项排放指标优于设计值,改造取得圆满成功。

“这一改造项目的建成投产,可有效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接下来,我们将高标准完成1号和2号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提高企业绿色发展水平,夯实工厂可持续发展基础。”该厂副厂长马付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余嘉熙 通讯员 张雅露

7月4日,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消费金融”)宣布,旗下大额消费信贷产品“柚卡”正式升级更名为“中原提钱花”。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拉动内需增长。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原消费金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通过品牌升级进一步强化自身服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使命。

此次品牌升级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辨识度,进一步强化“中原”母品牌的市场认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升级仅涉及产品名称调整,“中原提钱花”APP的产品功能、费率、权益及相关服务流程均保持不变,既有的合同文本效力及用户权利义务不受任何影响。

据悉,自2016年成立以来,中原消费金融便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服务,经过多年深耕,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旗下两大核心产品——中原消费金融APP及柚卡APP,精准覆盖差异化客群的金融需求。其中,“中原消费金融APP”为用户提供小额、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全方位覆盖“衣、食、住、行、用”等日常消费场景;“柚卡APP”则依托专属客户经理模式,为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提供更高额度的消费金融支持。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柚卡产品提供5万元至20万元的贷款额度,最长可分期3年。与纯线上产品相比,柚卡具有三大优势:额度更高、期限更长、利率更优惠。该产品采用“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创新模式:用户通过线上完成注册申请后,由专业客户经理提供线下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大额消费信贷解决方案。同时,柚卡坚持“直营模式,无中间差价”的服务理念,通过线下直营团队直接触达客户,有效降低中间成本,让利消费者。

中原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柚卡”品牌名称因地域文化差异,在川渝等地区展业时曾引发用户认知偏差,增加了客户经理的解释成本。此次品牌升级为“中原提钱花”,实现了三重提升:一是依托中原银行母品牌及持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背书,显著增强用户信任度;二是采用更直观的产品命名,有效降低用户记忆成本;三是充分借力“提钱花”品牌的自然搜索流量,大幅降低获客成本。这一品牌升级实现了产品认知度与营销效率的双重优化。

品牌升级后的“中原提钱花”,依托中原银行母品牌及持牌金融机构的公信力背书,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信任,从而引导更多资金流入消费市场。其更直观的产品命名和更低的获客成本,有助于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让更多新市民与小微个体工商户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服务。这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还能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5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迪拜7月7日电 (记者管克江、任皓宇)利雅得消息:近日,由中国港湾承建、中交四航局负责施工的沙特吉赞工业城海水冷却项目完成3.5米直径高密度聚乙烯管道在无掩护海域的出运安装,标志着世界上直径最大的柔性管道安装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陈琪 谢旭辉

日前,中铁四局津潍高铁站前七标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滨东黄河特大桥关键性控制工程——跨滨沾联络线56#框架墩钢横梁成功完成吊装,为后续架梁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吊装的钢横梁长22.8米、宽2.8米、高3.2米,整体起吊重量达150.2吨。钢横梁在工厂完成整体制作后,运输至现场,采用400吨履带吊进行精准吊装作业。

该吊装作业位于济南局管段内营业线上,属于安全风险极高的三级施工,作业时间精确到分钟。为确保万无一失,项目团队进行了周密的前期调查和方案比选论证,施工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论证和济南局严格审查。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协作,技术人员全程把控,确保了吊装安全高效完成。

中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站前七标项目,线路西起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经秦皇台乡,进入东营市,终至利津县北宋镇冯家村,全长31.792公里,穿越2市2区县5个乡镇。滨东黄河特大桥在DK227+694.95处创新采用门式墩+钢横梁结构跨越沾滨联络线。

据悉,津潍高铁是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线路北起天津滨海站,南接济青高铁潍坊北站,新建正线348.258公里。项目建成对完善区域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及落实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6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在轮船零部件的焊接车间,机器人“目光”如炬,不仅能够自行读懂图纸,操作时还能自主实现0.1毫米级别的焊缝精度;广袤沙漠中,安装光伏发电板的机器人履带飞驰,单机日安装量是传统人工团队的6倍……这些宛如科幻电影一般的画面,在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三元控制技术支持下变成现实。

智昌科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成立以来,实现了从机器人运动控制器到服务于装备、产线、工厂的三元控制系统的战略升级,从机器人操作系统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迭代。”智昌科技董事长甘中学说,“在智昌,科技带动的转型从不是冰冷的机器替代,而是通过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更高效、更绿色、更人性化的制造新生态。”

自主研发

在甘中学的办公室里,一张合照引人注目。照片里,甘中学站在中间,双手各挽着一款人形机器人。

“左边是超精细的医疗机器人,右边是全国首个双臂协同机器人。”甘中学说,这两款机器人是智昌科技成立不到一年接连推出的两款尖端产品。

工业机器人作为从制造到智造的关键基础设施,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智昌科技以自主研发的全系列工业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为智能执行终端,结合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三元智能控制器,构建集群式网络化的“泛机器人”生态,实现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深度融合,为船舶、机械制造、钢铁冶金、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智昌科技作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特色平台,助力8000多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这些企业的生产线赋予智能“大脑”,助力其开展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持续优化,在生产、运维、质量和工艺等场景提升数字化决策能力,实现企业运营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智能分析,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智能制造的核心环节。

自成立以来,智昌科技的年度研发费用投入始终不低于全年营业收入的11%。通过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攻克核心技术,智昌科技成功研发出“工业大脑”——智昌匠心工业大模型平台。该平台以三元控制系统为核心,融合了AI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供、研、产、管、销、服”等工业核心场景,能够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客户应用公司的解决方案后,降本、提质、增效一体化成果转化效益显著。”智昌科技副总经理王丽说,比如,在汽车领域,实现减员70%、减废5%、节能0.5%;在家具领域,通过产业链协同将交货周期从平均40天缩短至12天,产能提升10%,减员70%;在能源领域,实现综合节能15%,减少运维人员40%。

加速迭代

当前,机器人正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速拓展。智昌科技秉持“技术自主+场景适配”的研发思路,开发超10类机器人应用场景,效率大幅提升。

在智昌科技的展厅内,一款柔性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AIX艾克斯”引人注目。“这款机器人是我们新推出的产品,由40人研发团队历时1年研发成功。”王丽介绍。

“移动到装配工位。”随着工作人员说出指令,机器人便进入工作状态,稳稳移动到操作台前面,举起银灰色机械臂,精准悬停在操作台上方。

在接到“开始作业”的指令后,机器人双臂协同开始熟练作业,在金属碰撞声与电子提示音交织中,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具身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发展领域。”王丽告诉记者,“可以简单理解为,让机器人在真实的物理环境下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完成从‘工具’到‘思考者’的蜕变。”

“AIX艾克斯”所搭载的柔性制造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是业内首个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全链路自主进化的工业级解决方案。“其核心搭载公司自主研发的感算控一体化AI控制器,突破了数据处理加载速度慢、算力不足、响应控制滞后三大行业技术难点。”王丽介绍,基于这款控制器,“AIX艾克斯”的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别,并且与同类产品相比整体能耗降低40%左右。

“要想更好地应用于工业和服务业,机器人需要变得更加‘心灵手巧’。为此,我们将对机器人产品进行不断升级,比如,加装轮轴底盘增强灵动性,加装导轨拓展适应性等,使其能够满足复杂动作和精细操作的需要。”王丽说。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智昌科技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机器人解决方案。面向工业领域研发出双臂穿线机器人,可通过视觉协同技术实现钢帘线全自动生产;面向实验室场景打造出智能工作站,能够以高精度完成高危试剂操作,推动实验流程自动化与标准化;面向医疗领域创新的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结合影像导航与双机械臂协同,突破柔性器械亚毫米级精准操控,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59个注册商标、323个软件著作权证书、240多个发明专利。”王丽告诉记者,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公司将深度融合智能体技术,构建集群自主协作系统,并强化具身智能的泛化能力,以应对柔性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高变动的核心挑战。

聚落成群

依托强大的科研能力与产业化成果,智昌科技正在形成日益强劲的创新“磁场”,不仅重塑着本地产业生态,也吸引着全球合作伙伴。

冰冷坚硬的机器手能够温柔地采摘葡萄吗?2023年,一款由余姚本地9家机器人龙头企业协同设计制造、全国首款“眼脑手脚”一体化机器人正式亮相。其中,舜宇光学为它装上了“智慧眼”,帮助它“看清”葡萄是否成熟可摘;智昌科技研发的控制大脑负责调配采摘力度,不损伤果皮……这款机器人80%的本体及核心部件都由余姚企业制造,成为余姚机器人产业全链式发展的缩影。

如今,以智昌科技为核心,余姚已成功集聚起一条覆盖143家企业的机器人产业链,其中包括36家规模以上企业。这条产业链贯通上游机器人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聚落成群”的产业生态蝶变,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创新磁场效应不断显现。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智昌科技覆盖多个应用领域的“机器人天团”吸引了众多目光,与中东欧多家制造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塞尔维亚某企业CEO了解到智昌科技工业AI机器人具备的高精度柔性装配能力,计划派遣技术团队赴企业考察,进一步探讨定制化机器人集成方案;波黑某高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提出采购智昌科技支气管镜手术机器人的需求,拟将其用于教学及科研演示,推动医疗器械研发人才培养,双方已启动技术参数对接……“国际合作伙伴的认可,印证了我们以自主核心技术推动中国智造走向全球产业升级的战略路径。”王丽表示。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的进一步融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智慧动能。”甘中学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6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菌种研发微信群里,灵芝菌包培育试验的最新数据不断更新;制棒车间里,食用菌制棒实现全程自动化,日产量突破2万棒;工厂化智能出菇车间里,一批批白灵菇正在装车……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的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国内规模较大的白灵菇工厂化生产基地。2024年,公司食用菌产值达1.6亿元。

“成功了!野生花脸香蘑驯化成功了!”近日,世纪香董事长李彦增的手机里弹出一条微信消息——河南城建学院兆合菌源团队与公司合作开展的伏牛山野生花脸香蘑驯化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野生花脸香蘑实现了在人工环境下的稳定生长。

伏牛山作为河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野生菌菇资源。其中,野生花脸香蘑是一种兼具颜值与高营养价值的珍稀食用菌,但采摘期只有一个月。为破解这一难题,世纪香与河南城建学院兆合菌源团队展开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和反复试验,最终实现该菌种的驯化。

“此次驯化对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野生菌物的驯化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李彦增说,下一步,技术人员将对驯化出的花脸香蘑进行技术改良和区域实验,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在世纪香种质资源库里,2.6万份食用菌种质材料犹如“生命密码”的存储载体,共同构筑起一个功能完备的“基因银行”。公司技术团队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不断选育出抗逆性强、转化率高的新品种,其中,白灵菇液体菌种瓶栽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黑皮鸡枞菌丝体培养周期较传统工艺缩短40%。

“食用菌的菌种研发涉及的变量太多了。要想研发培育出一种理想的菌种,我们需要上万组试验数据作支撑。公司每年将5%的产值投入菌种研发,用于攻克各类技术难题。”李彦增指着正在调试的智能育种工作站说,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建食用菌产业研究院,企业构建起“实验室—试验田—产业化”三级育种体系。

2024年,世纪香在食用菌育种上实现突破,选育出的11个食用菌新品种有7个获得国家新品种授权。目前,世纪香已获得6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授权发明专利。

除了在菌种研发上下功夫,世纪香食用菌产业坚持向外寻路。作为生鲜类农产品,菌菇保质期短、保存条件苛刻,为确保菌菇“保质”出口、“抢鲜”出口,公司当天采收后采用冷藏集装箱运输至郑州航空港,让菌菇被更新鲜地端上餐桌。据统计,世纪香平均每天出口1吨新鲜食用菌,能够实现当天装车、当天抵达国外市场。

如何走好食用菌的增值之路?作为全国食用菌龙头企业,世纪香不仅推广运用液体菌种制种、工厂化立体式栽培等新技术,还不断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走进世纪香菌博园,即食蘑菇脆、菌菇罐头、菌菇酱、菌汤包……一排排展柜上,各类食用菌产品让人目不暇接。2024年,世纪香新建并投用10个新型工厂化智能出菇车间、10座移动食用菌智能菇房,使产能提高了一倍多,日产鲜品食用菌超10吨。在此基础上,公司研发出100余种食用菌深加工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精深加工正成为提升食用菌“含金量”的“跳板”。“今年我们出口的新鲜食用菌和深加工食用菌产品已经突破2000吨。”李彦增说。

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消费者的餐桌,世纪香以小菌菇为切入点,打造出了一条贯通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将小菌菇培育成大产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6 | 查看全部
科技日报讯(记者刘园园)记者6月29日从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获悉,该集团旗下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玛智控”)自主研发的LongWallMind6.0无人化智能开采软件操作平台正式上线,为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安全可控的无人化智能开采解决方案。

据了解,长期以来,煤矿智能化开采面临采煤工艺流程复杂、设备协同困难等挑战。这不仅要求软件系统具备强大的智能化功能,更需要实现人机交互的便捷性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

经过10余年探索,天玛智控自主研发了LongWallMind系列无人化智能开采软件平台。该系列平台覆盖直线度控制、规划截割、透明开采、工艺表控制、集中控制、可视化干预、故障诊断、智能视频、数字孪生、矿压分析、数据统计报表、故障诊断、专家决策等专业化功能,形成了智慧矿山数字化管理体系。

该平台研发人员介绍,LongWallMind系列软件平台实现了跨平台兼容,全面支持Windows、Linux及国产操作系统,用户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及移动终端进行多终端访问。

“我们把采煤工艺拆解成200多个标准化模块,用拖拉拽方式就能重组新工艺。”该平台研发负责人介绍,LongWallMind平台内置20余类地质场景模板,集成1000多个高复用组件,可快速搭建无人开采方案,响应多样化开采需求。

在淮河能源集团泊江海子煤矿的应用实践中,煤矿工作人员利用平台开发的智能割煤系统,可在作业中动态调整各类工艺参数,精准完成加减刀、速度自适应调节等复杂控制方法,并实现液压支架高度智能化自主调节。工艺调整周期从7天缩短至1小时,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

目前,LongWallMind6.0软件平台已在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陕煤集团、淮河能源集团等多家大型煤炭企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天玛智控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平台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持续为矿山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6 | 查看全部
中新网天津7月7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7日从天津港集团获悉,天津港集团日前实现干散货、件杂货码头短倒运输100%新能源替代。

据悉,港口是物流运输环节的重要枢纽,随着吞吐量日益增长,清洁运输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天津港深入开展清洁运输提升攻坚行动,推动清洁运输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悉,天津港“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持续发展,铁矿石、煤炭、焦炭等大宗散货清洁运输比例超过80%,海铁联运年增长率超过10%。焦炭码头2023年底率先实现焦炭货类短倒运输100%新能源化,4家集装箱码头2024年底实现场内倒运100%应用新能源车辆,6家散杂货码头也如期实现全部协议车队100%应用新能源车辆,先后累计投入应用新能源车辆超过1200辆。

天津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配合主管部门积极构建辐射京冀两地及周边省市的零排放货运通道,初步形成场景多元、设施完备、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清洁运输体系,有力支撑天津港区域清洁运输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6 | 查看全部
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近日,在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甬舟铁路金塘海底隧道宁波侧地下64米深处,“甬舟号”盾构机成功穿越海堤,由陆域段进入海域段掘进施工,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高铁隧道全面进入穿海之旅。

金塘海底隧道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全长16.18公里,首次采用两台盾构机相向掘进、在海底完成对接、在洞内完成盾构机拆解的施工方式。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项目建设人员创新研制多项技术成果,助力“甬舟号”盾构机向深海掘进。

定制“战袍”武装盾构机全身

盾构机掘进靠一口镶嵌着“铜牙利齿”的刀盘,而软硬复合的地层极易磨损刀盘。“甬舟号”盾构机就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地质环境。在穿越过程中,“甬舟号”需要挑战24次软硬地层变换,隧道区域软硬不均及硬岩地层占比近七成,硬岩最高强度近200兆帕。

“针对复杂地层,项目团队为‘甬舟号’盾构机配备了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和超前注浆加固等专用设备。”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总机械师董冰告诉记者,多项先进设备使“甬舟号”总装水平达到世界一流。

以刀盘为例。常规盾构机刀盘上的滚刀数量为200多把,而“甬舟号”滚刀数量则多达300把。除了增加滚刀数量,项目团队还研发了滚刀试验平台,使刀盘耐磨性、破岩能力更强。

“滚刀试验平台可以直观看到滚刀破岩机理和状态,从而研究刀具选型、提高其破岩能力和使用寿命。”董冰拿着大小、磨损程度各异的滚刀一边对比一边说,项目团队和滚刀供应商一起调整设计,为“甬舟号”配上最锋利的牙齿。

“甬舟号”盾构机还加装了“火眼金睛”和“顺风耳”。滚刀磨损智能监测系统像一双锐利的眼睛,实时监测刀盘工作状态和刀具磨损情况,并根据监测数据预测刀具磨损程度。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则如同灵敏的耳朵,利用盾构机破岩产生的震动信号作为震源,精准探测前方50至100米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数字盾构保障掘进安全

中铁十四局“甬舟号”盾构机机长张嘎坐在金塘海底隧道地面智慧中心操控台前。他眼前是一块覆盖整面墙的电子屏幕,上面清晰地展示着盾构机的三维模型,各项参数一目了然。当他按下控制台上的启动键,位于地下64米处的“甬舟号”盾构机刀盘开始转动起来。

“以前在狭小、封闭的盾构机空间里工作,现在有了远程驾驶系统,工作环境变得安全又舒适。”张嘎说。

这得益于项目团队构建的数字盾构系统。它使技术人员在地面就可以操控盾构机,并对注浆、刀具磨损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预警。

张嘎介绍,数字盾构系统每秒钟都会接收来自“甬舟号”盾构机掘进关键参数,系统会根据设定的预警值自动分析,实现智能预警判别。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现场布设的视频监控,配合洞内人员定位系统,利用远程警告功能和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无死角安全管控。

值得一提的是,远程驾驶技术为恶劣环境及应急模式下盾构掘进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工作人员在地面上就可以操控盾构机,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张嘎说。

饱和潜水实现高压换刀

随着“甬舟号”开启“穿海之旅”,超大直径盾构海底地中对接全过程成套工艺工法研究也正紧锣密鼓进行。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即饱和潜水。

金塘海底隧道海域盾构段长11.21公里,最大埋深78米。“盾构机将在海底施工3年,需要人工在70米深海底极其频繁地进行高压换刀作业。当盾构机掌子面水土压力超过600千帕,换刀时需采用饱和潜水技术。”中铁十四局甬舟铁路项目工程师胡浩说。

在常规潜水中,潜水员在50米水深下只能连续工作半个小时,作业时间远不能满足盾构机维修和换刀需求。而饱和潜水通过创造特定环境和条件,使潜水员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停留28天。待作业完成后,潜水员进行一次减压,即可返回地面正常生活。

“这需要建造一个生活舱,向舱内加压形成高压环境,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气体为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胡浩说,启动饱和潜水工作时,他们将潜水员所在生活舱运输到盾构机掌子面处进行对接,过程如航天器“太空对接”一般。

围绕金塘海底隧道建设,项目设立了“复杂地层海域环境下同步注浆性能提升设计研究”等十大科研课题,围绕专项技术首创智能化工装10余套,优化工法20余项,目前已完成质量控制成果14项、论文5篇、专利3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