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7月8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7 | 查看全部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立即停车,前方断道!”伴随着响亮的语音提醒,两面巨大的红色竖幅示警旗快速落下,挡在道路中央,提醒着过往车辆。7月,四川正式迎来主汛期。日前,由四川蜀道集团主导研发的桥梁损毁紧急示警装置在四川省多个高速公路陆续安装完成。

“四川地质条件比较特殊,道路桥梁面临较大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风险,仅我们统计到的高风险桥梁项目就有120余处,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隐患点4万余处。”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8月3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姑咱镇区域曾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致使雅康高速康定至泸定段日地1号隧道至2号隧道间桥梁垮塌,造成车辆坠落和人员伤亡。灾害发生后,为了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监测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类似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蜀道集团决定成立攻关专班,联合多行业技术专家,开展桥梁损毁紧急示警装置研发。

传统道路桥梁示警装置多采用声光报警,灾害发生时,对过往车辆带来的示警效果不明显,易导致事故发生。“我们希望示警装置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将车辆拦下。”四川省公路设计院桥梁分院总工程师郑旭峰介绍,基于这一理念,团队创新提出了示警旗设计。“装置启动后,两面软质的竖旗落下,只要高度控制得当,就不会带来额外风险,还能起到很强的示警作用。”郑旭峰说。

装置原理虽不复杂,但从图纸设计到产品落地,中间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攻克。

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往往导致断电、断网。为了加强装置可靠性,经过多番论证,团队决定采用机械触发方案,即在桥梁上安装网索,当桥梁发生垮塌时,网索会产生变形和张拉,从而触发感应装置,使装置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仅依靠机械运动,便能自动释放包括示警旗、声光等在内的多种示警信号。

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部件是感应弹簧。桥梁长度越长,温差等原因导致的形变就越大;同时,桥梁自身也会因承受载荷而发生不同程度形变。因此,确定感应弹簧最佳的弹性系数,避免因其他原因造成误报,成为装置研发的关键。

围绕这一难题,团队开展了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建立了不同桥梁长度感应弹簧的设计方法,将误报概率降至最低,使装置的可靠性、稳定性大大增强。设计方案全部敲定后,团队仅用8天便完成工厂验证,20天完成现场试点,随后立即在此前损毁的雅康高速日地沟桥重建工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

蜀道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装置应用后,有效搭建了现场机械示警、声光示警和监控中心预警的“三同步”预警体系,通过“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桥梁损毁应急响应时间从传统模式的2小时压缩至如今的10分钟内。

自今年4月至主汛期前,蜀道集团已在四川69处跨(河)沟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的高速公路桥梁上安装104个桥梁损毁示警装置,涵盖九绵、雅康、汶马等多个重要高速公路,基本覆盖全省地质灾害隐患较高的路网区域。该装置已入选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监测预警应用示范揭榜”名单,后续有望在全国推广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7 | 查看全部

当华灯初上,热浪渐消,结束了一天的忙碌,约上三五好友,畅谈相聚,把酒言欢,在欢快的干杯声中,“烟火气”逐渐升腾……这个周末,青岛啤酒节在全国各地激情延续。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海拉尔、锡林郭勒,正持续上演敕勒川下的草原激情畅饮,淋漓开怀;在江苏南京、扬州,人们举杯相庆,为苏超主队欢呼呐喊;在河南开封、河北张家口宣化,人们于古都、古城中欢聚举杯,尽显国潮烂漫;在山东济南、临沂、潍坊,啤酒不仅成为了市民们的消暑利器,更展现着好客山东的豪爽热情……一场场千滋百味的感官盛宴,承载的是人们对于欢聚的向往,对美好的热爱。

近日,青岛啤酒节在全国各地激情延续,市民们相聚畅谈、把酒言欢。(青岛啤酒 供图)

饮酒观赛 啤酒节遇见“苏超”联赛

这个周末,青岛啤酒节遇见“苏超”联赛,拉满话题流量,不仅为各地市民提供抚慰人心的情绪价值,更是打造了夏日解压、消暑的沉浸场景,在全国各地掀起一波沉浸式体验的消费热潮。

青岛啤酒节遇见“苏超”联赛,多点开花的“啤酒+观球”仪式感,让比赛“第二现场”热闹非凡。(青岛啤酒 供图)

没有啤酒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当青岛啤酒节碰上“苏超”,多点开花的“啤酒+观球”仪式感,让比赛“第二现场”热闹非凡。在南京,2025江北新区青岛啤酒节把“苏超”观赛搬上了足球场,高清LED巨幕全程直播赛事,数千球迷三五围坐在一起,看球、撸串、嘬虾、喝青啤;在雨花区的青岛啤酒1903酒吧,观赛派对提前燃烧荷尔蒙,球迷们早早聚集为战斗喝彩。

而在扬州青岛啤酒节苏超之夜,900个座位座无虚席,不论是久经赛场的资深球迷,还是因城市大战“入坑”的赛事看客,都在此起彼伏的畅饮声和碰杯声中,与好友们一道屏息观战、放声欢呼。

古城新韵 “塞外明珠”宣化飘香

“很新鲜,很过瘾,我们老朋友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凑在一起喝酒聊天,追忆青春岁月。”一场欢聚盛宴自带流量,成为张家口宣化的热门话题,催化了市民的消费热情。

宣化特色美食、民族舞蹈演绎……市民朱先生表示,在家乡举办的青岛啤酒节融合了满满的家乡色彩,“敞亮、痛快。”在素有京西第一府之称的宣化,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辈,豪侠弹铗而歌,总要配上酒才够味。这里的汉子豪爽热情,巧笑倩兮的女子亦不畏杯盏,饮尽的是塞北儿女独有的飒爽英姿。

鸢都欢聚:绽放齐鲁好客风情

而在山东潍坊,虽然气温接近40℃,也难抵好客山东的如火热情。“潍坊青岛啤酒节热情比朝天锅还滚烫”,网友在社交平台如此分享。啤酒的清凉、演出的激情,攒出了一个魅力四射的“鸢都消暑局”。

市民和游客在畅饮中感受生活的喜悦,在欢聚中共享夏日的激情。(青岛啤酒 供图)

一杯杯清凉的啤酒,一串串喷香的烤肉……从青岛啤酒经典1903,到爽口的纯生、醇厚的原浆、浓郁的白啤,再到汉斯小木屋,每一位市民和游客在畅饮中感受生活的喜悦,在欢聚中共享夏日的激情。

自西向东,从南到北,青岛啤酒节扎根于每一座城市,不仅在于它亲近热烈的自然属性,更把所在城市的自然、人文、历史、科技等文化个性都调动起来,让各年龄层次的消费群体在不同的场景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之夜。每一座城有每一座城的风情,每一杯酒有每一杯酒的新鲜,青岛啤酒节每落地一处,便与城市文化交融在一起,成为独具城市魅力的特色节庆。

因酒而欢 一场盛会成流量引擎

“爆满了,我们的摊位每天都要排成长龙。”在宣化第三届青岛啤酒节上,工作人员表示。一位商户则感叹,每天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令自己对这场节庆有了全新认知。“开业当天卖了9000多元。”借助青岛啤酒节的超高人气,现场的商铺销量喜人。

在山东泉城济南,魅力美食、文创打卡成为吸引游客的全新“大招”,甚至推出了大明湖、泉城广场等特色地标杯套文创,成为了颇受消费者青睐的网红打卡道具。在河北廊坊,吃喝玩乐购五大体验叠加开启,让消费者感受青岛啤酒节的沉浸式体验。在河南开封,以啤酒为媒,结合“汴梁风华”的文化魅力,持续推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文艺演出。在黑龙江鹤岗,青岛啤酒与当地美食鹤岗小串深度绑定;在辽宁法库,快闪啤酒节开在家门口,新鲜啤酒“招手”即饮,夏日畅饮中尽享生活的欢乐与美好。

青岛啤酒节不仅是品尝美酒的地方,更是放松身心、享受夏日清爽的世界。(青岛啤酒 供图)

除此之外,在各地的青岛啤酒节上,还呈现了别具一格的青岛白啤生活家营地,这里不仅是品尝美酒的地方,更是让游客放松身心、享受夏日清爽的天地。

因酒而欢,一季欢动。青岛啤酒节不仅以其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性和全民参与性,使IP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更时刻保持着创新的活力与动力,赋予城市生活独特的体验和情感共鸣,释放城市经济的消费潜力。一场巡游、一场沙龙、一场沉浸式的演出,都是新消费场景下带给人们的“醉”美体验。(陈晓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7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冯跃龙

连日来,新疆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出现持续高温天气。7月6日,位于新疆哈密北部的戈壁腹地,局部气温超过40摄氏度。在中建三局天山北麓基地61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五标段)施工现场,千余名建筑工人正头顶烈日,安全、保质、高效地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作为我国首批“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工程,这也是“疆电入渝”工程的起点。目前,项目正在进行风机吊装及光伏板安装工作。

上午11时,记者来到项目光伏作业区,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与地面升腾的热浪相互交织,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烤箱”之中。

四川籍安装工谢宏斌和工友们正专注地进行光伏板安装工作。一块光伏板重量超过15公斤,需要两人配合进行安装。“这板不仅重,还特别烫手,现在摸着就有点发烫,到中午温度估计五六十摄氏度,在板上面打个鸡蛋估计都能熟。”谢宏斌边擦着脸上的汗珠边说道,安全帽下,他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湿透,衣服上也留下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汗渍。

“光伏设备安装要求极高,得先打好支架再装面板,保证整片排面角度统一,还要逐排逐项检查组件安装情况,确保各组光伏组件正常运行。”工友刘兴旺一边调整光伏组件与地面的角度,一边向记者介绍。

在紫外线极强的戈壁滩上,工人们“全副武装”,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工人安全帽下漏出的头发不时地滴落汗水。高温下安装光伏板极耗体力,每隔一段时间,工人们就要躲到光伏板下的阴凉处短暂休息。“确实热得难受,不过我们都带着藿香正气水,提前喝下预防中暑。”刘兴旺说道。

在距离光伏区数公里的风力发电机吊装现场,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十名工人顶着烈日灼光,进行风机吊装作业。“这里仅一片风叶就长达110米,重量达160吨,要将其吊装到120多米以上的机舱上,难度可想而知。”安装工张彦奎介绍道。

过程中,热浪裹挟着沙粒,不断地打在工人的安全帽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吊装过程中,需要二三十名工人配合千吨级以上的履带吊车,还有十多个工人协助。仅一片风叶从开始起吊到预定位置就需要60分钟左右,风轮的法兰面要和机舱的法兰面严丝合缝地衔接好,拧紧螺栓,这项工作才算完成。”中建三局现场负责人孟扬扬介绍,这意味着整个吊装过程,工人们都要在现场密切配合。

在地面组装区,排队牵拉缆风绳的工人们喊着号子,咬牙拉着缆风绳,稳定着风中摇摆的庞然大物。“吊装作业要求极高,必须经过严格的数据测算,还要看天气‘脸色’,风速超过8m/s时不允许起吊上装。吊装这庞然大物可不敢松劲,就算再热也要先保证好风机平稳落成。”普工张龙脸颊上不断有汗珠划过,他抽不开手去擦,只能任由汗珠顺着脖颈流淌,在衣领处留下深深的水渍。

在离地面一百多米高的塔筒内,甘肃籍安装工蔡强和几名工友正在等待吊装,为确保内部施工环境空气流通,筒内安装了通风机,即便如此,在以玻璃钢为材质的塔筒内施工仍像置身在烤箱一般闷热。“在筒内施工就和‘蒸烤’一样,尤其是随着塔筒越组越高,离太阳越近就越是闷热,所以时不时必须下去透透气。”蔡强说道。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为应对高温,项目部制定了高温应急预案,每天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根据气温灵活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中午最热时段。”项目经理罗发海介绍,项目部还在作业区现场设立临时休息室,配备藿香正气水等药品和急救设备,定期送上绿豆汤、西瓜等防暑食品搭配冰袖、防风墨镜、手套、凉席等抗紫外线护眼的日用品,加强防暑知识宣传,让工人科学防暑、安全施工。

“项目部调整作息、发放防暑物资,让我们感受到关怀,干劲更足了。还是第一次有工地给我墨镜戴。”重庆籍安装工蔡强笑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7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宋香凝

6月30日,随着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在昆2-3井连续管精准替浆至7170米设计井深,井内气流稳定涌出,各项施工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青海油田首次完成7000米以上超深井连续管作业。此次作业填补了青海油田超深井连续管施工作业技术空白,为后续同类复杂井况的连续管作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昆特依基岩气藏作为青海油田重点勘探开发区域,目前该气藏已部署3口试采井,各井均展现出良好的油气显示,并且在基岩地层成功获取工业气流,成为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阵地。其中,昆2-3井位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东段昆特依一号构造,完钻井深达7170米,地层温度高达182℃,属于井控一级风险井。该井面临着超深、高温、高压以及井控风险极高的多重挑战,犹如横亘在该区块油气开发之路上的“拦路虎”,让传统作业设备和技术难以“施展拳脚”。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迅速响应,将昆2-3井作业项目列为重中之重,全方位调配优质资源,组建了一支由资深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富作业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利用先进模拟分析技术,结合大量历史数据与理论模型,对施工方案进行多轮严谨论证,反复推演每一个风险点和技术难点,确保方案科学可行。

同时,井下作业公司领导班子联合行业专家成立24小时驻井指导专班,深入一线实时跟踪施工动态,及时解决突发问题。施工筹备阶段,作业团队对设备进行了多次调试磨合,全力保障设备运行稳定,并开展系统培训,助力团队快速提升作业技能,为项目顺利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诸多难题接踵而至。由于超深井作业对于井下作业公司而言尚属首次,作业人员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同时新引入的8000米连续管作业机也处于磨合期,设备性能和操作流程都需要进一步熟悉和优化。面对施工摩阻高、超限压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井下作业公司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优化作业参数,各项施工指标均精准达到设计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通讯员 杨宏智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在新疆油田首口“套中固套”试验井成功下井应用,标志着中国石油完全掌握了高端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制造及应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不断深入,老井产量衰减严重、低产井逐年增多,在此背景下,井筒再造重复压裂技术成为老井二次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在实验井井筒套管中下入小尺寸的套管重建井筒,实施重复压裂,实现挖潜剩余油气的目的。显而易见,该技术对管柱的通过性、承压性能等要求更加苛刻。

为响应油田迫切需求,宝石管业科研团队第一时间深入油田现场,与新疆油田采油工艺技术团队开展数轮技术交流,确定产品性能指标及作业工艺。历经多轮次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中国石油首款BJC-FJ直连型特殊螺纹套管,并顺利实现下井应用。

“本次下井采用的BJC-FJ直连型套管性能卓越,质量可靠,下入过程顺畅,可以说是给试验井量身定做的。”新疆油田采油工艺专家表示,这次成功下井,是集团公司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的一次生动实践。

据了解,此次“套中固套”井筒重构井深超过5500米,重构井筒长达2000米,为下井作业带来极大挑战。为确保套管下井工作万无一失,宝石管业研究院与天津专用管公司组建精锐技术服务团队,奔赴油田作业现场,全程跟进下井全过程,为现场作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保障。

下井作业前,宝石管业技术服务人员与现场作业人员积极开展专项技术交底会议,双方围绕井眼实际条件、套管性能参数、套管地面检验、上扣条件、下套管流程、连接工具检验、参数校核等关键环节要点,开展深入研讨分析,制定科学严谨且详尽的施工方案。同时,技术服务人员严格把控质量关,对套管的外观质量、通径、螺纹接头,上扣等进行逐根检测。考虑到现场大风极端天气可能造成螺纹接头风沙污染,服务人员多轮次清理套管内外螺纹接头表面,确保每根套管满足入井条件。

作业过程中,宝石管业技术服务团队全程坚守作业现场,与作业队伍密切配合,套管起吊、运送、对扣、拧接及入井等环节的高效衔接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最终,经过连续38小时的艰苦奋战,顺利完成全部套管的下井工作。经固井施工,井筒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标志着此次下井作业取得圆满成功。

“宝石管业此次提供的直连型套管不但性能卓越,而且现场技术服务团队专业技术硬、服务质量好,充分展现了顽强战斗力和高效执行力。”西部钻探井下作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次技术服务给予高度肯定。

此次成功下井应用,充分展示了宝石管业开发的BJC-FJ直连型套管的优异性能,为非常规油气老井二次开发提供了装备利器,对进一步增强公司高端油套管创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通讯员 董明明

近日,由中铁九局电务公司参建的吉林通化地区普通铁路外迁工程安全正点开通运营。这一工程的投运,不仅优化了通化地区的铁路运输格局,提升了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了解,通化地区普通铁路外迁工程是沈白高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区域铁路网络布局的关键一环。该工程的实施优化了通化地区的铁路运输格局,构建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现代化运输体系,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客货混跑导致的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铁九局电务公司通化外迁项目部创新施工组织模式,通过强化过程管控、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效克服了施工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例如,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有效减少施工接口冲突,克服专业交叉干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动态调整资源配置,采取平行作业和重点突破,确保了各工序紧密衔接、工程高效推进;秉持“质量安全双优”理念,全程盯控关键环节,施工人员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为工程按期优质开通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提升通化地区铁路运输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兵 通讯员 李巍

近日,由中铁九局承建的小积山隧道正式开工建设。该隧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群贤路高架南侧、绍诸高速东侧、泾哨公路西侧区域内,全长207米,是中铁九局绍兴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TJSG-02标的关键性工程。工期为2025年7月5日至2026年3月31日。

这一重大工程的启动,标志着绍兴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了解,小积山隧道区间埋深0~29.11米,主要穿越强风化砂砾岩、中风化砂砾岩土层,岩体破碎,属浅埋软岩隧道,且存在f1断层穿越隧道洞身,影响长度约为20米,存在岩土与围岩坍塌风险。此外,施工中对隧道自身、周边构筑物的监控量测、通风、防尘要求高,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较高。

隧道明洞段长度33米,暗洞段长度174米。在施工工艺方面,小积山隧道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工艺、暗洞段采用“CD中隔壁法”和“三台阶法”施工工艺。项目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工程安全、高效推进。

项目开工后,结合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明确要求,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打造精品工程。充分发挥自身在隧道施工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质量管控,确保小积山隧道按时贯通。

绍兴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作为市区东西融合发展的市域快线骨干线,兼具市区线和市郊线功能,建成后与1号线形成Y型骨干网络,将开启绍兴地铁“组网运营、双线换乘”的发展新阶段,使绍兴地铁网更加完善;同时,对加强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加速构建内畅外达、协调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市域交通提质增效升级发展,促进全市域协同和区域融合,进一步实现杭绍地铁“一张网”等具有重大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3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通讯员 展焱烽 薛凯

7月6日,由中铁十局承建的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至张掖段(以下简称武张段)3标首榀箱梁顺利浇筑,正式拉开箱梁预制序幕。

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张段线路全长244公里,设计时速250千米,全线共新建金昌南站、朱王堡站等6座车站。此次进行箱梁浇筑的永昌制梁场是一座戈壁滩上的智慧梁场,该梁场以现代化工程管理为抓手,立足“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理念,全面应用智能加工焊接、张拉、压浆、养护等自动化工装设备,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全过程监控,通过绿色“智造”,实现低碳转型。

据了解,兰张三四线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陆桥通道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甘肃省西部黄金经济带兰州、武威、金昌、张掖等城市的唯一高铁线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0 | 查看全部
暑假来临,全国各高校陆续启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农业大学设置“稼穑之路”“百廿农大、百博先锋”“乡村振兴特派员”“假期农校”“千名学子访头雁”5个专项实践,贯通本硕博,引导青年传承农大精神,以专业优势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组建47支队伍,组织非师范生走进100家企业,师范生走进10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深度社会实践,深入对接产业需求、了解基础教育现状,贡献教育智慧。

学生实习实践是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高质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职业发展、增长知识才干、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还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聪明才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三下乡”活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近年来,各高校充分发挥暑假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把教室、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引导广大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舞台,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是为了丰富简历或者评优、评奖、加分才选择参与暑假社会实践。个别高校在组织活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前期准备策划不足、过程监督管理缺位、后期总结评价粗放等问题。还有高校在实践内容上设计欠佳,如缺乏深度、与专业结合度较低、创新性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暑假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不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

切实提升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要求我们强化价值引导。对青年学生来说,暑假社会实践绝非简单的假期任务,而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认知桥梁、锤炼能力的实践熔炉。对高校来说,社会实践也不是简单的例行工作,而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抓手。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吃苦奋斗的价值观,克服躺平、功利化等消极心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在此基础上,在项目设计时应突出成果导向,引导和鼓励学生认真开展社会观察、调查研究等,并将这些所得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用心用情服务社会,真正体悟和收获社会实践的价值。

高校办学定位与学科特色各异,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向也应各具特色。可充分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与学科优势,提高实践项目与专业的贴合度,为学生搭建发挥所长的优质载体,在精准适配中实现学生成长与服务社会的“双向奔赴”。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该校立足农业特色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奔赴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其间,学生既能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又能在乡村一线深刻体会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厚植知农爱农的情怀,进而坚定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决心。这种将专业优势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的实践模式,既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专业力量,真正达成了育人与服务的双重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高校育人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会实践作为连接理论与现实的重要纽带,其价值正日益凸显。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与土地、人民、时代的深度对话中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在实践的淬炼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我们乐见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高校的人才与科研优势转化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支撑力,在广袤田野上奏响昂扬乐章。

(作者:李岩,系大连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6:40 | 查看全部
据报道,目前,我国拥有超1000家垃圾焚烧厂,占全球总量近50%,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超110万吨/日,规模超过美国、欧盟、日本的总和。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26236.62万吨,无害化处理量为26198.58万吨,焚烧处理占比78.9%,避免了大量垃圾侵占土地和污染土壤、水源。

破解垃圾处理这个世界性环保难题,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成熟的运营经验带向世界。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先进经验。

政策支持持续深化完善是关键。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我国将垃圾焚烧确定为生活垃圾处理的主导方式,出台鼓励和规范并举的一系列政策,引导垃圾焚烧产业健康发展。比如,将垃圾焚烧设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确立垃圾焚烧发电标杆电价,要求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垃圾焚烧项目的上网电量;通过绿色金融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吸引大量企业进入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与此同时,严密考虑垃圾焚烧关系民生福祉、生态环境的特殊性,持续完善监管政策,通过明确严格的排放、能效等标准,推动规范运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与监管双管齐下,为垃圾焚烧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推动企业向“大型化、智能化、资源化”迈进。

当今世界,绿色技术是各国竞争的重点。我国科研机构、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垃圾焚烧技术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在焚烧装备、炉温控制、废气处置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造了环境科技领域的“中国名片”。例如,我国在超低排放技术领域的突破,使得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污染物控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烟气关键指标稳定优于欧盟标准;飞灰和炉渣资源化利用率超60%等技术革新,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收益。

基于“中国制造”的全产业链,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凭借“技术+资本+运营”的立体竞争优势,从规划设计到装备制造再到智能管理、运营标准,“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垃圾处理设备出口额将突破50亿美元。此外,中华环保联合会统计,截至2025年5月,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垃圾焚烧项目(含已签约)达79座。在东南亚、中亚等地,采用中国技术和标准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难题,还为当地提供了清洁电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面对中东高热值工业固废、东南亚高湿度生活垃圾等差异化的场景,中国企业提出创新性的技术方案,打破了欧美企业长期占据的优势。垃圾焚烧产业“走出去”,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国际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过垃圾焚烧“无害化”解决垃圾问题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凝聚全社会合力,充分发挥垃圾分类、循环经济等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倡导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同时在规划、建设、运营中精打细算,不断提升垃圾焚烧厂相应资源的利用效率。

(作者:张福坤,系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法文化研究传播中心研究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