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25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9月25日,随着“长江号”盾构机刀盘在重庆市渝中区地下120米深处破洞而出,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盾构段顺利贯通,为渝厦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是长江上游第一条高铁隧道,也是国内首个洞内完成盾构机组装、始发、接收、拆解全流程作业的高铁大直径盾构项目。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是渝厦高铁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南岸区,为单洞双线高速铁路隧道,全长11942米,起始于重庆火车站,沿途下穿市政道路、高架桥梁、轨道交通线、多处建筑群、长江主航道及南山山体,整体呈现“穿山、穿城、穿江、穿水”的复杂特点,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极高。

中铁十四局项目负责人刚申富告诉记者,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分为矿山法和盾构法施工两种方法,其中,隧道盾构段全长3845米,穿越长江段长达1282米,采用的是自主选型设计的“长江号”泥水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2.66米。施工过程中面临高水压、复杂地质和周边建筑群等多重挑战。尤其在穿越长江主航道时,最大水深达42米,最小岩石覆盖厚度仅10米,最大水压高达9.3巴。工程人员需应对高水压环境下的长距离掘进、江底岩层频繁变化以及类似水锤效应造成的泥浆控制困难等诸多难题。整个掘进过程中安全风险极高,地面沉降须严格控制在毫米级别,对施工精度要求极为严格。

渝厦高铁起自重庆,途经湖南张家界、常德、长沙,江西赣州、瑞金,福建龙岩、漳州,终至厦门,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网地位十分重要。目前,重庆东至长沙段、赣州至厦门段已开通,待重庆至重庆东段、长沙至赣州段建成后,共同形成重庆至厦门的高铁大通道,将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对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林瑞 孙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先确认标定分析仪的接口是否完全正确,井下维修比较麻烦,细节不能马虎。”9月19日,记者见到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自动钻机服务班组的班组长孟增时,他正盯着手机屏幕,给远在新疆焦煤1930煤矿调试自动钻机的郭少辉“远程支招”。

“这是我的工作常态,班组9个人常年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矿井里,手机就是移动指挥台,得随时帮大家把好技术关。”孟增收起手机说。

这个全是90后、00后的年轻班组,自2023年10月成立以来,就成了煤矿自动化钻探的“移动保障站”,用专业技术架起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智能桥梁,更成为公司推动煤矿智能化升级的中坚力量。

筑牢设备“健康防线”

“过去售后是设备坏了才救火,现在我们要做到没坏先防火。”在孟增看来,自动化钻机作为煤矿智能化作业的“心脏”,其井下高效运行的关键,从来不是事后抢修,而是事前预防。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班组成立之初首先制定了《预防性维护标准化制度》,为每台钻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着设备的安装日期、保养时间、故障处理记录,让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溯源。

“有了这档案,设备的‘病史’一目了然,哪个部件该换、哪个系统要检修,我们心里都有数。”孟增说。

在此基础上,班组还结合煤矿现场作业特点,协助客户搭建了三级保养体系:日常保养由矿方操作手完成,每周检查由班组远程指导,季度深度维护则由班组上门服务。

这套体系有效降低了钻机故障率。面对突发问题,班组创新推出的“1824响应机制”更是让客户吃下“定心丸”——接到故障通知后,1小时远程技术沟通,8小时内跟进处理,如不能处理则24小时内有售后工程师到现场。

小创新解决难题

“售后不只是修设备,更是找痛点、促升级。”这是班组的工作信条。

在安徽省淮南市潘三煤矿推广自动钻机时,他们发现传统电缆航插在井下更换费时费力,而且容易进水。“防爆电缆一旦损坏失爆,极易发生电控系统故障,甚至导致自动钻机瘫痪,影响施工周期。”班组成员弥朝鹏说。

班组里的“技术控”们与设计人员琢磨了近两个月,研发出轻便快换型航插接头,用机械密封,更换操作简单,有效降低了航插故障发生率,目前已经应用24套,可靠性、稳定性提高95%以上。

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们攻克传感器标定的故事。以前,因传感器未精准标定或故障导致的无效出差,一年就有7次之多,每次让矿方施工延误超10天。

“不能再让传感器拖后腿!”孟增带着班组成员与公司科研团队联手,在实验室和现场反复测试,终于开发出智能钻机传感器标定分析仪。这款巴掌大的设备,能快速完成多位置传感器的精准标定,操作人员只需通过手机APP的提示便可操作。

“这设备太实用了,以前专人干的活,现在不用培训就能上手,不仅售后成本降了60%,还提升了矿方的施工效率。”孟增算起这笔账时,眼里闪着光。

培育青年“技术尖兵”

“小宋现在可是我们的‘带教明星’,新来的组员跟着他,很快就能独立下井。”孟增提起班组成员宋赵,语气里满是骄傲。

宋赵能熟练完成煤矿井下探放水、钻机操作等多项技能,离不开班组的“师带徒”培养机制。

班组每月开展5次技能培训,线上随时分享远程诊断案例。宋赵还记得,刚入职时对着钻机电路一脸懵,师傅孟增把自己整理的故障手册给了他,里面记了30多个现场问题的解决办法,全是“踩过坑”的实战经验。

“井下的问题没标准答案,得靠多看、多练、多琢磨。”如今,宋赵不仅能独当一面,还成了新组员的“小老师”,他自己补充的新故障手册,也成了班组的“学习范本”。

靠着这样的“传帮带”,班组已培养出1名中级工、2名高级工,4人取得井下钻机司机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一群“新兵”真正成长为能扛事的“青年技术军团”。

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到贵州的喀斯特山区,自动钻机班组的足迹遍布全国多个煤矿。他们以精湛的服务让一台台自动化钻机在井下平稳运行,更将现场的“金点子”带回企业,推动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

“我们既是设备的‘医生’,也是产品的‘参谋’,在煤矿智能化的赛道上,我们要一直跑在前面。”孟增的话,道出了这个班组的初心。

(陕西工人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9月24日,2025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第37场)暨中央企业“同心护未来”活动在中建二局玖上琅宸项目举办。活动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共同指导,中建集团主办,中建二局承办,中建玖合协办。

中建二局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做好事,持续推动关爱保护工作从“阶段性”走向“常态化”。希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加速形成“家庭、政府、社会、企业”四方联动的关爱格局,确保亲情关爱不因外出务工而中断,让广大工友安心投身城市建设,共同守护孩子在温暖与爱中茁壮成长。

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全体人员观看了中国建筑关爱留守儿童回顾片、中建玖合视频短片《呼唤》,视频中一幕幕温馨画面展现了企业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坚持与付出,一声声真切的呼唤与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展现了孩子们对亲情的深切渴望与玖合守护这份期盼的温暖担当。

授课老师为留守儿童进行了题为《跨越距离的守护》的心理健康宣讲,从专业角度剖析了亲子沟通的要点与方法,为务工父母如何跨越空间障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情感陪伴提供了科学指导。

现场举行了未成年人保护者签署仪式。汤卫俊与中建玖合代表、玖上琅宸项目代表、工友代表共同签署仪式,承诺将进一步落实行动,合力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工友代表宣读《我是法定监护人》承诺书,郑重承诺履行法定监护职责,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留守儿童家长代表王洋洋发表感言,讲述了自己在外务工与孩子沟通的心路历程,朴实真挚的分享引发了在场工友的强烈共鸣。爱心小天使少先队志愿者带来了《梦会开出花的》诗朗诵节目,用富有感染力的表演传递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感动了现场每一位观众。

活动最后,沈玲玲携儿童代表演唱歌曲《大爱如光》,用动听的歌声诠释“为童守护”的初心。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为现场的小朋友赠送爱心礼包。(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裴龙翔 通讯员 周子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