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1月4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这白菜真壮实,萝卜也水灵,够我全家吃一冬天了!”10月28日,吉林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珲矿公司一派热闹景象,困难员工李师傅接过装满白菜、土豆、萝卜的袋子,脸上笑开了花。当天,珲矿公司工会开展“冬储送暖情满珲矿”活动,30余吨新鲜冬储菜被打包成“爱心包裹”,精准送到244名困难员工手中,让矿区的冬天先暖了起来。

活动现场,工会工作人员与基层干部、员工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弯腰分拣蔬菜,把带泥的萝卜擦净;有的合力搬抬,将一袋袋码放整齐的蔬菜稳稳装上车;还有的对照名单核对信息,确保每份“爱心菜”都精准送达。“这些菜都是精挑细选的,耐储存、口感好,就是想让大家冬天不用愁,踏踏实实上班。”工会工作人员小王一边装车一边说。

此次送出的冬储菜不仅解决了困难员工冬天吃菜难的后顾之忧,更让大家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公司记挂着我们,再苦再累都值!”拿到蔬菜的员工们纷纷表示,要把这份关怀转化为干劲,在岗位上守好安全、干好工作,为公司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珲矿公司工会始终把员工冷暖放在心上,从“夏送清凉”到“冬送温暖”,从帮扶困难员工到丰富文化生活,用一件件实事、暖事筑牢员工“幸福线”。此次活动,既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实践,更让企业关怀直抵人心,凝聚起矿区上下同心奋斗的磅礴力量。

(劳动新闻记者杨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在铁路站场改造过程中,中铁六局建安公司以“安全可靠、功能完备、文化传承”为目标,凭借10余项技术与管理创新成果,推动大型站场钢结构雨棚从“功能修补”阶段迈向“智慧焕新”阶段,为铁路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力。

数字化技术重构施工全流程。以往,站场钢结构雨棚改造常常因为材料规格繁多、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偏差较大而延误工期。如今,项目团队将三维激光扫描与BIM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对雨棚的1.2万个异形钢构件、3000余处复杂节点进行毫米级的数据采集,构建出1:1的数字模型。通过对比设计数据与实测数据,能够精准定位加工误差,使现场整改率降低60%以上。数字化指挥中心集成了AI视觉识别、物联网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控高空作业安全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自动预警“三违”行为。借助BIM模拟工序、优化运输路径,每阶段施工效率提升40%,仅用110天就完成了2个站台的改造,并且未对日均18.77万人次的客流造成影响。“BIM+二维码”一码通系统,实现了2.3万件物料全环节的追溯,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精准度。

绿色工艺破解运营期施工难题。为了不中断铁路运营,项目创新采用“分段绝缘+刚性悬挂”接触网改造方案,使天窗点作业效率提升40%,原本需要3个天窗点完成的工作量,现在2个天窗点即可完成;双回路临时供电系统保障了施工期间站场照明、客服设备零中断。针对钢结构除锈困难的问题,采用激光除锈(无粉尘)与水喷砂除锈(防热损伤)技术,并配合自动除锈机器人,效率提升3倍,达到了工厂加工水平。冬季屋面积雪隐患也得到了解决,铝合金挡雪板与防坠落装置一体化系统,既能阻挡积雪滑落,又能为维护人员提供安全保障;复合材质金属屋面板使屋面防水达到一级标准,解决了渗漏问题。

建维一体化赋能长期运营。项目引入“建维一体化”理念,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智慧管理体系。在钢结构雨棚关键部位布设的500余个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桁架挠度、钢柱应力等数据,通过数字孪生模型分析结构健康状况,提前预警安全隐患。智能照明系统可以依据光照自动调节站台照度,能耗降低30%,每年节省电费约80万元;集成式客服设备一体化安装,使雨棚吊杆减少60%,提升了整洁度并降低了维护成本。同时,工程提取车站传统拱形窗、琉璃瓦等文化元素融入雨棚吊顶,用水包砂仿石漆、砂岩画修复站台,实现“修旧如旧”,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提升了服务能力,满足了旅客的出行需求。

中铁六局建安公司将持续深耕该领域,深化创新,探索绿色智能建造路径,引领行业升级,为铁路客站精品工程建设贡献力量。(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曹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在新建天津至潍坊高速铁路的建设现场,中铁六局丰桥公司星湖路制梁场的“一体架设式桥面附属设施施工工法”正彰显出强大的科技实力。这项技术通过对工序进行重组以及对工艺加以革新,不仅成功破解了传统施工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更凭借100%的施工合格率和远超设计标准的结构强度,为高铁工程质量构筑起坚实的科技支撑。

传统高铁桥面“三墙”(竖墙A/B、防护墙)施工长期以来面临着工序交叉繁琐、高空作业风险突出、接缝易开裂等技术瓶颈。特别是遮板与竖墙A分体安装的工艺缺陷,不仅会对桥梁的耐久性产生影响,还可能埋下安全隐患。为攻克这一难题,中铁六局丰桥公司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庆余带领团队扎根星湖路制梁场,历经120余天的反复试验与优化,将竖墙A与箱梁主体进行同步浇筑,竖墙B与防护墙在存梁台座进行集中预制,从根源上消除了分体施工的接缝缺陷。“我们在模板内侧焊接不锈钢板,使得混凝土浇筑时接缝严密、毫无瑕疵,彻底解决了传统工艺的老大难问题。”李庆余介绍道。

该工法创新性地采用“二次布料+二次振捣+三次收面+一次压边”工艺,搭配30型振捣棒重点作业和声屏障预埋钢板敲击技术,大幅降低了墙面气泡率,将表面平整度偏差严格控制在2mm/㎡以内。竖墙A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达到65MPa,远超50MPa的设计标准。“过去高空绑扎钢筋误差难以把控,现场浇筑受天气影响较大。如今采用工厂化预制、精准化定位,钢筋加工误差不超过±10mm,模板有定位卡槽辅助,施工质量既稳定又可控。”扎根一线20余年的制梁场老班长李师傅深有体会地说。

如今,星湖路制梁场单跨桥面附属施工周期从传统工艺的8.5天压缩至4天,架梁通道实现“零占用”,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降低了交叉作业风险。这项集工厂化、精准化、高效化于一体的创新工法,不仅为津潍高铁建设提速增效,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高铁桥面施工质量管控方案。(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田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30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承建的上海淀浦河沿线联合控污调蓄一期(罗秀、华泾北)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该工程将正式投入运行,为提升当地区域水环境、保障城市防汛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该项目是上海市徐汇区重点民生工程,为全地下式调蓄设施,巧妙地将庞大的环保工程隐于城市景观之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座全地下调蓄池和1条调蓄盾构管道,工程主体占地3608平方米,总规模达11300立方米,服务面积约3.1平方公里。

项目采用“初期雨水5毫米全收集”的设计标准,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罗秀、华泾北泵站初期雨水的自动截流与输送,有效从源头阻截泵站放江污染,显著改善淀浦河水环境。

项目建成后,将增强徐汇区区域防汛排涝能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廊道,推动当地水环境持续改善具有积极影响。(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柯蒙 杨灿 记者 甘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31日,中铁七局杭州地铁15号线SG15-15标龙腾街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重要突破。

为确保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项目部精心组织,科学部署,克服了诸多困难与挑战。面对渣土外运困难、临近高压燃气、施工场地受限等挑战,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采取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合理安排施工资源,同时加强与各方沟通协调,提前制定保护措施,确保周边管线及构筑物安全。面对场地限制,合理规划施工区域,见缝插针开展作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应用智能化AI智能隐患识别、“钢支撑+全伺服”系统及时反映监测数据,对基坑位移、支撑轴力等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保障施工安全无死角,有效提升现场管理效能。

目前,站点已全面进入盾构施工冲刺阶段,项目部将继续以更严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各项施工任务,全力冲刺地铁建设的年度目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刘福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