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道具 举报
10月30日下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专为机器人打造的“领航未来·具身智能验证场”在宁波正式启用,以前瞻的定位与丰富的沉浸体验宣告人形机器人技术正从实验室大步迈入现实生活。这里1:1还原了工业制造、智慧家庭、商超零售等多个细分场景。这种高保真训练环境极大地加速了机器人从“学习”到“上岗”的进程。
图为人形机器人正在学习炒菜。
本报记者 蒋菡 本报通讯员 洪映映 摄
10月27日,平齐504公里特大桥进行桥枕更换施工。此次施工所用桥枕为新型材料“连续玻璃长纤维增强发泡聚氨酯复合材料”,使用寿命长达50年,相对传统铁路桥枕15~20年的寿命提高了近3倍。
为保证桥枕顺利更换,齐齐哈尔工务段齐齐哈尔路桥车间班组自制吊轨平车,全新的动力系统不再需要职工费力搬运,绳索悬挂装置完全解决桥上作业空间不足的困境。自制吊轨平车投入使用后,大桥换枕效率提升3倍,人力节省60%。刘杨 摄
“危险区域,请远离……”10月29日,在浙江省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矿石码头堆场里,清场班装载机正有序作业,车顶激光雷达与红外传感器同步运转——这套“电子围栏+智能防撞”系统,正为港区工程车辆安全筑牢科技防线。
针对工程车辆盲区难控痛点,该公司为每辆工程车辆配备周身智能设备,构建“声+光”人机交叉防护机制。人员进入车辆4米预警区时,驾驶室蜂鸣响起,监视屏幕跳跃车辆与人员的距离,车外喊话器循环提醒;触及0.5米禁入区,警示灯线闪烁,语音报警声频率加快,将碰撞风险扼杀在萌芽。更具创新性的是,车身激光投射的红色可视光带清晰勾勒安全边界,配合声光报警,让“看不见的盲区”变成“看得见的安全线”。蒋晓东 摄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