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4:08 | 查看全部
一群人在一起畅饮,很不合时宜地,我突然就说起了工作中遇到的苦。大家打着哈哈,说着诸如“把难为你的家伙揪出来,我们暴打他一顿!”之类廉价的安慰话,然后,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愉快的频道。我恍然惊觉在座的其实并没有能真正体味我内心的苦。彼时的我,恰像失了阿毛的祥林嫂,心酸地诉说不幸却遇到冷漠的耳朵,我只有讪讪地缄了口。
  让我没想到的是,走在回家的路上,竟然接到一位先生发来的短信,在一番真诚的劝慰之后,他居然写道:“没关系,有我呢!”
  我在这个句子面前笑出声来。因为在那群人里面,我和他最生疏,还有,我和他的职业距离也是最远的,可这并没有妨碍他侠义地扮演可爱的救世主的角色!
  不可阻遏地,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感动。
  那之后工作中依然遇到诸多不顺。最阴郁的日子,突然想起一直存在手机里的那句救世的豪言,内心顿时洒落万道阳光。真的,实在迈不过某道沟坎,我决计就去找他。既然他勇于夸这样的海口,必然有救人于水火的真本领。有了这样的精神依赖,便不觉得眼前的苦为苦了,我居然闯过了一道道原以为闯不过的难关。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又晤见了那位先生。我说我十分感激他能发给我一条那样的短信,他听后十分懵懂,继而面带羞赧地对我说:“那天酒后我可能发了不该发的短信,你不会计较吧?”我说:“哪里!你说得特别妥帖,尤其是你说‘没关系,有我呢’,这句话让我一直感动到了现在!”他听后兀自笑起来,一迭声地追问:“我真发过那样的短信给你?我真发过那样的短信给你?"
  手机躺在我的手心里,那段话躺在我的手心里,但我却没有打开给他看,只是暖暖地笑。他可以怀疑自己的真诚,我却以为牢牢攥住了那份真诚。我知道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恣意地暴露他们的丑恶和欲望,也知道了这世上有人会借助酒精不经意地流露他们连自己都始料未及的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4:21 | 查看全部
美国人说,人生无法躲避的三件事,第一:死亡;第二:纳税;第三:磨难。
  年轻的时候,我总认为,磨难是可以躲过的——那个时候我天真地以为,所谓磨难,尤其是感情上的磨难,一定是这个人不够聪明,一个聪明的人怎么会在感情上遭遇失败呢?他(她)当然会遇到一个珍惜他(她)的人,然后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现在想想,呵呵,聪明的人其实遇到的磨难可能更多呢。这就像一个篮球运动员,一生遇到的对手一定比普通的人多——我们打球是娱乐,他们打球是竞赛。
  感情的事,确实很难说——并不是说只有笨人丑人才会遇人不淑,色艺双全如杜十娘照样怒沉百宝箱。
  我一漂亮女友,几乎得了忧郁症,别人无论怎么劝,就是想不通。她当年的追求者有一个加强连,而他其貌不扬,各方面都很一般,背着一个双肩背就到她的小屋来了。她说她没有任何对不起他的地方,但不懂他为什么要这么伤害她——他竟然在她怀孕的时候与一有夫之妇过往密切,而那个妇女,在她看来不仅不漂亮而且也没有任何长处,普普通通,甚至中等偏下,属于上网征婚都只能征到五六十岁老头的那类中年妇女。
  她甚至找了心理咨询师,一小时四百元,人家给她从恋母情结一直分析到中年危机,她依然无法释怀。直到有一天,她豁然开朗——她办公室一位大姐,很不耐烦地对她说:“你是不是觉得你比一般女人漂亮,他就不应该这么对你?戴安娜、王菲、布拉德·皮特的前妻哪个不比你漂亮?这种事情碰到了,就当被狗咬一口,狗咬人是不分相貌肤色的,甚至也不分你智商高低是否出色?手上戴的戒指是白金的还是黄金的?”
  那一刻她忽然就不委屈了——不就是遇人不淑吗?不就是曾以为此情可以昭天昭地但转头成空吗?不就是他曾经承诺过照顾你看护你守候你陪伴你爱你,一生一世,永永远远,现在变卦了吗?好吧,就当被狗咬一口好了。难道你还能跟一条狗纠缠,问他为什么不咬别人偏咬你?别说那狗说不清楚,就是说清楚又怎么样?还不如早早去打狂犬疫苗,打完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4:50 | 查看全部
谷雨前后,便是打野鸡的好季节。
  在寂静的山坳里、坡梁上,野鸡的叫声此起彼伏,把山里的春天叫得格外美丽。
  这时的母野鸡却格外少见。老猎人说,母野鸡在产卵、在孵蛋。而这孵蛋,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因为公野鸡一旦发现母野鸡,就会驱赶母野鸡,并一一啄破被孵得温热的蛋。
  整个春天,老猎人走向山里的脚步总会时时撞到深草丛中那些一心一意孵卵的母雉。它们一旦受到惊吓,便会迅疾逃离,且千方百计地将猎人引向远离窝巢的地方。母爱使它们变得又勇敢又聪明。而视整个群山为自家庄园的猎人,在春天里是不打母野鸡的。
  这便为“雉诱”提供了可能。
  雉诱的来历颇复杂。先要找回当年的雉蛋,带回家让自家抱窝的母鸡孵化后,从中挑出小母雉,经过一年的驯化后,那只最伶俐、和猎人最默契的小母雉便在来年谷雨前后被老猎人带着“出猎”了。
  雉诱的出现无疑是山梁上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山梁上迅速响起一片“关关雎雎”之声。
  随着更多公雉的到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为几乎所有的公雉发现,呼唤它们的原来是同一只母雉。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公雉们为了爱情的争斗开始了。先是歌舞,在一片祥和之中杀机暗藏。
  公雉们翩翩起舞。它们五彩斑斓的长翎在空中盘旋交错,在阳光下闪动着彩虹般美丽的光彩,似乎连公雉们自己也分不出它们谁高谁低。在争夺异性的前夕,它们一改刚才的美丽优雅,一个个剑拔弩张,睚眦必报。好斗的公鸡大概就是来源于此吧。它们勇猛、顽强,即使鲜血淋漓,成为祭献在爱情高台前的牺牲品也在所不惜。
  在公雉们酣斗之际,隐藏在树丛中的猎人轻轻摘下身边的一片树叶,放在唇边轻轻一吹,那只站在高处观战的雉诱便顺着草丛快速跑回,一头钻进猎人的袄襟里去了。
  猎人扶起他乌黑的长管猎枪,枪膛里装满了发烫的绿豆,只要一声枪响便会有成片的公雉永远地垂下它们高傲的翅膀。它们渴望爱情的胸膛里便装满了世界上最国的豆子。老猎人会打下上百只公雉。而侥幸活下来的公雉,便把这道山梁当做记忆中永远的伤心地,今生今世,不再回来。
  在换过两三个山头之后,这只雉请便再也吸引不来成群的公雉了。于是,这只雉请便算完成了它的使命。老猎人就要重新培养新的雉诱。而那只失去吸引力的雉诱,就像是一个出卖了同类而负罪深深的叛徒。
  据说,它会选择一个阴雨天悄然离去。据说它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只留下一串感伤的脚印在雨后的山梁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5:03 | 查看全部
《分家在十月》是他做的,很多人都看过。
  在2000年的年会上,看了这个片子之后,我来了评论部。
  刚到就赶上评论部的主持人合影。在《焦点访谈》的演播室里,前排是敬大姐、白岩松、水均益……还有他。
  我是刚来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后面。
  他转头看到我。
  轻轻扶了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带到第一排中心的位置。
  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我的名字。
  他也不知道,后来每一年评论部的年会,看他的主持都是我的大节目,看他在台上手挥目送,开领导的玩笑。戏谑锋头人物,逗逗女同事。但让大家永远在最真挚的东西面前掉下眼泪。
  台下众人呼喝,叫彩,吹口哨。大家都爱他。
  后来常常在食堂遇见他。远远看着,面色不太好,我们几个都为他担忧。
  有次去部里开会,他晚来,众人面前,自自然然地说:“我的抑郁症……”
  我呆住,只顾看他。很久后,发短信,去看看他。
  他那时正寄望于童年幻梦,一大屋子,都是老电影的剧照,他自己穿了各种各样的旧年代的衣服。扮戏中人。
  我们长谈数小时。他说得病的前后经过。他说得淡定,我听得揪心。
  再见他,是某个下午。坐在电脑前头的时候,突然办公室门开了,他走进来。 “咦?”我很惊喜,“你找谁?”
  “找你。”他坐下了。在我对面。
  然后我们聊天,我坐他对面。杜小静过来说:“呵,真像调查采访。”
  真的,这不似普通办公室里的谈话。他一句寒暄没有,那么认真,谈的是直见性命的事。他谈的问题我当然不陌生——社会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让人想要放弃……
  这些话,很多人在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说。
  但是他只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谈这些。
  他谈起这些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在表达,就好像,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真的,就像是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我隐隐地有些不安。
  我只能对他说他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需要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中评论部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还有他身上的真诚,和绝不伪饰,有了这个,他才有勇气和智慧嘲弄那些可笑而巨大的东西。
  大姐找我问号码,他立刻起身走了。
  临走的时候他拉开门又回身说了声:“谢谢!”
  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觉得有一点儿心酸。
  今年年会,他仍在台上。只是没有像《分家在十月》那样的片子了。
  “评论部,现在也得了抑郁症吗?”他站在台上说。
  底下悄然无声。
  这一场年会,他亲自张罗,请了赵本山,郭德纲……个部里的小小年会,不知他花了多少精力。
  但是陆陆续续,台下的人有些走了,或是打着手机出去了。
  最后一个节目,他请来罗大佑。
  罗大佑一直坐在场下,喝了两瓶酒,一直到11点多上场。
  大佑也不登台,踩只凳子抱住吉他。一束光。
  对着话筒说:“小崔,不怕,我也抑郁过,不是我们有病,是这个时代有病。”
  他们拥抱。
  我和大群人离开座位,围坐在他身后的地上。
  小崔向我招招手让我去他身边坐——那里正对罗大佑坐着,看着他晶光闪烁的双眼。
  我怕挡着大家,脚手着地地爬过去,与他并肩坐。
  大佑说:“唱什么?”
  “光阴的故事。”四百多条汉子齐声喊。
  大佑轻捻弦索,琴声清冽。
  我们高唱“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泪的青春……”
  我看到对面坐的小宏眼里的泪水。
  后来他说:“知道吗?不是因为歌声,是因为我看到小崔热泪盈眶。”
  今年,是他到评论部的第十年。
  我听过他提起过一个梦。谁都知道他睡不好,更不要说深度的睡眠。
  但只有一次。
  他说:“我做过一个梦,梦到像自洋淀一样的地方,和朋友们在船上,能听见船桨划过水波的声音,还有水鸟从耳边掠过。”
  然后他醒来,发现自己睡了三分钟。
  他是一个在这个时代里,在这样的夜里,一直醒着的人。
  我只希望他能拥有那个只有水波和飞鸟的,宁静的内心世界。
  
  (王景波摘自柴静博客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5:14 | 查看全部
这个故事发生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正在进行布匿战争的时候。
  在激烈的战斗中,迦太基军处于劣势,罗马的莱奎勒斯将军被迦太基军抓获,成了俘虏。
  迦太基军原本要杀死莱奎勒斯将军,可是随着战斗的进行,他们逐渐处于劣势,于是决定利用莱奎勒斯将军和罗马谈判。他们对将军说道:“将军,我们准备和罗马休战,现在我们放您回去,但如果罗马军不顾将军的安危,不答应休战,将军还要回来。”
  莱奎勒斯陷入说思中,究竟应该为了生存回到罗马军中,还是应该为了捍卫荣誉而选择死亡,他很矛盾。他意识到在自己临死之前应该为祖国做点事情,于是他答应了迦太基军的要求。
  不久后,回到罗马的将军受到了皇帝的热烈欢迎。他把自己回罗马的前西后果详细地告诉了皇帝。
  “我答应了迦太基军让我说服您休战的要求。才回到罗马的。但我想您不要你战,现在迦太基非常混乱,只要我们坚持一段时间,他们肯定会不攻自破的。”
  将军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迦太基军的所有情报都告诉了罗马皇帝,然后就准备回到迦太基去。很多人都劝他不要再回去,但将军毅然决然地说:
  “如果我不回去,他们会嘲笑罗马人都是骗子。这不仅关系到我个人的安危,也关系到整个罗马帝国的荣誉,虽然这是和敌人的约定,但我也要遵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5:31 | 查看全部
随一个旅行团去郊外旅游。出发时,才发现旅客中竟有一位坐轮椅的女孩,由一位老者推着,听导游说,这是一对父女。
  大家本来说说笑笑的,兴致很高,但轮椅女孩出现后,每个人都闭上了嘴,收起了笑容,一声声叹息此起彼伏。藏在每个人心底的同情与怜悯,仿佛一下子被眼前的弱者点燃了。旅行社的大巴来了,大家没有登车,而是纷纷避让到车门两旁,我们几个年轻人还主动上前去,要把那女孩招到车上去,女孩的父亲见状,不停地说:“不用麻烦大家的,真的不用……”但每个人都认为他是在客套,觉得帮这个忙是责无旁贷。
  于是七手八脚的,轮椅就悬了起来。大家喊着“一、二、三……”体味着助人的快感。没想到此时那女孩却急了。她大声说,“你们把我放下,你们快把我放下。”这呼喊声中有些惊恐,还夹杂着愤怒。大家听得面面相觑,于是抬起的轮椅又落回了地上。
  我惊讶地看着,女孩的父亲也没有做什么,他只是从后面用力接住轮椅。此时,女孩伸出双手,牢牢握住车门两边的栏杆,突然一用力,把整个身子从轮椅拖引到车门最低的一级阶梯上。她缓了一缓,接着双手再抓住更高的栏杆,又一用力,身子便伏到了第二级阶梯上,女孩的身体微胖,她用一双手的力量,来支撑整个身体的行动,看起来很费力,很艰难,车门口只有三级阶梯,普通人几步就迈上去了,这对于她来说,却不啻于一条坎坷的路,一座陡峭的山。只剩最后一级阶梯了,但此时的她好像已没了力气,我从远处,能看到她的双手隐约暴起一道道青筋,她的身体几次向上努力,却一次次都失败了。她伏在最后一级阶梯上,大口喘着气。
  每个人都看着她,我知道,此刻如果有人能去帮她一把,哪怕是轻轻地拉一下,她就能很轻松地登上去,坐到门口的座位上。但谁也没有敢动一下,我注意到,有几个女游客,看着那女孩时,双手竟攥成了拳头,眼里还有泪光。终于,女孩又动了起来,这次,她将双手握在一处,身子微侧,猛然一挺,她成功了。车下有掌声响起来。女孩坐在座位上,看着所有的人,自信地笑了。
  旅行结束很久了,我还想着那个女孩,想她时,我没有想到坚强、令人敬佩之类的词汇,更没有想到那个轮椅,她是同其他我见过的女孩一样的,生活得自信,快乐,有尊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5:45 | 查看全部
索菲亚·罗兰在《心中的太阳》里扮演过一个有着5个孩子的母亲。
  影片讲的是二战时期的故事,那时犹太人的日子不好过,母亲失去了职业,父亲依靠朋友的帮助。在异地隐藏了犹太人的身份找到了一份做邮差的工作,每月可给家里寄回一些钱。小儿子是电影中的男主角,他回忆说,父亲不在身边等于没有父亲,一直到盟军打过来,他们全家才得以团圆。母亲在家找到了一些为别人加工衣服的活计,晚上做功课时,伴随自己的常常是母亲踩踏缝纫机发出的“嗒嗒”声。母亲是他心中的太阳,生活里有母亲陪伴,他感到十分幸福。
  一天,小儿子向忙碌着的母亲索要零花钱,母亲头也没抬,只是说:“等到明天吧。”“妈妈,为什么要等到明天?”“我也不知道。”母亲照旧忙碌着。得不到零花钱的小儿子愤怒地摔碎了盘子。小儿子的举动就像导火索,点燃了母亲长期以来所负载的贫穷、歧视、劳累和悲伤,情绪激烈爆发的母亲神经质地数落着生活的艰辛,几近疯狂。生活被贫穷一阵轰炸,狂躁的碎片溅落一地。末了,母亲还是继续忙碌着,小儿子也照旧出去玩耍。生活教会了他们克制自己,潜藏愿望。
  今天的母亲们也常常会如此回答缠人的孩子。比如,孩子丢了自行车又要买一辆新的,而且要更好的,母亲说:“等到明天吧。”“为啥?”“发了工资再说。”“啥时发工资?”孩子不依不饶地问话常常让母亲喘不过气来,一个手头拮据的母亲面对着不停索要的孩子,心头是火躁的,继而会演化成对生活的沮丧。
  明天虽不是确指,象皮筋一样可长可短,但明天毕竟是一个可以安慰心灵的词语,它比“不行”、“不可能”宽容和善多了,它的面孔是阳光的。明天的美好支撑着人们认真地度过今天。当躺在床上伸展着劳累的腰身时,想到明天美好幸福可能莅临,那种被命运之神宠爱的表情便会出现在疲惫的脸上。其实,那种承诺的明天一般不可能马上到来,它总是与人们藏猫猫儿,闹得人心直发慌。可明天闪耀着的诱惑光芒,又让人们义无反顾地越过绝望的门槛,于是漫漫黑夜中就有了明天敲门的“咚咚”声。
  “等到明天吧”,今天已经疲倦,它落满了一日的尘土,尽是焦虑与无奈;明天是新生的,代表着光明与力量,有着晨曦般的面容、牛乳般的呼吸。当大地睁开惺忪的眼睛,明天便神圣地降临了。明天是看不见的,是无法触摸的,也可能是虚空的,但在当前,人们需要这道彩虹出现,它毕竟可以点缀苍白的心灵,填补饥饿的胃口。明天是善于安慰的天使,给人们温暖的梦想,明天是手捧鲜花的亲人,站在远方的终点;明天是困顿者的憧憬,能抚平哀伤,明天是跋涉者的驿站,可以遮挡风寒。
  明天,说不尽的明天,它是不竭的泉水,源源不断地透支给人们希望;它也是一根按摩棒,摩挲着人们疼痛的神经。明天的最大魅力就是未知,在人们的幻想中,明天犹如一块抹着奶油的面包,虽然很多时候揭开面纱看到的是粗粮做成的窝窝头。
  但在有时,明天是人类在贫穷、无力时惟一可以慷慨解囊的财富。即将垂死的病人,亲人与朋友也会这样安慰他:“明天你会好起来的。”弥留之际,他的脸上一定是明天恩赐的光照。
  在人们的祈福中,明天是终点,也是起点,是痛苦与纷乱的结束,也是幸福与秩序的开端。因为有美妙的明天,人们今天为难时就有了推脱的理由。
  “等到明天吧。”我们又听到了《心中的太阳》里那个母亲的声音,它令人心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5:58 | 查看全部
老张是我们高中同班同学中惟一念医学院的,他是研究癌症方面的医生。虽然是好朋友,但我们常常开玩笑说,最好不需要去找他。
  同班同学聚会,老张一定会到。他的收入高得不得了,所以有时候他会请客。偶尔同学中有人发生一些经济上的困难,他也会慷慨解囊。
  虽然老张对人很慷慨,却过着很简朴的生活。他每次都坐公共汽车来聚会,乘公交车离开,现在有了地铁,他当然都乘地铁。他也从不大吃大喝。我的感觉是,老张非常不喜欢过非常舒适的生活。
  我们都是62岁左右的人,到退休年龄,却没有人真正退休。大概4个月以前,听人家说,老张退休了,医院还为他举行了一个退休仪式,而且听说场面有些感伤。
  我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正想打电话给他,没想到在台北一家书店碰到了他。他正在买侦探小说,看到了我,高兴得不得了,一把抓住我。我们找了一家环境幽雅的咖啡馆,坐下来后他大谈所喜欢的侦探小说,我也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我注意到一件事,老张瘦了一些。老张是个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我已注意到他的消瘦。他主动告诉我说,他得了癌症,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对我来讲,这真是晴天霹雳,也没有问他现在有没有治疗,因为我想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应该知道如何治疗。
  离开咖啡馆的时候,下雨了。我替老张拦下了一辆出租车,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老张乘坐出租车。
  一个月以后,老张来找我。我们一起去了附近的农场看油桐花。那里的油桐花种在道路两旁,大树成阴,车子开过满地的白花,真是奇景。老张虽然时常面露倦容,但他一再说不虚此行。因为,他以后再也看不到这种遍地都是白花的情景了。
  除看花以外,老张对我们的多媒体系统也有很大兴趣。我们的研究生给他演示了好多有趣的系统。老张仔细地看这些演示,也问了很多问题。
  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老张。不久,老张就去世了。
  我当时心中纳闷,为什么他走得这么快?他的儿子也是癌症方面的医生。以他的专业素养,他的癌症一定是初期,他所得到的治疗也一定是最好的。
  我们都收到了讣闻。讣闻中除了“绝对婉谢花圈”这些话外,还有一个特别请求,请大家在指定的地点坐他们家租的游览车去。讣闻好像拒绝任何人开汽车去参加葬礼。
  葬礼中来了很多名医,他们都面容严肃。我们这些人看了这么多的名医,更加深一个疑问:为什么老张走得如此之快?谜底终于揭晓了,老张的儿子致词的时候,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老张从头到尾都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为什么呢?
  老张的儿子在礼堂放映了一段录像带,在这段录像带中,老张解释了何谓癌症细胞。我们常以为癌症细胞是不健康的细胞,其实不然,癌症细胞是最健康、最有活力的,别的细胞虽然会分裂,但分裂会有止境。癌症细胞的分裂却永不会停止。不断分裂需要养分,但是人的养分有限,癌症细胞的不断分裂最后将其他正常细胞的养分吸取得一干二净。
  因此老张认为我们这些人都是“癌症细胞”。因为太健康,所以我们吃得多。因为有钱,所以我们消耗掉大量能源。可是地球上就这么多资源,我们用得多,其他人就倒霉了。老张在录像带中一再强调:80%的资源被20%的人消耗掉。他也一再地提醒我们: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这样吃远洋的鱼,全地球海里的鱼只够我们吃一天。他一再地问一个问题: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像我们一样地享受,地球上的资源能撑多久?举例来说,40年后,石油就用光了。
  老张的录像带也介绍了非洲2500万人得艾滋病的惨相。这一段的声音被消除了,但这一段静寂的录像带,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老张的儿子没有解释老张不愿意接受治疗的原因。那一段没有声音的录像带,解释了一切。
  老张早就对他的好生活感到内疚。所以,他一直尽量地过得很简单。
  最近非洲大批人得了艾滋病,却很少人得到治疗。欧美虽然有治疗艾滋病的药,但这些非洲穷人如何有钱买这种药呢?
  老张热爱生命,但是他不愿他的生命影响了别人,他不愿意看到自己太健康,太健康就是癌症细胞了。
  最后,老张提到自己的病,他说,他的病是不可能痊愈的,花了很多钱以后,他可以多活三四年,在这三四年内,他所能做的非常少,所以他不愿意为了这三四年的生命,而花费人类大量的医药资源。
  老张的儿子在葬礼上告诉大家:老张临死以前,捐了一大笔钱给一个慈善机构,专门用作医治非洲艾滋病人。
  老张如果多活几年,也许可以医治一些人,但是他拒绝治疗,却是一个强有力的震撼教育。前天,我们又开同学会,每人一盘餐,大家不发牢骚,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足。
  我家现在平时只开电扇,有客人来才开冷气。我们也越吃越简单,每次餐后有香蕉吃就心满意足了。我住的是公寓,有时难免想念当年在国外住的独门独院房子。现在,我的想法也改了。如果全台湾的人都这样住,台湾恐怕会看不到一片青山、一片绿水,全台湾只看到房子了。
  老张说得有道理,我们不能生活得太好,我们不该是癌症细胞。我们应该将青山绿水留给下一代,留给别人。老张潇洒地离去,使我们可以潇洒地活着。我们都轻松多了。
  一起期许自己别做地球的癌细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6:16 | 查看全部
若干年前,我做过一个“无聊”的测试题,题目是:面对你的死亡。问题包括:你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死人是谁?你最厌恶自己死亡的哪一面?死亡对你意味着什么?倘若人们告诉你,你已病入膏肓,大限将至,你会怎样安度时日,直至死去?倘若你已结婚,你想比你的配偶活得更久吗?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喜欢哪一种死亡?倘若你有选择余地,你会何时去死?你愿意为谁或为什么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完毕后,我忽然发现,整个测试题竟然没有任何结果。
  直到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才明白了这个测试的答案——真的就像题目那样简单:面对你的死亡。那一天,我在书架上看到了《生命的肖像》。它记录了一些人的生与死,他们中有科学家、作家、银行家、医生,甚至还有几岁的孩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年龄有何差异,摄影师对他们的记录大多是两张黑白照片:一张记录他们活着时的状态,另外一张则是他们死亡后的表情以及一段不长的文字,那是根据他们生前在临终关怀医院的采访记录整理下来的故事。
  封面和封底是其中的一位主人公——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在有关她不到5页的文字中,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个母亲的痛苦与不舍。在此之前孩子的知觉已经几乎没有了,大部分是在靠药物维系着生命。尽管在母亲看来她走得并不平静,但是在那张记录孩子死亡后表情的照片上,一点儿也看不到痛楚。
  文章的标题是:“至少她来过这个世界。”我倒更相信摄影师瓦尔特观察中得来的经验:“新生婴儿的脸上表情都很恐怖,而人在死亡前后的脸上表情却很安详。”记起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里对“I am born”的解释——英文是被动态,直译成中文是“我被出生了”。我的生命起点不在我自己的手里,不是由我决定的。
  不过,我并不认为摄影师的经验适用于所有人。你会发现,书中记录的人物的脸上,有不甘心、平静、满怀希望,也有绝望、放弃、哭泣、害怕,还有深深的哀伤。
  曹女士是瓦尔特采访的一个病人。她住进临终关怀医院前,已经大约10年没有出过家门了,但她表现得一直非常乐观。她常常笑,很少抱怨,她很有耐心,态度泰然自若。因为她已经不止一次地面对过死亡了,她保证说,她不害怕死亡。每天她都会做冥想,她希望在自己的最后一秒钟舍弃一切牵挂。然而,到最后,她还是被某种紧张和不安控制住了。
  曹女士是带着怎样的心态走进另一个世界的?她的女儿回答说:“人在面临死亡时,他的一部分会很高兴,他的另一部分会充满恐惧。”我想这恐怕才是常态。
  读过书中故事,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之前有过更多留恋更多恐惧、做过更多挣扎与奋斗的人,走的时候反倒平静。
  汤姆·彼得斯在他60岁的时候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墓碑上刻下这样的文字:“他本来可以成就一些非凡的业绩,但他的老板却不让他那样做。”他希望生命能够再延续几年,他希望墓碑上的文字是:“他曾经是一个‘玩家’”。
  而对死亡与生活,我还没有认真想过。
  “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贝聿铭的这句话总嫌矫情。还是乔布斯更本色。他说,他每天早晨都要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他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4-5 14:56:30 | 查看全部
很多时候,原本生活很美的,只因我们想得太多,顾虑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别想太多,即使是心情很糟糕,工作不顺心,或是和朋友火药味很浓地争论,这一切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一切都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别想太多,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平添累赘,人生就会畅快一些。
  有时候,一首老歌,一段熟悉的旋律,在适当的时候,缓缓地响起,沁人心脾。勾起曾经的画面、曾经的人和曾经的故事,原来你已泪流满面。
  有时候,一条熟悉的街,独自走在那曾经熟悉的角落,人却不是以前的人,街还是以前的街,甚至路边的小摊还在。找不出沧海桑田的改变,核心的东西更没有变。
  有时候,一个熟悉的背影,在迎面之后,转身,回头张望,却见那背影消失在漫漫前路上。忘记了走路,忘记了思想,才知道原来你已离过去很远很远……
  有时候,一片落地的叶子,在你视线之内,悠然地飘落在你的脚下,你在惊叹生命之轻,此时,你会觉得你很幸运,至少你还活着。只要活着,是不是一切都有希望?
  有时候,一群朋友,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地点,说一些很轻微、很真挚的话,聊几个有意无意的话题,偶尔捧腹一笑,笑过去的幼稚和纯洁,笑以后的希望和沧桑。走过了那么多的路,路遇了那么多的人,可是你依然还在路上,还要遇见许许多多的人,许许多多的风景,明天的一切都是美丽的意外。
  别想太多,一句话,一个表情,甚至一本书,一幅画,一件衣服,甚至一朵精致的小花,都足以充盈生活。你会蓦然明白:原来,你已走过的路,一切都是故事了。回忆之余,惊叹之暇,更多的是感叹生命的神奇:原来可以遇见这么多的美丽,原来你可以有这么多的故事。
  别想太多,活出滋味就会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