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0-18 09:38:30

10月6日已接近中午下班时间。中铝某分公司工电段通讯班分管的公司铁路专用线19公里处的通讯设备出现故障。该班组员工郝师傅得知情况后顾不上吃午饭,就带着检修设备奔往现场进行抢修。在现场顶烈日、冒酷暑,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修,作为老员工的他认为故障已完全排除,在没有确认测试的情况下就撤离了现场。
当天下午18点,段领导在检查验收该班当日工作完成情况时,发现该设备故障未完全排除,而且呼叫号码出现了张冠李戴的错乱现象。根据该班组的个体绩效考核规定,在当月班组绩效考核时扣罚了郝师傅300元奖金,不料此事在班组员工引起了热烈地讨论。
职工们说:“郝师傅是班组中大家公认的技术骨干,不论是在外线还是在内线维修中他都能独当一面,业余时间还经常为大家传授技能。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近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岗位能手和先进员工等荣誉称号,就这样一件小事,批评教育一下不就行了,再说了,又没有延误生产,处罚也太严重了。出了力又没有落下好,要是这样我们普通员工也不知道会到哪种地步。”甚至有的员工认为:“这样下去我们谁还敢去主动工作,这是不是有背和谐。”而受处罚的郝师傅更是对自己的失误懊恼不已,一时间班组员工议论纷纷,嘘声一片。(谷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8 16:52:11

【观点擂台】“十三五”开局之年,提升技术工人待遇主要靠企业给予还是靠自己努力获得?
【事件】随着2015年很快过去,十二五也将圆满落幕。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在为全年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11月3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提出的保持经济增长,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十大目标任务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条条款款都带给我们稳定的预期、心理的踏实感。尤其是明确提出了“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让职工对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职工收入进一步提高心存期待,希望未来有更多获得感。
那么在2015年的年终岁尾,企业班组职工又是如何关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让职工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多的获得感呢?有的职工认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靠企业有好的制度和机制去推行,否则企业不落实,国家规划再好也难实现;也有职工认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要靠自己去努力,技能高了,身价自然就得涨。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的选择又是什么呢?认为主要靠企业的请选择【正方】发表观点,认为主要靠自己的请选择篇【反方】进行评说。

《建议》提出: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技术工人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不高,导致人们不愿意当工人,不愿意从事生产和服务一线工作。”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负责人2014年曾表示。《建议》专门明确提出“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意味着以后技工的钱包可能鼓得更快。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今后会更加吃香,更加受尊重,这样反过来也会促进这方面培训、教育的发展,随着技工队伍的扩大,也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1-15 13:06:54

【观点擂台】班组控成本,员工不精心,救命安全带不救命,谁之责?

【事件】安全带“闯祸”谁之过?
中企业互动网站,11月3日夏忠报道:10月25日,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发生一起蹊跷的事故,青工王纯在距地面3米高的施工电梯井架上作业时突然失足,其佩戴的安全带挂绳断裂,坠落下来。庆幸的是落差不大,只是脚踝扭伤了。安全带是救命绳,关键时刻怎么会突然断裂?是安全带质量瑕疵?安全带“年老体衰”?还是王纯的体重超标所致?
笔者查看了《班组安全防护用品记录台账》,此安全带出自于专业、正规生产厂,且企业资质、检验合格证样样俱全;断裂的安全带使用不到半年;伤者王纯的体重还不到60公斤。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带着疑问,走进王纯他们班组。那条挂绳断裂的安全带被作为“警钟”悬挂在班组休息室墙上,安全带上已是油污斑斑,伤痕累累。另一侧悬挂的10来根安全带还都光鲜如新。为什么这条挂绳断裂安全带会使用的如此破旧不堪呢?
班组李欢远说,大家都是一起领的安全带,只是王纯用东西特别费,他的安全带不出半月就成旧的了!他用过总是随手一丢,不知道爱惜。再有干活的时候也不注意,刚焊过的地方温度高,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在上面系上了安全带,别人提醒也不听,能不破损吗?看来小王是个不讲究的马大哈!
我说为啥不能给他及时换根新的呢?班长张贵接过话茬说,大家都要像他这样的话,还怎么控制成本?(中企业互动网站,11月3日报道)
【观点】年终岁尾了,每到此时企业都格外关注安全,不敢有丝毫放松。对于夏忠的报道,其实也正好给各个企业都提个醒,班组发生的安全带没有保安全的事情,每个企业都不能当做小事来看,有人认为主要责任是青工小王对安全带的保管使用不当造成的,也有的认为主要责任是班组控制成本、没有给及时更换新安全带造成的,那么,你认为安全带“闯祸”谁之过呢?认为主要责任在青工小王、不在班组的请选择【正方】发布观点;反之,认为主要责任在班组、不在青工小王的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dongzi 发表于 2015-12-10 13:44:24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困难企业中女工的岗位调整、分流和下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1-18 09:28:52

【观点擂台】职工年终奖可有可无吗?

【事件】效益尚好的企业也不发年终奖
1月14日,某建筑施工企业员工张亮在中企互动平台反映,2015年单位经营生产完成的比2014年好,可是企业决定不发年终奖。员工私下里对此很不满意。而企业领导解释说,年终奖不是工资,不是法定要求必须发的。但是员工普遍还是希望企业多少能发一点。

1月1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3%的人还在等待年终奖;对年终奖不满意的占40.4%;42.7%的人年终奖比2014年减少;55.6%受访者年终奖在5000元以下;55.6%受访者可能会因不满年终奖而跳槽,可见员工对年终奖还是很看重的。
那么,作为企业员工,你认为年终奖可有可无吗?认为年终奖是可有可无的请选择【正方】发表观点,否则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有一说一】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1月14日皖北煤业职工吴云反映:前段时间单位发生一件事,一名队长被职工举报在井下睡觉。经查,是职工故意打击报复队长。原来,这个队长工作很负责,从不不徇私情,但方法直来直去、有些僵硬,造成职工有怨气,所以当这名队长在井下靠着墙与人说话时,和他有矛盾的职工向矿调度反映他在睡觉。事情调查清楚后,单位没有对这名队长进行处理,但这件事却引起了职工私下议论,这名队长已经干了不少年,管理方法过于简单,甚至不近人情,没有同班组职工打成一片,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作为管理者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呢?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认为基层管理者怎么做才是合格的呢?请结合自己的企业实际发表观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1-18 09:59:54

【观点擂台】上班抢红包,该不该罚?

【事件】工作期间抢到了领导发的红包
中企互动平台转载:1月4日下午,一则集团办公室的处罚通报在成都的一家公司传开了,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有人因为在微信群里抢红包,被公司处罚了500元。“红包是老板自己发的。”据了解,当天有3人在工作时间抢了红包,其余员工在中午12点左右才下手。到了下午,在工作时间抢红包的3人收到了罚款通知。“手气最好的,也就抢了10多元。”有员工表示,这样太不值得了。这位员工还说,公司之前在QQ群里发过一个通知,其中一条就是“从2016年1月1日开始,上班期间严禁玩手机、聊微信、发朋友圈。公司总部办公室随时接收匿名举报。”
随后,中企互动平台会员针对此事发表观点,兖州煤业职工董朋认为:罚工人对,难道总经理就该上班发红包啦?新疆库尔勒铁门关水电厂张俊玲和姚桥煤矿刘利顺认为:该罚当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作为企业班组职工,你认为上班抢红包,该不该罚呢?认为该罚的请选择【正方】,认为不该罚的请选择【反方】。

【有一说一】能制造高铁、飞机的中国,为何造不出圆珠笔珠?

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他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据了解,目前中国的3000多家制笔企业中,没有一家掌握了高端笔头和高端墨水制作的核心技术。这些高端墨水和高端笔头,以及笔头和墨水的关键制造设备,都是从瑞士、德国、日本进口的,每年用于采购这些产品的费用至少2亿美元!然后中国制笔企业再配上笔杆,做好电镀、包装,将笔装配成型。一支圆珠笔,光笔头和油墨的成本就占了70%左右,再加上劳动力以及装配笔的其他要素,中国制笔企业怎么可能获得高利润呢?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对“中国能造出高铁、飞机,却造不出圆珠笔珠”怎么看呢?请结合自己的企业发表观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1-18 11:20:47

【观点擂台】班组职工该用什么态度对待企业问卷调查?

【事件】问卷调查征集到了45份白卷
1月12日,中企互动平台会员顾家瑞反映一件事:一家石油化工企业在职工中进行了一次关于职工生活问题的问卷调查。没有想到的是,在收回的300多份调查问卷中,有45份是只字未填的白卷,而且不少问卷虽然不是白卷,但填写很不认真,不少是应付了事,令组织者陷入尴尬。
对此,有位职工回答得很干脆:企业每年都要搞这样那样的问卷调查,可每次只要求把卷子填满、问题写全,却不注重做好“卷”外的工作,通常是答卷一收,我们经过认真思考后写下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也就跟着不了了之了。这种毫无意义的答卷以后谁还会给你认真填?也有职工认为交了白卷,连问题都不反映,那就更谈不上解决了!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认为该用什么态度对待企业的问卷调查呢?对于上述企业职工交白卷的做法你怎么看呢?认同的请选择【正方】发表观点,否则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1-18 16:24:34

【观点擂台】企业培训工作搞不好的主要原因在哪里?
【事件】职工反映企业培训考试又走了形式
1月18日,中企互动平台会员程军反映:他所在的化企公司每年年初,利用冬闲时间都会拨出专款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本来,以提高员工安全技能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培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是好事,无可厚非,可是,今年由于他所在车间人员整合,工作多,人员少,车间领导并没把职工培训真正放在工作层面,只是根据公司的培训“形势”,做比成样,出几道最基本的题目,开展所谓的培训“考试”,敷衍了事。这使班组人员非常反感,纷纷表示,这样的考试不过是一种“形式”,没有一点意义。而车间领导觉得年初培训只是督导职工继续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实车间常年坚持职工培训,也会不断翻新培训形式,反而是有些职工有抵触情绪,认为培训太多,太复杂,不愿意参与。
那么,作为企业的职工,你认为企业应该如何做好培训工作呢?培训搞不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是企业不重视?还是员工不积极?请结合自己企业进行评说,认为主要是企业不重视的请选择【正方】,认为主要是员工不积极的请选择【反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1-18 23:06:12

【观点擂台】面对 “寒冬”企业该如何渡难关?

【事件】兖矿集团2016年力争减员7000人
1月17日,有网友向齐鲁网记者爆料称,兖矿集团日前发布了《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关于2016年减员增效工作的意见》。
齐鲁网记者梳理该文件发现,将按照“三年减员分流2万人”的总体目标,今年减少分流各类用工6500人,力争7000人;节支降本增效8亿元。其中,员工正常退休1250人、特殊工种退休1200人、因病退休退职120人、解除劳动合同780人、清退劳务用工900人、保留社保关系250人、本部员工向外部基地和新建项目转移2000人。
当前,去产能、降成本已成为国家供给侧改革重要任务,而煤炭行业是国家和山东省压减过剩产能的重点领域。兖矿集团也在向以煤制油为代表的非煤产业转型,据多家媒体日前报道,该集团开年就奖励了煤制油项目建设和研发团队3000万元。
现在钢铁、煤炭企业下岗潮一波高过一波,企业为了渡难关,一方面采取减员分流,一方面采取创新升级。作为企业职工,你认为哪个措施更好呢?认为减员分流能够减轻企业压力,也能促进员工以积极心态去创业的,请选择【正方】进行阐述,如果觉得企业采取创新升级才是出路的,请选择【反方】论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6-2-15 11:33:25

【有一说一】德国日本的匠人精神火了,中国匠人精神会火吗?

新华网2月11日报道了《中国匠人精神从2300年前的梓庆说起》一文,让国人再次对“匠人精神”有所期待。前一段时间一些报道曾经令中国人汗颜,一些国人在日本排起长队购买马桶盖,将德国制造的炊具成箱的搬回家,中国工厂做不出圆珠笔珠等等,是什么让国人失去工匠了?其实中国有2000多年的匠人精神传承史,中国不缺“匠人”,如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系列“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试制中,胡双钱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1/50。但是我们也要坦诚面对部分企业为了获取短期利益缺少商业道德,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还时有发生。在规模化的工业制造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手艺传承更加艰难。
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每个人都是匠人。在岗位上坚守本分、不断进取、努力专研是匠人精神;支持民族工业发展、消费中国品牌的产品是匠人精神;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关爱手艺人,尊重认可每一位匠人作品的价值也是传承匠人精神。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认为德国、日本的匠人精神火了,中国的匠人精神会火吗?请结合自己的企业发表观点。
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查看完整版本: 欢迎提供“企业事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