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6:49

那时,我刚接手管理一家杂志。这是一本生活时尚类刊物,文章质量和印刷质量都是一流的,但不知道是创刊伊始知名度不高,还是由于发行工作没有做到位的原因,这本刊物的发行量一直提不高,总在两三万份之间徘徊。这令我大伤脑筋。于是,自怎样提高刊物发行量就成了我迫在眉睫争待解决的难题。
有一天,我刚和发行部几位同仁开完会,忽然接到深圳一位姓罗的先生打过来的电话。罗先生在电话里说:“我想帮你们发行杂志可以吗?”我精神一振,忙不迭地说:“可以可以,非常欢迎。”他又问价格,我跟他说了,他倒是爽快人,也没讨价还价,就同意了。我振奋起来,忙问:“您想帮我们发行多少呢?”罗先生思索着说:“我们这儿市场较大,我想大概发行──30册没问题吧!”我一听,鼻子差点气歪了──真是的,发行20册也敢煞有介事地打电话来,真是浪费我的感情。“那好吧,我跟发行部的人说说,看看他们怎么安排。”我的语气明显冷淡下来,说完就想挂电话。那位姓罗的先生却还在电话里不知轻重地说:“如果您能亲自来深圳商讨一下那就最好不过了。”“等我有空再说吧。”我挂了电话,心想就你这30册也值得我跑一趟深圳?www.163164.cn
晚上回家吃饭,我把这事当成笑料对妻子说了,不想妻子听了却说:“我看不如你就去一趟深圳吧,发多发少都是你的客户嘛。再说你这一向这么忙,正好去深圳散散心。”我一听,觉得也对,就当去深圳旅游一趟吧。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搭上了去深圳的广深高速列车。在深圳市区,我根据罗先生在电话里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他开的那间书店。
那是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路边书店,如果同时进去三个顾客就会显得拥挤不堪。我皱皱眉头,犹豫一下,最后还是走了进去。店里有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普通的中年人在一边吃着快餐一边看店。我说:“您好!请问你们罗老板在吗?”那人站起来说:“我就是。你是──?”我说我叫岳勇,是广州生活杂志社的。
“哦,你好你好!”他忙走前两步紧握住我的手。“你说想帮我们发行30册杂志,我今天特意过来跟你谈一谈。”“现在我不想发了。”他说。“为什么?”我一听他居然敢耍我,差点气得要揍他。“我觉得你们杂志办得不错,而且办杂志的人也不错,所以我临时改变主意,想把你们杂志拿20万册过来发。”“20万册?开什么玩笑?”他并不说话,把我带进了书店的里间,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仓库,里面堆满了全国各地的杂志,搬运工人正在进进出出。他递给我一张名片。罗海?我不禁惊呆了。原来他就是沿海最大的杂志发行商罗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7:02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每年的收入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二百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鉴于有协议在先,她回避了所有的提问。
  一位陪同小公主阅读童话的人到底出了什么差错?人们有很多猜测。法国的一家报纸说,是因为弗兰西斯和某位王子产生了恋情,在王宫里上演了灰姑娘的故事;德国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是被美国安全局买通的一名特工,在传递情报时露了马脚;阿拉伯的一家报纸说,弗兰西斯小姐合同期满,她的离开属正常解聘……总之,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哪一条是弗兰西斯被解聘的真正原因。
  2001年圣诞节,一封来自沙特公主的电子邮件透露了实情。这封邮件是向弗兰西斯问候圣诞快乐的。在邮件中,小公主回忆了和弗兰西斯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她说,你还记得我们一起读《安徒生童话》时问你的问题吗?我们傻乎乎的,真是愚蠢至极,以至于造成今天的离别。
  原来公主们在读童话时,问了弗兰西斯这么一个问题:“谁的妻子最快乐?”当时弗兰西斯反问了她们:“你们认为呢?”七位小公主齐声回答:“农夫的妻子最快乐!”“难道国王的妻子、百万富翁的妻子、政治家的妻子、诗人的妻子不快乐吗?”弗兰西斯问。“不快乐。”七个小公主回答。“为什么?”弗兰西斯接着问。七个小公主答不上来,她们只知道,在童话故事里,没有一个国王的妻子是快乐的,也没有一个百万富翁的妻子是快乐的。
  后来,弗兰西斯给她们讲了其中的原因,并告诉她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真正快乐的男人,才能带给女人真正的快乐。谁知这句话被人告蜜,第二天她就接到了解除聘约的通知。
  2001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财经版评选“十大金句”,弗兰西斯的那句话破天荒地被选了进去。因为她因那句话,失去了一百万英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7:14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少芬芳。”

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闻得到。”

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躁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

他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

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要非得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学习如何不被它的刺刺伤;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刺伤心爱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7:26

有一位著名的生物学权威教授拉塞特,看到生物学的著述都错误百出,于是教授宣称他决定出版一本内容绝无错误的生物学巨著。

经过一段时间,在众人引颈期待中拉塞特教授的生物学巨著终于出版了,书名叫做《夏威夷毒蛇图鉴》。许多钻研生物学的人,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这本号称“内容绝无错误”的生物学巨著。

但每个拿到这本新书的人,在翻开书页的时候,都不禁为之一怔,每个人几乎不约而同地急忙翻遍全书。而看完整本书后,每个人的感觉也全都相同,脸上的表情亦是同样的惊愕。

原来整本的《夏威夷毒蛇图鉴》,除了封面几个大标题的大字之外,内页全部是空白。也就是说,整本《夏威夷毒蛇图鉴》里,全都是白纸。

大批记者涌进拉塞特教授任职的研究所,七嘴八舌地争相访问教授,想弄清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面对记者的镁光灯,拉塞特教授轻松自若地回答:“对生物学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夏威夷根本没有毒蛇,所以当然是空白的。”

拉塞特教授充满智慧的双眼,闪烁着奇特的光芒,继续道:“既然整本书是空白的,当然就不会有任何错误了,所以我说,这是一本有史以来,唯一没有错误的生物学巨著。”

拉塞特教授的幽默感,你能领会吗?

为了恐惧错误而固步自封;或是因为过去的决策的错误,造成重大损失,而自己裹足不前,岂不正如前述那位教授出版空白纸张一般?重要的是,我们的人生焉能留白?生命笔记当中,还有无数的空白页面,有待我们勇敢地提起行动的彩笔,让它成为一页又一页丰富灿烂的精美图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7:41

英国作家戴顿有一部名叫《舍己树》的作品,主角是一棵深爱着某个男孩的树。

男孩年纪尚小的时候,吊在树枝上荡秋千;上树摘果子;在树阴下睡觉。那真是一段快乐无忧的日子,树很喜欢那些时光。后来小男孩逐渐长大了,他跟树在一起的时间愈来愈少。

“来啊!让我们一起玩耍。”树有一次说。

但年轻人一心只想赚钱。

“拿我的果子去卖吧。”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赚了很多钱,树很快乐。

年轻人很久没有回来。有一次他路过树下,树向他微笑说:“来啊!让我们玩耍!”但这个中年人已经失去朝气,只想远离身边的一切,去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把我砍下来,拿我的树干去造一艘船,你就可以远走高飞了。”树说。

那人果然这么做了,树很快乐。

许多季节过去了——冬去春来,多风的日子和孤寂的晚上,树在等待。最后,那人终于回来了,年老和疲惫使他不能再渴望玩耍、追逐财富或出海航行。

“朋友,我还有一个不错的树桩,你何不坐下来休息一会。”树说。

他果然那样做了,树很快乐。

在我们一生中,曾拥有多少舍己的树?多少人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默默无闻,却成全了我们的抱负和梦想?在寂静的夜里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够读读这篇《舍己树》,就会发现,一个让人尊敬的人应该不是总想着自己得到了多少,也要问问自己这一生中施与了多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7:57

在北极圈里,北极熊是没有什么天敌的,但是聪明的爱斯基摩人,却可以轻易地逮到它。爱斯基摩人是怎么办到的?就是靠上帝给人的智慧吧!

他们杀死一只海豹,把它的血倒进一个水桶里,用一把双刃的匕首插在血液中央,因为气温太低,海豹血液很快凝固,匕首就结在血中间,像一个超大型的棒冰。做完这些之后,把棒冰倒出来,丢在雪原上就可以了。

北极熊有一个特性:嗜血如命。这就足以害死它了。它的鼻子特灵,可以在好几公里之外就嗅到血腥味。当它闻到爱斯基摩人丢在雪地上的血棒冰的气味时,就会迅速赶到,并开始舔起美味的血棒冰。舔着舔着,它的舌头渐渐麻木,但是无论如何,它也不愿意放弃这样的美食。忽然,血的味道变得更好——那是更新鲜的血,温热的血。于是它越舔越起劲——原来,那正是它自己的鲜血——当它舔到棒冰的中央部分,匕首扎破了它的舌头,血冒出来。这时,它的舌头早已麻木,没有了感觉,而鼻子却很敏感,知道新鲜的血来了。这样不断舔食的结果是:舌头伤得更深,血流得更多,通通吞进自己的喉咙里。最后,北极熊因为失血过多,休克昏厥过去,爱斯基摩人就走过去,几乎不必花力气,就可以轻松捕获它。

在我们的生命中,在追求幸福的过程里,我们也很可能是一头北极熊,如果我们所抱的是一种错误观念的话。美国有一家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请世界500强企业的退休CEO们填一份问卷。其中前十大企业的老板,对其中一个问题都有相同的答复,这个问题是:如果人生可以重新来过,你会希望什么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这十个人都说了同一件事——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们一定不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必急着回答,先想想,你会是那只北极熊吗?你会一边吸着自己的血,一边享受幸福的感觉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8:09

一个老婆婆在屋子后面种了一大片玉米。
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说道:“收获那天,老婆婆肯定先摘我,因为我是今年长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获的那天,老婆婆并没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她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自我安慰着。第二天,老婆婆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独没有摘这个玉米。“明天,老婆婆一定会把我摘走!”很棒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着…
可老婆婆依然没有来。
一天又一天,玉米绝望了,原来饱满的颗粒变得干瘪坚硬,整个身体像要炸裂一般,它准备和玉米杆一起烂在地里了。
可就在这时,老婆婆来了,一边摘下它,一边说:“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种子,明年肯定能种出更棒的玉米!”
也许你一直都很相信自己,但你是否有耐心在绝望的时候再等一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8:20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时度日如年,而获得一本棋谱后日子过得飞快。外语就是我这位朋友的棋谱,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灾全然赦免。
  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但我却由此想到,很多人正恰与我的这位朋友相反,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
  我见到过一位年轻的公共汽车售票员,一眼就可以看出他非常不喜欢这个职业,懒洋洋地招呼,受理不理地售票,时不时抬手看着手表,然后满目无聊地看着窗外。我想,这辆公共汽车就是他的监狱,他却不知刑期多久。其实他何不转身把售票当作棋谱和外语呢,满心欢喜地把自己释放出来。
  对有的人来说,一个仇人也是一座监狱,那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了层层铁窗,天天为之而郁闷忿恨、担惊受怕。有人干脆扩而大之,把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人家的每项成果都成了自己无法忍受的刑罚,白天黑夜独自煎熬。
  听说过去英国人在印度农村抓窃贼时方法十分简单,抓到一个窃贼便在地上画一个圈让他呆在里边,抓够了数字便把他们一个个从圆圈里拉出来排队押走。这真对得上“画地为牢”这个中国成语了,而我确实相信,世界上最恐怖的监狱并没有铁窗和围墙。
  人类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寻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设置不自由。环顾四周多少匆忙的行人,眉眼带着一座座监狱在奔走。老友长谈,苦叹一声,依稀有银铛之音在叹息声中盘旋。
  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8:33

法国记录片《微观世界》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一只屎壳郎,堆着一个粪球,在并不平坦的山路上奔走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沙砾和土块,然而,它推的速度并不慢。
   在路正前方的不远处,一根植物的刺,尖尖的,斜长在路面上,根部粗大,顶端尖锐,格外显眼。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屎壳郎偏偏奔这个方向来了,它推的那个粪球,一下子扎在了这根“巨刺”上。
    然而,屎壳郎似乎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陷入困境。它正着推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它又倒着往前顶,还是不见效。它还推走了周边的土块,试图从侧面使劲-----该想的办法它都想到了。但粪球依旧深深地扎在那根刺上,没有任何出来的迹象。
    我不禁为它的锲而不舍好笑,因为对于这样一只卑小而智力低微的动物来说,实在是不能解决好这么大的一个“难题”的。就在我暗自嘲笑它,并等着看它失败之后如何沮丧离去时,它突然绕到了粪球的另一面,只轻轻一顶,咕噜-----顽固的粪球便从那根刺里“脱身”出来。
    它赢了。
     没有胜利之后的欢呼,也没有冲出困境后的长吁短叹。赢了之后的屎壳郎,就像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它几乎没有做任何停留,就推着粪球急匆匆地向前去了。只留下我这样的观众,在这个场景面前痴痴发呆。
     也许在生活的道路上,它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景;也许它活着,根本不需要像人一样,需要许许多多的“智慧”;也许在它的生命概念中,根本就不懂得赢输。推得过去,是生活;推不过去,也是一样的生活。
     由此想来,也许生活原本就没有痛苦。人比动物多的,只是计较得失的智慧,以及感受痛苦的智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0:48:44

哈里·s·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以后,有记者到其家乡采访杜鲁门的母亲。记者首先称赞道:

"有哈里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

"是这样。"杜鲁门的母亲赞同道,"不过,我还有一 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

"他是做什么的呢?"记者问。

"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评语:认真地做事,快乐地生活,不论你的成就高低,你都值得母亲骄傲。 
页: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