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0:04

超级计算机有什么用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尽管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运营费用越来越高,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此“挥金如土”,毫不吝啬。那么究竟是什么魔力吸引各国在超算领域持续“烧钱”呢?
  
  左右情报战攻防
  
  超级计算机的一个主要应用是在情报收集领域,为什么各国都去抢超级计算机的世界第一?因为它代表着对安全防护系统的破解能力。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张云泉形容说:“你的超算能力一旦领先,就意味着你有能力配我家安全门锁的钥匙,甚至可以打开我家的任何锁,我家里所有东西都将处于不设防状态。”他解释说,超算能力领先后,对手的安全系统就要全面升级,“我原来能破解64位的密码,现在一升级,我就能破解128位的。如果不升级安全系统,你的整个密钥就失效了,我就能强行攻破,拿到你的情报。”
  
  除了破解能力外,超级计算机还能用于筛选情报。美国国家情报机构的“棱镜”计划显示,美国花巨资收集各国的信息,其中包括普通民众的海量信息。这意味着需要有巨大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反恐等情报具有时效性,需要从天文数字的信息里尽快筛选出有价值的情报,这只能依靠超级计算机。
  
  核武器安全离不开超算
  
  张云泉说,对美国而言,超算的作用首先在研制核武器领域。加利福尼亚的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圣地亚国家实验室、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都参与了利用超级计算机维护美国核武库安全的工作。由于美国大批核弹头已经接近服役年限,而囊中羞涩的五角大楼希望延长其服役周期,这就必须通过超级计算机模拟预测这些核武器何时会失效,哪个部件需要更换。
  
  由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经生效,是否具备超级计算能力,标志着能不能继续发展下一代核武器。利用1945年到1992年美国进行的1054次核试验获取的数据,美国还通过超级计算机建立核爆炸数学模型,深入了解核爆炸的原理,进而研制新一代核武器。
  
  带动信息化技术的火车头
  
  在计算机行业内,超级计算机一直被认为是信息化发展的火车头。因为很多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包括现在我们用的很多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量子计算、新的存储器部件等,都是最早为超算领域服务,之后随着技术成熟、价格下降,才开始普及,用于服务器、个人电脑乃至手机的。
  
  事实上,现在IT领域概念火热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其计算能力也来自超级计算的基础和演绎。云计算能同时运行大量的小任务,这些任务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在业内被称为高吞吐量的计算。大数据主要是做数据挖掘,以图算法为主。相比之下,超级计算的要求最高,它追求性能,要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单个任务。尽管形式不一样,它们背后都是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因此也可称为广义超算。
  
  改变未来生活
  
  张云泉认为,过去科学研究主要都是以理论分析、实验观察为手段,现在在尖端科研领域,已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模拟。他说,2013年诺贝尔奖中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物医学奖3个领域都与超算有关系。
  
  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王恩东表示,超算的计算结果最终的表现形式可能是重大科研课题的突破,也可能是创新性的产品,或者是制作精美的文化创意作品等等。而这些成果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科技化的生活,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比如,医学领域使用超级计算机,既可以进行基因的测序,从根本上破解人类生命的“密码”,从基因修补的角度来避免很多先天性疾病,也可以在几百万药物成分中选择最合适的配比,进行新药物的研发。在智能穿戴设备走向普及之后,可以使用超级计算机对每个人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像感冒前兆、过度疲劳等各种很小的症状都会获得及时的提醒。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0:17

日本人的匠人气质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39次   “匠人”在日文中写作“職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例如日本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在设计东京的“表参道之丘”时,曾与日本著名的建筑公司“大林组”合作。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之丘”全长250米,在接近完工时,“大林组”的施工人员对安藤忠雄说:“全长250米,分毫不差。”
  
  安藤回答说:“没关系,差个5厘米10厘米的,完全没问题。”
  
  “大林组”的人当即正色回答安藤道:“那可不行!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是身为技术人员的自尊心。”
  
  不仅是建筑现场的施工人员,就是负责建筑设计的安藤忠雄本人,也是极具“匠人气质”的建筑家。
  
  安藤忠雄成名之后,某次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谈到他每次接到客户的设计任务时的情形。他说自己从早到晚,除了思考设计方案,脑子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事。于是主持人便笑着问:“您一定是想要将‘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切,都具体化地体现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吧?是不是甚至恨不得连建筑门牌上都要写上‘安藤忠雄’几个字才好?”
  
  结果安藤忠雄答:“不,我觉得我设计的所有建筑,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所有物,只不过暂时借给客户使用一下而已。”
  
  或许正是源于这样一种极其自负的“匠人式”的追求吧,从未接受过正规科班教育的安藤忠雄,才能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世界级的建筑家。
  
  “匠人气质”不仅仅体现在日本的技术人员或设计师身上,就是在普通日本公司的职员,甚至一般日本商社的商务人士身上,也一样可以看得到。
  
  几年前,我曾在名古屋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有一年,这家贸易公司接到了本田公司这个大客户的一笔订单:为本田公司未来三年内准备在全球同步上市的一款新车,生产用于自动车门上的一款小马达。
  
  不错,仅仅是生产一辆新款本田车上的微不足道的一只小马达而已,但负责这个业务项目的部长如临大敌。他们将这笔订单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中国广东的一家合作工厂去做。为了保证这只小马达的品质,特意以千万年薪的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电机专家,每周往返于中国和日本,负责品质管理监督。
  
  对于这只小马达的品质管理,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说,仅仅使用在这个小马达上的一个小零件,就要进行耐尘、耐水、耐热、耐寒、耐撬、耐震等大大小小共37项检测试验,而为了说明这些试验项目的检测要求和所检测产品的性能,规格书整整写了46页纸。
  
  尽管如此,第一批3000个马达生产出来,通过出厂检测,贴上了“合格”标签并运送到日本之后,却被查出有7个不合格。部长这下着急了,亲自领着电机专家赶到广东的工厂,通宵达旦地检查问题出在哪儿,但没查出来。而中方的所有检测记录都表明,这批马达是合格出厂的。
  
  怎么办呢?这位日本部长最后想出了一个让人差点晕倒的“笨办法”。
  
  在接下来的几批马达再次“合格”出厂后,部长将在工厂里负责出厂品质检测的25名中国员工,跟随每批马达一起,如数集体邀请到日本来(费用由日方出)。然后让同样的一批人,对运送到日本的“合格品”马达,以相同的方式,在日本再进行一次同样的复查。复查之后,再由日方最终检验,以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就用这样的方式,这个本田公司的马达生产项目,最后当然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但也被贸易公司的部长活生生弄成了一笔只赔不赚的生意,因为所花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了!
  
  尽管贴钱赔本到了有些劳民伤财的地步,但这位国际贸易公司的部长,不仅没被降职,反而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赞赏,最后还得到了升迁。在我离开那家公司时,他已经从国际业务部的部长,提升为整个名古屋分公司的负责人了。
  
  实际上,日本人的“匠人气质”,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被培养的。举个身边的例子,我家小学生去上学,光是鞋子就得每天准备三双:一双运动鞋,用来平时穿在脚上;一双白色布鞋,用来进学校玄关的时候更换入室(日本的小学进教室前都得换上室内专用鞋);此外还得另准备一双体操鞋,这双体操鞋是在室内体操场里上体育课时专用的。
  
  除了鞋子,还有配套的衣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套装(包括游泳帽、游泳衣、潜水眼镜、大浴巾等);绘画课要用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用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即使中午在学校吃一顿午饭,也要准备白色午餐帽和白布饭兜……总之,每个周一去学校,都得大包小包拎上一大堆,弄得跟搬家似的。
  
  这种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来的是成年之后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讲究。
  
  比如说拉面店,我们中国人开拉面店,煮面的师傅通常穿件老头衫就可以上阵煮面了,但日本拉面店的师傅却不行。他们得穿上拉面店定做的衣服,衣服上还得大大地写上“拉面”二字,再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先将煮拉面的派头和架势准备好了,然后才满脸虔诚地开始煮面。拉面煮好,上面还要一丝不苟地摆放半个鸡蛋、一枚海苔,然后再将若干片叉烧肉精致地在面条上围出“一朵花”——好了,一碗拉面端到客人面前时,那已经不叫“拉面”,而叫“作品”了。
  
  在日本,手艺有高低,而职业却无贵贱——因为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或豆腐店老板,还是顶尖文豪或世界级设计师,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外,其内在的核心气质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
  
  文豪为自己流芳百世的作品而骄傲,豆腐店老板也一样为自己的百年老店而自豪——因为那白白胖胖、一枚又一枚的,不是“豆腐”,全是“作品”。在日本,对于一个行业的顶级人物,从不称其为“大师”,而是称其为“巨匠”。一个“匠”字,简直入了日本人的骨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0:31

谷歌招聘的五项标准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几个月前,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拜读了托马斯·弗里德曼为《纽约时报》撰写的《如何在谷歌找到工作》一文。这篇文章提到,谷歌公司高级副总裁拉兹洛·波克介绍了谷歌在招募人才时寻找的核心特征。波克表示:“就招聘的标准而言,考试成绩毫无价值……我们发现,它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波克说,在谷歌近期招聘的新员工中,没有大学文凭的人越来越多。他分享了谷歌在评估应聘者时采用的5项标准,这些标准就是谷歌关注的核心特征。
  
  第五标准:专业知识。
  
  波克表示,通常,在谷歌关注的5个核心特征中,专业知识排在最后一位,其他4个特征比专业知识重要得多。
  
  我对这一点也有体会。当人们自认为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经验丰富人士”时,他们很可能在受到质疑时坚决捍卫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充满好奇心……他们的目标往往是“成为权威”,而不是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四标准:主人翁意识。
  
  在这个几乎所有行业和知识领域每天都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不积极完成任务或只被动接受指令的员工,会使公司处在非常不利的境地。你需要一群想要更出色地完成工作的员工。
  
  第三标准:谦逊。
  
  我注意到,具备强烈的上进心和友好的态度、认为其他人总能提出很好的意见的人,往往在单独工作时极为高效,在任何团队中都能发光发热。
  
  第二标准:领导力。
  
  他们采用的不是对领导力的传统评估方法,比如:“你是国际象棋社的社长吗?你是销售副总裁吗?你的升职用了多长时间?”他们要找的人,能在必要时挺身而出,指导并影响其他人取得成果。
  
  第一标准:学习的能力。
  
  纯粹的学习能力——接受新鲜事物,随时随地学习,在分散的信息中发现规律——是谷歌招聘人员时在求职者身上寻找的最重要的核心特征。
  
  用管理大师阿里·德赫斯的话说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学习的能力,或许是唯一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0:57

50美分的厚爱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91次   尼卡路莎,洛杉矶帕拉莎社区活动中心一名身份卑微的女清洁工。她不会说英语,每月的薪金只有90美元。一个夏日,社区活动中心的牧师尼古拉斯·达维拉用西班牙语告诉她,她将实现一个智者的寓言,并且许多好事会随之而来。然后牧师把50美分放到了她的手上。
  
  “这不仅仅是50美分,”牧师说,“用得其所,它将会成倍增加。”
  
  尼卡路莎看着放在她粗糙的手上的硬币,思考着这个寓言。几分钟后,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几天后,尼卡路莎来到教堂,交给牧师17。5美元。
  
  “我想将这些钱捐给社区活动中心做活动经费。”她说,然后她向牧师解释了她是如何使用那50美分的。她买了奶酪和玉米粉薄烙饼,然后用这些材料做成辣椒肉馅玉米卷饼(一种墨西哥菜)卖给邻居。在得到邻居的好评后,她的信心大增,到今天为止她已经赚了35美元,她将其中的一半捐给社区,而另一半用来下班后做更多的辣椒肉馅玉米卷饼。
  
  “这就是那个寓言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她问道,然后回去继续她的工作。
  
  一周后,尼卡路莎把一个存折拿给牧师看,她通过卖辣椒肉馅玉米卷饼已经赚了100美元。但她挣这些钱并不是为了给自己花。她知道墨西哥有很多穷人,所以她写信给她的一个弟弟,让他提供他们家乡纳之斯达林镇的33名孤儿的名字以及圣路易斯镇的33名孤儿的名字。她还写信给在墨西哥的另一个弟弟,让他提供33名独身或者饥寒交迫的老人的名字。
  
  圣诞节的早上,66名孤儿和33名老人同时收到了一个身份卑微的女清洁工送给他们的礼物,虽然只有50美分,但他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每个人都说,那是他们收到过的最好的圣诞礼物。那天,墨西哥监狱的4名囚犯也收到了尼卡路莎送给他们的礼物。
  
  当尼卡路莎把她的计划告诉牧师时,牧师问:“为什么两个镇各是33名孤儿,为什么选择的老人的数量又是33名?”
  
  “因为那是耶稣活在这个世上的年龄,”她说,“我想说:‘生日快乐,宝宝耶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1:12

珍宝的灰烬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我在子固路上走着时,远远看见两个人,手牵着手过来。那略微走前一步的女人,和我已过花甲之年的母亲年纪应该差不多。身材是松垮了,脸上倒还没有完全皱纹密布,她的五官还是清清爽爽的,年轻时的端庄与美依然有迹可循。
  
  但是她的头发已经灰白了,那种白不像高山白雪,刺人眼目,而是像刚熄灭的炉中灰烬,柔和而又暗淡地堆积在她那张慈爱的脸的上部。
  
  她一只手牵着的那个人,总有一米七以上了。他挪移着,脚步迟缓,像始终不肯去上学的孩子。有时他手上拿着一袋幼儿食品,走几步,停下来,打开塑料袋子往嘴巴里倒一倒。袋子已经放下来了,他的嘴还仰天张开着,像一尾贪玩的鱼,不肯回到水里去。
  
  她便驻足等着,回头以目光探询。她的目光,她的身体姿势都表明,她这样的等候,已经有一辈子那么久了。
  
  我慢慢经过他们身边。他的长相是人们熟悉的那种,胖腮帮子直往下塌,小眼睛眯眯的,眼神散着,没有光彩。他的动作直而僵,并不比木偶灵活。明明是天生如此,却像在故意搞笑。
  
  他是一个智力障碍者。
  
  一个介乎男人和男孩之间的人。
  
  她的儿子。
  
  五六年了,每天我都在子固路上和他们相遇。子固路是一条狭窄的街,两人都是胖大臃肿的身材,站在街边几乎占了半边马路。子固路还是嘈杂的,人声如浪不歇。只有他们两人,一举一动完全无声无息,像一部默片在上映。身边人来人往,没有人关心或注意他们。谁不知道他们呢?他们从来就是子固路的一部分,就像是一个人身体的一部分,没什么奇怪的。
  
  他们喜欢在街边的大排档吃那种几块钱一碗的炒米粉。常常是,儿子伸着脖子,要凑到碗里去,母亲便喂他,米粉因此一根根贴到了他的脸上。
  
  母亲拿餐巾纸去帮他揩,左一下,右一下。都是动作,没有语言。周围的孩子好奇地盯着这一切看,这位母亲丝毫没有注意到——我敢保证,在那个时刻,喧嚣的街面上,她的眼里只有她的孩子一人。
  
  他呢,让自己的脸顺着纸巾的节奏和方向转,就像葵花顺着光线转动一样自然,丝毫不被察觉。
  
  他那么顺从,因为他感到安全。
  
  我总是想,纵然他什么也不知道,凭着本能,他还是了解:他可以一直围绕这个喂他米粉的人转动下去。
  
  如果一个智力障碍者也有梦,如果他梦中也会出现天使,那么他生命中唯一的天使,一定是他母亲的形象——一个慈爱、苍老,而且心碎的天使。
  
  父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永远是一个60岁的母亲,牵着年龄至少30岁、智力却至多三四岁的儿子,在这条车辆只可单行、青苔布满墙面的老街道上散步,日复一日,永无休止,或者说,至死方休。
  
  有段时间,他总是背着一只孩子气十足的双肩包,包上面印着卡通米老鼠。
  
  母亲看着他时,眼神有一瞬间是年轻且灿烂的,就像开学第一天,一个30岁的母亲送7岁的儿子去报到。
  
  虽然很快地,她的眼神中的光彩又熄灭了。就像一堆烧过的炭灰里,爆出几颗红火星般短暂;就像一个乞丐的美梦,醒来后的苍凉。但我还是感觉到了,对于这个母亲来说,这个儿子,永远是她的天使——一个需要牵着她的手散步、永远无法长大、令她心碎的天使。
  
  他们是彼此的天使。
  
  有一回,我在门口和守门女人聊天。她是子固路的土著,生于斯长于斯,不像我是外来户。关于这两个“天使”,我想能够从她那里知道更多。于是我说:“你看,母亲带着她的儿子过来了。”
  
  守门女人织着她永远织不完的毛拖鞋,10岁的女儿坐在她身边的小凳子上做课外作业。她告诉我,毛拖鞋是要脱鞋进门的人家必备的,一双可赚8块钱。她的头只微微抬一下又回到毛线针上。她叹气,说:“也不是我心太煞,我就是觉得这样的孩子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用呢?”
  
  我看看她的女儿,头上扎着蝴蝶结,这个年龄已经戴起了一副斯文的小眼镜,嘴里念着ABC。是的,或许她每月只能够拿到几百元收入,她住一次院要犹豫很久,因为手术治疗所费不菲。可是毕竟,她的女儿是她可期待的——那小小的身体、智力、情感都像春天的青草或蘑菇一样,一见阳光和雨水就长。现在她看顾女儿,将来,则是女儿反过来牵住她这双年轻时不倦编织、年老时布满褐斑的手。
  
  老景苍凉,但总还有可抚慰的。世事本当这样,才符合伦常。可是对于一个智力障碍者的母亲呢?
  
  “这个娘肯定最放不下的,天天想得睡不着觉的事就是,她死了儿子怎么办啊。”我听见守门女人又说。
  
  这句话真是让人的心都要被揪起来了。
  
  母亲在一天天苍老,儿子却“驻颜有术”,从来没有变老过一分。这种感觉不仅暗示了时光格外缓慢悠长,而且,我几乎发疯般地体会到了“造化弄人”这四个字。
  
  对于我来说,这位母亲曾经有过欢笑如春天的时光吗?她曾期望过她的爱会得到回报吗?她的心里,是否也曾诅咒命运的不公,让她满头秀发无声息地就化作了灰烬?
  
  她和他的名字,她和他的年龄,她和他的故事,都是怎样的?
  
  在子固路上,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比这些问题更能让我一次次心绪难平的事情。我的目光偷偷追随他们,甚至有几次我想跟着看看他们住在哪里,他们的家究竟是怎样的——然而我终于遏制住了自己。
  
  我还非常想听一次他们母子的对话。就像一个生活的录音师,我狂热地想捕捉他们的、一切属于小人物的声音。哪怕简短到只有“好吗”“好”这样的几个字——却从来没有听见过。
  
  他们只是竭尽全力地安静着,就像两张紧连着的书页,留在一本大书里;就像两枚连体的树叶,待在一棵繁茂的巨树中。
  
  夏天的早晨,我走路上班,经过佑民寺。进香的人明显比平时多。一个卖香的老妇对我说:“买把香吧。今天是观音老母的生日。”
  
  一个熟悉的身影被我发现了。在密集的人群里,这个永远牵着儿子的手的母亲,今天她的手里握着三根巨大的香烛。
  
  她的背影肃穆得就像是只有她一个人,一个人站立在空阔的原野上,站在离上苍那些能够洞察人世苦难并可解救他们的菩萨最近的地方。
  
  我看见她深拜下去。倒身下拜的时刻,她灰烬般的白发缓缓飘垂,我想起茨维塔耶娃的那几句诗:
  
  灰白的头发,
  
  这是珍宝的灰烬:
  
  丧失和委屈的灰烬。
  
  这是灰烬,在它们面前,
  
  花岗岩变成尘土。
  
  生活的火焰并不能够总是燃烧得旺盛与鲜艳。尤其对于小人物而言,更多的时候,它是灰烬的代价和化身。然而,当你于灰烬里埋头寻找,尘灰扑面呛人的刹那,你会发现,总有一块心一样形状的钻石或珍宝,让你怦然心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1:33

赢家出自心碎坡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83次   波士顿马拉松全长42。195公里,前32公里的下坡路让其成为世界上设计最杰出的跑道之一。你可能会说“下坡路不是挺好的吗”。然而在第32公里,出现了全程的第一个上坡路,叫作“心碎坡(HeartbreakHill)”。这也是波士顿马拉松拥有世界上最具挑战性跑道的原因之一。当你跑下坡的时候,很容易保持高速,特别是26公里处出现的陡下坡。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减缓速度,防止跌倒,大腿的股四头肌仍然像刹车般忙个不停,甚至超负荷运作。快速前进造成了轻松的假象,看似精力充沛,直至你来到了心碎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1:49

 身体反应
  
  当你开始爬坡的时候,会逐渐意识到身体已经耗尽了用于快速转换能量的糖原。此时,选手开始感受到像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一般的“低血糖症”症状。你的身体将持续向大脑发送信号:身体已经“没油了”!大脑接收的信号越多,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化学成分便越多,从而引起色氨酸分泌飙升。色氨酸一般存在于油腻食品中,比如火鸡、牛奶等,会让人乏困无力。与此同时,身体中触发刺激、动力和愉悦感的多巴胺含量却有所下降,与色氨酸成反比。没有了多巴胺,起跑时清醒的头脑将变得迟钝。而区别于意志力的强弱,你的大脑机能将不断提醒你:“我做不到,退出吧,放弃吧。我不可能活着跑完的,休息会儿吧,慢慢来,我的朋友正在餐厅等着我呢!赶紧离开这该死的比赛吧。”我完全理解这种痛苦,因为我也在心碎坡脚下放弃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1:57

  真假领袖
  
  心碎坡的位置正是波士顿马拉松赛道设计的高明之处,也是让跑完全程者们感到骄傲的地方。它能把真正的领袖从人群中区别开。当你开始跑的时候,全身上下都非常兴奋。每个人都穿着新鞋子,每个人都为这场比赛买了新衣服。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分属不同年龄层,穿着打扮各异。任何人都能够参加马拉松赛,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征服心碎坡。爬了几分钟的坡后,你才意识到前32公里谁是领头羊说明不了什么,因为大多数人,将无法爬到最高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才是波士顿马拉松赛道设计的奥秘,它无情地把你挡在了成功的门外。如果你没有事先把心碎坡考虑进你的跑步计划,你怎么可能坚持到最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2:08

 
  身体条件+胜利的决心
  
  毋庸置疑,身体素质对马拉松比赛而言非常重要,但是坚持的意志力才是制胜的关键。在健身房,你无法认清自己是什么水平的选手,在比赛起跑线,你也不知道谁会成为胜者。只有在受到挑战时,才会看到真正的赢家。我参加比赛的那一年,有位来自肯尼亚的选手赢得了比赛。赛后有人问他为何他们国家的人如此擅长跑步,特别是擅长上坡——即使面对的是心碎坡,他们也不会减速。他的回复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国家,我们一辈子都在跑上坡路。”在听到或是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想的是否和我一样?你瞧,这就是这名选手与我不同的地方,这也是马拉松的冠军和领袖总是与众人不同的原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8:12:18

 
  孤独的赛跑者
  
  心碎坡是这场比赛中最寂寞的路段,也是大多数人放弃的原因。在起点,在前32公里中,观众众多,人头攒动。有新闻记者,有摄像机,有观众,还有加油助威的人群。一些公司还会搭起棚子,给选手们发放饮料和水。可是在心碎坡,他们都不见了。支持者不会跟着你跑完全程,总有一阵子,你会面临彻底的孤独。而那个时刻,才是真正的领袖诞生的时刻——不是嘈杂的追随者,不是随波逐流的附和者。伟大、领导力、勇气、品性,这些品质都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是什么铸造了这些品质,又是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的呢?不是在众星捧月的光芒中,而是在孤立无援的那一刻。美好的时刻、成功的瞬间可以证明你,但是黑暗的日子却可以定义你。无论你有多无助,这些让人濒临放弃的瞬间都是可以被忍受,更可以被征服的。是心碎坡造就了孤独的胜者,而不是大众。在起跑的时候,你无法想象有那么多人为了争夺领头羊的位置,推推搡搡甚至耍花招。在起跑线上,你可以看到有人在祈祷、沉思、拉伸,但是,起跑线并不造就任何赢家。赢家出自心碎坡。
页: 1683 1684 1685 1686 1687 1688 1689 1690 1691 1692 [1693] 1694 1695 1696 1697 1698 1699 1700 1701 1702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