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6:04

旅行的第欧根尼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18次   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
  
  哲学家第欧根尼外出旅行,走到一条洪水泛滥的河边,站在岸上无法过河。有个经常背人过河的人,见他在那里为难,便走过来把他扛在肩上,很友好地背他过了河。他很感激这个人,站在河岸上抱怨自己贫穷,无法报答行善的人。当他正思索这事的时候,看见那人又去背别的人过河了。第欧根尼走上前说:“对于刚才的事我不必再感谢你了。我现在知道,你不加选择地这样做,只是一种怪癖。”
  
  有些人对任何人都不加审慎地行善,他们得到的不是赞誉,而是“愚蠢”的骂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6:27

以貌取人的华尔街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59次   毕业后,我到华尔街找工作,履历发出不少,可是面谈的机会接近于零。为什么呢?后来,还是一个猎头挑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说我的一身西装不是全毛的,皮鞋的式样不入流,袜筒太短,颜色也与皮鞋不匹配,领带的花式又不够正规。本以为美国人穿着随便,哪想到华尔街竟对穿着这么苛求。
  
  为了符合“街上”的行规,我从上到下大换装:挺括的精纺棉质白衬衫,精致的袖扣;意大利真丝红领带,艳中偏暗,把白衬衫和黑西装烘托得恰如其分,不像鲜红那样老土;黑皮鞋擦得锃亮发光,又故意弄出几条褶皱,看上去更体面;公事包也换成意大利真羊皮,柔软无比。当我换成这身行头再站在猎头面前时,面谈的机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不能说华尔街人势利眼。试想,当一个人还未开口说话,还没有机会表现才华时,别人只能根据外表来判断此人是否懂行规。英语有句俗语:“Firstimpressionlast。(最初的印象永不改变。)”
  
  进入华尔街没多久,公司新规定,礼拜五可以CasualWear(便装),即不必西装革履地上班。这样一来,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公司里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以为Polo牌子的T恤、衬衫档次高。一到礼拜五,大家擦肩而过,眼睛偷偷一瞄,人人胸前一个骑马挥杆儿的Logo,简直像制服,傻透了。回头再看老美,人家从上到下搭配得恰到好处,衣服上不带Logo,但是质地非常精良。这才明白“CasualWear”并不是随便穿,反而比西装要求更高,更难搭配,着装的品位高下立现。有位台湾同事,喜欢迈克尔·杰克逊,有一次他脚蹬黑皮鞋着白袜,裤腿缩在小腿部。老美看着他偷笑,调侃他,让他跳MoonWalk(太空步)。
  
  女性上班的装束,也很有学问,太性感的服装肯定不行,这样会对周围的同事造成心理影响。高级职位的女性尤其如此,穿着太性感,会被视为不称职,无论她们的技能如何。夏天对女性装束的挑战最大,无衬里的裙子或迷你短裙,凡穿着的衣服能隐约显出胸罩颜色或内裤线条的,都应该避免,以免引得男同事背地里窃窃私语。公司里的女士被提拔后,在挑选服饰方面,往往比一般的女同事更为谨慎、更为精挑细选。
  
  当时,我们部门有个助理副总裁的位子空缺,有两位女士候选人,她们都符合升职的条件,而位子只有一个,谁能上呢?我跟组里的两个同事打赌,那位上班时常穿一双已磨损的旧鞋的肯定落选。为什么?细节很重要。也许,那位女士嫌高跟鞋挤脚,到了公司后便换上舒适的便鞋,就算她的其他服饰挑不出毛病,那双鞋子也会拖她的“后腿”,走进走出的整体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在美国公司,雇主对雇员制定服装的要求是合法的。其实,我们不需要阅读公司的手册以了解穿什么服装上班。当我们新到一家公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环顾四周:看看经理上班是否脱掉外衣,他或她是否穿紧身牛仔裤或短裙等,这样就可以避免出错。哪怕你的工作不需要见客户,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装束,给上司或者未来的上司留一个好印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6:38

不拥有绝对真理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自信这东西极为复杂,有心智上的自信,有肉体上的自信,但是,有一种自信我们必须警惕:道德自信。因为道德自信,极容易让一个人陷入迷狂,它让你自以为手握绝对真理,然后无所不为。这个无所不为自然也包含了无恶不作。作恶与道德上的绝对自信永远是一对血亲兄弟。
  
  胡适说,宽容比自由更重要。老实说,直到今天我也不敢确定谁更重要。

  但是,从我的成长经历来看,告诉自己不拥有绝对真理最重要。

  因为不拥有绝对真理,你才能宽容;

  因为不拥有绝对真理,精神上才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你才有自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6:50

帮助别人,提高自己时间:2014-11-07 作者:未详 点击:403次   这天中午,正在午休的朋友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她睡眼惺忪地打开门之后,被吓了一大跳——只见一大堆书摇摇晃晃地漂浮在半空中。她正觉诧异,只见孙俪的小脑袋从书后面冒了出来:“大小姐,还傻站着干吗!快让我进去呀!”朋友连忙把孙俪让进了屋里。原来,自从朋友准备转型向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方向发展,热心的孙俪就帮她四处搜集用得上的资料,今天孙俪就是专门为朋友送这方面的书籍的。
  
  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孙俪带着朋友四处联络资源,甚至在剧组里陪她拍摄。在帮朋友成功转型出演军旅题材之后,自己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学到了很多军旅题材表演的技巧和经验。无巧不成书,几年之后,第一次参加拍摄军旅题材的孙俪因为在这方面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天资聪颖,从而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中大获成功。
  
  南非有句谚语:“帮助别人,就是迅速提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捷径。”
  
  在人际交往中,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经验,提升了自身能力,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
  
  这年中秋佳节,洛阳城里很多喜欢收藏画作的名家和商人都被吴道子请到了自己的家中做客。那时候,吴道子还只是一个普通画师,并未成名。寒暄过后,众人发现吴道子家里的墙上挂了很多清俊脱俗的画作,但画风却绝非出自吴道子之笔。正在大家纳闷的时候,吴道子郑重地向来宾们介绍了自己一位年轻的画师朋友。原来,这位出身贫寒却又才华横溢的画师一直没能闯出名堂,于是吴道子便创造了这个机会,希望能给这个朋友帮上忙。
  
  来宾们果然对这个年轻画师的画作赞不绝口,当时就有人掏出银两买下了好几幅。酒过三巡之后,有人悄悄拉着吴道子的衣袖问道:“你自己尚自衣食拮据,又何必为了别人的事广邀众人,如此铺张,如此卖力?”吴道子笑道:“我那朋友画技一绝,珍珠被埋在灰尘里,多可惜!”问话的人点了点头,从此对吴道子刮目相看。这件事情之后,大家都对热心助人的吴道子更加敬重,一时间,为人厚道的吴道子声名鹊起,成了洛阳城里当红的人物。吴道子的画作也因此受到了更多地追捧,从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画家。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你帮助了一个人,往往会收获十个朋友。”吴道子热心帮助朋友的举动,不仅让朋友迅速走出了困境,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厚道热心的人格魅力。正是因为这样,吴道子才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人脉。在社交的过程中,热心助人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结识更多的朋友,从而提高我们的影响力,帮助我们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午后的阳光均匀地洒在了正在草地上修改草稿的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身上。忽然,伍尔芙的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将手中的笔放进嘴里,一边咬着笔头,一边想着什么。过了一会,伍尔芙拽起自己的长裙子从地上站了起来,一路小跑地回到了自己的卧室。
  
  原来,最近几天,一个爱好文学的朋友请伍尔芙帮忙修改草稿,伍尔芙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今天在帮助朋友修改草稿的时候,伍尔芙忽然从朋友的语法错误联系到了自己在语法上的问题。以前看自己作品的时候还没感觉怎样,今天看着朋友的草稿,伍尔芙才意识到作者的语法错误对作品的负面影响有多大。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伍尔芙一边帮朋友修改草稿,一边对比着思考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不仅如此,伍尔芙还带着朋友请教了语法方面的专家,和朋友聆听着专家的指导,在帮助朋友解决文章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不少自己的问题。当伍尔芙把修改好的草稿还给朋友之后,朋友紧紧地抱着她说道:“感谢上帝!让我有你这么好的朋友!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伍尔芙笑着回答道:“我也要感谢你呢!因为有你,这段时间我也修正了不少写作上的错误。”不久之后,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新作品出版了,行文更加成熟流利,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从对方身上反思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修正,弥补自己的缺点。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最快的方式。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将得到更加丰富的经验,收获更多的朋友,修正自身的不足,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实力有一个巨大的提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7:11

红富豪,黑富豪时间:2014-11-08 作者:未详 点击:84次   在印度新德里,富人家的豪宅与贫民窟往往只有几百米之隔,彼此长久相安无事;而在俄罗斯,老百姓看到富人及其保镖招摇过市时,都会冒出一句:“看着,又一个暴发户!”
  
  成为百万富豪是很多人的梦想,而现在实现这一梦想的人已越来越多。但富豪的增加在许多国家引起了复杂的反应,有些国家把富豪当作带头创业的英雄,把富豪的增加当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象征而欢呼;有些国家则不齿于富豪们致富的方式和阔起来之后的张扬,直接称那些新富豪为“暴发户”。
  
  在印度许多大城市的富人区,因翻修房屋而大兴土木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许多人家开始不再满意自己的原有住房,将其拆掉后重新建起一幢幢三到四层的欧式别墅。按照新德里的地价以及商品房价格估算,市区里这样的别墅每幢市价基本上都会在100万美元以上。街头行驶的车辆也能让人看出当地富豪越来越多。一些挂私家车牌照的宝马5或7系列、保时捷越野车等偶尔呼啸而过,在新德里街头是道独特的风景。
  
  当然,比较张扬的往往都是那些家族式传统富豪,而靠个人奋斗近些年才发家的富豪则显得相对低调。
  
  俄罗斯富豪们的张扬比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有些富豪甚至还产生了涉足政治的欲望,霍多尔科夫斯基政治野心一度曾经相当膨胀,以至于公开向总统和政府叫板。但他的被捕入狱使俄资本家从他身上吸取了教训,再也没有什么人敢像他那样公开狂妄自大了。
  
  与俄罗斯的大富豪相比,俄罗斯中小富豪的想法要简单许多,他们发家以后就想着买高级汽车,盖高级别墅,领着老婆孩子到外国去旅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7:23

 回馈社会印度最好
  
  印度富豪张扬归张扬,但都会做一些回馈社会的举动。如几乎垄断国家工业命脉的贝拉集团在全国各地修建贝拉庙,受到当地印度教民众的热烈欢迎。除此之外,一些以“贝拉”命名的学校、公共饮用水提供处等在印度各城市也经常能够见到。一些富人在举办大型活动时也会向穷人赈济食品、衣服等生活用品,甚至免费帮助穷人举办婚礼。
  
  富豪回馈社会的举动及印度特殊的宗教和等级观念使印度成为富豪和穷人最“和谐”的社会。在新德里的许多地区,富人家的豪宅与贫民窟往往只有几百米之隔,他们也一直在相安无事地彼此生活着。对于那些借软件科技或新兴产业而致富的人来说,其平凡的出身和低调的行事方式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模仿的创业目标。
  
  俄罗斯富豪则没有印度“同行”那么好的待遇,他们的张扬引起老百姓的反感,媒体上骂富豪的文章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一本书揭露富豪们奢侈糜烂的生活。普通老百姓看到富人及其保镖招摇过市时,都会冒出一句:“看着,又一个暴发户!”
  
  韩国存在的“仇富”情结在金融危机之后有所扩散,总统卢武铉数次拿富豪开刀。三星老总李健熙和现代汽车老总郑梦九先后捐出个人私有财产8亿多和10亿美元,但社会对他们的负面评价仍然不少。韩国富豪们在国内显得比较低调,很少摆阔,甚至导致奢侈消费也主要跑到海外去,但这反而影响了韩国的经济。由于富人们在海外增加了消费。富人消费的增加带动低收入阶层收入和消费增加的扩散途径正在出现断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7:37

 
  慈善事业成财富归宿
  
  曾经有人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算过一笔账:他所拥有的财富可以买30多架航天飞机,或344架波音747飞机,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辆劳斯莱斯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对这一大笔财富,盖茨一直在寻找一个最好的花钱方式。在“五十知天命”时,他为自己找到了人生后半程的道路——做一个慈善家。
  
  对盖茨的崇拜者来说,盖茨从企业家到慈善家的转型无疑强化了他作为资本英雄的个人魅力。盖茨此次的举动会让那些一夜暴富后忘乎所以,醉心于购买飞机、游艇、豪宅供个人享乐的精英们汗颜。即便是那些一直憎恨微软垄断者形象的批评人士,这一次也似乎找不到指责的理由了。
  
  作为全球第一慈善家,盖茨希望将绝大部分“退休”时间用于关注290亿美元规模的“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全球健康和教育工作。这对世界慈善事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盖茨曾许诺,将把自己大部分的个人财富捐给他的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国家的卫生与教育事业,而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500亿美元的财富中,得到几百万美元的遗产。拥有290亿美元资金的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近年来,比尔·盖茨已经把大约20%的时间投入到了基金会的工作中,行善的足迹遍布世界100个国家,他的财富被用于解决当今世界最迫切的问题:贫穷、无知与疾病。而盖茨对慈善事业的热衷,也带动了一大批高科技行业的财富人士为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美国一位对慈善事业颇有研究的学者认为,盖茨即将实现的转型,代表了美国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变迁,并将激励更多致富后的人,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完成自身的精神升华。《洛杉矶时报》在社论中称,盖茨要当全职慈善家的决定,将是慈善世界的一个福音。也许几十年后,当提起比尔·盖茨的名字时,人们想到的不再是微软和视窗,而是一个慈善家的博爱,一种在个人成功实现之后的精神追求。《华盛顿邮报》则称,盖茨为数字时代造就的成功企业家们树立了社会责任的新标尺。
  
  世界第二富翁、“股神”沃伦·巴菲特宣布,将逐年把价值370亿美元、相当于其个人财富85%的股票捐给5家慈善基金会,其中5/6将由比尔·盖茨的基金会获得,其余分给其家族的4个慈善基金会。巴菲特这一数额巨大的捐款使他超越卡内基、洛克菲勒、福特以及盖茨本人,成为有史以来出手最为慷慨的慈善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7:47

 贫富差距更应关注
  
  面对日益兴盛的慈善事业,俄、韩两国出现的不和谐只是富豪们增加带来的问题之一。富豪们越来越多、越来越有钱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迅速,还意味着闲钱会越来越多。这笔巨大数额的闲钱像一股股汹涌的恶浪,对国际金融市场、原料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石油、黄金、股票、房地产……都会成为他们冲击的对象。
  
  美林公司的这项调查同时告诉我们,全球范围内正在出现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在一些缺少完善的福利体制的新兴国家中更为突出。人们不无担心的是,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将会危及社会的平衡发展,使社会的裂痕不断加深。因此,在很多地区,缩小贫富差距更应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8:00

富而不奢是一种品位时间:2014-11-08 作者:未详 点击:193次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中国国庆长假期间,英国的高端品牌店内随处可见中国游客的身影,他们或是边审视名牌皮包边浏览存在iPhone上的购物清单,或是和来自中国的店员用普通话讨论最新款的香水。为招揽顾客,商店的橱窗上也专门贴出用中文写的打折海报。这些中国游客大多年轻而且富有,花起钱来毫不心疼。据调查显示,平均每位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连中东“土豪”都相形见绌。
  
  无独有偶,据美国旅游业官方最新统计,2012年中国游客增速位列十大客源国第一,人均消费在所有海外游客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日本游客多出不少。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一掷千金,但未富先奢的行为并没有赢得尊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余美元的瑞士人,素以节俭闻名于世。他们普遍注重实用,不求奢华。比如他们平均两人多一点就有一部汽车,却鲜见豪华轿车,以普及型乃至甲壳虫之类的汽车居多。身在名闻天下的手表王国,但不少人收入很高却佩戴着极普通的手表甚至是塑料手表。拥有亿万家产的富人,从外表看上去,可能就是个穿着廉价衣物的市民。至于如何煮鸡蛋省电,怎样回收利用废旧物品等,都为瑞士人津津乐道。瑞士人富而不奢,堪称节俭楷模,值得学习与借鉴。
  
  毋庸置疑,在彻底摆脱了“越穷越革命”的精神桎梏后,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富裕起来的人委实不少。笔者熟悉的一对30岁出头的白领夫妇,两人每年光工资和奖金收入就达三十万元,手中有了充足资金支配,日子过得自然游刃有余。
  
  口袋里的钱多了,生活上轻松潇洒一些,消费时大度豪爽一些,这本无可非议。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有的人在迅速暴富后,被突然到手的巨大财富刺激得浑身焦躁难耐,滋生了一种摆阔显富的逆反心理。买别墅,住豪宅,乘名车,穿名牌,到酒楼挥洒千金斗富不眨眼,甚至吞金箔,咬金饺,嘶喊着:玩的就是心跳,真可谓豪气干云。更有甚者,在街头公然掷钱找乐,酒后飙车肇事,偷偷巨赌寻欢,私下包养情妇,涉险吸毒蚀魂,以至于坠入罪恶的深渊。上述现象既把一种甘愿做金钱奴隶的畸形心态淋漓尽致地显示出来,也无情地揭露了一些人有钱之后的扭曲心理——愚昧与低俗。
  
  人活在世上,不光要过上吃饱穿暖的物质生活,更要有充实丰富的精神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才能够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富而不奢是一种高尚的品位,它摒弃的是穷奢极欲的物质观,推崇的是量入为出的精神美德;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做驾驭金钱的主人,不要跌入金钱的陷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8 17:38:12

一座城与一座桥时间:2014-11-08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作为一条时间的轴线,也是广州城标识分明的轮廓,从越秀山的镇海楼延伸,穿越中山纪念堂、市府大楼,沿着当年因解放大军进城而被易名的解放路往前,就是那座名闻遐迩的解放纪念碑,以及海珠广场,江上横卧迎对的,便是钢梁架构的海珠桥,几近百年的广州形象就这么被勾勒出来了。
  
  这一副广州留给几代人的城市面孔,也是几代人的广州记忆,离不开珠江,离不开海珠桥,离不开一江一桥所网络所关联的世相人生、时光更迭。珠江与海珠桥的关系,海珠桥与广州城的关系,就是这座城市最有特色与魅力的标志与景观之一。
  
  一条海珠桥,把那时的河北与河南,把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节奏,把两个不同功能概念的区域连接了起来。河北的繁华热闹,河北的人流交通,河北的梦想与明天,就源源不断地蔓延到河南,向着更广大的郊野乡间挺进。
  
  河北有着种种城的热闹,街巷纵横人烟稠密,充斥着消费过日的各种营生。闲时暇日,有了另一种舒展放松的演绎,海珠桥与海珠广场,是这座老城漫步消遣与嬉戏游玩的好去处,或坐或躺在稀罕的草地上,看珠水桥影,叹凉风闲趣,数星星睇月亮,尤其在夏日的夜晚,这里是城中最浪漫最惬意的风水宝地了。同时,这周边亦是城里人亲水戏水的所在,海皮即沿江路一带,滨江路、沙面附近的埠头,都是城里人汛期玩水、率性游泳的首选,标志就是以海珠桥东西为界,离开这一地界,珠江就不那么温驯可亲了。而广州最有名最受市民追捧的泳场,海角红楼与珠江泳场,恰好一在河南一在河北的西北角,跟海珠桥遥遥相对,到河北或者过河南,都得以桥为渡,似乎美好的余兴都是在过桥时挥发的。
  
  用来上班的河南,是一副新兴工业城市的面孔,厂区林立,烟囱冲天,工业化的潮汐冲刷着河南的每寸土地,这里是工业重镇,是广州能挺起胸膛大步跨越时代的脊梁。每天天刚蒙蒙亮,成千上万的人从河北的各个角落涌出来,穿越海珠桥过江,还有不少的人在长堤的几个码头搭渡轮过江,车轮滚滚人流滚滚。
  
  随着河南的迅速发展,很多单位的宿舍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很多上班一族从老城区搬到了河南的新居,于是海珠桥又成了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经之途。假日里的桥面放松怡人,车辆本来不多,很多人边走边看一桥两岸的风景,手里要么提着礼物,要么拿着从任一座寺庙祈福而来的风车,有人坐在自行车后架上兜风,路人衣着光鲜,桥上人来人往的便充满了喜庆。
  
  因为海珠桥矗立在那里,河北与河南的互动往来变得越发频密,甚至给很多人的成长留下了印记。河南的业余大学与河北旧交易会的电视大学是很多人工余充电学习的好去处,那时大学还没扩招,而最有名堂的中山大学是几近让人神往的殿堂,附近的海员学校荣誉军人学校,等等,使河南不再粗犷和荒芜。很多人都有下班后跨江过海的经历,那是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记忆。
  
  在时间的围剿下,广州城变得越来越大,海珠桥越来越老,它的外表不那么光鲜了,它的使用率也在下降,可广州人还是眷恋它,它的名字像胎记一样戳在每个广州人的记忆里。
  
  八十好几的老母亲从家中所订的六份报纸中,分别抽出有海珠桥照片的那一张,折叠起来,抚摸着,花白头发下笑靥如花,“我也想去看看海珠桥。”我拍拍她的手,点着头应和着,是的,我们都想去看看这位老朋友,它一直守在那里,在岁月纷纭的这一头,到世事变迁的那一头,与滔滔江水作伴……
页: 1681 1682 1683 1684 1685 1686 1687 1688 1689 1690 [1691] 1692 1693 1694 1695 1696 1697 1698 1699 170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