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5:16
归家的旅行箱里内容也很丰富。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会早早给家人备上礼物,放在旅行箱里最不可撼动的位置上,然后自己一切从简。回家嘛,什么没有?父母绝不会让你的旅行箱空着回来,他们常常会给你塞上更多的东西,直到关箱子都有些困难。父母给你的,可能不如你给他们的花哨,可一定是你最熟悉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5:28
后来还看到一些“私家必备”。一位前辈出门旅行时要带块抹布,到了酒店,第一件事就是把风尘仆仆的旅行箱好好擦一遍。
不久前,朋友圈里一个女孩很欣喜地晒出折叠晾衣架。住酒店的衣服晾晒问题已经困扰了她很久,现在终于迎刃而解。这让我想起之前有人分享过的经验,把旅行箱往冰箱或是衣柜等高处平放,抽出拉杆,就是一个天然晾衣架。在晾衣服这个问题上,姑娘们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5:46
有聪明人士甚至列出了一份家庭出行必备清单。号称拿着这个清单勾勾画画,你就可以放心出门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天生具有开清单的癖好,但清单是根据个人习惯建立的,所以,你很难让一份公共清单满足私人需求。比如,我家的旅行箱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带错衣服。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带很多同一个季节的衣服,不是冻得瑟瑟发抖,就是行程被迫告一段落,先去买件衣服再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5:55
我还有出行焦虑问题,翻开旅行箱无法迅速决定哪些该带走、哪些该留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私家必备倒是可以战胜一些出行焦虑吧。如果带上一口锅最重要,那么其他问题你都可以接受;如果带个晾衣架、带块抹布就能安心,那么其他小意外都不是问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6:04
最要命的就是,你想把既定的生活状态带走,你想使什么事都处在可控范围内,你想一直保持自己的舒适区完全不被侵犯,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别出门。想想一整只旅行箱不翼而飞的故事吧,你肯定一分钟都不想待,直接踏上归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6:16
把工作留在公司有多难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谁没把工作带回家过
现在是晚上10点,我脑子里依然满满的都是工作:想着我要怎么改文章,反思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妥。
虽然老公和我坐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我的思绪却飘在半公里外,类似的情况已经持续数月。细数起来,在过去的每一份工作里,我都是如此:无法在工作时间里完成全部工作。是的,我是个工作狂,喜欢大脑能量迸发,并在一天内吸纳尽可能多的信息。我天真地认为,这样的工作节奏会让我变得更出色、更加与众不同,但是我错了。
有多少人也是这样:不停地工作,直到身心俱疲,压力无以复加,而且坚信,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
我的工作一直都在身边,在触手可及的手机和电脑里。对于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回复。因为我总在想:如果别人有急事找我,而我恰好没带手机,那可能被误解为我不想干活,那他们就再也不会找我了。所以,为了不被炒鱿鱼,我就必须以最快速度回复。
这个逻辑看起来滴水不漏,但如果往深里一想,就会发现破绽。老板真的会因为我在非工作时间回复不及时,而炒我鱿鱼吗?答案是否定的。相比于我们每天24小时待命,随时处理邮件的热血情结,老板们清楚地知道连轴转对谁都没有好处。
为了帮助员工提高效率,谷歌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调查发现,只有31%的员工能在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同时意味着有69%的人可能会带着工作回家。实际上,真实数字应该远不止69%,因为许多人都无法分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谷歌都柏林分部实行了一项名为“GoogleGoesDark”的策略:所有员工都必须将工作设备留在公司,并且使其保持关闭状态。该做法的目的是,敦促员工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6:30
透支不是一个好办法
你从不请病假,没有假期,随时待命。你每周工作70个小时,并坚信一切努力都会有回报。然而,工作时间与生产力成正比只是一种错觉。
《经济学人》杂志曾报道过一份来自经合组织的数据,数据表明,越是高效率的员工,在办公室待的时间越短。同时,生活骇客网站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最有效率的工作时长为每周30小时。
美国人好像从不休假,每位员工平均每年浪费的假期约9。2天,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只有6。2天。经合组织的“优越生活”指数显示:经合组织的员工平均工作时长为每年1776小时,每天62%的时间(大约15小时)用于私人生活(吃饭、睡觉等)和休闲(聚会、陪家人、玩游戏、看电视等)。如果除去8小时睡眠,大约只有7小时用于吃饭和个人休闲娱乐,再加上一些没有报酬的劳动,比如上下班的通勤等等——一句话,时间还真是不怎么够用。
身体需要不断修复更新,我们每天都需要时间来工作—休息—重新整理。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人们每天从警觉状态切换到精疲力竭的循环时间为90分钟,而我们却试图跟自己开玩笑,用咖啡提神或者单纯忽略身体发出的疲惫讯号。但最终,疲惫感会追上你,这将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坏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人自我欺骗的时候,其实是在增加透支的可能性。
工作与生活的交叉,指的是你身边的人总会因你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受到间接的影响。如果你带着工作回家,将对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良好的家庭生活会对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家人、爱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会让我们重新充满力量,不仅会给家人带来好心情,你也将收获更多能量,从而再度释放到工作中。家庭就像一剂“爱的良药”,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丢掉工作的恐惧、担心被误以为在偷懒等),很多人无法享受这份欢愉。
记住:适当的喘息是必要的,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充分利用公司的休假制度,能让你在家庭生活中投入更多精力。
但是,把工作留在公司,听起来简单,要如何执行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6:39
从心理上结束一天的工作
如果你不想把工作带回家,你需要思考更多。比如,如何处理未发出的邮件,规划明天及之后的时间。所以,当你离开工作前,先清理一下桌面(或者电脑、邮箱),因为这样能更好地帮你清理大脑。正如我的一位同事所说,物理上的杂乱会混淆注意力。因为大脑的容量有限,而杂乱造成的干扰会降低工作效率。
我在结束工作的半小时前就开始清理桌面,包括纸质文件和电脑里的文件,这样可以帮我实现心理上的洁净。整理的既是桌子,也是心情。
结束一天的另一个好方法是:写下第二天的“计划清单”。有了清晰的明日计划后,你将更加明确要做的事情,不会因为太多事情堆在面前而不知所措。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6:52
记录自己的微小成就
在工作的时候,很容易只关注还有多少事没做,而忽略了已经做过什么。你付出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为什么不让自己骄傲一下?在一天的结尾,重新审视一下计划清单,看看完成的任务,心情也会随之好起来。以下便是我昨天完成的清单:
·完成了一篇文章
·完成了博客更新
·为博客增加视觉元素
很多人都不懂得为自己的成就而自豪。自己骄傲一下,这种做法虽然会显得有点愚蠢,但它会帮你建立自信,并使你能更好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7:03
保护好私人时间
如果你花时间制定了一个日程表,小心翼翼地留出一段时间分给家人或者某项特定的工作,请严格遵照执行。这就好像设立了一个提醒,跟时间许下一个承诺——告诉你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此外,同短途旅行和贴着“工作”标签的旅行说再见。如果你已经打算好休息一段时间,就一定要让同事知道,他们在这段时间内无法联系到你。忠于自己对时间的承诺,慢慢享受一段假期。除了旅行,这份承诺同样适用于下班。真心跟同事们告别,表明今天的事情结束了。这种告别行为可以帮你从工作思维中解放出来。因此,要建立清晰的时间表,并且严格遵守,如果无法完成,就想办法重新制订一个。
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句话是老生常谈,可做到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如果连自己都不珍惜个人时间,又怎么指望别人会关心?事情很多,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而过度工作并非好的解决方法。相反,它只会让你生活的每一部分变得更加脆弱、不堪一击。你的健康、睡眠、人际关系都会受到影响,并反作用到工作。其实,你的老板和同事都知道,你不是工作机器,更何况他们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家人、朋友以及工作以外的生活,因此,关爱自己是件理所应当、无可厚非的事情。在每天工作的结尾,给自己放个假,但在此之前,要先跟自己的时间做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