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0:57
沈德潜的“抢”与曾国藩的“推”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147次 清朝诗人沈德潜在生前的时候极得皇帝乾隆的恩宠,乾隆皇帝每有诗作都会交由沈德潜来润色,这在历朝历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见的。
乾隆皇帝不仅在官职上对沈德潜恩宠有加,更是把这种君臣关系提升到朋友的关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诗如此形容他们的关系:玉皇案史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在这句诗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潜比做故人。在历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门生就已经是最高的荣耀了,而乾隆皇帝却把沈德潜比为故人,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沈德潜的宠爱。
而沈德潜知道乾隆皇帝对自己恩宠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修改诗作的事情保密反而是四处炫耀,他常对一些文人说起乾隆皇帝哪首诗是经过他润色的,哪首诗是他代乾隆皇帝写的。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把代乾隆皇帝写的诗收入了他自己的诗集,仿佛是皇帝的师傅一样。
终于有人把沈德潜的所作所为报告给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大为震怒,虽然当时沈德潜已经去世好几年了,但是乾隆皇帝还是很生气,亲笔降旨追夺沈德潜官衔。乾隆皇帝不但收回了给沈德潜的所有荣华,而且把沈德潜从坟里挖出来鞭尸,死后被挖出来鞭尸的文人恐怕只有沈德潜一人了。
而同样是清朝的重臣,曾国藩却没有像沈德潜那样最终落一个悲惨的命运。1864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历经两代皇帝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被曾国藩剿灭了。
这时候,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都大为高兴,大家都以为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了。可是这时候的曾国藩却并没有一丝丝的高兴,相反却是深深的担忧。因为他知道他面对的不是朝廷的论功行赏,而是功高震主的猜忌。
曾国藩考虑再三,只有裁减军队来表明自己的忠心,于是曾国藩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名主动向朝廷要求裁减湘军,由此来向朝廷和皇帝表明他无意拥军自重。果然曾国藩的奏折一递上去,皇帝就准了曾国藩的奏折,湘军也被裁减大半。
虽然湘军裁减了大半,可是却换来了曾国藩等人的平安无事,而曾国藩也被朝廷嘉奖,成就了“中兴之臣”的美名。
在《孙子兵法》里有一个主张:推恩施惠,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在有了功劳的时候要懂得及时把功劳向上推,而有了恩惠的时候要施惠给下面的人。从沈德潜对荣誉的“抢”和曾国藩对功劳的“推”来看,曾国藩才是真正读懂了《孙子兵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1:22
幸福像鞋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最近,有记者问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您对自己的幸福指数打多少分?”
白岩松坦然回答:“人的幸福指数是个U形,最低谷是43~48岁。我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老人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中年人压力很大,但他们只是默默承担;年轻人的压力最大,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当我们追求幸福时要警惕,不能陷入‘被幸福’的圈套。不能让别人制订准则,我们再往里套。幸福其实像鞋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在个人生活中,我相信我的幸福指数是没问题的,能守住70分就不错,能凑够80分我就很满意了,我知道该怎么去幸福。”
其实,幸福本来就无法定义。
更多的时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是你决定了你自己是否幸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1:35
三十秒串起的“大人物”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1979年,已经26岁的他还是中央实验话剧院里一位跑龙套的小人物,搬搬道具打打杂,偶尔演些山东快书、相声、小话剧、小舞蹈之类的小角色。
这年,他又获得了一次饰演小角色的机会。那就是在话剧《陈毅出山》里饰演匪兵乙,整场演出中,他只有一次出场的机会,而且是端着枪从这头跑到那头,没有一句台词,时间也不足三十秒,还是一个暗场。对于这样一个可有可无谁都能演的平庸角色,一般人认为对付一下就可以了。然而,他却认认真真地对待分配给自己的角色,从不嫌弃。
当时,《陈毅出山》是一个连场戏,每天都要循环演出好多场,这样一成不变地演下去,势必会影响到观众的情趣,自己对角色的定位也会感到无趣。可对于这样一个只有三十秒的戏又实在想不出什么新花样来。有一天,他演出完后,刚回剧组,突然灵机一动,找来一块海绵,把它做成了一个痦子,贴到了脸上。
当他再次走场时,脸稍微一侧仰,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他脸上的这个痦子,立即欢叫起来,大家看戏的情绪一下又高涨起来,觉得这个匪兵真有一股“匪味”了。导演发觉后,卸妆时直夸他把这个匪兵演活、演丰富了,有立体感了。
就这样,他用极短的时间在这场戏里,不断地诠释这个小角色。不仅让观众记住了他,也让导演记住了他。
后来,剧组里一位饰演匪兵甲的演员调走后,导演立马让他演了匪兵甲。接着,又让他饰演匪兵班长、交通员,随之戏份越来越多,角色越来越重要。一年之后,他已经是话剧院里不可或缺的台柱子了。1980年,他在话剧《九•一三事件》中因成功扮演林彪而名声大噪,他的扮演不仅外形酷似而且气韵夺人,并因此夺得戏剧最高奖“梅花奖”。
从一个可有可无跑龙套的小角色成长为担纲演员、台柱子,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他叫李雪健,一个实力派演员。
有时候命运总爱开一些玩笑。2000年11月,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当时,他正在陕西参加一部描写高科技军事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轨道》的拍摄。当检查结果出来后,李雪健坚强地抑制住自己的悲痛,只提出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导演能把自己的戏往前“抢一抢”。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这个主演一走,那剧组所做的一切都等于是无用功了。这样,他一边拍戏,一边在当地一家医院开始接受化疗。以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妻子都会开车送他去医院治疗,下午又把他拉到拍摄现场拍戏。这让现场所有工作人员既崇敬又心疼。大家都清楚,他是在用心血铺筑着《中国轨道》。
2002年,与病魔做了一年多斗争的他又复出拍片。在新片《至高无上》中,久未露面的李雪健已恢复了往日的神采。2003年,他又开始参与拍摄《中国故事》,在剧中的一集《老师的故事》里扮演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李雪健虽然是带病拍摄,但他仍然敬业得让人感动。他一到剧组就试装,精神疲惫,可试装没有半点含糊。一件、两件,七八件下来,一旁的工作人员都有些不忍,可他没有丝毫怨言,还极为专业地和导演、服装师共同探讨服装的可行性,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
如今,大病痊愈的他,又开始接着饰演小角色。2011年他在《建党伟业》中饰演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百年情书》中饰演林觉民之父,时长虽然都不足两分钟,但是他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说,千万不要小瞧这三十秒,其实每一部精彩的戏都是由一个又一个三十秒串联起来的,串起来就变成了“大人物”。戏是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1:49
40万元的救世主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有人在想:我的几百亿咋能变成几千亿、几万亿?有人在想:我再有多少钱才能算人、才能算富?也有一个人在想:我这40万元能救下多少穷孩子?这个人名叫李建,豫东淮阳一个农民。
他生在穷家,从小就有一个大理想: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钱!因为钱能救命,钱能温饱,钱能上学。爹娘为了凑十几元的学费会给人作揖,为了省两元钱的学费他要多跑5里山路去学校!
1990年,还是因为没钱,16岁的李建辍学了。钱和钱是有世袭关联的,没钱人家的孩子想挣钱比登天还难,苦苦拼了8年,他还是穷人,穷老公、穷爸。他想到都市不是他的天堂,想啊想,想到了放牛,牛也值钱,能不能去可以成群放牛的地方拼一拼?
于是,他丢下老婆孩子,去了古特大沙漠,赶着牛群赶着季节找绿洲。一个人浪迹在无边无际的沙漠里,他才深刻地悟到——穷人挣钱是要在最险恶的境地用命去换的,在十多次险些被狼群撕碎的时候,在狂风暴沙中如树叶般飘滚死去活来的时候……就这样,3年时间,他挣来了40万元。
2001年,他回到了家乡。有了40万元的他,今后该怎么干?有了本钱财路就广,还是得进城去发展,40万元变400万元4000万元也是有可能的。
李建不笨,打工的8年,城里各种来钱的门道他看得很清,只要有本钱,他不会比任何人差,可是,也正是有了这40万元,另一个念头开始撕扯他了,这个念头也是从童年时就有了。他想在村里办一所学校,自己的学校就能自己当家,让穷人家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这样村里慢慢就不再是文盲村了,就有文化了,就有奔富的希望了。他觉得40万元办个学校不成问题,问题是怎样说出这个念头,确实很难。
果然,等他尝试着说出口,家人亲友全一下子变脸了。他的倔劲上来了,他不再说什么,横下心来自个儿筹备。他先在本地开了个商店,为办学大业让钱也生点钱,同时打听有关门道,并为了自力办学学习各种技术,木工、瓦工、焊工、建筑工……
2003年的一天,李建遇到了两个孩子,一个小女孩,一步一跌撞,是在放学的路上,她背上的弟弟紧搂着她的脖子,不时亲亲她的头,用小脸贴一贴她的背,她就笑:“别闹,给姐背书!”弟弟就大声背诵课文,脸朝着天!
他跟上去,将姐姐背上的弟弟接到自己的背上,问起了情况。那小女孩说,她15岁了,12岁爸妈就不在了,她种地养家,送弟弟上学。他问:“你……能行?”小女孩一字一句地说:“行!一定要行!”他看得很真切:小女孩那样子已经是答案了,她是在用苦拼到极限的小生命来保证弟弟的行,她的生命已经快被远大梦想榨干了!
就在这天晚上,他一边哭一边写下了铁板钉钉的终生计划和办学的申报表。他一定要将学校办起来。
李建不仅是建学校,还有孤儿们幸福的家园,两楼均按高标准设计,防震结构,一律配齐空调彩电,花坛园林附景,现代娱乐设施,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厨师……很快,他的40万元花光了,再借,再贷,再发挥自己的所学所能,全部高低床、宿舍楼、教学楼栏杆由他一人焊成,打石料、烧砖瓦、雕门窗、做桌凳……全乡义工也各显其能就地取材,工程总算没有停顿。
2007年8月,天堂般的学校建成,第一批入学的孤儿和留守孩子到校后,一位老师领他们去看李建的家。孩子们全哭了,几个孤儿竟哭出了三个字:“李爸爸……”花光了40万元,又借了几十万元的李建,竟还住在祖传的老屋里,破墙烂顶,家里连一样“现代”物件都没有,如乞丐棚。
李建用百万元给自己换来一个以零起步的后半生,他又要拼命地去挣钱。
收留的孤儿是全免费吃住在这里的,学生从2008年的6个班390人发展到2011年的10个班756人。最好的学校谁不动心?有许多富家孩子的家长也来跪求,只要让孩子入学,多少钱都行!这时他就一句:“对不起,我只救穷,绝不攀富!”
免费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连孩子们偎着他撒娇时也会喊出一声:“傻爸爸!”他就傻笑,这种幸福,支撑他就足够了,为此,他绝不会倒下。
至2011年6月,别的不说,仅和李建一起生活的孤儿已有16个,最小的6岁,最大的13岁,这些孩子已不是“免费教育”,而是亲情责任了,他是爸爸,亲爸爸,16个孩子的一切一切都是骨肉相连的牵扯了,包括孩子们走出这小学之后的大学乃至一生。
记者们前去采访时,发现李建血缘之家和他那16个孩子的家完全是两个世界,那血缘之家他还没能力去救,因为这些孩子。不过,孩子们的优秀和感恩也让记者们吃惊,喊一声爸爸,笑还在脸上,泪已滚爬一脸——再无须了解什么,这些孤儿们的泪和笑,就足以诠释李建所做的一切——为善而生,为善而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2:01
朱丹:尘埃里开出最美的花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1981年8月的一天,朱丹在浙江东阳的一个小镇上呱呱坠地。她清脆的啼哭声,给这个平凡的家庭带来许多欢笑,谁也没有预料到此后的生活将赐予她怎样的艰辛。
家庭变故,生活的转折,缘于爸爸得了肺结核。5岁那年,她握住爸爸已然冰凉的手,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死亡。此后,妈妈改嫁,重组家庭。于是童年时代的她便从大人们劳碌奔波的脸上,迅速学会了坚强。每次当妈妈独自抹泪,她都会默默地走上前去,温柔地为她按摩双肩。她从小学业优异,乖巧懂事,从不让母亲为她多操一点心。
穷人的孩子要读书,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朱丹再明白不过这个道理,她下定决心要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她很顺利地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
大学四年,朱丹过得特别低调。从家乡小镇来到杭州的她,本能地和那些家境优越的女孩子保持着距离。老师对她的印象几乎很淡,除了在刚开学时记得她跑步很快,就是在上专业小班课时她总会对着镜头自然地微笑。
从大一开始,朱丹就在外面接商演。在商场门口,作为主持人的她常常要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天黑,不停地说话,不停地与观众互动,可想而知那份辛苦。而那几年里马不停蹄地赶场,也让她真正懂得了主持,学会了该怎样与观众进行互动。她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了有限的经济回报,并悉数寄回了家,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004年,朱丹大学毕业,应聘到浙江卫视成为一名新闻主播,在新开辟的《气象万千》栏目里担任主持人。
那段时间,经济困窘的她租住在一间特别小的房子里,每天下晚班后,她都要气喘吁吁地走很长一段路才能回到住所。她租住在六楼,楼梯年久失修,也没有灯,每天晚上她都屏住呼吸,沿着漆黑的楼梯,自己给自己打气,一步步爬上去。尽管已经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但她仍然坚持每天看一个小时的书才上床睡觉。
正是凭着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和踏实认真的态度,从新闻节目《新闻晚报》,到访谈节目《太可乐了》,再到娱乐节目《娱乐财富》《我爱记歌词》,她的事业迅速步入了快车道。《我爱记歌词》不仅成为席卷荧屏的新兴娱乐王牌,也成为领航电视栏目“麦霸”风潮的时尚综艺先锋。2008年,《我爱记歌词》的收视率攀升到全国第一,一个全新的“综艺一姐”横空出世了,她成为浙江卫视当之无愧的头号王牌。2010年,她先是被提名华鼎奖最佳表现女主持人奖,之后又获得第二届《综艺》“年度最具潜力主持人奖”。
大红大紫后的她,一如既往地踏实、平和、达观,也学会了在得失间平衡自己。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被人问及理想是什么?她回答,我没有理想。对方骇然。其实她想说的是,我最好的理想就是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在当下尽力。怎能不是呢?人生处处是风景,有几人能真正明了此处停泊的浪漫,又有几人能抛弃浮躁,肯于坚持做最初那个单纯简单的自己?
最美的花,总带着泥土的芳香。朱丹这枝在生活低处盛开的花,因为有了自信与执著、倔犟与踏实、自然与平和,便成了最灿烂的一朵。闭上眼,总能让人想起她那活泼大方的妆容,阳光灿烂的笑容,爽朗真诚的话语直入人的心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2:21
冯巩交际的过人之处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333次 每当冯巩笑眯眯地站在舞台上冲着观众们大喊“我想死你们了”时,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立刻就都笑开了花。冯巩不仅作为笑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凭借着自己过人的交际智慧赢得了无数圈内圈外的朋友,从而获得了人生辉煌的成功。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冯巩交际的过人之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2:33
不离不弃,患难之中彰显义气
有一段时间,渐渐淡出了观众视线的牛群情绪非常低落,这一天,郁闷不已的牛群正在家里对着电视机发呆,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牛群刚一打开门,就看见穿着一身运动服的冯巩冲着自己嘿嘿笑着:“走吧!我叫上了一帮哥们儿陪你踢球散心去!”心情不佳的牛群刚想推辞,冯巩二话不说,抬手一挥,带领着身后的一群朋友硬是把牛群“劫持”了出去。
冯巩也不提那些让牛群烦心的事,陪他踢球发泄之后,又独自陪着牛群聊天解闷儿。在那段时间里,冯巩去牛群家比回自己家都频繁,直到牛群情绪好了起来,冯巩才很少再来。后来,牛群才知道为了陪自己度过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冯巩推掉了不少演出,感动不已的牛群后来打电话问冯巩:“你干吗那么傻呀!为了陪我得耽误多少事呀?”“咱们是兄弟,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兄弟,我不管你成吗?”听完冯巩的话,牛群早已红了双眼。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2:43
推荐贤能,帮助他人赢得机会
在一次朋友聚会的时候,牛振华的搞笑天赋引起了冯巩的注意,冯巩感觉牛振华有成为一名笑星的潜质。那时候和牛振华还不是太熟悉的冯巩开门见山地告诉牛振华:“我感觉只要你有机会,一定能是个不错的笑星,你要信得过我,以后我就帮你多留意这方面的机会。”牛振华虽然点头答应着,但是对于这种酒桌上的话,也没太放在心里。
可是,不久之后,牛振华就吃惊地接到了一个晚会邀请他表演小品的通知。当牛振华感激不已地向晚会导演表达谢意时,导演却笑着说道:“冯巩天天在我面前说你好话,我耳朵都快磨出趼子来了,要谢就谢他去!”
推荐有才华的人,并不是冯巩分内的事,如果他不主动帮忙,也没人会说什么。可是惜才爱才古道热肠的冯巩费了不少心血也要帮有天赋的人得到更好的机会,这种热心帮助他人的举动,必然会让对方感动不已。(www.rensheng5.com)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2:55
君子重诺,忍着病痛完成承诺
著名导演黄建新非常欣赏冯巩的为人和表演天赋,所以和冯巩有过几次很愉快的合作。曾经有一次,黄建新找到冯巩,盛情邀请冯巩参加一部电影的拍摄,冯巩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剧组要开机的时候,冯巩却病倒了。黄建新只好另想办法,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冯巩竟然带着病找到了自己:“我和你说,我的角色可不能让别人给抢喽,我还得赚钱养家糊口不是?”冯巩强撑着调侃道。黄建新劝了几次,冯巩也不愿意爽约:“我既然答应了你,只要我没倒下,就一定兑现我的诺言!”
在拍摄的过程中,被疾病和疲劳不断折磨的冯巩甚至出现过心跳异常的情况,可冯巩还是拿出了最好的状态坚持到剧组杀青。后来,黄建新只要一提起这件事,就竖起大拇指夸冯巩:“冯巩真是个重承诺的爷们儿!”
俗话说:非常人必行非常之事。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就一定有其成功的秘诀;一个人能够在社交中如鱼得水,也就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我们要想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不仅要遵循一般的社交规则和礼仪,而且更要像冯巩一样拥有不离不弃、推荐贤能、君子重诺的过人之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3:07
假戏须真做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279次 作为一个演员,她靠演技凭实力在群芳斗艳的影视圈占得了一席之地,她是影视圈中的常青树,从艺二十多年,她成功塑造了不同年龄、性格的几十个人物形象。有人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演艺无定法,唯有假戏真做。”
一次,她参加拍摄一部大型电视剧,和她配戏的是大腕级男演员陈道明。和陈道明搭戏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陈道明不光演技高超,而且要求严苛,连导演都避让三分。她与陈道明第一次合作,难免会有些顾虑。
与陈道明合作的第一场戏开拍了。剧情中她饰演妻子,陈道明饰演丈夫,妻子在一家酒店发现了丈夫与他的研究生有亲昵举动的照片,一气之下和丈夫发生争吵,挠伤了丈夫。开拍前,化妆师在陈道明的脖子上涂上红色的印痕当挠伤,对过几遍台词后,开始上镜了。
“开始!”导演一声令下,她一改对陈道明恭恭敬敬的态度,怒目圆睁,歇斯底里地朝“丈夫”叫喊着,涨红着脸庞,喘着粗气,肩膀微微地起伏着。“丈夫”见状,绕着桌子躲避,她在后面追着,两个人绕着桌子小跑起来。
按照剧本要求,妻子在追逐中,拉扯丈夫时不小心挠伤了他,随后妻子向丈夫道歉,两人和好如初。开拍后,两人就进了戏,陈道明在绕着桌子转的时候,不小心被椅子绊倒,结结实实地摔倒在地上,导演见状,打了个“暂停”的手势,场务人员准备上前把陈道明扶起。
这时,她入戏太深,没有注意到导演的手势,继续在后面追赶,她见“丈夫”绊倒在地,她上前一把揪住陈道明的胳膊,使劲拉他起来。场务人员见状,以为是她把陈道明扶了起来,就没有再跑过来。
陈道明还没有完全站起来,就听她在背后怒吼着:“你跑什么?起来,给我起来,别装啊!”她边喊着,左手紧紧地揪住陈道明的胳膊往后拉,右手迅速地在他的脖子上一拉,只听得陈道明“哎哟”一声,回过头来,透过眼镜,盯着她,跺着脚大声说:“你真挠我!”“我就挠了,怎么了!”她接下去,不甘示弱地说。
陈道明用手摸着脖子,脖子上已流出血了,热辣辣地疼。只听她还在说:“说,你说,怎么回事?”陈道明气呼呼地说:“你疯了,你真疯了!”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不停地说着,完全忽视了剧组其他人目瞪口呆地正看着他们,原来剧本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对话。
她入戏太深,假戏真做,把陈道明真正地挠伤了,但他们的对话和动作非常符合剧情,这场戏一次性通过了。事后,她才知道,陈道明被她挠伤后,是真的生气了,但看到她还沉浸在戏中,陈道明被她感动了,就一口气即兴演了下去。
她,就是实力派女演员刘蓓,在与陈道明联合主演的电视剧《手机》中,她假戏真做挠伤了陈道明,正是她这种“假戏真做”的忘我、敬业精神感动了陈道明,也成就了她的演艺人生。
假戏真做,是一种忘我的专注,演戏如此,其他任何一项工作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