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9:43

  八卦自古有之
  
  美国诺克斯学院心理学教授弗兰克·麦克安德鲁认为,八卦并非流行文化的产物,古已有之。弗兰克指出八卦和小道消息是维系群体内交流的工具,促进群体稳定和繁荣。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以部落的形式生存,一方面他们要相互合作,外出狩猎并抵御外敌来犯,另一方面,部落成员之间也有争权夺势的竞争。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之一就是掌握同伴和敌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对抗未知风险,获取资源。现代人类差不多与生俱来带着八卦基因。
  
  聊八卦为何让人快乐
  
  阅读明星绯闻能让人感觉良好。我们都知道巧克力能让人感觉开心,因为巧克力刺激了大脑中内啡肽的分泌,所以会让人们有一种开心的感觉。进化心理学家贝克博士研究了人们为什么会对明星八卦乐此不疲。经过大量的研究,她发现在阅读明星八卦的时候,读者的脑细胞会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她发现明星八卦和巧克力一样,可以刺激人脑分泌内啡肽。人们吃过巧克力之后可能会因为多摄入了热量而感到有些后悔,而明星八卦给人们带来了快感,而且人们还不用担心发胖!所以对八卦上瘾,是因为它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9:57

 聊八卦可以排解压力
  
  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在筋疲力尽之余,渴望通过某种渠道调节神经,舒缓焦虑。本着大众娱乐精神的八卦消息,不仅可以让我们以调侃明星、名人为乐,还能借机发泄,排解紧张情绪。
  
  人们喜欢通过倾诉来释放压力。人们通过述说别人的“遭遇”,而借机宣泄自己心中的情感,看似在同情别人,实际上是在安抚自己。同时,也通过与别人的“不幸”做对比,来平衡失衡的内心。
  
  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聊八卦的人幸福指数明显高于沉默寡言的人。人们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适当地表达不满和抱怨,能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内心的焦虑。聊八卦还是一种无须注重逻辑的语言表达,不像做报告,也不必负责,没有心理负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0:06

 亲密关系,从聊八卦开始
  
  心理学家指出,聊八卦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拉近人际距离。聊聊八卦,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既显示了亲近和友好,还能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八卦消息的轰动效应和吸引眼球的效果,可以令八卦炒作者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能满足炒作者的虚荣心。
  
  人们喜欢聊八卦,因为八卦不仅制造了巨大的娱乐效应,还能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的效果,建立某种趣味相投的亲密关系。心理学家罗宾·邓巴认为,聊八卦体现一种社会智商,善于聊八卦是情商高的体现。小道消息多是人们不愿暴露的“隐私”,能打听到这些,很能证明八卦者的人缘和沟通能力,给个人魅力加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0:15

 
  为什么女人更爱八卦
  
  仔细想想,“三八”后面似乎永远跟的是“婆”,“长舌”后面永远跟的是“妇”——难道女人天生比男人更爱八卦?
  
  有心理学家认为,女人爱八卦,其实从小女孩时代就已开始了。读小学低年级的小姐妹就可能已拥有共同的秘密,开始了“八卦”的人生。当她们长大后,都会拥有自己的闺密。所谓闺密,其实就是在闺房中分享彼此小秘密的女朋友。专家认为,女孩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咬耳朵”,这其实是日后闺密关系的源头模式。
  
  一项调查表明,普通女性保守秘密的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女人更爱八卦,是其社会角色和地位所决定的。相对而言,女性的角色偏弱,也较易没有安全感,所以她们爱说话、爱打听、爱传播。她们探索到的秘密越多,安全体验就越多。从进化的观点上看,说说八卦也有好处。在远古时代,嚼嚼朋友、亲人或者邻居的舌根,可能会起到保证生存的作用。如果女人们总能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她们存活下去的机会就会更大,生活也会更好些。换句话说,越会说八卦的女人,就越容易生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0:31

衣香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81次   《花间集》里写到女子为想念她的男子而废了梳妆,她最漂亮的衣裳因为长久折叠放在衣箱里,那折痕把衣裳都磨损了。词中没有提及一句相思的话,但这样深沉含蓄的情感,实在令我这个现代女性惊羡。“衣白渐侵尘”,这是多么深稳贞一的思念啊。
  
  去年秋天,因为被关在制作人家里写剧本,来不及收夏衣,出关之后骤然已是寒冬了。好容易等到一个大太阳天,把夏天衣服一件件洗了收藏。手底下流着冰凉的自来水,一寸寸都是活的。水里的衣裳是夏天和春天的颜色,照眼地亮,尤其前两年流行的淡蓝、淡茄紫、粉红等“星星小孩”粉彩系列,像是泉涌芙蓉,水流霞影,为之惊爱不已。自己喜欢的衣服,不舍得用洗衣机洗,也不脱水,湿淋淋地吊在竹竿上,眼看风将其吹干了,阳光将其晒燥了。一件件的衣服,一段段的记忆,日子不知不觉过去,每当换季藏衣取衣时,我才诧讶于时光的流转竟是这样忽忽如梦。
  
  记得那么一个景象:我沿着回家的坡路走上来,暖晴的太阳光里,家家楼廊下挂着香肠、腊肉,栏杆上摊开晾着被单、褥子,一家一家不同的花色是一家一家不同的日子,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展现真实的生活呢?只觉一种远意,叫人愁煞。那天廊下还吊了我洗好要收的夏衣,一件苹果绿的韩国式罩袍临空舞摆着,轻盈的绿色衬在厚重的冬日里,像是早来的一片春天,悦目极了。岂知这件衣服才花了我80块钱,批发卖时怕还论斤称的,我一眼看中把它抢救了出来,穿在身上居然不俗。看着它在落羽轻风里摇动的姿态,当下竟作出一句很像现代诗的诗:
  
  八十块的春天我向贩子买来,晒在冬天暖暖的竹竿上。
  
  早些年兴起中国风,大减价时买了一套衫裤——假缎桃红裤配藤紫开襟长衫,襟上镶桃红宽边,腰上坠一条桃红如意穗,买来就被家人讥作歌仔戏戏装。着这袭衫裤,脚踏一双银色细高跟鞋,就成了时髦的迪斯科舞装。有一天穿了它要去参加朋友的婚礼,打扮好了在后院门口一站,请爸爸妈妈掌眼。彼时院中两棵桃树的花才落,满枝子绿叶蓁蓁,父亲正在树下拔草,抬头一见,笑说:“怪不得桃花都没了,原来变成了一个桃花精!”改良式的中国风不知何故一律左襟,披发左衽,乃如此当然地行之于20世纪80年代,从某一点来看,“桃花精”倒深具警譬之意。
  
  那么,何妨把衬衫扎进窄裙里。我喜欢蹬双高跟鞋,精神饱满地在房子里踱来踱去,让鞋跟咔咔咔地敲在磨石地上,像一位利落的女秘书。不然,一袭洋装大圆裙系条宽皮带,臂下夹只手提包,星期六的上午到邮局领款、存款、划拨、寄航空信,再走路到第一银行把乙存账户转入甲存,一宗一宗办成了。手提包沉甸甸的,里面有钱、印章、存折,天呀,自己实在太干练果决了——步步莲花,裙底生风!
  
  再不然,家居穿T恤系条斜裙,活似意大利写实片里的女人,有一种从生活当中结结实实滚过来的悍然的生命力,镜中一瞥不免大怖。偶尔也穿平底鞋,仿佛自己变得很低很低,在令自己欢悦的人前,一切心甘情愿。有一年夏天,院子里开了14朵昙花,赏花到夜深兴犹未尽,几个人跑出去看月亮,躺在人家轿车车盖上,月色似水流年,无声无息从我们年轻的身上滑过。假如留下了痕迹,是年年春暮开箱取衣时,樟脑香里一抖抖出的那件水蓝底白牡丹大花布袍子。
  
  买衣服就是一个缘字,相信女子如我辈者皆有同感,衣服实在比什么都更是女人的知己。自己喜爱的衣服,一定是“一见钟情”,千千万万里,一看就看到了它,就是它了。又或者和自己有缘的衣服,这次不买,下次也不买,而终究还是买了。女人对衣服这种天生的敏感和痴心,乃至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切身之感与执着,最是被人拿来笑话的,但我想,如果男人破坏了理论与制度,就会变成虚无主义者,而女人再堕落也不会落到虚无主义,因为物质自身的存在于女人就是可信可亲的。
  
  冬天已经过去,脱下这一身笨重的冬衣,感到年轻的肌肤与春气里的阳光雨露分外相亲。“当时年少春衫薄”,闲情万种,而岁月正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1:29

我爱你,谢谢你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26次   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一直不是很擅长对彼此表达感情。比如“打是疼,骂是爱”,不仅听起来不合逻辑,而且多少算是家暴。打就是打,爱就是爱。说起孝道吧,古有卧冰求鲤、舍身飨蚊的,也嫌做作——你凿个冰窟窿或是挂个蚊帐不就行了嘛!而且形式化,代表就是给老人洗脚。有一个中学为了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在操场上举行千人同时给父母洗脚的仪式,一时间水花飞溅,盆罐齐鸣。那么私人的事,成了大阅兵,让人多不好意思!况且这个年龄段的父母弯腰根本没问题,他们还不想被看成不中用的。在强调孝心与感恩的同时,能不能多谈谈“理解”和“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1:41

  青春期的叛逆有时来得异常猛烈。年轻时的任务就是把父母灌输给我们的“真理”推倒,来彰显我们的独立。有时候想想,做父母的还真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比如,有莫文蔚这样自由率性的女儿,就让父母又骄傲又操心:在伦敦好好地读着书,就去参加面试演舞台剧;拍了一张全裸的背影照片做唱片封面,并声称事先“忘记”告诉妈妈了;又有一次因为不满意所染的金黄色头发,干脆去剃了个光头,让开门的老妈哑口无言!
  
  而我们什么时候去了解过父母的青春,去了解过他们曾经的浪漫与激情、疯狂与叛逆?有一天,我听70岁的母亲说起中学时代父亲怎么大胆地约她出去看电影,要知道一旦被老师发现,将有无限麻烦。但她还是去了,或者浪漫就是和某种冒险甚至犯罪感相联系的。而72岁的父亲这时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可是你不知道,为了买那两张电影票,我可是有好几天没吃早饭咧!”我突然在脑海中勾勒出少女惶恐又勇敢的面孔和少年清瘦却骄傲的身影。那面孔与身影是熟悉而陌生的。而正是这对痴情的少男少女,在若干年后对自己16岁的女儿说:“中学期间绝对不能谈恋爱!”不公平!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1:55

马伊琍出演电视剧《风和日丽》的女主角杨小翼——一个属于妈妈那个时代的女性。不少年轻观众给她写信,说看了这部戏突然理解了爸爸妈妈的青春。马伊琍的父母都是上海知青,十五六岁去江西插队,并在那里相恋、结婚。等到知青大批返城时他们傻了,因为结了婚的知青拿不到城市户口。当时只有一个办法:假离婚。于是爸爸带着伊琍住在爷爷奶奶家,妈妈住在自己父母家。为了经得起居委会的不定期抽查和周围窥探的眼神,两人要见面只能偷偷摸摸地约在夜晚的外滩,时间也只有半个小时而已。分开的时候,父亲抱着女儿在前面走,母亲尾随,一直跟到弄堂口,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黑暗里,才哭着走开。妈妈总是一边织着毛衣一边回忆起这段经历,让马伊琍唏嘘不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2:07

 不管是否愿意,我们都常常重复着父母的某种生活轨迹。秦海璐说她有11个旅行箱,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在里面。她永远在路上,总想年轻时多挣钱,为了老的时候可以享受生活。有一天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属于20世纪80年代第一拨下海做生意的,也曾经忙得不着家,以至于她都不知如何跟妈妈撒娇。妈妈想把所有的经验都传授给女儿,她曾经对16岁的女儿说:“记住,这辈子无论是你的兄弟姐妹还是父母、爱人、孩子,他们都没有义务让你快乐!能让你快乐的只有你自己。”我想这是一位母亲的肺腑之言,也是一种极具不安全感的心理暗示。女儿变得独立而辛苦,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直到有一天,女儿把挣到的钱寄给妈妈,对她说:“您说的不对。能让你快乐的起码还有我。”最让海璐开心的是妈妈终于学会花钱了——洗澡之后花几块钱让人给自己按摩一下肚子,感觉很奢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32:17

  父母年纪大了,成了需要照顾的“孩子”。海清在《心术》里出演美小护,电视剧拍摄期间,她的父亲突然病重。她一边拍戏,一边操心家里随时打来的电话,只恨自己不能在身边尽孝,但父亲总说,女儿如果耽误了一大剧组人,他反而心不安。海清是独生女,这时候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去门诊挂号、找医生、转院,心力交瘁。一次,把父亲送进手术室,医生突然说刚送来一位遭遇车祸的,伤得很重,要海清他们等一等。这怎么能等呢?但没有办法。那一刻的无助反而让海清平静下来: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在楼道里煎熬了数小时后,终于等到父亲从麻醉中醒来后被推出来。她俯身温柔地安慰道:“爸爸,没事了。有我在,不用怕。”老人抓住女儿的手,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海清泪如雨下。
  
  香港导演许鞍华也是在长大后才试图去了解母亲的。16岁那年父亲告诉她,其实母亲是日本人,在战乱后留在香港,却被婆婆禁止说日语,她才理解为什么妈妈会时不时地流露出孤独落寞的神情。于是在她导演的自传体电影《客途秋恨》里,才有了陆小芬和张曼玉扮演的母女从抵触、对抗到相互疼惜。一直未婚的许鞍华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妈妈从不催促她的婚事,也不盘问,似乎从未怀疑过女儿的判断力。或许是因为她相信,人难免孤独,而女儿也在妈妈的沉默中体会到了接受和尊重。妈妈一天天变老,终有一天将带着她所有的故事离开,这让许鞍华把目光投向了人生的终点。在她屡获殊荣的电影《桃姐》中,一位老保姆在简陋局促的养老院里的最后日子,无论是凄苦还是温情,都是淡淡的。那份节制是否来自许导对生活,特别是对母亲人生的体味?一直恐惧老年的许鞍华告诉我们她不再害怕变老:“毕竟,总有一些人跟我们一起老去,而无论日子多么艰难,总有一些理由让我们对生留恋。”
页: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