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6:05

痛苦造就了明星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310次   有些艺人虽然也算红,但演戏永远只有一两个表情,木讷而干涩。导演费尽唇舌教戏,教到自己都动了真情,他还是演不好。
  
  演不了生离死别、爱恨交缠,不一定是艺人蠢,也许是他比较幸福,所以没有这样的经历。换个角度说,应该值得妒忌。
  
  有没有发觉,古今中外影坛演技出神入化、感人至深的那些艺人,很多来自单亲家庭,至亲早逝,不但父亲节、母亲节对他们毫无意义,童年生活也不甚愉快,或遭虐打,或受创伤,或与至亲反目成仇,从此陌路,或饱尝穷困、不幸、失望,在长夜饮泣。
  
  他们眉宇间,总有抹不掉的忧郁,即使笑,也带三分苦涩。但这些人才是好演员,他们恨过,爱过,灰心过,等待过,浪荡过,坏过,艰辛挣扎过,出卖过,被出卖过,堕落过,快乐过,危险过……有着七情六欲,如此,任何角色他们都可以驾驭吧。这是观众的眼福。
  
  个人的痛苦,社会的不公,反而造就了明星,感动了千万人。
  
  若可作此“交易”,你换不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7:22

守护“熊猫血”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70次   小龙,一个公园小卖铺的店主,普通得随时可以消失在人群之中。很少有人知道,他创立了一个“以血为盟”的民间组织。他们的血是如此稀有,甚至被称为“熊猫血”。
  
  十几年来,这个3万人的联盟,用他们的鲜血,无偿挽救了数千条性命。
  
  一条陌生人的帖子
  
  左莹皓躺在医院走廊里,忍着越来越频繁的阵痛,一声都不敢哭。羊水已破、即将分娩的她,一夜间已被河北廊坊所有三甲医院外加一家妇幼保健院拒之门外。急红了眼的丈夫几乎和医生打起来。
  
  “出了事我们抢救不了啊!”医生们也很无奈。
  
  左莹皓的血型是Rh阴性血。所谓“抢救不了”,是指医院没有这种血液,万一她大出血,将无血可输。
  
  人类的血型系统除了ABO血型系统外,还有Rh血型系统,分为阴性和阳性两种。在中国,Rh阴性血者仅占全部人口的千分之三。
  
  尽管最终有惊无险,左莹皓却非常后怕——某一天,她很可能因无血可输而死。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中,她发现了“稀有血型联盟”:联盟成员无偿互助献血,为急需者提供“熊猫血”支援。没有犹豫,她立即联系小龙,加入联盟。
  
  今年35岁的小龙本名王勇,貌不惊人,2000年成为“北漂”,一直过着默默无闻而平淡的日子,直到2002年读到一则新闻——有位“的哥”身患白血病,需要输血时被发现是Rh阴性血,苦等了很久,怎么都找不到这种血液,最终决定放弃治疗。“放弃治疗,回家等死”,这句话深深刺痛了王勇:这个决定背后,有多少无奈和绝望?
  
  那是王勇第一次听说“熊猫血”。千分之三,在中国13亿人口的基数上,有几百万人啊!难道他们都可能因没血输而放弃生命?另一方面,这几百万人本身不就是个活血库吗?
  
  仅仅出于一个闪念,他用网名“小龙”在网络论坛发出一道“熊猫征集令”,呼吁全国稀有血型者团结起来,助人助己。
  
  谁都没料到,这样一个由陌生人发出、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甚至要求随叫随到无偿献血的帖子,居然激活了一个庞大群体的生命梦想。数月间,几百名“熊猫”网上集结,“中国稀有血型联盟”顺势成立,并不断壮大,迄今已有3000多名稀有血型的患者通过联盟找到了救命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7:41

 一种无条件的信任
  
  就在记者采访时,小龙接到了一个求助电话。
  
  向医院核实信息后,他把用血需求群发在QQ群里,然后给同城志愿者打电话:“我是小龙。你下午可以去某某医院献血吗?3点……好,再见。”
  
  如此简短。接到电话的人,一句话都没多问,立刻答应按时赶到。
  
  他们都不问问给谁献?都不问问具体情况?
  
  见我们惊讶,小龙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么多年了,大伙信任我。”
  
  他一直遗憾,自己只是个普通血型者,无法亲自给“熊猫血”患者献血。然而,凭着一腔真诚的热血,他赢得了“熊猫”们的信任。
  
  一次,有人打来电话,自称患者家属,只问有没有血,对患者情况却语焉不详。那人随后发来一条短信,说长期寻找Rh阴性血各型,“可以分成”。
  
  “血头”?小龙瞬间警惕起来。
  
  他请人拨通那个号码“找血”,对方直接报价:Rh阴性血,400毫升2万块!
  
  小龙震惊了。由于“熊猫血”的稀缺,稀有血型联盟在非法血液买卖者眼中俨然成了一所活动银行。
  
  信任,是这个并无严密组织的联盟存在的唯一根基。小龙在联盟网站首页最醒目的地方写明——拒绝捐款。咨询、找血、献血全免费。
  
  信任,消弭了“熊猫”们天生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有位在北京治疗的白血病“熊猫”,每次需要血时,志愿者甚至从福建打“飞的”来义务献血。
  
  有一回,志愿者赶到四川为一名产妇献血,而血站坚称联盟是非法血头组织,拒绝采血。产妇家属给工作人员跪下,志愿者写了保证书,媒体赶到了,磨了一整天,血站就是拒绝采血。
  
  那天,一贯轻声细语的小龙拍着桌子朝电话喊:“你们先采血救人!然后你马上报警,让警察来查查我到底是不是血头!我跑不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7:53

一次打仗般的救援
  
  2012年2月,山东郓城患者张瑜第六次进京时,体内肿瘤已长到菠萝大小,再不摘除将有生命危险。
  
  可是,他已经失望了五次,因为他是Rh阴性AB型血,这种血型在中国仅占万分之三。而他的手术需血至少1000毫升。
  
  进京前,几乎绝望的张瑜联系上了小龙。
  
  “血没问题,你们赶快安排手术吧!”小龙在电话里答应得很干脆。
  
  ——手术前三天,小龙联系的3名志愿者赶到血液中心,为张瑜定向献血。一检查,一个因赶得太急,血压高了,不合格;另一个感冒未愈,转氨酶超标,不合格。
  
  ——手术前两天,第二批4名外地志愿者接到通知,日夜兼程赶往北京。
  
  ——手术前一天,终于有3人成功献血。
  
  ——手术中,1400毫升珍稀的Rh阴性AB型血,从一群陌生人的血管输入张瑜体内,肿瘤被成功切除。
  
  “现在,张瑜康复啦,回老家开了个羊肉馆,日子过得挺红火。”小龙一脸灿烂。
  
  一副放不下的担子
  
  自从发出“熊猫征集令”那天起,小龙的手机号就成了24小时稀有血型求助热线。
  
  他在北京西郊开了间小卖铺,但大部分时间用来义务找血。甚至,他送妻子进产房时都在不停接打电话,为一个不相识的“熊猫血”孕妇找血。
  
  2013年的一天傍晚,小龙开车回家,途中突然一阵眩晕。他强打精神朝医院开过去,一下车就瘫倒了。
  
  他趴在冰冷的地上,身体动不了,头脑却清醒。一有人走近,他就拼起全身力气喊:“我要去医院,扶我一把吧!”
  
  医院就在二三十米外。半个小时里,有人路过,有人围观,还有人嫌恶地说:“你喝多了吧?”就是没一个人来帮他。
  
  那一刻,他满心困惑:不是好人有好报吗?我做的好事难道少吗?他挣扎着拨通了家人的电话,妻子打车穿过大半个北京城赶来。
  
  助人多年,无助时却被冷漠包围。躺在病床上的小龙,心像掉进了冰窖。10年没关过的手机,就此关机了。
  
  10天后他出院回家,再打开手机时,短信、私信、QQ留言一股脑儿涌进来,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一条一条看完信息,他啥也没说,但再没提过“放弃”二字。
  
  “找不到血的人,和我倒在地上时一样无助,我不能让他们也没人帮。”这担子太重,重到担起就再也放不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8:04

 
  一个不遥远的梦想
  
  中国太大,“熊猫血”太少,这是现实。最让小龙纠结的是,自己这“一瓶水”救不了所有人。
  
  曾有一段时间,尽管找到了血,救助对象还是接连去世。小龙几乎患上抑郁症,常常说着话突然泪流满面。心里沉重得受不了,他就往大号登山包里装六七十瓶矿泉水,背着去爬山,直到筋疲力尽。遗憾、悲伤、迷惘……小龙艰难地坚持着。
  
  事实上,大多数“熊猫血”的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熊猫”。如果有更多的人主动检测Rh血型,就能了解自己,助人助己。
  
  寡言内向的小龙有一个梦想:“假如有一天,稀有血型者能像普通血型者一样快速便捷地找到血,我们的联盟就可以解散了。”他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8:16

跟踪邻家男孩的下午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230次   我十二岁时爱上了邻居家的男孩,在小学的最后一个假期里,每天都花很多时间跟踪他。
  
  傍晚,他吃过饭就出门了。我跟着他走过闷热而拥挤的街巷,出了北门,一直走到环城路上,后来又经过城郊的绸缎厂、酒厂,经过一片又一片的稻田、油菜地、红苕地,又走上一条桑树夹生的田埂,走进一片阴暗的竹林,翻过一座长满马尾松的山坡。
  
  山路永无止境,傍晚如此漫长,天空晴朗。我远远地跟着,他头也不回。有好几次我以为他已经知道我在后面,以为他故意要把我引去什么地方。我毫不犹豫地跟上去。
  
  截至十二岁,那是我脚步到达的最远的地方。而那个黄昏,则是记忆中最漫长的一个黄昏。时间静止不动,树木静止不动,我无法停止。
  
  我无法停止,但后来不得不开始考虑回去的事……我还能不能在天黑透之前回到家?还能不能找到回去的路?还需不需要回去了?
  
  他在前面头也不回地走,每到山路拐角处就会消失。我匆忙赶上去,又看到他在不远的另一个山路拐角处即将消失。我们经过山路边的一户人家,踩上他家青石板铺的晒坝,看到一窝小鸡藏在丝瓜藤下,没有人。我们又穿过一片浓密的青冈木树林,林间四处散落着坚硬的、拇指大小的青冈子。我匆忙拾起几颗揣进口袋,又接着往前走。
  
  前面人家渐渐多了,远远地看到一处乡村集市模样的地方。在岔路口,他走上通向集市的小路,我紧跟着,心里满是激情和勇气,从来不曾感觉到脚下的布鞋如此柔软可亲。我浑身汗水淋淋,短裤和背心紧贴在身上,四肢明亮。快速走动时带动的风丝丝触在皮肤上,又倏地钻进去,于是身体里到处都是纤细的风在游动。
  
  走进集市,狭窄街巷两边的店铺参差不齐,沿坡势上升。店铺老板们都在沉默地装门板,一条一条陈旧光滑的木板慢慢被竖起,渐渐遮住门窗。等穿过这条街,回头看,所有的店铺都竖完了门板。这个集市安静了,青石板的台阶路空荡荡的。
  
  但我们仍不能停止。我们继续爬山,翻过崖口,绕过一个山头。走着走着,他突然消失了!我独自往前走了一段路,转过几个弯,仍然看不到他。
  
  我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下临深谷,松涛滚滚,稻浪起伏,天空流云西逝。我迷路了。
  
  我开始转身往高处爬,开始想念外婆,开始考虑找人问路。天色明显暗了,持续了一天的高温瞬间降低,风鼓起我的背心。我站在坡顶,手揣在短裤口袋里,紧紧地摸着那几颗坚硬的青冈子,手心硌得发疼。脚下农田密布,田埂路千头万绪。
  
  身后却异常安静。我猛地一回头——水!
  
  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大面积的水域,那是县城的水库。我无数次听说,却第一次来到。胸膛里第一次打开了一扇广阔而充满激情的窗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8:30

七盏小灯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我与之生了两个女儿,后来终于离婚的前妻,阶级出身不好,与我在底层相逢,互相同情,结为夫妻。婚后意见不合,无法沟通,在一起没有和平。因而每次探亲假期,我大都在母亲这边度过。
  
  母亲常感不安,常劝我进城看看她们。其实我也想念她们,特别是两个孩子。有一天想带着我的孩子高林,进城去试试气氛。临走时母亲嘱咐,把那两个孩子带来给嬷嬷看看。
  
  高林小,走得慢,走着走着天就黑了。月明长堤,柳暗荒村,蛙声似万鼓,流萤飞百草。高林捉了两只萤火虫,准备送给妹妹们。她说她们在城里,一定看不到萤火虫。萤火虫不听话,老是从她的手指缝里往外爬。我提着两篮水产,没法帮她。看着她那么虔诚、那么专注、那么费劲而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着,一直捧到城里,我很感动。
  
  进门后,女儿高筠欢天喜地地,咚咚咚跑过来迎接我们。高林向她张开合着的两手,献出那两颗淡蓝色一亮一亮的“小星星”。高筠惊喜得同时张大了眼睛和嘴巴,伸手就来拿。
  
  “不许碰!”继卿惊叫道,“当心爬进耳朵和鼻子孔里去!”
  
  我一惊,像撞了墙。叫高林到门外,把两只萤火虫放了。这时,自己不小心,踢翻了地上的一盏小油灯。这才发现,地上有许多酒盅般大小的土瓷灯杯。橙黄色的火焰,如萤如豆,忽明忽暗。
  
  原来她认为我们的家庭不和,是我亡故的前妻魂魄不散所致。听说点七盏灯,焚香祈祷,保持七天七夜不灭,可以禳解。这样做起来很不容易,已经到第六天了。
  
  我不相信巫术,但从中看到了她真诚的和解愿望。如果不是不期而至,偶然碰上,我根本就不会知道她有这个愿望。
  
  知道了,很高兴也很感动,下决心好好谈谈。但我踢翻油灯,使她前功尽弃,又怎么能让她相信我的高兴和感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8:53

爸爸的花儿落了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中间的位子上。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行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爸爸病倒了,他住在医院里,不能来。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我告诉爸爸,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我要代表全体同学领毕业证书,并且致辞。我问爸爸,能不能起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欢送毕业同学的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并致辞。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被选中来做这件事。
  
  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呢?”
  
  我说:“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台下,我上台说话就不发慌了。”
  
  “英子,不要怕,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那么爸爸不也可以硬着头皮从床上起来到我们学校去吗?”
  
  爸爸看着我,摇摇头,不说话了。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叮嘱我:
  
  “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我知道,爸爸。”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好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是。”我虽然这么答应了,但是觉得爸爸讲的话使我很不舒服,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之后,我何曾再迟到过?
  
  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赖在床上不起床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愁: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校服,再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道道向我投过来,我虽然很懒惰,却也知道害羞呀!所以我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的。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他不管你晚不晚。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了。我听着雨声,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了不得。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要这么不舒服地去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妈妈做不了主,她转身出去时,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儿。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脚,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我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因为这是下雨天。
  
  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告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抽搭了一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过头,是爸爸那瘦高的身影!
  
  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后来怎么样,我已经不记得了,因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晨,我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着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吃。夏天的早晨,我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啊,这样的早晨!一年年过去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了。看外面的天,有点阴,我忽然想,爸爸会不会忽然从床上起来,给我送来花夹袄?我又想,爸爸的病几时才能好?今早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今年爸爸都没有给院里大盆的石榴和夹竹桃上麻渣。如果秋天来了,爸爸还要买那样多的菊花,摆在我们的院子里、廊檐下、客厅的花架上吗?
  
  爸爸是多么喜欢花啊!每天他下班回来,我们在门口等他,他把草帽推到头后面,抱起弟弟,经过水龙头,拿起灌满了水的喷水壶,唱着歌儿走到后院来。他回家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浇花。那时太阳快要下去了,院子里吹着凉爽的风,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妹的头发上。陈家的伯伯对爸爸说:“老林,你这样喜欢花,所以你太太生了一堆女儿!”我有四个妹妹,只有两个弟弟。我才12岁……
  
  我为什么总想到这些呢?韩主任已经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学弟学妹们唱给我们:“长亭外,古道边……”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希望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证书——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我催着自己,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根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石榴树大盆底下有几个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就数你大了!”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这样镇定,这样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证书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9:10

儿子的礼物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一位好友的女儿,寄来她在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内容是写她十几岁的儿子在幼年时亲手雕了一对烛台送给她,做母亲的当然是万分珍爱。儿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他发脾气,顺手拿起一只烛台扔向母亲。母亲于吃惊与盛怒之下,拾起地上的烛台,竟连同柜子上的另一只一起扔进垃圾桶。儿子怔在那里,怨怒的眼神仿佛在说:“你扔吧,给你的东西,你爱怎么扔就怎么扔。”第二天一早,她后悔了,去垃圾桶边想把烛台拾回来,却已被清洁工收拾走了。
  
  她心头感到无比的刺痛,尤其是想起儿子当时雕刻的那番心意和所花的工夫。她叹息道:“为什么美好的东西,总是在失去之后才觉得格外可爱?”
  
  看着她的文章,我止不住泪水涔涔而下。我感触于母心之苦涩,也悔恨自己既不是一个孝顺体贴的女儿,又不曾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今垂暮之年,任纵横老泪也冲不去心头的伤痛。
  
  和作者一样,我也有一件儿子送的礼物,那是他在童年时用火柴棒搭起来的立体“快乐”二字。那真是玲珑剔透、巧夺天工。我是那么珍惜它,把它放在玻璃橱最妥帖最显眼的地方。年复一年,火柴棒的红蒂头褪色,骨架因胶水渐渐脱落而松散了,它已不能竖起放,我只好把它小心地收在一只盒子里。几度搬迁,我总是小心地带着它。现在,它就放在床边书架上,我常常端起盒子细看,真不能相信这是儿子的杰作。悠悠二十年岁月的痕迹,都刻在那一根根带有微尘的暗淡火柴棒上,而它所给予我的是一份诚挚的“快乐”。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激,也有太多的感慨。
  
  记得那个深夜,他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亮着灯不睡。我以为他在偷看从摊上借来的脏兮兮的“小人书”,几次敲门催他睡,他只是不理,我气得一夜未睡好。次日早晨他上学了,却见书桌上端端正正摆着这件精致的手工,边上一张卡片上写着:“妈妈,给你快乐。”我的感动无法名状,我真是快乐了好多时日啊!
  
  他渐渐长大了,我们母子时有争吵,他曾愤怒地出走,数日不归,我守着虚掩的大门,通宵达旦,看着“快乐”二字泫然而泣。固然儿子并没像这位朋友的孩子那样,拿起自己做的手工扔向我,但他对我珍惜这件礼物所表现的无动于衷,却使我心酸。每次央求他修补一下火柴棒的骨架,他总是漫不经心地一再拖延。我了解这是无法勉强的,时光不会倒流,童稚亲情不复可得。儿子成人了,我已老了。当年母亲说得对,“一代归一代,茄子拔掉种芥菜”,母亲那时已知代沟无法逾越了。
  
  我再想想这篇文章的作者,我是看着她长大的。她在初中时,每周两次放学后,带了两个弟弟,背着书包到我家来读古文。他们专注的神情都还在眼前,一下子他们也将近中年了。她现在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也尝到了做母亲的滋味。但在给我的信中,她仍幽默地说:“母亲来时,总是事事看我不顺眼。”这就是两代的不同吧。
  
  其实在我心目中,她母亲是个新派人物,对子女的教育极为开明,不像我对儿子的管教是一个钉子一个眼,无怪会引起他的反感了。
  
  几年前,她和双亲同来我家小聚,她的娴静、深思和谈吐的优雅,总使我想起她少女时代的无忧神情,怎么她今天也会为母子偶然的冲突而恼怒呢?
  
  她在文章结尾时说:“希望儿子成长为一个有用而快乐的人。”足见母心尽管苦涩,却是永远满怀希望的。
  
  她道出了天下父母心,也给了我一份温暖与启示。
  
  我也不再为儿子送我的那一对骨架松散的“快乐”二字而感触万千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6:29:25

人们为何喜欢聊八卦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八卦消息是什么?是网络上那些真假难辨的新闻,是论坛上点击率最高的话题,是转发率最高的微博,是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是好友间共同拥有的秘密。虽然很少有人会很自豪地承认“我喜欢看明星八卦、名人隐私”,但是网站上被点击最多的就是这些新闻,报刊亭里卖得最好的就是这种杂志,好友聚会谈得最热闹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人们为什么喜欢八卦呢?心理学家进行了不少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页: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