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3:26

冯仑:寻常话里长成的“地产思想家”时间:2014-08-13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作为万通集团的董事长和中国房地产的风云人物,冯仑在业界一直享有“地产思想家”的美誉。这主要是因为他著作等身,才思敏捷,而且说话非常精辟,常常妙语连珠,对于一些事物,他总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
  
  谈理想:追求理想顺便赚钱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冯仑无可避免地要被问及如何对待理想和钱的关系。对此,冯仑用了一个“钱与葱油饼”的小故事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一个炸葱油饼的人来说,有两种理想追求:一种在金钱前面放了一件东西——理想(也就是人们吃饱同时要健康),结果就会是加强生产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另一种就是将钱放在了葱油饼的前面,结果就会是为了利润,不择手段降低成本。这是一个简单的葱油饼问题,却反映了一个深奥的问题——钱和理想的关系。我们经常讲到牺牲掉的商场朋友,大部分都很聪明,在算葱油饼成本的情况下没有差距,大家都很会算,大家的差距就是在钱前面放葱油饼,还是在葱油饼前面放钱?其实这个顺序稍微一颠倒,行为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人生在世,到底是理想重要还是钱重要呢?冯仑用一个炸葱油饼人的两种理想追求,展开说明了自己的观点。结合商场规则,冯仑告诉我们:若是将钱放在理想前面,只看到短期的利益,虽然有可能挣点小钱,但你有可能破坏了很多游戏规则,最后损害客户利益;但是若是在钱的前面放上理想,这不仅对别人有好处,还能确定正确的价值观,顺便发展,顺便挣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3:37

 说企业:企业就像一座庙
  
  什么是企业?这恐怕是很多人想知道又琢磨不清楚的事。一次,冯仑却告诉记者:“好的企业就像一座庙。在庙里,有位不幸的妇女正在跪拜。她家里还剩10块钱,老公要病死了,她拿5块钱去庙里下跪,拿了一把灰、求了一个签、磕了几个头、听了几声木鱼响、看了几眼晃动的蜡烛,然后带着希望回了家。这叫什么?这叫客户。庙里那个小和尚敲着木鱼把烛灯点亮,把收钱的箱子收拾好,晚上把箱子拿走。他呢,就是职业经理人,他传达了大和尚和佛给客户的希望,具体标志是敲好木鱼、点好蜡烛并把箱子收拾好,别让客户把钱扔错地方。企业家是谁?就是小和尚后面的大和尚,企业就是那座庙。大和尚你永远看不到,他经常去建新的庙,到晚上等着小和尚把钱柜子抱进来数布施。客户拿走的是一包香灰和99%的希望;大和尚卖的是1%的产品,给人的是99%的希望。这中间传达信任的使命是由职业经理人来充当的。”
  
  一个好的企业就是一座好的庙,一个好的企业家就是一个好的大和尚,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就是一个好的小和尚。冯仑的比喻形象具体,生动鲜活,让人忍俊不禁。正因为他清楚一个企业的内在联系和本质,所以在管理上,不管千变万化,他坚持认为只有给客户的是1%的使用价值和99%的希望,这样一个企业才可能成功。在这段话里,冯仑明确地说明了一个企业的定位和意义,显示了他对企业经营的透彻见解和特殊能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3:46

 论成就:要找出伟大的基因
  
  冯仑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令人惊讶的是他很不愿意回忆这个过程。记者问他为什么,他的理由是:“所有的伟大都是事后的追溯,绝不是事先的设计。说事先设计的伟大,那是骗人的,伟大只是事后的追溯。当我们追溯伟大时,如果能找到一些当时的伟大基因,这算是客观,如果没找到这些基因,而只是自己在粉饰自己,那叫欺世盗名。如果我要投资,我就要找到20年前的王石或柳传志,我才敢投资,为什么?他们有伟大的基因,那些热情、理想、奋斗、毅力的基因。不要沉浸在故事当中,回忆过去的意义就是要找出成功的基因,我特别不愿意讲那些所谓的传奇故事,毫无价值。只有基因才能把故事串起来,只有这些基因找到了,你才能找到自己进一步发展的力量。而成功,就如同伟大一样,可以追逐,不可设计。”
  
  “伟大是熬出来的!”这是冯仑经常说的一句话。但是,这熬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冯仑没有说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是告诉我们成功的基因。他认为,一个人把一个事业做成功、做伟大不是那些设计好的足迹,而是热情、理想、奋斗、毅力这些积极的伟大基因。只有有了这些基因,才有那些故事。冯仑不愧为一名思想家,他谈论自己的成功,没有半点骄傲自满,追忆自己的传奇故事,而是强调成功的基因。冯仑就像一位导师,教导我们什么才是成功的真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4:34

如何让手机支付更安全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66次   设置手机开机密码或SIM卡绑定手机开机密码。在手机中安装加密软件,对移动支付软件增加一层密码,这样,即便有人破解了开机密码,支付软件仍有密码保护。
  
  取消手机号作为用户名登录支付宝,使用专用的邮箱登录。这样就可以确保盗窃或者拾到手机的人不知道该手机绑定的支付宝账号。不建议使用QQ邮箱,因为手机QQ多被设置为自动登录,可以轻易通过QQ进入邮箱。
  
  给手机中的支付工具设置单独、高安全级别的密码,切勿和锁屏密码相同。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也要设置不同的。如果邮箱、社交网站(如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等登录名和支付账号名一致,要保证密码不同。
  
  使用数字证书、宝令、支付盾、手机动态口令等安全产品。
  
  如果手机丢失,立即打电话给银行和第三方支付供应商冻结相关业务,找手机运营商挂失手机号码并补办。可以在电脑上登录支付宝等账号,关闭无线支付业务。微信用户可冻结微信账号。如果身份证、银行卡连同手机一并丢失,向公安机关和银行挂失。万一发生账户资金被盗用的情况,立刻拨打110报警。
  
  一旦手机突然没有信号,在排除了信号问题和手机故障后,要查询SIM卡是否被他人补办,并将支付平台内的余额转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4:55

无声的尊重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候车的有五六个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我见那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见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打扮成朋克风格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他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刚刚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跟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5:09

精神生活的脱俗之气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现在中国游客有钱了,自由了,到欧洲旅行,不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也不再是拘谨的游客——小心翼翼的,生怕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给别人添了麻烦。现在很少还有人紧张而安静,中国人变得喧哗而且物质,更是自信的。不只一次,我听到年轻的中国游客批评意大利餐馆服务生的缓慢和法国服务生的心算能力。那些年轻的声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难怪欧洲的经济一塌糊涂,GDP少得可怜。”他们一定以为自己说的是中文,即便当面这样说,也不算不客气。不少人对欧洲失望,因为那里的高楼还没上海多。
  
  中国来的游客,大多是浮躁的。他们太有钱,因此敢于暴殄天物。他们开法国最好的葡萄酒喝,但掺上碳酸饮料;他们去参观宫殿,但在地毯上擦鞋底;他们去导游书上介绍的最出名的餐馆吃饭,但会在桌上剩下大量的食物,并将鱼刺吐在桌布上;他们不远万里来到卢浮宫,但只看胜利女神像和《蒙娜丽莎》。他们并不仔细看,而是想违反博物馆的规定,与这两样东西合影。他们也去当地最出色的教堂、山脉、小镇或者街区参观,他们非常关心那些标志性的地点,因为一定要在那里留张影。
  
  其实,真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聒噪,但他们竟代表了中国海外游客的气质和形象,因为世界被这样的游客“雷”到了。
  
  我觉得惭愧。这些年来,我开始害怕别人礼貌性的问题:“你打哪里来呀?”对一个显而易见的外国人,许多人都是这样开始寒暄的。现在说到中国人,人们常说:“啊,你一定很有钱。”说到上海,人们也常说:“我知道,就是那个全是摩天玻璃楼的地方,经济腾飞。”这两样都不是我喜欢的。而且,我认为这都不是事实。
  
  那一年在伦敦,我领悟到了中国海外游客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每当在报纸上看到黄金周时中国海外旅行线路大幅涨价但仍然线路拥挤的消息,我的耳边总是非常及时地响起那个清脆而兴奋的女声:“要是不去牛津街买东西,简直就是浪费。”
  
  我的旅行仍旧在继续。
  
  2009年秋天,一个秋雨迷蒙的上午,我去都柏林的国家美术馆看蒙克的展览。还记得,大学时代我在一本《外国文艺》的封二上第一次看到蒙克的《呐喊》时,心里的震撼。就是在那本杂志上,我读到了卡夫卡的《城堡》和《变形记》,读到了《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到了《恶之花》。我在一个思想禁锢的时代里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现代主义的启蒙是在大学时代完成的,所以,我一直记得与这些现代作品相伴的古怪而令人难以忘怀的纯真心情。
  
  我为自己能在都柏林邂逅挪威的蒙克而感到幸运。
  
  我本打算到美术馆楼下的咖啡座去吃饭的,外面冷风冷雨,室内显得格外明亮而温暖。
  
  我路过寄存处,寄存处的外面有一个小小的休息区。一对看上去六七十岁的中国老夫妇坐在窗边的木椅上,正在吃他们准备好的午餐。他们之间的椅子上铺了一小块白色的餐巾,上面放着三明治和苹果。
  
  我看见他们安静地吃着三明治。他们穿着简单而干净的衣服。我听到他们间断地讨论了蒙克和楼上另一间展厅里杰克·叶芝的小幅油画。
  
  他们说到印刷品与真品之间的差距。和我一样,他们也觉得印刷品第一眼总是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少年时代,他们的青年时代,印刷品给人带来的震撼,会像炸弹留下的伤口那样,永远不能改变。甚至等后来见到真品时,心中会有从想象到现实的巨大落差。
  
  我感到自己的心突然安静下来,那种愉悦和踏实是从前我自己在博物馆里常常感受到的。中国人在博物馆里飘忽的背影中那种失落,是我非常熟悉而且珍惜的。那是我们中国人受到不同于其他游客的精神震荡留下的痕迹。
  
  我其实很想与他们攀谈。
  
  我已经走过去了,却又走了回来,再次经过他们身边。
  
  但他们一点儿也不想与我说话。我检讨自己,难道我很不幸看上去像是去牛津街扫货的人吗?
  
  他们很快收拾起食物,离开了。
  
  他们的冷淡并未触怒我,因为我喜欢他们的清高和节俭。他们看上去清清爽爽,充满了精神生活的清新脱俗之气。
  
  我在他们身边走来走去,真的很怀念从前那些出现在博物馆里的注重精神游历的中国游客。我怀念他们的纯真,怀念他们向往和追求精神享受的那种书卷气,怀念他们对欧洲艺术由衷的爱意和沉默的表达,怀念他们的清贫和自尊。我领悟到,那些小心翼翼,与其说来自陌生,不如说来自自尊。
  
  他们这些人,看上去平淡而安静,其实内心纯真,从无物质的羁绊。他们的眼睛因为看到,并看懂了好东西而灵光闪烁。他们的背影,因为正在享受精神上的交流而微微弓起——那难道不正是一个沉浸在精神世界里的人,身体最舒服的姿势吗?
  
  我忍不住要打扰他们。也许是我的大大咧咧,不像他们的轻微封闭,让他们觉得“非我族类”。
  
  旅行是如此私人的行为,所以我不能批评令物质主义者欣喜若狂的欧洲百货商店之旅,但我非常喜欢自己是老夫妇那样的,静默而节俭的中国游客中的一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5:21

搬家上头条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251次   在一个边远的小镇里,一位老人住在一所房子里长达五十年之久。
  
  一天,这位老人搬家了,虽然只是搬到了隔壁居住,但还是让镇上的每一个人吃惊不已。地方报社记者找上门来,问老人为什么要搬家。
  
  “我想是因为我内心深处的吉卜赛情怀吧。”老人答道,面露自我欣赏的笑容。
  
  我想,当年跟随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的人,是绝不会担心家乡的老裁缝死了之后,自己赶不回去接替那份工作,工作被别人抢了去的。
  
  想要在修心的精神探索中成功到达目的地的人,一定会把心思放在探索生活本身上,而不是像大部分人那样,为财富、名声、舒适感而奋斗。
  
  一个热衷于名声的人,宁愿被绞死——如果那样他的名字能上头条的话,大部分商人和政客与这样的人无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5:31

谁是偷盗者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291次   云龙和尚闻名遐迩,常行走在大江南北,身上破衣烂衫,手里却拄着根镶有宝玉的拐杖。这根拐杖是一个富商送给他的礼物。
  
  一天夜晚,云龙和尚在一座破庙里,正凝神观看天空中的明月,眼中、心里一片皎洁的清白。突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传来,他扭过头,看见一个人悄悄地躲在柱子后面。他以为是个小偷,便说:“来,这个给你。”云龙和尚递过了那根贵重的拐杖,“这样,我就可以接着观赏明月了。”
  
  那个人慢慢走了过来,脸色通红,颤抖地接过拐杖,迅速地跑了。
  
  第二天早上,那个人又来了,他把那根拐杖还给了云龙和尚,说:“您错怪了我。您用这根贵重的拐杖引起了我的贪欲。”
  
  云龙和尚问:“你难道不是偷盗者吗?”
  
  那人说:“我是您的崇拜者和追随者。昨天晚上,您差点使我丢失了纯朴的本性。恕我直言,在这种意义上,您才是偷盗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5:41

操纵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186次   一位女士来到大师面前,不停地向他抱怨自己丈夫如何不好,大师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
  
  后来,大师终于说话了:“如果你能成为一个好妻子,你们的婚姻就会比现在幸福得多。”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女士问。
  
  “只要你不再费心让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丈夫,你就是个好妻子了。”大师回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2 15:45:51

最好的安慰时间:2014-08-12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很多年前,有一位女孩子,刚刚失去了自己的至亲。那是个冬天的夜晚,家里进进出出都是帮着办丧事的人。她独自一个人跑到后院,坐在一张条凳上看着院子里光秃秃的柿子树发呆。
  
  这时,一位平常和她很少说话的男同学走了进来,和她并排坐在条凳上。她以为他又要说那些安慰的话,那些话已经多到让她感觉到厌倦,所以她没有开口。那个男同学同样沉默不语,两个人就在冰冷的冬夜里并排坐了很久。
  
  最后还是那位男同学打破了沉默,他指着面前的柿子树说:“这柿子甜吗?”不知道为什么,她就顺着这个话题开了口。于是,两个人讨论了半个小时的柿子,一直讨论到第二年春天是否应该修枝、嫁接一类的事情。然后,那个男同学起身道别,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悼念和安慰的话。二十多年后,每当她回忆起那一幕,都觉得那是她有生以来得到的最温暖的安慰。
  
  最好的安慰不在于言辞,而是用行动表示我和你在一起,就像一起坐在冬夜里的条凳上那样。最好的安慰也不是安慰本身,而是让对方升起对未来的期待,哪怕是为了一棵柿子树。
页: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