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4:41

 FBI的艺术犯罪调查组除了13名探员,还有3名专门的律师协助起诉罪犯。FBI还在网上设置了“国家被盗艺术品档案”,以便世界各国执法机构查询。
  
  哈罗德·史密斯和罗伯特·鲍勃·维特曼是艺术品侦探中的两位传奇人物。哈罗德·史密斯是独立艺术品侦探,花了将近15年时间追踪加德纳博物馆失窃案。史密斯外表奇特:通常戴一顶圆顶帽,一个眼罩,一个因为常年皮肤癌伤害不得不加以掩饰的假鼻子。他的故事在2005年的纪录片《失窃艺术品》中得到演绎。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为加德纳博物馆失窃案殚精竭虑。有一年的圣诞节,他花了半天时间在电话里与一个声称持有失窃的维米尔作品的人谈判。接下来的第二天是他的结婚纪念日,他早早起床去纽约,在现代艺术博物馆与线人会面。“艺术品将会被找回来,我不会放弃。”这是他的信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4:50

 FBI主管罗伯特·鲍勃·维特曼被誉为“世界上最出名的艺术品犯罪侦探之一”。他经常乔装成黑手党或赃物买家,诱使罪犯送上门来。入行20年来,他找回了价值近亿美元的失窃艺术品。他说:“由于这项工作涉及与人交往和背叛,要求从事者必须具备狐狸般的狡猾、钢铁般的意志、三寸不烂之舌、随机应变,以及能乔装打扮取信于人的能力。”而且长相必须平平无奇,“平均身高、形体一般,且没有形状奇特的耳朵。他很容易消失在人群中,就像一只伪装出色的飞蛾落在树干上一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5:02

我们不过是借住者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23次   日语里有句话叫无常,它的意思是,一直持续的状态并不等于唯一的常态。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万物总有一天都会消逝,所有的事物将马不停蹄地持续变化。没有永远的安定,也没有不变不灭的事物能让人依赖。这是从佛教起源的世界观。无常这个观念,虽跟宗教的解释有些许差异,但深植在我们心中,从古代开始就几乎不见改变地被传承下来,成为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
  
  “所有事物终究都会消逝”这个观点,换句话说就是个消极的世界观,人类再怎么抵抗都是无用的。但日本人反而在那消极之中,积极地找出了美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5:19

 说到日本的自然,我们在春天时迎接樱花盛开,夏天观看萤火虫,到了秋天可欣赏红叶,这些观赏自然的行为,可说是具有集团式、习惯性的,人们明知道自己在重复同样的事,却还是热心地去参与。赏樱名所,赏萤名所,赏枫名所,每到季节来临就会拥挤不堪,连旅馆都很难预约。
  
  为什么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5:30

  因为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这种精神到底有没有影响到日本国民对自然灾害的看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确实是在从不间断的自然灾害中越过一道道关卡,接受一切都是“没办法的事”,集团式地克服困难生存下来的。或许这种共同经验,影响到了我们的美学意识也说不定。
  
  这次的大地震,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受到相当剧烈的打击。连平常习惯地震的我们,看到这次的大规模灾情,直到现在仍然心存恐惧,抱持着无力感,并对国家的未来感到不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5:49

 这次的大地震,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受到相当剧烈的打击。连平常习惯地震的我们,看到这次的大规模灾情,直到现在仍然心存恐惧,抱持着无力感,并对国家的未来感到不安。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仍必须重新整理精神,迈向复兴之路。关于这一点,我并不特别担心。因为日本人就是这样超越艰苦,写下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不会一直停留在恐慌中,倒塌的房屋可以再盖,崩塌的道路可以再修。
  
  说到头来,我们只不过是在地球这颗星球上恣意地借住罢了,我们从来没问过地球要不要让我们住。所以当它晃几下时,我们也没资格抱怨,因为地球本来就会摇晃。一切非关喜恶,我们只能与这样的自然共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6:02

关于何谓正义的辩论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苏:当你保管修枝刀的时候,正义于公于私都是有用的;但是当你用刀来整枝的时候,花匠的技术就更有用了。
  
  玻:看来是这样。
  
  玻:当然。
  
  苏: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的吗?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
  
  玻:好像是这样的。
  
  苏:如果正义仅仅对于无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那么正义也没什么了不起。让我们换个路子来讨论这个问题。打架的时候,无论动拳头还是使家伙,是不是最善于攻击的人也最善于防守?
  
  玻:当然。
  
  苏:是不是善于预防或避免疾病的人,也善于制造疾病?
  
  玻:我想是这样的。
  
  苏:是不是一个善于守阵地的人,也是善于偷袭敌人的人——不管敌人计划和布置得多么巧妙?
  
  玻:当然。
  
  苏:是不是一样东西的好看守也是这样东西的高明的小偷?
  
  玻:看来好像是的。
  
  苏:那么,一个正义的人,既善于管钱,也就善于偷钱?
  
  玻:按理说,是这么回事。
  
  苏:那么正义的人到头来竟是一个小偷!所以,照你的意思,正义似乎是偷窃一类的东西。不过这种偷窃确是为了以善报友,以恶报敌才干的,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6:16

公益广告的匠心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美国体育频道曾播出一则广告,情节是这样的:街旁巴士站点长椅上,一头坐着一位中年黑人女士,另一头坐着正入迷地听摇滚乐,颇为放浪形骸的白人少年。巴士开到,女士上车去了,把名牌手袋遗落在长椅下。少年一把拿起手袋,拔腿飞奔,穿过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巡逻的警车发现情况异常,追赶少年。少年跑进七拐八弯的小巷。我充满疑惑: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手袋广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6:28

我的心随着少年奔跑的身影沉浮。不能排除广告商为了渲染商品的魅力,不惜背弃道德教化,在荧屏上树立贪小便宜的坏样板。广告重要手段之一,是极端化,以强烈的效果制造视觉震撼,从而迫使受众“记住”商品。好在,“包袱”抖出来了,少年抄小道,为的是追上巴士。女士下车时,少年把手袋送上,前者感谢不已。警车也赶到,车内的警察把少年叫去(又一个小悬念:不会抓他吧)。没有台词,只有少年吃警察送的甜面圈的镜头。皆大欢喜的结局。曲终奏雅,广告词出现了:诚实,代代发扬。是向青少年灌输艮好品德的公益广告。栽微笑着,称赞制作者的匠心。
  
  由此我想,社会的进步是怎样实现的?是痛快淋漓的推翻、砸烂,还是点点滴滴的改良?还是回到上述广告,如果拿它到法制不健全的地方去播放,长辈不能不对其效果存疑。因为,能举出100个以不老实取得成功的例子,却不容易拿出一个诚实而出人头地的佐证。如果“忠忠直直,终需乞食”成为论据充分的定理,我们还怎样宣传正确的立身之道?
  
  好在,路到这里,并非尽头。诚实,不和功利挂钩,而和终极意义联结,那么,尘世再黑暗,也压制不了诚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8 12:58:52

不想感动时间:2014-08-06 作者:未详 点击:73次   一位旅美的作家回国后,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驾车经过得克萨斯州,在一个没有服务站的路段,车子出了故障,无法启动了。他报了警,很快来了两辆警车。作家非常奇怪,一个报警怎么会来两辆警车。
  
  两位警察打开了故障车的引擎盖,调试了一番,车子仍然无法启动。警察指指两辆警车,对他说:“你看看喜欢哪辆车,你可以开一辆走。”
  
  作家更加奇怪了。
  
  最后作家挑了一辆警用标志不是很明显的车,驾着它继续前行。而他的车,警察将负责拖到修理厂,等他归程时再来取。
  
  作家为这件事感动极了。
页: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