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09:36

打破习惯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一出手便有猎获的猎人,于是向一位老猎人拜师学艺。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老猎人带我去捕猎一种名叫“水老鼠”的啮齿类动物。
  
  那天早上,我们都在观察水老鼠。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动物,感到很新奇,观察得也很仔细,不过我一直没有发现水老鼠身上的一些规律。
  
  老猎人跟我讲:水老鼠遇到危险会迅速逃跑,这跟其他猎物一样,而且必须这样,但是他有一个更危险的习惯,简直糟透了。这个习惯是,它一旦逃出猎人或者敌人的追逐,就会停下来,甚至有些得意地爬到岩石上,抬起前脚观看四周的情况,或者旁若无人地整理被弄乱的丝毛。
  
  老猎人接着说,水老鼠的视力很强,这一点也许使它在停下来时有些大意,这显然也是一种习惯性的骄傲。所以,只有在它奔跑的时候,一个猎人才可以跟着追赶,追赶的目的不是让它疲惫不堪,而是要学会预测它停止的时间和地点,完全掌握它的这个习惯。这样,它停,你也停,便可以依照它的习惯将其一举猎获。
  
  我们不知道水老鼠是否知道自己养成这个习惯后的危险性,但是它从来不会打破和改变这个习惯,从奔跑到停止,再到对所停时间和地点的选择,简直像有的人在呆板机械地执行某种公式,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被预测,好的猎人总能轻而易举地洞悉它的底细。习惯最终变成了束缚,它却浑然不觉,反而认为这样很有效率,可以节省自己的精力。猎人自然会说,水老鼠在意料之中的所有举动都是沉重的,它的固定习惯其实也是疯狂的,当它像一个人一样在一定的时候说话、吃饭、睡觉,要想找到它非常容易,让它成为一个手到擒来的猎物也并不困难。
  
  我忽然明白,老猎人在讲捕猎,其实也是在讲人生。我们要想避免成为另一种猎物,又不被僵死的思维所绊倒,就必须做一个好的猎人,首先自身要学会打破一些已经固有的习惯,不被那些可以预测的古怪癖性所桎梏,随时可以出发,随时可以停止,思想自由,然后行动自由,不让自己的精神总是听从习惯的号令,要富有创造性,在精神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做到无拘无束,踪影难测,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最有活力的。
  
  带着对老猎人的钦佩和敬仰,我默默地跟着他练习做陷阱,用来捕捉猎物水老鼠。
  
  老猎人又说,一个猎人必须花时间观察它们奔跑和停止、觅食和筑巢的习惯,才能判断在何处设置陷阱。设置陷阱常常在晚上,虽然水老鼠有致命的习惯,但是它也可能会有打破习惯、出其不意的冲动,好的猎人也会慢慢教会猎物变聪明的,如果它还是比人的聪明慢一拍,那么第二天,你只需追赶它,让它乱跑乱窜,自然就会跑进陷阱中。
  
  这天,可以说是我当猎人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
  
  当然,猎获几只小猎物很容易,最终成为一个好猎人则是最困难的。因为总是被习惯所局限、所束缚,我最终没有成为像老猎人那样的好猎人,但他给我上的这一课让我在其他方面受益匪浅,尤其在我写作时,一个机敏睿智的声音总在提醒我:打破习惯,改变习惯,赢得新机,抓到更好的“猎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09:45

培养你的亲和力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的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都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与周围的一切断绝任何来往。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打着交道,而人们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假如你一个人独居,看似不与人接触,其实不然,一会儿邻居或房东就要来收水电费、房费,你势必要与他们说上两句。你的食品、衣服、家具,也必须去商场购买,为了争取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还要陪上几句好话。你若没有正式单位,必是私营,为了赚钱,你要与许多人交往;你若有单位,就要面对上下级的关系;你若两者都没有,也得有人供养你,你要与供养人相处。总之,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存在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相帮相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这种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遭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护。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于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0:55

培养你的亲和力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作为一个人,无论你的性格多么内向,多么喜欢独处,都不可能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与周围的一切断绝任何来往。你总是在不知不觉地与人打着交道,而人们的思想、习俗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假如你一个人独居,看似不与人接触,其实不然,一会儿邻居或房东就要来收水电费、房费,你势必要与他们说上两句。你的食品、衣服、家具,也必须去商场购买,为了争取货真价实,物美价廉,还要陪上几句好话。你若没有正式单位,必是私营,为了赚钱,你要与许多人交往;你若有单位,就要面对上下级的关系;你若两者都没有,也得有人供养你,你要与供养人相处。总之,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脱离群体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无法存在的。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这种愿意或喜欢与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亲和力。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渴望与他人亲近、和谐相处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儿童依恋父母,老人眷念儿女,兄弟姐妹相帮相助,人们就是在这种相亲相偎的关系中,培养才智,增长力量,战胜困难,取得成绩,最终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这种亲和力,既是使情感归依的起因,也是激发人际交往的动力,它对平衡人类心理,克服势单力薄之不足,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总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但更多时还是要依靠他人的帮助。荀子曾说过:“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这段话,道出了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人类凭借亲和力,使自己坚强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这种求生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一。
  
  人类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时,将会遭致自然或社会各方面的阻力,单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抵御外界的干扰或侵害的,此时必须借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护。这种安全意识,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当人们没有多少财富时,希望能够获得好的职业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当人们有了钱财时,又希望社会各项措施到位,为自己提供财产保护。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自身的安全,财产的安全。这种对安全的需要,使人们自愿融入群体之中,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战胜对于不安全的恐惧。人的这种安全动机,是亲和力的表现之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1:09

女孩数学不好是为了引起男孩注意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87次   尽管现代教育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数学、技术和科学领域,女性的地位仍未得到认可。最近一项研究认为,这种现象不能简单地归因于女性缺乏机会和鼓励——简而言之,女生看起来更擅长其他科目。这是为什么?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相对于数学和科学,女生更喜欢学习语言、艺术和人文学科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潜意识里,她们认为在这些传统男性领域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会减少她们对男生的吸引力。
  
  我们多数人都渴望得到异性的青睐,女生特别在意这个,将其视作一个重要目标。男女双方都希望自己的言行符合文化规范中男女应有的形象。女性更看重集体性和教育性,所以追求那种可以让她们展示这种优势的职业——像教学、顾问和护理。男性则被认为具有统治性、独立性和分析性——更适合在商业、金融和科学领域打拼。
  
  遗憾的是,想知道男女是否有均等的能力胜任各个领域的工作,仅靠这些还不够。传统观念在潜意识里起到很大影响。当追求爱情时,我们自动屏蔽妨碍实现这个目标的行为,对女性而言,这就意味着爱情重于数学。
  
  第一个实验: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男女人数对等。一组看与爱情有关的照片(浪漫晚餐、海滩落日、烛光摇曳),另一组看与智慧有关的照片(眼镜、图书馆、书籍),用来让学生思考他们爱情或事业追求的目标。随后,他们评价自己对数学、技术和科学的兴趣。研究人员发现在男生中,喜欢这类科目的人不受照片内容的影响,而女生中,那些看过爱情类照片的人则对数学等科目兴趣不大(有趣的是,女生中那些看过智慧类图片的人也表现出和男生同样的兴趣)。
  
  第二个实验:换了一种方式(即让学生不经意间听到他人的谈话,或是最近的数据,或是最近的测试),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当女性脑中充满对爱情的渴望时,她们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幅减小。
  
  第三个实验中,女生要求连续3周写日记,记录她们每天追求的目标和参与的活动。研究发现,在女生有爱情目标的时候——例如有小男生传纸条,陷入热恋,或想要开始一段新恋情——她们就很少参加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了,像上课、钻研题目或完成作业。所以女生在恋爱期间不仅冷淡数学,她们也几乎不做数学练习,这无形中减弱了她们的数学能力和对数学的自信,而这不经意间加深了那些关于性别的偏激错误观点。
  
  当然,这项研究对男性也有着同样有趣的暗示。在追寻爱情的路上,男性在追求传统女性时会有挫败感。换句话说,爱情不仅会使女生在数学前踟蹰不前,也会使男生的行为像个自私的傻子,这都是为爱情让路。
  
  我们之前的选择可能受到爱情的影响,这使我们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选择,再回想起来会有一丝遗憾。但更重要的是,这使我们对父母和老师给孩子所灌输的这种认知有了深刻理解。不仅仅是工作的成功与性别无关——这个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他们需要懂得的是,打破传统并不意味着没人喜欢。只有勇于突破桎梏,他们才会追随内心的选择,展现自己的才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1:20

人生的压力时间:2014-07-09 作者:未详 点击:165次   压力,为人创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机会,使人尽快成熟起来。木以绳直,金以淬刚。世上成大事的人无不是经过艰苦磨炼的。艰难的环境一般是会使人沉没下去的,但是在试图成大事的人眼里,困难终会被克服,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成于琢”,即经过艰辛的雕琢,玉可成器。
  
  压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自觉把握人生的方向。

  人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该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该失去的东西就要毫不吝啬,甚至忍痛割爱。得到并不一定就值得庆幸,失去也不完全是坏事情。能否从容对待、恰当地处理这些问题,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

  相反,人若是太幸运了,缺乏压力,就会沉于懒惰,而不知挑战人生的意义和快乐。

  对于那些善于成事的大师而言,他们不惧怕压力,因为压力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头上;相反,他们更喜欢“压力推动法”,在压力中做大人生局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1:30

胸臆中的大和生活里的小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162次   古人读书,往往辟一静室,幽谧清朗,逸心独悟;所以,就是在这样的静览遐思之中,培育了多少激情炽燃、灵魂升腾的年轻志士啊!他们心雄气浩,志在天下,其品其格,可赞可叹。
  
  生于2000多年前的陈蕃,便是其中的一人。据《后汉书》所载,有一天,15岁的陈蕃正在自己的书房里读书,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来陈家串门,两人信步走进了陈蕃学习的院子里,只见杂草丛生,室内也是书籍纵横,父亲说:“你这孩子,明明知道客人随时都会来访,怎么不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于人世间,志在打扫天下,有时间还想多读几本书,哪里还会特别在意房间的打扫呢?”薛勤听后,暗暗称奇:这孩子这么小,便已有清理天下的抱负,将来必定不是等闲之人!
  
  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世说新语》,也把陈蕃的事迹列为开卷的第一篇,可见古人对他至极的推崇:陈蕃说的话语,可以成为读书人倾吐心声的准则,行为可以成为读书人处世之道的模范,他登车赴任之时,便已抱定了要把自己澄清天下的壮志付诸实践的决心。所以,身为太守,他刚到南昌,便问贤士徐孺子的住所,欲去拜访,主簿说:“大家都盼望着你先入官府呢。”陈蕃说:“周武王刚战胜殷纣王,便去拜访贤士商容,连休息都顾不上,我先去拜访贤者,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能以周武王为范,已可见其襟怀了。
  
  后来,陈蕃果然位极三公,一生都以社稷为重,以民为本,敢于犯颜直谏,不避生死,虽最终没能完成扫清天下的大业,但是,历史却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评价:其贤能所树的风声,足为万世之楷模!
  
  当然,静室读书者,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可以说都多于苍穹中飞翔的天鹅。当岁月流到了清朝末叶,一个叫刘蓉的少年,亦拥有一间静室,名曰“养晦堂”,取“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之意,翻译过来,就是:地下的根系越发达的树,枝干越茂盛,内在的识见越丰盈的人,其立身处世就越有智慧和创造性。可见“养晦”二字,应该说是最贴近读书之精神的。
  
  所以,刘蓉在养晦堂中,俯首而读,仰头而思,遇有想不通的问题,便一圈圈地在室内踱步思索。室中有块盆口大小的洼地,被他愈踩愈深。有一天,其父来到室中,看到那个坑,调侃说:“你一室不治,何以治国平天下啊?”于是,命童子取土填平了。
  
  就是这两个相距大约2000年的人物故事,竟然被庸琐之人嫁接在了一起,原本气畅意快、超卓秀拔的文字,一下子就变成了精神萎靡、魂魄顿失的教条:陈蕃字仲举,蕃年十五,尝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反问道:“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蕃翻然而悔之。
  
  这薛勤的一问和陈蕃的一悔,让历史中原本意气高昂、襟怀慷慨的两个人物,一下子都委顿了起来。假如两人地下有知,薛勤一定会大声抗议:“谁这么无聊,把自己的卑琐贴到我的身上?”陈蕃也一定会严正声明:“有志于耕好田的人,只要准备和掌握好与之有关的技能和本领就行了,其他的琐屑事,我可以不关心,何悔之有啊!”
  
  其实,历史的真实是,意气风发的陈蕃也无意去打扫庭院,但是,他的胸怀和成就却被史家大书特书;刘蓉肯定没主动去填平地面,因为这个故事本来就是刘蓉自己讲的,所以,他不过是借父亲的话,来暗喻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而已,后来,他也官至巡抚,至少是现在的省长,并且,还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耕录疑义》等书传世,虽然没有取得像陈蕃那样的成就,但也算是一个成功者吧。
  
  由此可见,扫不扫一室,只是人们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还没弄清是“细节”还是“小节”的问题,但是,胸中有没有雄心壮志,才真的是关系着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大是大非的问题。所以,对于追求卓越人生者来说,胸臆中的大和生活中的小,一定要认识清楚,它们虽不是对立的,却有一个先后问题,有一古语可作参考:“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竟成。”通往卓越和成功的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立志成为卓越或成功者的胸臆,却是相同的,试图用“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来让志宏心雄的陈蕃们悔之,简直就是卑劣的恶作剧,当然,像陈蕃和刘蓉这样真正的心怀天下的志士,肯定也是不会被误导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1:41

提升自己才是王道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214次   那年,我读高一。教语文的卫老师要在班里选两个文笔优秀的同学,去市里参加作文比赛。他希望班里每位同学都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作文交上去,然后,他从中挑选两名写得最棒的学生。“当然,不想参加的同学可以不交作文,我不强求哟。”卫老师笑着补充。
  
  此消息一宣布,喜欢文字的我怦然心动。从小学起,我的作文就被语文老师当成范文在班里朗读。接下来的日子,我一有空就酝酿自己的作文。我觉得作文要真实,说自己的心里话,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要不就是有独特的想法,说出别人没有说过的东西。
  
  班里被大家公认文笔好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一位女同学,王影,她的文笔得到卫老师最大限度的赞赏,我也很欣赏。另外一名男同学,赵金刚,他自认为才华横溢,堪比李白,可是我却瞧不起他的自恋劲。
  
  作文交上去后,我心里忐忑了几天。我给自己暗暗鼓劲:“应该没问题的,我相信卫老师的眼光。”
  
  恐怕连天上的白云都没有料到,卫老师宣布作文比赛的人里面,竟然没有我。
  
  我心里的气馁一点点将自己淹没。倔强的我,私下里找到了卫老师。我不甘心地问:“卫老师,您不是一直说很欣赏我的才华吗?为什么这次没有给我机会?”
  
  卫老师用略带吃惊和鄙视的眼神说:“你这篇作文是不是抄的啊?有人反映你的作文是抄的。我看完这篇作文,也不敢相信你的思想会这么成熟。”
  
  我十分惊讶地问:“是谁在黑我?我从来不抄作文,文章里的每个字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我有自己的实力!”
  
  见我情绪激动,还带着哭腔,卫老师安慰我:“不管怎样,这次你就别参加了。人都定好了,下次再努力吧。”
  
  我哭着,无比委屈地离开。我心里如冬日有风的阴天一般寒冷。我想不明白,从来没有得罪过谁的我,是谁要这么陷害我?是谁在背后捅了我一刀呢?
  
  我怎么想,都觉得是赵金刚。只有他那种人做得出这种事。
  
  作文比赛的结果,王影得了一等奖,而赵金刚连优秀奖都没有得到。这是唯一可以安慰我的地方。十多年后,我当起了自由撰稿人。我没想到,天南海北,素不相识的文友,竟然也会因为羡慕嫉妒恨,因为在同一家报纸的竞争,做出让人很不齿的事情。
  
  他们认为,一家报纸的阵地是有限的,不是你的文上,就是我的文上。我让你在编辑那里留下坏印象,这样你的文就彻底被打入冷宫了。论坛里,总有文友发帖子说:“我被人陷害了,以前发自己文章挺多的编辑,现在在QQ上也不理我。”
  
  直到最近,我也碰到这样的事情,才更加明白其中的苦涩。这真叫人心寒。有些人才华和实力有限,也不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就动起歪脑筋。难道一定要这样心怀叵测吗?难道就没有更好更高明的方法了吗?
  
  在韩剧《你为我着迷》里,当那些有着音乐梦想的大学生们,为了一个音乐剧的角色,而互相使手段时,导演大为光火,对着他们大喊:“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难道打压别人,就能让你的能力提高了吗?就算是蒙混过关,最终就能骗过观众了吗?要想让我看中,就得靠实力说话。嫉妒别人之前,提升自己的实力再说。”
  
  对了,就是导演的话喊出了我心中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梦想活着,你有你的才华,我有我的努力。可是,千万别做小人,在背后捅别人一刀。更不要做恶人,明目张胆地使用手段。
  
  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王道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1:51

看不起人是一种病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201次   人的最大共性是相互看不起。
  
  人有高矮胖瘦、黑白丑俊,都是先天赋予,非是后天努力所得。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高个仍会讥笑矮个的矬,矮个反过来也会嘲讽高个“人大憨、狗大愣”;胖人会瞧不起瘦人的弱不禁风,瘦人会笑话胖人的腰像个“水桶”;皮肤白的人会讥讽皮肤黑的人像煤球,皮肤黑的人则认为皮肤白不够健康;相貌俊美的人,自我感觉良好,相貌一般的会认为美人皆是摆设,中看不中用。
  
  不仅如此,如果你在人际之间细细观察体味,相互之间的看不起,几乎无处不在。年轻人不屑于老年人的谨小慎微,老年人会摇头于年轻人的稚嫩莽撞;男人认为女人太感性,力气比蚂蚁还小,女人认为男人太自以为是,做事没有耐心;上司瞧不起属下,认为下级愚笨,属下同样看不起上司,认为上级无能;贪官遭人蔑视,而贪腐之人最瞧不起的却是清官,两袖清风在贪官看来,是故作清高,一贫如洗,在贪官看来,是生财无道。朋友之间同样充斥着相互瞧不起的气氛,男人之间的看不起缘自于都自以为高明,女人之间的看不起多来自于内心的忌妒。这就难怪钱钟书在《围城》里这样写道:大学里,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外国语文系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学系学生,教育学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老师……
  
  只要有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歧视就在。素质低下的会做在表面,让对方激愤难堪;略有修养的,并不表现出来,暗地里仍会瞧不起对方。如果双方在某一方面差距明显,被嘲笑的一方还能勉强接受,最容易引起一方愤怒的,是对方只比自己强一点点,处于同一阶层的歧视,是最让人难以接受、耿耿于怀的。
  
  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皆是由一个个凡夫俗子组成,不夸张地讲,民族间的一些仇恨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某些纷争,都是长期相互看不起酝酿和发酵的结果。
  
  相互看不起,其实是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通病,放大自身的优点,无视自身的“短板”,只盯着对方的不足和缺陷。一个狂妄自大、瞧不起多数人的家伙,只会换回大家的厌恶和看不起;一个从心底尊重他人的人,同样会赢得广泛的爱戴和尊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2:31

朱元英:绿色是我的生命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他原是一名民办教师,1983年,他已52岁,看到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却有着几千亩的荒坡石滩,石头堆成山,荆棘野藤连成片,人们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勉强填饱肚子,艰难地维持着生计。
  
  这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承包荒坡,将乱石滩变成绿色森林。但这一想法却遭到了村民的一致热嘲冷讽。他不为所动,说服家人,毅然承包下800亩没人问津的乱石岗,开始了他的绿色梦想。
  
  从签订合同的第二天起,他就卷起了铺盖,带上铁镐、头上了山。因为人迹罕至,他用斧镐在荆棘乱石中,硬是开出了几条便道。挖出了树坑,却没有足够的土来掩埋,于是,他先捡出其中的石头,经过便道运土填坑。然后,用心栽上槐树、椿树、花椒等树苗,山上总算有了零星的小树。
  
  忙了整整一个冬天,到第二个春天时,树倒是栽了一大片,却迟迟不见树苗发芽。原来山上严重缺水,小树全干枯了。于是,他买来塑料胶管,从几千米外引来一股泉水,不承想,冬季正需要浇水时,塑料管被冻成了硬棍。待开春,就爆裂报废了。
  
  因为无法用塑料管,就改为修引水干渠。整整一年时间,他带着两个儿子,在锤和錾的交响曲中,风雨兼程,最终,把高泉水引了过来。
  
  此后,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每天扛着锨镢,早出晚归,一心植树,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啃块干馍,鲜与外界来往。原先一到寒冬,手一抡镐就满手裂口,向外渗血。后来,磨炼成了铁手,手心手背全是硬茧。就这样,一把把铁镐磨秃了,一把把铁锨使坏了,一根根扁担用断了,树林像燎原的绿色之火,不知不觉度过了10个年头,绿色染绿了200亩荒山。
  
  有绿色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信心。此后,为了省钱购买树苗,他把上级供应给山区饲养牛羊的盐,让老伴儿做饭用。炒菜没有油就用水煮。因为借贷无门,有人告诉他煤矿高价收购坑木。他一听火冒三丈:“打死我也不会伐树!”
  
  在岁月风霜和日出日落的陪伴下,他坚持挖坑植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碌着,看着一棵棵小树,一天天成长成胳膊粗、碗口粗的大树,他感到无比欣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比疼爱。这天黎明时分,他照例踏着露水去挖树坑,却见几十棵碗口粗的树木被盗。看着一个个白花花的伐口,他的心在滴血,两粒豆大的老泪夺眶而出……
  
  后来,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为他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从2003年起,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他雇来挖掘机、推土机,把疏林地统一铲平,按规格栽上了速生杨、侧柏。还在林区养牛、套种药材,基本实现了以林养林,使林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路子。
  
  2011年,他和几个儿子商量,决定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生态旅游,吸引城里人到这里休闲度假,享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这天,阳光格外明媚,他请来当地著名的工匠,在巨石上,刻上四句话:精卫填大海,蚂蚁平山头。父子造大林,愚公移王屋,又在大门口的一块石头上刻了四个大字:林海公园。
  
  如今,他承包的800亩山林已郁郁葱葱,鸟鸣啁啾,山泉叮咚,山鸡、野兔时有出没。但他的头发白了,腰背驼了,脸上的皱纹写满了沧桑。看到来这里休闲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他总喜欢站在树林中,看着阳光从树叶间洒下来,洒在头上、脸上,埋在皱纹里的脸就格外阳光。
  
  他的名字叫朱元英,今年82岁,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克井镇枣庙村农民。30年来,他带领子孙们凿石造田,植树造林,大造绿色,使荒坡秃岭、荆棘乱石披上绿装,他因此被人们称为“绿色愚公”。他说:“绿色是我的生命,是我的寄托。没有了绿色,人生就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12:45

血绒花时间:2014-07-08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在我的窗下,有许多肥厚的花,花色猩红,饱满欲滴。
  
  花事总在最潮湿的一季。雾悠然罩在那里,薄时令花瓣生出细绒,浓时细绒就被犁开,大滴大滴沿犁沟淌下来,仿佛淋漓的血痕。黏稠的空气扑面而来,使我呼吸愈渐粗重,通常这时候我紧闭门窗。然而门窗能保护什么呢?我的儿子走在户外,儿子的气息会辗转穿过雾气,润湿着来到我这里。妈妈,今天柳树和一些矮小的灌木发芽了,但银杏和槐这些高大的家伙还没有动静,它们能沉默多久呢?
  
  这个季节是生长的季节,我听见窗下的花粗重的吮吸之声,它们拔节的声音也很沉痛。地下的水黏稠,风低沉地呜咽在地下,这片土地掩埋得太多,太肥沃了,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土地的肥沃是有攻击性的,它与季节合谋,策动哗变的事情。即使隔着玻璃,即使玻璃蒙了纱膜,花的怒放也有很大的动静,它们像火噼啪作响。
  
  想找一个角落,安顿一杯清茶。但我们这里不是丁香,假如是丁香,我们便可以泡入清茶里了。我们这里的花过分猩红。它们穿过墙壁,在茶水中投下一枚猩红的影子。
  
  我会显示给你一种东西,既不同于你早晨的影子,它在你身后迈着大步,又不同于你的黄昏的影子,它站起来迎接你;我要在一把尘土里让你看到恐惧。
  
  有一位白发人在我窗前,从早到晚,一推窗就可以看见,不推窗也可以看见。她在花丛里徘徊奔走,从早到晚。她那已经被吮吸殆尽的身子,飘摇在肥硕的花间,没有重量,使我不安。
  
  我问她找什么,她说找她的儿子。我说这样的日子她应该待在家里,她说她是待在家里,她的家就在这里。我安慰她说,您的儿子已经开出花来,那么丰硕,厚重,那么绮丽骄人。
  
  她说,但是我要的不是花,我要的是我的儿子。我说,儿子大了总是要去远方的,远方总是属于少年人。她说,可是他没能走远,可能就藏在一棵花的下面。
  
  门边有一块黑板,上面写了好多名字,每一个名字都有奶香气,一经碰伤,便如蒲公英流出乳汁。这些名字属于春天的田野,属于自由的风,在黑板一样漆黑的夜里,它们会因拔节,让夜震动。
  
  一个拖着镰刀的黑影飘然而来,黑翼弥散,覆没了天空。它是来收割什么的?原上的青草刚刚抽芽,禾秧刚刚出绿,幼嫩而鲜活,洁净得令人生痛。
  
  这是一个飘絮的季节,四月飞霜,母亲的头顶就这样白了。我对儿子说,你要每天叫我一声妈妈,无论你去到多远,无论这两个字如何让我生痛。我得确认你的存在,由此才能确认我自己的存在。
  
  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种子抽芽了吗?今年它会开花吗?还是突来的霜冻扰乱了它的苗床?我想他在问我,我想我该答话,我窗下的花依然怒放,瓣、蕊、子房、花萼依然噼啪作响,依然被划破,露出淋漓的猩红,雾依然会再次在猩红之上生出细绒。
  
  我听到体内融雪的叮咚,还有冰裂的轰鸣。
  
  妈妈,有一只布谷鸟在唱,你那里也能听到吗?那么好听!是啊,这是播种的季节,一只鸟,一茎草,一株禾苗,都是那么庄严的事情。
  
  推土机还是来了。大群红蜻蜓射向天空,如红喷泉。一场豪雨,极尽豪奢的暴烈,极尽豪奢的腥甜。大片的流体,使推土机的钢板都沥沥地红了。没有什么花的尖叫,有的只是推土机独霸世界的轰鸣。
  
  我问白发人,这些变成红喷泉的花叫什么名字,植物志上好像没有。白发人说,叫血绒花。它不植在植物志里,它植在人们手里。可是,现在他们没有了。夷平一切仅仅需要一个惺忪的早晨。
  
  雾散时分,残骸也已经清理完毕,四下里空无平坦。压路机把余下的泥土碾轧结实,然后在空无平坦之上铺设整饬的方砖,好让人们在方砖上享受太阳,或者跳舞。
  
  白发人坐在方砖上,看熙来攘往的陌生人,奔忙的陌生人,奔闲的陌生人,越来越使她陌生。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许她会好受一点,她点起手中一支蜡烛,听着蜡泪悄然滴落,还有火花微渺的响声。
  
  我问她在等什么,她说在等儿子。
  
  她说她会等到星垂四野,等到一个接近童话的时辰。她将把蜡烛一路摆到天边,她随着烛光走到星星那里,就能找到她的儿子。
页: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2156 2157 2158 2159 2160 2161 2162 216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