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17:26:04

钱学森谈“人”时间:2014-07-05 作者:未详 点击:143次   钱学森回国不久,国防部成立了第五研究院,由他担当院长职务。但几年下来,他发现自己不适合继续干这个一把手:幼儿园要添购几张小板凳;单位建房子,哪级干部该分多大面积……这一系列事牵扯了太多的精力。
  
  以此为由,钱学森提出了当副职的请求。
  
  当时,有一些不明实况的人,都认为钱学森只善“学位”,不宜“官位”。钱学森真的不宜“官位”吗?其实不然。
  
  一次,一位下属来向钱学森诉苦。按现在的排位,那名下属可算得上是个名副其实的“班长”了。班长说:“做什么事都是事事当前,可看不到一点好处,确得这班长当得有点亏了!”
  
  钱学森微笑地认真听完,等班长的“苦”诉完了,他才像做学问一样,给班长“东扯西拉”地说些听起来有点不着边际的话来。
  
  “人字怎么写?”
  
  “不就是一撇一捺吗?”
  
  “我看呀!你就是那一撇。”钱学森一边心平气和地说着,一边用眼睛紧盯着班长,“那一撇再长,没有下面那一捺衬着,人字也就立不起来了。就算那一撇单独地立起来了,也成不了一个字,顶多也就是一笔画。”
  
  “在人字里,那一撇确实盖过了那一捺,出头露面高过一筹!但也要知道,高过一筹的一撇,也要具备遮风挡雨的作用。困难来临时就诉苦,这不是那一撇的风格!”
  
  “那我该怎样?”那位下属用乞求的眼光看着钱学森。
  
  “其实答案就藏在这一撇里!”钱学森越说越玄乎,“宋体的人字写法,那一撇的起笔就是一抹平下来,再略微拐个弯,就像一双鸟嘴。仔细看看,那双鸟嘴是紧闭着的,这就暗示人们,为人处世要谨记——多干事,少说话的做人原则。”
  
  那位下属被说“醒”了,并表态:“就是累死累活,也愿意跟钱学森一起干!”
  
  看来,那些议论钱学森只善“学位”,不宜“官位”的人,实在是误解他了。一个做学问搞科研的人,把“学位”看得比“官位”重,这正是钱学森会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最好说明,也是立“人”之本——不管那一撇多么长,多么耀眼,都得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3 20:58:30

做人,不要丢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乱,内心,不可以肮脏;有些话,能不说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适合;有些伤,能不揭就放下,无声忘记更明智;有些事,可以看透,但不要看破;有些人,可以看穿,但不要戳穿;给事留一个机会;给人留一个空间,给己留一份尊严。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需求;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梦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有些事,不能强求;有些缘,不能强结;有些人,不能强留;有些路,不能强走;有些理,不能强通;有些观念,不能强为 。要懂得,快乐,源于心态;美好,源于懂爱;丰富,源于知识;成熟,源于磨砺;财富,源于积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出开心快乐,相信,好人有好报;好因有好果;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08:22:41

大家早上好,今天2015年1月4日星期日,农历十一月十四,二九第五天,请关注今日的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南风,最高气温零下9度,今日夜间多云,2-3级西南风,最低气温零下18度,现在气温零下15度。气温起伏较大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的发生,天冷路滑出行万望小心慢行注意安全。 这是一个怎样也高兴不起来的新年。岁末年初,天灾人祸,上海挤踏事件中逝去36个年轻的生命,哈尔滨道外区太古街一场大火,又有5名年轻的消防战士殉职。这些消息取代了我们所有的兴奋与喜悦。仅以个人名义,向2015年上海踩踏事件的遇难者及哈尔滨火灾事件的消防员们致以最沉痛的哀思,愿逝者安息!愿“有关部门”能警醒亦绝人祸的再发生,还我们每日平安!!      
人无常势,水无常形。山一程,水一程,走过的都是春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集,走出一个故事,定会进入另一个故事。不要在悲伤的故事里徘徊,那会剪短另一个精彩故事。也不要停留在快乐的故事里执著,因为它终将成为过去,我们要面对未来。故事若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同样,故事若没有结束,就没有新的开始。每一个还可以醒来的清晨,请不要再赖床,去感受晨曦,去体味身边的一切,那些被自己忽视了无数次的一切。尽情拥抱每一幕花开的幸福,悄然领悟每一片落叶的安息。祈福2015,祈福中国!祝福我们每一个好人快乐安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2:36

不变时间:2014-07-06 作者:未详 点击:59次   我们这个小镇有一所大学,一个麦当劳快餐店,一个比萨屋,还有一家“老约翰理发店”。我们只有这些社交场所。教授在大学里教书,学生在麦当劳和比萨屋打工。教授和学生都在“老约翰理发店”里理发。
  
  “老约翰理发店”已经开了50多年了。50多年来,老约翰给一代代教授和学生剪头,永远只有一个发型:后脑勺从下到上,头发由短变长,到了额头,不管头发多少,一律剪成平平的一条线,画在离眉毛两厘米的上方,像20世纪30年代中国姑娘额头上留着的刘海儿。这使得我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十分赏心悦目,一屋子漂亮学生,不管男女都是一样的发型。平平的刘海儿底下就是一双双蓝眼睛,被刘海儿衬托出来,清纯明亮,找一双出来对视一下极其容易。我想,学生看我也一样亲切,因为我也有一条和他们一样的刘海儿。等某个人的刘海儿离眉毛的距离从两厘米变成一厘米或半厘米的时候,其他人就会提醒他或她:嘿,你该找老约翰去了。
  
  老约翰理发的价格和他剪出的发型一样,也从来不变。50多年里,无论物价如何上涨,老约翰给人理发都是5块钱。从我们这个小镇出去的人,很快发现在大城市里理个发至少也要十来块钱,于是,即使头发长了,只要有可能,也要留着回来找老约翰剪。所以,老约翰很忙。他整天红光满面,一边笑眯眯地转动着大大小小的脑袋,把它们修成一个式样,一边向那些理发刀下的脑袋们灌输着他自己简单的人生哲学。他说:“我为什么要涨价?什么东西要变化了都不是好事。我年轻的时候没有皱纹,姑娘喜欢亲我。现在我变老啦,满脸都是皱纹,大家都尊重我,可姑娘不亲我了,只这么轻轻拥抱一下。这好吗?变化是什么?变化就是不正常啦。你们大学的教授、科学家整天在忙着干什么呀?在忙着找出不正常的原因,好让人儿、事儿恢复正常。我若一涨价,他们就会说:‘老约翰的理发店不正常了。’所以,我只要一切正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2:52

 老约翰的日子每天基本上都是“一切正常”。理发店后面的小溪天天流着和前一天同样清澈的水,理发店前面的鸟架子上天天停着一群愉快的蓝乐鸟,他的玫瑰花到了春天就高高地爬在墙上,在窗前探头探脑地对里面的客人点着多情的朵儿,他的休息日必定是带着女儿在绿茵茵的高尔夫球场上玩一下午。
  
  后来,我们大学来了一位教数学的年轻教授。这位教授是上海人,据说精通术数。他生在大城市,又是从芝加哥来,所以刚来的时候和我们这个小镇格格不入。学生们暗地里笑他油亮的头发二八开,分出了一条白亮的杠。学生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不等式”,尽管3个月后,他的“不等式”被老约翰毫不留情地推平了。
  
  “不等式”来了6个月后,我发现他有两个习惯。一是每隔两个星期就要去“老约翰理发店”理发(所以他的刘海儿总是离眉毛两厘米);二是每周三都要等在我的教室门口,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我谈话,谈“变化即新生”,直谈到我教室里所有学生都走光了为止。
  
  有一天,老约翰的女儿简妮来找我。简妮在我的班上,是一个极标致的金发小美人。她说是来问问题的,可问题没问两句,就转去谈“不等式”的滑稽。简妮边说边笑:“‘不等式’上课时脸对着黑板,从来不看我们学生,他是全世界能在50分钟里在黑板上写字最多的人。”简妮还说:“他说的英文很难懂,我花了两个星期也想不出他说的‘etch’是什么意思。半学期后,我终于猜出来了,他说的是‘letterh(字母h)’。”我也跟着笑,心里却突然明白了,原来“不等式”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看上了简妮。
  
  教授和学生谈恋爱,在美国大学里是大忌,所以“不等式”做得非常隐蔽。他从来不约简妮单独出去,却对简妮关怀备至。简妮再次跟我谈起“不等式”时,口气已经从取笑变成了欣赏。简妮说:“他说我是金嗓子,等我毕业,他要帮助我到匹兹堡去当歌剧演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3:04

 简妮毕业的那个夏天,有一天我在“老约翰理发店”碰巧撞上老约翰在给“不等式”剪头。老约翰按住“不等式”的头,一边剃他的后脑勺,一边说:“女朋友今天可以爱你,明天可以不爱。只有你妈对你的爱永远不变。你要对你妈比对女朋友好。”“不等式”含糊不清地说:“爱母亲是爱过去,爱女朋友是爱希望。过去永远不会变了,所以不必费心,女朋友琢磨不定,追起来才让人兴奋。”老约翰不同意:“你以为明天就会比今天好?琢磨不定的希望就能比平淡的过去好?”“不等式”说:“人类进步的趋势总是明天会变得比今天好啦。”老约翰说:“那是你的‘人类’在自己骗自己。地球还没有想要毁灭人类,等它要毁灭的时候,所有人造的文明不过就是一个玩笑。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糟蹋,人多了,楼高了,活得长了,这就叫‘进步’?我还不如不要这进步,就停在几十年前,藏在母亲的围裙下嬉笑呢。”
  
  老约翰的哲学当然没能说服“不等式”放弃他崇尚变化,天天折腾新花样的嗜好。“不等式”也终于没能说服简妮放弃她和她老爸那种平庸的小镇生活,到大城市里去唱歌剧。结果倒是“不等式”又在大城市里找到了工作,走了。走之前,他对我承认追求过简妮,但失败了。他说:“我就是不懂,她怎么就是不要求进步,跟她老爸一个发型。”
  
  后来我也离开了那个小镇。几年后再回去的时候,镇里的大学生们发型乱了,还有染成橘红色的,好像他们脱下了一套朴素、平和的制服,换上了一些吵吵闹闹的戏装。我路过“老约翰理发店”时,看见门口的标价涨成每人7元了。我想起老约翰的话:“变化就是不正常啦。”
  
  果然,老约翰死了。简妮嫁给了一个木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8:33

一个普通人时间:2014-07-06 作者:未详 点击:73次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总之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可是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不停地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又在那里停一宿。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了解……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8:51

 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很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又急需生活用品,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地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可是,那个老账本上的所有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在那页纸上停留了好几年。
  
  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家伙的下落。
  
  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狐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人——用我妈的原话,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后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并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没赖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29:04

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8:42:02

猫冢时间:2014-07-06 作者:未详 点击:64次   10月份到南方转了一圈,成功地逃避了气管炎和哮喘——那在去年是发作得极剧烈的。月初回到家里,满眼已是初冬的景色。小径上的落叶厚厚一层,树上倒是光秃秃的了。风庐屋舍依旧,房中父母遗像依旧,我觉得似乎一切平安,和我们离开时差不多。
  
  见过了家人以后,觉得还少了什么。少的是家中另外两个成员——两只猫。“媚儿和小花呢?”我和仲同时发问。
  
  回答说,它们出去玩了,吃饭时会回来。午饭之后是晚饭,猫儿还不露面。晚饭后全家在电视机前小坐,照例是少不了两只猫的。媚儿常坐在沙发扶手上,小花则常蹲在地上,若有所思地望着我,我总是和它说话,问它要什么,一天过得好不好。它以打哈欠来回答。有时它试图坐到我膝上来,有时则看看门外,那就得给它开门。
  
  可这一天它们没有出现。
页: 2150 2151 2152 2153 2154 2155 2156 2157 2158 2159 [2160] 2161 2162 2163 2164 2165 2166 2167 2168 216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