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1:29

  除非你沉默不语,不然,朋友圈总会泄露你的秘密——你的喜好,性格,所思所想。IBM研究人员说,仅仅分析大约200条具有实质内容的微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勾画”出你的个性——相对私密的微信朋友圈,是不是更会让你暴露无遗?
  
  所以,别追着TA问,你在想什么,你喜欢干什么了,加入TA的朋友圈,便会发现那些无法掩藏的“真相”。不想当面和解,发条“如何讨白羊座欢心”的微信,如果他有心,一定能明白;想让他告别垃圾食品,在朋友圈里讨论健康秘诀,不失为一种提醒;至于抱怨和气愤时的狠话,最好省省,朋友圈当然会劝架,更会让坏事扩散。
  
  你们的朋友圈相互交叉,又各自独立,有分享,却需要互不干涉。在交叉的朋友圈里,你盯得越紧,他跑得越远;在独立的朋友圈里,你越是想进入,戒备之门就越是紧闭。
  
  她知道“芒果”,是在不断出现的短信提示上。他的手机放在茶几上,不停地闪烁,当“芒果”的名字第三次出现时,她开始警觉。
  
  是的,他的朋友圈肯定有她不认识的人,她也有自己的“自留地”。但是,谁能对别人的隐私毫无好奇心,又对入侵者毫无戒备呢?难怪那天他问:“如果我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她在我的朋友圈里留言,你能看到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1:37

 每个人都有对方不知道的那些朋友,大家可能互不干涉,也可能在某一时刻尴尬撞见。有人对此耿耿于怀,不查清对方底细决不罢休;有人视若无物,不以为意;有人明察秋毫,却假装不知;有人如临大敌,偏又一无所获。
  
  微信里的朋友圈比真实生活里的人数更多,领域更广。它具有网络空间不受约束的亲密感,也让感情变得不那么真实。人们可以在朋友圈里无所不谈,亲密无间,但在真实世界里,却可能有所顾忌,长久不见。
  
  又一次的同学聚会上,某位男生违反惯例,带来了家属。气氛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没有人再提谁曾经暗恋谁,谁又追过谁,以及同桌的故事了。当该男第三次给邻座的你倒茶,叫你“大才女”时,他的妻子拿出手机,很热情地要求加你的微信。
  
  你无法拒绝。但是你知道,很快,你发的那些照片、文字就会被翻看一遍。于是,你开始认真地考虑,是不是该给这位新朋友设置朋友圈的权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2:15

当金融遇上互联网时间:2014-07-04 作者:未详 点击:144次   想赚钱,得先知道点机密。
  
  全靠包装
  
  “每天看一眼收益就挺开心的。”这是朱女士对余额宝的切身体会,“反正小钱闲着也是闲着。”
  
  许先生也关注互联网理财产品。他说:“以前总收到银行的广告短信,说是有5%、8%左右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现在看看好像网上买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更高。”
  
  机密: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的联姻产物,互联网理财产品其本质大多是基金,创新性体现在销售渠道、流动性、功能性等应用方面,内在的收益和风险都与传统产品相差不多。但这类产品在推广时往往会将本金安全问题淡化、将收益与活期存款比较,其实安全性仍比不上银行存款,收益率也会经常波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2:25

  低风险不等于无风险
  
  “百发”在前期宣传中被描述为一款年化收益率高达8%的无风险产品。事实上,略有投资常识的人立刻会产生疑问。
  
  首先,“百发”是一款与华夏基金合作的货币基金产品,以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来看,达到8%的年化收益率实属偶然事件;其次,该产品被描述为“无风险”,在同一市场中,无风险而利率能达到8%,难以想象有风险产品的收益率会达到怎样的水平。因此,“百发”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眼球,但立刻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随后,“百发”撤回了前期宣传,在产品正式首发中也没有出现“无风险”“年化收益率8%”的宣传语。
  
  机密:目前市场上推出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数量不少,但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货币市场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上。以风险属性来看,货币基金和短期理财基金都属于较低风险的品种。对投资者来说,既要对货币基金、理财基金的这种收益风险特点有所认知,也要意识到,产品的收益取决于市场环境,“低风险”和“无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投资者还要注意互联网理财账户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站是否具有充分的安全防卫措施、认证手段是否充足等。投资者自身在使用时也需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如不使用公共场所的网络进行操作、不轻易将自己的密码告诉他人及尽量采用复杂的认证手段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2:33

 想钓大鱼?换个鱼池吧
  
  虽然对基金并不了解,何女士还是把5万元钱都投进了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中。看着每天账户里的资金收益一点点地增长,何女士很开心:“又方便又有效,以后投得多了赚得会更多。”
  
  机密:像何女士这样的投资者其实不在少数,但这样的投资行为有着盲目跟风、方式单一的问题。一方面,投资者对所购产品是什么、如何盈利、收益为何波动均不了解,无法正确分辨其好坏、认识其风险;另一方面,把资金全部集中投向某一种理财产品,不能有效地防范投资风险,也难以获得理想的投资收益,是投资理财中的大忌。
  
  建议投资者对长期闲置的资金有一个配置的理念,选择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同时,要不忘将高收益、高风险和低收益、保本稳健型的理财产品进行混搭。在投资期限上,也应尽量错开,区分好灵活短期的投资产品和较长期的投资产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2:40

 高收益都是凑出来的
  
  小胡是互联网理财达人,他认为理财保险产品的优势不少:一是产品的选择余地大,二是具有投资和保障两种功能,三是收益率显著地“高出一筹”。
  
  机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款收益率高出一筹的理财保险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际收益和大部分人所预期的有不小差异。作为一款万能险产品,保险公司给出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2%;在此基础上,投资者每投资1000元可获1200个集分宝,100个集分宝可抵扣1元钱,换算为收益率的话相当于1。2%的返还。因此,两项收益相累加,在实现预期年化收益率的前提下,这款投资期为一年的产品,其收益率能够达到6。4%。
  
  对于理财保险,产品销售时,万能险仅能够保障最低的收益率水平,大约为2。5%(年化),其宣传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是一个“预期”的概念,结果出现偏差也属正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2:50

 忽悠你没商量
  
  投资灵活、收益高、门槛低,这些理财之“宝”正好满足了理财新人小连的需求。于是,他用自己活期账户的两万元购买了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但他很快发现,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像自己期望的那样高,同时收益也不稳定。
  
  机密:互联网搭建起了新的理财平台,但投资者有必要厘清的是,自己所投资的产品究竟是什么,收益又是如何来确定的。像很多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实质是与货币市场基金进行了“链接”,投资者购买了这些产品其实就是认购了某一支货币市场基金。因此,这些产品的收益率准确地来说,是指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
  
  P2P“保本”存风险
  
  邹先生前几年在朋友的推荐下,决定尝试P2P网贷。和其他尝试者一样,邹先生一开始只投了5万元,一个月后他就拿到了第一笔利息。邹先生渐渐地越投越多,8万元、10万元……但不到一年,邹先生投标的P2P网贷平台突然崩溃,他前后投资的近15万元血本无归。
  
  机密: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由具有资质的网站(第三方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的,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P2P网贷作为撮合交易的平台,是无法做出本金甚至利息保障承诺的。
  
  如果要选择P2P网贷,投资者就要针对可能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P2P网贷公司的选择、考察都十分重要。投资者还应重点关注P2P公司对借款人信用信息的采集能力,对借款人信用信息采集及验证方面的工作越深入、投入越大,投资者资金的安全性就越有保障。另外,P2P平台是否对违约人进行有效、合法的惩戒,也是约束并减少借款人违约的重要手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3:01

 心眼还得留一个
  
  施先生在网上发现一家提供高收益投资理财的网站,便加了该网站公布的QQ客服为好友,客服告诉施先生,该公司是一家专业理财公司,现有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投资项目,回报率可达到12%。客服又展示了公司的各种资质、证书类的扫描件,这让施先生打消了原本的顾虑。但当施先生按客服提供的账号,分3次汇去5万多元后,就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了。
  
  机密:市场的火爆无疑会很快引来监管和规范的问题。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不到位,如网上销售理财产品应有怎样的标准和细则、互联网购物应怎样保障消费者权益等。对投资者来说,要多注意投资可能出现的风险,如资金安全性、防“钓鱼”等。在文件签署、法律条款等问题上都要有防范意识。对一些有金融机构背景的网络平台也要认真考察其信誉,不能只有第三方金融渠道进行监管,自己要多留一个心眼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5:10

为什么不去爱时间:2014-07-04 作者:未详 点击:197次   哈罗德走在路上的时候,他常常会想到过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吻妻子的时候不再张开嘴唇了?他的妻子莫琳扔掉了各式各样的菜谱,也不再侍弄后花园里的花草;她搬到了客房睡觉,给屋里挂上了厚厚的窗帘。哈罗德努力回想,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些他坐在屋里从来不会去思考的问题,也从来不敢去回想的过往,就在他行走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了,就像道旁自由生长的荷叶蕨、朝颜剪秋萝和栎木银莲一样。
  
  《一个人的朝圣》里的哈罗德——65岁的英国老人,收到了20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信上说她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写信告别。哈罗德想起来,20年前她帮了他一个大忙,因此丢掉了工作,但是这20年来,他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说过。于是他拿着给她的回信,走过一个又一个邮筒,整整走了87天,627英里的路程,走到奎妮的病床边。
  
  《斯特莱德故事》里的斯特莱德先生——70多岁的脾气古怪的美国老人,哥哥莱尔病重的消息传来,他意识到兄弟两人因为10年前的小小争执一直没有见面,于是他驾驶着自家破破烂烂的割草机上路了,花了7个星期到达了离家300英里之外的威斯康星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4 19:25:26

 在这两个类似的故事中,两位老人都执意用他们所独有的方式来完成这趟朝圣之旅。他们都倔强地认为,如果他们能够坚持走完这条路,那么躺在病床上的那个人就能坚持下去。他们在路上都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他们倾听别人的故事,也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哈罗德感动的是,他可以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出不像自己的那一面,或者很久之前已经失去的那一面,甚至成为一个自己“可能会成为的人”——如果许多年前所做的选择不一样的话。这种感觉让他如获新生,他开始更多地想到:与莫琳坠入爱河时的美妙,没能给儿子戴维拥抱的遗憾。
  
  陌生人就像一面面镜子,我们不仅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新的可能,也可以看到旧的自己。
  
  斯特莱德对时常因为小事而争吵的草坪车修理工兄弟说:“这世上不会有人,比一个从小和你一起长大的兄弟更了解你的;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他。我只是想和哥哥一起像当年那样,看着满天的星星,彼此交谈,直到我们入睡。”听过了许多陌生人的故事之后,哈罗德认为,一路上见过的每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每个人都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又过于执着已经失去的。而这些路过我们生命旅程的人却提醒我们,因为怎样的迟疑和纠结,我们错失了原本应该快乐幸福的人生。
  
  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重走一遍人生路,去弥补我们的内疚与过失,找回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问题是,在我们还能爱的年纪,为什么不去爱呢?别说来不及,你知道的,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来得及。
页: 2158 2159 2160 2161 2162 2163 2164 2165 2166 2167 [2168] 2169 2170 2171 2172 2173 2174 2175 2176 217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