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6:32

世上最聪明的十种动物
时间:2015-04-24 作者:未详 点击:169次

  美国Funzug网站又一次评选了全世界最聪明的动物,或许会让你失望的是,猫咪的智商可不比松鼠优越。
  
  猫“猫奴”都知道猫有多擅长狩猎,并且有惊人的感官能力。表面上猫几乎不能像狗一样被训练为人的助手,但那只是因为猫不按人的意愿做事,它们学习新技能的能力毋庸置疑。
  
  松鼠松鼠看起来傻乎乎,不是在吃,就是在东奔西跑收集吃的。事实上,这正是它们体现智商的地方。松鼠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储存食物。为此它们发展了惊人的记忆力,能记住所有存粮地点。
  
  大象大象的巨大脑袋不是白长的,它们可与其他个体进行社会交往,对同类很有同情心。
  
  章鱼在无脊椎动物中,已知最聪明的是章鱼。它们有高超的寻食、狩猎技能,甚至能运用策略和技巧捕捉猎物。研究还证明它们能完成某些任务。
  
  狗狗的智力往往由品种决定,不过一般都能通过培训学习技能。以拉布拉多犬、边境牧羊犬和贵宾犬为例,它们天生对周边环境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最微小的变化也逃不过它们的感官。
  
  鲸鲸能使用复杂的“语言”进行沟通,其群体很有组织性,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鹦鹉鹦鹉最出名的就是学舌,能模仿我们说的话。它们也能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宽吻海豚如果要用大脑占体积的比例说事,宽吻海豚的大脑“含金量”绝对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有高超的沟通技巧,还知道用镜子臭美。
  
  猪研究显示,成年猪的智力水平相当于3岁孩童。它们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学习技能。
  
  黑猩猩黑猩猩的DNA与人类几乎相同,这赋予了它们与人类相似的思考能力。它们能利用环境、制造工具、互相帮助,在族群中肩负某些责任(比如和事佬)。说起来,电影《人猿星球》如此卖座,总有它的道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6:48

他这一生
时间:2015-04-24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纳兰不羁”发了一条“他这一生,大起大落,后来蹦极的绳子断了”的微博,然后网友们的评论纷至沓来,看过网友评论博主称:“把我整个人都笑精神了……”
  
  1。他这一生,扶摇直上,后来被老鹰叼走了。
  
  2。他这一生,孤苦无衣,后来学会了上淘宝。
  
  3。他这一生,颠沛流离,后来脑震荡了。
  
  4。他这一生,平平淡淡,后来被加了勺盐。
  
  5。他这一生,阅人无数,后来变成了斗鸡眼。
  
  6。他这一生,人来人往,后来被人贩子拐走了。
  
  7。他这一生,磕磕碰碰,后来牙没了。
  
  8。他这一生,翻天覆地,后来挖掘机掉坑里了。
  
  9。他这一生,叱咤风云,后来变成了天气预报员。
  
  10。他这一生,荡气回肠,后来便秘了。
  
  11。他这一生,光彩照人,后来把自己亮瞎了。
  
  12。他这一生,走南闯北,后来不认识东西了。
  
  13。他这一生,又哭又笑,后来面瘫了。
  
  14。他这一生,是是非非,后来考试遇到的全是简答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7:01

喜欢与尊重
时间:2015-04-23 作者:未详 点击:227次

  记忆里,村里有个懒汉,春夏秋冬对他来说,只是蹲的地方不一样罢了。天凉了,哪有太阳他就蹲哪。天热了,哪有阴凉他就赶哪。“好吃懒做怕动弹”是村里人对他唯一的评价,说这话时脸上写满鄙夷。
  
  小孩子们更是把他当玩物,戏耍,捉弄。
  
  没骨气的人自然没脾性。小小的我,虽然没跟小伙伴们一起捉弄他,但更加讨厌。
  
  一天,我家门口站着几个叔叔伯伯,他们在跟父亲商量着今年种啥庄稼。父亲掏出香烟散给他们,一人一根地散。那会儿,懒汉很自觉地跟父亲他们有段距离地站在路边,傻傻地瞅着大家笑。父亲竟然走了过去,到懒汉跟前,同样笑着叫了声“明儿兄弟”,递上去一根烟。
  
  那一刻的我觉得父亲做得很不体面,就喊了声:懒汉就不吸烟。
  
  父亲的脸登时拉了下来,铁青。我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自己惹祸了,拔腿就跑。
  
  那天晚上,我一回到家,父亲就让我靠墙站着去。靠墙站,是父亲最严厉的责罚,他从不打骂我们,只是讲道理。就是那次,我记住了父亲的一句话:喜欢与尊重是两回事,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没理由不尊重人家。
  
  直到今天,我依旧记得这句话,即使面对自己讨厌的人,也会克制自己,以礼相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7:15

相亲要厚道
时间:2015-04-23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24岁时,我在不停地相亲。
  
  一次,相熟的老师介绍了他的同学给我,邻校的力学博士,30多岁,从未谈过恋爱。
  
  我们约在本校附近的饭馆见面,看相亲男的第一眼,我就打算撤了——紧绷的西装,深色深度近视眼镜,一口方言,实在不是我中意的那款。但老师也在,一顿饭,我们从上午11点吃到下午3点,大部分时间他俩在说,我插不上嘴。
  
  我盛了一碗汤,相亲男也盛了一碗。
  
  我埋头喝汤,他喊我的姓,前面加个“小”,“来,咱们碰一碗吧!”
  
  我愕然。
  
  “没有酒,就碰汤!”相亲男热情提议,不容拒绝。
  
  为缓解我插不上嘴、几乎不发一言的尴尬,相亲男举着碗说:“听说你爱好文学,我也喜欢,我昨天才读了苏东坡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那时的我是不允许浪费自己一丁点儿聪明的,而且也无聊了很久,我迅速回他:“哦,那敢问你的前妻在哪里?”
  
  轮到相亲男愕然。
  
  他不知哪儿出了错,老师只好打圆场。饭毕,作别,我和老师走在校园里,我坦白不可能。老师说,看得出来。
  
  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但我觉得在女生面前朗诵一首古人悼念亡妻的词很可笑,于是,写了个帖子,发在本校粉丝最多的论坛上。第二天起来,我发现该帖被转到一个粉丝更多的邻校论坛上,进入当天“十大”。
  
  跟帖者有起哄的,有吐槽类似经历的,有站在理工男立场的……我兴致勃勃,一一点过去,直至看到当事人站出来,气愤地回:“太刻薄了!”
  
  赶紧溜。
  
  反正日后也不会有交集,我也没啥可愧疚的。只是担心老师会责怪我,但显然相亲男没将事态扩大,此事如帖,聒噪一时,不了了之。
  
  等我想起这件事,并有些后悔,已是多年后。多年后,我也到了爱给人做媒的年纪。
  
  一日,我将小女友的照片发给某青年才俊,并将名校出身、一线城市最具前景行业、秀外慧中等我心中对最优秀女孩的形容词都招呼在小女友身上。
  
  好半天,才俊发来另一张照片,是小女友的工作照,挂在他们单位网站的首页。
  
  由于是抓拍,又是工作照,与我之前递交的相亲照判若两人。
  
  “你就介绍这样的给我?”才俊责怪起我来。我辩说无效,撂一句“那就算了”,结束对话,谁知半个月后,才俊见到我时又提起——“我们办公室的同事都看了你给我的那姑娘的照片,也看了我自己搜到的真实照,大家都惊叹PS技术的精妙。大家哄笑起来,恭祝我胃口好”。
  
  一瞬间,才俊的面孔有些丑陋。我冷冷打断他,告诉他,推荐适龄对象,可不是为了给他一个指手画脚的机会,幸好没见面,“以后我也不会给你再介绍,人家姑娘好好的,平白无故给你一个不相干的人做了谈资”。
  
  才俊意识到得罪了我,连说对不起。我很久没有这么面对面地刻薄对方,而他张大嘴的样儿也让我想起很久以前类似的场景。
  
  只是角色不同。
  
  当天我和才俊还有正经事情要谈,气氛必须扳回。
  
  我干脆追忆那个类似的场景,两碗汤的对撞,以及当时忍住没说的那句“30多岁没谈过恋爱,恐怕有毛病吧”。
  
  才俊听得哈哈笑。
  
  “太刻薄了。想想那些年相过那么多亲,不知多少没看上我的在我背后这么议论过,就滴汗。”想起当年的事情,我仍然觉得有些抱歉,“相亲要厚道,更要积口德,不想成为不相干人的谈资,首先别品评别人。出来相亲,都不容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7:32

没有他就没有iPhone、iPad、iWatch
时间:2015-04-23 作者:未详 点击:253次

  ·从小爱设计靠天分赚学费·
  
  在过去,乔布斯经常与乔纳森·义夫讨论产品设计,包括第一台Mac电脑、iPod、iPhone、iPad,几乎都是出自乔纳森·义夫之手。但谁能想到,如今站在全球工业设计顶端的乔纳森·义夫,曾经是有阅读障碍的英国少年。
  
  乔纳森·义夫,出生于英国银匠之家,承袭了父亲的手艺。他从小就展现出绘画与设计能力,他拆解了家里的收音机和录音机,了解内部的机构设计后,将它们重新组装,只是并非每次都能成功。
  
  乔纳森·义夫的设计才华,甚至替他谋得企业奖学金的资助,不仅供他念完大学,还成就了他毕业后的工作。但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路顺遂,他就职于英国设计公司时,也经历过做出漂亮设计、产品却达不到客户预期的低潮期。直到苹果设计团队首席设计师布伦纳,将一项名为“破坏神(Juggernaut)”的项目,交给乔纳森·义夫所属的“橘子”设计团队。
  
  乔纳森·义夫曾在自传里提及这段故事,因为当时他与设计团队以惊人的速度开发了25款模型,尽管这些设计后来并未成功商品化,却成了他加入“苹果”的契机。
  
  当时的乔纳森·义夫已经完成了设计师想要的梦想:自由且成功的个人事业,既不受公司制式约束,合作的又是LG、日立这些国际大客户。然而,“苹果”的专案让他认识到一件事:“作为公司外部的设计师,很难对产品计划产生深远影响,也很难实现真正的创新,如果想要创造出一件史无前例的新事物,就需要从组织内部彻底地改变。”
  
  于是,乔纳森·义夫离开“橘子”,加入“苹果”。
  
  ·iMac问世获得乔布斯信任·
  
  乔纳森·义夫进入“苹果”后的路途,也不是马上就一飞冲天,最关键也最挑战的一次,应属乔布斯重回“苹果”时期。乔布斯砍掉了乔纳森·义夫负责的牛顿掌上型电脑产品线,反而丢给团队一个需求:“我要一款价格低廉、具有上网功能的电脑,而且是一体成型的产品。”
  
  那时,乔纳森·义夫带着团队成员,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开始画草图,把他们能想到的苹果一体成型电脑的样子,都画了出来;再试着做出3D模型,不停地试验,一毫米、一毫米地调整细节,直到他在1998年做出“苹果”的第一款AllinOne(一体成型)桌上型电脑——iMac。
  
  乔纳森·义夫把所有的线路都收纳到屏幕后方,半透明的外壳,用的是车尾灯的灵感。这样简洁的设计,隐含着他对上世纪80年代极简主义的狂热。就连命名也带有一点乔纳森·义夫的风格,这点他在自传里就透露,他从小就很讨厌为电脑取一个类似ZX75的名字。尽管乔布斯不太喜欢iMac这个命名,但iMac开启了乔布斯与乔纳森·义夫携手合作的黄金年代。
  
  ·他的坚持一点一滴渗透“苹果”·
  
  从iPod、iPhone到iPad,其实处处潜藏了乔纳森·义夫的独特风格。例如,他从大学时代起就热爱把产品设计成白色,白色iPod就是一项代表作。乔纳森·义夫也很崇拜水,因为他认为水在未来会成为罕见资源,所以,水是必须高度荣耀的物质。
  
  乔纳森·义夫的理念,一点一滴渗透进“苹果”,以iPod为例,在iPod问世之前,他对音乐播放器的想象,重新定义了iPod:它要能“装进口袋”、只能有四个按钮。
  
  音乐播放器要能装进口袋,就代表屏幕、芯片、电池必须堆在一起,装在一个盒子里;只能有四个按钮,使用者接口要简化再简化,简单到只用四个按钮就能完成所有指令。
  
  乔纳森·义夫对设计有着独特的坚持,像是iPhone设计初期,他就希望它的呈现方式是方形、由两片玻璃组成。
  
  可是,曲线形设计才能将更多线路藏在中间,不用塑料机壳改用玻璃,必须用塑料介质将两片玻璃黏起来。这些坚持,从第一代iPhone到iPhone4,都能看得见。
  
  然而,乔纳森·义夫不是十足傲慢的人,在技术未能突破之时,让设计妥协是常有的事,但他总会在技术一步步演进之时,将自己的设计放进去,一点一点地去挑战。
  
  他说:“必须尊重工作,这非常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去尊重它,又如何要求别人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8:23

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黑色青春
时间:2015-04-23 作者:未详 点击:193次

  在《致青春》片场,演员包贝尔拍一场戏时说找不到疼痛的感觉,导演赵薇问他,“有人抽你能好吗?”他说“行”,“啪”一声,还没反应过来,赵薇扇了他一巴掌,转身就走了,说:“来,开机!”“我自己也走过青春,我觉得内地人的青春史是一个非常丰富、非常有力量的过程。我讨厌小清新。如果不残酷,那就太不像青春了吧。”赵薇说。
  
  青春残酷。有人破茧成蝶,也有人迷失,甚至犯罪。2013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中毒身亡,投毒的恰恰是其室友林森浩……一颗漠视生命、扭曲的心灵,只有好恶,没有是非;只有情绪,没有理性;只有立场,没有对错;只有态度,没有原则。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一项调查表明,近40%的大学新生和50%以上的毕业生存有心理问题。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走出黑色青春。希望你意志坚强,感情充沛饱满,生命之泉清澈常新,拥有真正的青春。
  
  01
  
  复旦大学投毒案,湮没于这些日子以来的诸多热点之中。许多人已经不再关注它。公众就是这么容易健忘。
  
  刚被警方带走时,林森浩对自己的前程充满了乐观。他认为毒死个人,小事儿一桩,只要双方父母见了面,聊聊天喝杯茶,事情就过去了。他就可以回学校回家,继续他快乐的人生了。
  
  他如此乐观,导致了案子双方的思维崩溃,甚至到了二审时,双方还在为他的投毒动机辩论。按林森浩的说法,他和被毒杀的同学之间,并无直接矛盾,只是彼此之间,相互有些看不惯,仅此而已。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毒杀同学呢?
  
  对此,他在法庭上做了个人陈述:“当我还在自由世界里的时候,我在思想上是无家可归的。没有价值观,没有原则,无所坚守,无所拒绝。头脑简单的人生活在并不简单的世界里,随波逐流,随风摇摆,兜不住的迷茫。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我而言,是很不清晰的。这迷茫与想要有所改变的内心诉求成了我身上最主要的矛盾。我一直在认识自己。某日,我在某电视节目里听到一句话:成功的人都是善于制定规则的。这话在当时我的心里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我恍惚地以为我找到了突破口: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制定规则的人,在生活中要不吃半点亏,还要欺负欺负别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模糊的认知隐隐地引领着我犯下了这个罪大恶极的过错。”
  
  这段陈述,让许多人不由得惊呼:这是个空心人!
  
  于是有人感叹,林森浩所说的“我没什么价值观”,揭示了造成这个悲剧的深层原因。一个大学生会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理由去谋害同学,不仅是他个人的失败,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失败。
  
  把林森浩投毒事件,归于教育的失败,是对的——但认为林森浩的教育失败,是品德教育方面的失误,却是不客观的。真正的原因要是说出来,非常让人绝望——林森浩就是傻!
  
  他就是那种智力发育太迟缓,远落后于生理发育年龄的类型。就是大脑没成熟,虽然是个成年人,但根本不具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而固化的教育模式,又延缓了他的成熟期,导致他最终成为一个缺乏责任能力的巨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8:37

 02
  
  这世上的人,至少能分为三种——或者分为五种。
  
  这五种分别是:早慧、早熟、常态、迟钝、弱智。
  
  理论上来说,这五类人是呈正态分布的。
  
  早慧和弱智居于两端,是极少部分。通常只做个案处理,不具普适性。
  
  早熟和迟钝,则占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这其中,早熟的人,还在少年时期,就比许多成年人更明事理,所以他们很容易在社会上分享到利益。而迟钝一族就惨了,这些人往往到了四五十岁,还话说不清楚事情也干不明白,多数沦为失败者,满心悲愤却不明所以。
  
  常态部分占了近三分之二,但,这三分之二是判若云泥的三分之二,他们其中有三分之一,接近于早熟区,所以他们虽然会暂时的磕磕碰碰,但迟早会醒过神来。接近于迟钝区的三分之一,明明一切正常,却没有责任意识也没有行为能力。
  
  ——理论上来说,教育的主打区,就在常态这个范围之内。良好的教育,能够让接近于早熟区的三分之一,随着生理成熟,适应这个社会。能够让接近于迟钝区的三分之一,摆脱悲哀的半弱智状态。
  
  要想让一个孩子在适龄年纪成熟,就要经常刺激其大脑皮层,促动其思考。如果教育缺失了这个目标,以僵化的答案为标准,视独立思考为大忌,对学生只有机械的灌输而没有良性的大脑皮层刺激,久而久之,原本是接近于早熟区的三分之一,向迟钝区移动,而原本就在这个区域的三分之一,更无望走出思维的深渊。
  
  ——林森浩,就是这样一个失败的样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8:50

03
  
  我刚刚毕业那年,遇到一起类似的事件。在当地,有个聪明的孩子,考上了不知是清华还是北大,总之是重点名校。就在通知书送到家的当天,警察登门,将这孩子抓走了。
  
  这孩子,高考之后,一个人在家。闲极无聊之际他走出家门,遇到隔壁一个9岁小女孩。当时他跳上前去,勒住女孩的脖子,将女孩拖到自己家,性侵之后,将女孩的脑袋按进尿罐里,活活浸死。他将尸体,就埋在自己的床下——他家住的是老式平房,床下就是泥土地。
  
  案发之后,当地震惊。毕竟是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犯罪,于是记者排长队去看守所探访。我还记得媒体上的照片:这孩子坐在铁栅栏内,拿本英语书,手不释卷背诵课文。见记者来到,孩子手抓铁栅栏,眼巴巴地看着记者问:
  
  叔叔,我已经承认错了,什么时候让我去上学?
  
  我要读书!
  
  当时的报道,把孩子的这句话,是当作笑谈的。
  
  当年的我,也是将此当成笑料的。可是过了几年,我突然醒悟,当年的那个孩子,和现在的投毒者林森浩一样,都是处于偏离常态靠近迟钝的这个区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大脑有意识地逃避对自己所做事情的评估,完全处于不自主状态。
  
  从一开始,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大祸酿成,他们更是丧失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估,沦为一味逃避抵赖的巨婴。
  
  ——可是,你说这孩子的脑子,已经靠近弱智区了,那他还怎么能考上大学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9:03

04
  
  考不考上大学,跟智商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这世上,还有种白痴天才,他们的智商就是白痴,但在一些特殊领域,比如说音乐、绘画或数学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资。
  
  更何况,许多智力原本不高的孩子,偶然考出一次好成绩,获得了家长和老师的正面肯定,这就形成了良性刺激。以后孩子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学习成绩,以便获取更多的奖励——林森浩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能上来,甚至有可能直线飙升——可这不是学习,更与教育无关。实际上这是属于最低档次的条件反射。两百年前,有匹叫汉斯的马,会演算算术题。后来人们发现,这匹马会观察主人的脚上动作,主人的脚动几下,它就踢几下,踢对了就有干草吃。
  
  条件反射,能让马演算算术题,也能够让人类在自己不是太明白的科目上,考出好成绩。这都是正常的——但这无助于孩子们的大脑成熟与智力提高。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5 13:29:14

05
  
  林森浩知道人中毒的后果——但这个知道,是外界环境强加于他的,到了他这个年龄,他就必须要知道这个了。如果不知道,那么他就是白痴弱智了。而他一向以聪明自诩,不肯接受白痴弱智这个评判,所以他强迫自己知道。但他的大脑,却是真的不知道,而他的行为,又是由大脑主宰的。所以他在下毒之后,大脑智商飙降,回落到孩童期,以为双方父母聊天喝茶之后,他就可以回家了。
  
  他的学习成绩,不过是条件反射刺激下的产品。条件反射太过于低端,无助于他的智商提升。
  
  说到底,目前的教育方式,非常易于养成孩子们的低端条件反射式学习方式——所谓高分低能,说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只要在大脑成熟之前没犯下低端错误,人生就算是平稳摆渡了。更不要说适应社会、创意思维,心智不成熟的人,就像林森浩描述的自己,大脑一片空茫无际,你跟他说什么,都是白费力气。
  
页: 2781 2782 2783 2784 2785 2786 2787 2788 2789 2790 [2791] 2792 2793 2794 2795 2796 2797 2798 2799 2800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