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8月7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7 | 查看全部

眼下,津潍高铁建设正稳步推进,中铁十局施工的标段桥梁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铺开,涵盖了包括跨越白浪河及S222省道在内的多座大型连续梁、道岔梁以及现浇简支箱梁等重要节点工程。

目前,项目整体建设正按计划高效进行,桥梁基础工程中的钻孔桩已全部完成,承台和墩身建设分别完成80%以上。关键控制性工程取得突破——跨越白浪河的大型连续梁已成功合龙,多座道岔梁及现浇梁主体结构也已完工。此外,跨越S222省道的重点连续梁工程正加紧施工,部分连续梁正进行最后合龙作业,标志着该标段建设进入冲刺阶段。

津潍高铁建成后,对带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郭小宁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7 | 查看全部

8月6日,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一期)建设迎来新进展,全线控制性工程——涉铁工程2标箱梁架设圆满完成,为后续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一期)全长6.8公里,由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负责建设。中铁十局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此次架梁施工共进行Ⅱ级封锁23次、Ⅲ级封锁33次,历时86天完成。过程中,项目团队精心制订专项方案,通过技术创新,对原定27次Ⅱ级封锁施工进行高效优化,实现了复杂条件下大型异形构件集群化施工的突破,为类似高难度、个性化桥梁施工提供了有益参考。

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建成后,将连接起南京主城与江北新区核心区,加快江北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江潭 记者 邓崎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8 | 查看全部

8月5日清晨,一场大雨过后,高原古城西宁被一层薄雾笼罩,蒙蒙细雨淅淅沥沥,给夏末的清晨添了几分凉意。上午9时,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西宁北线路车间北站工区职工身着黄色工装列队于宁大线K5+300处,一场线路起拨改及联结零件整治作业即将在雨中拉开序幕。

“今天小雨,大家把雨衣穿好,脚下踩稳,安全第一!”班长包仁强把嗓门提高了两度,声音混着雨点落在钢轨上。

“班长,今天咱们又要防患于未然啦?”青工曹德民一边往手上套上防滑手套,一边笑着打趣。

“没错,咱们今天主要处理这段的高低偏差,检查几处的螺栓,得逐个复紧,确保行车安全。”包仁强拍了拍小曹的肩膀,“你负责1号液压起道机,注意听口令!”

雨点打在黄色雨衣上,溅起细碎的水花。4人一组,内燃扳手“嗡嗡”作响,钢轨在起道器的推举下缓缓抬升;另一边,包仁强半跪在道砟上,用扭矩扳手逐个复紧螺栓,嘴里数着“26、27、28……”每拧完一个,他就用粉笔在螺帽上画一道白杠,“像给病人打‘康复标记’,一眼就知道谁复查过。”

线路起拨改是精细活,需要多人配合默契。“左边再抬一点,对,稳住!”包仁强站在钢轨一侧,眼睛盯着道尺,指挥着同事调整起道高度。他从事线路养护工作十多年,对宁大线的每一段钢轨都了如指掌,“这段路经过的货车多,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沉降,需要不定期进行精细调整”。

10:45,最后一处的几何尺寸完美达标。包仁强摘下被雨水糊住的眼镜,朝对讲机喊:“水平±1毫米,高低0.5毫米,回检质量合格!”

11:00,作业正式结束。雨还没停,职工们扛着工具沿路基列队走向不远处的工程车准备返回工区,黄色身影在雨幕里像一串跳动的火焰。(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马正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8 | 查看全部
当AI开始主动洞察需求、解决问题,成为独立的业务执行者,新一代数字员工应运而生,成为重构企业组织形态、驱动效率革命的核心载体。8月5日,百度AIDay开放日现场,百度智能云宣布推出全球首批AI数字员工,涵盖营销经理、还款助理、汽车销售、促销专员、产品经理、课程顾问、招聘专员核心业务职能。依托百度智能云领先的AI全栈能力,数字员工深度融合了大模型、数字人技术及行业Know-How三大业务优势,能够实现开箱即用,上岗即胜任,精准赋能垂直业务场景的同时持续沉淀岗位能力,以“懂业务、给结果、可进化”三大特性重新定义企业级智能服务能力,真正成为企业可信赖的数字业务伙伴。

百度副总裁阮瑜在开放日现场分享,大模型的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迭代与进化、能力边界也在不断拓展。大模型厂商以多模态大模型能力为基础,开始推出世界模型,构建了物理世界动态建模、因果推理与反事实推演、长期预测与规划等独特能力。日前,数字员工已在千行百业逐步落地,最大优点是能把企业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工作流和业务执行中,可自主进化,秒级更新全新知识。人机协同后,能通过数字员工弥补跨部门协同的信息鸿沟,大幅提高组织效率,释放组织潜能,推动组织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8 | 查看全部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日,中铁八局宁德核电二期项目部开展了“致敬军魂初心赓续奋斗精神”主题活动。

项目部全体员工集中观看了纪录片《永远是个兵》,共同回顾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纪录片以真实影像重现了退伍老兵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动人事迹,讲述了他们脱下军装但始终保持军人作风,在各条战线继续拼搏奋斗的故事。

观影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地沉浸在影片情节中,一幕幕坚毅的身影、一句句质朴却有力的话语,引发了大家强烈的情感共鸣。项目青年职工在观影后说道:“这些故事令人动容,也让人思考。无论在哪个岗位,坚守初心、踏实做事就是最大的担当。”

当前,项目建设正值攻坚阶段,面对高温酷暑和节点压力,项目部全体员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远是个兵”的姿态,坚守岗位,勇于担当。

据了解,宁德核电项目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镇备湾村,东临东海,北临晴川湾,是福建省首个开工及投产的核电站。其中,中铁八局宁德核电二期项目部位于过境岛南侧跳尾岛,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出巨大贡献,进一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毛帅 何文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8 | 查看全部

近期,广东遭遇连续强降雨天气,密集暴雨持续考验铁路运输安全。国铁广州局深圳供电段作为守护广深港、京九等铁路大动脉供电安全的核心力量,以“灾前防、灾中守、灾后抢”闭环机制,构建起超前部署、科技赋能、高效应急的防御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畅通筑牢供电“安全堤”。

深圳供电段汛期前便铺开防汛网络,通过专题会议动态研判天气,调整作业计划。各车间联动气象部门更新预警,沿线值守点、枢纽站实行24小时值守,织就全天候应急网。成立专项检查组对关键设备拉网排查,组织技术骨干带队反复勘察电缆沟槽、杆塔基础等设施,消除渗水、沉降等隐患。同时强化高温、雷击等特殊情况下的设备监测,确保运行稳定。同时,汛期来临前反复确认防洪抢修物料、抢修车状态,做好“冷热”储备,各车间提前储备生活物资,做好后勤保障。

该段坚持预防性检测与精准性检修相结合,组织各车间实现上下联动,加大智能巡检力度,每日利用无人机、红外测微仪、HMVP视频等装备,对复杂地段、盲区多维度监控,让防汛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创新“人工+智能分析”模式,横向对比历史与检测数据,纵向对照现场巡视与6C影像,隐患分析效率提升79.8%。

据统计,暴雨期间深圳供电段累计出动1000余人次,及时清理侵线树枝等杂物,通过轨道车、添乘首列车等确认线路安全,确保复通零隐患。(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叶小钟 刘友婷 通讯员 余佳乐 董剑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查看全部
人民日报上海8月6日电 (记者沈文敏)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5日实现首台主发电机动车,标志着邮轮设备系统调试工作进入攻坚期,邮轮建造全面进入设备调试与系统功能验证阶段。与首制船相比,H1509船提前4个月达到该节点。

主发电机是邮轮的关键设备,是船舶配电系统和推进系统的主电源。邮轮主发电机动车意味着邮轮的“心脏”开始跳动,开始为全船相关的设备系统输送动力,与之相关的18个流体系统及300多台辅助设备达到完工状态,机械处所的安装工作接近尾声。

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H1509船共配置了5台大功率发电机,分别独立布置于艏艉两个机舱。目前,H1509船项目总体进度超80%;下阶段将重点围绕内装工程和设备系统调试开展工作,预计2026年3月出坞,2026年底前完工交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查看全部
日前,首钢矿业水厂铁矿建材产线干选矿自动放料改造项目顺利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干选矿放料操作的“零干预”。

过去,建材产线干选矿倒运操作几乎是“步步要人工、烦琐又费事”,为加强智能化建设,建材作业区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工作室瞄准现场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开展干选矿自动放料改造课题攻关。

自动叫车——从“人等车”到“机叫车”。安装信号发射器,将仓位的实时数据进行联动,省去人工打电话叫车的环节。

自动泊车——从“人指挥”到“灯引导”。安装测距仪实时监测车辆距离,指挥车辆实现精准停靠。

自动放料——从“人放料”到“自送料”。设定定量给料机放料总吨数,再编辑放料程序,完成“放料—挪车—再放料”的连贯流程。

这一场从“人工指挥”到“智慧联动”的改造,不仅是单一环节的革新,更是智能建设在生产一线的深度扎根,为建材作业区打造高价值产线注入了“智慧”动能。(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王惠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查看全部

8月5日,伴随着一声炮响,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福建漳州龙海区浮南大道(二期)道路工程项目平岭隧道左线安全贯通,为浮宫镇至港尾镇城市连通及滨海道路路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海区浮南大道(二期)项目作为龙海经济开发区的重要基础配套设施工程,道路全长4.726千米,其中平岭隧道全长1720米。该隧道下穿招银疏港高速,本段主要地层为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隧道拱顶距高速路面最小高差仅14.93米。面对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施工难点,项目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对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进行监测,对上行高速公路段进行改造补强,有效解决了地质复杂、控制爆破、高风险、交通管控等难题。

道路建成后,从港尾镇至浮宫镇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左右,将促进沿线各区域的快速联通,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推动龙海经济开发区都市区一体化发展,助力龙海区经济圈再上新台阶。(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王傲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39 | 查看全部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铁路沿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早期建设的通道已难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时有居民冒险穿越铁路的现象发生,存在安全隐患。8月6日4时许,随着天窗命令的下达,标志着2025年川黔铁路新增41处下穿立交通道建设施工拉开帷幕。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工务段获悉,川黔铁路于1965年建成通车,这条连接川、渝、黔三省的重要交通大动脉,日均开行货物列车45对左右,并运行1对重庆至遵义公益性“慢火车”,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需求的重任。本次施工,国铁集团成都局组织重庆工务段、成都工务段、遂宁工务段、绵阳工务段、涪陵工务段、达州工务段、重庆工电段等站段的百余名精兵强将,采用“大天窗、大开挖”模式,通过提前预制框架涵,充分利用355分钟天窗时间进行路基开挖,将传统需20天的架梁施工周期大幅缩短至1天,最大限度降低了施工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据悉,铁路部门联合地方政府展开实地调研,针对沿线人流密集、道路通行需求较高的点位,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成立现场指挥部,开展现场踏勘,逐点制定施工方案,高效统筹人员与机具配置。同时,重庆工务段积极运用“双段长”机制,提前联合地方政府、公安、铁路派出所等部门,对沿线居民开展宣传教育,着力解决通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全力保障施工稳步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川黔铁路计划于9月27日,通过7轮“大天窗”,完成41处下穿立交通道建设工作,包括具备通行汽车条件24处,届时将有效提升沿线居民出行便捷度。同时,今年铁路部门还将对川黔铁路、小南海至重庆西铁路共78处立交通道进行建设。(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通讯员 陈远帆 袁翊嘉 綦星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