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企业事评”话题有奖征集第187期评选结果公布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20:19:24 | 查看全部
 【179期观点擂台】
企业不提或者不发高温津贴,你会去讨要吗?

眼下正是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不过,625日,中原油田一名叫魏平(化名)的班组职工向中企互动平台反映,目前石油企业进入“寒冬期”,效益不好,我们单位原有的高温津贴俨然成了水中月镜中花,职工对此都一笑了之,不敢张口讨要那本属于自己的待遇。尽管知道高温补贴是自己的福利待遇,但有道是枪打出头鸟,谁也不愿意出这个风头。
高温津贴是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应该享有的待遇,企业应该向这些劳动者按时足额发放,那么为何高温津贴得不到落实呢?假如是你,你会主动向企业讨要高温津贴吗?会的请选择【正方】发布观点;不会的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本期共收到文章19篇,其中李建军老师首次参与,李爱青老师写了2篇。

[align=justify]        经过专家老师慎重评选,评判结果公布如下: 
 专家老师提醒:事评文章一定要结合现实和自身熟知的情况来谈观点,并以此为事实论据展开自己的观点。不能只是讲道理,讲道理之前是摆事实,既有摆事实,又有讲道理,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用事实说话,即便道理讲得再好,也有缺憾。  
[align=justify]-----------------------------------------------------------   
    第一名:奖励100元
[align=justify][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正方】高温津贴不能形同虚设 王中平
[align=justify]
-----------------------------------------------------
    第二名 奖励现金50元
[align=justify][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中立】谁动了我的“高温津贴”? 涂怀军

    第三名:奖励现金30元    

----------------------------------------------------          
---------------------------------------------------- 
    第四名:  奖励现金20元 
 

 

----------------------------------------------------    
  
[align=justify]第五名:奖励现金10元 
[align=justify]

【正方】炎热的夏季“着了火”,不要让企业一线员工心里“起了火” 李建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8 21:02:43 | 查看全部
祝贺鲁直老师,也获奖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8 21:13:04 | 查看全部
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00:15:29 | 查看全部
祝贺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9 09:20: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5:29:19 | 查看全部
享受的孤独
时间:2012-05-28 作者:小小Z 点击:529次

  作为聋人,我本身是完全的聋人,我才是喜爱孤独的人,一辈子,一种境界,宁静而致远,淡泊而闲逸。会打点孤独的人才真正体会到深遂的内涵,懂得如何享受这份心的寂寞。其精神世界必定很丰富,足以支撑贫瘠的时空阻碍,且善于捕捉智慧的灵光,为自己擦亮一盏心灯。

  孤独中为自己塑造绰约动人的风姿,似风拂柳,水照花,不为凡事所累,使自己大彻大悟,神清而志远,情乐自然。

  在孤独来临时,任思绪天马行空,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处世也许也是如此吧。心底无私天地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保持淡泊,疏松紧张,生活的柔性便处于一种悠闲的宁静。

  享受孤寂,如同享受罗曼蒂克的潇洒与热情,走向美妙的灿烂永恒,让一切颓卧在记忆的斑驳角落。

  灵魂开始自由飘荡,最终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被自己而征服,为自己而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5:29:26 | 查看全部
生命没有过渡
时间:2012-05-28 作者:小小Z 点击:513次

  大学时,一位老师谈起他在德国的留学生活。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在德国,因为学制还有一些适应问题,有些人一待就会待上10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我惊愕地张大了嘴巴:“啊!那么久啊。”

  老师笑了笑:“你为什么会觉得那么‘久’呢?”我说:“等拿到学位回国教书或工作,都已经三四十岁了。”老师说:“就算你不去德国,有一天,你还是会变成‘三四十岁’,不是吗?”“是的。”我回答。老师停了停,又接着问:“你想通了这个问题的含义了吗?”我不解地看了看老师。

  “生命没有过渡,不能等待,在德国的那10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啊!”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5:29:36 | 查看全部
那一段对话,对我的影响深入骨髓,提供给我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前一阵子工作忙碌,好友问我:“你到底要忙到什么时候呢?”“我应该忙到什么时候或者说到什么时候才不会忙碌呢?”我反问。

  对我而言,忙碌不是我生命的“过渡阶段”,而是我最珍贵的生命的一部分。

  很多人常常抱怨:“工作太忙,等这阵子忙过后,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于是,一个本属于生命一部分的珍贵片段,就被打发成一种过渡与等待。“等着吧!捱着吧!我得咬着牙度过这个过渡时期!”当这样的想法浮现,我们的生命就因此遗落了一部分。“生命没有过渡、不能等待。”

  这时,老师的话就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耳边。所以,我总是很努力地让自己喜欢每一个生命阶段,每一个生命过程,因为那些过程本身就是生命,不能重复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5:29:45 | 查看全部
生生长流
时间:2012-05-28 作者:小小Z 点击:337次

  看伊朗著名导演阿巴斯的《生生长流》,电影里阿巴斯带着自己的孩子,去伊朗灾区找两个熟识的童星。五万个生命,在这场地震中被夺去了!

  一眼望去,是整片的废墟和弯身在当中挖掘的人群。没有人号哭,因为每个人都是悲惨的受害者,不必向别人诉说,也无须听别人诉说。

  倒是有一对地震前订了婚的情侣,在断壁残垣间结了婚,他们原先邀请的亲友多半死了,“新房”前的草花依旧盛开。

  “能结就早点结了吧,谁知道会不会跟着再来次地震,让我们都送了命!”新郎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9-4 17:52:21 | 查看全部
【180期观点擂台】
如何让技术工人在企业有归属感?

[align=justify]
 
         近日,四川一媒体一份关于是否愿意做高级技工的调查结果令人深思:九成受调查者表示尽管身边有高薪的高级技工,但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其中社会地位低系主要原因。成都市技师学院教师陈志斌也表示:“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把技工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因为待遇差、环境苦、上升空间小、社会地位低,这样的职业前景怎么会形成魅力吸引从业者呢?”  
         据该项调查显示,55.5%的受访者认为高级技工月薪应该过万元。但多位受访从业者表示,月薪过万元并不易得,“一般中职生毕业后只能从普通工人做起,月薪在2000元~3000元左右。要成为高级技工拿到更高的薪水,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陈志斌感叹,更多的人没有耐心,会选择提前放手,“曾有30名电焊专业学生中,只有3人干老本行”。  
         对于企业如何才能留住技工,有人认为是靠高薪和优厚的待遇,也有人认为是要给技术工人提供好的发展平台,还有的人认为要靠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那么,作为企业职工,你认为高薪和优厚的待遇是留住技术工人的主要因素吗?认为是的,请选择【正方】发表观点,认为不是的,请选择【反方】进行评说!
[/table]
 
    本期共收到文章
15
 
[align=justify]     经过专家老师慎重评选,评判结果公布如下:  
 专家老师提醒:事评文章一定要结合现实和自身熟知的情况来谈观点,并以此为事实论据展开自己的观点。不能只是讲道理,讲道理之前是摆事实,既有摆事实,又有讲道理,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不用事实说话,即便道理讲得再好,也有缺憾。  [align=justify]-----------------------------------------------------------    
    第一名:奖励100元[align=justify][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中立】“技痴”的归属感在于被尊重     李新宇
 
[align=justify] 
-----------------------------------------------------
    第二名 奖励现金50元
[align=justify][align=justify][align=justify]  
    
【反方】千金难买技术工人的“舒心”  鲁直
 
    第三名:奖励现金30元     
 
----------------------------------------------------          
【正方】高薪待遇是技工生存发展的土壤 张维 
---------------------------------------------------- 
    第四名:  奖励现金20元 
  
 
  
 
----------------------------------------------------     
   
[align=justify]第五名:奖励现金10元  
[align=justify] 
 
【中立】企业留“人心”   人才有“奔头” 涂怀军
[table=100%,#ffffd9] 
   【反方】高薪待遇不是留住优秀技工的根本 刘运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