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49:47

日本孩子的社会课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我家小学生在日本上二年级的社会课时,学校老师组织孩子们去学校附近的超市参观。在超市里,孩子们知道了食品的进货渠道、食品的品质保鲜规定、过期食品的废弃处理等等。孩子们由此知道:自己所在社区的超市贩卖的食品是安全的、让人放心的。
  
  三年级的社会课,学校老师则组织孩子们去了本市的垃圾处理场。在垃圾处理场参观了大半天,回家后小朋友心情十分激动,因为她没想到:为了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垃圾处理场对于垃圾的分类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垃圾回收质量,不惜使用人工进行手工甄别。看到这一切的小朋友感慨万分,回家后十分严肃地对我说:“妈妈,以后家里扔垃圾,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一定要仔细分类。那些可以回收的牛奶包装、饮料罐,也一定要记得冲洗干净才能扔。妈妈,你不知道,垃圾回收场的工人们有多辛苦,我们只要有一次做得不够好,都会给他们添麻烦,增加他们的工作量。”
  
  四年级的社会课,学校老师组织孩子们去的是本市的净水厂。参观完整套净水流程的小朋友,从净水厂带回家一瓶水,骄傲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这儿的水,是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的,是可以放心饮用的安全净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0:00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75次   一、人类面对的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解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二、女人为什么爱挽男人的手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和男人之间则直来直去,坦荡无私,他们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
  
  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藏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比男人更具动物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子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觉。所以,女人更习惯于用触觉的感受来替代语言的表达。男人在和女友约会时,不仅要用耳朵听她说些什么,还要用眼睛看她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洞察到她心里的真实意图。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0:14

不该忘却的民族英雄时间:2014-07-25 作者:未详 点击:193次   1936年,代表中国参赛的奥运选手王润兰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拳击比赛,先后击败日本、英国等国选手闯入决赛,后被无故取消了决赛权。归国后他参加了国民政府的军队,奔赴战场抗日。1937年,王润兰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身绑集束手榴弹冲向并炸毁日军坦克,血洒疆场,他被誉为中国抗战史上第一个壮烈殉国的奥运英雄。
  
  (一)
  
  王润兰1913年出生于河北饶阳县留楚村一个富裕的乡绅之家。在旧中国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里,当地许多村落为了保境安民,纷纷设坛练武,使武术在民国初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这种环境熏染,王润兰自小热爱武术,上小学时,他每天都跟着村里会武术的大人学习拳脚功夫,久而久之,他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小拳王。
  
  然而,随着王润兰步入成年,父亲很快就给他下达了“禁武令”:“你应该学习如何经商,这才是正路,不要整天舞枪弄棒,不学无术!”但王润兰没有遵从父亲为他做出的命运安排,这位有着远大抱负的热血青年最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1934年,王润兰报考时任第32军军长的商震将军在北平举办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决心用枪杆子保卫“千年文明古国不受倭寇欺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0:28

 (二)
  
  入学后,王润兰刻苦学习军事理论和战略技术,为他后来的军事指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5年年底,随着日军侵华步伐的加快,华北的局势日益紧张。王润兰所在部队的官兵,每天在吃饭睡觉前都要高呼“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表达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
  
  为全身心地投入抗战,离家两年的王润兰于1936年初请假回家探亲,准备在血洒疆场前与父亲和解。虽然他的出走在那个家规极严、崇尚孝道的旧式家庭看来无异于大逆不道,但深明大义的父亲看到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儿子回家看望自己,还是十分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为儿子弃商从军、保家卫国的选择从内心感到高兴。
  
  也就在这一年,第11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处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夜的中国派出了由6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王润兰凭借自己出色的拳击功底,在参奥选拔中被选入了只有4个人的拳击项目代表队。
  
  在奥运会正式比赛中,由商震资助的两名来自第32军的拳击手王润兰和靳贵第,分别参加了中量级和重量级的拳击比赛。在拳击赛预赛中,第一场由王润兰出场对战日本选手,他以三局全胜的出色战绩,将蔑视中国的日本选手连续三次打倒在地,使其心服口服地甘拜下风。在迎战荷兰选手福特时,王润兰与这个强劲对手打得十分艰难,他在最后一局被对手打得血流满面、几乎站立不稳的情况下,依然以顽强的意志支撑自己,一直坚持到终局仍然屹立不倒,此局比赛,王润兰被媒体赞誉为“中国硬汉,虽败犹荣!”
  
  在争夺决赛权的最后一场和英国选手的对打中,王润兰在第一、第二局均以1:1打成平局。从第三局开始,王润兰在熟悉了对手的拳路套数后,很快发现了对方的破绽,他迅速抓住战机,连续出拳猛击对方头部,最后以重重一击将对手打倒在地,整整10秒钟对手也未能站起来。于是,裁判判定王润兰以2:1取胜,获得了拳击赛的决赛权。他是第一个取得决赛权的中国奥运选手,中国运动员为之兴奋不已。意想不到的是在三天后决赛即将开始时,中国代表团领队竟突然接到奥运会组委会的通知,说王润兰在预赛时已被裁判组判定失败,不能参加最后的决赛。闻此通知,中国全体参赛选手和代表团成员无不义愤填膺,纷纷表示抗议:王润兰明明在预赛中打败了英国选手,裁判当时已做了明确裁定,怎么三天后又突然变成失败?明眼人自然能看出其中的猫腻。中国领队跟组委会进行了多次交涉,一些主持正义的外国代表队闻知此事后也纷纷表示声援。但对此事却一拖再拖,几经来往毫无结果。就这样,由于一些人对贫弱落后中国的歧视和某些政治的需要,组委会公然颠倒黑白,在众目睽睽之下剥夺了中国运动员的决赛权!
  
  尽管如此,王润兰在奥运会期间的出色表现还是受到很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愤愤不平的王润兰决心一定要在下届奥运会上一雪此辱,打出中华拳王的威风,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0:38

 (三)
  
  然而,王润兰的梦想很快就被侵略者的枪炮击碎了。中国奥运参赛代表团回到祖国后不久,日本军国主义就发动了“七七事变”,用全面侵华战争的隆隆炮声把中国人民推向了有史以来最为血腥苦难的深渊。不少奥运健儿纷纷脱下运动装,毫不犹豫地参加到这场气壮山河的反侵略战争之中。王润兰在参赛回国后担任了第32军补3团3营排长,在国破河山碎的生死存亡关头,他所在部队在全国抗日高潮的推动下,积极投入了抗击日寇的战斗,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殊死的拼杀。
  
  1937年9月14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向新战场转进,王润兰所在的补3团奉命在漳河阻击来犯之敌。次日上午,前出到漳河上游附近的日军抓到5名青年农民,逼迫他们涉水领渡向我军进攻。5名爱国青年相约都以立式泅法,齐露胸部诱骗日军渡河。日军信以为真,立即派两个尖刀小队(排)跟随渡河,但顷刻间就陷入了灭顶的深渊,无一生还。而5名中国青年却不见了踪影。随后大批日军在汉奸的带领下再次渡河,严阵以待的补3团官兵等到满河蠕动的日军进入火力网后,立刻以狂风暴雨般的枪弹将敌人成片射倒,整个漳河到处漂浮着鬼子的尸体。
  
  面对强敌,王润兰与战友们毫无惧色,他们抱定“宁做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决心,誓死要与侵我国土杀我同胞的敌寇血战到底。缺少机枪,他们就用打“排子枪”的办法对付敌人的集团冲锋;没有反坦克火炮,他们就用集束手榴弹来炸毁日军的坦克,或身绑炸药与敌人坦克同归于尽;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大刀与鬼子拼杀,最后就用牙撕咬敌人的耳朵,用手抠瞎敌人的眼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0:49

 (四)
  
  1937年9月18日,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6周年的日子,我军的阻击战再次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日军的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而阻击阵地上的中国官兵已连续奋战数昼夜,伤亡惨重,粮弹将尽。但所有活着的官兵仍然顽强坚守着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退敌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每当敌人突破防御阵地,王润兰就率领战士们挥舞大刀同敌人短兵相接,用肉搏战将鬼子反击下去。在惨烈的格斗中,有着一米八以上个头的王润兰,用高超的武功把日军打得魂飞魄散,十多个围攻他的鬼子兵个个成了他的刀下鬼。在第二天最后一次反击日军时,敌人的炮火猛烈袭来,王润兰负伤倒在了血泊中,但他坚持不下火线,仍以顽强的毅力继续指挥作战。战至9月21日拂晓,整个漳河北岸尸横遍野,敌我双方的死尸布满了阻击阵地。此时王润兰所在连队已伤亡殆尽,阵地上只剩下王润兰等十余个伤员在坚持战斗。当数辆日军坦克再次吐着死亡的火焰攻上阵地时,身负重伤躺在战壕里的王润兰,以最后的气力奋力跃起,抱着集束手榴弹和几名身绑炸药的战士一起扑向敌人的坦克,随着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王润兰等人年轻的生命在血与火中得到永生。
  
  王润兰壮烈牺牲后,被国民政府授予“民族英雄”称号。他是中国奥运史上不该被人忘却的民族英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1:44

肉欲厨房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关于厨房,我们应该有一种雅量接受它是一间屋子里最煽情且充满肉欲的地方。
  
  我已经秘密记录自己的厨房与食谱一段时间了,等同于畏惧青春流逝的人以写真集保留其年轻形貌,我的厨房笔记即是肉体对话录。让我们开始想象吧:在一间温暖且繁复的厨房里;一个保守女子欢愉地洗涤菜蔬,以各式刀具拍、切、剁、刨、剜……她熟悉各种料理法,只要有一台双口瓦斯炉及两个插座,她便能让炒锅、炖锅、烤箱、电子锅……组成一支歌舞团。你一定以为她忘了微波炉,不,她讨厌微波炉,仿佛它是个败德者。当各种肥美的气味飘浮在这间厨房里:成熟蹄髈的鼾声、清蒸鳕鱼白皙的胴体、油焖笋娇嫩的呻吟、干贝香菇菜心的呼唤以及什锦豆腐羹发出孩童般的窃笑时,她已经准备好各式相衬的餐具与装饰用的绿菜叶,并且剥好两粒软绵绵的红柿,盛放在描花青瓷小碟上,多么像得道高僧啊!她如此赞美剥过皮的柿子。接着,她坐在餐桌前,细致地品尝每一道菜的滋味,用嘴唇测温,放入嘴里,咀嚼,吞咽,感受食物滑入体内,沿着食道进入胃所引起的那股电流。她完全熟悉胃部蠕动的节奏,有时像被微风拂动的一只丝绸小袋;特别贪婪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胃不仅安了磨豆机,而且还带了齿轮。
  
  是的,这就是我。在酷爱烹调可口的晚餐后,以一种末代贵族的优雅独自进餐的生涯里,我的厨房笔记忠实地记录每一种食物与我的超友谊关系。包括最家常的新竹米粉如何让我一面拿着大竹筷翻炒,一面吞掉半锅米粉,好似遇到烈火情人;染上重感冒的冬夜,因擤不完的鼻涕而睡不着时,独自走进厨房,拉出砧板菜刀,从墙角篓子内摸出老姜,狠狠一拍──像替寒窑里的王宝钏拍死薄情郎,煮一壶黑糖姜汤,灯下,嘘嘘地喝出一身汗及泪花。那种暖和是农耕时代的,仿佛老朋友坐牛车来看你。笔记中,也不难发现改良品种,譬如“四神汤”如何变成只有芡实、淮山,后来又如何专攻很难买到的淮山薯,以及它让我的身体宛如触电的过程。
  
  当我年老时,必定在某温泉区的养老院,肉体质感与肉欲芬芳早已消退,我宛如一片新东阳辣味牛肉干,端庄地坐在藤椅上晒太阳。但愿我还有气力举着放大镜慢慢阅读厨房笔记,每日读一道菜,我会抚着自己的胃像抚摸宠物一样,邀请它与我一起回忆那些秘密的欢愉。
  
  我希望我的生命终止于对蹄髈的回忆,不管届时母亲与姑妈的亡魂如何瞪视,我坚持用一瓶高粱酒炖它,炒一把大蒜,并且发狂地散下整株新鲜芫荽与骄傲的肉桂叶,犹似我那毫无章法且不愿被宰割的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2:02

文明的尴尬时间:2014-07-24 作者:未详 点击:96次   说是文明的尴尬,有些客气,其实应该说是文明的缺失。
  
  那一天,我坐火车从北京回天津。火车的车厢是封闭式有空调的,在那种车厢里是不准吸烟的。这一点,没人不懂。然而,坐在我前面几排的两个30来岁的小伙子,竟拿出了烟,点着,旁若无人地吸了起来。
  
  对此,旁观的国人有的视若无睹,有的微蹙眉头,却无人干涉。我呢,只是条件反射式地摸了摸衣兜里的烟,但想了想,没有拿出来。恰在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也是30来岁的老外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了过去,用相当熟练的汉语对那两个小伙子说:“这里不准吸烟!”
  
  老外说这话时,脸色是严肃的,严肃中透着理直气壮,且他又是个外国人,那样子就显得有点傲慢。自然,他相信他是真理在握,因此他准以为下面的情景,一定是两个小伙子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接着就掐灭了烟吧。没想到,他错了,那两个小伙子听了他的话后,“腾”地站了起来,四目圆睁,狠狠地盯住了他。老外一看不妙,自嘲地耸了耸肩,摊了摊手,咧了咧嘴,绅士碰到无赖——有理说不清似的,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也许那个老外以为他管不了就不管了,也就罢了。没想到,他又错了。他刚刚回到座位上,那两个小伙子就跟了过来,一个站到他的座位旁边堵住他,另一个则坐在他对面的空座上。接着人们看到:两人狠狠地吸足了一口烟,然后分别冲着老外那张白里透红的脸,近距离地、准确地、一点儿都不剩地喷了过去……
  
  天哪,这也太过分了吧!稍微有点儿血性的男人都不能容忍了!
  
  然而,出乎我的意料,老外竟然好似懂得“好汉不吃眼前亏”的中国古训,忍了。
  
  忍了?忍了多没劲。于是,两人又吸了一口烟,又一次喷了过去……
  
  天哪!
  
  让我想象不到的是,面对这样的侮辱,那个老外居然一忍到底,这回竟然连肩都没耸,手都没摊,嘴都没咧,只是默默地站了起来,一声不吭地走开了,脸上既没有蔑视,也没有恼怒。有的,只是无奈——可能还有恐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2:20

 再说一件事。有一回,一位朋友到我家来,看到我家阳台空荡荡的,就说他家里有一个闲置的书柜正好可以放在我家阳台的一角,藏书也行,存储杂物也行,干脆送给我吧。过了一些天,我到他家去时,看见了那个书柜,质量不错,量了量长宽,正好。我说那我就要了。
  
  朋友说:“等哪天我借辆车给你送去吧。”我说:“行。”等我走出他家时,发现一辆三轮车正从面前经过。我灵机一动,对骑着那辆三轮车收破烂的小伙子说:“你先别收破烂了,你给我拉一趟书柜吧,我给你10块钱。”小伙子听了很高兴——这样的机会可不多。
  
  回来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小伙子骑着三轮车,边走边谈。主要是我问:老家是哪里的呀,那里的生活怎么样呀,你出来多久了呀,在天津都干了些什么呀,晚上住在哪呀,捡破烂儿一天能卖多少钱呀……他的回答,令我感到他生活的艰难,不禁使我对他产生了许多同情。此外,他那老实巴交的样子,也使我对他产生了许多好感和信赖。
  
  没走多少路,就到了我家。小伙子帮我把书柜抬进了家。我拿出20块钱给他,说:“我就不下楼了,你下去把那两块玻璃给我拿上来吧。”小伙子看了看20块钱,愣怔了一下,没说什么就把钱揣进了衣兜,随后就下楼拿那两块玻璃去了。
  
  然而,等我在阳台上把书柜稳稳地摆好,小伙子却还没有上来。我把头伸到窗外一看——哪里还有那个小伙子的影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6 10:52:36

 天哪,这叫什么人哪?那两块玻璃是书柜上的门,刚才上楼时,害怕不小心碰碎了,我才临时卸下来放在三轮车上的。离了这个书柜,那两块玻璃门就毫无用处,可他却要拿走它们!而且,我对他也算不错啊!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是太多太多了。
  
  现在的人们,经常谈到文明缺失的问题,理论界更是为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以为具体到每一个人来说,自是有其特定的原因与经历;但从全社会来说,上溯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热衷于阶级斗争起,我们的文明即出现了缺失。
页: 2060 2061 2062 2063 2064 2065 2066 2067 2068 2069 [2070] 2071 2072 2073 2074 2075 2076 2077 2078 2079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