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5:37
不停地生活时间:2014-03-21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公园一头名叫吉斯的北极熊在两年前患上了过度活跃症。整天不停地游泳,经过专家的治疗,现在已经痊愈。
吉斯的病况,引起各方关注,成为各式商品和画册的主角,其中一款明信片是:“吉斯看医生”,吉斯躺在床上,接受心理医生的发问。
原来凡是不停地做某一件事,便是心理有问题。不停地游泳、不停地跑步、不停地吃、不停地节食、不停地赚钱、不停地说话、不停地说谎、不停地工作、不停地逃避、不停地要求别人称赞、不停地骂人、不停地挤眉弄眼吐舌头,以至不停地找男人、不停地找女人、不停地找人上床、不停地找人爱自己(www.rensheng5.com)、不停地负心、不停地爱上别人,都是病。
无论是不停地爱上别人或不停地负心,最后也和不停地游泳的吉斯一样,是会疲累而死的。
吉斯不知道自己有病,但专家知道。
不停地爱上别人或不停地负心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有病,他们取笑那些不停地吃的人,厌恶那些不停地说话的人,却不知道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病人,只是病症不同。
惟一不是病的是不停地呼吸。人不停地生活,也是一件吃力的事,却不能停下来。
有时候,我怀疑那些懒惰的人是智者,他知道不停地生活也是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5:53
黑暗中的凝视时间:2014-03-21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第一次体会到黑暗中被人观察的甜蜜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而且不可思议的是,带来这种奇妙感受的是一个三岁的孩子。
他是我的儿子,一个顽皮、结实、虎头虎脑的愣小子,最喜欢的游戏是在沙发上或者床上和我打打闹闹。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陪他聊天。
聊天的内容是天马行空的。一个三岁男孩脑海里装着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我得想办法对付他,绞尽一天下来最后一点儿脑汁的后果是———常常聊着聊着,我没把他哄睡,他倒把我哄睡了。
那一次就是这样。我睡着了后,蒙眬意识到,亲爱的儿子正在黑暗中凝视着我。他柔软的呼吸从我额头掠过。他看着这个劳累了一天终于“轰然倒塌”的爸爸,那一刻心里在想什么?我很好奇地想知道,但肯定不能睁开眼睛问他。
他是在研究他和睡着的这个人的关系吗?像我们每次看长篇小说开头时,对两个看上去不相干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着探询心那样?那一刻,他是不是似乎明白,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和这个腿脚长长的、在他眼里是庞然大物的家伙有关。
我听到他内心无声地叹了口气———这个小东西,居然会叹气。(www.rensheng5.com)然后,他轻轻用手指,带着点儿试探意味地捅了捅我的额头。不用睁眼,我也知道他现在的眼睛肯定是晶亮的,闪烁着只有孩子才有的羽毛一样的眼神。
不知道他这样看了我多久,只知道那个晚上我睡得很安心。早晨醒来看见他用那标志性的奇怪姿势熟睡着,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在黑暗中凝视我的那一刻,也许我和他互换了角色,而直到天光大亮,才像童话故事那样一切恢复原样。
后来有一天,妻子也告诉我,前一天晚上我睡着的时候,她在黑暗中观察了我一会儿。我笑着问:“看我干吗啊?”她说:“睡不着。”
妻子那一刻的眼神,也必定是柔软的。黑暗卸去了白天的焦虑和浮躁,让人的心回归到原本的位置上安静地跳动。黑暗中人的依赖心在增强,人性中的那些轮番折腾的自私、嫉妒、自我等情感都安息了,只剩下爱……
在黑暗中被凝视,体会到的是最原始、最纯净的爱。这种爱,每个人在孩童时,都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过。在你从降生到咿呀学语的时候,无数个夜晚里,那两个带你来世上的人,都曾用如此甜蜜的眼神看着你熟睡。
甚至在你长大成少年、青年,成了一个中年人,妈妈在黑暗中给你盖上毛毯、拉上被角的时候,如果那时你还有一些敏感的神经没有休息,就会感觉到,她黑暗中看你的眼神,仍像看一个婴儿。
每个人在被像婴儿一样看待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来自对方信号最强烈的爱意———这是源自襁褓期的感受,真实、自然。所以,要知道,那些在黑暗中愿意将眼神久久投在你熟睡那刻的人,是爱你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6:34
和气萝卜时间:2014-03-20 作者:未详 点击:290次 读“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时,忽然想起萝卜。
萝卜出身于泥土,但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它,却是洁白如玉。秋霜里收萝卜,去了叶,去了茎,清水里一趟濯洗,便现出它清白而细嫩的容颜来。汉字里,那些玉字旁的字,其实也是可以用来镶嵌在它的名字旁,如琼、琚、琬……
可是萝卜又是多么寻常啊!寻常到走进任意一个菜市场,你都可以看见菜贩的案板上萝卜堆积如城墙。秋冬时候,再怎样艰难的人家,那热气腾腾的饭碗边都可见萝卜在安静陪守。我总疑心,萝卜是汉魏甚至先秦时期的公主小姐,她长于金玉诗礼之家,却在频繁的战乱中流落民间,成为市井小民。绫罗当掉,素服上身,就这样与一个普通的男人一起来应对冷暖,繁衍子孙,从此忘记旧日身份。
萝卜,骨子里有贵气,懂风雅,却又这样不言不语地直抵烟火深处。
腊月的农家,腌菜是件盛事。记得幼时,还住在瘦长的小河边,冬日暮晚时候,年轻的母亲围着蓝色围裙在砧板上切萝卜,当当当,那声音嘎嘣清脆如泉水溅落在岩石上。白生生的萝卜条上水汪汪的,像一弯弯小月牙,从湛蓝的天底生出来。腊月萝卜赛过梨,母亲挑一个最大的白萝卜,切去外周,单留一块方形的萝卜心塞到我嘴里。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母亲说。我嚼一口,又凉又甜,还有一丝隐约的辣味。
一大筐萝卜被母亲切成了一弯弯瘦月亮,薄薄撒上一层盐,翻拌揉压,它们就要成为佐粥的小咸菜。记得那时,我心里隐隐替萝卜叫屈,总觉得那么白润如玉的萝卜是应该成为娇贵的水果,享受礼遇的,而不是低头委身作了小咸菜。冬日早晨上学,路过一家家门前,看见那些芦席上摊开待晒的萝卜干,白花花的一片,白如瓦霜。到黄昏,看芦席上的萝卜干,已换作昏沉的米黄色,一副垂老模样。心下忍不住怅惘,为萝卜的命运。
因为萝卜,母亲在冬日成了真正的巧妇,她的厨房也因此而庄严隆重起来。萝卜烧肉,油亮亮的酱色,那时弟弟在萝卜里寻肉吃,可是常常寻错。偶尔,母亲会端出一钵排骨萝卜汤,白融融的汤啊,浓稠如奶汁,一片片萝卜沉在汤底,舀在勺子里,香气扑鼻,白如满月。什么菜都不要,只这样的汤,一碗饭便顺顺当当进了肚子。排骨的味道全被收纳进这萝卜和汤里了。午饭后,踏着泥泞和残雪去上学,田野上北风呼啸,肚子里的那个世界,乾坤安定。
待我成年,成了一个为孩子衣食筹谋的母亲,一个人在厨房里侍弄一道鲫鱼烧萝卜的菜时,看着锅底突突翻滚的萝卜,忽然感慨不尽。萝卜怕是蔬菜里极具中和精神的一种菜了,它太舍得放下自己,太能低下身姿去成就一道美味佳肴。它不像那些煮不烂的铁豆子,桀骜不驯坚持自己不松手。红烧肉里它几乎要成为荤菜了,排骨汤里它娴静温和如年轻美丽的小母亲。它打开了自己的小宇宙,一片一片拆砖拆瓦,重新建筑,委身于其他荤的素的菜的屋檐下,成为另一座建筑的一部分。
《本草纲目》里说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说得通俗些,就是有消食、化痰、定喘、清热、顺气等功能。想起早年,自己为萝卜的境遇感到委屈,觉得萝卜应该胸怀郁郁不平之气才是——那么美,却那么卑微。现在看来,它不仅抚平了自己的内在,而且,它还能给有病的人去理一理腹内不平气。
冬来腌咸菜,路过菜市场门口那些小铺子,看见有专门制作五香萝卜干的配料:花椒粉,桂皮,茴香,明矾……但我什么也没买。我也制萝卜干,但我只用盐腌两个日夜,然后铺在竹筛上细细翻晒,吃时抓一小把用温水过两趟,滴几滴芝麻油。质本洁来还应洁去,不舍得让那些红红黑黑的配料去糟蹋萝卜,实在不舍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6:50
狱中人生救赎时间:2014-03-20 作者:未详 点击:131次 在看守所的第一天晚上,我睡着了,因为从洛杉矶飞回来,参加完《大武生》的新闻发布会就去了交通队,已经36小时没睡觉了。但第二天我没睡着,看着6米高的房顶上有一盏昏黄的灯,左边躺着一个小偷,右面挤着一个“黑社会”,觉得好神奇啊,我挤在这样两个人之间睡觉呢。
刚进去时睡不到好的位子,大家都在论资排辈,谁待的时间久谁就慢慢蹭到门边的位置上去了。这个人呼噜响,那个人有口臭,躺在那儿,你要不停地说着神奇神奇神奇……因为你要是觉得神奇,就会削弱绝望感,就慢慢适应了里边的环境。
我是一个非常不爱主动思考的人,艺术这东西没法思考,它是一种很直接的感受。我在里边经常发呆,尤其下雨的时候,看不见外面的景色,只能听见远处的雨声,我让自己凝神,就仿佛站在辽阔的、自由的雨中。
我曾经有一个月没跟同屋人说过两句话,因为已经把问题都问完了——你以前干吗的、什么背景、犯了什么罪、以后打算怎么生活……到了第四个月,我已经没兴趣问了,进进出出就是这么几种人:偷摩托车的中学生、卖发票的贩子、行贿的大款、受贿的官员。以前你觉得社会好多角落你不了解,了解一通后发现也就那几个角落,没多少神奇的人。
想在里面写东西,首先要有笔啊,而里面的每个人都一样,只有一床被褥,没有枕头,没有被单、床单,因为那些东西都能杀人,所以把褥子卷高一点放到头部就当枕头睡了。里头没有任何插座,怕你触电。能自杀和能伤害别人的东西都没有。笔只有最柔软的笔芯,我刚开始用时感觉特别扭。后来我自制了一支笔,把早上喝的粥涂在纸上,卷在笔芯外头,制成一支比较粗的笔。
马尔克斯的《昔年种柳》在中国还没人翻译出版过,我准备用6个月的时间干这件事。谈版权时,我跟马大师和他的经纪人自我介绍:一个喜爱他作品的中国犯人,在没有桌子的监狱里,坐在一块木板上,抱着两床被子,用柔软的笔芯在极其昏暗的灯光下,边翻译边写作……我希望他能给予出版的许可。
在里面会觉得时间很漫长,里头没有钟表,我们就自制了一个。老祖宗教的东西还挺好,就是沙漏。用水代替沙子,拿个塑料瓶子扎个洞,看央视《新闻联播》前装满水,让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到《新闻联播》结束,就把瓶子漏空的部分用黑色涂一下,就知道这是半小时了,加长一倍就是一个小时。我们有一个人专门负责看沙漏,别人问时间,他就坐在那个塑料瓶旁边报出几点几点。
这些创意,表现出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再艰苦,总得生活下去。我还有一个钱包,是老犯人走的时候留给我的,用包装袋做的,非常精巧,但里面没有钱。我半年后再见到人民币和美元,觉得比我想的面积大很多。
家属每个月可以去探望,我老婆、我妈都来了。我老婆哭得要死,我妈原本极为乐观和豁达——她从小教给我们很多东西,其中有两句在网上还挺流行的:“人生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妈自己走遍世界,我从来没见她为我哭过,结果那天她抓着那个探视屋的铁栏杆还哭出来几滴眼泪。我当时跟她开玩笑:“看来我真是您亲生的。”
当时我没哭,还特高兴,安慰她们。但是女儿来时我哭了。她没哭,她特别高兴。老婆跟女儿说:“爸爸拍戏呢。”女儿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拍完呀?”我说很快了,其实一想还有很久。想到漫长的人生,觉得6个月不长,但一想到女儿,6个月很长很长。与女儿别离,做父亲的会觉得两个礼拜都很长。我大概就哭了那么一次。
在里面,大家聊到老婆时大多会热泪盈眶。富商、干部、黑社会大哥、赌场老板、组织卖淫的,所有人都想自己老婆,这点让我挺感动。因为只有老婆才对自己不离不弃,最终只有老婆记得给你送件衣服,只有老婆定期来看你。我也特想我老婆。
以前看监狱题材的电影,觉得知识分子在狱中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北京孩子——北京孩子从小学痞子,上街打架,我上中学和大学时都因为打架挨过学校处分,所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身份的问题。
出来后会挺怀念里边的生活,大家都以特别简单的方式在一起,过清贫、清淡的日子,管教也很单纯。我应该这么说:即使中国社会有一些坏的习气,但看守所还是最清水的衙门。
我以前生活在所谓精英的阶层,22岁就发财了,24岁发表第一首歌《同桌的你》,立刻出名了——你想我有多膨胀。我在里面回想从前的事,经常把脸捂在褥子里说:我以前怎么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也活该还债。我之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老婆全家信佛,我跟她说,你可不许求佛任何事,因为老天对我们已经太好了,给你美貌容颜,给我根正苗红,咱该满足了。那时候我已经意识到生活可能搞错了,这次我小小地把自己的6个月还给生活,总比还别的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7:02
别告诉我你很坚强时间:2014-03-20 作者:未详 点击:443次 任何一个正面的词用到无以复加,也会产生负面因素。“坚强”算一个。细想一下,在灭顶之灾面前,亲人离去,流离失所,人在大自然的变化中不是一般的渺小、无力。有人在灾后半年或一年的日子里仍然无法接受现实,深陷忧郁,宁可选择告别这个世界,也算次生灾害的一种。这充分说明人性是不可能完全理性的,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就不要想当然地励志:“你要坚强。”励志不是大力丸,适合当街叫卖。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特色简而言之就是铮铮铁骨,非常硬朗有担当的品格。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事无巨细都是她“大拿”,尤其是她的家人,无论什么事都非她莫属。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但好像家人仍然感觉她是一个铁人,照常叫她做这做那。而且也不是那么在意她的身体早已大不如前。她也绝没想到曾经扮演的角色是如此沉重。
真实的人性中一定会有软弱畏惧的一面。我们说出“我快疯了”“我已经崩溃了”“我需要你的帮助”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总之当我们身处困境时,真的不需要那么坚强,这样也许可以自然地渡过难关。也许在我们以往的观念里,凡事就得硬扛,否则精神世界就不够健全,所以总是提醒自己要坚强。
但我始终怀疑,人可能只有单面的坚持和情绪吗?我的那个朋友一朝表现出来的沮丧和轻度忧郁其实令我十分吃惊。可以感觉到这是积累或积压所致。可见这个世界并无永远的坚强可言。
有一个诗人说“别告诉我你很坚强”,这句话突然很打动我。如果人的情绪能够以软弱的方式释放,那些年轻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成绩不理想就走极端?人的内心当然应该强大,不然不能抵御大风大浪。但有时候也真不需要那么坚强,人类本身就有互助的需求和本能。这就是当我们得到帮助时反而会流泪的全部原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7:13
内向的人更能提升团队表现时间:2014-03-20 作者:未详 点击:362次 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也是马云正式退休、陆兆禧上位的日子。马云在他富有煽动性的演讲后,隆重介绍了新CEO陆兆禧,但各位大佬们似乎不怎么给面子。陆兆禧精心准备的演讲,在讲到第一点时,他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大佬们愿意为马云在雨里面坐两个小时,却不愿意为陆兆禧多坐十分钟。
大佬们不看好陆兆禧,或者说对他的领导地位不买账。在多数人看来,像马云这样“性格鲜明又带点神经质的‘外星人’”,或许更能吸引、带动一个团队。而陆兆禧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自己“比较内向,木讷,不喜欢PPT演讲”。
不过,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像陆兆禧这样的内向人群,更能提升团队表现。
“这和常识有些相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管理学院(AndersonSchoolatUCLA)管理学教授科琳·本德斯基说。
本德斯基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外向的人在最开始会受到团队成员的重视。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表现通常令人失望。而与此相反,内向的人的表现往往会超出预期,最终成为高效的团队成员。”
原因何在?本德斯基解释道:“主要是因为,内向的人会更努力去满足别人。许多人认为焦虑紧张具有破坏性,而内向的人之所以会格外努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和尽量做得更好,恰好是因为这种焦虑和紧张。而外向的人通常都是糟糕的倾听者,对其他人的想法缺乏耐心,并不是出色的合作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向者对团队伙伴的贡献会远远低于预期,进而失去了在团队成员心目中的地位。
本德斯基和她的研究团队通过两组试验发现了这个现象。在第一组试验中,一年级的MBA学生先进行个性测试,然后每五个人被分成一个研究小组。学生们在一起合作一周之后,每一位学生按要求完成一份对其他团队成员的评估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在每一个小组中,哪一位成员拥有最高的地位,同时被期望拿出最好的表现。在这场人气竞争中,外向的人轻松获胜。“然而,在五个班级经过为期十周的高强度合作之后,我们重新进行了之前的评估调查,结果却出现了很大的不同,”本德斯基总结道,“个性偏内向的学生超出了预期,获得了外向的人失去的地位。”
她补充说:“我们的团队中或许有太多外向的人,因为他们在面试时的表现总是如此的出色。但最优秀的团队应该是不同性格类型的混合体。”
也许马云看到了这种混合体的必要性。他在任命邮件中说,陆兆禧“有自己独特的领导风格和魅力”。对此,阿里巴巴的员工笑称,陆兆禧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是马云的“对立面”。“马云比较善讲,而且他很爱讲,爱表达。而我跟很多人交流的时候喜欢做听众,听的时候我能够很安静地去思考、去分析。”陆兆禧如此自我剖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8:19
你的CEO也曾在教室里哭泣时间:2014-03-18 作者:未详 点击:391次 对刚参加工作的人,我最想说的一个词是“煎熬”,非常不适应工作的状态。当然如果你有上进心或者有责任心的话,这个词,其实很形象。
我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煎熬总是与我如影随形。我见人就在犹豫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们,生怕叫错了称呼,给人印象不好。每天第一个到单位,拖地打水,碰到什么事情,第一个就去做,即使是这样,还是会得罪人,不时有人给我脸色看;好心帮同事做点事情,做好了,还好,做不好,就什么责任都往我头上推,让我辩解也不是,不辩解也不是。除工作之外,还有繁重的生活压力。当时我的工资很低,住在杭州遥远的城北,每天要六点多上班,很晚才下班,回到家都已经半夜了。
这样的日子,说不煎熬是很难的事情。我从中国最好的金融类学校毕业,按照当时的成绩,我可能会在大洋彼岸的某个学校里读书或者工作。不过一切都是如果,现实是残酷的,简直是种痛入骨髓的悲哀。那时候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相对于大学的精彩和辉煌,第一年的工作给我带来的只是痛苦、失败和孤独的煎熬,我几乎已经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都在忍受工作之后与大学生活错位所带来的郁闷。
终于有一次我爆发了,一个人什么都不顾,离开岗位,独自一个人跑回了北京。到北京的时候,我先回了趟学校,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恍惚。想到过去四年里在这里留下的所谓的一系列辉煌和精彩的过往,然后再想到现实的不如意,我在201(我曾经最喜欢去的一个教室)哭得一塌糊涂。然后离开校园,这里已经没有我那么怀念的人和东西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8:34
第二天,北京的同学在马甸一个酒店给我接风,几乎所有在北京的同学都来了。在饭桌上,依旧喝得一塌糊涂。我最落魄,自然我喝得最凶,大家也没有劝我,一夜狂欢后,回到杭州,还是得面对现实。那次我收获最大的是:其实很多时候工作在哪里都差不多,关键还是看你自己怎么面对,我的那些同学,喝多了之后也都如此诉说各种苦处,只是大家痛苦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回到杭州后,我用两个字替代了所谓的煎熬——蛰伏。虫子到了冬天,学会了蛰伏,我们何尝不是呢?再优秀的人,总有你不适应的地方和事物,与其哀叹,不如面对,何不趁年轻多学点东西,努力地完善自己呢。
于是我开始考虑在工作之余,多学习东西,尽量不浪费时间。大学里,我最擅长的是投资经济学,英语也不错,所以我开始免费兼职在外面给高中生上英语课,一方面不让自己的英语荒废,另外一方面就当是帮助一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之所以免费是因为那个学校校长不相信我有能力教他们,我说我不要钱,就让我尝试一下,给我个机会。我大一过的四级,大二六级,大三GRE,大四托福,其实教高中生是一点问题也没有。最后教了大半年,不但教了四十多个大学生出来,还让自己更有时间去巩固英语能力。投资经济学方面,我就坚持每个月都写各种经济评论类的专题,尝试给各个报纸投稿,这样一年多下来,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达到了蛰伏的目的。之后,工作变得越来越顺利,也越来越出色,很快便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认可。
我之所以讲我的这些经历,是想告诉现在的大学生,人总是会遇到挫折的,人总是会有低潮的,人总是有要低声下气的时候,这些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因为大家都会碰到挫折,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门槛,你能过,你就离成功不远了。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满怀信心地去等待,等待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工作,为自己不停地充电。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机会总会来的,至少,你还年轻。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激动人心,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甚至枯燥的,没有这些脚步,或者耐不住这些平凡枯燥,你终归无法迎来最后的那些激动人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8:49
在最绝望的时候,我会去看电影《ThePursuitofHappyness》《JerryMaguire》,让自己重新鼓起勇气,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还是有希望。当所有的人离开的时候,我不失去希望,我不放弃。每天下班坐在车里,我喜欢哼着《隐形的翅膀》看着窗外,我知道,我在静静等待,等待属于我的那一刻。
在给别人打工的这几年里,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我的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离开了公司,选择了创业。我其实从带人开始起,经常会面试新人。我对新人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有功利心。其实这个在现在的大学生里面是最缺乏的,看看我们的大学是怎么过来的,大一进去,就开始关心讨论怎么样才好找工作,还想着怎么入党,怎么加入学生会,而不是真正想怎样才能多学点东西,怎样才能完善自己。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情是不断地积累积累再积累,积累够了,自然就有你兑现价值的那一天,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沉住气,学会等待,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抓住它。
第二,肯干。以前就意识到,我为什么会比同一时期进公司的人成功一点,就是因为我比别人肯干,领导一个电话,我无论几点,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后来做领导了,我其实很能明白这个感受,领导也是人,也需要有人帮助他处理各种问题,譬如孩子上学了,临时没有接送,他又不好意思公开招标,也不想让别人知道,那怎么办,他总要叫自己信得过的人去帮一下他,叫得多了,他也不好意思,总会想办法报答一下你,如果你的能力再稍微优秀点,自然就是你的了。
第三,谦卑。我不希望自己的部下是个趾高气扬、狐假虎威的人,这样的人目中无人,损害他自己的同时,还会把领导也给一起害了,让人觉得他的领导是个不会用人的人,位置越高,你可能得罪的人越多,什么事情都会成为把柄,你可以在业务上大胆设想,但是在做人上,千万要谦卑,而且越谦卑,越显示你的气度,越能形成你的个人魅力。那些一旦新官上任,就开始意气风发、趾高气扬地发表各种论调的人,很难会有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9:35
一生之中最温暖的早晨时间:2014-03-18 作者:未详 点击:540次 我做过流浪汉。
7月初我跳槽和公司闹翻,信用卡刷爆了,房租欠了两个多月,笔记本电脑也抵押给别人,新单位的工资还有十几天才发。于是我想,得,反正天也不冷,去广场过夜得了,省得房东断电断水给我脸色看。
于是我下班之后假装上地铁回家,其实去麦当劳坐到23点,然后买了两个馒头回到公司楼下的广场上。保安看我穿得比较整齐也不管我,我就在长椅上躺下过夜,留一个馒头放在枕边作早饭。
第二天凌晨惊醒,身边多了一只毛色暗淡的流浪狗,盯着馒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我给了它半个,它摇摇尾巴坐在我旁边。那时候曙光微露,城市中心的玻璃墙面渐渐映出朝阳,那简直是我一生之中最温暖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