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5:24
体坛人物的精彩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118次 瓦尔比埃纳摔倒
球员夸张倒地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像瓦尔比埃纳摔得如此精彩的真不多见。有网友这样描述:“他先腾空向前旋转半周,落地后翻转3周,表情痛苦地保持抱腿姿势30秒,只为了一次轻微身体接触。接着蹦跳着起身,几秒后一切恢复正常。”
巴托丽跳跃
法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马里昂·巴托丽在球场上很好动,她的蹦跳不仅可以保持身体处于运动状态,同时也有激怒对手的作用。在2013年7月的温网决赛上,巴托丽的跳跃将对手利斯基弄得头晕眼花。巴托丽最终赢得了温网冠军。
林丹军礼
无论是他的火爆脾气还是他和谢杏芳的羽坛佳话,林丹都是当今羽坛最受关注的运动员之一。赛后标准的军礼已然成为他的专属庆祝动作。每当林丹完成这一标志性动作时,总能博得观众最热烈的掌声。这份军人情结也是他备受欢迎的理由之一。
莎拉波娃怒吼
玛利亚·莎拉波娃之所以能赢得四大满贯,她的怒吼功劳不小。有网友戏称,莎拉波娃怒吼的分贝之高足以刺穿对手的耳膜。确实,莎拉波娃打球时发出的声音会搅得对手心烦意乱,但我们还是有足够多的理由谅解她,不是吗?
吉格斯年龄
刚刚度过40岁生日的曼联中场赖恩·吉格斯可谓老当益壮,用“吉格斯”年龄来形容球场上的老将再合适不过了。不管吉格斯是20岁还是40岁,谁不想拥有他的左脚?
亨利射门
2009年,亨利凭借一记手球,让法国队搭上了通往南非世界杯的末班车,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争议。但这丝毫不能抹杀亨利前锋的贡献,特别是他擅长从左路杀入禁区,然后用右脚踢出美妙的弧线,破网。这种射门就叫“亨利式射门”好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5:36
“不值得”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有时候,我们的话语里最危险的一句话是从“不值得”3个字开始的。
我们常常发现能用的时间不多,可要做的事情却不少。我们“只剩下半个钟头,不值得做这件事”。“不值得”3个字的确很危险,因为这就等于说,把半个小时浪费了。把这些浪费的半个小时加起来,按照一个星期5天工作日计算,每天浪费半个小时,一年加起来大概有130个小时,等于有16个工作日没有派上用场。
我的老师麦克菲登总爱告诉别人他怎样学会意大利语的故事。他每天坐电车从家里去学校,路上要花半个小时。他每天就用这半个小时学习,居然掌握了1种新语言。
别小看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可以完成许多事情。
有时候,很可能是我们担心工作太难,负担不了,或者才能与财力不足,不能把工作做好,于是就说“不值得一试”,聊以自宽自解。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患病后,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却说:“要是写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写第一页。”
所以,最要紧的是,要从明白“值得”开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5:53
老爸的词典里,没有“不”和“必须”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192次 亲爱的小妖:
拿破仑曾说:“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不可能’。”山寨一下这个句式:在老爸的词典里,没有“不”和“必须”这两个词。
“不”和“必须”貌似截然相反,其实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表达或两个极端。“必须”其实也就意味着“不”,因为要求你“必须”做什么时,同时也就意味着你“不”能做什么。这两个词是一体的,都应该从老爸为女儿编纂的词典里剔除出去。
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事是天经地义的。在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能做,也没有什么事必须去做。
我从不给你制定什么必须达到的目标,凭你的兴趣好了,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
我从不认为,学生就要学习好,一定要考前几名或者第一名。你能考到良好我已经很满意了。经验和事实告诉我,靠考试成绩来判断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是很不靠谱的。而且,干吗一定要优秀呢?干吗一定要有出息呢?能活得快乐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从不要求你参加什么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尤其是前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以我曾经当教师的经验来看,一个孩子完全能够利用每天在校的时间搞定学业。至于各种兴趣班,你自己要愿意去就去,去了发现不喜欢,退出好了。
你自己挑选的衣服、发型,我从不做批评,更不会禁止什么。因为你有你的审美观,而我应该尊重你。我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框定你,让你服从。在老爸成长的年代里,曾有过把长头发、喇叭裤、牛仔裤当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甚至会有人拿了剪刀,去大街上剪人家的头发。这些事现在看起来都很荒谬,都是笑话,但在当时都是一本正经、一腔正义去做的啊。我怎么知道,我对你的干涉和禁止不会是这样的荒谬呢?
我甚至不认为写作业、特别是写寒暑假作业是必须的。因为寒暑假作业几乎没有多少老师会检查、批改,纯粹浪费时间和纸张,完全对不起那些因此而被砍掉的树木。即使正常情况下的家庭作业,我也认为是多余的。所以,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因为你未完成家庭作业而替你在老师面前打掩护。
我不认为小孩子天天上学、成年人天天上班是必须的。所以,我曾经做过为带你去公园玩而替你请病假这样不着调的事。而我自己,最终也选择了一份不必天天坐班的工作。如果你认为有些事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即使它会给你带来痛苦,你也不会去改变它。相反,只有你认为它可以改变、应该改变,你才会想办法去改变它。如果我认为天天坐班是应该的,那我永远不会有现在的自由。
我不认为勤勉是必须的。我自己是一个勤勉的人。正常工作之外,我用大量的时间读书和写作,甚至节假日也是如此。有几天不写,我就会觉得虚度光阴。而我也因写作改变了自己的境遇。但我不认为,勤勉是必须具备的。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人愿意享受工作,有人愿意享受生活。我们这一代人,背负着太多的压力,我希望你不必像我这样。
我是你爸爸,但我说的话未必就是绝对真理。你是独立的人,你当然有权而且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决定自己的行动。把“我”扩大到所有的人,不管是谁,你的父母、老师、长辈、偶像以及未来的领导、老板,他们说的话,也都是仅供参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6:20
高手不多时间:2014-03-30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虽然我已经毕业六年了,但是我仍牢牢记着大学同班同学告诉我的一句话:“高手不多。”
当年,那位老兄在班里可谓是默默无闻,其貌不扬,也没有什么特长,更没有什么狐朋狗友天天推杯换盏,总是独来独往。好在他一进大学就抱定了一个目标:出国。因此,所有的重心都在学习上,倒也落得个清静。可是学着学着,突然发现周围与他志同道合者甚众,比他努力用功者不少,聪明者、记性好者多多。别人替他发愁,劝之曰:“你有什么优势去和这么多的人竞争?还是算了吧,别费这心了。”他总是笑而不答,继续背他的ABC,做他的阅读题,不急不慢,一步一步,把自信写在脸上。
直到有一天,我正在为凭着冲动报完名、将要参加自己平生第一次的演讲比赛而抓耳挠腮、后悔不已、信心全无时,他踱着方步走过来,冲我“嘿嘿”一笑,说:“兄弟,有什么好发愁的。记着哥哥我一句话,其实在你的周围,高手不多呀!”然后又意味深长地一笑,口中念念有词地走了。
高手不多?还没来得及仔细参悟其中无限哲理的我,已经开始了比赛前的准备。我原本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不太愿意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上了大学之后,觉得自己个子不高,长相一般,家境中等,背景不深,看谁都比自己强,我拿什么去和别人比呢?但是看着周围的同学在校园里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样子,又很是羡慕。我对自己说:“既然想了为什么不去做呢?为什么不努力去实现呢?我不笨啊!”可是勇气老是和自卑打架,结果往往是我把勇气深深地压在了心底,低着头做原来的我。
而这一次,勇气终于历尽千辛压住了自卑浮出水面,我在自卑与自信的较量中签字画押,胜败在此一举。其实,我心里还是一点儿底也没有,慌慌的,没着没落。既然子弹已上膛,那就只有闭着眼睛冲锋陷阵了。
接下来,我废寝忘食地搜集各种资料,认真地写演讲稿,并恭恭敬敬地请前辈指教。没把那位老兄的指点当一回事的我,早就把“高手不多”的谆谆教诲抛在了一边。
终于到了上演讲台的那一天。我清楚地记得,我是第四个上场的选手。从第一位选手上台开始,坐在台下的我就紧张得手心出汗,轮到我时,内衣已经湿透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上台的,手脚已经不受大脑的控制,因为那时脑子里满是“怎么办?怎么办?”
好不容易站到了麦克风前,还没容我定一定心神,收一收脑门上的汗,一睁眼,哎呀!蒙了。台下黑压压的一片,长这么大,还头一回有这么多人看我。再看看周围,演讲台上只有我一个人。极度的恐惧从心底涌起,腿肚子止不住地转筋,汗不停地往外冒,脑子里一片空白。演讲?做了千万次准备的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连一个词也想不起来了。沉默的每一秒钟都像一个世纪那么长,我望着台下,台下的观众也望着我,只有沉默。
我从未体验过那么无助的感觉,我连后悔都想不起来了。我知道此时没有人能够帮我,除了我自己。我努力告诉自己:反正台已经上了,筋已经转了,汗已经出了,豁出去了,要丢丑就丢一回吧,人的一生哪有不丢丑的呢?
突然间,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那位老兄的笑容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高手不多”的四字箴言也想起来了。是的,高手不多!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紧张、害怕、转着腿筋上的台呢?他们和我并没有区别,他们的演讲也不过如此,谁又比谁差多少呢?
想到这儿,我已准备破釜沉舟。可是,张口之间,我才想起词已经忘光了。忘了就忘了吧,我干脆来个即兴演讲,把这么多天来积累的素材重新组合。就这样,我在那次比赛中得了二等奖。
这一开了头,便激起了我的万丈雄心。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原来我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有自信、肯付出、肯努力。
那位老兄也在“高手不多”的境界中,一步一个脚印,有条不紊地践行着自己的计划,临毕业前,在很多人难以置信的目光中,他飞向了大洋彼岸。
千万记住,在你周围,高手不多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7:53
许嵩的争与不争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这是个全民选秀的时代,一些经典的选秀节目如《超女》《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我是歌手》等推出了不少明星,他们使出浑身解数通过一轮轮残酷的拼争和搏杀,最后在尸横遍野的血腥之中摘得属于自己的桂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选手则是洒着泪铩羽而归。
有一个人,他从未参加过任何选秀节目,甚至不屑于与娱乐公司签约,他只是执着地、专心地做自己的音乐,却一步步铸就了自己的辉煌。
他的作品在中国移动彩铃榜上遥遥领先,2011年就已经累计有1。8亿次的下载量。
他的个人论坛“Vaecn”已超过100万歌迷会员,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明星个人论坛。
他的腾讯微博截至此刻已有14446840名粉丝。
他就是网络歌手许嵩。
一个不争的人却争到了那些拼命在争也争不到的东西,许嵩靠的是什么?
许嵩成名之始就是把自己词、曲、唱、制作一人包揽的歌放到自己的网页上,最后广为人知,名气越来越大。第一张专辑出版后,几个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可是他坚持要一人包揽词、曲、唱、制作,为此许多公司放弃与他签约,因为哪个公司都不喜欢冒这么大的风险。然而许嵩依然坚持,自己又出了第二张专辑,直到2011年3月,他与海蝶公司签约,签约的前提当然是依然坚持以他的方式出专辑,这张他独揽的专辑即是被海蝶冠为“思想大碟”的《苏格拉没有底》,发行后成功拿下内地唱片销量冠军。许嵩为公司省下了包装、宣传的巨资,同时为公司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至此,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与唱片业界不得不正视这位音乐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5:48:27
许嵩从不与人争,他争的是争自己的风格和坚持。
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的成功是不存在的,许嵩的另一种争是和自己战斗,用他的话说:“我只和自己唱对手戏。”他干干净净做自己,专心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故事,一点点地积累成功,不断地超越自己,终于得以独领风骚。
不与人争,他却争得了属于自己的世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6:02:13
最完美的报复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280次 2010年4月,台湾男孩林育群应邀去了美国。他在那里参加了一期电视节目访谈。那天,他在节目现场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主持人艾伦·德杰尼勒斯。他激动万分,手都不知放哪里好了。艾伦·德杰尼勒斯则面带微笑,竖起大拇指说:“作为一名歌者,你无疑是成功的。你的声音无与伦比,堪称天籁。”
“可这声音也曾给我带来过困惑。那时,因为我的声音与众不同,小伙伴们都嘲笑我是娘娘腔。白天,我不敢开嗓,只好在深夜里,凄凉的月光下唱歌,那种滋味别人无法体会。”
“那……那你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后来,我想通了,鼓起勇气唱歌给自己听。”
“家里没有多余的钱,父母都劝我别再唱歌了,我咬咬牙不吭声。没有钱请人指导,我就想为什么不去参加歌唱比赛呢?不用花钱,还能得到评委老师们的专业指导。”林育群声音哽咽起来。
台下响起了掌声。
“对于那些曾侮辱过你的人,进而想让你放弃梦想的人,你想说些什么?”
“对于那些侮辱过我的人,我要报复他们。”
“报复?”台下的人骚动起来,有些人握紧拳头,紧盯着他。
“我报复的方式就是努力唱歌,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比侮辱过我的人更成功。”
台下又一次响起了掌声,他的眼泪流了出来。
人生中,面对曾侮辱过你的人,最完美的报复不是去跟他争个你死我活,而是努力,再努力,比他更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6:02:23
“我”字病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255次 活得老了,就学会观察对方是怎么样的一种人,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我开发了大陆市场。”
这个人说完给我一张名片。抬头上,写着是某某公司的经理。
一个经理能开发一个市场吗?没有整间公司职员的努力,没有老板的眼光和大力支持,你做得到吗?如果是你一个人做到的,那么去开另一间公司吧。
怎可以把一切归功于一个“我”字?就算是老板,在外国也用“我们”,从不是“我”。英文的“We”是谦虚的,我们就学不会用这个字眼。
“我把赤字减轻了。”
政府里的一个小官说。单靠你一个人?简直是笑话嘛。
“我的宣传做得很成功!”
你、你、你?
可怜得很,这些人是爬虫类。
这个“我”字,说惯了,在老板面前也用,老人家听了心里当然不舒服,但是狐狸嘛,笑着说:“非你不可。”
转头,找到另一个人,即刻炒你鱿鱼,留下你这种人,是危险的。
年轻人总认为自己是不可替代的,在当今集体制作、合群经营的商业社会中,已经没有了一个“我”字,公司一上市,连做老板的也是受薪,做得不好随时会被股东们抛弃,哪来的我、我、我?
生意做得愈大,愈学会用人,知道人才会给你带来财富,而常把“我”字变为口头禅的家伙,将会给公司带来祸害,小心小心。
要做“我”?也行,去当艺术家吧!一幅画、一件雕刻,没有了“我”,就死了。
写文章也是,用“我”是种特权。
做生意嘛,还是少几个“我”,用回“我们”吧!笨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6:02:48
用羞辱为人生加油时间:2014-03-29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咸丰十年(1860年),河南固始县令张曜被提拔为知府,不久又擢升为河南布政使,接连的喜讯让张曜倍感“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正在这时,一份弹劾他的奏章,打碎了他的升官梦。
写奏章的人叫刘毓楠,时任御史之职,参劾张曜倒也没什么贪污受贿之类的大事,只是说他“目不识丁”,没文化,当个武官还可以,当一省的行政首脑恐怕不太合适。
刘毓楠的弹劾,正击中了张曜的痛处。他幼年失学,最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纠集一群同龄少年,以头领自居,指挥他们持竿结阵,冲杀战斗。年长一些,便在赌场混生活,于打打杀杀之间,练就一身好武艺。清咸丰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下大乱,张曜趁机入伍从军,得到了用武之地,因为智退捻军有功,深得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的赏识,赐号霍钦巴图鲁(勇士之意),并破格任命他为固始县令。说起来,上马提枪,他是把好手;下马写字,无异赶鸭子上架。
咸丰皇帝看到刘毓楠的奏章,也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诏免去了张曜的河南布政使职务,改授为南阳总兵。虽然官阶待遇没有太大变化,但这在官场“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下,毕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遭此羞辱的张曜起初愤愤不平,可不是嘛,没伤着谁,也没惹着谁,凭什么已经戴在头顶的乌纱帽被摘了下来?可冷静下来一想,刘毓楠也没说错。他很后悔年少时没好好学习,痛定思痛,决心补上这块短板,再也不给别人瞧不起的口实。
老师是现成的,夫人张李氏闺名雪如,不仅容貌俊美,而且熟读诗书,是个才女。当他把求夫人教他念书的想法跟夫人提起时,没想到夫人一改往日的温顺,正色回答道:“要教是可以的,不过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历来钦佩夫人满肚子的学问,一听这个条件,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夫人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拜师之礼,正式入门成了夫人的弟子。
张曜可不是和夫人寻开心,他来的可是真的。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夫人教他读经史。每当他脑筋不转弯儿,或学习有些厌倦、懒惰,夫人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吓得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8 16:02:58
为了时刻铭记当初的羞辱,张曜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随时鞭策自己。天道酬勤,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他不仅能自己草拟奏疏,而且文笔雅驯,颇有才气,被称为“淹通图史,诗文皆有古法”。后来,他升任山东巡抚,又有人想起他的历史,再写奏章参他“目不识丁”。这次,他不再选择沉默,上书请皇上面试,结果都被他的学问所折服,从皇上到大臣无不暗暗称奇。
张曜自然忘不了夫人的功劳,对她始终怀有一种老师般的敬畏。据说有一天,在巡抚大堂上,张曜突然问众幕僚:“你们都怕老婆吗?”众人回答:“不怕!”张曜听后大吃一惊说:“什么,你们竟然连老婆都不怕?”
怕老婆的巡抚并不好笑,在老婆的教导下,张曜手不释卷,文化修养大大提高,也使他对诸多政务能以阔大的胸襟坦然处之,无论领兵追随左宗棠收复新疆,还是在山东巡抚任上治理黄河、兴办水利,他的战功政绩都可圈可点,不仅受到皇上的表扬,更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他在黄河大坝所植的柳树,被称为“张公柳”。当他在抗洪一线病发逝世,济南人民感其恩德,尊他为黄河的“大王”,并在大明湖边为他修建祠堂,永久纪念,成为一个在封建时代让后人怀念的贤官能吏。
从目不识丁的一介武夫,到文武双全的封疆大吏,张曜最为感激的,就是当初揭开他伤疤的刘毓楠。后来,刘毓楠因事被弹劾罢职,回了老家,张曜不计前嫌,得知刘毓楠家贫,便以千金相赠。此后年年都会给予周济,直到刘毓楠去世。每次给刘毓楠写信,他都要在落款处盖上“目不识丁”印,以感念刘毓楠的玉成之德。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有受伤的时候,伤疤给人疼痛,但也会带给人强壮。就像张曜那样,曾经不堪的羞辱,却成为他一生最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