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49:50
马虎不得时间:2014-03-18 作者:未详 点击:550次 人的一生之中,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与成长;从牙牙学语、颤颤学步,到就学就业,甚至组织家庭、教育子女,无一不是通过学习进入下一阶段。但在这样的基本模式之外,也有一些所谓的另类学习,我想出家人的认证依据——三坛大戒出家戒会,应该也是其中之一吧。
这段时间,停留在洛杉矶的西来寺协助戒会,担任引礼法师。引礼法师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仪轨的老师;同时也是专扮黑脸、专找麻烦的“警察”。老实说,要整天不苟言笑地板着脸,还真有点不容易,但为了要让出家戒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收摄身心,把出家人的基本功学好,也只好如此了。
记得以前在佛学院教书时,有个小沙弥对于每天都要把脸盆里的牙刷、牙膏、漱口杯整齐放好,牙刷刷毛向上、刷头朝左、不可以倒下来等等,感到很不耐烦。这也难怪,如果他是在家里,这些哪里用得着管呢?所以小沙弥向纠察老师提出抗议:牙刷为什么一定要向上?没向上就不能成佛吗?真是大哉问,不过得到的答案很简单:重点不是牙刷,而是用心;不用心的人,肯定成佛无望,凡事难以成就。
说起“用心”,让我想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家同时也是诗人的米开朗琪罗,创作世界名画《创世纪》的故事。米开朗琪罗原本只是雕塑家,但在当时的教皇朱利叶的强迫下,每天都要勉为其难地爬到西斯廷教堂的鹰架上作画,因为不是发自真心地作画,所以怎么看怎么不满意。
有一天,苦闷的米开朗琪罗结束了工作,到附近的酒店去喝酒,才喝了一口就说:“这酒怎么有怪味?”(www.rensheng5.com)酒店老板听了,二话不说,举起斧头就把整个酒桶打烂了。一旁的米开朗琪罗,看到老板对质量坚持的态度,心中深受启发:不是最好的,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于是他回到教堂,将本来已经画好的壁画全部刮掉,用自己的真心融入笔触之中,终于用三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全部的壁画,也让这座教堂成为梵蒂冈著名的教堂。
所以,即使是同一位米开朗琪罗,有用心全力投入,跟没用心勉强应付,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其实不只是米开朗琪罗,任何人都一样,就像宋朝的一位画家,原本正在画虎,来了位客人要请他画马,他就自作聪明地将画好的虎头接到了马身上。客人问他画的到底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一旁的大儿子再问,他说:“那当它是虎吧!”才说着小儿子进来了也问,他又随口答:“就算是马吧!”
有一次,画家的大儿子出门打猎,看到一匹马以为是虎,立刻用箭把它射死,结果损失了一笔钱,赔偿马的主人。没多久,小儿子到野外,遇到一只老虎却当是马,还想着去骑马,却命丧虎口。画家因为自己马马虎虎的心态,导致不幸的下场,于是把画烧了,留了首诗作为警惕:“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二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劝君莫学吾!”
人生苦短,马虎不得啊!有机会再遇到那位不耐烦的沙弥,我会再奉赠这两位画家的故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0:03
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时间:2014-03-19 作者:未详 点击:658次 闺蜜,26岁,香港读博。高中时相识,一年后我读文她读理。文理的成绩无法准确对比,但从班级排名来说,她是不如我的,虽然刻苦程度我远不如她。自此认为,我的智商比她高。高考她上了二本的院校,那四年回我短信通常在凌晨之后,那个点她刚刚上完自习。三年后考研,去了北京交大,好几次打电话都说学多了胃不行,总吐。研二去了香港,成了我身边最年轻的一位女博士,每月奖学金折合人民币一万四。高中的青葱岁月,我们每天一起回家。高中后这七年多的时间里,虽然联系没断,我们的见面次数却不超过七次,原因很简单,她在学习,在准备建模比赛,在上英语辅导班,在备考GRE,没有时间。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自己智商比她高,但她的经历告诉我,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大学校友,一个和我同届学新闻的姑娘,很有女孩子特质,纤细娇小,说话细声细语,是那种我见了都想去保护的人。大四那年她和很多同学一起去电视台实习,一年多的时间里工作苦压力大,电视台不支付工资,也没有是否能留下来的承诺,所有人都放弃了,只有她没有离开。她说这是个只要你拼命不会不出成绩的岗位。她现在工资全组最高,年薪让我羡慕得眼冒金星,可透过数字我能猜到这个外表柔弱的姑娘每天比别人多做了多少工作。打球时崴了脚,她一个人去医院看又一个人单腿蹦回自己四楼的家;加班到半夜是常事,她就在包里装着有电棍功能的手电筒防身。说这些时她云淡风轻,我却想象着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每一件都足以让我哭泣自怜,祥林嫂般给别人倾诉许多天。她照顾妹妹,自己供房贷,跟师傅学煲汤,和同事打球,同朋友爬山,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前不久参加她的婚礼,看着外表依然弱弱的她,知道内心坚强又坚持的她一定会幸福。
高我两届的一位师兄,大学上课前为每一位教他的老师主动搬座椅,搬了整整四年。平时成绩占我们学科总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所有任课老师都认识他,想必成绩上都有所优待。不是说他的行为功利化,只是觉得,即便抱着功利的目的,能四年如一日地为老师搬座椅,也足够令人钦佩,至少我坚持不下来。上学时他是学校的贫困生,毕业后娶妻、生子,工作之余还出了本书,现在业余做电商,过着富足的小日子。去年我来石家庄时他请我吃饭,听他讲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我毫不怀疑他能实现。
你坚持下去了,这就是你的资本。
看过一个《当我在荒废时间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拼命》的帖子,才知道很多时候,我以为我受到了很多苦,但是我不知道有那么多难受的人宁愿咬牙也要坚持走下去的感觉。反思自己,没有用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没有倾注身心去爱一样事情,更没有孤注一掷坚持过。
作为拖延症重度患者,最近我体内的懒惰小孩快要将勤奋小孩打死了。死前,勤奋小孩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0:14
怜悯时间:2014-03-19 作者:未详 点击:334次 在澳大利亚的一所修道院学校里,一个学生在偷窃食物时被人抓到。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因为他饥饿,其次,他不相信修道院每天都有食物,这与他在家里的情况完全不同,他真的很难相信。有时,当食物比平常少的时候,感到恐慌的他,便不假思索地再次偷窃,为明天储备食物。学生们都向院长抱怨,并且递交上一封请愿书,为能够继续完成学业,他们希望修道院开除他。然而,无论那学生偷窃被抓到多少次,院长都对其他学生的怨言置若罔闻,一再让他留下来,不责备一句。
最后,其他学生恼火至极,他们又一次递交请愿书,向院长发出最后通牒:“要么他走,要么我们所有人离开。院长大人,请您选择吧!”院长把所有学生召集到一起,带着几分责备,规劝他们说:“你们全都认为自己明辨是非,你们也可以想去哪里学习就去哪里。但是,这名贫困学生呢,他却背负着过去带给他的沉重负担——贫穷、饥饿、无人帮助的孤单与困苦。我必须使他靠近我,让他知道他将永远被关怀、可以永远留在修道院,永远受到厚爱与尊重。如果谁想离开,请自便。我将把他一个人留在身边,为他付出毕生的知识、智慧,直到他懂得友爱与同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0:23
做些无用的事时间:2014-03-19 作者:未详 点击:537次 太多有用的事把无用的事推到了边缘。人群中,人们只愿意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名片上的名分决定了哪一张因无用而该撕,而哪一张又因有用而该留。有用的人被人人需要,人群中有趣的人也就越来越少,甚至时间长了,我们的人生都开始干涩无趣起来。无用的事或人,真的无用吗?
2011年,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是画作《富春山居图》的合璧大展。
2011年初,我去了浙江小城富阳,那里的人们都在为出自这里的《富春山居图》而骄傲自豪。仔细一聊,这幅大作,是600多年前的元朝,年过70的画家黄公望在此山居,用三四年时间完成的。那三四年,我想小城里的人们也在为名忙为利忙,而黄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当年这幅画,黄公望正是画给道友无用师的,因此也有人称这幅画卷为《无用师卷》。
几百年过去,那些一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却是当年那无用的老人,用清静的心和一支又一支磨秃的画笔,留下的画作显赫起来,终成这座城市的象征和最伟大的记忆,并越来越为这座小城带来资金、带来财富、带来关注。一个无用的人送给无用师的画作却真的有用起来。这该是怎样的一个轮回?无用的事,真的无用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3:43
送礼的幸福哲学时间:2014-03-17 作者:未详 点击:330次 去参加一家银行为贵宾客户举办的幸福讲座,学员谈起了最近股市的投资心得,有人愁容满面,大谈只涨了指数,却没有涨财富;却也有人春风得意:“这下终于扬眉吐气了!”
不过停了一会儿,这位在股市中大有收获的先生,眉头皱了起来:“之前我答应家人,若股市赚了钱,就要给每人买个礼物。不过实在不知道送什么才好,真是伤脑筋……”
看来没钱,有没钱的苦恼;有了钱,却也有新的烦恼,呵呵!
相信你也有同样的感觉,送礼还真是个大学问。该如何送礼,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同时他的幸福感也能只涨不跌呢?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懂得花钱比只会赚钱,往往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幸福感。例如,捐钱帮人解决困难,以及送礼表达心意等行为,都会让我们在给别人带来开心快乐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虽然幸福不是单凭物质就可以获得的,然而若所送的礼物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情意,的确可以给对方及自己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但若拿捏不当,往往会造成“送的人心烦,而受的人厌烦”的惨状。
该怎么送礼,才能让彼此的幸福感加分呢?
幸福送礼原则一:给他选择,不如不给选择
朋友的生日将近,你的礼物寻觅计划也提上日程。靓丽首饰、家居装饰,或是他钟爱的作家作品全集,让你犹豫万分、摇摆不定,究竟要送哪一件?或者要不,干脆问他自己想要哪一件?
且慢,若你想要让他觉得很幸福,最好别让他作选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4:04
让对方自由选择礼物,看似能让礼品发挥最大效用——毕竟是他自己选的,肯定会开心。然而这个做法,你也将难以选择的状态馈赠给了他,这下伤脑筋的人变成他了。三选一,到底该怎么选才好?如此一来,不论他作何种选择,都会因为“机会成本效应”的关系,让他的幸福感大大减少。这是因为,选了这项物品,同时也就丧失了获得其他两个东西的机会,此时他不免心中会暗自懊恼:好可惜,这次与它们擦身而过……
所以,当几件候选礼物的优劣差异不大时,要想让他感受到更多的幸福,送礼的你要果断决定,选择一件送给对方,而不应呈现几种选择让对方来作决定。
幸福送礼原则二:贵重小礼胜过便宜大礼
同事新婚,你打算送上一份贺礼。是送设计师的情侣睡衣,还是高档精品中最便宜的商品,例如镇纸?哪一份礼物传递给对方的感觉更好呢?
研究发现,若你想让收礼者感受到你最大的诚意,在价钱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挑选昂贵的礼物类别中最便宜的商品,不如挑选平价的礼物类别中最贵的商品。
这是因为,当你我打开礼物的时候,首先会对礼物类别,例如珠宝,出现心理价位区间,数千元至数万元,而接下来发现,这个礼物是在这个区间最低点,居然是最便宜的,当然会有所失望;相反的,当发现礼物出现在区间的最高点,甚至超出了区间范围,这当然会因为大大超过心理预期,而让我们惊喜不已:睡衣应在数十元到数百元之间,他居然送我上千元的睡衣,太够意思了!
这下你该理解了,从“小处”入手,走精致路线,才是聪明送礼的最高指导原则。掌握了以上的原则,下回送礼时,相信你就能轻松地作出选择,不但送出好礼,更能给对方送去满满的幸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4:31
人生职场励志箴言时间:2014-03-18 作者:未详 点击:777次 人生职场励志箴言:
一、主动,是职场达人的最大特质。
在职场上只有两种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强烈的主动意识。说的绝对一些,在事情面前,谁先行动,谁就是领导者。在职场上不要枯等别人提拔自己,要主动迎上前去,被上级认识,被上级欣赏,被上级提拔。世界上的资源都静静地摆放在那里,谁先主动去争取,去整合,去利用,谁就会成为这些资源的主人。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只要你想获得成功和幸福,就要主动,主动,再主动,除此之外,你别无选择。
请记住:
Do not wait to be loved to love.
Do not wait to have a good job to start to work.
二、拥有1项职场核武器。
职场上最受欢迎的人,都具备1项他人不会做的技能。在职场的江湖之中,他应该具备这样的名声:这件工作,非他莫属,这项技能,他已经出神入化!不可替代性,是员工最大的价值。只有拥有了1项技能,你才能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发挥到最大。咨询,销售,执行,演讲,服务,人力,后勤,财务,沟通,不论哪一项技能练到他人无法企及,都会成为你的职场核武器。
三、人人喜欢,你才能成为公司的核心。
被同事喜欢,包括被同级的同事喜欢,被下属喜欢,被上级喜欢。既被同事的女朋友的同学的二舅喜欢,也被传达室大爷的老伴的外甥女喜欢。总之,瞬间被一个陌生人认可甚至喜欢,是一种需要终身练就的能力。被人喜欢,才能被人帮助,被人帮助才能做大事。独行侠,是悲壮的英雄,可能会偶然性地除暴安良,但是,只有带领着认可你并且忠实于你的团队,才能长久地屹立不倒。永远记着当过兵讨过饭打过日本人的祖父曾经告诉我的一句话:用友者王,用师者霸。友、师都来帮你的前提是,他们认可你,你值的他们帮。
四、时刻螺旋式上升,不可停止。
人在职场,如逆水行舟,进难退易。进,代表着你要学习,你要努力,你要困惑,你要蜕变,你要成长。总之,进,代表着你要与人类的普遍本能进行不懈的斗争。退,很容易,只要你一天不前进,周围的人就会快速追上,相对于前边的人,你已经退步了。上升中也会有暂时的下降,人,总是会犯错误的,但是错误改正以后,你就会获得颠覆性成长。螺旋式上升,就是裹挟着错误不断前进,在不完美当中努力接近完美。
五、人不疯魔难成佛。
我在职场上所有的成功,都跟在一段时间内梦盈魂牵地、近乎痴狂地做一件事情有关系。
19岁,在小树林、英语角,四年如一日,旁若无人,狂读英语。从大一的“无人理会”到大四的“众人围观”,从大一的“羞涩难当”到大四的“雄辩滔滔”。(不好意思,又自high了)
24岁,为迎战新东方残酷的“地狱魔鬼面试”。将新华书店里所有的考研写作书籍尽数收集回家,挑灯夜读。并且,在客厅里悍然立起一块黑板,狂练演讲,时而励志,时而幽默,时而激情,时而抒情,天天如此,兴致不减。听众仅有父母二人而已。
26岁,为带领济南团队成为全国新东方的佼佼者,读遍古今中外管理、营销、领导类书籍,听遍大学和社会上的充电课程,强迫自己从一介书生向合格管理者转型。
如果说成长有捷径,就是在特定的一个时间,只留下你和那件事,你和事的关系是——梦萦魂牵。
六、耐心,也是一种凶悍。
职场上最终的赢家,不是胜者,而是剩者,所谓“剩者为王”。职场不是一方净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工作,让你快乐幸福之外,还会让你郁闷,嫉妒,焦虑,恐慌,有些能力很强的人受不来这些情绪的煎熬,选择过早地离开。这样的人,不是被对手打倒,而是被自己打倒。
面对挫折,面对打击,不要伤心,不要难过,不要沮丧,甚至不要控诉,不要愤怒,不要抗议,我们只管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擦亮自己的武器,准备下一次战斗,下下一次的战斗,以及下下下一次的战斗。
也许,你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如果你能熬过最优秀的,你就是最优秀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4:52
一代宗师叶问时间:2014-03-18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他是咏春拳的创立者、李小龙的师父,他的成就不在霍元甲之下。要不是近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热映,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其实,叶问的故事并不比黄飞鸿他们平淡。他曾当街与军阀较量,以大拇指把对方的左轮手枪轮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他曾拒绝李小龙以一栋楼换取全套咏春木人桩法的建议,不愿把功夫当商品出售……
武林宗师上街被看做私塾老师
叶问本名为叶继问,1892年生于广东佛山,在家族中排行第二。他家在佛山可算是一个望族大家庭,书香世家。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都出自佛山。叶问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师父去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钻研拳技。
叶问个子矮小,大概163厘米,但是他青年的时候身体非常健壮,尤其前臂异常精壮。他是光头、不留胡须。
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颇注重仪容清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叶问举止斯文大方,如果上街,一般人只会当他是“当铺里的掌柜先生”或是“私塾老师”,绝对不会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叶问。
民国初年,佛山每年都会举办“秋色”游行盛会,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来自外乡的游客。一次,叶问和表妹等一拨人去观赏“秋色”游行,当时叶问身着长衫和薄底绒布鞋,个子也不高,看上去就一副软弱可欺的公子样儿。途中,遇到一位当时的军阀排长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叶问突然挺身上前,使出惯用的咏春拳手法,对方立马应声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对方起身拔枪,叶问一个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左轮手枪,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压左轮手枪的转轮,竟然把左轮手枪轮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5:17
笑言李小龙“短命”一语成谶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得知叶问是咏春拳陈华顺门人,立刻拜师学艺,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渐渐地,求技者越来越多。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使咏春拳传遍香港每个角落。
1956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李小龙上课相当投入,从不缺课。后来因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这个缺陷,心明眼亮的叶问却早已看出他这个特征,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着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龙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时“脚跟不着地”,早期更不能以整个脚掌触地的姿势蹲下来,这是叶问及其他与李小龙要好的师兄都知道的。所谓“走路脚跟不着地便短命”的传言,其实并非叶问首创,他以此作为笑谈而已,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依然认“咏春叛徒”为弟子
叶问是个极宽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头那样,禁止弟子学习或演练其他门派的功夫,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逆行。叶问看李小龙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艺界的叔伯学过功夫。叶问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艺人的招式虽是表演给人看,但毕竟是从武术流派中演化而来的,仍有可取之处。李小龙回香港拍电影之前,已在美国创立截拳道。自他创截拳道后,很多人都视他为“咏春叛徒”,认为叶问宗师再也不会认他做弟子了。所以李小龙的一些朋友便跟他打赌:由李小龙约叶问师父出来吃一顿晚餐,如果叶问能来,便是他们输;否则,便是李小龙输。
于是李小龙打电话给叶问,开门见山地问:“师父,我是小龙呀!我想问您一句,您到底认不认我小龙是您的徒弟呀?”李小龙的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回答。叶问如果回答“不认”,未免显得小家子气。叶问若是回答“当然认啦”,又担心其他徒弟知道后,会很不满,会说“难道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成名了,您就连一点骨气都没有吗”这样的话,更担心一些外人知道后会说三道四。叶问言简意赅:“认不认随你呀!”将李小龙踢来的“球”又踢回去了。
叶问后来说,他还是认李小龙这个徒弟的。李小龙跟他通完电话后,即“诚心邀请师父吃饭”,前来接他去酒楼。他到达后,才知道李小龙借此与人打赌。这也算是叶问与李小龙之间的一场趣事。
拒绝李小龙以楼换拳谱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父,固然难,但师父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他有一个徒弟叫郭富,5年的教授,叶问喜欢上了勤奋好学的徒弟。之后郭富失业,不告而别。叶问亲自去乡下找到这个“穷鬼”,手把手地教郭富。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去郭富的祖屋,继续传授他的咏春拳术,将自己的所有拳谱让郭富翻抄记录了一遍。
之后李小龙曾再次亲访叶问,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但却被叶问拒绝。很多弟子认为李小龙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师父不接纳太可惜了。但叶问曾说,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师叶问去世,迄今已过30多年。而其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所敬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1:55:31
笑言李小龙“短命”一语成谶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得知叶问是咏春拳陈华顺门人,立刻拜师学艺,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渐渐地,求技者越来越多。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使咏春拳传遍香港每个角落。
1956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李小龙上课相当投入,从不缺课。后来因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这个缺陷,心明眼亮的叶问却早已看出他这个特征,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着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龙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时“脚跟不着地”,早期更不能以整个脚掌触地的姿势蹲下来,这是叶问及其他与李小龙要好的师兄都知道的。所谓“走路脚跟不着地便短命”的传言,其实并非叶问首创,他以此作为笑谈而已,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依然认“咏春叛徒”为弟子
叶问是个极宽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头那样,禁止弟子学习或演练其他门派的功夫,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逆行。叶问看李小龙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艺界的叔伯学过功夫。叶问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艺人的招式虽是表演给人看,但毕竟是从武术流派中演化而来的,仍有可取之处。李小龙回香港拍电影之前,已在美国创立截拳道。自他创截拳道后,很多人都视他为“咏春叛徒”,认为叶问宗师再也不会认他做弟子了。所以李小龙的一些朋友便跟他打赌:由李小龙约叶问师父出来吃一顿晚餐,如果叶问能来,便是他们输;否则,便是李小龙输。
于是李小龙打电话给叶问,开门见山地问:“师父,我是小龙呀!我想问您一句,您到底认不认我小龙是您的徒弟呀?”李小龙的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回答。叶问如果回答“不认”,未免显得小家子气。叶问若是回答“当然认啦”,又担心其他徒弟知道后,会很不满,会说“难道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成名了,您就连一点骨气都没有吗”这样的话,更担心一些外人知道后会说三道四。叶问言简意赅:“认不认随你呀!”将李小龙踢来的“球”又踢回去了。
叶问后来说,他还是认李小龙这个徒弟的。李小龙跟他通完电话后,即“诚心邀请师父吃饭”,前来接他去酒楼。他到达后,才知道李小龙借此与人打赌。这也算是叶问与李小龙之间的一场趣事。
拒绝李小龙以楼换拳谱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父,固然难,但师父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他有一个徒弟叫郭富,5年的教授,叶问喜欢上了勤奋好学的徒弟。之后郭富失业,不告而别。叶问亲自去乡下找到这个“穷鬼”,手把手地教郭富。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去郭富的祖屋,继续传授他的咏春拳术,将自己的所有拳谱让郭富翻抄记录了一遍。
之后李小龙曾再次亲访叶问,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但却被叶问拒绝。很多弟子认为李小龙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师父不接纳太可惜了。但叶问曾说,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师叶问去世,迄今已过30多年。而其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