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0:48

父子恩怨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近日,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发动公司小股东,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将其公司股票出售给包括其父亲李嘉诚在内的收购方。至此,李氏父子矛盾公之于众。
  
  香港电讯盈科公司主席李泽楷是个被人羡慕的人,因为他有一个亚洲首富的父亲李嘉诚。不过,“父荫”底下未必好乘凉。多年来,李氏父子的矛盾由暗斗到公开,已成为香港社会公开的秘密。
  
  宁愿卖汉堡,
  
  不用父亲的生活费
  
  李泽楷是李嘉诚的次子,为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于1966年所生。李嘉诚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接班人。但李泽楷自小却显露出反叛的性格。幼年时的他就经常做事逆父意而行。
  
  一位香港金融界名人讲这样一个故事:李泽楷13岁时,李嘉诚把他送到美国加州读书,希望他与同样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李泽钜有个照应。但李泽楷到了美国后就变卦了。他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放的生活费用,而是靠自己打工。
  
  这名金融界人士说,李泽楷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由于要背负高尔夫球棒,以致弄伤了肩胛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为了省钱,他还经常自己下厨,炒鸡蛋就是那时学会的。
  
  李泽楷毕业后,没有直接回到父亲的公司,而是在加拿大工作。他还一声不响地把当年李嘉诚为他在银行账户里存的所有钱连同利息还给了父亲。1990年母亲病逝,李泽楷回港奔丧时终于没能拗过父亲的规劝,勉强答应留在香港帮父亲打理家族产业。
  
  在加入和黄集团后,李嘉诚给儿子安排了一名助理马世民。但渴望独立的李泽楷却经常借故与马抬杠,甚至指责他是一个“最令人讨厌的助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1:04

 1994年,李泽楷凭借出售卫星电视积累下的4亿美元,成立了盈科数码。自此,他正式与家族事业分道扬镳。后来李泽楷接受采访时承认,当年他选择独立门户时,父亲曾以和黄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他,但被他拒绝。他誓言自己要在事业上超过父兄。此事也令李嘉诚感慨万千,经常对外人说自己对这儿子束手无策,“他14岁的时候我就管不了他了!”
  
  儿子危难,
  
  李嘉诚多次相助
  
  “儿子不坏,父亲不爱”,用这句话形容李嘉诚对儿子的态度,再合适不过了。回顾过去十多年,虽然李泽楷一直都在努力摆脱父亲的影子,但每次儿子有难时,李嘉诚还是会及时出手帮忙。其中较明显的是李泽楷自组盈科脱离和黄后,1997年投资日本东京地产失手一事。
  
  香港一名财经界人士忆述,当年李泽楷以80亿港币投资东京地铁站,成为日本10年来单一外资投资者最大交易。不料遭遇金融风暴。就在最为难之际,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决定以29亿港币买下地皮45%的权益,并再给盈科1。7亿港币管理费,令李泽楷幸免一难。
  
  李嘉诚的第二次出手,是收购香港电讯一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1:18

 2001年1月,盈科股价由半年前18元一直下滑至3。9元,在市场上引起极大怨言时,李嘉诚再次出手救儿子。据一名当年参与报道的香港记者讲述,当天中午12点半左右,大批记者正在港岛香格里拉酒店等候,准备采访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此时,李嘉诚父子突然出现。
  
  他们穿过酒店大堂,径直乘扶手电梯往下层中餐厅“夏宫”去吃饭,父子共赴饭局的场面令记者们骚动起来。据该酒店大堂职员说,李嘉诚每月到这里吃饭只会在56楼的法国餐厅用餐。果然,这场半年来不见的父子共进午餐没过几个小时,下午就传来盈科股价止泻回扬的消息。
  
  儿子音讯,
  
  父亲从报纸获得
  
  最近,香港金融中心区流传着李嘉诚找不到儿子的故事。今年6月,李嘉诚从报章上获悉,李泽楷有意出售盈科资产,惹来股东高调反对,于是,他致电李泽楷,但一直未获回复。李嘉诚最终按捺不住,与长子李泽钜一同前往李泽楷办公室有意详谈此事。但在外开会的李泽楷故意不赶返公司,李嘉诚只好留下一张字条失望离开。
  
  到了11月底,正当新加坡盈拓公司的小股东准备投票是否赞成由李嘉诚基金、梁伯韬及西班牙电讯的入股方案时,李泽楷又突然向外界表示:“如果盈拓小股东投反对票,我会很开心。”间接拒绝父亲在事件中帮忙,令李嘉诚无法收购盈科电讯的股份。这件事令两父子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多位在香港做时政新闻的媒体朋友说,过去,李嘉诚为帮助两个儿子铺好政经高层人际网络,每次与重要人物见面时,总会带着他们一同赴会,但最近李嘉诚却罕有地只携同长子李泽钜出席。另外,近来多位香港名人去世后,李嘉诚在致送的花牌上,也只是写着他和李泽钜的名字。外界认为,这反映了李氏父子的关系“在最近一段日子并不太好”。
  
  “李泽楷在电讯盈科股权出售这宗交易上处理得太草率太仓促了。他既想不到办法收拾残局,又认为要父亲出手很没面子,所以两父子近几个月都没怎么联络了。”一位参与了该交易的人预测,要修补李氏父子关系,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1:35

一部电梯卡住了我的人生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386次   我的办公室位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麦格劳-希尔大厦。一个周五的晚上,我正在加班,中途离开大厦去抽了根烟,然后回头走进大楼,走过正在擦拭大理石地面的家伙(15年来从未换过人),走进电梯,按下43层的按钮。
  
  电梯上升途中,我感觉到一阵晃动,灯光暗了片刻。过了一会儿,我意识到电梯停住了,于是按响了紧急警铃。我气坏了,因为我的截稿时间快到了。当时我是《商业周刊》杂志的出版经理,必须让杂志按时出来。我等待有人回应,可是没有人。于是我再次按下按钮。我想大声喊叫,但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想大惊小怪,所以只是任凭铃声响个不停,然后等待着。
  
  但还是没有人。当时是周末,只有很少人还在工作,而且大楼里一共有32台电梯。万一在周一早上之前都没有人发现我该怎么办?我试着摆脱这种想法,但随着警铃不断响起,无人应答的时间越长,我脑海中横尸电梯的画面就越是挥之不去。
  
  我开始撬门,想看看能不能出去。但当我把电梯门扳开时,只看到了水泥墙面——电梯井道的墙面。这反而让我的受困和受挫感更强了。我沿着电梯的内壁向上攀爬想去敲开天花板上的活板门。我知道离开电梯会很危险,但已经顾不得了。可是,活板门上了锁。
  
  我躺在地板上,完全绝望。慢慢死去的想法将我吞噬。我只剩下几根香烟,也没有吃的和喝的。我试着睡觉,当我转身侧卧时,注意到电梯的地毯上有零星的指甲、皮肤碎屑和头发。我觉得很奇怪,在乘电梯那么短暂的时间里,人们身上怎么会抖落下这么多东西。我暗自下定决心,如果我能最终逃出电梯,一定要请上一两天假,好好享受一下。
  
  几个小时过去了。然后是更漫长的几个小时。我完全丧失了时间概念。突然,对讲机中传来一个声音:“有人在里面吗?”我跳起身来大声叫道:“该死的,赶紧把我从这里面弄出去。”40分钟后,一点预兆也没有,我感觉到一阵气流,同时电梯开始移动。电梯门打开了,我像软木塞一样蹦出电梯。我向电梯机械师询问时间。“下午4点,”他说,“星期天。”我在电梯里待了41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记者包围了我的公寓。我所说的只言片语都出现在报纸上。《商业周刊》的公关主管问我要不要住到酒店,直到事态平息。接着,不可避免的,律师们开始给我打电话,抛出一个又一个数字。有人声称能够拿到2500万美元作为惩罚性损害赔偿费,并建议我不要工作了。因此,我不再工作,开始了这种梦一样的生活。我失业了,但却开始考虑购买200万、300万美元的公寓。
  
  我和其中一名律师签了约。2004年,也就是电梯故障发生5年之后,我们上了法庭。我不喜欢站在证人席上的感觉——内心非常恐惧。我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未来,全指望着巨额赔付。最后,我们达成了庭外和解。我不能透露数额,但是感觉那是像样的一笔钱,我拿到了6位数。
  
  一切鲜活的生命都害怕陷入困境。在那台电梯里,我真的感到恐惧。但是我犯了个错误:延长了自己受困的时间。过去我的生活状态很好,但那以我开始寻求巨额赔付,这毁了一切。10年来我没有工作,也一直没有结婚。我走进电梯时过的是一种生活,走出来的时候,却步入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但是,毁掉我生活的并不是那部电梯,而是我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1:49

一条横线的激励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383次   在20世纪60年代,金刚砂空中货物公司敢为天下先,最先使用了坚固耐用、规格统一、且可重复使用的集装箱运输货物,开创了集装箱货运的先河。由于统一使用集装箱运输货物,比以前散装运输更经济、更有效,所以世界各国的运输业竞相效仿。然而,当时负责金刚砂空中货物公司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副总裁爱德华·费尼发现,只有45%的集装箱是完全填满的,其余的往往没有被完全填满,就被密封运走了。
  
  为了保证装货质量,爱德华·费尼开始组织工人接受关于装满集装箱的专业培训,并经常派人实地督促检查集装箱是否装满。但是,事与愿违,收效甚微。
  
  正当爱德华·费尼费尽心机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管理学专家向他提出了建议:在每个集装箱内部画上一条“填满至此处”的横线。
  
  尽管这个建议看似微不足道,但爱德华·费尼还是采纳了。

  令他兴奋的是,此后完全填满集装箱的比例竟然由45%上升到了95%。
  
  爱德华·费尼有些不解:“一条简单的横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激励作用呢?”
  
  管理学专家回答说:

  “画上一条横线,就有了专一的目标;有了专一的目标,就有了专一的行动;有了专一的行动,就有了实现目标的可靠保证。这就是目标管理的作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2:02

人生不会总吃亏时间:2014-03-10 作者:未详 点击:870次   表弟大学刚毕业,在一家私营企业找了份工作,薪水不高,工作还算轻松,在计算机前统计公司产品的销量,做一些报表。这份琐碎的工作,让他很不开心,他说:“和几个中专生干一样的工作,虽然工资比他们高点儿,但什么也学不到,这样下去太吃亏。”
  
  那天吃饭,一起坐的除了表弟,还有一个当饭店老板的亲戚。他微微一笑:“我给你们讲讲我的经历吧。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穷,没钱再供我读书,我去学厨师。在厨师学校,我的成绩非常好,结果,被招聘到一家饭店。刚进饭店时,老板分配我端菜,我没有怨言,一边端菜,一边观察厨师的操作技艺,很快学会了学校里没有学过的菜系和花样。有时,饭店生意忙,我也去后厨帮忙,拿的还是端菜的工钱。就这样干了一段时间,命运出现转机,一位厨师辞职了,老板让我试试,结果,我比辞职的厨师干得还好。因为有端菜的经历,我对客人们偏爱的菜肴比较了解,后来,饭店的菜系和品种很多采用我的设计。我在那家饭店干了5年,挣了将近15万元,这也算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吧,我开了现在这家饭店。”
  
  表弟若有所思。那位亲戚接着说:“我认为你干的活儿一点儿也不吃亏,统计公司的产品销量,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对公司产品的销量了如指掌;你还能掌握公司主要客户的基本信息,以及公司的财务状况。这些核心的机密尽在你的掌握中,怎么能说自己吃亏呢?将来创业的话,这是无价之宝啊。”
  
  表弟连连点头。看似“吃亏”的那部分,命运会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给你补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2:12

考场时间:2014-03-11 作者:未详 点击:113次   王处长是上级派来巡考的,据说他监考非常认真。午宴上我们以当地的蒙古族礼节展开攻势:下马酒、草原三杯、献哈达、敬银碗酒。招数用尽了而他却仍是来者不拒,笑声朗朗。酒过三巡,有人要为大家唱一首歌《母亲》。歌声中刚才还频频举杯的他却突然泪流满面。
  
  他说他是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这首歌使他突然回忆起小时候与母亲在一起的美好画面。然后他长叹一声说,我啊净给别人监考了,而自己却没能通过生活的考场。
  
  悔恨来自于母亲单身后提出要到他家养老。而他当时正处在提拔的关口,所以提议让老人先到乡下弟弟那儿去住。可是不到一年母亲却突然离世,所以,他竟然连老人在死前的惟一愿望都未能满足……
  
  看来有些歌是注定能成为经典的,有些事是注定要抱憾终身的。再强的人也不一定每个考场都合格,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心灵的轻松。

  人生处处有考场,让我们都别再重复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故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2:23

两个女知青的人生际遇时间:2014-03-11 作者:未详 点击:252次   1
  
  她们是在1969年12月26日那天结成莫逆的。那一天,她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由班长带队,举一面红旗,浩浩荡荡横穿整个沈阳市,去往农村。她们足足走了一天才到达那座名叫蒲河的小镇,见到被雪装殓的田野、被黑暗厚葬的群山,以及山坳里气息奄奄的灯光。之后,大家住进一间寒冷破败的茅草屋。没错,这件事叫做知识青年下乡,肖秋光和孟珍那一年17岁。
  
  屋子冷得刺骨,孟珍和肖秋光在赤贫的炕上打开铺盖睡下。你知道当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一只老鼠,或者几只老鼠,被猫拖回来,在她们雪白的被窝里被分尸。清早时候她们看到满被子血,不由分说地,她们抱在一起嚎哭。
  
  在那年冬天,孟珍和肖秋光学会了各种粗活儿:喂猪,喂鸡,提水,赶牛爬犁,赶毛驴送粪肥。在不知对坐痛哭过多少次以后,渐渐地,她们开始学会笑,学会苦中作乐了。那是无从选择自己命运的年月,能做的只有坚持。坚持下去,直到得到一份由国家安排的工作,成为她们心中想成为的人——胸前别着工厂的徽章,骑着自行车,下班先在厂里的浴池洗澡,然后带着芳香的海鸥牌洗头膏的味道在风中穿行。
  
  她们等着消息。第一批回城的名额来了,没有她们。第二批回城的名额来了,没有她们。第三批回城的名额来了的同时,一个男人也来到蒲河,他叫宋铁农,是王队长的远房亲戚,他转业退伍,回到家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2:38

 2
  
  宋铁农说一口土气的辽北话,浑身上下透着蛮力,却是农村姑娘心中相貌堂堂的汉子。他的到来引起整个蒲河镇的骚动,上至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下至普通社员刚成年的外孙女,每一个女孩的美梦毋庸置疑都是宋铁农。然而宋铁农对她们爱理不理,他喜欢的是孟珍,但遗憾的是,孟珍并不喜欢他。
  
  春天时候,青年们上山拔玉米根,种新玉米。孟珍以一个玉米根为圆心,做卫星运动跟它较劲儿。这时候,宋铁农走过来,他说:“孟同志,你负责多少垄?”孟珍指了指面前的一片土地。
  
  宋铁农把一只柳条筐倒扣在地上,让孟珍坐在上面。然后他就开始替她干活。那是引人艳羡的场面,一个男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向一个姑娘表达爱意。他替孟珍干完了属于她的全部农活,弯身挖土,抬头擦汗,他知道他每一个动作都潇洒至极,故而他也非常得意。
  
  但孟珍撇撇嘴对肖秋光说:“你瞧他的牙,他的牙齿那么大,笑起来像一匹种马!”
  
  “不啊,他挺帅的。”
  
  第二年冬天,像南飞的雁群,纷纷返城的知青只剩下少部分攀不到关系的老弱病残。孟珍和肖秋光在冷清的旧历年底分到了一只羊。
  
  怎样杀死一只活的山羊成为她们犯愁的大事。她们用石头磨了一把生锈柴刀,把羊捆在树桩上。她们决定用砍头的方式处死那羊。孟珍先砍。刀太平庸,刀法太拙劣,那羊被砍了三四下,猛然挣脱了绳索,向她们冲过来,意欲死拼。肖秋光被撞倒在一台脱稻机上,血流满面。
  
  孟珍去追那逃跑的山羊。与此同时,宋铁农背着一支猎枪来到知青点。他似乎无意又纯属故意地沿路拾了些干柴,然后猛然看到白皑皑的雪地里,站着个满脸是血的姑娘,
  
  那天晚上,肖秋光和孟珍吃到了羊肉,拥有了足够她们烧到正月的柴火。肖秋光的脸被涂上灶灰,据说可以止血还不留伤疤。在火炉的微光照耀下,宋铁农发现,其实肖秋光也很美丽。
  
  4个月后,回城的消息终于来了。沈阳一家钢铁厂请孟同志和肖同志去工作。前者很兴奋,而后者兴奋的却是另外一件事:“孟珍,我怀孕了!”
  
  “天啊,你还笑,你怎么笑得出来!”孟珍要哭了。
  
  “和喜欢的男人有了孩子,这当然值得高兴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2:32:51

 3
  
  就这样,她们分别了。孟珍坚定地朝着理想而去,回到沈阳,进了工厂,当上她向往已久的化验员。她的手指又恢复了细嫩,身后出现起码两个加强排的追求者。而肖秋光,她为了爱情决定驻留,她跟宋铁农成了亲,住进他家的小泥屋,生下儿子,而后又生了两个女儿。
  
  这样看来,似乎孟珍比肖秋光有理由得到更为美好的人生。但其实幸福那条路跟任何世间的路都一样,是靠人自己去走的。孟珍选择了一个干部子弟结婚,可婚后她才发现他极其自负、虚伪和懒惰,并且他在婚后的第3年有了外遇。在70年代,离婚尚属是大逆不道的时代,孟珍离婚了。
  
  孟珍常常想起她的好友肖秋光。从在课堂时想起,只要肖秋光考了100分,她就必须考100分;她要是考了99,就只好祈愿上天安排秋光也发挥失常。她们都那么要强,那么上进,那么知好歹,可是秋光却为了一个农民留在了农村。孟珍承认,有一度她曾以为她可以完胜了。女人之间那微妙的感情,既互相怜惜,又充满攀比。现在,孟珍知道她不可以那样想,世事是如此翻云覆雨,谁也甭想永远占山为王。
  
  一生里,能与你在寒夜里相拥哭泣的朋友,孟珍只有秋光一个。
  
页: 2246 2247 2248 2249 2250 2251 2252 2253 2254 2255 [2256] 2257 2258 2259 2260 2261 2262 2263 2264 2265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