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4:19
宝岛一村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宝岛一村》是一出关于我们上一代和这一代的故事。
戏一开始,是一排大陆逃难到台湾的队伍,在上船前,正经过一个检查站校对身份和名字。为了保住性命,为了不饿肚子,有的跟了个不熟的男人,有的顶了别人的名字。这令我想起,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过,我有个阿姨,听从长辈的安排,跟了一个军人逃到台湾,因为还是未婚,所以报的是别人的名字和生日日期。来台后就嫁给那个军入。她美丽又能干,一肩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赢得邻居的许多赞美。她隐姓埋名,把自己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她跟的男人和她们组成的家庭。看到这似曾相识的一幕,令我无限欷歔。
第二幕,跟随蒋中正逃到台湾的大陆军人,住进了眷村,一家家紧临着,中间隔着竹篱笆,大家就像一家人似的。记得小时候,每天吃早餐的时候,我们3个小孩总是隔着篱笆和隔壁王妈妈的5个小孩吵架,两边妈妈就骂着自己的孩子劝架。当然眷村里多得是像戏里那样敦亲睦邻、互相照应的温馨故事。9岁由嘉义县大林镇的社团新村,搬到三重埔,我们的邻居都是讲山东话的山东人。隔壁的山东伯伯娶了个台湾女人,很耐劳,很能干,开着馒头店每天做馒头和火烧,这一对就像剧里面的山东夫妇。这一幕就好像是在看自己家的邻居一样既温馨又亲切。
演到蒋中正去世那一幕。老兵那种无助感和孤独感,他们哭喊着:“老总统死了!谁带我们回老家啊?”我开始跟着他们一起落泪。
回大陆探亲那3户人家的3段故事。第一家,那老太太狠狠地一巴掌打倒跪在她眼前的孙子脸上,说这是她替他爸爸打的,怪他儿子为什么几十年都不回家。“唉!真是命运捉弄人。”这叫我怎能不抽泣,怎能不落泪。第二家,山东大汉带着他的台湾老婆回大陆,硬要他的妻子叫另外一个女人“姐姐”,大汉抱着那叫“姐姐”的女人哭得几乎断了气,旁边站着的是他从未见过面的儿子。台湾妻子起初蛮不是滋味的,后来还是识大体地一人分一个红包。我笑了。另外一家,是一个退伍空军回家见母亲,哭着长跪不起。我在想那老儿子见到四五十年未见的老母亲,是跪多久都嫌不够的。
戏里说的是眷村的故事。时代在改变,生活在变动,高科技取代了旧时代的种种,大部分眷村都拆除了,眷村的故事也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慢慢地消失。我们曾在眷村长大的孩子已是四五十岁的年龄,大多数都早就离开眷村到城市发展去了,许多人也都成了家立了业。我们这些人最怀念的还是生长在眷村的日子。正如戏里说的,眷村里的孩子都想往外跑,在外成功发达之后,最怀念的还是在眷村的日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4:38
杨过:由来傲世相,行处遣孤云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202次 很多读者都不喜欢杨过,可是在我内心深处,对他一直很是偏爱,而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杨龙式的爱情,而是因为那些内心的挣扎、人生的孤寂、难以自控的激情。杨过比其他主角更具有强烈的观感,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心震荡。可以说,郭靖的思考在家国,萧峰的思考在苍生,而杨过的思考,在自身。
杨过处于生活逆境的同时,也处于道德之“耻”境——他的父亲是所谓的不义之人。他的内心更为敏感,外界一点小事都会在他心中激荡起强烈的爱与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人世之中,感受七情六欲,却又在茫茫人海中因得不到认同而深切地咀嚼着孤独。这是遭遇所致,亦是天性使然。
早在少年时代,在桃花岛的断崖之上,大海之前,杨过已经两次想到死亡。成人后,他更是屡次面对生死一线的危机,以及由此面临的抉择。但他既不会像令狐冲那样悠然视生死如无物,也不会像郭靖那样只要义之所至便慨然以殉,与他们不同的是,他的天性使他非常热爱这个尘世,他比其他主角更具有对生活的热情。他本性很爱热闹,初遇不谙世事的小龙女时,他就对她大肆宣讲红尘中诸般好玩的事物。金庸还描述“杨过喜欢花香浓郁,在自己居屋前种了些玫瑰茉莉之类香花”。同理,他还喜欢美好的女子,免不了同她们嬉笑玩闹一番。但也正因为他深爱生之繁华,所以要以更大的魄力去面对死之荒凉。在小龙女的剑对准了他的喉头时,作者形容他“求生之念热切无比”。这样强烈的对照,在书中反复出现。他的人生就在这两极之间起伏跌宕,由此带来纯粹属于个体的生命感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4:51
这种对生命本身的激情,使杨过这个人物远离政治性,贴近艺术性。这样的人物感兴趣的焦点,在于内心,他们不关心政治和道义,却醉心于心灵的寄托。而这样的性情,在古今中外的人物中也不难寻见。在中国则为狂士狷介,在西方则为宗教异端。这样的人不仅要怀疑、反问和追寻,还固执地要把这种追寻宣之于世。他们往往既不可爱,也不可敬,往往孤僻偏执、愤世嫉俗。
政治家和道德遵行者的目的在于求“善”,比如统治制度的完美,人际关系的和谐,民族与国家的荣誉安危,那是郭靖的人生目标;而杨过的人生目标不是求“善”,而是求“真”。“善”是可以通过种种手段去达到平衡,趋于完美的,而“真”却只能通过自我的思索去追寻。所以郭靖一言一行无不三省其身,孜孜以求。义之所至,他就会不顾自身,这是忠臣义士之路;而杨过正好相反,他所求的是“自我”,这是充满了危机的狭路。他非但胸襟不宽,兼且心存执念,有趣的是,这样的人,一开始不管处于何种环境之中,都会去激烈地反对这种信仰。杨过在郭靖的言传身教之下,成了无师无父的叛逆,狂热地反对儒家的道义。无论别人告诉他什么,他通通不信,他一定要用自己的心去寻找答案。饱含疑问的天性,使他无法信服于世俗的道义,所以,他来到古墓这个世界的孤岛,然后又离开古墓,在流浪之中,追寻人生的方向,成为无根的浪子。
书中对杨过的形容是“至性至情”。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什么样的人至性至情?当然不可能是任何同政治或道德发生关系的人,而是哲学家或艺术家,因为他们探索的是心灵。这样的人,可能投身文山书海去求索,或是用没有尽头的流浪去寻找一个答案,但永远也找不到,因为他们的问题本身就是没有答案的。这些求索带来的内心孤独,以及与激情相应的外在狂放,都是艺术家的特质。当然在一本武侠小说里,杨过不可能在所谓的艺术上取得什么成就,只是他的性情与他们一脉相承。艺术之路是感性而非理性的,而这样的人都会非常孤独,因为艺术需要个性和灵性。杨过的一生都未学会降龙十八掌,倒是从欧阳锋、古墓派、丐帮、老顽童和黄药师那里学到了不少杂七杂八的功夫,这些武功的创立者都是怪异之士或隐逸之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5:01
杨过的一生缠绕着两个问题:杀父仇人是谁?我为什么不能与姑姑相爱?他一次次地提出这两个疑问,有时是问世界,有时也是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做谁?这正是古往今来两个最大的人生命题。这样的问题,都是找不到人去倾诉的。真正的艺术家都是不会有朋友的,就像凡·高如此渴望与高更见面,但真正会面的结果却是一场绝望。
古墓幽居的孤寂,英雄大会的热闹,华山之巅的冰雪,情花之毒的痛楚,这都是极致的生命体验。与此同时,生活也总是给杨过若有若无的启示,引他遐想。而这样情绪化的人生也特别具有感染力,往往容易被别人爱上,爱上他的人都迷醉于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不可自拔。对此,陆无双、程英、公孙绿萼,甚至郭襄,都是深味其苦却甘之如饴。
杨过的一生总是处于深刻的道德矛盾之中,危险而又激烈,而最终让他放弃不是因为任何道义,而是情绪。这样极致的情绪需要宣泄,而唯一的出口只有爱情。所以艺术家几乎没有不与爱情沾边的,他们太孤独了,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深深的安慰。杨过在英雄大会上当众宣告他与小龙女的师徒之爱,而愈是遭遇全世界反对,他便愈是不屈地去寻求,所有的立场和观点、道德都被他视若无睹。杨过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为人所不喜,是很正常的。他孤僻褊狭,破坏和谐,从而也就破坏了他人的幸福感,给人带来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人当然是自私的,但也正是这种类型的人格,掀起了人类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哲学革命、一波又一波的文艺思潮。
所以,《射雕英雄传》是一部英雄传,而《神雕侠侣》却像是一部心灵史。至于在十六年之后,杨过为什么还要成为一个大侠?也许只是他固执地要为一生作个总结,一定要找到一个相对的答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5:13
做个S型女子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464次 偶尔读到漫画家朱德庸特有趣的一句话:“把身体弯成S型的女人可以吸引男人直线走过来。”放下书本,我起身开始比划,结果弯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惹得身边的男人哈哈大笑。
我不得不暗自叹息,岁月真是一把杀猪刀!想当初,咱也青春飞扬过。回忆着那一幕幕美丽的青葱往事,我突然有了灵感,女子若要达到“S”效果,何必纠结于外在身形呢?由内而外的“S”才是女子独特的魅力。
想起闺蜜小雅,虽然没有S型曲线,却绝对算得上是个有型的女子。来到小雅家,不足八十平米的小屋,丝毫不见拥挤。屋角、几案上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绿色植物,但我的注意力并不在植物,而在那些形状各异、风格独特的花盆上。这都是小雅纯手工精心制作的,有饮料瓶、饼干盒、酒瓶子、茶杯……普普通通的物件在小雅的手上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小雅的小屋虽不豪华,但很温馨。窗帘、床单、沙发套、桌布都是好看的格子或印花棉布,都是小雅亲手缝制的。一个蝴蝶结、一颗小爱心、一条花边、几缕流苏……令平淡无奇的棉布织物有了声色,有了触手可及的融融爱意。即便是最不起眼的马桶,在小雅的创意设计下,也给人眼前一亮的美感。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在小雅的精雕细琢下,平淡的日子散发着熠熠的光彩。你说,小雅是不是一个Smart(聪慧)、Sweet(甜美)的女子呢?
在写作圈里认识了一个女子,网名叫“小黑裙”。第一眼见这名字便猜测,这一定是个爱美的时尚女子,对小黑裙情有独钟。然而,当我读到她的文字时,我有了新的认识。字如其人,细腻温婉,朴实真切。凡尘俗世里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都是她无穷的创作源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她娓娓道来,更觉意味无穷。透过她的文字,我已然看到一个爱读书、爱写字、爱生活的知性女子。她是真正活在一个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的世界里。难道她不是一个Sunshine(阳光)、Sincere(真诚)的女子吗?
认识一个收废品的阿姨,五十多岁,曾因患乳腺癌做过手术。照理,她应该在家休养才对,可她耐不住清闲。她收废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回收旧书旧报。她每次把回收来的旧书旧报都要重新整理、归类,脏的擦拭,坏的修补,最后打包好,亲自送到乡村小学,让老师发给那些买不起书的孩子。孩子个个都叫她“书婆婆”。每次“书婆婆”送书来,孩子们都快乐得像过节。最近听说阿姨还要办一个旧书阅览室,专门供那些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阅读。
听到这些,我感慨万千,一个普普通通的身患癌症的收废品阿姨,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她让那些老旧的书重新有了滋养的活力,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谁又能说她不是一个Smile(微笑)、Strong(坚强)的女子呢?
每个女人都可以成为S型女子,再苍老的面容,再卑微的职业,再平凡的日子,再琐碎的细节,都因为怀有向善向美的心,在红尘之上,笑看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5:23
享受平衡之美时间:2014-03-09 作者:未详 点击:429次 一根轻飘的羽毛能干什么呢?最近在西班牙的一档电视节目中,52岁的美代子让观众见证了一根羽毛惊人的分量和重要程度。
她先把一根羽毛轻轻地放在一根棕榈叶梗的一端,然后又拿起一根棕榈叶梗,小心翼翼地挑起了刚才那根托起羽毛的棕榈叶梗。就这样一根接着一根,美代子用交替堆叠的方式,慢慢地把12根棕榈叶梗搭建成了一个立体的支架,随后她又用双手把这个支架稳稳地托起,甚至还把它整个顶在头上。现场的评委与观众顿时目瞪口呆,要知道,即便是轻微的晃动,也会功亏一篑。接下来,她又用脚把地下的最后一根棕榈叶梗勾起,竖直了支起整个支架。就当人们以为表演即将结束的时候,美代子随手抽掉了支架前端的羽毛,整个支架瞬间崩塌。
一根羽毛的重量微乎其微,但失去了它,整个立体的支架却会轰然倒塌!一根羽毛的重量可以轻得忽略不计,亦可以重于泰山,关键在于平衡,在于它的关键作用。一只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与一根羽毛在整个立体支架中的作用相当,是一个系统的关键平衡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活就是一个立体的支架,由工作、生活、学习、前途等“棕榈叶梗”组成,而保持这个支架平衡的点就是那轻飘的羽毛——心境与心态。诗人北岛曾说过:“生活是一张网,纷繁芜杂。”在生活中,必然牵涉许多杂乱而深奥的矛盾、利益和冲突。同时,生活中不乏劳力、费神而又烦心的事,往往还达不到预期目的,无功而返。在烦恼、不顺,甚至灾难侵袭之际,生活极易失去平衡。
幸福的生活必然是平衡的,就像美代子搭建起的那个立体的支架,因为平衡而精彩纷呈;而纷乱的生活一定是不平衡的,就像美代子随手抽掉了前端那根微不足道的羽毛,抑或是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让平衡在瞬间消失,进入混乱状态。
沉醉在幸福生活中的达人,都是既谙熟平衡的诀窍,又会拿捏节奏的高手,他们快慢适当,张弛有度,绝不为所欲为,他们懂得取舍和自省。在生活的海洋中,他们是自由穿梭的美丽鱼群。他们既讲究速度,又讲究节奏,既收获了愉悦,又保证了生活的品质,充分享受着生活的平衡之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6:22
谁是谁的风景时间:2014-03-07 作者:未详 点击:458次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会遇到许多的不如意,会有许多的失落,因为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
跟闺蜜一起喝茶聊天,她是一位全职太太,在家烧得一手好菜,每天的任务就是围着老公、孩子转,按她的话说,就是把家里的“大猪和小猪”服侍好就行。虽然她的言语中充满幸福,但她却羡慕我有份固定的工作,她说当老公上班、孩子上学后,一个人在家里要么睡觉要么上网,感到很无聊。
而我每天奔波于家和公司之间,总感觉一个女人兼顾家庭与事业是那么的累,每天忙忙碌碌,周末休息也很少烧一顿可口的饭菜,大多时间是去饭店吃一顿,免去洗锅刷碗的麻烦,陪孩子看个电影或一家人出去逛逛街更是件奢望的事,所以很羡慕闺蜜可以有充足的时间陪着家人。
感叹之余,我发现我们各自羡慕着对方的生活。事实上,在大千世界中,人们有着各自的生存环境,所以人生道路的走向就不一样。
我们有时只想着羡慕别人,却没感觉自己其实就置身于别人羡慕的幸福中。你羡慕别人坐在宝马车里那份雍华,或许坐在宝马车里的她正羡慕坐在自行车后座的你拥有一份朴实又真挚的爱;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乞丐正羡慕你有一间可以遮风的草屋;当你羡慕别人坐在豪华车里,而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时,也许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羡慕你还可以自由行走;当你在愁眉苦脸地哀愁今天时,你可知道,今天正是昨天奄奄一息的人奢望的明天。不一样的人才构成了这世界上不一样的风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为难自己,质疑自己,有时,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或学会某样事物,那只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泪要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走在生活的风雨旅程中,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与其在别人的辉煌里仰望,不如亲手点亮自己的心灯,扬帆远航,把握最真实的自己,才会更深刻地解读自己。
面向太阳吧,不问春暖花开,只求快乐面对,因为,透过洒满阳光的玻璃窗,蓦然回首,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6:36
一句话毁了诸葛亮时间:2014-03-07 作者:未详 点击:742次 三国时候,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出了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两个人的智慧与才能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但是,诸葛亮却因为部下的一句话败给了司马懿,并最终怒气攻心,咯血而死。
公元234年,诸葛亮联合东吴,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伐魏战争。他的计划是,东吴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进军,分散曹魏的兵力;自己率领蜀国大军,五出祁山。
诸葛亮率军来到五丈原,遇到了自己的老对手司马懿。双方军队便在五丈原安营扎寨,斗智斗勇。
当时,双方的情况是:诸葛亮足智多谋,兵多将广,士气很高;司马懿凭借有利的地形,坚守营寨,闭门不出。诸葛亮派人在阵前百般辱骂,司马懿就是守而不战。
这样一耗就是三四个月,双方的粮草都渐渐出现了严重短缺。特别是蜀军,由于供给线长,军队马上就要断炊。
诸葛亮想逼司马懿应战,便想出了两个损招儿。首先,诸葛亮亲自写了一封信,又用一个盒子装了女人的头巾和衣服,派使者给司马懿送去。
其次,诸葛亮派人潜伏到曹魏那边,散布谣言,说司马懿按兵不动,这是因为司马懿想谋反。诸葛亮这样做,一是想激怒司马懿,威逼其出战,速战速决;二是想探明对方粮草情况,好做安排。
这是一封非常难听的信,羞辱司马懿不过是一个怕事的女人,甚至连女人也不如。司马懿读了来信,不禁怒气冲天。不过,司马懿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仔细一想,诸葛亮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快支持不住了。司马懿想到这里,马上便想出了一个将计就计的计谋。
司马懿装着关心的样子,问使者:“诸葛丞相整日忙于军务,身体还好吧?”
使者说:“丞相事必躬亲,早起晚睡,只是近来进食很少。”
司马懿一听就明白了。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军的粮草供应一定出现了严重问题。而诸葛亮饮食很少,一定是为这事急出了病。如果自己再略施小计,一定能够加重诸葛亮的病情,这样,自己就会不战而胜。
于是,司马懿便热情地邀请诸葛亮的使者到附近的田地里散心。当时,正值秋季,五丈原的土地上到处是即将成熟的黍米,金灿灿的,很耀眼。
送走了诸葛亮的使者,司马懿的怒气已经全无了。将士们请命出战,司马懿不肯。
几天后,魏文帝曹丕的催战文书到了。可是,司马懿冒着抗旨的罪名,依然坚守阵地,按兵不动。部下不解。司马懿说:“诸葛亮身体不好,命在近日。诸葛亮一死,敌人便可不战自退。”
诸葛亮听了使者的汇报,知道司马懿马上就能吃到新粮了。可是,自己的粮草却越来越少,很快就要断炊。这时候,军中又传来司马懿抗旨和东吴三路大军被曹睿打败的消息。如果曹睿再率军前来助战,后果不堪设想。诸葛亮心里一着急,就口吐鲜血,死了。
果然,诸葛亮一死,蜀军便开始撤退,司马懿不战自胜。
可是,诸葛亮临死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的使者不仅无意中透露了他的病情,还被司马懿当作了传话筒,活活把自己气死了。
一句话毁了诸葛亮。
战场是这样,商场也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给自己、单位或者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6:53
女性的成长时间:2014-03-08 作者:未详 点击:252次 1
快满11岁的那年1月5日,我见到了初潮。在一条看起来很开阔的道路边上,那是一片已平整好还没有建起住宅的土地,孤零零地立着一个时刻表,这就是公共汽车站。我和母亲出去拜年回来,并排站着等候公共汽车。天气很冷,黄昏已至。因为也没什么话可说,我又受不了等车时的烦闷和冷风,便在周围踱来踱去。突然,下腹感到像被针扎了一下似的疼痛。随即,身体里有种热的凝结滑落下去。我模模糊糊地觉得“是月经吧”。为了弄明白,我在附近的草木丛中蹲了下来,这才发现两腿间有一点红色,便赶忙告诉母亲,母亲淡然地好像还挺高兴地笑了笑,念叨着:“要做红米饭啦!”
那时,同班同学们有一半左右已见初潮。我亲眼看着身边的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打开了自己的门扉,开始有点不安起来,生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正在这时,我也来了。
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放暑假以前,把我们和男同学分开,在另一个房间里看了有关的影片。窗子上挂起遮光窗帘,放映了“月经与女性身体”,还有老师的解说。全体女孩子们都有点神秘感。老师说,要是把这告诉男同学就是罪恶,就失去做女孩子的资格了。
迎来初潮,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感慨,不过悟到了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随着时间而来……但是,那种一面注意到男性的目光,一面偷偷地从皮包里取出月经用品时近似欢愉的心情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当时并不懂得。
从那以后,10年过去了——
每月迎来月经,定期出现成年女性的证明,对我来说决非不快之事。这是一个女性成熟了的惟一标记,说是为之自豪也未必过分吧。
这或许本来便是件麻烦事。
“怎么这么麻烦……下一辈子我可不当女的了!”我还听过这样的话。
实际上,我痛经很厉害。尤其一到冬天,疼得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由于腹痛和低烧,我时常晕沉沉的。当我意识到月经竟能对女性身体的细微部分发生如此影响时,再一次地感到自然造物的构造之妙,因为自然创造出的节奏从不紊乱,使人感到非常放心。我觉得自己的这种感觉,与过去取出月经用品时作为女性的证明而产生的一点自豪感,是相互关联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9 14:37:16
2
我结婚以后,是准备毫不犹豫地听其自然生育孩子的。以前,在能够设想出我们的生活状况以前,也考虑过一段时间内只是我们两个人生活……但是今天不同了。在爱上一个人以后我才懂得,生为一个女子,婚后什么时候都能够怀孕、生育,这不是无比幸福的吗?有很多女人(特别是有工作或条件不许可的)即便是和自己的爱人很自然地结合,却提心吊胆地等着月经来。那些除了扼杀一个孕育在自己体内的生命之外别无他法的女性们,她们心灵上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
懂得爱情极致的女人,想为自己的爱人生儿育女的心情,我认为是极其理所应当的健康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女人要有勇气战胜任何困难,不论怎样就是豁出性命也要生下来。男人则要毕生矢志不渝让自己所爱的女人生下自己的孩子。不是有了只好生下来,而是满怀期望生育。对于一个新出世的小生命,这是最低的礼节了吧?不管孩子长成什么样子,那也是自己的孩子,要慈爱地把他抚养成人。我想象不出自己对于那未来的孩子来说能不能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但我今后要好好考虑这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