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8:23
是什么挽救了大画家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麦德卢是17世纪中叶的意大利着名画家,他年轻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只是在威尼斯的一家画廊里做着仿造世界名画的画师。
麦德卢虽然从小爱好作画,但是他努力了很久都没有取得什么进步,渐渐地就失去了在艺术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的耐心和勇气,于是做了一位仿造甚至是假冒各种世界名画的行当。相对来说,仿造显然来得更轻松一些。尽管,那可能随时会被各地的着名画家们告上法庭。
一天,麦德卢正在自己的画廊里仿造着一幅名叫《提水的妇女》的世界名画,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在三年前画的。麦德卢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想到应该及早仿造,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更多的收入。
麦德卢对着印刷品仔细地画着,正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位外国游客,站在麦德卢的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作画。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许多国外商人或游客会来这里,也有许多人来从街上走进来观看他的画画,麦德卢对此早已司空见惯。
“您需要买一幅画吗?”麦德卢问他。
“不!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够看着你作画!”那位外国游客说。
当麦德卢把画中那位提水的妇女画出来以后,外国游客带着一丝失望的神色说:“那一桶水是很重的,妇女的身体应该要更倾斜一些才对!如果想卖出更高的价钱,你必须要撕掉重新画!”
麦德卢觉得那位外国游客说得有些道理,于是就撕了那张画纸重新画了起来。这一次,他把画中那位妇女的身体画弯了一些,但那外国游客似乎依旧觉得不满意,皱着眉头说:“这位妇女站在房子里面,水的颜色应该更深一些才对!为了能卖更好的价钱,你必须要重新画!”
麦德卢惊叹于这位外国游客观察和欣赏的能力,于是决定重新画过。三个小时后,麦德卢完全按照这位外国游客的提议把这幅世界名画仿造了出来,简直是到达了几乎可以乱真的效果。
“非常感谢你的意见,现在看起来的这画果然很不错,它一定可以卖到一个好价钱!”麦德卢说。
“是的,我也非常开心!这样子既不会太糟蹋我的声誉又能为你带来高的收益!”那位外国游客说。
“你的声誉?”麦德卢不解地说,“很冒昧,但我不得不问一声,你的名字是……?”
“迭戈·委拉兹开斯!”那位外国游客说。
麦德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对画画异常挑剔的游客竟然是《提水的妇女》的作者本人——迭戈·委拉兹开斯,让他更意想不到的是迭戈·委拉兹开斯在说完后就要转身离开画廊,麦德卢有些诧异地问:“你不打算让法院制裁我吗?”
迭戈·委拉兹开斯笑笑说:“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虽然你只是在仿造艺术,但我依旧不希望因为艺术而威胁到你的生活!”
迭戈对艺术的严谨入微和对他人的宽容大度让麦德卢羞愧不已,从此后,他再也不仿造别人的画作,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真正的艺术创作上,最终成为了西班牙的一位有名画家!
“是迭戈的宽容挽救了我!如果他选择让我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我在艺术上也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多年后,麦德卢在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8:36
甲午海战前后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281次 慈禧为过自己的六十大寿,不惜耗费重金扩建颐和园,为此挪用海军军费数千万两,致使早被李鸿章看重的最新英制巡洋舰被日本买去。而为了买这艘巡洋舰,明治天皇的皇后连仅有的首饰都捐了出来。
邓世昌舰毁人亡之际,有僚属将救生木推给邓,邓推辞不要。邓在舰上养有二犬,此二犬衔邓臂不令其沉没,邓亦将它们推开,但二犬坚持衔邓不放,邓只好抱犬同沉。对此唐德刚叹日:“末世友情,人不如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8:58
最后的“别姬”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219次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后,梅兰芳不唱戏了,他回北平处理完家务准备南归,此时,杨小楼也不唱戏了,他要到乡下去。叔侄二人见了最后一面。
梅兰芳在他的自述里这样写过杨小楼:“杨先生不仅是艺术大师,而且是爱国的志士。在芦沟桥炮声未响之前,北京、天津虽然尚未沦陷,可是冀东二十四县已经是日本军阀所组织的汉奸政权,近在咫尺的通县就是伪冀东政府的所在地。1936年的春天,伪冀东长官殷汝耕在通县过生日,兴办盛大的堂会,到北京约角。当时我在上海,不在北京,最大的目标当然是杨小楼。当时约角的人以为北京到通县乘汽车不到一小时,再加上给加倍的包银,杨老板一定没有问题,谁知竟碰了钉子,约角的人疑心是嫌包银少就向管事的提出要多大价银都可以,但终于没答应。1936年,我回北京,那一次,我们见面时曾谈到,我说:“您现在不上通县给汉奸唱戏还可以做到,将来北京也变了色怎么办!您不如趁早也往南挪一挪。”杨先生说:“很难说躲到哪儿去好,如果北京也怎么样的话,就不唱了。我这么大岁数,装病也能装个七年八年还不就混到死了。”
那时杨小楼身体已经不太好,世道无常,两个人大约都有了此后不能相见的戚然。
于是,两位大师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作了最后一次告别。
他们一起唱了一折戏,没有化妆和戏服,只是清唱。
他们唱的这折戏,是《霸王别姬》,杨小楼唱霸王,梅兰芳唱虞姬。
没有人录下这段戏,所以我们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的情状,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来。
戏里的虞姬,后来是自刎了的。
国破了,家亡了,官员和将军们都跑了,只剩下了两个伶人,一出别姬。
那一天的风,一定很冷。
此一别之后,杨小楼果然不再演出了,1938年因病逝世,享年60岁。
是的,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是怎样的绝唱
我们可以想象出来,那又是怎样的辛酸。
京剧《梅兰芳》使用过这段史实,剧中杨小楼的一句台词给人印象极深:“终不能演了一辈子的忠孝节义,末了要在日本人的手里讨饭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9:10
较量时间:2013-09-25 作者:未详 点击:329次 一位朋友为了一幢楼房与人争执不下,最后多花了1万元钱才将楼房买到了手。
朋友说:花一万块钱争口气。
一口气值一万块钱。我可说不准这样的等式是否可以成立。我只知道:生活中,我们刻意追求的东西当中,往往有些是不相干的。就像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他钓的不是鱼,范仲淹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在乎的是山水之间也。我们经常赞美皎洁的月光和罗列的星辰,而我们真正离不开的却是水和空气。青年男女有了事业、房子,还要追求爱情。爱情为何物?是钱?是权?是智慧?好像都不是。可就是这好像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们却在一直苦苦寻觅。
人生的有些意趣确实在那些不相干的事情上,确实在那些看似无关的东西上面。
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时也是这样,不是金钱、权力、房子的较量,而是与此无关的人格、品行、道德的较量。
就像我的那位朋友,他所较量的是那与一万块钱毫不相干的“一口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9:22
合十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有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一起念吧:春雨贵如油。我们就念:春—雨—贵—如—油。
下课后,执日生擦掉了老师漂亮的板书,可我心里的疑问尚未解开,那时正值南方的春雨把我们困在走廊里,操场上是大大小小的水洼,一到夜里,它们就变成银白色,土地再也吸不了那么多水,向空中喷出雾气,衣服湿嗒嗒的,味道像蟑螂爬在发馊的剩菜上。走着走着,就要漂起来。这样的春雨,怎么会贵如油呢?
老师没说。我估计他也不明白。神圣的教科书上说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很久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是一篇写北方地区气候状况的文章。多少加个注啊,这不是欺负我们南蛮嘛。
世界变起来也挺快的,今年西南忽然就旱了,云之南也没了水。
我看一新闻跟拍一个找水的小姑娘,她四五点起床,带着塑料壶,四处游逛,上课时间到了再去学校。她对着镜头说,有时候见到一滩水,就用树叶舀起来喝……唉……喝一点是一点啊。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四月做了一期水危机特辑。在肯尼亚Konso地区,主妇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取水,一趟花一两个小时,背回50斤左右的水,一天三四趟。她们的丈夫,聚集在树荫下聊天(嘴干了当然要喝点背回来的水)。她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公平,因为天生如此,也没人告诉她们不公平,因为她们没有读书的机会,取水需要大量的劳动,女孩别在学校浪费时间了,别说平等的概念,她们中的许多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确切年龄。
在发展中国家,平均每位女性要走6公里取水。每次50多斤,这些水多有用?研磨一把咖啡豆,刚好够一杯,长成这些咖啡豆,就要用这么多水。我的意思不是你不能喝咖啡——这样的话,咖啡产业就要崩溃了——只是想说,有许多苦难的生活方式你也许根本不知道。
现在有喝咖啡习惯的人,水危机再严重,他们都有水喝。而那用树叶舀水喝的水女孩,就难说了。她因过困在课堂上睡着,甚至就像Konso小女孩一样,索性放弃了上学这么奢侈的事情,那么在危机中,她就会越来越边缘,最后认定自己的不幸只不过是人的必然。
他人是什么?是玻璃外的水珠,湿不了你;是瓶里的酒,你喝不到;是镜中的你,相似却方向相反;是孪生兄弟,有不同的命运。弱者只在自保,若没有死得惨烈一点,形成不了新闻,那么这个人存在,这群人存在,都只一个零,或者一堆零。所以,有选择权的人,就算只是选择生活方式,在水危机及全球环境危机中,可能也要有弱者思维吧?
强是一,弱是零。合在一起就是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9:35
英国火车厢为什么没有桌子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据说比尔?盖茨从不坐头等舱,当别人问他原因时,他反问“头等舱比经济舱飞得快吗?”要说速度嘛,头等舱的确并不比经济舱快,但要说到价格,头等舱确确实实要比经济舱高出许多。火车也是如此,头等车厢要比普通座位的价格高很多。
我们知道,交通工具只是代步而已,那么,相同的目的地,如何让比较富有的乘客多掏钱去坐头等舱呢?
答案并不复杂,为了进行有效的价格定位,公司必须拉大最佳服务和最差服务之间的差距。在英国火车的普通车厢里没有桌子,这根本就不合理,但事实就是如此。原因只有一个:如果普通车厢里很舒服,那么头等车厢的潜在顾客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们就会选择购买便宜的车票,所以普通车厢的乘客必须受这份罪。
掏大钱,坐卧铺;掏小钱,坐硬座;不掏钱,就受罪。在法国,一些公司不为三等车厢加一个顶,不为木制座位装上软垫,原因不在于那区区几千法郎,而在于公司要阻止有钱坐二等车厢的人去买三等车厢的票,这样做打击了穷人,其实公司并不想伤害他们,而只是为了吓唬富人。而且因为同样的原因,对三等车厢乘客冷漠、对二等车厢乘客温和的公司,在对待头等车厢乘客时非常慷慨大方。他们一面拒绝为穷人提供必要的东西,一面给富人提供过度的服务。
表面看来,花小钱买小服务,花大钱买大服务。实际上,是商家故意从中阻挠,防止富人去购买便宜的产品。其实,坐头等舱顶多就是排队少花一些时间,座位多一点宽敞,餐饮多一杯红酒,或者是在机场候机的时候,享受“VIP乘客”的舒适休息室,下飞机的时候,享受优先下飞机的待遇。但是,如果真的为了舒适尊贵,就应当提供专用通道,为什么贵宾舱成为过道?就是为了给那些经济舱的人看的,他们从VIP身边路过,都会看到宽敞的座位,更漂亮的空姐、更优质的服务的诱惑。其实VIP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得意时,航空公司更得意,因为此刻VIP就是他们免费的活广告。
市场不只是一场零和的游戏,你赢我输,也不只是负和的游戏,你输我也输,还可以是正和的游戏,你赢我也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39:53
理财那些事儿时间:2013-09-26 作者:未详 点击:99次 1971年是我服兵役的头一年,也是我有生15年以来头一年自己挣钱,月薪6元人民币,年薪72元人民币。憋了15年终于能挣钱了的我,自然会极尽享受花自己挣的钱的快感,我将第一年的全部72元年薪奢侈地挥霍一空,故未理财。我生平第一次理财是在1972年5月21日。
1972年,我的月薪猛增到7元,年薪84元。我决定理财,方式是借钱给国家银行,俗话叫存款。当时我在江西向塘机场维护歼击机,我们部队的驻地叫丁坊。同年5月21日,我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近一个半月收入共计10元钱存入丁坊储蓄所,并得到了一张活期存折。存折封面套红印着毛主席语录,内容是:“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两个中国之命运》”。封底亦由毛主席语录占据全部版面,内容是:“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封底上这条毛主席语录没有像封面那样注明出处,但有毛主席的手迹印刷体签名。存折上的储蓄所全称是“中国人民银行南昌县支行丁坊分理处”。代表银行向我办理借款手续的工作人员名为“李善根”和“靳维荣”,这是我从他们留在存折上的印鉴中获得的信息。
至今我仍珍藏着这张存折,尽管美中不足的是我最喜爱的毛主席语录“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没有出现在这张存折的封面或封底上。我曾经请一位资深收藏家评估我的这张存折的价值,他说即使扣除存折上写有“郑渊洁”户名的因素,这张存折今天的价值无论如何也超过我1972年的年收入!目前该存折上的存款余额是1角8分,经过区区38年,我的这张存折的价值由0。18元翻了500倍!由此可见收藏确实是最佳投资方式。
我收藏的这张存折上记录了我在1972年5月至1973年12月之间的理财存取款次数和额度。存入最大的一笔款项是13元整,交易时间是1972年12月18日。存入最小的一笔款项是4元,交易时间是1972年9月28日。支取最大的一笔款项是15元,时间是1973年1月1日,大概属于趁过年过节突击花钱。支取最少的一笔款项是1元,时间是1972年9月14日。到银行费尽周折只为了取1元钱,今天看来真是天方夜谭不可思议。
过去由于投资渠道狭窄,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的中国公民大概不多。昔日我们的不少银行职员在为储户办理存款业务时弄不清储户是借钱给银行,因此态度欠佳。1995年7月,一家香港报纸在刊登我的作品后,支付给我500港币稿费。向来认为外币不能花不是真钱的乡巴佬的我将其存入一家银行,在拿到存单后并未核对就草率地一走了之。而后我在家人的陪伴下躲到郊区写作。3天后我们回到城里的家,邻居对我说,可了不得了,有一男一女连续3个晚上猛敲你们家的门,把全楼邻居都吵烦了,问他们干什么他们也不说。当天晚上,果然他们又来猛敲门。我将菜刀藏在身后开门问你们是谁要干什么?女的说她是银行的,我看着确有几分眼熟。那男的说他是那女的的男朋友。女的说前几天下班时她发现我那张港币存单被她多写了一位数,500成了5000!她不能承担此损失于是就根据存单上储户留的地址在男友的保驾下登门索要存单。我找出存单一看,确实如此。我答应她次日去银行更换,她感激涕零,但我对于她按图索骥依据储户在存单上留的地址找上门来的做法十分反感,特别是还携带着非银行工作人员的不知有否前科的业外男性。储户的住址和存款数额一样,都是秘密,银行工作人员不该随意泄露。他们走后,正好《北京晚报》的记者苏文洋来电话,我顺便告诉他此事,没想到苏文洋邂逅天上掉下馅饼似的兴奋异常,非要我将该错版存单借他一用甚至开价2000元人民币买也在所不惜。苏文洋告诉我最近有个老人向他们报社投诉,说银行将老人的存单少写了一位数,老人回家发现后找上门去,结果银行死不认账还原则性极强地说银行的规矩就是一切以存单为准。苏文洋企图以我的这张存单为人质逼迫那同属一家银行管辖的储蓄所就范改邪归正。想起刚才那银行女职员挤给我看的一滴眼泪,一向崇尚见义勇为并处事果断的我这次经过一番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竟然没有同意。苏文洋在电话那边捶胸顿足,大骂我是懦夫而且面对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只靠微薄退休金度日的老人被银行掠夺走一位数却见死不救。几天后,苏文洋在《北京晚报》他的专栏《观潮说》中说了我这件某银行在存单上多填了一位数后竟然违反银行关于一切以存单为准的规定登门找储户要求改正的事,可惜这种不点名的隔靴搔痒舆论对该银行不可能起到任何教育作用。此事过后很久我还内疚。谁让妇女和老人同属受保护范畴呢?
说到理财似乎不能不说人与财富的关系,我时常在媒介上看到我们的某些官员投资动辄数亿,结果赔得一干二净,一句“就算交学费了”就脱了干系。这些钱如果是他自己挣来的,他会拿去“交学费”吗?
哲学家叔本华说:“若有一笔钱可以使人不需工作就可以独立而舒服地过日子,是件很大的便宜事……只有在这样良好命运下的人方可说是生而自由的,才能成为自己所处时代和力量的主人,才能在每个清晨傲然自语地说:‘这一天是我的’,才能服膺伏尔泰的话:‘生命短促如蜉蝣,将短短的一生去奉承那些卑鄙的恶棍是多么不值啊!’”
照叔本华的观点,人为了获得自由应该先挣足了钱存在银行,获得财务自由,然后用存折保证每一天都是属于自己的。这个如意算盘不错,只是在房价日新月异的今天,不知实施难度系数如何。
在报刊上看到自诩清高的文人志士面对市场经济狂潮大发“我视钱财如粪土”的铮铮誓言,每每使我自惭形秽。其实,我之所以对版税和稿费斤斤计较,实在是为了早一天在“清晨傲然自语”地说“这一天是我的”。也为了早一天不将如蜉蝣般短促的生命“去奉承那些卑鄙的恶棍”。
我希望自己珍藏的印有毛主席语录的存折日后能脱颖而出拍卖一个好价钱。不管怎么说,我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南昌向塘机场丁坊储蓄所的债权人,虽然只借给了他们1角8分钱,但这一借就是38年。
我写作32年,获得了一些稿费,它们使我拥有了财务自由,我有成就感,但没有幸福感。2008年5月汶川地震后,我成为中国作家中向地震灾区捐款最多的人。2008年12月5日,当我接过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楷模奖”奖杯时,我获得了幸福感。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获得幸福感只有一个渠道:帮助别人。
我的体会是:顶级理财是拿自己挣的钱从事慈善事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40:57
世上全是好人时间:2013-09-24 作者:未详 点击:429次 地震发生了,你所住的高楼摇摇晃晃,你立即拿起手机给人打电话,第一个电话打给谁?
我是在一次小型聚会中说起这道测试题的。大家还没来得及给出各自的选择,有人就开腔了:打给父母的人,是好儿女;打给爱人的,是好丈夫好妻子;打给儿女的,是好爸爸好妈妈;打给朋友的,是好知己……
在座的有个调皮鬼,故意找碴想给人难堪,他说:“我哪还想得到打电话啊,地震一来,我吓得慌不择路往楼下跑,连手机也不知扔哪里去了。你说,这能测试出我是什么人?”
先前开腔的人说:“连电话也忘了打赶紧逃生的,是爱惜生命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
在心存善念的人眼里,这个世界,没有坏蛋,通通是好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41:21
相忘于江湖时间:2013-09-24 作者:未详 点击:202次 相忘于江湖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
彼处桃花盛开,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你笑得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证我佛拈花一笑的了然。爱,如此繁华,如此寂寥。
起身,然后落座,知道与你的缘分,也只有这一盏茶而已。结局早已先我抵达,蛰伏于五月的一场雨,十分钟,或许不够一生回忆,却足以使所有年华老去。
五月的天空泼满青釉,你瓷青的衣襟在风里飘拂。阳光遍地,你信手一捧,放进我手里,说:“我爱你!”三字成谶,我被你一语中的。从此,沉重的枷锁背负在我每个梦境,明知无望,却固守着仅存的坚持,以为,终究可以将你守候成最美的风景。
若青春可以作注,我已压上一切筹码,只待你开出一副九天十地的牌九,示我以最终的输赢。谁知,你竟中途离开,衣袖随长风斜过,拂乱了赌局。无人坐庄,这一局牌宛如三月桃花,错落于五月的湖面,飘散了满湖的灰飞烟灭。
遂重新审视命运,看它如何写就这一段际遇。暮色四合,天边的浮云已渐暗。人走,茶亦凉,有明月,照你的背影涉水而过,十丈红尘饰你以锦绣,千朵芙蓉衣你以华裳,而你竟无半点回顾,就这样,轻易穿越我一生的沧桑。
摊开手掌,阳光非薄,一如你的许诺。太爱你,所以希望你以许诺勾兑眼泪,以永恒明见柔情,却不曾料到,岁月将你的微笑做了伏笔,只待风沙四起,尘埃遍野,便折戟扬刀,杀一个回马枪,陷我于永无翻身之日的险境。
没有狂歌当哭的勇气,却在倒地时明心见性,瞥见万里风沙之上,有人沉腕拨镫,疾书一行字:相忘于江湖。朱砂如血,触目惊心。
忘,谈何容易?烟水亭边,你用青色丝绦绾就了我的心结,江南的水光潋滟了你的眼,你已是我一生的水源,润我干涸的视线,柔我冷硬的心痂,忘记你,不如忘记我自己。
而夜幕,依旧如期降临,严冬的风替换曾经的三月烟花,举目四望,偌大的桌边只我一人,空对一盏冰冷的茶。
竟是不能不忘。
也罢,且学你拂袖而去,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静待,看沧海变桑田。
你已到达彼岸,水草丰美,桃花怒放,便是落雨,也有一番风细柳斜的心事。我只能做到起身离席,却仍无法与你同步。其实,又何曾与你同步过?一盏茶的爱,终我一生,也只有这一盏茶的温度,由暖而凉,片刻而已。
你抬手落笔,转折勾挑出青春的天书,我是你无法辩识的狂草,短短一行,被你飞快地写下,翻过。再提起,只怕也要在多年以后,由阔达的魏体悄然重写,方可看清,当初的挥毫泼墨,竟是如此轻易,如此不堪。
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场宿醉,醒来时,天依旧清亮,风仍然分明,而光阴的两岸,终究无法以一苇渡航。我知你心意。
无须更多言语,我必与你相忘于江湖,以沧桑为饮,年华果腹,岁月做衣锦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悄然转身,然后,离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2-26 16:41:39
天窗时间:2013-09-24 作者:未详 点击:257次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得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