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5:29
英国的爱特威廉是一位举国皆知的大商人。但是说来奇怪,爱特威廉创业初期的一切,竟然全是别人馈赠的。
威廉20岁的时候,还是一个整日守在河边打鱼的年轻人,天地十分狭小,根本看不出他的将来会有什么辉煌的成就。一天,一位过河人求助于威廉,原来是过河人的一枚戒指不慎掉进了河里。过河人急得不行,他请威廉不管怎样,也要到水下帮他摸一摸。
威廉一个上午什么也没干,反反复复一连扎到船下二十几次,但是依然没有摸到那枚戒指。爱特威廉又找来了全村的男人帮忙。为了摸到这枚戒指,一村的男人竟然又花费了半天的工夫。
过河人事先答应给爱特威廉一英镑的打捞费,想不到爱特威廉竟然请来了这么多人,用了这么多时间。这要多少报酬才行?过河人很犯难。谁知,威廉却一点都没提报酬的事,一点没有计较这次打捞戒指的巨大成本。他只是想为过河人解决难题,打捞戒指,仅此而已。
不久,这位过河人又路过此地,他又碰到了威廉。这时的河里已经没有多少鱼好打了。过河人对威廉说:“威廉,你别打鱼了,我给你个打气补胎的活儿,你足以养家糊口。”从那以后,威廉便有了一个在路边修补汽车轮胎的活儿。
有一天,一辆小车停在了威廉补胎的小店前,车上的人要找一颗特别的螺丝钉,否则车就无法行驶。威廉翻遍了自己的小店,也没有找到这样的螺丝钉。但威廉并不甘心,他骑上自行车,在另一家修车店里,再次翻找了一遍,终于找到了一颗一样的螺丝钉。
当威廉满头大汗地返回来,并将这颗螺丝钉安装在对方的车上时,对方拿出了10英镑来感谢威廉。威廉却一分不收。他说这是颗丢在箱底的螺丝钉,是不值钱的!不久,这辆小车的主人特地赶来,给了威廉一个五金店让他代理经营。威廉很是惊讶,问对方为什么。
对方告诉威廉:“你是这个世上我所遇到的最诚恳、最值得信任、最无私,也是最可爱的人。”
威廉这一生总能碰到好运气,别人总是会馈赠他。如今,威廉已经是英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商。问起他的发家史,他总是说,他一生的事业,一多半都是别人赠送的。
威廉自己不知道,他得到帮助,是因为他无比的诚实和热心,对别人委托事情的认真和执著的态度,以及奉献精神感动了接受过他帮助的富人。而他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成就事业所必不可少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5:42
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假如你是“的哥”,在医院门口看见两个人同时向你招手,一个手里拿着药,另一个手上拿着脸盆,你会接哪个上车?可能有人会说,当然是就近原则,谁离得近就让谁上车。上海有个“的哥”叫臧勤,他说应该接手上拿脸盆的人,理由很简单:手上拿药的人多半是小病小痛,不会跑到离家太远的地方去看病,而拿脸盆的人一定是住院的,路程通常会更远,同样是拉一趟客,收入却相差悬殊。
臧勤被称为“神奇的哥”,他在上海开了17年出租车,原本默默无闻,直到几个月前,他遇到了一位特殊乘客,才广为人知。
一天中午,臧勤在上海美罗大厦门口接到一位乘客,车子刚起步,他就跟乘客热情地聊了起来,“终于被我守到你了,从写字楼里出来的,肯定路程不短。”乘客一愣,自己的确要去机场,“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一个人只要3秒钟,那些在超市门口、地铁口打车,穿睡衣的人可能去机场吗?机场也不会让他们进去啊……”乘客不由得兴致大增,请他继续往下说。
臧勤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人民广场看到三个人在前面招手:第一个是年轻女子,拿着小包,刚买完东西;中间是一对青年男女,一看就是逛街的;第三个是穿羽绒服的青年男子,手上还提着笔记本电脑。我毫不犹豫地把车开到了羽绒服面前,那人上了车也觉得奇怪,说你为何放弃前面两个不接,偏偏开到我面前?我说,第一个女孩子是中午溜出来买东西的,估计公司很近;中间那对情侣是游客,没拿什么东西,不会去很远。羽绒服竖起大拇指说,你说对了,我去宝山。
“我做过精确统计,我每天开17个小时的车,算上油费和各种费用,平均每小时的成本为34.5元。如果上来一个10元的起步价,大约要开10分钟,加上每次载客之间的平均空驶时间7分钟,等于是我花了17分钟只赚了10元钱,而17分钟的成本价是9.8元,不划算,20元到50元之间的生意性价比最高。”乘客听得瞠目结舌,五体投地,心想今天遇上了奇人,这哪像个出租车司机,成本竟然精确到了每分钟,分明就是个成本核算师。
说话间车子已到了机场,乘客下车时,特意留下了他的电话。那位乘客名叫刘润,是微软中国公司全球技术支持部的部门经理,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臧勤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不久后,刘润邀请臧勤为微软公司的50名员工讲了一堂课,45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8次。“神奇的哥”臧勤由此成名,先后又接受了多家企业的讲课邀请。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臧勤每月的收入是8000元。刚开始,几乎所有同行都认为臧勤在吹牛,他又没有三头六臂,每天也得吃饭睡觉,收入怎么可能如此悬殊?有人专门到出租车公司查了他一年的营业纪录,才不得不信。臧勤把开出租车当成了事业来做,每天都仔细观察,用心总结,久而久之便练就了火眼金睛,空载率极低,效率自然比别人高出许多。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臧勤是当之无愧的“的哥”状元。“神奇的哥”其实并不神秘,不过是做事比别人更用心,仅此而已。世上从来不缺少财富,只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眼光从何而来?只要你肯用心,遍地都是财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5:55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有一个小村庄,处于沙漠的腹地,常年干旱。刮风的时候,卷起的黄沙铺天盖地。水,成了当地人朝思暮想的期盼,先人为这个村子取了一个和水有关的名字:泊江海。然而,期盼终于未能变成现实。由于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当地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沙进人退,在泊江海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那里却变成了一个木材生产基地。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防风固沙,人们想尽办法。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号召老百姓种沙柳。沙柳是可以生长在盐碱地的极少数沙漠植物之一,杨树、柳树等大径木砍伐掉以后,三五年之内再也长不起来,而沙柳则在第三年及时平茬。把长大的沙柳砍掉,之后不用再管它,新的沙柳就能很快长出来。
人们发现,除了防风固沙,沙柳还是既经济又环保的木材。沙柳是制造纤维板极好的材料,泊江海便建起了人造板厂,每年产量8到10万立方米,工厂以每吨240元钱的价格收购沙柳。群众种沙柳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垠的沙漠开始被成片的沙柳覆盖。在企业周边方圆100公里内,卖沙柳成了很多家庭最主要的收入。
沙柳还可以用来发电。通过分析,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沙柳含的热量和一般煤的发热量居然是一样的,而且好多次煤还不如沙柳,沙柳简直就是可以不断开采的绿色煤田。今年初,当地建起了以沙生灌木为原料的我国沙漠里第一个生物质热电厂。离电厂不到两公里的地方,是一个甲醇化工厂,电厂每年的全部用水都来自这化工厂的工业废水;生物质发电完成以后,残余的草木灰,是制作钾肥的原料。“废物”从头到尾得到利用,而本身没有产生废物。
最大化的利用,使不起眼的沙柳不仅起到了改造沙漠的作用,还支撑起沙漠里的两个支柱产业。其实,大自然不会亏待人类,即使是沙漠,只要不缺少发现和智慧,奇迹照样能创造出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6:06
演说家查尔斯•霍布斯经常会在他的演说中引用这样一个故事。100多年前,伦敦住着一位女士,她以给人帮橱为生。生活虽然很艰难,她还是省吃俭用地攒了一点钱,并用这点钱去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是一位在当时非常著名的演说家。他的演讲深深地感染了她,也触动了她。演讲结束之后,她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去拜访了那位演说家。
“要能像您这样一生中拥有这么多机会那该有多好啊!”她羡慕道。
“哦,亲爱的女士,”那位演说家问道,“难道您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吗?"
“我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她很沮丧。
“那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演说家问道。
“我在我姐姐开的寄宿公寓里帮橱,剥剥洋葱,削削土豆。”她答道。
“您做这事多长时间了?”演说家追问。
“都已经干了15年了,难熬的15年啊!”
“您工作的时候坐在哪里呢?"
“您为什么问这个?”她感到非常迷惑,“我就坐在厨房最低的一级台阶上。”
“那么,您把脚放在哪里呢?"
“放在地板上啊。”她惊讶地望着演说家。
“那地板是什么样的?"
“是用釉面砖铺就的。”
著名的演说家说道:“亲爱的女士,今天,我要给您布置一项任务。我想让您写一封信给我,谈一谈您对砖的认识。”
女士以自己根本就不会写信为由拒绝他的提议,但是,演说家坚持要她完成这项任务。
第二天,当她坐在厨房的台阶上剥洋葱的时候,目光不禁聚焦在了釉面砖铺就的地板上。她专门跑到砖厂向厂主请教砖头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对于厂长的解释她并不满意,于是,她又跑到了图书馆。通过查阅资料,她了解到,在当时的英国,一共有120多种砖瓦在生产。她还发现了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的粘土层是如何形成的。她已经完全沉浸在她的研究之中了,她的思想也已经被她的研究完全占据了。每天晚上,她都会准时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她按照演说家的要求写信。在这封长达36页纸的信中,她详细地介绍了厨房里地砖的有关情况。令她吃惊的是,不久之后,她就收到了回信。随信而来的,还有她的研究所获得的报酬。原来,那位演说家把她的信拿去发表了!不仅如此,演说家又给她布置了一项新任务:写一写她在厨房地砖下面发现的东西。
女士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厨房撬起一块砖头一看,发现下面有一只蚂蚁。
那天晚上一下班,她便急匆匆地赶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蚂蚁的书籍了。通过研究,她了解到世界上有好几百种各种各样的蚂蚁。有的蚂蚁很小很小,小到可以站在针尖上;而有的则很大很大,大到放在手上都能感觉到它们的重量。为了便于研究,她还专门养了一群蚂蚁,每天都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研究,她把她研究蚂蚁的发现写成了一封长达350页的“信”寄给了演说家。当然,这封“信”最终也发表了。不久之后,她便辞去了那份帮橱工作,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
直到她去世之前,她几乎游历了所有她曾经梦寐以求要去的地方,而且还体验了许多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就是那位曾经感叹自己从未得到过任何机会的女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6:18
众所周知,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管理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经营的小餐馆变成了世界快餐的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
但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经营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
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
相比之下,克罗克看起来比较愚蠢。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别人赚去了。
而荷兰人则显得聪明,他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所有赚钱机会都不让别人染指。他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想自己干吗买别人的牛,让别人赚走养牛的钱呢?于是又办了一个养牛厂。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呢?人们找啊找,终于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他,他什么也没有,就养了200头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6:30
查尔斯•蒂梵尼是一个磨坊主的儿子,经过几年艰苦的奋斗,他终于开起了一家自己的珠宝行。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一则消息,美国铺设在大西洋底的一根越洋电缆,因为年代久远而破损,需要更换。这样一条在大多数人看来普通的新闻,在查尔斯•蒂梵尼的脑子里,仿佛划过一道亮光。他在想,这是一个非常有商业价值的信息,很可能帮助他。于是他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用尽积蓄买下这根报废的电缆。别人都笑他傻,花那么多钱却买了一件废品,而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在别人不解的目光中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首先把电缆洗干净、弄直,随即裁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将这些金属块精心地加以修饰,作为纪念品出售。由于电缆来自深深的大西洋底,人们认为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于是争相购买,他轻而易举地发了一笔财。
查尔斯并没有因此而停步,他用卖电缆纪念品赚的这笔钱买下欧仁皇后的一枚钻石。这枚钻石是稀世奇珍,光彩夺目。钻石到手后,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珍藏起来,或者高价转手,而是筹备了一个首饰展示会。那些梦想一睹皇后钻石风采的人从各地蜂拥而来,使得展示会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此次盛会,仅门票收入就十分可观。
传说人们降生的时候,上帝给每个人都带上了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着斑斓的梦想。可是一生之中,有许多人只能看着那些美好的梦想,却无法打开盒子。其实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把钥匙,有的是拼搏、坚韧,人们却不知去运用。而有一把钥匙却是公用的,谁都可以用它赢得梦想,那就是智慧。平凡的事物在庸人眼中,只是更为普通的东西,而一颗拼搏、坚韧的心,却能从平凡中感受到梦想的曙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6:40
一对师徒走在路上,一个徒弟发现前方有一块大石头,他就皱着眉头停在石头前面。
师父问他:“为什么不走了?"
徒弟苦着脸说:“这块石头挡着我的路,我走不下去了,怎么办?"
师父说:“路这么宽,你怎么不会绕过去呢?"
徒弟回答道:“不,我不想绕,我就想要从这个石头前穿过去!”
师父:“可能做到吗?"
徒弟说:“我知道很难,但是我就要穿过去,我就要打倒这个大石头,我要战胜它!”
经过艰难地尝试,徒弟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最后徒弟很痛苦:“连这个石头我都不能战胜,我怎么能完成我伟大的理想!”
师父说:“你太执著了,你要知道有时坚持不如放弃。”
ps:当你强行做而又做不到一件事的时候,必然会导致浮躁,你不妨学会放弃,放弃痛苦的追求。很多时候,坚持未必会成功。如果你百般努力却成功无期,你可以选择放弃,换一个活法,会给你带来新的契机,或许你会因此而惬意无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6:51
美国有一位药剂师,他研究出一种治疗头痛的药。配好药料,准备用水化制成糖浆,没料到一不留神错把苏打水当白开水冲了下去,“糖浆”冒起了气泡。他尝了尝,还别有一番风味。从此,被称为“美国之梦”并长期雄踞世界市场的碳酸饮料——可口可乐,就这样因“错”而生了。
体育课上,一个学生被老师点名去跳高。由于当时正在走神儿,这个学生匆忙中奔向横杆,情急之下忘记了老师刚刚讲过的跳高要领,结果是背对着横杆,跃了过去。当他落在沙坑里的时候,同学们哄然大笑。只有体育老师没有笑,他并没有责怪这位同学的跳法错误,相反却鼓励他去练习这种独特的跳高方法。经过几年的训练,他跃过了2.24米的高度,打破了当年的奥运会纪录。背越式跳高技术从此一鸣惊人天下知。
生活中出现错误,这很正常,难能可贵的是从错误中发现成功的契机。换一种思维,从错误中看到成功,那么错误也就成了我们的老师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7:17
我家门前有两家卖老豆腐的小店。一家叫“潘记”,另一家叫“张记”。
两家店是同时开张的。刚开始,潘记生意十分兴隆,吃老豆腐的人得排队等候,来得晚就吃不上了。潘记的特点是:豆腐做得很结实,口感好,给的量特别大。相比之下,张记老豆腐就不一样了,首先是豆腐做得软,软得像汤汁,不成形状,其次是给的豆腐少,加的汤多,一碗老豆腐半碗多汤。因此,有一段时间,张记的门前冷冷清清。
有一天早上,因为我起床晚了,只好来到张记的豆腐店。吃完了老豆腐,老板走过来,笑着问我豆腐怎么样?我实话实说:“味道还行,就是豆腐有点儿软。”老板笑了笑,竟然有几分满意的样子。我说:“你怎么不学潘记呢?”老板看着我说:“学他什么?”“把豆腐做得结实一点儿呀。”老板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学他呢?”老板深思了一下,自我解释说:“我知道了,你是说,来我这边吃豆腐的人少,是吗?”我点点头,老板建议我两个月以后再来,看看是不是会有变化。
大概一个多月以后,张记的门前居然也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也排队买了一碗,看着碗里的豆腐,仍然是稀稀的汤汁,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吃起来,也是以前的口感。
老板脸上仍然挂着憨厚的笑。我也笑着问:“能告诉我这其中的秘诀吗?”老板说:“其实,我和潘记的老板是师兄弟。”我有些惊讶:“那你们做的豆腐不一样呀?”老板说:“是不一样。我师兄--潘记做的豆腐确实好,我真比不上,但我的豆腐汤是加入好几种骨头,配上调料,经过十二个小时熬制成的,师兄在这方面就不如我了。”
见我还有些不解,老板继续解释:“这是我师傅特意传授给我们的。师傅说,生意要想长远,就要有自己的特长。师傅还告诉我们,‘吃’的生意最难做,因为众口难调,人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山珍海味,经常吃也会烦,因此师傅传授给我们不同的手艺,这样,人们吃腻了我师兄的豆腐,就会到我这里来喝汤。时间长了,人们还会回到我师兄那里。再过一段时间,人们又会来我这里。这样我们师兄弟的生意就能比较长久地做下去,并且互不影响。”
我试探地问:“你难道就不想跟师兄学做豆腐么?”老板却说:“师傅告诉我们,能做精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有时候,你想样样精,结果样样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11 10:17:28
在美国亚特兰大石头公园,售票处贴着这样一张价目表:
缆车票每人16美元(只能用于坐缆车一项),通票每人7.5美元,可以玩遍园内所有没施。
什么?是公园错误地把缆车票和通票的价目弄反了吗?
不,一切都是正确的。
原来,只在公园坐缆车的时间很短,这样,游客很快便会离开,而公园只能从每位游客身上赚取16美元。但如果买的是通票,游玩公园内的所有娱乐设施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时间内,就需要在公园内吃饭,喝饮料和购物,等到顾客离去的时候,花费的就不止是25美元了,而是七八十美元,或者更多。
在追求以多取胜、利润最大化的常规经营中,有时,以少胜多的创举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让人回味无穷。